住宅群体空间组合方式

合集下载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1.单体式组合形式:也称为独立式组合形式,是指多个住宅单元独立布置,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进出口和公共空间,相互之间没有交叉。

这种组合形式适用于相对独立的住宅区,每个单元都能够独立享受私密性和独立生活空间。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设计更为灵活、通风采光更好,但也会导致住宅面积的浪费和用地率的降低。

2.点式组合形式:点式组合形式是指多个住宅单元集中设置在一个或几个中央点上,形成一个紧密而集中的群体,周边则是公共绿地、景观或其他社区设施。

这种形式更适合大型住宅小区或公寓楼,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用地效率,节约土地资源。

但点式组合形式存在低密度的问题,且不利于交通和公共设施的布置。

3.条列式组合形式:条列式组合形式是指多个住宅单元按照一定的规模和尺寸,呈一条或多条直线状布置,形成一个相对集中和连续的住宅群体。

这种形式适合于狭长的场地,可以充分利用场地的线性布局,同时也便于公共设施的设置和管理。

条列式组合形式的缺点是通风和采光不如其他形式好,需要加强设计考虑。

4.中央园景式组合形式:中央园景式组合形式是指多个住宅单元围绕一个中央的景观庭院或公共空间布置。

这种形式在平面上呈环形、U形或其他形状,既保证了住户的私密性,又提供了一个共享和交流的公共场所。

中央园景式组合形式的优点是社区活动丰富、空间层次感强,但也需要考虑中央空间内交通和绿化相关的问题。

5.集散式组合形式:集散式组合形式是指多个住宅单元散布在整个住宅区范围内,没有明显的集中点。

这种形式适用于场地较大,形态缓和的住宅群体,可以提供不同规模、不同风格和不同功能的住宅单元,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但集散式组合形式也存在管理和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挑战。

综上所述,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包括单体式组合形式、点式组合形式、条列式组合形式、中央园景式组合形式和集散式组合形式。

每种组合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场地和需求,灵活运用这些形式,以打造舒适、高效和美观的住宅群体。

区域规划3

区域规划3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将L值换算成H的比值,以 便于根据不同建筑高度算出日照间距。即=1.2 L=1.2H
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
方位角
0°~15°
15°~30°
30°~45°
45°~60 °
> 60°
折减系数l
1.0
0.9
0.8
0.9
0.95
住宅侧面间距
•住宅侧面间距,条式住宅,多层之间 不宜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 间不宜小于13m。
总结
住宅群体组合的基本要求。 住宅群体的通风与朝向。 规划设计中住宅群体噪声防治措施。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形式。 住宅群体空间构成。 住宅群体空间组合形式。 节约土地的措施。
第五讲
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一、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分类 二、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 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及其 基本要求
•(六)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宽 度与高度均不小于4m的消防车通道。 •(五)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 小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 •(七)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 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建筑物府层设人行道, 以满足消防规范的有关规定。
三、居住小区道路几种设计形式
环通式 尽端式 半环式
居住区道路的规划布置
一、居住区道路的等级划分 二、居住区内道路设置的规定 三、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
一、居住区道路的等级划分
(一)道路的类型 (二)道路的等级划分 (三)道路规划设计的原则
(二)道路的等级划分
•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 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窄,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2、小区路:路面宽6m-9m,建筑控制线之间 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 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3、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 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4、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建筑设计内外群体组合空间设计方法

建筑设计内外群体组合空间设计方法
第十页,共35页。
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shèjì)手法
5.空间(kōngjiān)的渗透与层次:有意识的使空间(kōngjiān)之间彼此渗 透,相互因借,可以增强空间(kōngjiān)的层次感。 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借景”就是一种典型的空间(kōngjiān)渗透。
第十一页,共35页。
建筑(jiànzhù)内部空间的设计手法
6.空间的引导与暗示:采取措施对人流进行引导和暗示,使人们可以到达需要 的区域。
利用弯曲墙面
利用楼梯或踏步
利用空间界面的特殊(tèshū)处理 利用空间的灵活分隔
第十二页,共35页。
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shèjì)手法
7. 空间的序列与秩序:是统摄全局的空间处理手 法,是统筹、协调并支配前几种( jǐ zhǒnɡ)手 法的手法。 空间的序列与秩序就是将空间的排列和时间 的先后这两种因素有机统一,使人们在沿着一 定的路线游历整个建筑之后,能够感到有起、 有伏、有扬、有抑、有一般、有重点、有高潮 ,即协调一致,又充满变化。
提供一种基准,将建筑物和空间联系在一起。 这一分析途径强调的是一种“关联”系统,从而为有序的空间
建立组织关系和结构。关联耦合理论认为(rènwéi),运动系统、流线组织等对 驾驭群体外部空间格局具有先决作用。 它的重点是循环流线的图式,而不是图底分析所强调的空间格局。
第三十五页,共35页。
建筑设计内外群体(qúntǐ) 组合空间设计方法
2021/11/8
第一页,共35页。
建筑(jiànzhù)内部空间的设计手法
单一空间 复合空间:涉及到两个或多个空间之间的联系和转换 单一空间处理手法:
1. 空间的尺度与体量:室内空间的尺度感应与房间的功能性质相一致 ;空间的面积应该根据空间的使用性质和人员规模,以人体尺度、各 种动作域的尺寸和空间范围,以及交往时的人际距离等为依据来确定 (quèdìng);空间的高度,应该注意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差别。 2. 空间的形状:应该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选择某种形状以使人产生 某种感觉。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
1.开放式空间组合:开放式空间设计是将不同功能的空间无障碍地连接在一起,通常包括客厅、用餐区和厨房。

这种设计可以提供良好的交流和互动空间,并增强空间的流动性。

2.建筑中庭组合:庭院或中庭是由周围房间围绕而成的开放式空间。

这种设计通过引入自然光和空气,以及创造一个可供休息和放松的室外空间,提供了舒适和可持续的居住环境。

3.分区式空间组合:分区式空间组合是将不同功能的区域分隔开来,在提供私密度的同时,保持了开放和灵活性。

例如,将卧室与公共空间分开,以实现更好的隐私和安静。

4.连续流动式空间组合:连续流动式空间组合是通过没有明确的分隔墙或门而实现的。

这种设计增强了空间的连续性和视觉上的开放感,使得整个住宅看起来更加宽敞和宜人。

5.多功能空间组合:多功能空间设计通过合理利用空间,将一个区域的功能与其他区域的功能相结合。

例如,在厨房中设置一个餐饮区,使得厨房不仅是烹饪的地方,还可以作为用餐和社交的场所。

6.垂直空间组合:垂直空间组合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利用不同楼层的空间。

例如,在多层住宅中,可以将起居室设置在一楼,卧室设置在二楼,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并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7.前庭式空间组合:前庭是建筑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通常位于门廊或入口处。

通过合适的设计和植被布局,前庭可以成为一个美观和舒适的室外空间,同时增加住宅的隐私性。

总之,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是为了满足不同人们的需求和价值观而创造的。

通过灵活和创新的设计,可以创造出独特、舒适和实用的居住空间。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
周边式基本形式的变化有3种,即单周边式、双周边式和自由周边式。
点群式
点群式住宅布局包括低层独院式住宅,多层点式及高层塔式住宅布局,点式住宅自成组团或围绕住宅组团中 心建筑、公共绿地、水面有规律地或自由布置,运用得当可丰富建筑群体空间。点式住宅布置灵活,便于利用地 形,但在寒冷地区因外墙太多而对节能不利。
基本形式的变化形式有下列几种:(1)交错排列(2)变化间距(3)单元错接
周边式
住宅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的形式,这种布置形式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内院空间,院内较安静、安全, 利于布置室外活动场地、小块公共绿地和小型公建等居民交往场所。这种形式组成的院落较完整,一般较适用于 寒冷多风沙地区,可阻挡风沙及减少院内积雪。周边布置的形式有利于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但这 种布置方式部分住宅朝向较差,对于炎热地区较难适应。另外对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会造成较大的土石方工程。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
建筑学名词
01 行列式
03 点群式
目录
02 周边式 04 混合式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有三种: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此外还有混合式。
行列式
条式单元住宅或联排式住宅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的方式。这种布置方式可使每户都能获得良好的 日照和通风条件,便于布置道路、管网、方便工业化施工。但如果处理不好形成的空间往往会有单调、呆板的感 觉,并且产生穿越交通的干扰。如果能在住宅排列组合中,注意避免“兵营式”的布置,多考虑住宅群体空间的 变化,如采用山墙错落、单元错落拼接以及用矮墙分隔等手法仍可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混合式
指三种基本形式的结合或变形的组合形式,常见的往往以行列式为主,结合周边

第二章第六节居住建筑群体的基本形式和组合方式

第二章第六节居住建筑群体的基本形式和组合方式

湖南城市学院建规院 张 强
8
• (3)少量住宅东西向布置 • 少量住宅东西向布置有利于组织院落,布置室外
活动场地和小块绿地。南方地区应防止西晒,一 般以外廊式为宜。
• (4)高低层住宅混合布置 • 高层住宅与多层住宅混合布置,不仅是提高建筑
面积密度的途径,而且对于丰富群体面貌有显著 的结果。
山墙一侧的用地布置低层
公共服务设施,既保证了住宅的良好朝向,又丰 富了城市沿街风貌。
• ②在住宅间距内插建低层公建。
• ③采用T型、型、E型、梳型的住宅。 • (2)空间的借用
• 如住宅北临或西临道路、绿地、河流等空间,可
以适应提高层数,以达到在不增加用地和在不影 响使用的情况下,提高建筑面积密度;
• 布置手法:
• 单周边(上海第一汽车居住街坊,1953年建)
• 双周边(北京百万庄居住小区住宅组)
• 自由周边(天津子湖南牙城市里学院住建规宅院 组张 强)
2
• 3.混合式:以上两者的结合,以行列式为主,以
少量住宅公建沿道路或院落周边布置,以形成半 封闭半开敞式院落。(北京重柳居住区住宅组)
• 4.自由式:结合地形,在照顾日照、通风等要求
• 3.整体式组合方式 • 将住宅或公建用连廊、高架平台连成一体的布置
方式。
湖南城市学院建规院 张 强
5
三、创造丰富多样的群体协调空 间
• 1.居住建筑的丰富多样(但应协调统一) • 2.标准不同的建筑组合在一起布置 • 3.对文化传统形式的借鉴 • 4.对室外空间的处理(绿化、广场、庭院) • 5.特色和个性
湖南城市学院建规院 张 强
9
的前提下,成组自由灵活地布置。
• 散立:重庆华一坡住宅组 • 曲线形:法国鲍皮尼居住小区局部 • 曲尺形:瑞典斯德哥尔摩涅布霍夫居住区 • 点群式:香港穗禾苑住宅组

住宅组群布局的基本形式及特点

住宅组群布局的基本形式及特点

住宅组群布局的基本形式及特点影响住宅组群布局的主要物质因素是地形地貌、建筑物、植物三大类。

其中对室外空间影响最大的是建筑对空间的限定与布局,它决定着空间的形态、尺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不同空间的感受,对空间的形成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和院落式是住宅群体组合中最常运用的基本组织方式,此外,还有将基本方式综合运用的混合式或因地形地貌、用地条件的限制,因地制宜而形成的自由式组合。

1、行列式行列式是建筑按照一定的朝向和合理的间距成排布置的方式。

这种布置方式可使住宅的大多数居室获得均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利于管线敷设和工业化施工,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

但住宅群体和形成的空间形式单调,识别性差,易产生穿越交通。

因此,在规划布局时应经常利用建筑山墙错列、建筑单元错落拼接或结合点式建筑布局等方式来活跃空间气氛。

2、周边式周边式是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围合布置的形式,形成的院落空间较为封闭,便于在其中组织绿化和休闲活动设施。

周边式形成的内向集中空间,空间领域性和归属感较强,便于绿化,可围合出适合多种辅助用途的大空间,利于邻里交往和防风防寒,对于寒冷和多风沙地区,可阻挡风沙和减少院内风雪,同时还可以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密度。

但是其缺点是东西向的住宅比例较大,居室朝向差,不利于湿热地区使用,转角单元空间较差,有旋涡风、噪声,干扰较大,对地形的适应性差,而且施工复杂,不利于抗震,造价高等。

3、点群式点群式是由建筑基底面积较小的建筑相互临近形成的散点状群体空间。

点群式布置的住宅建筑一般为点式或塔式住宅,住宅日照和通风条件较好,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可利用地形中的边角余地。

但缺点是建筑外墙面积大,不利于节能,而且形成的`外部空问较为分散,空间主次关系不够明确,视线干扰较大,识别性较差。

4、混合式混合式是以上三种布局方式的混合形式,较常用的是以行列式为主,辅以少量住宅、公共建筑沿道路或院落周边布局,或在用地边角处散点状布局,形成兼具封闭和开敞感的院落空间。

住宅平面组合的基本方式

住宅平面组合的基本方式

住宅平面组合的基本方式引言:住宅平面组合是指在建筑设计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空间布局,将各个功能区域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合理、舒适、方便居住的住宅平面布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住宅平面组合的基本方式。

一、开放式布局开放式布局是指通过拆除或减少隔墙,将客厅、餐厅、厨房等功能区域融为一体的设计方式。

开放式布局能够增加室内的通透感和采光效果,使得整个空间更为宽敞明亮。

此外,开放式布局还能够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升居住的舒适度。

二、分区式布局分区式布局是指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住宅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常见的分区包括客厅区、餐厅区、卧室区、书房区等。

这种布局方式能够有效地满足不同功能的需求,使得空间更加合理利用,提升居住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三、过渡式布局过渡式布局是指在不同功能区域之间设置过渡空间,使得整个住宅空间更具流动性和连贯性。

常见的过渡空间包括过道、门厅、走廊等。

过渡式布局能够提供室内的动线引导,使得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过渡更加自然流畅。

四、主次分明布局主次分明布局是指在住宅平面中,将主要功能区域与次要功能区域进行明确的划分。

主要功能区域包括客厅、卧室、厨房等,而次要功能区域则包括储物室、洗衣间、阳台等。

主次分明布局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功能区域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使得空间更加合理利用。

五、对称式布局对称式布局是指将住宅平面中的各个功能区域按照中轴线进行对称排列的设计方式。

这种布局方式能够使得空间更具平衡感和稳定感,给人一种整齐、庄重的感觉。

对称式布局常见于传统风格的住宅设计,给人一种古典、典雅的氛围。

六、非对称式布局非对称式布局是指在住宅平面中,各个功能区域的位置和形状不完全对称的设计方式。

这种布局方式能够增加空间的变化性和趣味性,使得空间更加富有个性和创意。

七、功能分区布局功能分区布局是指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住宅平面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并将相似的功能区域进行集中布置。

常见的功能分区包括生活区、睡眠区、工作区、娱乐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群体空间组合方式
住宅群体空间的组合方式
1.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

住宅群体的组合可由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住宅成组成团组合,作为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的基本组合单元。

这种基本组合单元可以由若干同一类型、同一层数或不同类型、不同层数的住宅组合而成。

组团的规模主要受建筑层数、公共建筑配置方式、自然地形和现状及物业管理等条件的影响,一般组团规模为1000~2000人,较大的可达3000人左右。

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功能分区明确,组团用地有明确范围,有些地区组团可进行封闭,便于物业管理。

组团之间可用绿地、道路公共建筑或自然地形进行分隔。

这种组合方式也较利于分期建设,较容易使建筑组群在短期内建成而达到面貌较统一的效果。

2.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

成街的组合方式是住宅沿街组成带形的空间;成坊的组合方式是住宅以街坊作为一个整体的布置方式。

成街的组合方式一般用于城市和居住区主要道路的沿线和带形地段的规划;成坊的组合方式一般用于规模不太大的街坊或保留房屋较多的旧居住宅地段的改建。

成街组合是成坊组合中的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密切结合。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