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考点特训题库及答案解析(二)

合集下载

文化常识40题及答案

文化常识40题及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训练40题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

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

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郎,古代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

战国始有,本文中是指为为君主侍从之官。

B、迁,移动、搬换、转变之意,在古代也可指官职的变动。

C、奉钱即资助之钱,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中“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的“奉钱”即是此意.D、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疏”原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包括除了皇帝宫中私生活外的种种言行,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B.制诰,皇帝的诏令。

知制诰,官名,指承命草拟诏令。

南北朝时已有知诏诰、掌诏诰、典诏诰等名称出现,到唐代发展成为知制诰这一专门的职称。

C.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表彰其功绩,称为谥或谥号。

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

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

1.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A. 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答案:A2. 中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是指哪两个皇帝的统治时期?A. 汉文帝和汉武帝B. 汉文帝和汉景帝C. 汉武帝和汉昭帝答案:B3.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罗贯中C. 吴承恩答案:A4.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以“落雁”著称的是?B. 王昭君C. 貂蝉D. 杨玉环答案:B5.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不包括以下哪位?A. 伏羲B. 神农C. 黄帝D. 尧答案:D6.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A. 屈原B. 岳飞C. 孔子答案:A7. 《水浒传》中绰号为“及时雨”的人物是?A. 宋江B. 李逵C. 武松D. 林冲答案:A8. 中国书法史上被誉为“书圣”的人物是?A. 王羲之B. 颜真卿C. 柳公权D. 欧阳询答案:A9.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A. 牡丹B. 菊花C. 梅花D. 荷花答案:A10.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个城市?A. 北京B. 洛阳C. 西安(长安)D. 南京答案:C11.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故乡在今天的哪个省份?A. 山东B. 河南C. 江苏D. 浙江答案:A12. “唐诗三百首”中收录了哪位诗人的诗最多?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B13. “五四运动”发生的年份是?A. 1911年B. 1919年C. 1921年D. 1927年答案:B14.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还包括哪几部?A.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B. 《金瓶梅》、《聊斋志异》、《儒林外史》C. 《山海经》、《搜神记》、《封神演义》D. 《镜花缘》、《醒世姻缘传》、《东周列国志》答案:A15.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A. 李公麟B. 张择端C. 顾恺之D. 马远答案:B16. “二十四节气”中表示春季开始的节气是?A. 立春B. 惊蛰C. 清明D. 谷雨答案:A17.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A. 慈禧太后B. 武则天C. 吕后D. 芈月(秦宣太后)答案:B18. “孟母三迁”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汉朝D. 战国时期答案:D19. “鸿门宴”发生在哪个历史事件中?A. 楚汉争霸B. 三国演义C. 五代十国D. 安史之乱答案:A20.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自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A. 刘邦B. 项羽C. 曹操D. 刘备答案:B21. “指鹿为马”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谁?A. 赵高B. 李斯C. 吕不韦D. 嫪毐答案:A22. “三顾茅庐”讲的是谁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A. 刘备B. 曹操C. 孙权D. 袁绍答案:A23. “草船借箭”的故事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 周瑜B. 黄盖C. 诸葛亮D. 曹操答案:C24. “围魏救赵”的战术是由谁提出的?A. 孙武B. 孙膑C. 吴起D. 韩信答案:B25. “卧薪尝胆”的典故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 越王勾践B. 吴王夫差C. 楚庄王D. 齐桓公答案:A26. “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国家?A. 齐国B. 楚国C. 赵国D. 秦国答案:C27. “纸上谈兵”的典故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 李广B. 廉颇C. 赵括D. 白起答案:C28. “约法三章”最初由谁提出?A. 秦始皇B. 刘邦C. 项羽D. 汉武帝答案:B29. “风声鹤唳”这个成语出自哪个历史时期?A. 三国时期B. 南北朝时期C. 五代十国时期D. 明朝末年答案:B30. “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的出处与哪位画家有关?A. 吴道子B. 顾恺之C. 张僧繇D. 李思训答案:C31. “七擒七纵”的典故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 诸葛亮B. 曹操C. 司马懿D. 孙权答案:A32.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A. 刘禅(刘备之子)B. 曹丕(曹操之子)C. 孙皓(孙权之子)D. 李煜(南唐后主)答案:A33. “东施效颦”这个成语中的“东施”模仿的是谁?A. 西施B. 王昭君C. 貂蝉D. 杨玉环答案:A34. “入木三分”最初是用来形容哪种艺术的高超技艺?A. 绘画B. 雕刻C. 书法D. 建筑答案:C35. “闻鸡起舞”的典故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 祖逖B. 刘琨C. 陶渊明D. 王羲之答案:AB(两人都是,但更常见于祖逖)36.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A. 班超B. 司马迁C. 曹操D. 诸葛亮答案:A37. “背水一战”这个成语出自哪位历史人物的故事?A. 韩信B. 项羽C. 刘邦D. 曹操答案:A38. “一字千金”最初是用来形容哪位文学家的作品?A. 屈原B. 宋玉(有争议,但常被提及)C. 司马迁D. 李白(虽有此誉,但非原始出处)答案:B(注:此题有争议,但通常认为是宋玉或其作品相关)39. “图穷匕见”的典故与哪位刺客有关?A. 荆轲B. 聂政C. 专诸D. 豫让答案:A40. “指鹿为马”的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A. 秦朝(正确)B. 汉朝(错误)C. 唐朝(错误)D. 宋朝(错误)。

考前强化训练:文化常识(选择题100题,有答案)

考前强化训练:文化常识(选择题100题,有答案)

考前强化训练:文化常识(选择题100题,有答案)考前强化训练:文化常识(选择题100题,有答案)1.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XXX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春秋时期有公、XXX、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XXX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XXX、XXX、XXX等。

C.子:古代对长辈的的尊称。

D.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选C.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2.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执事:是执行法律与裁决的官吏。

B.大夫:官职等级名。

XXX时,XXX、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C.《战国策》是中国现代的一部汗青学名着。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XXX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D.《战国策》是中国现代的一部汗青学名着。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XXX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选A.执事:任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3.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XXX:现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XXX为XXX。

B.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C.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欢畅;羽,声调平和。

选D.现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腔调悲凉;羽,音调激愤。

4.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B.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C.XXX: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势。

高考文化常识题及答案详解

高考文化常识题及答案详解

高考文化常识题及答案详解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详解文化常识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内容,文化常识的积累对于高考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以下是收集整理的高考备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练习,请考生认真练习。

高考备考复习文化常识及答案详解: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00题有答案2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00题有答案2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00题有答案2篇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独特而深厚的文化遗产,凝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和创造力。

下面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前两题及其答案。

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指哪四个发明?答案: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2. 古代的科举制度指的是什么?答案: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其中最有名的是乡试、会试和殿试。

接下来,让我们继续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3. 古代的封建社会中,贵族地位最高的是什么?答案:古代贵族地位最高的是皇帝,他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4. 古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什么?答案:古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如紫禁城等。

5.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是哪些?答案: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6. 中国古代的音乐以哪种乐器为主?答案:中国古代的音乐主要以琴、瑟、簧、笛等乐器为主。

7. 古代的书法有几种字体?答案:古代的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不同的字体。

8. 古代的农历有多少个月?答案:古代的农历有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不同的名称。

9. 古代的皇帝在即位时会被赐予什么?答案:古代的皇帝在即位时会被赐予玉玺。

10. 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节日是什么?答案: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节日是春节,也称为中国的农历新年。

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二篇:继续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题目及答案。

11. 中国古代的夙愿制度是什么?答案:夙愿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制度,指官员在就任之前需要提前递交一份个人的政治、学术和品德报告。

12. 古代的道教是中国的哪个主要宗教?答案:古代的道教是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以追求长生不老和超脱世俗苦恼为目标。

13. 古代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什么货币的国家?答案:古代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最早的货币形式是贝壳和铜钱。

14. 古代的龙是什么象征?答案:古代的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权威、尊贵和祥瑞。

古代文化常识150题(含答案及解析)

古代文化常识150题(含答案及解析)

古代文化常识150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 )9.官员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称为丁忧。

( )10.(2017·全国卷Ⅰ)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 )11.“起复”“夺情”都是指古代官员守丧期满后,被重新起用,回到原职。

( )12.“终养”又称“归养”,是指因亲人年老或病重而辞官侍奉。

( )13.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

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 )14.(2017·全国卷Ⅲ)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 )15.(2016·全国卷Ⅱ)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 )16.(2016·全国卷Ⅲ)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文化常识 答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文化常识 答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1. 答案【解析】D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桎。

2. 答案【解析】D宿儒是年老博学的读书人,宿指年老的,长期从事某种工作的。

3、答案C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

兵部明职掌全国军卫、武官选授、简练之政令。

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

4.答案A “左迁”必是降职。

5.【答案】D。

【解析】皇帝的庙号。

6.答案C(“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帝后的死当称为“崩”。

)崩(bēng),专用于指帝王、天子、太后之死。

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唐以后二品以上官职死亦以此称之)。

卒(z ú),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

不禄(bù lù), 古代称士死为不禄。

死,专用于庶人,即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和官府的低级官员、差役的死。

殇(shāng),古代称未成年人死为殇。

圆寂,专指和尚的死。

也叫“坐化”。

登仙,专指道士之死。

也称“羽化”。

1BAN7.答案A(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

)8. 【答案】C【解析】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9答案:A(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清朝科举分为三甲头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第一名,称“传胪”(起初,三甲头名亦称传胪,后仅限于二甲头名),中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

10. 答案B (应为“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

)10ban11、答案C(“除”,任命官职。

)12. 答案D《论语》不是“六经”。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

这六部经典著作的全名依次为《诗经》《书经(即《尚书》)》《礼经》《易经(即《周易》)》《乐经》《春秋》。

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左担任驾车的人。

如《鸿门宴》中的樊哙。

B. 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在《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里指代有学问的人。

C. 古代纪年的方式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兼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

《赤壁赋》中“壬戌之秋”属于干支纪年法。

D. 祖道,出行者祭祀路神和别人为之设宴送行的礼仪。

如《荆轲刺秦王》中“既祖,取道”。

2.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古代王公贵族家里都有舍人。

)B. 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洁净身心,以示虔诚庄敬。

)C. 召有司案图(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D. 设九宾于廷(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3.选出下列常识判断中不正确的一项()A.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诗人。

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著名的《新乐府》《秦中吟》等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长恨歌》《琵琶行》是他著名的叙事诗。

B. 鲍照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他的《拟行路难》18首表达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C. 《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由屈原编著而成。

《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我国诗歌史上常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骚”指《楚辞》。

D. 杜甫,字子美,人称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

他的诗作富于现实主义精神,有“诗史”之誉,他本人被称为“诗圣”,《三吏》《三别》是他的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常识》考点特训题库传统说法
(1)(多选题)“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的“五谷”包括()等。

A.稻
B.黍
C.稷
D.麦
【参考答案】ABC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出自《论语.微子》。

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泰、稷、麦、菽。

故本题的答案选ABCD。

(2)(多选题)下列属于“三纲五常”中的“五常”的有()。

A.仁
B.义
C.礼
D.信
【参考答案】ABCD。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故本题答案选ABCD。

(3)(判断题)“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奴役和压迫妇女的精神枷锁和教条,其中,“四德”指道德、美德、品德、妇德。

()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三从四德”的“四德”指的是:德、言、容、功,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是要有品德,能正身立本;第二要有知识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第三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最后是“功”,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本题说法错误。

(4)(多选题)“岁寒三友”指的是()。

A.松
B.竹
C.菊
D.梅
【参考答案】ABD。

“岁寒三友”指的松、竹、梅。

故本题答案选ABD。

(5)(多选题)我国古代“五行说”讲的五种物质包括()。

A.木
B.土
C.金
D.气
【参考答案】ABC。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

它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

故本题答案选ABC。

(6)(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古代六艺的是()。

A.射箭
B.书法
C.绘画
D.驾车
【参考答案】C。

六艺是古代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即:礼、乐、射、御、书、数。

礼指礼节,乐指音乐,射指射箭技术,御指驾驶马车的技术,书指书法,数指理数、气数,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

故本题答案选C。

(7)(单选题)“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指()。

A.天、地、人
B.儒、法、墨
C.儒、释、道
D.儒、道、阴阳
【参考答案】C。

“三教”原指先秦时期三大传统宗教——儒、墨、道。

西汉末年,佛教传人中国,加之墨教消亡,故“三教”逐渐改称儒、释、道(释:佛教)。

故本题答案选C。

(8)(单选题)司马迁的《史记》中提到“三皇五帝”,“五帝”的谱系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