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地理《秦岭—淮河》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优秀教案

八年级地理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优秀教案

第二节“秦岭——淮河线〞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2、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识图、析图能力;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秦岭、淮河,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通过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和两侧地理特征的差异,把已经学过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教学重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

[教学用具]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提问创情境导入新课:从南北方人的饮食谈起,刚刚这餐你主要吃的是什么?二、复习激兴趣我们曾学过的《晏子使楚》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秦岭与淮河到底在?你能用地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吗?三、探究见真知1、让我们从图中找到它。

展示秦岭与淮河的位置图片,让学生通过找、画、说、想,熟悉秦岭——淮河的位置。

〔展示〕秦岭——淮河一线图,在图中显示。

(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汉水谷地;)①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秦岭——淮河的位置, 并在课本P7的中描出这条线。

②请再仔细读图:说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均为东西向。

)③秦岭—淮河的范围,包含哪些省区?a) 先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秦岭—淮河经过的各省名称。

b) 实战演习:湖北、河北、江西、山东、浙江、陕西、山西省分别位于秦岭---淮河线南北哪面。

④历史上人们将淮河称为〝害河〞。

什么是“夺淮入海〞?淮河为什么会成为害河?〔展示阅读材料。

〕黄河夺淮入海1128年,黄河在今河南原阳南岸破堤决口后,黄河水侵夺了淮阴以下的淮河的河槽,与淮河合流入海。

1855年,黄河又在北岸决口该由利津入海。

2023届中考地理专题复习: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设计

2023届中考地理专题复习: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教学重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在地理分区中的意义。

教学难点秦岭—淮河一线在地理分区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照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导入新课】通过“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时就曾说过,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案例导入“秦岭—淮河”的学习。

认真观看视频,通过前面预习明白地理分界线是哪一条分界线,让学生明白这是一条过渡带通过有趣的案例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

讲授新课【承转】由导入引出“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和走向、流向的特点。

由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引出一月份0℃等温线一、气温分界线。

【0℃等温线提出】每年一月分是北半球最冷的时候,这时候0℃等温线就在秦岭--淮河经过的地方。

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高于0℃,因而河流不会结冰,没有结冰期。

而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温度在0℃以下,能被冻得瑟瑟发抖。

观察地理图册,在课本上找出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并用铅笔进行描绘;找出地理位置后,标出“秦岭—淮河”所处的地理位置、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及流向产生的原因。

学生在地理图册上自主寻找并用笔描绘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加深学生的印象。

【预设答案】一月份0℃等温线和秦岭—淮河的走向基本一致。

【承转】由一月份0℃等温线引出我国温度带划分。

二、温度带分界线温度带的划分主要是根据各地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的,这条分界线刚好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该线以北属于暖温带和中温带,该线以南则属于亚热带和热带,橘子就是典型的亚热带水果,所以柑橘种植在秦岭--淮河以北,就成了不能吃得枳了。

【承转】由800mm等降水量线引出我国降水和干湿区的划分。

三、降水和干湿区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与年800mm等降水量线相吻合,该线以南降水丰富,在800mm以上,为我国的湿润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初中地理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地理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地理《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秦岭、淮河,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分区等三部分内容。

这一节涉及的地图比较多,主要是综合复习前面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两侧的地理特征的差异。

把前面所学的内容做一个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通过读图找出其他的地理界线让同学能清晰的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分区,为下面分区地理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2)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及界线。

(4)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5)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教学难点:分析秦岭——淮河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显著差异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秦岭—淮河景观图片的课件,看同学们能从图片中读出哪些信息?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读出的秦岭—淮河地理信息。

二、合作探究(一)秦岭——淮河1、淮河为什么会称为“害河”“夺淮入海”?①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②“夺淮入海”:1128年,黄河在今河南原阳南岸破堤决口后,黄河水侵夺了淮阴以下的淮河河槽,与淮河合流入海。

直到1855年,黄河又在北岸决口改由利津入海。

更为严重的是,1938年国民党政府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黄河水南流,再次侵夺淮河流域。

从决口到堵口的9年中,造成了54000平方千米的黄泛区。

②分组讨论:学生搜集的有关淮河称为“害河”的原因③师生共同总结:成为“害河”的原因:在黄河夺淮的700年中,黄河多次泛滥,携带大量的泥沙。

淤高了淮河的河床,使中游的河槽变成了半地上河、下游的入海出路淤塞。

每遇汛期,上游来水大增,下游有无通畅泄水渠道,一直破堤决口,泛滥成灾。

(过渡)秦岭—淮河到底在哪里?让我们从图中找到它。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秦岭—淮河线》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秦岭—淮河线》教案
A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的分界线
B黄河 冬季不 结冰
C秦岭—淮河以北的农 作物一般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D油菜、甘蔗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
8、秦岭和淮河的南北两侧没有明显差异的是:
A、自然环境;B、农业生产方式;
C、人们的生活习惯;D、民族和宗教信仰;
9、跨我国四大分区的省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淮河成为“害河”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淮河水质日趋恶化的趋势,树立治理和保护淮河以及当地水资源污染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①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②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教学难点
①秦岭、淮河的空间位置在地图上的落实;
②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原因。




引入新课(1分钟)
由“橘生淮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导入 。
A、四川;B、甘肃;C、宁夏;D、青海;
课堂小结(1分钟)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 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地理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调整,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下节课我们将对南 方地区 和北方地区作专门的学习。




新课推进
自学自测(12分钟)
一、秦岭与淮河
1、秦岭山脉呈东西走向,与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
2、淮河自西向东流,主流经高邮湖南入长江,另一支东入黄海。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差异。
2、秦岭——淮河一线,与我国1月0℃等温线和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成为亚热带与暖温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பைடு நூலகம்三、表格总结
我们通过一个表格来总结,除了人文差异上的差异以外,还有自然差异。同学们通过以前的知识积累以及教师的引导来分析,秦岭—淮河以北、以南地区的河流结冰情况,河流流量情况以及河流汛期情况。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通过两道选择题来训练本堂课的内容。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一月0℃等温线穿过的地区
难点教学方法
1.读图法
2.分析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南北方的房屋耕地的不同。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导入
用南北方大比拼两幅图来引入课堂,从图片上直观的了解秦岭—淮河以北、以南地区农田类型,交通运输类型以及民居屋顶坡度类型,墙体类型。
二、读图分析人文差异
通过四副图,平均气温图,年降水量图,温度带图和干湿地区图,来分析秦岭—淮河以北,以南的特征。
教师姓名
邱晓亚
单位名称
初级中学
填写时间
8.25
学科
地理
年级/册
八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难点名称
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从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两方面分析,学生只能看图想到两三个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读图分析,学生的读图能力还需提高。除此以外,还需要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经验。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穿过的地区
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
旱田和水田分界线
河流结冰期和非结冰期的界线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小结
先是通过两幅南北方的图,从耕地类型,交通方式,民居屋顶坡度,墙体厚度来了解南北方。然后通过四副图来学习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从气温图,年降水量图,温度带图和干湿地区图,分析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的特征。然后再通过学生平时的学习积累来了解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的河流结冰状况,河流流量以及河流汛期情况。从而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的知识。

秦岭―淮河线的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线的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线》的教学设计《秦岭―淮河线》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地理特征,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位置;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识图、填图等活动完成认知,让学生达到知识与能力的目标,通过探讨更深层次的把握秦岭―淮河线在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了解我国地理区域的同时,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为将来建设祖国时能因地制宜,按自然规律办事。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①秦岭、淮河的空间位置在地图上的落实;②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学习设计(学生用)一、秦岭与淮河认知:识图:图4-1秦岭――淮河线示意图、p7页图1-5中国行政区划、p21页2-2中国主要山脉分布、p42页图2-28 中国主要河流分布 1、秦岭山脉的走向为走向,为水系和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其主峰是,北侧是,南侧是。

2、淮河发源于,流向是。

主流是经高邮湖南入,另一支东入。

3、秦岭山脉穿过、、等省级行政区,它们的省级行政中心分别是、、。

淮河了流经的省级行政从西到东依次是、、。

资料一、黄河夺淮以前的淮河古代淮河水系,大体上是独流入海的淮河干流以及干流南北的许多支流。

淮北支流主要是洪汝河、颍河、涡河和汴泗河、沂沭河等。

其中支流水系变化最大的是泗水水系。

古泗水源出蒙山,经曲阜、兖州、沛县至徐州东北角会汴水;又在邳县的下邳会沂水、沭水,在宿迁以南会濉水。

至今淮阴与淮河会流。

古泗水的上游部分与现在的泗河相似,下游部分由于黄河夺淮,已被南四湖和中运河所代替。

古泗水流域面积比现今骆马湖以上沂沭泗水系面积要大,当时是淮河最大的支流。

资料二:淮河本来属于外流河,即淮河水最终将由陆地流入海洋,淮河原本也有自己的入海水道。

初中地理 《秦岭——淮河》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 《秦岭——淮河》教学设计

多媒体展示“秦岭以一己之力挡住南下冷空气?”短视频教师: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我国的哪一条山脉?图中有云的一侧代表的是南方的高空还是北方的高空?在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秦岭阻挡了南方的湿润气流北上,在南方的高空,云雾翻涌,而北方的高空,晴空万里。

秦岭南北两侧,景观差异明显。

在“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中,秦岭居于榜首,这也说明了秦岭的重要地位,那么它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它有哪些重要的地理意义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秦岭——淮河。

一、找秦淮1、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约1500千米,平均海拔在1500—2500米之间,高大的海拔为它阻隔气流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淮河发源于河南,全长约1000千米。

秦岭——淮河一线东西连接,形成了一条十分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在我国有极其重要的地理意义,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2、秦岭:东西走向淮河:自西向东流3、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甘肃省、陕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图”过渡语:成语南橘北枳出自故事《晏子使楚》,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橘子树因淮河南北的环境条件不同,结出味道不同的果实,也反映了秦岭——淮河两侧的差异。

那么秦岭——淮河两侧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4、秦岭之“力”过渡语:秦岭之“力”主要表现为对季风的阻挡作用。

①降水——教师:来自于海洋的暖湿气流自南向北推进,而秦岭像一面“挡风墙”一样,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北上,使秦岭以南降水充足,秦岭以北降水明显减少;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该线大体一致教师:有没有哪位同学充当小老师,顺着老师的思路,从冬季风的风向、性质角度分析,秦岭是如何阻挡冬季风的呢?(学生分析,教师引导补充)②气温——教师:冬季风是自北向南推进的冷空气,秦岭阻挡了寒冷的冬季风南下,使秦岭南北冬季气温差异显著1月0℃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线一致过渡语:秦岭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了天然的大屏障,时常以一山之“力”阻挡北上暖湿气流与南下冷空气的步伐,使秦岭两侧气温、降水存在明显区别。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黄土梁子初级中学八年级地理组教学设计课题:《第四章第一节秦岭---淮河线》1设计人马文芝审核人课型预习展示授课人授课时间12月3日总课时26教学目标1、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其地理特征;2、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的差异;3、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分界线的位置;4、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重点难点1、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描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间分界线。

教法与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地图,教学过程教师个性调整导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何谓“淮南”、“淮北”?此处“淮”指的是“淮河”。

这说明在2500多年前,中国古人就已经认识到淮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一自主学习:1、读图4-1,找出秦岭与淮河,秦岭走向,淮河的流向。

2、找出秦岭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淮河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

3、地理区域:体现区域内部的,地理界线:反映出不同区域之间的。

读课本P78的图4-5,P79的图4-6及中国地形图完成下面问题:4、把、和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经过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5、看图4-5,图4-6。

思考: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②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

③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边是。

二、合作探究:列表比较我国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项目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气候1月平均气温河流封冻状况全年降水量农植被类型业生产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作物熟制主要经济林木主要运输方式2、秦岭—淮河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我国:(1)是我国1月份__℃等温线通过的地方;(2)是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3)在温度带中这是带与带的分界线;(4)在干湿地区中是地区与地区的分界线;(5)在四大区域中是地区与地区的分界线;(6)在耕地类型上是与分界线;(7)是水系与水系的分水岭;(8)在气候类型上是季风与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地理《秦岭—淮河》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臧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在地图上识记秦岭—淮河线的位置
2、根据已学的知识,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运用地图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

4、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组内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必答和抢答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我国辽阔的美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工具,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
[学习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从本册教材的体系,由中国地理的总论到区域地理,自然延伸到我国重要的重要分界线秦岭—淮河线
一、秦岭—淮河的位置
一认识秦岭—淮河的位置设计了以下4个问题:
1、根据地图请你说说秦岭的走向?
2、淮河的流向是自至。

3、目前淮河的河水大部分经注入东海。

4、图上填注秦岭—淮河经过的省级行政区
5、判断下列,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有哪些?
A、湖北
B、山东
C、江西
D、山西
E、河北
F、浙江
第1、2题为读图基础题;第3题为知识拓展题;第4、5题既复习了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又为进一步明确位置奠定基础
二、介绍秦岭和淮河
1、介绍秦岭:学生看景观图并阅读课文材料
2、介绍淮河:学生在阅读材料后,完成下列问题
A、黄河夺淮入海是怎么回事?黄河水改道淮河,流入海洋
B、黄河夺淮入海后,淮河成为“害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