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6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讲义)

合集下载

地理选修六环境与环境问题课件PPT

地理选修六环境与环境问题课件PPT
人类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活动影 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 用的制约力越大。人们必须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遵循自 然环境,顺应自然环境,使二者真正达到协调。
思考:
4、进入21世纪,周口店乡是如何对待人类 与环境的关系的?
人们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终于有了正确的认识。进入 21世纪,周口店乡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关停污染企业, 处理石化区废水,治理周口河,造林绿化,保护“北京人 ”遗址,发展旅游业。
几十万年过去了,到了近一万午前,这里的人类离开了祖 先世代居住的山洞,移居到平原上生活,四五千年前开始了农 业生产。可以推想,周口店地形、土壤条件优越,应是最早进 行农业开发的地区之一。三千年前西周燕国人在周口店东南约 10千米处建起了都城,金、元、明代也相继在北京建都,大规 模建筑用材取自西山山地,历代的砍伐使当地林木荡然无存, 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泛滥频繁。
在50万年前,这里有着适合猿人生活的环境;西北边低山 丘陵茫茫林海,东南边平原上森林、草原、湖沼相间,清澈丰 沛的河水自北而南从这里出山进入平原。猿人们栖息在一个能 容上百人休憩的宽大溶洞(“猿人洞”)里,过着渔猎采集、茹 毛饮血的生活。多年以后,可能是林火为他们提供了火种。以 后,他们又学会了人工取火,学会了用骨针缝制皮衣,还可能 在山顶洞外建造人工居所。旧石器时代的祖先们生活虽然艰苦, 却为后人留下了青山绿水依旧的环境。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废气,通过高烟囱“越 境”到邻国加拿大,引起纠纷。
【WTO与环境问题】 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 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 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 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 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 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 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中国可能成为 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 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复习课件

主题二 人类与环境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中广网北京 2011 年 4 月 30 日消息,受较强冷空气和蒙 古气旋影响,4 月 28~30 日,我国南疆盆地、西北地区东部、内蒙 古中西部、华北大部、东北地区西部相继出现沙尘天气,其中南疆 盆地、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的局地发生沙尘暴或强沙尘暴。我国 沙尘暴日益严重,主要是土地不合理开发和不合理耕作所致。随着 人口的增加以及有关方面管理的不到位,西北、华北地区过度开 垦、过度放牧、人为破坏自然植被,形成了大量裸露、疏松土地, 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沙尘源,一遇大风便形成影响社会、 危害人民健康的沙尘暴。
种需求无限增长的态势,而地球资源的总 资源
量是有限的,无限的需求和有限的供应的 短缺
矛盾,使当前世界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的
问题
近几十年来,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 环境 提高,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物越来越多,越来越 污染 复杂,而且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
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植 生态 被的破坏。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 破坏 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 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等
思维活动 1.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如何区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答案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
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 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 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会导致生态破坏,生态 破坏也会影响到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
4.下列地理事物都属于天然环境的是( )。 A.沿海滩涂、名胜古迹 B.天然草场、畜群牧场 C.风景游览区、水产养殖场 D.极地、高山及荒漠区 解析:天然环境是指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 环境。极地、高山及荒漠区受人类的影响较轻微,保留着天然生态 特点,属于天然环境。 答案:D

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人类与环境(讲义)

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人类与环境(讲义)

一、环境的概念与分类1. 环境的概念(1)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中心事物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相应不同。

这里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与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同一概念,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又包括人文地理环境。

(2)图解中心事物与环境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含义也不同。

与中心事物有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等密切联系的周围事物,构成了中心事物的环境要素。

2. 环境的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可将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如下表: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相互协调的。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直到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

例题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A. 原始文明时代B. 农业文明时代C. 工业文明时代D. 环境文明时代(2)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A. 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 退耕还林,合理放牧C. 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D. 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思路导航:(1)原始文明时代,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环境影响微弱,人类只能被动适应环境。

(2)农业文明时代,人们从事的活动主要是种植业,对土地依赖大。

(3)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答案:(1)A(2)B (3)B随堂练习: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B. 环境是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周围的所有事物C. 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含义也可以相同D. 天然环境就是不受人类影响的环境思路导航: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_环境与环境问题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_环境与环境问题课件

6、(04年上海卷)我国山区自然资源的优势在于 D A、面积占全国面积的90% B、降水丰富,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C、可开垦的耕地资源丰富 D、矿产、森林、水能资源较为丰富 (高考卷)1993年我国由石油出口变成石油净进口国,以 后石油进口的数量逐年增长。2003年入夏以来,全国 许多省区又不同程度的面临供电不足的问题,回答 10—12题。(双选题) AC 10、我国能源分布特点是 A、山西和内蒙古煤炭储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B、石油资源主要分布于三大平原 C、西南地区水能资源比较集中 D、煤炭资源在北方各省区较均匀地分布

2、根据下列各概念的相互关系,图中大圆、 A 小圆、阴影部分依次代表 A、自然资源、能源、可再生资源 B、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能源 C、能源、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 D、能源、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
读下图,回答3—5题 3、图中反映出我国 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在 减少,其直接原因是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 ②草场普遍超载 ③人口的不断膨胀 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⑤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 剧 B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 D、 ②④⑥
4、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主要是 B A、人口众多 B、山地多,平地少 C、退耕还林工作显著 D、农村建房乱占耕地 D 5、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是 ①增加耕地面积 ②切实保护耕地 ③ 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毁林开荒 ⑤大力开垦草原 ⑥积极稳妥地 开垦宜农荒地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 ②③⑥
(三)规模的全球性

这幅由美国航空航 天局提供的影像中,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 空洞就像一个巨大 的蓝色水滴。美国 航空航天局的科学 家2000年9月8日宣 布,南极上空2000 年9月3日的臭氧层 空洞面积达到2830 万平方公里。

中图版选修6第一章第一节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中图版选修6第一章第一节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环境影响人类生活
环境质量直接影响造成危害。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01
02
03
资源过度开发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导 致生态环境破坏,如森林 砍伐、过度捕捞等。
污染和废弃物排放
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产生 大量废弃物,对环境造成 严重污染,如废水、废气、 固体废弃物等。
生态恢复与重建
01
02
03
04
对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 复和重建,恢复其生态功能。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提 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
性。
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促 进生态产业的发展。
建立生态保护区,保护生物多 样性和自然景观。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资源过度开发
总结词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滥用,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
详细描述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过度开发导致森 林覆盖率降低、水资源短缺、矿产资源枯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和环 境质量。
环境污染
总结词
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能源资源短缺
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它们的储量和开采量都是有限的。能源资源短缺不仅会 影响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还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
土地资源短缺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土地资源的供给越来越紧张。土地资源短缺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和发 展,还会对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影响。
地震发生时,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给人们的
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02

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原因及特点(讲义)

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原因及特点(讲义)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 环境问题的概念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问题。

2. 环境问题的表现不同的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环境问题的表现也不同。

近三百年来,人类经历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工业化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1. 自然原因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 人为原因(更重要)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资源和人类发展而出现的,究其本质是发展问题,是发展方式不当造成的。

主要表现在:进入20世纪以来,人口的增长速度与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当代的环境问题有以下特点:例题读中国主要贫困区分布和某地区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上面两图,完成下列填空。

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A处,则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C处,则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

(2)分析图中B处生态破坏后很难恢复的原因。

(3)分析导致图中D处贫困人口较多的主要原因。

思路导航:第(1)题,A处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该地区气候湿润、地势起伏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C处位于我国畜牧业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发生。

第(2)题,B处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原貌。

第(3)题,D处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横断山区,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均较差,当地经济发展十分困难。

答案:(1)水土流失毁林开荒土地退化(荒漠化)过度垦荒和过度放牧(2)气温低,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3)地理位置偏僻;生态环境脆弱;交通通讯设施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落后。

人教版 选修六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课件(26张)

人教版 选修六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课件(26张)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特别提醒天然环境并不是不受人类影响的环境。在当今的地球 表面上,纯天然环境几乎不存在了。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地球上的 每一个地区几乎都留下了人类的痕迹。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 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都可称为天然环境。例如,原始森林受酸雨 影响而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由于森林的原始生态功能没有发生 变化,所以它仍然属于天然环境。
(2)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3)人或人类 (4)人类和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 作用的制约力也越大。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
1.理解环境的概念,学会区别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2.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 理观。
一二
一、什么是环境 1.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人类环境的组成 (1)生物要素: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 (2)非生物要素:大气、水、土地、矿藏、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 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等。 3.环境的分类 (1)根据人类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可将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环 境两类。 (2)天然环境指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 例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1】 下列属于天然环境的是( ) A.云南元阳梯田 B.贵州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土地 C.新疆的大漠盐湖 D.新西兰的畜群牧场 解析:云南元阳梯田是人工修筑的,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导致土 地石漠化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新西兰的畜群牧场也是 人工创造的环境。新疆的大漠盐湖是自然原因形成的。 答案:C

高中地理 第1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3节 人类与环境课件 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1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3节 人类与环境课件 湘教版选修6

(2)解决图示地区存在的问题,不正确的是( ) A.结合植树造林工程,营造薪炭林 B.用秸秆发展沼气 C.用秸秆养畜,畜粪还田 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开发水电 (3)上述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否符合环境伦理观?简述理由。
【思路点拨】 结合图中的因果关系和所形成的正确的环境伦 理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析】 由图可知,A为破坏森林,是由木材当燃料引起, 导致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B为牧业下降,是因草皮当燃料,饲料 减产;秸秆、畜粪当燃料,导致肥力下降,粮食减产,对应C,这 些都不符合环境伦理观。综合分析,该地区问题的核心是能源,应 针对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采取恰当措施。
【答案】 (1)B (2)D (3)不符合。该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只注重了人类生存所 需,未关注环境发展需要。
兼顾当代对后代承担道德义务与责任
3.人与后代当前与
长远
利益
人的利益当代人与 后代人 的利益
3.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是要“为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创造并 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吗?
【提示】 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包含以下 三层含义:一是从现实意义看,是要控制和制止人类对环境的破 坏,防止生态环境恶化;二是从积极意义上看,为生态环境的动态 平衡创造并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三是从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出发,要 求人类必须尊重与善待自然。
教材第15页活动
【答案】 1.人类这种观念的变化说明了人类与环境关系趋向 和谐,人类已经认识到了人类源于自然,必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
2.如《孟子·梁惠王上》讲,“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 用也”。《淮南子》讲,“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这些古语 都渗透了对大自然利用与保护为一体的智慧思想。
素养达 标 固双基
休息时间到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I
i 人类与环境
地理|
I
【考点精讲厂 ............ ........ ....... . ....... ....... . ....... ...... 一、环境的概念与分类
1.环境的概念
(1) 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中心事物不同,与其相关的周
围事物的含义也相应不同。

这里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 命物质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与通常所说的 地理环境”是同一概念,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
又包括人文地理环境。

(2) 图解中心事物与环境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含义也不同。

与中心事物有着物质、能量和信 息等密切联系的周围事物,构成了中心事物的环境要素。

2.环境的分类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 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 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
与环境是相互协调的。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
越大,直到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

【典例精析】
例题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
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 1 )〜(3)题。

(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A. 原始文明时代
B. 农业文明时代
C. 工业文明时代
D. 环境文明时代
(2)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A. 甲
B.乙
C.丙
D. 丁
(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A. 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 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C. 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
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思路导航:(1)原始文明时代,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环境影响微弱,人类只能被动适应环境。

(2)农业文明时代,人们从事的活动主要是种植业,对土地依赖大。

(3)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答案:(1)A (2)B (3)B
随堂练习: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
B. 环境是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周围的所有事物
C. 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含义也可以相同
D. 天然环境就是不受人类影响的环境
思路导航: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这个周围事物”要与中心
事物相关,而不是指所有事物。

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含义也不同。

在当今的地球表面上,纯自然环境几乎不存在了,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都可以称为
天然环境。

答案:A
【总结提升】
图示法解读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概括起来是对立统一的,该关系可用上面人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来表
示,图中各箭头分别表示以下含义:
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

③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
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
量下降。

④环境把它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可使人
类与环境得到协调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在解决环境问题产生的相关题目时,关键的突破点是找准人类及其生产、生活活动的对立面发展的变化趋势,由此判定人类活动是否符合自然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