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中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2024届浙江省义乌市六校考重点名校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浙江省义乌市六校考重点名校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浙江省义乌市六校考重点名校中考联考语文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今年的热播剧《都挺好》中,苏大强成为最亮眼的角色之一,他遇事总爱推脱,是个坦荡如砥....的人。

B.北京世园会举行塞尔维亚民谣、捷克木偶剧、京剧表演、天津快板、非遗展示等文化活动,让游客眼花缭乱....。

C.3月30日,四川凉山州木里县发生火灾,30名扑火人员首当其冲....,不顾自身安危上山救火,最终不幸全部牺牲。

D.“一带一路”建设充分激发了东南亚、西亚、中亚、中东欧等不同区域的优势,众多国家趋之若鹜....,纷纷加入合作,分享贸易红利。

2.语言运用―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请愚兄你别拿着比我高的成绩,还跟敝人说没有考好啊!B.家父常教育我,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C.我至今还惠存着您送我的“翰墨书香,家国天下”这幅书法作品。

D.学生我认真读过老师您的拙作,对您在文章中的一些高见十分佩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B.黑色笼罩了一切房屋,月色朦胧,树影婆娑..,风儿轻轻,吹拂着群星那晶亮的脸庞。

C.刚才还疯狂得如火如荼....的孩子们,现在都像泄了气的皮球,躲在一边不吱声了。

D.寒冷的严冬,河水一改往日的活泼,似乎恬静..地睡着了。

那年冬天,那个冷呀,把人冻得鼻酸头疼,两脚就像两块冰。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狼藉./慰藉.伺.候/伺.机而动日薄.西山/薄.利多销B.悖.论/蓬勃.催.眠/摧.枯拉朽巍然屹.立/迄.今为止C.包扎./扎.实巷.道/街头巷.尾哄.堂大笑/一哄.而起D.咳嗽./洗漱.晦.涩/诲.人不倦负隅.顽抗/无独有偶.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浙江义乌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浙江义乌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浙江义乌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考生须知:1.全卷共6页,有4大题,23小题。

满公为120分〔作文中含书写4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考生用0.5毫米及以上的黑色签字笔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有效。

3.请考生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并仔细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温馨提示:请细心审题,细心答题,置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一、语文知识积聚与运用〔共22分〕1. 读下面这段文字,依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义乌坚持并深化〝兴商建市〞开展毡笠,鼎力培育小商品市场,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péng¬¬¬____〔1〕___勃开展,走出了一条以市场树立推进城市树立的特征之路。

城市相貌发作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一既不临边又不靠海的浙中小城,一跃开展成为享yù__〔2〕___中外的新兴商贸城市。

义务,真的不愧为浙江中部的一颗cuǐ___〔3〕___璨明珠。

2.下面这段文字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六十年的辉煌历史。

中华人民从饥寒交迫.水深火日〔A〕之中被束缚出来,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百废俱兴〔B〕的国度以一跃成为社会主义强国。

五千年文明古国重新焕收回勃勃生机〔C〕。

长江黄河的波涛,倾听了祖国铿锵前行的脚步;茫茫昆化、巍巍长城,见证了祖国一日千里〔D〕的相貌;神舟飞船的优美轨迹,归结了祖国日益上升的尊严……3、古诗填空。

〔6分〕⑴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⑵ ,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⑶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一改伤感消沉情调,尽显小气激昂气概的诗句是〝,〞。

⑷请写出古诗词中有关珍惜时间的句字。

〔写出延续的两句〕。

4、依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浙江省义乌市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浙江省义乌市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浙江省义乌市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一、书写(4分)本题根据卷面的书写情况评分。

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规范、工整。

二、语文知识积累(21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从小商品zhòng(1) ▲镇到斗牛士故乡,从恢弘壮美的河西走廊到险jùn(2) ▲逶迤的帕米尔高原,从长风呼啸的阿拉山口到细雨绵绵的比斯开湾……随着一阵响亮的火车轰鸣,“义新欧”,一条新时代“巨龙”,沿着复兴的古丝路,满载着“中国制造”,开启了横guàn(3) ▲亚欧大陆“说走就走的旅程”。

2.古诗文名句填空。

(8分)(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2) ▲,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3)池上碧苔三四点,▲,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4)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5)登高望远,美景尽收,胸襟开阔,心灵敞亮。

杜甫说得好:“▲,▲。

”(6)五月,梅子黄了,江南的雨季来了,田野的歌声也响起来了,赵师秀将这种美丽诗化成这样的句子:“▲,_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4分)(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食.之不能尽其材(▲) (4)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4.比较下列加点词在文言文和日常用语中的意思,选出不同的一项。

(▲)(2分)A.以五十里之地易.安陵——完成一笔交易.B.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可.爱的孩子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他的表现真有些莫名.其妙D.长烟一.空——我们一.家人都去旅游了5.名著阅读。

(4分)(1)根据你的阅读印象,选出下面名著内容描述有错误的一项。

(▲)(2分)A.第一次买车后,祥子有一次冒险拉活,被大兵抓走,丢了车,这些兵的头头是孙排长。

这个孙排长就是后来把样子辛苦积攒的买车钱敲诈走的孙侦探。

B.当简·爱和罗切斯特在教堂举行婚礼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

中考语文试卷义乌

中考语文试卷义乌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美轮美奂(huàn)B. 骄阳似火(yáng)C. 恣意妄为(zì)D. 领略(liǎng)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惟妙惟肖B. 稳如磐石C. 铺天盖地D. 神采奕奕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是他勤奋刻苦的结果。

B. 我建议将这个活动推迟到下周,因为下周的天气更适合户外活动。

C.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插图精美,非常适合儿童阅读。

D.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的病情终于有所好转。

4. 下列句子使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很厚,像一块砖头。

B. 小明跑步的速度很快,像离弦的箭一样。

C. 那朵花真美,像一位少女。

D.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精彩,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

5.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B.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C.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二、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秋天的怀念》我怀念的秋天,是家乡的秋天。

家乡的秋天,天空湛蓝,阳光明媚。

稻谷金黄,像一片片金色的海洋。

大雁南飞,成群结队,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苹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像一颗颗红色的宝石。

葡萄藤上挂满了紫色的葡萄,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农民们忙碌着收割庄稼,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孩子们在田野里奔跑嬉戏,笑声传遍每一个角落。

我怀念的秋天,是妈妈的秋天。

妈妈是个勤劳的人,她总是忙忙碌碌地做着家务。

秋天的时候,她更是忙碌。

她要收割庄稼,要照顾我们,还要准备过冬的食物。

我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躺在床上不能动弹。

我看着她憔悴的面容,心里很难过。

但是,妈妈总是强忍着疼痛,安慰我说:“孩子,妈妈没事,你放心吧。

义乌市中考语文试卷及解析(word版)

义乌市中考语文试卷及解析(word版)

义乌市中考语文试卷及解析(word版)内容预览:浙江省202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义乌市卷)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全卷共6页,有4大题,23小题。

满分为120分(作文中含书写分4分)。

考试时刻120分钟。

2.请考生用0.5毫米及以上的黑色签字笔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考生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温馨提示:请认真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杰出的表现!一、语文知识积存与运用(共22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依照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3分)山是凝固的美,水是奔腾的美;直线是流(chàng) ⑴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都市是(fán) ⑵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有发觉美的眼睛,有感(wù)⑶美的心灵。

2.依照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2分)我妄图闲逛在钱塘江畔,在潮起潮落中,感受“震动激射,吞天沃日”的⑴;我妄图徜徉在滕王阁下,在落暮余辉里,想象“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的⑵;我妄图登临泰山之巅,在红日喷薄时,观赏“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⑶。

A.壮阔B.壮美C.壮观3.古诗文名句填空。

(6分)(1)举杯邀明月,。

(李白《月下独酌》)(2)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3)《出师表》中表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4)请写出反映一般百姓辛勤劳作的诗句。

(写出连续的两句)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觉、善于探究的水平。

B.不努力学习,那如何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看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5.名著阅读。

(3分)(1)鲁智深外号花和尚,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国寺(行为),在野猪林义救林冲。

2024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义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调研卷语文考生须知:1.全卷共四大题,15小题,满分为120分(其中卷面书写3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各题的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3.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一、世界睡眠日到来,班级组织“睡眠的前世今生”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35分)任务一:辨“睡”“眠”“寐”之别(4分)1.参照下列表格中提示的方法,作出推断。

(4分)睡,小篆,从目,从垂。

“垂”是秋天草木无精打采、茎叶下垂的凋谢的样子,引申为低垂、向下。

由此推断,睡的造字本义为:(1)▲(1分)眠,金文,从目,从民。

“民”乃是被刺瞎左眼的奴隶形象,引申为闭合。

由此推断,眠的造字本义为:(2)▲。

(1分)寐,甲骨文,从宀(房屋),从人,从木(木床)。

表示古人劳作一天后躺在木床上睡觉。

任务二:析古人晚上不眠之因(22分)【甲】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①唐·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②也。

况阳春召③我以烟景,大块④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选自《李白集校注》)【注释】①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二十七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来到安陆,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并为之作此序文。

②有以:有原因。

③召:召唤,引申为吸引。

④大块:大地,大自然。

【乙】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①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②逼③岁除④,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⑤。

(选自《全唐诗》)【注释】①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后为朝廷的别称。

②青阳:指春天。

③逼:催迫。

④岁除:年终。

⑤虚:空寂。

2.用“/”为甲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浙江省义乌地区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仿真试卷含解析

浙江省义乌地区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仿真试卷含解析

浙江省义乌地区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仿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积累1.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点明友人送别的地点,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B.颔联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度到平原,山峦从视线种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C.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D.尾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应将四处顿号都改为逗号。

B.“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句中画线部分是一个递进复句,这个复句作“觉得”的宾语。

C.“若毒之乎?”句中“若”古今异义,这里是“你”的意思;“毒”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是“毒害”的意思。

D.“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是一个省略句,可译为“(桃花源中的人)看见渔人,竟十分吃惊,问(他)从哪里来,(渔人)仔细地回答了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教育部采取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措施,做好课后服务工作,解决了“三点半难题”。

义乌中考试卷语文答案解析

义乌中考试卷语文答案解析

一、基础知识部分1. 单项选择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根据题干要求,选出字形正确的选项。

2. 修改病句题答案:将“不断提高”改为“不断提高自己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中,“不断提高”缺少宾语,应改为“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补全词语题答案:①一马平川②海阔天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积累并正确书写成语的能力。

根据语境,选出合适的成语。

二、古诗文阅读部分1. 古诗鉴赏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通过分析诗句内容,判断选项的正确性。

2. 古诗翻译题答案:①山色葱茏,水光潋滟,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②在阳光照耀下,我仿佛看到了山间溪水潺潺流淌的情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翻译能力。

根据诗句内容,准确翻译句子。

3. 古诗赏析题答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赏析能力。

通过分析诗句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1. 篇章阅读题答案:①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②我国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③我国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2. 文章细节理解题答案:文章通过列举实例,说明我国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浪费、污染等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细节的理解能力。

通过分析文章内容,找出相关细节。

3. 文章主旨概括题答案: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呼吁人们重视资源保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概括能力。

通过分析文章内容,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作文部分题目:成长路上的那束光答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讲述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及那束照亮自己前行的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以“成长路上的那束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义乌市卷)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全卷共6页,有4大题,23小题。

满分为120分(作文中含书写分4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考生用0.5毫米及以上的黑色签字笔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考生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2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3分)山是凝固的美,水是奔腾的美;直线是流(chàng) ⑴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fán) ⑵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有发现美的眼睛,有感(wù) ⑶美的心灵。

2.根据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2分)我梦想漫步在钱塘江畔,在潮起潮落中,感受“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的⑴;我梦想徜徉在滕王阁下,在落暮余辉里,想象“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的⑵;我梦想登临泰山之巅,在红日喷薄时,欣赏“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⑶。

A.壮阔B.壮丽C.壮观3.古诗文名句填空。

(6分)(1)举杯邀明月,▲。

(李白《月下独酌》)(2)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3)《出师表》中表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4)请写出反映普通百姓辛勤劳作的诗句。

(写出连续的两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5.名著阅读。

(3分)(1)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国寺▲(行为),在野猪林义救林冲。

(2)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首诗简练而隽永,富有哲理。

它的作者是▲。

(3)冬天过去了,窗外已春意盎然。

▲(人物)动完了最后一次手术,总算死里逃生,但已毫无血色。

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待在医院里了……医生建议他再作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

我可够了。

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6.综合性学习。

(6分)《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于3月初获国务院正式批复,义乌成为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喜讯传来,商城人民欢欣鼓舞。

某中学906班开展以“热爱家乡,赞美家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媒体报道“义乌试点”相关新闻的部分标题,请你仔细阅读分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写出你从中发现的一条信息。

《义乌重塑“中国制造”》(《人民日报》2011年5月10日)《面向世界再扬帆》(《浙江日报》2011年5月5日)《从“全球超市”向“国际贸易高地”的新跨越》(《金华日报》2011年5月7日)《义乌“新特区”转型正当时》(《义乌商报》2011年5月9日)▲(2)请你写一句宣传家乡义乌的广告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

例:脚踏一方热土,手握全球商机。

▲(3)张平同学在“我是特区人”的小组讨论会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义乌成特区了,有特权了,我们不要太努力了。

”针对他这一言论,请你用得体的语言劝说他。

(50字左右)▲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7~14题。

(一)(14分)父亲进城送梨①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院子里的梨熟了,让我摘些带回城里吃,说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早送梨进城了。

每次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我总是支吾着应付他,说等休息时会抽空回家。

可心里却想,特意回家摘些梨带回城里,好像城里没有梨似的。

回家一趟,时间浪费了不算,那车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

再说今年的雨水多,梨不甜。

因而,我未把回家摘梨的事放在心上。

②谁知,中秋节前的一天,父亲瘸着腿突然出现在家门口,身后背着一只蛇皮袋,像一个行乞的老人。

我连忙接过父亲的蛇皮袋,挺沉!父亲紧跟在我身后提醒着,袋里放的是梨,轻点放下,别把梨碰伤了。

一听父亲是送梨来的,我有点没好气地埋怨起来:“爸,你腿还伤着呢,大老远送梨来干嘛?要来也不打个电话,我好去车站接你呀!”父亲愣住了,好一会儿才说:“你……你们忙,没时间回家摘梨,我总不能看着梨长在树上烂掉呀!就过节了,中秋节也可以用它敬月啊!”父亲涨红了脸表白着自己进城送梨的理由。

③妻回来了,一听说父亲特意送梨进城,也埋怨起来:“爸,你以后别这样,知道吗,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梨的,才几毛钱一斤!”父亲被妻的话呛得没一声言语,一副局促不安的样子,仿佛自己走错了家门。

④我和妻的话对父亲有着一种无意的伤害。

中饭时他很少说话,吃得也很少。

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

收拾好蛇皮袋,父亲执意要回乡下。

我再三挽留,父亲却执拗得像个孩子。

在去车站的路上,父亲耷拉着脑袋,一瘸一拐地走在我的前面。

我劝他别把我和妻的话放在心上,父亲只是默默地走路。

望着父亲花白的头发,一种不可名状的愧疚感像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我心上。

⑤回到家中,看到餐桌上一只只青翠的梨,我的眼睛湿润了,眼前出现了十几年前父亲带我们忙着栽梨树苗的情景……⑥妻走过来,对我说:“把梨送给邻居吧!”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

妻见我如此神情,抢下我的梨,去厨房清洗、削皮。

等她把去了皮的雪白的梨递给我时,我轻声说:“你也该尝一口,家里的梨真甜!”妻或许听出我的话外之音,也削了一只吃起来。

她刚吃一口,便惊讶地叫道:“这梨,怎么这么甜!”⑦父亲送来的梨,美美地喂足了我们今年因多雨而厌吃水果的胃。

我奇怪,父亲是用什么方法种出如此甜津津的梨的。

⑧过了几日,我和妻回乡下看望父母。

回到家,父亲没在,去了屋后的田里。

我和母亲说起父亲送梨的事。

母亲说:“对梨树呀,你爸可费神了。

他早就从天气预报中听到今年雨水多,一开春,就请人在梨树周围竖起了四根竹篙。

梨树挂果后,每逢雨天,他总是扯上塑料布替树遮雨,说这样长熟的梨可以原汁原味。

他呀,早把这棵梨树当作自己的命根子了,有虫也不喷农药,宁愿自己站在凳子上,踮着脚捉虫,施的肥也是农家肥,说这样的梨才算是绿色食品。

”母亲还说:“你爸看着梨一天天长大成熟,常在嘴边念叨着一句话‘人老了,不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了,只有这树上的梨,能让他们甜甜心’。

”⑨听着母亲的话,我的眼里含满了泪水,透过窗户,望着院子里依然静立在梨树旁的竹篙,感觉那是一束束爱的光柱。

(选自《时文选粹》,有改动)7.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摘梨,“我”为什么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3分)8.第②③段写“我”和妻子对父亲的“埋怨”,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分)9.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

(4分)(1)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

(2)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

10.作者写“父亲进城送梨”这件事,引发了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4分)(二)(12分)我们身边的辐射①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9.0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变”,辐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当下最为关心的话题。

②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

辐射是无色、无味、无声,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但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

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西弗(Sv),1西弗(Sv)=1000毫西弗(mSv)=1000000微西弗(μSv)。

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下表列出了放射线不同强度照射对人体的影响:照射剂量对人体的影响(单位:毫西弗)小于100 对人体没有危害100~500 没有疾病感觉,但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减少,患癌症的可能性为 1/130600~1000 出现各种辐射疾病2000~4500 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 2 至 6 周内死亡③从上面列出的数据可见,小于100毫西弗的放射线辐射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

实际上,人类是生活在放射环境中的,人类的生活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放射线。

人所受的放射线包括天然放射线和人工放射线。

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

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例如,太阳光等宇宙射线,人体内的钾-40,岩石、土壤和水中都存在放射性物质。

此外,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看电视、坐飞机、抽烟也会产生放射线。

具体说,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每年约为0.25毫西弗,带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2000千米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每年的辐射照射剂量为0.5~1毫西弗。

④日本的核辐射让人惊慌,而平时就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辐射源却很容易被忽视。

实际上,在生活中也有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害。

例如,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的建筑材料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燃煤造成空气污染,佩带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异常光彩夺目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制品对人体也有严重的损害。

在日常生活中,医疗辐射的危害是最大的。

任何方式的X线检查都是有损受检者健康的,受检者都要承受不同程度辐射致癌的风险,接受的剂量越大,受辐射致癌的风险越高。

在生活中,很多人觉得CT等检查是无害的,可以随便做,往往半年甚至3个月就做一次。

事实上,这些检查可能给病人带来永久性的伤害。

CT等检查是利用X射线能穿透人体组织的原理进行检查的,而X射线也是核辐射的一种。

有统计数据指出,做一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放射线量相当于拍了几百次X线胸片。

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研究结果估算,以一个100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为例,每年大约会有350人可能因照射X线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4期,有改动)11.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

当照射剂量是2000~4500毫西弗(mSv)时,人体会受到怎样的影响?(2分)12.“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一句中“主要”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13.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3分)14.读了本文后,你在日常生活中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至少写出四种)(4分)三、古诗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5~2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