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话词汇特点

合集下载

话说温州话

话说温州话

话说温州话很早很早以前,我们温州人不是讲温州话的,现在的这种温州话是从三国时期开始讲的,到了唐宋时期才正式定型。

早期温州人讲什么话?从古越语到古吴语地处东南的温州在秦汉以前为瓯越地,属百越的一支,主体民族为百越人。

百越有於越、瓯越、闽越、东越、扬越、南越、骆越等。

绍兴叫於越,温州叫东瓯越,福建叫闽越,广东叫南越,广西叫西瓯越,越南叫骆越……大家都知道,在两千两百年前即春秋时期,我们这里原来有一个诸侯国叫东瓯国,东瓯王驺摇是勾践的子孙。

驺摇当时讲什么话呢?从文献记载推断,古代吴越两国同说一种话,它跟北面的齐国不能通话,与西边的楚国也不同语。

齐楚两国说的是汉语(华言),吴越两国说的不是汉语,而是古越语。

古越语属于侗台语,是今日侗语、水语、壮语、傣语、黎语、泰国泰语、越南京语、缅甸掸语等共同祖语的兄弟语。

现在我们所说的温州话中还留有许多古越语的痕迹。

温州人说话时喜欢将修饰成分倒置在中心词之后,如“板砧,膀蹄,饭焦,酒汗,楼阁,闹热,墙围,笋干,头衔,鞋套,鞋拖,腰身,针金,鱼生,菜头生,江蟹生,豆腐生,豆腐软,菜咸,菜干、老鼠黄、篾青、篾黄,鱼咸行,人客,风颸”;“天色冷,天色热”;“饭吃添,你走好,走快俫,我走道,你吃先”;“红显、好显、苦倒”等等。

在词汇方面,也有许多基本词汇跟现今的泰、傣、壮、侗、京语相同,如田野,温州话说“垟”;木筏,温州话说“排”;骂人,温州话说“謴”;阉割,温州话说“镦”,音同泰语。

大锅,温州话说“铫”,音同侗语。

鞋隔褙,温州话说“迫”;鸟啄物,温州话说“咄”;酒坛子,温州话说“埕”;傻、蠢,温州话说“憨”,音同壮语。

上瘾,温州话说“念头”;蓓蕾,温州话说“蕊”;抚摸,温州话说“捋”,音同越南语。

抛物,温州话说“甩”,音同拉珈语。

这些都应该是古百越语的残留。

公元前3世纪,楚国灭越,派春申君加强对吴越之地的统治,历经560年,直到秦统一中国后,楚人在吴越等地仍有强大的势力和影响。

温州方言111

温州方言111
• 平上去入” —— 四声各分阴阳 • 阴调类高,阳调类低。 • 如“温州大厦”的“厦”读阳去调,“温 州大学”的“学”读阳入调。(浴就达务)
温州方言之调值:
温州话
阴平 阳平
33 31
普通话
55 35
上声 去声
35 42
214 51
温州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 “变了样”的词语
• 他们 渠俫 • 谁 噶能
温州方言之语法:
• 有趣现象:即用一些令人很忌讳的、很不 吉利的詈词来代替“非常”,用于修饰形 容词,极言程度之深,一般用于消极意义。 如:“死人”、“棺材”、“短命”,等 等,像“死人热、死人咸、死人远、个人 死人难妆”,“棺材贵、棺材硬、棺材 重”,“短命好、短命长、短命苦”。
• 在温州话里,有相当数量的词,构成的部 分词素与北京话不同,如: • 今天(该日)、明天(明朝)、 早晨(天 光)、中午(日昼)、少女(媛主儿)、 现在(能界)、 口吃(大舌)、 晚上(黄 昏)、青年(后生儿)、吃点心(吃接 力)、 妻子(老尼昂)、害羞(睇人睛)、 抱(佗)、游泳(泅河儿)、 白糖(糖 霜)、桂圆(圆眼)、河蟹(田嬉儿)。
• 在温州话中,平舌音与翘舌音不分,舌尖 前元音和舌尖后元音不分,即普通话的翘 舌音zh,ch,Sh,温州话都读成平舌音z、c、s。 例如:“主一阻”“迟一辞”“诗一私” • 普通话读zh声母的字,温州话有的读z,有 的读j。如“朱、章”普通话都是zh声母, 温州话“朱”是z声母,“章”是j声母; • 普通话读ch声母的字,温州话有的读c,有的 读q。如“初、昌”普通话都是ch声母,温 州话“初”是c声母,“昌”是q声母; • 普通话读sh声母的字,温州话有的读s,有的 读x。如“书、伤”普通话都是sh声母,温 州话“书”是s声母,“伤”是x声母

温州方言类型

温州方言类型

温州方言类型【原创实用版】目录1.温州方言的概述2.温州方言的分类3.温州方言的特点4.温州方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5.温州方言的现状和保护正文一、温州方言的概述温州方言,又称温州话,属于吴语 - 瓯江片,主要分布在我国浙江省温州市及其周边地区。

温州方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温州方言在温州地区的使用人口众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

二、温州方言的分类温州方言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小片:1.温州片:包括温州市区、乐清、瑞安等地的方言。

2.永嘉片:主要分布在永嘉、平阳、苍南等地。

3.台州片:包括台州、临海等地的方言。

4.丽水片:主要分布在丽水、青田等地。

三、温州方言的特点温州方言具有以下特点:1.声母方面,温州方言有 23 个声母,其中包括零声母。

2.韵母方面,温州方言有 45 个韵母,其中单韵母有 7 个,复韵母有 38 个。

3.声调方面,温州方言有 7 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阴上、阳上。

4.语法结构上,温州方言的语序和汉语普通话基本一致,但在一些特定场合有特殊的语法结构。

四、温州方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温州方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

在南宋时期,温州方言受到了官话的影响,使得温州方言的音韵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明清时期,温州方言吸收了大量外来词汇,进一步丰富了温州方言的词汇体系。

温州方言是温州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研究温州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五、温州方言的现状和保护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温州方言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传承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困境。

为了保护和传承温州方言,当地政府和民间团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开展温州方言的教育教学、举办温州方言比赛等。

温州话和雅言

温州话和雅言

温州话和雅言温州话是温州地区的方言,也是浙江省的一个重要方言。

温州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在温州地区广泛使用。

与温州话相对应的是雅言,它是指古代文人所使用的文雅、优美的语言。

本文将分别介绍温州话和雅言的特点与写作参考内容。

温州话是以温州地区为基础的方言,它的发音特点独特且多样。

温州话是一个声调语言,有七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上升、下降、入声。

这七个声调的存在使得温州话的发音非常特别,给人一种独特的音感体验。

在书写方面,温州话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书写系统,通常使用汉字进行书写。

温州话的书写与普通话相似,但发音会有所不同。

为了更好地表达温州话的发音特点,一些特定的字母组合也被用来书写温州话中特有的音。

例如,用"ts"来表示"刺"的发音,用"th"来表示"特"的发音。

以下是一些书写温州话的参考内容:1. 温州话的问候语- 早上好:王目攀?- 下午好:落晡?- 晚上好:睡了未?2. 常用的温州话词汇- 你好:您好- 谢谢:唔对- 对不起:衰歉- 不客气:唔需客气- 再见:拜托辈- 喜欢:稀市雅言是指古代文人所使用的文雅、优美的语言,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雅言追求的是语言的美感和艺术性,注重修辞和文化内涵的表达。

雅言常用于写诗、赋、散文等文学形式中,被视为文人风雅的象征。

以下是一些写作雅言的参考内容:1. 描写自然景物的雅言词汇- 春风:燕启风,温柔如绸缪。

- 秋月:璎珞华彩,天地共斑斓。

- 江水:蓄蓄长流,青蛇纵横。

2. 表达情感的雅言句式- 心如明月,寂寂无言。

- 忧愁如花,落满心头。

- 乡愁何处觅,一水一山愁。

3. 古代典故和文化的雅言表达-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千秋万载,一往直前,乘风破浪会有时。

总之,温州话和雅言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温州话是温州地区的方言,注重发音特点和日常用语的表达;雅言是古代文人所使用的文雅语言,重视语言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的传达。

温州话晚安

温州话晚安

温州话晚安温州话晚安在温州话中,“晚安”通常被表达为“斯你那个杯”。

这一表达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体现了温州话的独特韵味。

温州话的特点与背景温州话,作为吴语的一种方言,以其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在汉语方言中独树一帜。

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温州话也因此承载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记忆。

温州话的音韵系统复杂多变,声调丰富,且存在大量的古语词和特殊语法现象,这使得温州话在表达上既富有表现力又充满挑战。

温州话的发音系统与普通话有显著差异,尤其是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使用上。

温州话中有许多古汉语的遗留成分,这使得它在某些方面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

例如,温州话中的某些词汇和发音与古汉语中的发音相似,这为语言学家研究汉语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此外,温州话的词汇中还包含了许多独特的地方词汇,这些词汇反映了温州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

“斯你那个杯”的解析发音特点:“斯你那个杯”这一表达在发音上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其中,“斯你”可能对应普通话中的“晚安”或“你好”等问候语,而“那个杯”则可能是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词汇或短语,用于表达晚安或告别的意思。

由于温州话的发音与普通话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直接翻译可能难以准确传达其原意。

温州话的发音系统复杂多变,声调丰富,且存在大量的古语词和特殊语法现象,这使得温州话在表达上既富有表现力又充满挑战。

温州话的发音系统与普通话有显著差异,尤其是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使用上。

温州话中有许多古汉语的遗留成分,这使得它在某些方面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

文化含义:在温州话中,“那个杯”可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和地域特色。

它可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用于在特定场合下表达晚安或告别的情感。

同时,这一表达也可能与温州当地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紧密相连,反映了温州人民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和社交礼仪。

温州话中的“那个杯”可能与温州地区的某些传统习俗或文化活动有关。

例如,在温州的某些传统节日或庆典活动中,人们可能会使用“那个杯”来表达祝福或告别的意思。

温州话举例

温州话举例

温州话举例温州话,又称闽南方言,在中国浙江温州地区被广泛使用。

下面是一些温州话的举例:1. 早安 - 卓上(zhuo1 song3)这是温州话中的问候用语,意思是早上好。

温州话发音中,将“早”字的读音改为了“卓”。

2. 好吃 - 卅吃(de ti chi)这是温州话中形容食物好吃的说法。

“好吃”两个字的发音分别改为了“捏”和“戳”,成为了温州话特有的发音。

3. 妈妈 - 耶耶(ye ye)在温州话中,“妈妈”被称为“耶耶”,这种发音方式更为亲切和温暖。

4. 海鲜 - 换鲜(huon 某ian)温州话对于“海鲜”的发音进行了变化,将“海”字的发音改为了“换”,加上温州话的口音,更加地独特。

5. 电影 - 炙红(zhei heng)温州话对于“电影”的发音也有所不同,将“电”字的发音改为了“炙”,并且将“影”字的发音变为了“红”,形成了“炙红”这个特殊的发音。

6. 老板 - 按主(on zhu)在温州话中,“老板”被称为“按主”,这个发音更为流畅,也更具特色。

7. 走路 - 走鞋(zou ho)温州话中的“走路”称为“走鞋”,温州话中常常会将某些字的发音进行替换。

8. 谢谢 - 路边(lu bien)在温州话中,“谢谢”是“路边”的意思,表示感谢的时候常用“路边”。

9. 好人 - 称出(zek zi)在温州话中,“好人”被称为“称出”,发音方式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异。

10. 家庭 - 杜宾(du wen)温州话中的“家庭”发音为“杜宾”,温州话中的发音经常改变普通话的发音。

以上是一些温州话的举例。

虽然温州话与普通话有部分差异,但是温州话作为一种特色方言,具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在温州地区一直被人们使用和传承着。

温州方言

温州方言

一夜摆到头天光 温州是个好地方 嬉爽吃爽冇话讲 点心摊儿多兮多 一夜吃到大天光 肚饿松糕馅皮肉 肚饱还想鱼丸汤 味道十足江蟹生 龟脚花蛤忒兰方
这么多的东西没的讲 你讲吃爽吃勿爽 吃爽吃爽真吃爽 温州是个好地方 四季八节有名堂 拜年送礼纸蓬包 拦街福斗台眼看花 清明踏青塌饼儿 重五龙船斗南塘
七月七喜鹊咄巧食
• 1、有些词语说法相同,但意义却不相同或 不完全相同。 • 如:温州话的“馒头”是指有馅的包子, 而温州话的“实心包”是指无馅的馒头。 温州人说的“槐豆”是指蚕豆,而温州人 说的“蚕豆”是指豌豆。
• 2、[1]温州话里有丰富的同义词群 • 如:“躁、涌、发脾气”都表生气、“阵、 计策、法子、法门”都表计谋。 • [2]有些同义词由转义产生 • 如以水沸的“涌”兼表发脾气,以“有”、 “冇”表富和穷。 • [3]有些同义词的产生是出于婉饰、讳忌的 需要 • 讳忌不吉而说口舌(音折本的折)为“口 近”。
• (3)普:早上好,昨晚睡得好吗? • 温:早,昨天晚昏睡得好吗? • 谐:则,组以啊许窥得和啊发? • (4)普:不错,满意极了。 • 温:还可以哪,满意。 • 谐:发阔仪哪,某以哪。
• 1、普通话和温州话都来自古汉语,都是以 古汉语为主体发展而来的。 • 比如:“不啻”音“斧世”,表不止。 蚯蚓叫什么呢? • 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州话里有许多词已经 知道“瞙 很难找到来源。 瞊”“鏖糟” • 如小孩儿叫“娒”,腋窝、隔肢窝叫“拉 的温州话 扎下"等,都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读法吗?
⒊温州话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用一 些令人很忌讳的、很不吉利的詈词来代 替“非常”,用于修饰形容词,极言程 度之深,一般用于消极意义。 如:“死人”、“棺材”、“短命”、 “瞙瞊“、"鏖糟"等等,像"死人热、 死人咸、死人远、个人死人难妆","棺 材贵、棺材硬、棺材重","短命好、短 命长、短命苦","瞙瞊重、瞙瞊灵清" 等。

温州话

温州话

温州话温州市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因经商的缘故,温州话成为遍布世界各地的温州人的天然的纽带。

其实温州话也是源远流长的。

不仅如此,温州话中很多特殊的词汇,以及当地的俗语也是非常有趣的。

一、温州话的历史渊源温州古称“瓯”,在秦汉以前为瓯越地,属百越的一支,主体民族是百越人。

古代越过为百越於越,古越语则通行于春秋时的吴越两国,属于侗台语①。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全国为36郡,在吴越地东之置郡。

汉初时,又改会稽为吴郡,到了东汉,又分设会稽、吴郡。

秦汉的置郡设官驻兵,标志着汉人对吴越地区开始正是的开拓。

到了东晋时期,永嘉之乱后,晋室南迁。

南下的汉人带来的北方话与江南原有的吴语差别很大。

在西晋末年以前,江南是清一色的吴语区。

但是在东晋之后,因为北方汉族的融入,原来的吴语发生了变化,逐渐形成了江东方言,也就是现代的吴语、江淮官话、闽语、徽语的祖语。

宋朝时期,宋室南迁,定都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使得这里的吴语又带上了北方官话的色彩。

现在杭州人说的,就是南宋定都后,经民族融合文化渗透所形成的独特的杭州吴语②。

尽管北方的官话力量强大,逐渐改变了江南原始的吴语,但是,在远离南京而发展缓慢落后,交通又闭塞的南吴地区,仍然保留了较多的古老的吴语特征。

这样,江南的吴语地区就逐渐分化。

浙北地区受北来的官话的影响较深,形成了北吴语;浙南地区因地形复杂,交通闭塞,形成了保留较多古老特色的南吴语。

而我们温州话就是南吴语的代表。

二、具有特色的语法和词汇温州话是一种古老的南吴语言,属于侗台话,是与泰国泰语,越南京话等东南亚语言同属一个祖语的兄弟语③。

因此,温州话不仅带有浓重的古汉语的特色,同时也与他国语言相似。

在语法方面,最明显的那就是定语后置了。

在很多国家,定语放在中心语后面是常见的语法规范,然而在现代汉语中,除非是文言文,一般很少出现定语后置。

温州话中,例如“闹热”就是“热闹”的意思;“菜咸”就是“咸菜”的意思;“鱼生”就是“生鱼”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话词汇特点摘要:温州话作为一种独特的方言,在词汇方面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一是温州话词汇中的古词古义,主要由古越语、古楚语、古江东方言三个层次构成;二是温州话词汇的特殊构词,包括构成词素和修饰成分后置两方面;三是温州话中的特殊词汇,包括同义词群、习用语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温州话词汇古词古义构词特色词汇温州古为瓯越地,温州话是古吴语的继承者,在古代瓯越语和瓯越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南吴语的代表,温州话既保留了许多古语古音,又与古楚语、古江东方言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又由于温州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其他特点,使它成为一种特别难懂的方言,历来深受国内外学界的重视。

本文主要从古词古义、特殊构词、特色词汇三个方面来探讨温州话词汇的独特之处。

本文所指的温州话是以温州市区为核心的温州话。

一、温州话词汇中的古词古义温州话是以古汉语为主体发展而来的。

温州话中的许多词汇都是继承古汉语而来,保留了不少古词,很多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再使用的词汇,在温州话中仍大量使用。

温州话中有很多保留古义的古代词语,如衣食生活所需的“衫袖”表示袖子,“卵”表示蛋,“箸”表示筷子,“汤”表示热水,“轩儿”表示“厢房”;又如时令所指的“明朝”指的是明天,“昨夜”指的是昨天,“日昼”表示中午,“黄昏”表示晚上;再如身体部位“臀”表示屁股;器物“埕”表示瓮,“面盂”指脸盆;动作如“佗”表示抱,“泅”表示游泳等。

温州话中有的词还保留了古音古义,如“伏”音“捕”,表示孵;“雀儿”音“将儿”,指小鸟;“不啻”音“斧世”,表示不止,等等。

温州话词汇是由多层次构成的,主要包括古越语、古楚语和古江东方言三个层次。

(一)古越语所遗留的底层词温州在秦汉以前为瓯越地,属百越的一支。

古越语通行于春秋时的吴越两国,属侗台语,是今日侗语、壮语、傣语、泰国语、越南京语等共同祖语的兄弟语①。

这是温州话最古老的层次。

温州话中保留有古越语所遗留的底层词,有许多基本词汇跟同是百越后裔的侗、壮、傣、水、越南语言相同。

例如:木筏说“排”,轻摩说“捋”等都同泰语;柚子说“泡”,酒瓮说“埕”同侗语;上瘾说“念头”,花蕾说“蕊”都像越南语。

(二)古楚语遗留层次上古南方汉语只有楚语。

吴越地区在春秋时为吴越国领地,原来不说汉语的吴越江南各地最初是被楚国收服的。

楚灭越后,加强对吴越之地的统治,吴越被列为三楚之一的“东楚”,楚语在吴地有很大影响。

吴语的形成除结合古越语底层外,汉语方面可能由楚与中原话两源融合而成(中原话主要来自于晋室南迁)②。

楚语在吴语尤其是在南吴语的形成中起到过重要作用,温州话中至今还保留着南楚沅湘方言。

如表庭院的“坛”,同《楚辞》;竹叶称“箬”乃《说文解字》中的楚语词;“惮(发①沈克成,沈迦《温州话(修订版)》,宁波:宁波出版社,2009年3月第3版,第1页怒)”、“嬉(游玩)”、“拌(挥弃)”、“訾那(怎么样)”、“幱杌(粗劣,不修边幅)等最具有温州方言特色的词,据汉扬雄《方言》,都本属楚、南楚、沅湘间的方言词。

(三)古江东方言层次东楚方言与吴越语相融合而形成一种有地方色彩的江东方言③,这是吴语的直接祖先。

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温州郡城设计人郭璞为《尔雅》、《方言》、《楚辞》等作注时,征引当时的江东方言。

他的江东、江南方言词与今温州话相合的有十余条,如“餹(糖)”、“敦(墩)”、“瓯”、“浦”、“薸(浮萍)”、“虾蟆衣(车前草称白脚蟆衣)”等。

二、温州话词汇的特殊构词在构词上,温州话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存在着较大的区别。

下面主要从构成词素和修辞成分后置两方面来进行论述:(一)温州话词汇的构成词素与普通话不同在温州话里,有相当数量的词,其构成的词素与普通话不同,如:今天(该日)、早晨(天光)、吃点心(吃接力)、小孩(细儿)、青年(后生儿)、河蟹(田螅儿)、老虎(大猫)、脖子(头颈)、菜蔬(肴配)、打雷(响佛)、闪电(烁龙)、害羞(睇人睛)、回家(走归)、干净(光生)、现在(能界)等。

有些复合词意义相同,但构成词素只是部分相同。

例如:依旧(原旧)、起床(爬起)、做伴(做队)。

有些词语与普通话在形式上存在单音词和复音词的区别,在普通话里是复音词,但是在温州话里是单音词。

如:寒冷(冷)、顽皮(皮)、狭窄(狭)、咳嗽(嗽)等。

(二)温州话词汇的修饰成分后置温州话中一些词汇的词序跟普通话正好相反,大体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词汇词素的词性和地位是平列的,如“牢监(监牢)”、“闹热(热闹)”、“气力(力气)”、“身腰(腰身)”、“板砧(砧板)”等;另一种是修辞成分后置的偏正复合词,这是典型的侗台语言的底层现象,这里着重探讨的是这一点。

1.定语后置于名词。

这种现象在温州话词汇中非常普遍,如“菜咸、笋干、豆腐软、米碎、饭焦、酒汗、甘蔗淡、裙衬、老鼠黄、菜头生、茶浓、天色热(热天)、篾青(青竹篾)”等。

2.副词后置于动词(如“走好”、“走先”、“吃添”、“吃快”等)及副词后置于形容词(如“红显”、“好甚”、“坏倒”等),这两种可看作是句法的底层现象。

3.牲畜雌雄是在前面加“草、雄”,但配种的不同性别的动物称呼常常后加“娘、牯”,如“猪牯、猪娘”。

三、温州话中的特色词汇温州话词汇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词汇相比存在着许多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温州话中的一些词汇很特殊,具有自己的特点1.有的词词义与官话错位。

有些词说法相同,但意义却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完全不同。

如:温州话中的“馒头”指有馅的包子,无馅的叫“实心包”;温州话中的“了不得”指不③沈克成,沈迦《温州话(修订版)》,宁波:宁波出版社,2009年3月第3版,第3页够,而不是表示突出;温州话中的“蚕豆”指豌豆,而蚕豆则叫“槐豆”。

2.有的词跟别的方言罕有相同,如乖说“香人”,看说“眙”,苦瓜称“红瓤”,漂亮说成“割切”等。

(二)温州话中丰富的同义词群温州话中的同义词非常丰富,如“洗、荡、汏”都表洗;“恶、皮、蛮、跰”都表顽皮;“躁、涌、惮、惶”都表生气;“法门、法子、计策、阵、谱头”都表计谋。

同义词的产生有多种方式,可以由引申转义产生,如以水沸的“涌”兼表发脾气,以“乱”表争吵,“后生”表年轻,“饮”表粥汁,“有”和“冇”表示富和穷;也可以通过表情修辞变式产生。

相对于语词的基本形式,因表情而增生的各种同义形式都可视为它的“表情修辞变式”,即含有感情色彩修辞作用的构词变化形式④。

常用手段有重叠式、附加式、嵌衬式、摹状式、换称及讳称,不同手段构成的种种变式产生了无比丰富的同义词语形式,通常用来表达人们不同的感情修辞色彩。

这里着重探讨的是由换称及讳称而产生的同义词。

1.背称和面称的换称在温州话中很常见,如:父亲背称“阿伯”,面称“阿爸”;母亲背称“娘”,面称“阿妈”。

年轻的父母旧时迷信常怕受不起而改称,父亲改叫“阿叔、阿大(叔叔)”,母亲改叫“阿婶”。

换称还有关礼节,如岳父岳母背称是“丈人、丈人老,丈母娘”,面称随妻子叫,同父母;公公婆婆背称“第官爷,第家、第家娘”,面称随丈夫叫,同父母。

2.由于婉饰、避讳而换称是最常见的。

对长辈、上级、客人说话时需要婉饰,如大便说成“上坑”,拉肚子说成“坑松”,聋称“耳朵背”;一般动词也得改用敬称,如走好说“行好”,进来说“踏底”,吃说“用”等。

另外,出于避讳,一些词也需要换称,如生病称“不健、不好过、妆不动”,棺材说“寿枋、百岁”,死说“走过爻(“爻”等于普通话中的“了”)、过辈爻”等。

(三)用詈词代替程度副词“非常”温州话中有一个很特殊、很有趣的现象,即用一些不吉利的詈词来代替“非常”,用来修饰形容词,极言程度之深,如“死人”、“短命”、“棺材”、“瞙膅”等,像“死人热”、“短命长”、“棺材好”、“瞙膅重”等。

(四)温州话中的习用语温州话中有一些很生动形象的习用语,常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来生动地表达所要描绘的事物或情况,如“头皮胀(可怕)”、“烂粒(流氓)”、“打蟹酱能(弄得乱七八糟)”等。

(五)温州话中还有一批特殊的代词温州话称“此”为“该”,和普通话中的“这”意思相同;称“彼”为“许”,相当于“那”;称“何”为“狃”,“狃宕”即是“哪里”的意思。

温州话作为古吴语的继承者和中国文化价值最高的语言之一,不仅在古代瓯越语和瓯越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当今普通话和中国文化更是具有重要的影响。

温州话词汇的特殊性,既增加了理解温州话的难度,又使温州话具有更高的文化价值。

温州话词汇中保存的古词的古义古音,使温州话更接近于我们华夏祖先说的话,对于研究古汉语词汇,了解古代书面语,阐释诗词曲赋及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一些生僻词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继承历史,更可以传承文化。

温州话词汇中的特殊构词和特色词汇,是温州人民在生活中积累形成的生动活泼的词语,对于生活中事物、动作、习俗等的描绘都深切入微,极富表现力。

普通话主要来源于书面语,要进一步丰富它在日常生活这一方面的词汇,理应从各地方言中汲取生动活泼的和有特色的口语词汇,温州话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以通过借鉴吸收来丰富普通话及中国文化,使普通话在此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国需要方言作为普通话的文化补充。

④郑张尚芳《温州方言志》,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8月第1版,第214页温州话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有着普通话不能替代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它和普通话以及各地方言一起构成汉语的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1]沈克成,沈迦《温州话(修订版)》,宁波:宁波出版社,2009年3月第3版[2]郑张尚芳《温州方言志》,北京:中华书局, 2008年8月第1版[3]崔山佳《方言中几个比较特殊的形容词重叠形式》,《台州学院报》,2006年2月,28卷,第1期[4]池昌海, 王纯《温州话动词重叠式分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9月,第34卷,第5期[5]潘悟云《温州方言的介词》/p-17854723.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