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及翻译

合集下载

中英文化与翻译的差异ppt课件

中英文化与翻译的差异ppt课件

3.联想的差异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 In the land of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 如鱼得水 like a duck to water 多如牛毛 as plentiful as blackberries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5、宗教信仰的差异:
❖ 相比较而言,基督教是英美国家的主要宗教信仰, 由此产生了许多独具宗教特色的文化。
❖ Christmas comes but one year. (圣诞节一年才过一次,或 佳节难逢)
❖ Every man must bear his own cross. (人人都得背自己的十 字架, 喻指人人都得肩负生活重担、忍受生活中的苦难)
❖ 如,在英美国家,人们喜欢养狗,因此常以 dog来自称或互称,却不含卑劣之意。狗在英 美国家还有着“人之良友”(man‘s best friend)之美称。
❖ Every dog has its day. 人人都有得意日。 ❖ Dog does not eat dog. 同类不相残。 ❖ You are a lucky dog. 你是个幸运儿。
❖ The cross on his breast and the devil in his clothes. (十字 挂胸前,鬼魅藏心间)
❖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天助自助者)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 The bread never falls but on its buttered side. 人倒 霉,喝凉水也塞牙。(二者去反映出不同的生活习 惯)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恰到好处地使用习语,可以为文章增添色彩。

由于习语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习语的翻译早已引起了翻译界的重视。

恰如其分的习语翻译对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习语的理解错误很多是由文化因素引起的。

文化影响到习语的方方面面,不深入了解文化背景,就根本无法准确理解习语。

从文化角度对比研究中英习语,有助于掌握习语的意义和运用。

一、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1.地域文化差异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其差异表现在不同民族对同一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言语形式来表达。

例如,中英地域文化的差异在方位及其相应物上,就体现得比较突出。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南面为王,北面为朝”,南尊北卑的传统,人们常把南的方位置前,如“从南到北,南来北往”等等,而英美人理解汉语中的“从南到北”则用“from north to south”来表达。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象征“春天”、“温暖”,它吹绿大地,使万物复苏,故有“东风报春”之说,所以中国人偏爱东风。

明朝的兰茂有诗“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

”唐朝韩翃的《寒食》中有:“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的消息的是西风。

西风对于英国人来说是暖风,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天的讴歌。

另一位英国诗人Alfred Tennyson有诗云:Sweet and low,sweet and low,Wind of the western sea,Low,low,breathe and blow, Wind of the western sea!(轻轻地、柔和地,轻轻地、柔和地西边吹来海风;轻轻地、轻轻地吹拂,西边吹来海风!)在翻译时,为了让中国读者更好理解,也有把“西风”译成“东风”的,例如在方重译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总引》中的诗句“When also Zephyrus with his sweet breath Exhales an air...”里,“Zephyrus”一词是西风的意思,而译文则是“当东风吹香……”。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其中一些显著的差异包括:1.社交礼仪:在西方文化中,个人隐私权很重要,人们通常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尊重他人的隐私。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际关系更为密切,交往方式更注重亲密和尊重长辈的传统。

2.时间观念:西方文化注重效率、准时和规划时间。

在商务谈判或社交活动中,时间被认为是有限的资源,需要准时使用。

而在中国文化中,更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保持,因此会更灵活地处理时间。

3.价值观念: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个体权利和自由。

而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社会责任和和谐。

这导致在对待权威、家庭关系、个人目标和责任感等方面有所不同。

中文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表达转化为中文的过程。

在翻译中,需要考虑到中西文化差异,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符合当地文化习惯。

同时需要注意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歧义和误解,并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来解决。

在翻译时1.文化等效:根据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境,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考虑,选择最恰当的翻译方式。

例如,对于西方谚语或习语,可以采用相应的中文谚语或习语来传达相同的意思。

2.文化适应:根据特定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解释,以确保翻译的意思在目标文化中能够被理解和接受。

这可能需要对原文进行解释或添加必要的背景信息。

3.文化传达:除了简单地翻译文本,还可以尝试传达原文背后的文化意义和情感。

这需要对原文的文化内涵有深入的理解,并使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传达。

总之,中西文化差异对于中文翻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翻译对于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文化背景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文化等效、文化适应和文化传达等策略来处理中西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翻译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翻译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翻译作者:王晓娟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05期翻译是一种跨语言的活动,又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

文化差异便成了翻译过程中的障碍和难题。

因此,翻译者除了精通两种语言外,还必须了解两种文化,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很好的提高翻译水平,以求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一、历史文化差异与翻译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为历史典故。

每一个历史典故和成语都包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都是一个生动的历史故事。

因此在翻译时,应在弄懂典故意蕴的基础上,注重文化之间的差异,采取恰当的翻译方法。

例如,毛泽东《七律•送瘟神》诗词中有两句诗:“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诗中的“舜尧”是中国历史传说中的两位贤明帝王,为人民所爱戴,代表圣贤。

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比较容易懂,但对于英美读者来说,若采取音译,会使他们莫明其妙,因此必须增译注释。

即使那样,仍有隔靴搔痒之感,而且显得累赘,同时也使诗句失去了“诗气”。

亚瑟•古柏在翻译该诗句时干脆用Sage-Kings代替,将其妙译为:“Spring winds move willow wands, in te ns of millions: Six hundred million we shall all be Sage-Kings!”这样翻译既简单明了,音韵铿锵,又达到了传神的效果。

就西方文化而言,《圣经》中仅收入辞典的典故就达700条,有些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本身就成了典故。

例如美国《时代》周刊曾登载这样一句话:“Many took to gambling and got in over their heads, borrowing from Shylocks to pay thei r debts.”在这里,作者援引了莎剧《威尼斯商人》中的犹太高利贷者Shylock(夏洛克)作为典故,来喻指那些债台高筑的赌徒不得不借高利贷还债。

在这句话中,Shylock不再是《威尼斯商人》剧中那个具体的“人”,而是泛指那些斤斤计较的高利贷者。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

1、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
拟人:中西方在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也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常用拟人来赋予 非人类事物人类特征,而在汉语中则更注重拟人的形象和生动性。
反语:在英语翻译中,中西方对于反语的理解和运用也存在差异。例如,英语 中常用反语来表达讽刺或调侃,而在汉语中则更注重反语的语言艺术和幽默感。
语篇风格
中方英语翻译中,语篇风格 较为严谨、规范,注重逻辑 性和条理性。
这种差异源于中西方文化的 不同,以及语言习惯和表达
方式的差异。
文化意象的传递与解释
中西方英语翻译中文化意象处理方式的差异 文化意象传递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文化意象解释的语境与背景 文化意象的转化与再创造
文化意象的转换与重构
直译:保留原文的文化意象,不 进行改动或解释
省略:省略原文中的文化意象, 避免造成歧义或误解
语言习惯
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源于文化背景的差异 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语言习惯的不同 中西方语言习惯的不同表现在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上 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有助于提高英语翻译的准确性
词汇选择
英语词汇的直接翻译可能不准确
英语翻译中需要考虑到语境和语 气的差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词汇含义不 同
词汇运用习惯
英语中常用抽象名词表达具体事 物
英语中常用动词短语表达复杂概 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表达客观事 实
英语中常用连词短语表达逻辑关 系
句子结构
谓语差异:中文多用无主句, 英文必须出现主语
主语差异:中文多用人称主 语,英文多用物称主语
语序差异:中文多采用时间 顺序,英文多采用逻辑顺序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

中西方英语翻译中语篇逻 辑的差异
西方英语翻译中注重形式 逻辑和论证逻辑
中国英语翻译中注重语境 逻辑和修辞逻辑
语篇逻辑差异对中西方文 化交流的影响
中西方英语翻译中, 语篇表达方式存在 差异,这主要表现 在句子的结构、语 序和表达习惯上。
添加标题
中文句子结构通常 较为松散,而英文 句子结构则较为严 谨,因此在进行中 英文翻译时,需要 特别注意句子的整 体结构和逻辑关系。
主语选择:中文习惯使用人称 主语,而英文则更倾向于使用 物称主语
语序差异:中文句子中修饰成 分通常前置,而英文句子中修 饰成分则常常后置
谓语选择:中文强调谓语与主 语的逻辑关系,而英文则更注 重谓语的形态变化
表达方式:中文句子中常用主 动语态,而英文句子中则常用 被动语态
中西方英语翻译中,句子语气存在差异。 中文句子语气较为委婉,而英文句子语气较为直接。 中文句子语气常常使用虚拟语气和被动语态,而英文句子语气则较少使用。 中文句子语气有时会省略主语,而英文句子语气则必须明确主语。
保留原文意象: 在翻译中保留 原文的文化意 象,以传达原 文的深层含义。
0 1
替换原文意象: 在翻译中用另 一种文化意象 替换原文的文 化意象,以更 符合目标语言 的表达习惯。
0 2
补充文化背景: 在翻译中补充 相关的文化背 景,以帮助读 者更好地理解 原文的文化意 象。
0 3
创新表达方式: 在翻译中采用 创新的表达方 式,以更好地 传达原文的文 化意象。
英语中常用抽 象名词表达具
体事物 英语中常事实 英语中常用连 词短语表达逻
辑关系
主语差异:中文多用无主语句,英文必须使用主语 谓语差异:中文多用动词,英文多用名词和介词 语序差异:中文常把修饰语放在中心词前面,英文则相反 时态和语态差异:中文使用时态和语态不如英文频繁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

AY30233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古代文明得以传承的基础,英汉两种语言拥有很久的历史,都有属于自己特有的文化内涵,可是由于两者地处不同的地方,经过漫长的独立发展后,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很多文化因素,找到共同点,这样才能使两者的交流能够顺利进行。

关键词英汉互译文化特色习俗中西差异0引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越来越强烈,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的差异,所以英语翻译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在实际的交流中,双方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所以会造成在翻译过程当中,会出现偏差,下面就从文化角度分析中西方英语翻译差异的原因。

1认知角度由于每个民族有他们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所以不同的民族对于客观存在的事物认识是不同的。

也就是认知角度不同,认知角度不同,一个词语代表的意思就大不相同,因此要注意。

就拿颜色来说,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每个颜色对于不同民族来说,同一颜色的词语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白色在中国代表着不详,人们只有在老人去世时戴上白色的孝布,以及在有人去世的家庭里过年时就得贴白色的对联,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而在西方国家,白色象征着天使和纯洁,他们结婚时新娘就穿着白色的婚纱。

再看红色,在中国,红色意味着喜庆,欢乐美满,在过年时,在家门口会大红灯笼高高挂,也会贴红色的春联,在一些喜庆的日子里,例如结婚和出嫁,人民会用红色来增添喜庆,在自己的本命年里,人们会穿红色的衣服,红色还有避邪的说法,再看西方,在他们看来,红色是暴力,血腥,一种厌恶这种颜色的认知。

然后就是蓝色,蓝色在英语国家是忧郁,代表心情不好,蓝天是说没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当人们说蓝天时,大家第一反应是碧水蓝天,阳光明媚,空气清新,代表的是快乐的积极的。

从上面举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同一个代表颜色的词语,代表的意思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因此翻译人员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这种差异,认知的不同是不可改变,体现是是文化的差异,在翻译时要特别留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a black lie
无法饶恕的谎言
流 域 的 古 老 文 化 背 景 中 孕 育 而 生 的 , 从“孔 孟 之 道 ”到 君 主 专 制 下 的
3.害 群 之 马
black sheep
“三纲五常”、“程朱理学”, 其 发 展 历 程 不 可 能 脱 离“中 华 文 化 ”这 个 大
4.凶 日
(2)民事权利。主要有: 获得学籍的权利; 获得良好教育的权利; 教 育教学活动参与权, 即享有通过参与学校安排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如 授课、讲座、课堂 讨 论 、观 摩 、实 验 实 习 等 各 方 面 活 动 获 取 知 识 与 思 维 方法, 有权使用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等完成学业的权利; 获得奖贷助学金的权利。
汉语译成英语时, 要注意“白”大多和颜色无关。
三 、宗 教 文 化 的 差 异 与 翻 译
例如: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由民族的宗教信仰
1.白 开 水
plain boiled water
和意识等形成的文化,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分别
2.白 痴
idiot
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中国, 儒教、佛教和道教是公认的三大
文化之间词的内涵意义, 从文化角度探索翻译的方法。
龙”, 是说希望孩子长大后有所成就。男孩子的名字也经常用“龙”字。
颜色词是语言中用来表述事物颜色的词。汉语的基本颜色词有:
在西方神话中, dragon 是一只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长长蛇
赤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 英 语 中 的 表 示 基 本 颜 色 的 有 九 个 词 : red, 尾, 口中喷火的一种凶猛的怪兽。龙是罪恶的象征。The Dragon 指“魔
3.red- handed
正在犯罪的, 现行犯的
说法。可见, 中西方文化中对“凤”的理解事完全不同的。
4.a red battle
一场血战
( 三) 狗 dog 在汉语中, 狗往往是站在人的对立面, 含有较多的
( 二 ) 白 色 white 在 汉 语 中 , 白 色 往 往 用 来 表 示 死 亡 , 与 丧 事 等 贬义。例如: 狗仗人势, 狗腿子, 构奴才等等。然而在西方, 狗却被认为
1.a yellow dog
( 美) 卑鄙的人
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 宗教情感支配着整个穆斯林世界的民族情
2.a yellow livered
( 美) 胆小鬼
感。因此, 伊斯兰文化的产生、发展和定型与伊斯兰教无法分割。伊斯
3.黄 色 电 影
sex film
兰教强调的是“外在取向”, 推崇“外在超越”。认为人要( 下转第 33 页)
二 、中 外 动 物 文 化 意 义 的 差 异 及 其 翻 译
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 如何对待和处理未来文化, 是每个翻译工作者需
不同的民族由于 所 处 的 地 域 、自 然 条 件 和 地 理 环 境 不 同 , 对 同 一
要认真学习和研究的课题。通过翻译, 尽量使不同读者加强对不同文 事物或现象采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所谓动物的文化意义是指动物的
24
科技信息
○本刊重稿○
SCIENCE INFORMATION
2007 年 第 12 期
何标签, 他们与其他大学生一样具备以下权利, 高校在教育管理时, 必 须予以尊重并切实保障。
(1)行政法上的相应权利。主要有: 依规定获得学历、学位证书的权 力, 这直接关系到国家对结婚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研究的认可, 也关 系到他们的就业前途; 民主管理参与权, 包括参与制定、执行相关学校 规则和接受规则约束、监督他人对规则的遵守的权利; 行政申诉权, 即 认为自己权利受损时, 有权向有关部门要求纠正和制止相关行为的权 利; 行政诉讼权, 即学生请求司法救济的权利。
( 三) 黑色 bla ck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 黑色表达的意思基本相 宗教。宗教文化反映了民族的特性和信仰, 对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 都是表示悲哀的颜色。
本章将从中国儒教文化和伊斯兰教的角度进行比较, 探讨宗教文化对
例如:
语言文化及翻译的影响。
1.black Friday
黑色星期五
( 一) 儒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的差异 中国的儒教文化是在黄河
1.红光满面 You look the very picture of health and energy.
说, 这种美丽的鸟寿命有 500 年, 然后自焚成灰。之后, 一只新凤又从
2.开 门 红
Make a good start.
灰烬中重生, 循环往复, 永世不灭。英语中有“rise like the phoenix”的
white,black,green,yellow,blue,purple,gray,brown。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颜 鬼”。dragon 也指“凶恶的人”,“严厉的守护人”( 尤指妇人) 。
色的词虽然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但是由于历史和文化等背景不同, 同
例如:
一种颜色在不同文化中表达的意义, 有一些是相同的, 有一些却相去
却有流血、恐怖和战争等含义, 常表示愤怒和犯罪。在翻译中要注意合 凰不与燕雀为群。后世以凤凰比喻皇后, 帝王成婚成为“龙凤呈祥”。凤
理的运用翻译的功能对等方法。
凰还比喻不可多得的杰出人物, 如“凤毛麟角”。
例如:
在 西 方 文 化 中 , phoenix 与 复 活 、再 生 有 关 , 又 称 为“不 死 鸟 ”。 据
在校大学生的结婚权是受法律保障的, 法律同样授予他们行政相 应权利和民事权利, 不存在舍弃一方面而获得另一方面权利, 或者享 受一方面权力另一方面权力就应受限的法理基础。尊重他们的权利, 保障他们以上权力不受侵犯, 高校责无旁贷。
3 . 因 材 施 教 、注 重 差 异 的 原 则 前面提到对于在校结婚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应该注意公平一致和 尊重权利的原则, 那是基于将他们作为普通大学生来考虑的。事实上, 他们又与普通的在校大学生具有许多现实差异。比如, 结婚大学生必 然会将一部分 精 力 分 配 到 爱 情 、家 庭 以 及 社 会 相 关 问 题 上 , 客 观 上 不 可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去, 学习精力分散。主观上, 结婚是他们的个人 隐私, 多数人不希望别人了解他们的婚姻、爱情及家庭, 所以他们会因 此而变得较为敏感, 考虑问题时会因为有了家庭而变得更加理性、全 面, 在处理问题上更为务实。了解他们与普通大学生的差异, 发挥其心 理优势, 适当保护其隐私, 做好引导与激励, 才能实现因材施教。 三 、对 在 校 结 婚 大 学 生 进 行 教 育 管 理 的 策 略 对于在校结婚大学生的教育管理, 具有相应的策略, 制定规范, 精 细实施, 不做消防员, 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管理效果。 1.根据法律、政策, 结合学校实际, 制定相应管理规范。 管理要规范, 制度必须先行, 没有制度的管理是不科学、不规范的 管理。做好对在校结婚大学生的教育管理, 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 并让 他 们 知 晓 制 度 细 则 。首 先 应 该 建 立 结 婚 备 案 制 度 。结 婚 是 每 个 符 合 法 定条件大学生 的 正 当 权 利 , 我 国 法 律 规 定 只 要 年 龄 合 适 、没 有 法 定 的 疾病、非近亲 关 系 的 男 女 双 方 均 可 以 申 请 结 婚 , 法 律 赋 予 的 权 力 不 得 侵害。培养人才是大学三大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 学校作为培养教育 方, 为了实现培养教育的目的, 应该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及基本生活 现状, 同时做好保密工作。学生也应该及时地将思想动态告知学校的 思想政治工作 人 员 , 以 便 得 到 更 好 的 指 引 。 根 据 国 家 法 律 、政 策 的 规 定, 结合学校的实际, 对结婚大学生的建立备案制, 确保学校知晓情 况, 实施动态管理, 做到管理有的放矢。其次, 建立相应的管理规范, 包
0.引言
总的说, 颜色词的象征意义与各民族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密切相
翻译工作的目的是思想文化交流。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民族或 关。在翻译这些词语的过程中, 要仔细体会其象征意义, 明了其中的差
社团之间希望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愿望使翻译活动应运而生。然而, 异, 采取相应的翻译对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包含了自己独特的历史和地理背景。
科技信息
○本刊重稿○
SCIENCE INFORMATION
2007 年 第 12 期
中外文化差异及翻译
孙彦彬 1 张玉龙 2 ( 1.中华女子学院 中国 北京 1001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中国 北京 100000)
摘要: 翻译的目的是思想文化交流。翻译促进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因此, 翻译要“求同存异”。翻译既要反映出原著中的异域情调, 又 要 考 虑 到 目 标 语 的 语 言 习 惯 和 文 化 影 响 。 本 文 试 图 从 中 外 颜 色 词 的 喻 意 、动 物 的 文 化 含 义 以 及 宗 教 文 化 三 方 面 的 差 异 来 阐 述 中 外 文 化 差 异 对翻译造成的影响及有关翻译对策。
相联系, 有不幸、悲伤的含义。在英语中, white 则代表善良、纯洁和幸 是人最忠实的伙伴, 被当作宠物来养。西方人对狗非常喜爱, 认为狗十
福等。white 在英语中还表示公正、高尚等含义。
分忠诚, 善解人意, 可以帮人很多忙。在英语中有“luck dog”( 幸运g has its day”( 人人都有得意时) 的说法。
black day
环境。儒教文化尊崇的是内在取向, 认为“真、善、美”的统一是通过自
( 四) 黄色 ye llow 在汉语中, 黄色是尊贵之色, 帝王之色。中华 身德行修炼而得意实现的。儒教文化重视现世, 认为人只有把握现在,
儿女皆为炎黄子孙。帝王之家的服饰多以黄色为主。有时, 汉语中的黄 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