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火山灾害
火山灾害的理解

火山灾害的理解火山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由火山喷发引起的一系列灾害性现象所组成。
火山是地球表面的一个通道,通过火山喷发,地下的岩浆和气体将被释放到地球表面。
火山喷发引发的火山灾害包括火山爆发、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火山碎屑流、熔岩流、火山气体等。
这些火山灾害对人类和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威胁。
火山爆发是火山灾害中最具有破坏力的一种现象。
火山爆发是指火山口的岩浆和气体在巨大的压力下迅速喷发出来。
火山爆发时,岩浆温度高达几百到一千摄氏度,喷发速度极快,喷发的岩浆和熔岩会覆盖周围的地区,摧毁建筑物,烧毁植被,导致大面积的死亡和财产损失。
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是另一种火山灾害现象。
火山灰是由火山口喷发出的细小的岩石碎屑和岩浆颗粒组成的。
火山灰非常轻,会随着风向扩散,造成大范围的污染。
火山灰不仅对人类的健康有害,还会对机械设备、交通运输、农作物等造成损害。
火山灰还会堆积在地面上,形成火山灰堆积物,给周围的土地造成压力,导致地表塌陷和山体滑坡等灾害。
火山碎屑流是一种由火山爆发引起的较为严重的火山灾害。
火山碎屑流是指在火山爆发时,岩浆和气体形成的高温云雾流下山坡,带着巨大的动能和摧毁力,将周围的土石物质冲刷、推挤、倾倒,形成一股强大的流动体。
火山碎屑流的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每小时数十到数百千米,对沿途的一切生命和物质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火山碎屑流还会带来火山地震、火山云和火山雷暴等其他灾害。
熔岩流是火山喷发产生的另一种火山灾害现象。
熔岩流是指由火山口喷发出的高温岩浆沿山坡流动而成的。
熔岩流的温度非常高,可以达到几百到一千摄氏度,速度较慢,但是摧毁力巨大。
熔岩流会淹没周围的土地和建筑物,使之变为不毛之地。
熔岩流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同时也会对土地、水源等资源造成长期的破坏。
火山灾害还会伴随着大量的火山气体的释放。
火山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汽等。
这些火山气体在大量释放后,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
16.火山喷发.pptx

提高土壤肥力;
形成许多优美的自然景观,如国内的长白山天池,国外的富士山、维苏
威火山等。
土豆泥 番茄酱 酒精灯
地幔
外 地壳
高 大
薄弱
火山
火山喷发喷射出大量岩浆之后,在火山口处形成盆状凹陷,时间一长,积水成湖。
火山喷发带来的危害:污染空气,污染水资源,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 摧毁家园等。 火山喷发带来的好处:形成珍贵矿石,形成地热资源,提高土壤肥力,形成建筑 材料等。
第四单元 地球和地表
16.火山喷发
一、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火山喷发时,岩浆喷涌而出,大地发出巨大声 响······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火山喷发?
二、探究
模拟地球内 部温度升高、 压力增大
模拟地壳 模拟岩浆
三、火山喷发成因
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地壳运动破坏了地下的平衡时,岩浆 受到挤压,向上运动,遇到薄弱的地喷发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岩浆可毁坏树木、房屋,途经之处人畜不生; 火山灰使大气、水资源被污染,干扰航班等。
五、火山喷发益处
火山喷发带来的好处: 形成珍贵矿石、建筑材料、地热资源,
长白山天池
是一个火山口 湖,由火山喷 发形成。火山 喷发喷射出大 量岩浆之后, 在火山口处形 成盆状凹陷, 时间一长,积 水成湖。
火山灾害防控措施方案最新

火山灾害防控措施方案最新1. 引言火山是地球上一种具有巨大威力的自然灾害,其爆发过程中涉及熔岩喷发、火山灰飞散、热气流扩散等多种危险因素。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火山灾害的防控措施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探讨最新的火山灾害防控措施方案,旨在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减少火山灾害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2. 火山观测预警系统火山灾害的防控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火山观测预警系统。
这包括火山地震监测、火山气体监测、地磁监测、地表变形监测等多种手段。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设备,可以实时、连续地观测火山活动的变化,并通过数据分析判断火山是否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及早预警火山活动的可能性。
3. 火山风险评估与区划通过对火山地质特征和活动历史进行调查研究,可以进行火山风险评估与区划,确定火山的威胁范围和危险度。
根据火山喷发历史和区域地质情况,可以划分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此外,应结合气象、地质、地下水等因素,进一步细化评估和区划工作,以提高防控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 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针对不同级别的火山灾害,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以提高各级应急机构的应对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应急预案需要包括火山观测、预警、疏散、救援、防火、防护等方面的具体措施,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组织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5. 公众教育与宣传公众教育与宣传是火山灾害防控的重要环节。
通过开展灾害防控知识科普、举办演讲讲座、制作宣传片等形式,提高公众的火山灾害防控意识,增强应对能力。
此外,还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及时、准确地传递火山活动的最新情况和防控措施,避免虚假信息和恐慌情绪的扩散。
6. 国际合作与交流火山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国际范围,因此,国际合作与交流也是火山灾害防控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各国之间应加强火山活动的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合作研究,通过互通有无、共同应对的方式,提高全球范围内的火山灾害防控能力,共同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第3课火山课件2新人教版

火山下面存在活动的岩浆
• 在火山下面,是否存在活 动的岩浆系统,就成为判 断一座火山“死〞或“活 〞的关键,怎样才能知道 火山下面存在活动的岩浆 系统呢?一般可根据以下 现象作出初步判断:(1)在 活火山区存在水热活动或 喷气现象;(2)以火山为中 心的小范围内,微震活动 明显高于其外围地区;
• (3)火山区出现某些可观测 到的地表形变。上述现象 都是由于火山下面岩浆系 统具体活动情况,那么必 须在该火山区布设长期地 震-地形变观测台网,以 及其他多种地球物理、地 球化学方法进行探测。这 是当该火山已被确认为危 险的火山之后应当进行的 根本监测和探测研究。
富士山是一座休眠火山
•
• – 日本富士山坐落于古老的火
山残迹之上,因近乎完全匀 称而著名,是世界上最匀称 的火山之一,据传是公元前 286年因地震而形成的。 自公元781年有文字记载 以来,共喷发过18次,最 后一次是1707年,此后 变成休眠火山。
富士山周围有五个湖,都是火 山喷发、溶岩阻断河流而成, 其中本栖湖、精进湖、西湖是 公元864年由富士山西北山腰大 规模喷火流出的溶岩形成。 火 山灰渗下的雨水和雪水变成泉 水,是湖水的源泉,湖水清彻 见底,四周群山环绕。
火山带来严重危害
全球火山每年都有50屡次喷发,火山喷发及产 生的爆炸、火山灰和有毒气体、熔岩流和火山 碎屑流等不仅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 而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如 1781年冰岛拉基火山喷发,其产生的有毒气体 和饥荒使冰岛人口减少了1/5;1815年印尼坦 博拉火山喷发导致9万2千人死亡……
由于火山口的喷发,富士山在 山麓处形成了无数山洞,有的 山洞至今仍有喷气现象。最美 的富岳风穴内的洞壁上结满钟 乳石似的冰柱,终年不化, 被 视为罕见的奇观。山顶上有大 小两个火山口,大火山口,直 径约800米、深200米。 天气晴朗时,在山顶看日出、 观云海是各国游客来日本必不 可少的游览工程。
书本地质灾害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的种类繁多,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预防地质灾害,以下是对相关书籍中地质灾害知识的摘抄。
二、地震1. 地震的定义及成因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岩石在构造运动过程中,突然发生断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地面产生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的成因主要与地球板块运动有关,当板块发生挤压、拉伸、剪切等运动时,会引起地壳应力积累,当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时,岩石发生断裂,释放出能量,形成地震。
2. 地震的震级与烈度震级是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以里氏震级为例,震级每增加1,地震能量约增加30倍。
烈度则是衡量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破坏程度的指标,通常用度来表示。
3. 地震的预测与防范目前,地震的预测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无确切方法。
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防范地震灾害:(1)加强地震监测,提高预警能力;(2)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3)加强建筑物抗震设防,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4)普及地震知识,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三、滑坡1. 滑坡的定义及成因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剪切面发生整体或局部滑动的一种地质现象。
滑坡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地形地貌因素:陡峭的山坡、悬崖等;(2)地质构造因素:断层、褶皱等;(3)人类活动因素:工程建设、植被破坏等。
2. 滑坡的类型根据滑坡的成因和运动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推移式滑坡:滑坡体沿剪切面推移,速度较快;(2)牵引式滑坡:滑坡体沿剪切面牵引,速度较慢;(3)崩塌式滑坡:滑坡体突然崩塌,速度极快。
3. 滑坡的防治措施(1)加强滑坡监测,掌握滑坡动态;(2)采取工程措施,如削坡、排水、加固等;(3)加强植被恢复,提高土壤抗滑能力;(4)合理规划,避免在滑坡体上建设。
四、泥石流1. 泥石流的定义及成因泥石流是指在山区、丘陵区,因暴雨、洪水等激发,大量泥沙、石块等物质在重力作用下,迅速沿斜坡流动的一种灾害现象。
华师版科学七上第四章_变化的地形知识点复习 课外知识

华师版科学七上第四章_变化的地形知识点复习课外知识第四章变化的地形【概念与规律】一、火山与地震1、地形及其变化(1)地形:即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
有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
①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也较大,坡度较陡,峰峦高耸,沟谷幽深。
②丘陵:相对高度较小(一般不超过200米),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③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④高原:高原特点是海拔高,内部相对高度小,范围比较大,周围常有明显陡坡。
⑤盆地:周围高,间低,周围是山地或高原,间是平原或丘陵。
(2)地形的变化:地壳是运动和变化着的,因而地表形态也是不断变化的。
所谓“沧海桑田”的成语,正是人们对自然界地形变化的生动描述和感叹。
(3)地形变化的原因:引起地形变化的原因有来自地球内部的内力作用和来自地球外部作用力二个方面。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是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等。
外力作用有: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海浪、冰川作用等,其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另外,生物和人的作用也会引起地形变化。
(4)地形变化的速度:地质作用有些非常激烈,地形会发生剧变,如火山喷发、地震、山崩、泥石流等。
有的地形变化却非常缓慢,不易被人们觉察,但年长日久仍会显露出“沧海桑田”的明显变化。
2、火山(1)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内部灼热的岩浆从地壳裂口处或地壳脆弱的地方猛裂冲出地面造成。
其现象常常是惊心动魄,十分壮观的。
图4-1表示火山的构造。
(2)火山喷出物: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三类。
气态物以水蒸汽为主,还有氢气、二氧化硫等。
液态物是从火山口溢出的高温岩浆。
图4-1固态物有火山弹、火山砂和火山灰等。
(3)火山的分类:一般将火山分为三类。
①活火山:是指目前正在喷发或经常喷发的火山。
世界上现有500多座活火山。
②死火山:是指在人类历史以前爆发过的火山。
③休眠火山:是指在人类历史上曾经爆发过,以后长期处于平静,但仍可能爆发的火山。
五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教案 冀教版

教案:五年级科学上册火山教案冀教版第一章:认识火山教学目标:1. 了解火山的定义、种类和分布特点。
2. 掌握火山的形成原因及火山喷发的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火山的定义:火山是地球表面的一种特殊地貌,是岩浆从地壳内部喷出形成的。
2. 火山的种类:根据火山喷发的方式和喷发物不同,可分为盾状火山、复合火山和层状火山等。
3. 火山的分布特点: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和板块交界处,如环太平洋火山带、大西洋中脊火山带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火山的形态特点。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火山的形成原因及火山喷发的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火山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第二章:火山喷发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火山喷发对环境、气候和经济的影响。
2. 掌握火山喷发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1. 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火山喷发会改变地形地貌,影响植被和水质。
2. 火山喷发对气候的影响:火山喷发会排放大量气体和灰尘,影响全球气候。
3. 火山喷发对经济的影响:火山喷发可能导致农业减产、交通中断等经济损失。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火山喷发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火山喷发时的情景。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火山喷发对环境、气候和经济的影响。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火山喷发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第三章:火山的利用与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火山的利用价值,如地热能、火山旅游等。
2. 掌握火山保护的重要性及火山保护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火山的利用价值:火山地区具有丰富的地热能资源,可应用于供暖、发电等;火山地貌和植被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发展旅游业。
2. 火山保护的重要性:火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需加强保护。
3. 火山保护措施:加强火山监测、制定火山保护规划、加强火山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等。
幼儿园大班火山爆发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火山爆发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自然界的奥秘》第三节《火山爆发》。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火山爆发的原理、火山爆发的类型、火山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火山与生活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火山爆发的原理,知道火山爆发的类型及其特点。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火山爆发的原理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重点:火山爆发的类型、特点以及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火山模型、实验器材(醋、小苏打、红色颜料、锥形瓶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火山模型和多媒体设备展示火山爆发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火山爆发的现象,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火山爆发的原理,引导幼儿了解火山爆发的类型。
(2)通过实验演示火山爆发的过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火山爆发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请幼儿画出火山爆发的场景,并标注出火山喷发物。
(2)分组讨论:火山爆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火山与生活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火山爆发的原理和类型。
2. 火山爆发的特点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 火山与生活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火山爆发的画,并简要描述火山爆发的原理和特点。
2. 答案:火山爆发原理:地壳运动导致岩浆上升,压力增大,喷出地表。
火山爆发特点:喷发物有岩浆、火山灰、气体等,火山喷发时伴有地震、爆炸声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幼儿了解了火山爆发的相关知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绘画和描述火山爆发时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参观地质公园或火山景点,让幼儿亲身感受火山的魅力,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3:岩浆的温度
熔化岩浆岩的方法:通过岩浆岩的重熔和再结晶
实验,也可得知其大致温度。
例如:
一个大气压下,玄武岩开始结晶的温度为 1235~1160℃,
完全结晶是1060℃。
一个大气压下,花岗岩的熔点为 950±50℃
问题3:岩浆的温度
玻璃包裹体均一法测温:通过岩浆岩的重熔和再结
晶实验,也可得知其大致温度。
问题4:岩浆的粘度—流动性
对于富水岩浆, 较为复杂:
I. 压力增加, 挥发份溶解度增加,粘度降低; II. 压力达到一定值,挥发份饱和, 粘度随压力升高而增加。
粘 度
饱 合 点
压力
问题5:岩浆的形成
岩浆是由地下的岩石熔化形成的,岩体熔化可以通
过哪些条件实现呢?
周围岩石压力减小;
水和其他挥发性物质进入岩石,降低岩石的熔点;
1)爆发性:大部分属于气体驱动的喷发;当火山猛烈喷发
时,在气体从岩浆中跑出去的过程中,岩浆也迅速冷却,形成
浮岩(泡沫岩)。
2)非爆发性
问题2:喷发的方式
爆发性火山喷发:
岩浆向上喷出经过出溶 面和碎屑化面之后,可 能以声速喷出大量熔岩
碎屑和各种气体,形成
喷发柱。
问题3:火山喷出的物质
主要有三种:
观察与事实
(1)地球上存在大量火山(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观察与事实
(2)现代火山喷发
观察与事实
(3)火山喷溢产物
问题1:火山的形状
火山大多呈孤立的圆锥形,它是由火山喷发时,喷出的熔
岩、火山灰和碎石落下后堆积而成。
火山锥:是火山喷出物在通道口堆积成的锥形体。 火山口:是位于火山锥顶部或其旁侧的漏斗形喷口。
问题3:火山喷出的物质
熔岩锥 熔岩丘 熔 岩 丘熔 岩 的 表 面 形 态 熔岩被
问题3:火山喷出的物质
问题3:火山喷出的物质
火山泥石流:随着气体
爆炸由火山口喷射到空中 的大小岩石碎块和由岩浆 凝固而成的碎块,总称为 火山碎屑物质(固态喷发 物)。
问题3:火山喷出的物质
火山气体:以水汽为最
第四章 火山灾害
主讲:张瑞英
Email: rainzhang1112@
本章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火山
第二节 岩浆
第三节 火山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第四节 火山的作用 第五节 中国的火山
第一节 什么是火山
火山的形状 喷发的方式 火山喷发的物质 火山活动的阶段 火山的大小
增加温度。
俯冲带,冷的致密的大洋岩石层俯冲 向地球内部,受到加热,同时发生脱 水,即俯冲带岩浆的主要成因。
来源于俯冲带沉积 物和岩石的脱水
三种类型岩浆的比较
问题6:岩浆岩的相
岩浆作用:地 下 深 处 的 岩 浆,
在其挥发份和地质应力的作 用 下, 沿 构 造 脆 弱 带 上 升 到 地 壳 上 部 或 地 表, 岩 浆 上 升 运 移 过 程 中, 由 于 物 理 化 学 条 件 的 改 变, 又 不 断 地 改 变 自 己 的 成 分, 最 后 凝 固 成 岩 浆 岩, 这 一 复 杂 过 程, 称 为 岩 浆 作 用。
金属硫化物及金属
氧化物岩浆,后者 也称为矿浆。
问题2:岩浆的成分
主要成分:硅酸盐 以氧化物形式表示SiO2, Al2O3, FeO, Fe2O3, MgO, CaO,
Na2O, K2O, H2O
SiO2
= 40%~75% (<6%)
挥发份
H2O, CO2, CO, N2, SO2, SO3, H2S, HCl, H2F
多,一般占气体总体积的 60%~90%,此外还有H2S, SO2,HF,HCL等(气态喷发
物)。
问题4:火山活动的阶段
死火山:即人类历史以来不再活
动的火山,死火山也有可能再度活
动而变为活火山。
休眠火山:是在人类历史上曾有
过活动而近百年来停止活动的火山。
活火山:是现在正在活动或近百
年来有过活动的火山。
相:是 不 同 地 质 条 件 下 生 成
的 岩 石 或 岩 体 总 的 特 征。
问题6:岩浆岩的相
火山岩的相:溢流相、爆发相、侵出相、火山颈相、次火山相、
火山沉积相
火山沉积相:在 火 山 作 用 过 程 中 皆 可 产 出, 但 次火山相:是 与 火 山 岩 同 源 的、 呈 侵 入 产 状 的山 侵 出 相: 多 见 于 火 山 作 用 末 期。 在 岩 浆 分 异 晚 期, 粘 火山颈相:是 火 山 锥 被 剥 蚀 后, 残 存 的 具 充 填 物 的 火 以 火 山 喷 发 的 低 潮 期- 间 隙 期 最 为 发分 育, 是 岩 体。 与 火 岩 间 一能 般 较 晚, 布岩 范 度 大、 温 度 低, 而 挥相比,时 发 少 到 不 爆 发粘 的度 情 况 下, 堵 爆 道, 发 相: 成 分山 不 定, 但份 以 含 挥 发 份 多、 大 的 通 又 称 岩 颈、 岩 筒、 岩 管 等。 溢山 流作 相:成分从超基性到酸性皆有,以基性最发育,可形 火 用 沉 积 作 用 的 产 物。 可 形 成 于 塞 的 粘迭 度加 很酸 大 的 浆 被 推 挤 出 地 表, 堆 积 于 火 围 较 宽, 结 晶 程性、 度熔 较 好, 成 分 但 变 化 范 围 浆通 常道 见, 尤 以 中 碱 性 更 有 利 于 爆 发, 可 形 成 山 颈 上 部, 形但 成以 直 径 小、厚 度 大、产 的 穹 丘。 陆 可 形 成 于早 水 体 及 碱 度也 较 大。 于 地, 各之 个 时 期, 期 和 中。 高 潮 期 最状 发陡 育。 成于火山喷 发的各个时期,但以强烈爆发之后出现为主。
低温矿物; 岩体规模较大。
深成相(>10km):岩体规模较大;结晶粗大,多为块状规则; 多为低 温矿物。
第三节 火山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火山喷发 通道有哪些?
第三节 火山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火山活动并不是孤立的随机现象,而是在较短时间尺度上板
块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火山喷发频繁时期往往是板块活动强烈的时期,而板块活动
火山链可能是当大洋岩石圈在地幔柱(热点)上运移时,由地幔柱(热点)产
生的,地幔柱内或地幔柱上面产生的岩浆喷发出来形成了海山和岛链
问题2:火山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问题2:火山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第四节 火山的作用
火山灾害的成灾机制
火山的主要危害
火山的作用
问题1:火山灾害的成灾机制
直接灾害:
成矿金属元素
问题3:岩浆的温度
观察现代熔岩流的温度:
通常:700℃~1200℃
基性熔岩:1025℃~1225℃
酸性熔岩:735℃~890℃
一般来说,熔岩流的温度总
是比地下深处同成分的、正在结 晶的岩浆高,这是因为地下深处 的岩浆富含挥发份,挥发份可以 使起熔温度和液相线温度明显下
降。
问题3:岩浆的温度
研究地质温度计:某些造岩矿物的形成温度和相
变温度可以间接推测研究结晶时的温度。
例如:
方英转变为鳞石英:1470℃
正长石分解为白榴石和二氧化硅:1170℃ 普通角闪石暗化:1050℃ 大气压下黑云母分解、暗化:1050~840℃ 鳞石英转变为β-石英:870℃ 棕色角闪石转变为绿色角闪石:750℃ β-石英转变为α-石英:575℃
例如: 霞石岩中橄榄石均一温度为
1220~1290℃
辉石均一温度为 1120~1280℃
流纹岩中石英均一温度为
790~1220℃
透长石均一温度为 1100~1200℃
问题4:岩浆的粘度—流动性
粘度:是 液 体 或 半 流 体 流 动 的 难 易 程 度。
(单 位:Pa.S 帕 斯 卡. 秒)( 相 当 于20 度 时 水 的 粘 度 的1000 倍)。 影 响 粘 度 的 因 素: a. 氧 化 物:SiO2,Al2O3,Cr2O3 的 存 在 使 粘 度 增 加, 尤 其SiO2。 因 此, 基 性 岩 粘 度 小, 以 溢 流 为 主; 酸 性 岩 粘 度 大, 多 以 爆 发 形 式 为 主。 b. 挥 发 份: 其 存 在 将 显 著 降 低 岩 浆 粘 度。 挥 发 份 增 加,粘 度 降 低。 c. 温 度: 温 度 升 高, 粘 度 降 低。 d. 压 力: 对 于 不 含 水 的 干 岩 浆, 压 力 升 高, 粘 度 增 加。
最活跃的地区,也即火山和地震最频繁的地区。如:世界上有
500~600座活火山,其中15%处于板块分离的引张带,80%位
于板块汇聚的挤压带。
问题1:火山喷发的通道
沿汇聚板块的俯冲带上涌形成火山带
问题1:火山喷发的通道
发生在拉张板块(具有发散边界)背景下
问题1:火山喷发的通道
岩浆沿板块内的地幔柱喷发至地表而形成火山
问题2:火山的主要危害
3. 火山泥石流
1985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喷
发,造成了一次最大的火山泥石 流灾害,死亡2.2万人;
1991年爪哇岛克鲁特火山喷发
时形成的火山泥石流,造成5000
余人死亡,毁田200km2。
问题2:火山的主要危害
4. 火山有毒气体 火山喷出的有毒气体有SO2,SO3,CO, Cl2,H2S, 1783年冰岛拉基火山喷发,喷出大量的有毒气体
熔岩流、火山灰或火山泥石流(能搬运巨大的砾石、房屋、
桥梁),并伴随地震。
次生灾害:
地质灾害、洪水灾害、气象灾害和生物环境灾害等。
问题2:火山的主要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