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压力容器通用制造工艺规程(第二版)教学内容
压力容器通用工艺规程

xxxxxxx机械有限公司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文件XXX/RQC01~31-2012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编制审核批准2012-06-01发布 2012-09-06实施xxxxxxx机械有限公司发布目录1.材料标记(XXX/RQC01-2012)-------------------------------------------------12.焊工标记(XXX/RQC02-2012)--------------------------------------------------73.气割(XXX/RQC03-2012)-----------------------------------------------------114.剪板(XXX/RQC04-2012)-----------------------------------------------------165.管板、折流板机加工(XXX/RQC05-2012)---------------------------------------176.清理、油漆、运输、包装(XXX/RQC06-2012)-------------------------------------207.手工电弧焊(XXX/RQC07-2012)-----------------------------------------------258.防止表面损伤(XXX/RQC08-2012)---------------------------------------------289.材料检验(XXX/RQC09-2012)-------------------------------------------------3010.法兰制造与装配(XXX/RQC10-2012)------------------------------------------3411.钢材坯料划线、下料、矫正(XXX/RQC11-2012)---------------------------------3612.筒体卷制(XXX/RQC12-2012)------------------------------------------------4213.埋弧自动焊(XXX/RQC13-2012)----------------------------------------------4714.手工碳弧气刨(XXX/RQC14-2012)--------------------------------------------5015.焊接接头返修(XXX/RQC15-2012)--------------------------------------------5216.外形尺寸检验(XXX/RQC16-2012)-------------------------------------------5417.等离子切割(XXX/RQC17-2012)----------------------------------------------5618.焊接检验(XXX/RQC18-2012)------------------------------------------------5919.手工钨极氩弧焊(XXX/RQC19-2012)------------------------------------------6220.不锈钢手工电弧焊(XXX/RQC20-2012)----------------------------------------6421.焊材烘焙(XXX/RQC21-2012)------------------------------------------------6522.热处理(XXX/RQC22-2012)--------------------------------------------------6623.射线检测(XXX/RQC23-2012)------------------------------------------------6824.超声波检测(XXX/RQC24-2012)----------------------------------------------7525.磁粉检测(XXX/RQC25-2012)-----------------------------------------------8026.渗透检测(XXX/RQC26-2012)-----------------------------------------------8327.冲击试验(XXX/RQC27-2012)-----------------------------------------------8628.拉伸、弯曲试验(XXX/RQC28-2012)------------------------------------------8729.液压试验(XXX/RQC29-2012)-----------------------------------------------9030.气压试验(XXX/RQC30-2012)------------------------------------------------9131.气密性试验(XXX/RQC31-2012)----------------------------------------------92材料标记(XXX/RQC01-2012)1.目的通过对材料编号的标识和确认,使材料在制造过程中得到追踪,保证材料的正确使用。
压力容器制作通用工艺

4. 机械加工表面和非机械加工表面的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分别按
GB/T1804-2000 中的 m 级和 c 级的规定。
5. 容器法兰按 JB4700~ JB4707-2000 进行加工,管法兰按 HG20592-97
及其它相应标准要求加工。
6. 平盖和筒体端部的加工按以下规定:
a) 螺柱孔或通孔的中心圆直径以及相邻两孔弦长允差为±0.6mm;任
8. 低碳钢及低合金钢封头宜采用热冲压的方法成形,采用冷成形的封头
应进行热处理。奥氏体不锈钢封头宜采用冷成形。
9. 成型后的封头,应用弦长不小于 3/4Di 的样板检查内(或外)表面的 形状偏差,其最大间隙不得大于 1.25%Di,其中 Di 大于 4000mm 的最 大间隙不得大于 1%Di,封头直边部分纵向皱折深度应不大于 1.5 mm, 直边高度允差 h2+5-3。对于碟形及折边锥形封头,其过渡区转角内半径 不得小于图样规定值。偏差的检查应使用样板垂直于表面进行测量,
理、耐压试验等均按我厂压力容器管理制度规定列为关键控制点(停 止点 H)。关键控制点要求工序完工操作者记录并签字,检验员及监理 签证认可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b. 制作过程中的下料、零件加工、组装、焊前准备、焊后处理等工序均 列为主要控制点。主要控制点的相关尺寸精度、坡口处理、外观质量、
-2-
形位公差等项目必须按 GB150-98 及 GB151-99 的相关要求控制。要求 工序完工自检,检验员复检,双方记录并签字。凡无法事后确认的工 序检验必须经监理认可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c. 产品工艺过程对工序的要求列为一般控制点。可根据工厂制造条件、 工艺工装情况及产品特殊的工艺要求等进行确定。主要是保证下道工 序能满足制造标准规定或制造环节必须的工艺工序见证。例如原材料 的处理,下料后的板边清理,涂装前的清理等。控制方法可参照主要 控制点的方法。 二、材料: 1. 压力容器用材料应附合 GB713-2008 和其它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的规定。我公司压力容器用材料应取得材料生产单位质量证明书原件或 复印件(加盖材料专用红章并签字),且材料上应有清晰、牢固的钢印 标志或其它标志在明显部位,至少包括材料制造标准代号、材料牌号及 规格、炉(批)号、国家安全监察机构认可标志、材料生产单位及检验 印鉴标志。材料质量证明书的内容必须齐全、清晰,并加盖材料生产单 位质量检验章(红章)。
压力容器工艺技术规程

压力容器工艺技术规程压力容器是一种贮存液体、气体或气液两相介质的设备,在化工、石油、医药等工业领域有广泛应用。
为保证压力容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制定一份完善的工艺技术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一、工艺技术规程的编制目的1. 确保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修过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2. 规范所有涉及压力容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协调一致。
3. 提高压力容器的质量和可靠性,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二、工艺技术规程的内容1. 设计规定:包括设计压力、设计温度、容器结构、材料选择等方面的要求。
2. 制造规定:包括主要工艺流程、焊接、非破坏性检测、压力试验等要求。
3. 安装规定:包括安装前的检查要求、设备安装的步骤和工艺流程。
4. 维修规定:包括维修作业的程序、检修、更换零部件的要求等。
5. 质量控制规定:包括从原材料进厂到出厂产品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6. 管理规定:包括工厂内部操作的管理要求,如文件保存、培训、责任分工等。
三、工艺技术规程的执行与监督1. 执行:所有从事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安装和维修的人员必须熟悉并执行技术规程的要求。
2. 监督:建立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对压力容器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确保规程的执行。
四、建立压力容器技术档案1. 压力容器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计算书、材料证明书等。
2. 制造记录:包括各个工艺环节的检验记录、焊接记录、检测报告等。
3. 安装记录:包括设备安装的过程记录、试运行记录等。
4. 维修记录:包括维修过程的检查、维修方法、更换零部件等记录。
五、对违反工艺技术规程的处理1. 违反规程的责任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2. 对因违反规程而造成事故的,需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进行相关赔偿。
六、工艺技术规程的修订与更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不断改进,工艺技术规程需要不断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新的要求和标准。
七、总结压力容器工艺技术规程是保证压力容器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它规范了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修过程,确保压力容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规程压力容器是现代重要设备中的一种。
它广泛应用于石化、化工、建筑、能源等行业,承受着高温、高压以及强酸、强碱等恶劣条件之下的工作环境。
压力容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相关行业的重要指标,而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规程就是保障这些指标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针对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规程这一话题进行讨论,详细介绍其意义、内容以及具体的执行措施。
一、制造工艺规程的意义制造工艺规程可以理解为制造流程的指南,它是基于压力容器的结构和特性,对于制造工艺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和控制,从而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质量稳定性。
制造工艺规程的制定是为保证压力容器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持久性提供指导和监督,具体意义如下:(1)明确工艺流程。
压力容器的制造过程中包含了多种步骤,包括材料进货、材料加工、制造流程、检验等。
每一步骤都需要制订相应的规程,制造工艺规程就是对整个制造流程进行规范和控制,让制造过程更加有序、合理。
(2)确保质量稳定、产品符合标准。
给予过程中的制造参数、操作规范等科学的指导,有助于操作者把握好制造质量的全过程,从而做到质量的稳定性,并使其最终符合相应的标准。
(3)提高制造效率。
规范制造过程,避免操作者忽略细节或不合理操作,从而在生产过程中避免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4)降低制造成本。
在压力容器的制造中,通过规范制造过程,避免浪费和错误,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总之,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规程是压力容器制造中重要的指导方案,只有制订科学的工艺流程,才能保障质量,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二、制造工艺规程的具体内容1. 材料准备在制造压力容器之前,必须准备好合格的材料,这包括钢板、法兰、管道等。
在材料准备方面,制造工艺规程应包括材料的选用标准、质量控制要求和质量检验要求。
2. 材料加工钢板、法兰、管道等材料的加工是制造压力容器的一个重要步骤,制造工艺规程应包括材料加工的具体步骤、加工工具的使用、参数控制以及机器的维护。
3. 制造流程压力容器制造的流程非常重要,而切实可行的制造工艺规程应包括制造流程的主要步骤、对每个步骤的详细描述,制造流程参数、数据记录、制造控制等信息。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DOC)

1300
8.7
17.5
1600
9
20
1800
10.2
22.5
2000
12.5
25
2200
12.7
27.5
40
-2.0~4.0
2400
15
30
2600
16.2
32.5
2800
17.5
35
3000
18.7
37.5
3200
20
40
3400
21.2
42.5
3600
22.5
45
3800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7
47.5
4000
(1)封头坯料宜采用整板,如需拼接,宜取同一炉批号板料,并尽可能选用同一张板料。
(2)板料拼接时,其最小一条焊接接头距中心距离a≤0、4Di,且最小板宽b不小于300mm。
3.2椭圆型封头下料毛体板计算公式:
DM=1、2Dg+2h+s(碳钢)
DM=1、2Dg+2h+s+50(不锈钢)
注:具体尺寸以封头压制方提供的下料尺寸为准。
式中:DM—毛体板直径Dg—封头内径S—封头毛体板厚度
h—封头直边高度
3.3成型后的封头最小厚度&不小于该部位的名义厚度-钢板负偏差。当钢板负偏差≤0.25m时可忽略不计。钢板负偏差均为0.25mm。
一般钢材标准规定的负偏差如表
表2-1
公称
直径
外圆周长允差△L
最大间隙C
直边高度
△允差h2
总高度
△允差h1
直边高度
倾斜度
最小厚度
成形后δ
直边纵向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规程(铆工篇)编制:周国梁审核:赵洪勇批准:唐明忠镇海炼化检修安装公司2006年2月20日目录封面---------------------------------------------------------------------------第1页目录------------------------------------------------------------------------ 第2页分片过渡段、封头加工成型(艺01) -------------------------------------第4页筒节下料(艺02)-----------------------------------------------------------第7页筒节滚圆、校圆(艺03)----------------------------------------------- 第9页筒节纵缝组对(艺04)------------------------------------------------第10页筒体环缝组对(艺05)--------------------------------------------------第11页接管/法兰组焊(艺06) ------------------------------------------------第13页换热器管束制作及组装(艺07) ------------------------------------------第16页裙座制作安装(艺08)--------------------------------------------------第20页鞍座制作安装(艺09) --------------------------------------------------第22页腿式支座制座安装(艺10) ------------------------------------------第24页支承式支座制作安装(艺11)--------------------------------------------第26页耳式支座制作安装(艺12) -----------------------------------------------第28页补强圈制作(艺13) -----------------------------------------------------第29页塔顶吊柱制作安装(艺14) -----------------------------------------------第31页吊耳制作安装(艺15) --------------------------------------------------第33页塔盘固定件制作安装(艺16) --------------------------------------------第35页其它内外件制作安装(艺17) --------------------------------------------第38页接管、补强圈安装(艺18)---------------------------------------------第40页空冷器管箱制作(艺19) -----------------------------------------------第45页空冷器附件制作(艺20)--------------------------------------------------第47页空冷器组装(艺21) ------------------------------------------------------第48页绕管换热器管束制作(艺22) --------------------------------------------第50页绕管换热器组装(艺23) ------------------------------------------------第54页水压试验(艺24) --------------------------------------------------------第58页气密性试验(艺25) ------------------------------------------------------第60页气压试验(艺26) --------------------------------------------------------第61页A法氨渗漏(艺27) --------------------------------------------------------第63页B法氨渗漏(艺28) -------------------------------------------------------第64页C法氨渗漏(艺29) -------------------------------------------------------第66页酸洗、钝化(艺30)------------------------------------------------------第67页涂敷(艺31)-----------------------------------------------------------第69页包装、运输(艺32)---------------------------------------------------第71页零部件堆焊(艺33) ---------------------------------------------------第74页预后热及热处理(艺34)-------------------------------------------------第78页分片过渡段、封头加工成型工艺编号:艺011 整体椭圆封头、分片椭圆封头执行JB/T4746-2002标准,旋压封头执行JB/T4746-2002标准,过渡段执行JB/T4746-2002标准, 球形封头执行GB12337-1998《钢制球形储罐》标准,同时应符合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HG20584-1998《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范

1.适用范围及照相质量等级1.1。
本工艺规程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材料受压元件的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检测方法、底片质量和质量分级的要求。
1.2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承压设备受压元件的对接焊接接头的检测。
用于制作焊接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
1.2射线照相质量等级不应低于AB级。
对重要设备、结构专门材料和专门焊接工艺制作的对接焊接接头,可采纳B级技术进行检测。
1,3非承压设备元件对接焊接接头的X射线检测可参照使用。
2.制定依据及参考标准《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1-4—2011 《压力容器》JB/T4730.2—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射线检测JB/T4730.1—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通用部分GBZ117-2002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JB/T7902-2006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线型像质计JB/T7902-1999 线型象质计JB/T7903-1999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灯片HB7684-2000 射线照相用线型象质计3.人员资格及职责3.1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治理规则》的要求持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与其工作相适应的技术等级资格证书。
评片人员必须持有中级及以上资格证书。
3.2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3射线检测人员必须躯体健康,经体检合格,评片人员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
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
3.4射线检测人员应能熟练操作射线机,正确选用透照工艺,合理使用暗室处理方法,并应熟悉焊接工艺、金属材料等知识,应了解压力容器制造工艺,熟悉有关压力容器的法规、标准和技术条件。
3. 5对接接头的表面质量要求应符合通用部分4.2条要求。
4.射线检测和验收标准4.1范围:必须符合《容规》,GB150和设计文件的要求。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规程1. 引言压力容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军事领域的设备,用于存储和运输气体或液体。
由于其特殊用途和工作条件,压力容器的制造工艺必须符合严格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其安全使用。
本规程旨在介绍压力容器的制造工艺,并提供制造商遵循的指导原则。
2. 材料选择压力容器的材料选择非常重要,必须根据容器的设计压力和温度、介质的性质和容器的尺寸等因素来确定。
常见的材料包括碳钢、不锈钢、合金钢和钛合金等。
制造商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3. 设计和制图在制造压力容器之前,制造商必须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制图。
设计阶段包括确定容器的尺寸、形状、壁厚和支撑结构等。
制造商应使用计算软件和模型进行力学分析,以确保容器在工作条件下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制图阶段包括制作详细的图纸和说明,包括容器的各个部分、连接方式和焊接工艺等。
4. 板材切割和成形制造压力容器的第一步是根据图纸的要求切割和成形板材。
常用的切割方法包括火焰切割、等离子切割和激光切割等。
成形板材的方法包括冷弯、热弯和卷边等。
制造商必须确保切割和成形过程的精度和质量,以避免材料剪裁不准确和形状变形等问题。
5. 焊接焊接是制造压力容器的关键步骤,要求焊缝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密封性。
焊接方法包括手工电弧焊、氩弧焊、埋弧焊和激光焊等。
制造商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并确保焊工具有相关的资质和经验。
焊接后,焊缝必须进行无损检测,以确保其质量和完整性。
6. 表面处理制造压力容器后,表面处理是必要的步骤,以提高其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常用的表面处理包括喷砂、酸洗和热浸镀等。
制造商在选择和执行表面处理方法时,必须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并确保处理后的表面平整、清洁和耐用。
7. 压力测试制造完成后,压力容器必须进行压力测试,以确保其能够承受设计压力而不泄漏。
压力测试应根据容器的尺寸和设计压力来确定,常用的方法包括水压试验和气压试验等。
制造商必须记录并报告测试结果,并在通过测试后提供合格证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 制造容器、换热器用材料必须符合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材料采购时 应从材料生产单位获取符合相应标准的材料质量合格证(原件);如果从非材
料生产单位获得压力容器用材料时, 应取得材料质量证明书原件或加盖供材单
位检验章和经办人章的有效复印件 (有效指复印件上盖有供材单位红色印泥检 验章)。对有复验或特殊检验要求的材料,须经复验或检验合格才能使用。
2.1 、下料前的准备工作:
2.1.1 、认真熟悉图纸及工艺卡,核对工艺卡上的尺寸、材料等是否与零部件及总图尺 寸相符,如发现问题及时与工艺编制人员联系,以便及时纠正。
2.1.2 、核对现场板料的材质标识、规格等是否与工艺卡相符,不符合不得下料。 圆筒中含有封头、膨胀节等部件,应事先测量封头、膨胀节等的周长尺寸,作为筒节
3
上海氯碱机械有限公司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
2.4.1 、板料卷制前应对可能产生直边的部位进行予弯,用弧长不小于 300mm的样板检 验并校正。 2.4.2 、筒节采用卷板机卷制成形,卷时应多次下压来回滚动,缓慢构成筒节,使各点 弧度一致。 2.4.3 、对直径较大的筒节,应考虑分段卷制,并做好临时支撑以防变形。 2.4.4 、筒节纵缝组对时的错边量应控制 b≤25%δ,且 b≤3mm,具体如下:
钢板厚度 mm
落料依据。 2.2 、筒节的下料:
2.2.1 、下料时应根据板材规格大小,合理安排进行套裁,以节省原材料、降低成本。 2.2.2 、若圆筒由若干筒节拼ຫໍສະໝຸດ ,则单节筒身长度不得小于 300mm。
2.2.3 、筒节下料的尺寸要求: a) 当圆筒含有封头、膨胀节等部件时,按封头、膨胀节实际内径展开;当壳体不含有
封头,膨胀节等部件时,按图样中相应筒体标注内径尺寸展开。展开公式为:
式中: di :筒体内径; t :筒体壁厚
L=π (d i +t)
2
上海氯碱机械有限公司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
b) 换热器壳程筒体内径不得小于理论标注内径,其展开周长允差为 0~+5mm。
c) 其它筒节外周长允许偏差值按下表规定:
公称直径 DN <800 壁厚 S
800~ 1200
1300~ 1700~ 1600 2400
2600~ 3000
3200~ 4000
5~10 12~16
±4
±4
±4
±5
±5
±6
±4
±5
±5
±7
±7
±8
18~20
±4
±6
±6
±8
±8
±10
d) 筒节端面倾斜度小于 2mm。 e) 筒节展开后的对角线允差应不大于 3mm。 f) 当相邻两节筒体(或封头)壁厚不一致时,应保持内径一致。 2.2.4 、筒节板料正确画线后,应在料线上打上洋冲印子,以检查剪切后材料尺寸是否 正确。对不锈钢及有特殊要求的钢种,应用使用色笔画线做印记。 2.2.5 、钢板上划线后,应在钢板上进行材料标记移植,并做好工作令号、零件号等相 关标记。 2.2.6 、划好线的板料尺寸须经检验人员复验,确认无误后方可下料。 a) 对碳钢 S≤14mm或不锈钢 S≤ 12mm,可剪切(按实际剪切能力而定)。 b) 对碳钢 S>14mm可用气割,不锈钢 S≥12mm,可用等离子切割。 2.3 、筒节坡口加工: 2.3.1 、圆筒纵、环对接缝坡口应优先考虑采用内坡口,当容器内施焊有困难时,应采 用外坡口。通常 DN<600的筒体采用外坡口, DN≥600 的筒体采用内坡口,封闭焊道采 用外坡口。 2.3.2 、当两板厚度不等时,则当薄板厚度≤ 10 mm且两板厚度差超过 3 mm时;或当薄 板厚度 >10mm且两板厚度差超过薄板厚度 30%或超过 5mm时,应作削薄处理,由工艺人 员确定。 2.3.3 、在条件具备时,坡口加工应在刨边机上进行;若采用碳弧气刨等非机械方法加 工坡口,应将影响组对和焊接的凹凸不平处修磨干净,打磨出金属光泽。 2.4 、筒节成型
上海氯碱机械有限公司
压力容器制造 通用工艺规程
(第二版)
发布日期: 2009-04-15
编写:褚宾峰
审核:陈锡祥
实施日期: 2009-05-01 批准:曹稼斌
上海氯碱机械有限公司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
编写说明
本规程适用于我公司一、二类压力容器、类外压力容器(正文中简称容器)及 管壳式换热器(正文中简称换热器)的制造。常压容器的制造及容器、换热器的修理 可参照执行。
本规程根据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HG20584-199《8 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1999) 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我公司几年来压力容器、 换热器制造经验和现有装备能力而制订。 对于制造较复杂的、大型的、有特殊要求的容器设备,应由公司技术总负责人、技术 管理部门、 技术人员及有经验的工人师傅一起讨论研究, 制订出具体可行的施工方案 进行施工。
1.3 、 容器、换热器的焊接应按焊接工艺及我公司的 《通用焊接工艺规程》 要求进行。 1.4 、 对我公司无能加工的零部件, 如封头、 膨胀节等要严格按有关标准进行验收把
关,确保外协件质量。 1.5 、 要通过装备能力的不断提升, 工艺手段的不断完善, 实现产品质量的持续提高。
2、 筒节、封头的下料及成型
钢板厚度 mm
6
纵缝错边量 mm 1.5
8
10
12
≥14
2
2.5
3
3
2.4.5 、筒节两端面的不平度应不大于 2mm。
2.4.6 、筒节焊接成型后,必须进行复轧圆,以控制棱角度和椭圆度。
a) 焊接接头环向形成的棱角,用弦长等于 1/6Di 且≥ 300mm的内样板或外样板检查,
其值 E ≤ δ/10+2mm,且 E≤ 5mm。具体如下:
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图纸和工艺卡要求进行施工,如因图纸错误 或加工制作误差等原因影响到零部件组装, 应及时与工艺人员取得联系, 以求问题解 决。
在制造过程中,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严把质量关,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
1
上海氯碱机械有限公司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
1、 总则
1.1 、 容器、换热器应按图纸、工艺卡、本规程及有关国家、行业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进行制造。并严格按我公司压力容器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