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收缩裂缝的成因及控制.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引言概述:混凝土裂缝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原因多种多样。
本文将详细讨论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并提供专业建议和解决方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该问题。
正文内容:一、施工质量问题1.混凝土配比不合理:混凝土配比中水泥、骨料、砂浆等比例不当,导致混凝土硬度不均匀,容易引发裂缝。
2.施工操作不规范:施工过程中,如浇筑速度过快、震动不均匀、采用不适当的施工工艺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二、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1.温度收缩: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收缩,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产生裂缝。
2.温度变化速率过快:如果温度变化速率过快,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不均匀会导致内部应力的差异,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
三、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1.设计不合理:如果建筑结构设计不符合实际使用情况,荷载分布不均匀,会导致混凝土承受不均匀的力,从而引起裂缝产生。
2.超载:如果对结构施加超过其承受能力的荷载,混凝土会发生破坏,从而产生裂缝。
四、材料问题1.水泥质量不合格:如水泥含有过多的硫化物,容易引发脆性裂缝。
2.骨料质量不符合标准:如果使用骨料中含有过多的细沙、粘土等杂质,混凝土容易出现裂缝。
五、环境因素1.地基沉降:如果建筑物所处的地基不稳定,随着地基沉降,混凝土结构会受到不均匀的力,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2.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会对建筑物施加巨大的力,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破坏,引发裂缝。
处理方法:1.加强施工质量管理:通过严格控制混凝土配比和施工过程,确保质量控制到位,避免施工质量问题导致裂缝产生。
2.温控措施:采取合理的温度控制措施,如增加伸缩缝、使用防裂剂等,以减少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3.设计优化:在结构设计阶段考虑不同荷载情况,合理分配荷载,确保结构承受力均匀,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4.选择合格材料:严格把关水泥和骨料的质量,确保材料符合标准,减少因材料问题导致的裂缝。
5.预防措施:加强地基处理,采取适当的防震和自然灾害预防措施,减少环境因素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温度及收缩裂缝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温度及收缩裂缝控制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大型基础、桥梁墩台、高层楼房的地下室底板等。
然而,由于大体积混凝土体积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温升快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当,极易产生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这不仅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质量,更会严重削弱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温度及收缩裂缝,成为了建筑工程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的成因(一)温度裂缝的成因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后,水泥水化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由于混凝土的导热性能较差,热量在内部积聚,导致内部温度迅速升高。
而混凝土表面与外界环境接触,散热较快,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
当温差超过一定限度时,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
由于混凝土在早期抗拉强度较低,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此外,混凝土在降温阶段也容易产生裂缝。
随着水泥水化反应的逐渐减弱,混凝土内部温度开始下降,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受到基础或结构边界的约束,会产生收缩应力。
当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二)收缩裂缝的成因混凝土的收缩主要包括塑性收缩、化学收缩、干燥收缩和自收缩等。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干燥收缩和自收缩是导致收缩裂缝的主要原因。
干燥收缩是由于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内部水分迁移速度跟不上表面水分蒸发速度,导致混凝土产生不均匀的收缩。
自收缩是指在水泥水化过程中,水泥浆体自身产生的体积收缩,这种收缩与外界湿度无关。
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及收缩裂缝的控制措施(一)优化混凝土配合比1、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以减少水泥水化热的释放。
2、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减少水泥用量,增加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的用量,以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3、选用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控制骨料的含泥量,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拉强度。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温度变化: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会收缩,而在水分稳定后会膨胀。
如果温度变化较大,混凝土受热后膨胀,受冷后收缩,容易产生裂缝。
2.过早干燥:在混凝土表面脱水速度过快而导致混凝土变干燥过快,会引起表面和内部的应力不均匀,从而产生裂缝。
3.混凝土成分问题: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掺入的掺合材料质量不合格,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静载荷:施工过程中如果超载、区域集中、不均匀等情况产生,都会给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带来不均衡的应力分布,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合理设计配合比:根据施工环境、工程要求和材料实际情况,合理配比混凝土,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稳定性,从而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
2.控制混凝土的含水量:通过加水量、养护等措施,使混凝土的水分含量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避免过早干燥导致的裂缝。
3.加入抗裂措施:可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材料,例如聚丙烯纤维、钢纤维等,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控制温度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设置温度控制设备,如覆盖保温材料、使用冷却水等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从而减少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5.控制静载荷: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工序、控制施工速度等,以确保混凝土受力均匀,避免因静载荷过大而引发裂缝。
6.加强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后需进行养护,如覆盖保湿膜、定期喷水等,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裂缝的产生。
7.做好施工质量管控:施工中要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把控,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裂缝。
在建筑施工中,避免混凝土裂缝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还会影响建筑的美观。
因此,需要在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都加以重视,以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混凝土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1.水分蒸发引起体积收缩:混凝土中的水分在硬化过程中会逐渐蒸发,水分的蒸发会导致混凝土体积收缩,从而引起干缩裂缝的产生。
2.混凝土孔隙结构变化:混凝土中存在大量的孔隙,水分的蒸发会引起孔隙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混凝土体积产生缩小,进而形成干缩裂缝。
3.温度变化引起体积变化:混凝土中的水分在蒸发过程中不仅会引起体积收缩,同时也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
温度的变化会使混凝土产生膨胀或收缩,进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为了防止混凝土干缩裂缝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控制混凝土中的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用量与水泥用量之比。
适当控制水灰比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性,降低干缩裂缝的产生。
2.使用膨胀剂或缩微剂:添加适量的膨胀剂或缩微剂可以改变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减轻混凝土的干缩性,从而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
3.执行正确的养护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养护。
养护措施包括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避免混凝土过快干燥,以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
4.选择适当的施工时间: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气温和湿度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时间,避免在高温和低湿的环境下施工,以减少混凝土的干缩性。
5.加强混凝土的配筋:适当加强混凝土的配筋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从而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
总的来说,混凝土干缩裂缝的产生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引起的体积收缩所致。
为了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控制水灰比、使用膨胀剂或缩微剂、执行正确的养护措施、选择适当的施工时间和加强混凝土的配筋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干缩裂缝的发生。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缝的问题。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很多,本文将从材料、施工、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材料原因1. 水泥品种不合适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不同品种的水泥具有不同的性能。
如果选用的水泥品种不合适,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收缩率大等问题,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选用水泥时,应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
2. 骨料质量不良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骨架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如果选用的骨料质量不良,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收缩率大等问题,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选用骨料时,应选择质量良好、粒径分布合理的骨料。
3. 外加剂使用不当外加剂是混凝土中的一种辅助材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收缩率大等问题,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使用外加剂时,应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并按照规定的用量和方法使用。
二、施工原因1. 浇筑不均匀混凝土浇筑不均匀,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应力不均匀,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混凝土浇筑均匀。
2. 振捣不充分振捣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工序,可以使混凝土内部的空气排出,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如果振捣不充分,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空气过多,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振捣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振捣充分。
3. 养护不当混凝土在浇筑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如果养护不当,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干燥过快,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养护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养护充分。
三、环境原因1. 温度变化混凝土在温度变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和膨胀,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应根据环境温度和混凝土的性能,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温度变化。
混凝土收缩裂缝为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缝

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强度和耐久性使其成为建筑业中的不可或缺的材料。
然而,由于混凝土的特性,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收缩裂缝的产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产生原因、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一、收缩裂缝的产生原因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主要是由于水泥水化反应引起的体积变化所致。
当混凝土中水泥水化时,水泥石充分成长,导致混凝土体积减小,从而产生收缩。
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混凝土配合比等因素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收缩性能。
二、收缩裂缝的影响收缩裂缝的产生会对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裂缝会降低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从而影响结构的安全性。
裂缝还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渗水性能和抗渗性能下降,从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三、预防措施1. 控制混凝土收缩可以通过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使用高效的减水剂和外加剂、遵循适当的施工工艺等方法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性能,从而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
2. 合理设置控制缝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控制缝,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通过在混凝土浇筑时在预定位置设置控制缝,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3. 使用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时可以通过预应力杆或钢绞线施加预应力,从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变形,降低裂缝的产生。
结语收缩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收缩性能所导致。
这些收缩裂缝会对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降低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预防和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收缩、合理设置控制缝、使用预应力技术等方法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
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混凝土收缩裂缝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会对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产生原因和影响,以及预防措施的介绍,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相关的技术和方法,以期更好地预防和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产生。
现浇混凝土楼板出现收缩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参考文献

现浇混凝土楼板出现收缩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参考文献现浇混凝土楼板出现收缩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设计方面、材料方面和施工方面。
具体如下:1.设计方面:安全储备偏小、配筋不足、板厚设计不够、未设置伸缩缝以及基础设计处理不当等都会导致楼板出现裂缝。
例如,房屋长度较大时若没有设置伸缩缝,在薄弱环节易产生收缩裂缝。
此外,如果设计时考虑不周全,如楼板双向受力却按单向板配筋,也可能引起裂缝。
2.材料方面:水泥品种选择不当、水灰比大、水泥用量大等都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值,进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高强混凝土由于水泥用量增加,产生的水化热更高,因此收缩变形也更大。
使用不当的外加剂也会直接引起混凝土质量问题,增大混凝土收缩变化率。
3.施工方面:如拆模过早、养护不良或混凝土早期强度低等,这些因素在水化及养护过程中干缩所致,都可能引起贯通性裂缝。
为了控制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收缩裂缝,可以采取的措施有设计措施、施工措施、材料控制、预埋处理、荷载控制。
具体如下:1.设计措施:提高配筋率,尤其在使用小直径钢筋的情况下;角部负筋双向配置,即使是单向板也应四面配置负筋;在相同配筋率情况下采用直径较小的钢筋并缩小钢筋间距来提高抗裂能力。
2.施工措施:尝试设置伸缩缝以减少变形影响;保证钢筋绑扎时均匀并保持负筋位置不变;采用适当的振捣器和抹压交活方式;对于预埋电线管下加钢丝网,并尽量顺着受力钢筋方向布置。
3.材料控制: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避免使用安定性不稳定的水泥以及控制好骨料中的含泥量。
4.预埋处理:在预埋管线下加强措施,如加大钢筋直径或增设钢筋网片,以强化结构抵抗裂缝的能力。
5.荷载控制:通过计算将裂缝宽度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以此确保结构的安全使用。
通过综合考虑上述原因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现浇混凝土楼板收缩裂缝的发生,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混凝土的裂缝宽度控制原理

混凝土的裂缝宽度控制原理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道路等工程中的建筑材料。
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混凝土可能会出现裂缝,这不仅影响了混凝土的美观性,还可能会危及工程的安全性。
因此,混凝土裂缝宽度的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混凝土裂缝的成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本身的收缩变形。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这种收缩会引起混凝土内部的应力,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2.混凝土的温度变化。
由于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较低,因此在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混凝土内部会出现温度差异,从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3.荷载的作用。
工程中的荷载会使混凝土产生应力,如果这种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4.地震的作用。
地震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地震产生的振动会使混凝土内部的应力超过承载能力,从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二、混凝土裂缝宽度控制的原则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控制裂缝的宽度来减少裂缝对工程造成的影响。
混凝土裂缝宽度控制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可以通过采用适当的混凝土配合比,添加适量的膨胀剂、缩微剂等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2.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变化。
可以采用保温措施、在混凝土中添加热稳定剂等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3.控制荷载的作用。
可以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采用适当的支座形式等措施来控制荷载的作用,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4.控制地震的作用。
可以采用适当的抗震措施,如设置抗震支撑、增加构件截面等措施来控制地震的作用,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三、混凝土裂缝宽度控制的方法混凝土裂缝宽度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采用梁板分离技术。
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伸缩缝或分离缝,将结构分成若干个独立的部分,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2.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 同一水泥不同参数测定收缩值
❖ 3、用水量、水泥用量、水灰比 用水量及水泥用量是影响干缩的重要因素。
如能在增加水泥量的同时 减少混凝土的砂率,混凝 土的收缩值仍可做到没有 明显变化。增加水灰比也 使收缩值增加,这从用水 量、水泥用量和水灰比三 者之中只有二个是独立的 关系就可推知,其中影响 最大的是用水量。
钢筋混凝土收缩裂缝机理与控制
西南石油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王欣
报告思路
❖ 一、研究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 二、钢筋混凝土收缩裂缝产生原因 ❖ 三、钢筋混凝土收缩裂缝的控制
一、研究原因
❖ 混凝土作为目前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材料, 其最大的缺点就是易产生裂缝。目前混凝土 结构裂缝问题,是混缝的扩展开始而引起的。
图5 不同风速和相对湿度下的水分蒸发速度
图6 水泥浆体的干缩与失水量的关系
图6表示固体水泥浆体的干燥收 缩量与失水比例的关系,失水率 从0增加到17%(相对湿度为 100%到40%左右),收缩量约 为0.6%,而失水量继续增加时, 则带来的收缩量却迅速增加(右 边陡然下降的折线)因为后一阶 段的收缩多为胶体孔隙水的丧失 所引起。
混凝土的自收缩在初凝以后开始产生
自收缩大小与水胶比、胶凝材料组成、 减水剂品种与掺量、骨料品种与比例有关
自收缩机理
水化反应进行过程中,一部分拌合水由 化学反应消耗,一部分填充凝胶孔。当水 灰比较大时,凝胶孔基本上充满水,自身 收缩很小;水灰比较小时,凝胶孔内部只 有部分充满水,形成弯月面,外界的压力 使水泥浆体收缩。
图4 粉煤灰混凝土的自收缩曲线
图4为不同粉煤灰含量、不同水胶比的混凝土从初 凝至7d龄期的自收缩发展曲线。由图可见:
1)粉煤灰混凝土自收缩随龄期的变化与纯水泥混凝 土相似,均可划分为明显不同的两段:初凝至1d前, 自收缩快速增长,混凝土1d的自收缩即达到7d总收 缩的80%以上;随后趋于平缓,自收缩发展明显减 慢。水化早期,浆体的水化反应较快,混凝土的强 度较低,在毛细孔负压作用下,试样自收缩发展较 快;水化中后期,浆体水化反应减慢,试样强度增加, 浆体结构能抵抗毛细孔负压作用,试样自收缩趋于 稳定。
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后,浆体早期的水化程 度降低,水化产物对内部结构的填充作用减 弱。粉煤灰掺量增加,水泥石内部结构变得 疏松,粗毛细孔含量提高,细毛细孔含量降 低,毛细孔内的自由水含量增多,临界半径 增大,毛细管负压作用降低,因此粉煤灰混 凝土的自收缩减小。
❖ 5、环境条件
环境因素关系到混凝土表 面蒸发速度或失水程度。 图5表示大气温度和混凝 土温度均为30度时,不同 风速和相对湿度下的水分 蒸发速度。当混凝土失水 时,开始丧失水分的是较 大孔径中的毛细孔隙水, 所以相应的收缩值较小
如地下工程(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人防工 程等),若出现裂缝,将会产生大量的渗水。 使地下工程的使用性能降低或不能使用;而厂 房和住宅、办公楼的墙、板、柱、粱出现裂缝 后,影响外观,使用寿命。有严重裂缝的建筑 物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故在某 些施工验收规范和工程都是不允许混凝土结构 出现有明显的裂缝。
图2 混凝土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与干缩的关系
水灰比对干缩的影响
图3显示365天 龄期水灰比0.65 较0.26者其干缩 值大一倍。
图3 水灰比对水泥浆干缩影响
❖ 4、粉煤灰等火山灰质掺料
火山灰质矿物掺台料的种类较多,成份不一, 有些会使需水量增大从而加大收缩,有的即 使不影响用水量也会增加收缩量。也有不少 试验资料认为粉煤灰混凝土的收缩量比不掺 粉煤灰的混凝土要小些。
干燥收缩
❖ 干燥收缩是水泥基混凝土的固有特性,是混凝土在 未饱和空气中向外界散失水分而产生的收缩。浇注 时呈流动状态的混合介质,硬化后呈固体状态。除 了硬化生成硅酸钙等固体物质,这是一个化学过程 以外,还伴随着一个蒸发失水干燥的物理过程,养 护不好就出现干燥收缩裂缝。混凝土内的固体水泥 浆体体积会随含水量而改变。而骨料对水泥浆体体 积的变化则起很大的约束作用,使混凝土的体积变 化远低于水泥浆体的体积变化。
❖ 6、构件尺寸
构件尺寸主要影响混凝土内部水分丧失的速
❖ 2、骨料类型和骨料用量 (1)粗、细骨料占混凝土总体积的65%—75%,对
混凝土的收缩有很大影响。粗、细骨料限制了水泥 浆体的自由收缩,使混凝土的收缩量减少到只有浆 体收缩量的几分之一。 (2)骨料的弹性模量越高,减少收缩作用越明显, 骨料的吸水性反映了骨料孔隙率的大小,也影响骨 料的弹性模量.弹性模量低的吸水率通常较高,表 1是用同一种水泥、相同的用水量配制的不同骨料 混凝土的收缩值比较。砂岩、板岩、石英岩收缩值 较大,而花岗岩、石灰岩要好些。 (3)骨料用量大和最大粒径多的可减少收缩。
二、收缩裂缝产生的原因
收缩裂缝分为自收缩裂缝和干燥收缩裂缝 当表面失水速率超过实际泌水速率时,
新拌混凝土迅速干燥。如果近表面的混凝 土已经稠硬,不能流动,但其强度又不足 以抵抗因收缩受到限制所引起的应力时, 就产生开裂
泌水速率<蒸发速率→开裂
自收缩
在与外界没有水分交换的条件下,混凝 土内部自干燥作用引起的宏观体积收缩
自身收缩与干燥收缩占总收缩的比例(%)
影响混凝土干燥收缩的主要因素
❖ 1、水泥
可以肯定的是水泥中的石膏 比值对收缩值有重大影响, 水泥制造厂通过优化石膏含 量来调节由于水泥组分不同 造成的收缩差异。此外,水 泥细度愈大;收缩量会有所 增加,但其影响不大。如果 有条件的话采用低热水泥可 能是减小干缩裂缝的最有效 的措施之一
2)粉煤灰混凝土与纯水泥混凝土均随水胶比 的减小而增加;粉煤灰混凝土与纯水泥混凝 土相比,自收缩明显降低,且随粉煤灰掺量 的增加成比 例降低。这主要是因为粉煤灰早 期(14d前)基本不参与水化反应,因此在水胶 比不变的条件下,增加粉煤灰的掺量相当于 减少了早期参与水化反应的胶凝材料量,增 大了有效水灰比。由于用水量不变,所以水 化产物所需要填充的孔隙基本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