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记的屈辱》说课稿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案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事件,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增强爱国情感。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 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3. 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 抗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取得伟大胜利。
三、教学重点:1.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事件的时间、过程和影响。
2. 抗日战争的经过、重要战役和胜利意义。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史料中分析问题,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
2. 如何使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的历史观念。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历史事件的时间、过程、影响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史料,提出观点。
3. 比较法:让学生对比不同历史事件,发现规律。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历史事件,深入剖析。
5. 情感教育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六、教学步骤:1. 鸦片战争: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2. 第二次鸦片战争:让学生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了解战争的性质和结果,探讨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 甲午中日战争: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战争和条约中认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
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通过《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
不能忘记的屈辱

不能忘记的屈辱(说课稿)一、说教材《不能忘记的屈辱》是小学思品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二单元课文,它是根据六年制第六学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第一条“知道旧中国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屈辱和劳动人民苦难的生活……”这一要求而编写的。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对于祖国屈辱的历史了解甚少,给我们的学生补上这一课非常必要。
因为“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着背叛”。
第1课第二课时“被掠走的中国国宝”重点讲述了英法帝国主义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的史实。
课文首先描绘了圆明园的规模宏大,风景优美,建筑雄伟,陈设富丽,使万圆之园与一片废墟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到景越美,恨越深。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结合本年级学生年龄实际及认知水平,制定教学目标如下:认知目标:1、知道“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等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
2、知道自己的家乡人民、亲人们在日寇统治下悲惨经历。
3、知道社会腐朽,经济技术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情感、行为目标:体味旧中国中华民族遭受的悲苦;能以史为镜,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思想品德教学最重要要解决地是引导学生做一个怎样的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
而事实上,如果学生道德认知得不到情感的认同,难以内化为内在的精神力量,更难以被自觉地内化为道德行动。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让学生能体味旧中国中华民族的遭受的屈辱及分析原因;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以史为镜、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变单纯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参与式学习是我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本课属于政治常识型课文,使用一般的谈话法,很难激发学生激情。
而活动式的课总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使其主体性得到更好的张扬与提升。
因此,针对教材特点,遵循学生认知、情感规律,本课教学以情感为主线,构建谈话法、讨论交流法、情境教学法三位一体,以课外课内活动为载体的“激情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
辅以电教多媒体,营造情境,激发情感。
不能忘记的屈辱六年级品德教案

3.[播放视频:南京大屠杀]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对南京大屠杀中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还有哪些了解?为什么中国会不断地遭受凌辱和侵略?面对欺侮,当时的中国人是什么态度?这段历史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引导学生参考教材表格“记下历史事实”,将自己对抗日战争那段历史的了解写下来,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感受。
小结: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空前的浩劫。不只是圆明园,那一时期还有无数个园林遭到毁坏,众多的国宝流失。今天当我们再次看到这些曾经被掠走的中国国宝时,它们向我们传递着什么?以史为鉴,才能让我们不再重蹈覆辙。(板书:以史为鉴)
活动二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
1.[播放视频:九·一八]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课前调查,从人民流离失所的生活境况到命如草芥的生存境况交流研讨。(板书: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
小结:每年的9月18日夜晚,在沈阳市的上空都会响起撕心裂肺的警笛声,它提醒人们不要忘记1931年这一天,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国,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除了鸣警笛,每年到了“九·一八”这一天,人们还会举行到纪念碑敬献花圈、参观“九·一八”博物馆、召开报告会等纪念活动,用各种方式牢记国耻,从民族的血泪中汲取力量。
小结:无论是“九·一八”的屈辱,还是“南京大屠杀”的血泪,日本军国主义屠刀制造的段段血腥历史,成为每个中国人刻骨铭心的记忆。在今天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唯有建设自己强大的祖国,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安慰!(板书:强我中华)
教学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案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讲解中国历史中的屈辱事件,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严肃性和屈辱对国家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铭记历史的情感。
1.2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历史中的屈辱事件,理解这些事件对国家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章:鸦片战争2.1 课程内容讲述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鸦片战争的历史,学生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第三章:南京条约3.1 课程内容讲解南京条约的签订背景、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比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南京条约的签订背景和内容,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章:甲午中日战争4.1 课程内容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分析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4.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甲午战争的历史,学生分析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第五章:辛丑条约5.1 课程内容讲解辛丑条约的签订背景、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5.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5.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辛丑条约的签订背景和内容,学生讨论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第六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1 课程内容讲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6.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观看历史资料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6.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学生观看相关历史资料,讨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第七章:辛亥革命7.1 课程内容讲述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7.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不能忘记的屈辱说课稿PPT

活动一 回归的孩子
1997年7月1日,在中国香港的历史上发生 了什么重大事件?对中国香港有什么影响?
活动一 回归的孩子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国拥有过辉煌,也经历了 屈辱;享受过和平安宁,也有过英勇的反抗。
(视频: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香港像一个流失在外的孩子, 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当五星红旗和紫荆花 区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意味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 式成立了。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1、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 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 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 组织能力。
2、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给全体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的机会,有 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同时我也 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讨论、交流、合作的机会。 3、资料收集法: 教师按照教材的逻辑思路,指导学生从破碎的山 河、被掠夺的国宝、这几个角度,收集近代中国 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的历史资料。
难点:结合实际,说说以后在学习及生活中该如何做。
2、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给全体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 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同时 我也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讨论、交流、合作的机会。
3、资料收集法:教师按照教材的逻辑思路,指导学生 从破碎的山河、被掠夺的国宝、这几个角度,收集近代 中国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的历史资料。
(视频:时局图)
看到这幅时局图,你们的感受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 祖国山河破碎的情况? 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列强纷纷入侵我国,先后爆 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先后 签订了一千多个不平等条约,掠夺我国的财富,瓜分我们 的国土,还有许多地方和香港、澳门一样,离开了祖国的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怀抱。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案设计不能忘记的屈辱的教案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案设计不能忘记的屈辱的教案《不能忘记的屈辱》第一课时兴安二小李亚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受到曾经遭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凌辱,山河破碎。
2.知道外国列强曾在中国烧杀掠抢,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3.学会收集整理文明史资料,学会从生活去学习和了解历史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采用创设情境、引导学习、调查实践和学习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亲情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中国曾经乡野、家园被劫、人民受辱的悲惨命运。
2.知道在努力以后要更加决心的学习,少年强则国强,立志强国。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温历史,感受当时侵略所带来早先的伤害与屈辱,谈自己的感受。
难点:结合实际,说说以后在学习及生活中该如何做。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圆明园被焚烧前后的照片等主要就内容的PPT课件、视频、文字资料。
2.学生准备:上网查阅第一次“虎门销烟”的经过及结果,《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八国联军是哪八国,十二生肖铜兽首相关资料以及香港澳门回归资料等文字图片微秒。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视频导入:1.师:同学们,我给你们带来几段视频,你们想不想看?请大家认真可看一下,这段视频说的是什么?看谁看得仔细!2.播放1997年香港回归视频师:谁看出来了?说给我们听听。
3.学生分享视频素材4.过渡:香港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会出现“回归”一词呢?这要从一段不能被我们忘记的屈辱说起!板书课题:不能忘记的屈辱活动一:破碎的山河被侵占的海外土地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30页,看这三张地图,香港曾经被谁侵夺了?你还发现了什么?(香港曾一度被英国侵占,澳门曾经被葡萄牙侵占)追问:澳门是什么时候回归祖国的?(1999年12月20日)2.那么香港和澳门为什么曾经被英国和葡萄牙占领更曾了呢?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图表搜集了一些有关资料,看你的资料中有没有能解决这个问题的,给大家2分钟时间整理材料,组内讨论,之后选代表汇报(分组汇报、解决问题)(1)了解鸦片战争(2)出示《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哪几条让你倍感特别备感的屈辱?)(师生重点分析二三四条)师:当更可气的是从此以后,一些西方列强国家看到英国在中国占到便宜也都纷纷扑向中国,先后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结果会怎么样?(失去更多的土地、更多的钱财)3.开具近一百年割占或强租中国领土的国家和被割占和强租地表格,这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还有许多国家来强占强租我们许多土地)4.出示强租地:(1)天津河北区马可波罗广场这就是今天还存在的意大利强租地中心区!(2)狗与华人不得入内师:这是当年上海英租界大门口一个新建的花园楼前挂的一个牌子!写的什么?你怎么理解?(生讨论交流)可见在他们眼里,我们连狗都不如!国土丧失!危机重重啊!一位画家用他的漫画表现了当时的局势。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案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案第一章:屈辱的定义与理解1.1 导入:介绍屈辱的概念和重要性1.2 讲解屈辱的定义和特征1.3 分析屈辱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1.4 案例分享:历史上的屈辱事件1.5 小组讨论:探讨屈辱的理解和认识第二章:屈辱的历史事件2.1 导入:介绍屈辱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2.2 讲解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事件2.3 分析屈辱事件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2.4 案例分享:屈辱事件中的英勇人物2.5 小组讨论:思考屈辱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第三章:屈辱对个人的影响3.1 导入:探讨屈辱对个人的心理影响3.2 讲解屈辱对个人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影响3.3 分析屈辱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3.4 案例分享:个人面对屈辱的经历和应对方法3.5 小组讨论:分享个人对屈辱的感悟和成长第四章:屈辱对社会的影响4.1 导入:分析屈辱对社会的影响4.2 讲解屈辱对国家尊严和社会稳定的影响4.3 分析屈辱对社会团结和进步的影响4.4 案例分享:社会屈辱事件的应对和影响4.5 小组讨论:探讨社会对屈辱的应对和反思第五章:面对屈辱的应对方法5.1 导入:介绍面对屈辱的有效方法5.2 讲解心理调适和情绪管理的方法5.3 分析积极应对屈辱的策略5.4 案例分享:成功应对屈辱的个人经历5.5 小组讨论:分享面对屈辱的感悟和方法第六章:教育和反思屈辱6.1 导入:强调教育在记忆屈辱中的作用6.2 讲解教育对屈辱记忆的重要性6.3 分析如何通过教育传承屈辱记忆6.4 案例分享:教育屈辱记忆的成功案例6.5 小组讨论: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反思屈辱第七章:媒体与屈辱记忆7.1 导入:介绍媒体在传播屈辱记忆中的角色7.2 讲解不同媒体形式对屈辱记忆的影响7.3 分析媒体传播屈辱记忆的优缺点7.4 案例分享:媒体传播屈辱记忆的成功与失败7.5 小组讨论:讨论媒体在传播屈辱记忆中的责任与挑战第八章:文化认同与屈辱记忆8.1 导入:探讨文化认同与屈辱记忆的关系8.2 讲解文化认同对屈辱记忆的影响8.3 分析如何通过文化认同传承屈辱记忆8.4 案例分享:文化认同在屈辱记忆中的作用8.5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通过文化认同强化屈辱记忆第九章:屈辱记忆与国家认同9.1 导入:介绍屈辱记忆对国家认同的影响9.2 讲解屈辱记忆在国家认同中的作用9.3 分析屈辱记忆对国家凝聚力的影响9.4 案例分享:屈辱记忆在国家认同中的运用9.5 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利用屈辱记忆强化国家认同第十章:面向未来的屈辱记忆10.1 导入:强调屈辱记忆对未来决策的影响10.2 讲解如何从屈辱记忆中吸取教训10.3 分析屈辱记忆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意义10.4 案例分享:屈辱记忆在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中的作用10.5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面向未来,正确理解和运用屈辱记忆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屈辱的定义与理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屈辱的概念,认识屈辱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历史上的屈辱事件。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案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1.2 教学内容:介绍课程的名称和主题:“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案”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历史的屈辱我们不能忘记引发学生对屈辱历史的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和思考的方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第二章:屈辱历史的回顾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事件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识和情感2.2 教学内容: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事件,如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介绍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的影响和痛苦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资料和图片展示屈辱历史的情景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第三章:屈辱历史的反思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屈辱历史的反思和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屈辱对个人的责任和使命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屈辱历史的原因和教训强调个人对国家历史的责任和使命3.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分享对屈辱历史的反思和思考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情况收集学生的反思和思考情况第四章:屈辱历史的记忆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屈辱历史的记忆和认识引导学生珍视历史,传承历史记忆4.2 教学内容:介绍屈辱历史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强调记忆历史的重要性,传承历史记忆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和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资料和图片展示屈辱历史的情景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第五章:屈辱历史的启示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从屈辱历史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未来,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屈辱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5.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分享对屈辱历史的启示和感悟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情况收集学生的启示和感悟第六章:屈辱历史的传承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屈辱历史的认识和传承意识引导学生将屈辱历史作为前进的动力6.2 教学内容:强调屈辱历史的重要性和传承责任引导学生将屈辱历史融入个人成长,为实现国家富强贡献力量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屈辱历史,将其作为自身成长的动力6.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情况收集学生对屈辱历史传承的认识和计划第七章:屈辱历史的教育意义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屈辱历史的教育意义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教训,增强历史责任感7.2 教学内容:分析屈辱历史对个人和国家教育的意义强调从中汲取教训,增强民族凝聚力7.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屈辱历史对个人和国家教育的价值7.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情况收集学生对屈辱历史教育意义的认识和体会第八章:屈辱历史与民族精神8.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屈辱历史,为民族复兴努力8.2 教学内容:探讨屈辱历史对民族精神的影响强调弘扬民族精神,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民族精神在屈辱历史中的体现8.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情况收集学生对屈辱历史与民族精神的认识和体会第九章:屈辱历史背景下的文化抗争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了解屈辱历史背景下的文化抗争引导学生认识文化抗争在民族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9.2 教学内容:分析屈辱历史背景下文化的抗争现象强调文化抗争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意义9.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屈辱历史背景下的文化抗争9.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情况收集学生对屈辱历史背景下的文化抗争的认识和体会第十章:走向未来,书写新的历史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未来,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引导学生从屈辱历史中汲取教训,书写新的历史10.2 教学内容:强调屈辱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引导学生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10.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和思考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分享对未来的展望和行动计划10.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情况收集学生对未来展望和行动计划的总结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重点关注学生对课程主题的初步认识,以及对历史屈辱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能忘记的屈辱》说课稿一、说教材《不能忘记的屈辱》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艰辛的求索》下的第一个话题,主要让学生了解那段屈辱的历史,从而激发振兴中华的情怀。
二、说学情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清末至民国初年的社会形态与现实状况截然不同。
学生不容易感受到封建社会的弊端,进而明确明确民族革命的必要性。
而且,由于年代的久远,现在的世界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资本主义列强的身份,学生不容易理解。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学生有了解历史与爱国的热情和肩负国家重任的激情,但是就本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来看,对于这个话题,存在两个认知难点:一是革命志向过于深奥,学生体会不深,二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过于深奥,学生不易深入了解如鸦片对于国家发展的危害等社会问题。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首先要从学生感兴趣,有一定认知基础的事例出发,帮助学生了解1840年以后中国近代史的走向。
其次是调动图片、影片、故事等的资料力量,尽量让学生能够有直观的感受。
另外是对于比较深奥的社会理论、革命理论教师需要精心组织语言,尽量浅显易懂,不要让学生产生距离感,生疏感。
最后是对于清末对外抗争失败原因的总结上,要多归纳、提炼学生的思想,不要求全,重在提升学生的社会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和抗争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向那些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做出杰出贡献的先辈致敬,并学习、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能力:学会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典型材料分析、解决相关的问题;初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全面认识事物及辩证地看待问题等方法。
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识:学会从图片、文字、影片等历史资料中获取相关信息,了解我们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
知道林则徐禁烟,孙中山组织民主革命等抗争事例,感受伟人的远大志向。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从图片、文字、影片等历史资料中获取相关信息,了解我们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
教学难点:分析清末的对外阻挡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在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和抗争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五、说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罂粟花的图片,解说鸦片战争的资料,清末中国签订的部分不平等条约,圆明园被掠夺、焚烧前后的照片、视频、文字资料,被掠夺的中国国宝的图片及它们的拍卖价格,背景音乐。
学生准备:收集毒品的相关资料,了解现实生活中毒品给人们、家庭、社会经济带来的危害的事例。
学六、教学过程活动一、七嘴八舌话鸦片1.师:(师生问好)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配乐欣赏图片)2. 师:大家觉得这花怎么样?生1:这花真漂亮!生2:它们的色泽真艳丽,太美了!不知道这是不是传说中的罂粟花。
3.师:这确实是被人们誉为天底下最美丽的花,也是引人走入地狱的死亡之花——罂粟花。
(出示“罂粟花”)这么美的花,为什么被称为“死亡之花”呢?4.师:的确:这些冰毒、鸦片、海洛因等毒品就是从这美丽的罂粟花中提炼出来的。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在至少有97.3万人在吸毒,毒品给自己、家庭、社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危害。
同学们,毒品给人们的身心,家庭带来的危害,你们听说过吗?5.师:是的,明知它是毒品,可吸食毒品的人却为它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无法自拔。
而最早的毒品就是鸦片,鸦片是怎样叩开中国的国门,让我们翻开P48,小声读读、看看48面。
生读看P48的文字。
6.师:鸦片的危害无疑是巨大的。
(出示图片)这张图片就是当时人们吸食鸦片时的真实照片。
看了这些照片,你感受到了什么?生1:(讲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生2:(“危害社会稳定”)生3:(“白银大量外流”)师插评:这掠走的大约三、四亿银元,相当于28亿元人民币呀!教材出现文字P48(“严重摧残吸食者体质”,“危害社会稳定”,“白银大量外流”)7.师:正因为鸦片给当时的人们、社会和经济带来严重的危害,所以当时的清末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民谣)生读民谣。
8.师:就这样,英国用鸦片——一种特殊的武器攻打了不堪一击的清政府,轰开了一个曾经具有辉煌成就的文明国度的大门。
我们的祖国——母亲,从此开始了她被人践踏、蹂躏、宰割的历史,留下了一段让中国人民“不能忘记的屈辱!”板书课题:不能忘记的屈辱9.师:他们是怎样一步步入侵我们的旧中国的,让我们来听一听。
(点击课件)课件(讲解入侵图,显现入侵关键时间、地点,出示《南京条约》)10.师:让我们来看看《南京条约》的不平等内容。
(生看完后)你们从哪儿看出了不平等?感受到了哪些屈辱?生谈感受(3-4名)11.师:这该是怎样的一段屈辱啊!不平等条约何止一个《南京条约》啊!仅仅1856年5月28日到6月27日,就签订了这样几个不平等的部分条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2.(生看课件)师:看你们这样愤慨,一定有许多心里话想和同学们说说,来,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生四人小组交流。
13.师小结:是啊!每个中国人都和你们一样,读到旧中国的这段近代史,总让人感到揪心的痛,对于华夏子孙而言,这是一段无法言表的屈辱。
可对于帝国主义而言,当时的中国遍地是黄金,是一块令人垂涎的肥肉,他们都想来分一口,他们所到之处都是一片狼藉。
这其中留给中国历时一百多年的最大的一次浩劫,就是震惊世界的“火烧圆明园”。
【设计意图: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整合课程资源,实现品德教育与历史知识教学的有机结合。
教学中,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深刻地体验到屈辱的历史背后有着一段令人痛楚历史的原因。
】活动二、“万园之园”——圆明园1. 师点击课件(出示“圆明园”全景图)这就是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对圆明园这样描述:“在世界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短片,穿越时空,走进150年前的圆明园。
(师点击、播放课件,看影片,结束后,回到圆明园全景主画面)师:你们知道圆明园有多大吗?猜一猜!(1) 师:5200亩有多大呢?板厂小学大约占地7.5亩,圆明园有大概有693个星火小学那么大!生表现出惊叹的神情、语调。
(2) 师:圆明园除了以大著称外,它还有一个令世人叹为观止的是它的——美!师:圆明园到底有多美呢?(点击出示课件)这是圆明园一百零八景中最有名的四十景,来,轻轻地读读它们的名字,然后把你最喜欢的景点告诉大家。
(课件:四十景,背景音乐)师小结:富丽堂皇、精巧雅致、自然幽美、诗情画意的圆明园,确实是座集宏伟、华美、智慧于一体的化身。
相传被欧洲人称为四大名园之一。
除此以外,它还是一座收藏了无数奇珍异宝、历史文物、书画古玩、铜瓷器皿的巨大宝库。
2. 今天的圆明园又是什么样子呢?(课件出示:焚烧后的照片)同学们为什么这样唉声叹气呢?眉头紧锁呢?大家一定有满腹的疑问吧!谁来说一说?3.剪辑播放《火烧圆明园》师用沉重、缓慢的语调:圆明园变成废墟,祖国遭受欺凌、屈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4.这些就是被帝国主义强盗们抢夺走的极少的一部分“国宝”。
(点击课件)这是我们国家自己的珍宝,而这些珍宝居然出现在国外的博物馆和拍卖会上。
更令人悲哀、屈辱的是我们国家还要花巨资购买这些属于我们自己的国宝。
这就是购买国宝的价格。
(点击课件)5.现在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感受?6.师小结: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了,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明白当时的清政府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科学技术的落后,才会导致了我们的国家逐渐走向衰落,所以当外国列强用鸦片和洋枪攻击我们的时候,我们无力抵抗,只能蒙受屈辱。
这是多么沉痛的历史教训呀!【设计意图:教学活动中要想锻炼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重要的是通过活动,亲身体验中得到自主教育。
因此,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自主体味情感,最终形成正确的道德取向是本课学习的宗旨,也是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
第二个活动“万园之园”这一部分的设计中,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味圆明园的美,它的独一无二,它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再话锋一转,“今天的圆明园又是什么样子呢?”课件出示:焚烧后的照片。
学生们面露惊愕、叹息之情,随即教师紧抓契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此刻順理成章的让学生看剪辑的《火烧圆明园》影片,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园愈美,心愈痛,对侵略者的恨就愈深。
在这个环节中,充分运用多媒体,音乐、图片、影像创设情境,及教师富真情实感的生动导语求得以情动情,使学生在自由讨论、交流中积淀感情、升华情感。
】活动三、“我抒我心”1.师:按照惯例,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每人要说一句话,来抒发自己的感受。
你想说一句什么话?2.生进行“我抒我心”的活动:生1:国家要是强大了,这些帝国强盗们就不会抢我们国家的珍宝了!生2:我一定要牢记这个血泪斑斑的历史教训!生3:自己国家的珍宝,就不会花费巨资买回了,真气愤!生4:从现在开始,我倡议所有的同学要好好学习,掌握好本领,这样才能国富民强,这样做才是给曾经侵略我们国家的帝国主义列强们的有力还击!3.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梁启超说过的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出示课件)。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对曾经侵略过我们祖国的列强们最有力的还击,莫过于学好本领,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渊博的知识,发达的科技来捍卫自己的国土。
让我们记住一句话:“不忘历史——振兴中华!”【设计意图:“我抒我心”这个活动,是学生在前两个活动中慢慢积淀后的情感,进行一次情感的升华,最终内化为内在的精神力量的一次交流、宣泄和倾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