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 第11章 电力系统暂时过电压

合集下载

暂时过电压最新课件

暂时过电压最新课件
系统中不对称短路故障,以单相接地故障最为常见, 且引起的工频电压升高也最严重
6.不对称短路引起的工频电压升高
系统在发生不对称故障时,故障点各相电压和电流是不对称的,可以 采用对称分量法利用复合序网方便地进行分析
6.不对称短路引起的工频电压升高
6.不对称短路引起的工频电压升高
6.不对称短路引起的工频电压升高
生的原因是发电机的调压特性和线路电容效应,因此开始 时暂时过电压较高,待发电机电压调整器发挥作用之后, 电压开始下降 系统逐渐进入稳定状态,这时主要是长线路电容效应引起 的工频电压升高
2.工频过电压
电力系统中在正常或故障时可能出现幅值超过 最大工作相电压、频率为工频或接近工频的电 压升高,统称工频电压升高,或称工频过电压
不对称的接地故障 甩负荷
(Power FrequencyVoltageRise)
(Tem porary)
操作过电压(0.1s以内)切 切合空 空空变 线线
解列 弧光接地
(Switching)
1.内部过电压
典型的合闸空载线路过电压倍数K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变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具有高幅值、强阻尼的高频操作过电压 持续时间较长的工频暂时过电压,此处工频暂时过电压产
系统工频电压升高是决定阀型避雷器灭弧电压的依据
3、6、10kV系统工频电压升高可达系统最高电压的1.1倍,避 雷器的灭弧电压即规定为系统最高电压的1.1倍,称为110% 避雷器,例如10kV系统的最高电压按1.15Un考虑,避雷器的 灭弧电压为12.7kV
(35-60)kV系统的工频电压升高可达系统高电压,避雷器的灭 弧电压规定为系统最高电压的100%,称为100%避雷器,例 如35kV避雷器的灭弧电压为41kV

高电压技术课程教案

高电压技术课程教案

院系:电力工程系
教研室: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教研室教师:
高电压技术课程教案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授课计划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
授课内容要点
结合图7-4-1逐步的求解得到2点的不同时刻的电压,将其电压叠加得到最终的电压值的表达式。

2.分析Z1,Z2不同大小的情况下的2点的电压波形和最大的上升速率
章节7.绕组和线路中的波过程7.9单相
变压器绕组中的波过程
1.绕组等效电路的建立
2.初始电位分布
1)结合边界条件,得到末端开路和短路情况下的初始电位分布,可参看图7-9-3,注意两者的差别
2)入口电容的概念
3.绕组中的稳态电位分布和振荡过程
1)最大电位包络线的概念和求解方式
2)最大电位包络线的近似求解
4.改善绕组中电位分布的措施
1)补偿对地电容
2)增大纵向电容
授课内容要点(以2学时为单元)。

高电压技术——4电力系统过电压

高电压技术——4电力系统过电压

U (0) U1 I (0) I1
将末端作为参考源
代入 1 A1 (U1 I1Z ) 2 A 1 (U I Z ) 2 1 1 2 不考虑 损耗
U ( x) U1ch x I1Zsh x U1 I ( x ) sh x I1ch x Z
均匀传输线模型
U du I dI
C0 dx
R0 dx
L0 dx
G0 dx
dU R0 I j L0 I Z 0 I dx dI G0U jC0U Y0U dx
difine ( R0 j L0 )(G0 jC0 ) j
UL UR
L1 2
R1 2
L1 2
R1 2
I
E
UC
(c)
由于电感与电容上的压降反相,且UC > UL,可见电 容上的压降大于电源电势,如图(c)所示。 随着输电电压的提高、输送距离的增长,在分析空 载长线的电容效应时,也需要采用分布参数等值电 路,但基本结论与前面所述者相似。为了限制这种 工频电压升高现象,大多采用并联电抗器来补偿线 路的电容电流以削弱电容效应,效果十分显著。
其他分类方法
电力系统过电压的产生,都伴随着电力系统中复杂的电磁暂态过程 机电暂态(暂态变化相对较慢,如发电机机电过程) 电磁暂态(暂态变化相对较快,如波沿线路上的传播) 由于电磁暂态过程变化很快,因此按波形可以分类: 快速暂态过电压(Very Fast Transient Over-Voltage:VFTO) 雷电过电压(Lightning Over-Voltage) 操作过电压(Switching Over-Voltage) 工频过电压(Temporary Over-Voltage) 谐振过电压 (Resonant Over-Voltage) VFTO:是在GIS内产生的,开关动作在GIS母线上引起的多次折反射, 形成很高的VFTO(一般为2.5倍额定电压),频率在100MHz以上。

高电压复习题2

高电压复习题2

高 电 压 技 术 复 习 题 二一、 请选出下面各题中的正确答案1. a 、自持放电是指间隙依靠外界电离因素维持的放电过程。

b 、自持放电是指间隙依靠自身的电离过程,便可维持间隙放电过程,去掉外界电离因素,间隙放电仍能持续。

c 、自持放电时,间隙无需外加电压。

自持放电:间隙电离过程仅靠外加电压已能维持,不需要外电离因素2. a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气体中的正离子因其质量和体积都较大,极易产生碰撞电离。

b 、气体中,电子碰撞电离的强弱程度与外加电场大小无关。

c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自由电子容易被加速积累足够的动能,从而产生电子碰撞电离。

1、电体碰撞电离212mv eE χ=(e 为质点电荷量、E 为场程、χ为碰撞前行程)2、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3、离子碰撞电离概率 电子碰撞电离概率 因为:电子体积小,自由行程大;电子质量远小于原子或分子3、 a 、汤逊理论认为,间隙放电过程中主要的电离因素为电子碰撞和光电离。

b 、汤逊理论认为,间隙击穿电压与阴极材料无关。

c 、汤逊理论认为,间隙放电过程中,主要电离因素为电子碰撞和阴极表面电离,击穿电压与阴极材料有关。

汤逊理论(低电气、pd 较小)1、 二次电子的来源是正离子碰撞阴极,使阴极表面发生电子逸出2、 汤逊放电与电极材料及其表面状态有关4、 a 、气体分子从外界获得能量,必定发生电离。

b 、气体分子从外界获得的能量,大于或等于其电离能时,便可发生电离。

c 、气体分子发生电离与否,和其获得能量大小无关。

5、 均匀电场下,击穿过程中是否出现电晕现象:a 、 出现b 、不一定出现c 、不出现稍不均匀电场击穿:间隙击穿前看不到放电现象极不均匀电场击穿:高场强区出现蓝色光晕——电晕放电电晕放电:在极不均匀电场中,当电压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在间隙完全击穿之前,出现在小曲率电极附近。

电晕层限于高场强电极附近的薄层内。

电晕放电是极不均匀电场所特有的一种自持放电形式,包括电子崩、流注 解决电晕放电——分裂到西安电晕的危害:引起功率损耗;形成高频电磁波对广播和信号产生干扰6、 棒-板气体间隙,保持极间距不变,改变电极上所施加的直流电压极性,棒为正极时,击穿电压为u 棒+,棒为负极时,击穿电压为u 棒-,则:a 、u 棒+ >u 棒-b 、u 棒+<u 棒-c 、u 棒+=u 棒-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 负极性下,通道的发展要困难得多,负极性的击穿电压较正极性的略高7、 a 、u 50%表示绝缘在某一冲击电压作用下,放电的概率为50%(很接近伏秒特性的最下边缘)它反映绝缘耐受冲击电压的能力。

第十一章 电力系统暂时过电压

第十一章 电力系统暂时过电压

第十一章 电力系统暂时过电压概述电力系统暂时过电压是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的一种。

在电力系统中,由于断路器操作、故障或其他原因,使系统参数发生变化,引起系统内部电磁能量的振荡转化或传递所造成的电压升高,称为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

内部过电压的能量来源于系统本身,所以其幅值与系统标称电压成正比。

一般将内部过电压幅值与系统最高运行相电压幅值之比,称为内部过电压倍数n K ,表征过电压的高低。

n K 值与系统结构、中性点运行方式、各组成元件的性能参数、故障性质及操作过程等因素有关,并具有明显的统计性。

操作过电压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 工频过电压暂时过电压 线性谐振 谐振过电压 非线性谐振 参数谐振11.1 工频过电压电力系统在正常或故障运行时可能出现幅值超过最大工作相电压、频率为工频或接近工频的电压升高,统称工频电压升高或称工频过电压。

这种过电压对系统正常绝缘的电气设备一般没有危险,但在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确定绝缘水平时,起着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原因:(1)工频电压升高将直接影响操作过电压的幅值。

(2)工频电压升高将影响保护电器的工作条件和效果。

(3)工频电压升高持续时间长,对设备绝缘及其运行性能有重大的影响,如油纸绝缘内部游离、污秽绝缘子闪络、铁芯过热、电晕及其干扰等。

在我国超高压系统中,要求线路侧工频过电压不大于最高运行相电压的1.4倍,母线侧不大于1.3倍。

下面分析产生工频过电压的物理过程及可采取的限制措施。

由于空载线路的工频容抗C X 大于工频感抗L X ,在电源电动势E 的作用下,一、空载长线路电容效应引起的工频过电压线路中通过的电容电流在感抗上的压降L U 将使容抗上的电压C U 高于电源电动势,L C U E U +=。

即空载线路上的电压高于电源电压,这就是空载线路的电感—电容效应(简称电容效应)引起的工频过电压。

影响因素:线路长度系统电抗S X限制工频过电压的措施:(1)在超高压系统中,通常采用并联电抗器补偿线路电容电流,削弱线路的电容效应。

高电压技术考点及复习题与答案

高电压技术考点及复习题与答案

高电压技术考点及复习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在高气压下,气隙的击穿电压和电极表面__A___有很大关系A.粗糙度B.面积C.电场分布D.形状(2)在极不均匀电场中,正极性击穿电压比负极性击穿电压___A__。

A.小B.大C.相等D.不确定(3)在放电厂和变电站中,对直击雷的保护通常采用哪几种方式?ABA.避雷线B.并联电容器C.接地装(4)在110kV~220kV系统中,为绝缘配合许可的相对地操作过电压的倍数为___C__。

A.4.0倍B.3.5倍C.3.0倍D2.75倍(5)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DA.大雾B.毛毛雨C.凝露D.大雨(6)以下属于操作过电压的是___B___。

A.工频电压升B.电弧接地过电压C.变电所侵入波过电压D.铁磁谐振过电压(7)以下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说法正确的是:AA对交流电压的测量,有效值的总不确定度应在±3%范围内B对直流电压的测量,一般要求测量系统测量试验电压算术平均值的测量总不确定度应不超过±4%C测量直流电压的纹波幅值时,要求其总不确定度不超过±8%的纹波幅值D测量直流电压的纹波幅值时,要求其总不确定度不超过±2%的直流电压平均值。

(8)下面的选项中,非破坏性试验包括_ADEG__,破坏性实验包括__BCFH__。

A.绝缘电阻试验B.交流耐压试验C.直流耐压试验D.局部放电试验E.绝缘油的气相色谱分析F.操作冲击耐压试验G.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H.雷电冲击耐压试验(9)下列表述中,对波阻抗描述不正确的是__C__。

A.波阻抗是前行波电压与前行波电流之比B.对于电源来说波阻抗与电阻是等效的C.线路越长,波阻抗越大D.波阻抗的大小与线路的几何尺寸有关(10)电晕放电是一种AA.自持放电B.非自持放电C.电弧放电D.均匀场中放电(10)电容分压器的低压臂的合理结构是__ACD__。

A.低压臂电容的内电感必须很小B.应该用同轴插头,插入低压臂的屏蔽箱C.电缆输入端应尽可能靠近电容C2的两极。

高电压技术复习题与答案《一》

高电压技术复习题与答案《一》

《高电压工程》(专科)复习题-学生一、填空题:1、所谓“过电压”是指电力系统中出现的对绝缘有危险的电压升高和电位差升高。

2、电力系统在发生雷击或进行操作时,输电线路的都可能产生以行波的过电压波,该波过程的本质是能量沿着导线传播的过程,即在导线周围逐步建立起电场和磁场的过程,也就是在导线周围空间储存电磁能的过程。

3、波阻抗Z是电压波与电流波之间的比例常数,它反映了波在传播过程中遵循储存在单位长度线路周围媒质中的电场能量和磁场能量一定相等的规律,所以Z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4、电压波的符号取决于它的极性,而与电荷的运动方向无关。

5、过电压波在线路开路末端处的电压加倍,电流变零,这种电压加倍升高对线路的绝缘是很危险的。

6、过电压波在线路末端短路接地处的电流加倍,电压变零,该现象表明这时的全部能量都转化为磁场能量储存起来。

7、在波过程的分析中,可将入射波和波阻抗为Z的线路,用一个集中参数的等值电路来代替,其中电源电势等于电压入射波的两倍,该电源内阻等于线路波阻抗Z 。

这就是应用广泛的彼得逊法则。

8、彼得逊法则只适用于入射波必须是一条分布参数线路传播过来。

其次,只适用于节点A之后的任何一条线路末端产生的反射尚未回到A点之前的情况。

9、电力系统绝缘配合的根本任务是正确处理过电压和绝缘这一矛盾。

以达到任务安全,经济供电的目的。

10、变压器绕组中的波过程是以一系列振荡形式的驻波的方法来探讨的。

分析其过电压可能达到的幅值和波形是设计变压器绝缘结构的基础。

11、旋转电机绕组中的波过程与输电线路相似,该过程因大量折、反射而变得极其复杂,在工程分析中,常采用取平均值的方法的宏观处理方法分析之。

12、雷电放电是一种超长气隙的火花放电。

“云—地”间的线状雷的放电经过先导电,后放电回击等阶段完成的。

13、雷击于低接地电阻(≤30Ω)的物体时所流过雷击点的电流为雷电流,它的幅值I用来表示(即雷电的强度指标)。

14、在防雷计算中,可按不同的要求,采取双指数法、斜角法、斜角平顶法、半余弦法等不同的计算波形。

电力系统暂时过电压

电力系统暂时过电压
-14-
§1. 工频电压升高

工频电压升高的原因

①空载长线的电容效应
★电源阻抗Xs越大,工频 电压升高越严重
★工频电压升高的情况可能 与线路长度,电源阻抗 ( 电 源容量 ) 等情况有关,因为 电源容量越小,其阻抗越大, 故计算工频电压升高时,必 须计及系统可能出现最小运 行方式。
-15-
§1. 工频电压升高
中性点接地3-10 kV系统: X0主要由线路容抗决定,故应为负值(X0/X1=(-20)-(-))。
K (1) 3
(20)2 (20) 1 1.08 3 1.1 3 (20) 2
在选择避雷器灭弧电压时,取 110% 的线电压,这时避雷器称为110% 避雷器。
-20-

电压传递系数

考虑电压阻抗
线路首端对电源的电压传递系数
Zctg ' l K 01 U1 / E Zctg ' l X S
线路末端对电源电势的传递系数
U U U Zctg ' l 1 1 2 1 2 K 02 E E U1 Zctg ' l X S cos ' l cos ' l X S sin ' l Z X cos 令 arctg S 则 K 02 Z cos( ' l )
§1. 工频电压升高

工频电压升高的原因

②不对称短路引起的工频电压升高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35-60 kV系统: 在过补偿状态运行时,X0为很大的正值,如取X0/X1=。
K (1)
X0 2 X0 ( ) ( ) 1 X1 X1 lim [ 3 ] 3 X0 X ( 0)2 X1 X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常认为 C 和 R 是线性元件,根据电感 L 的不同 特性(线性、非线性、周期性),对应三种谐振方式。
4、线性谐振:
R L
Uc E
E
I
C
1
0

1
0
1 LC
谐振条件
Uc E 2 2 1 2 2 0 0
2 2

R 2L
0
暂时过电压:瞬时过程完毕后出现的稳态工频电压升高 (工频过电压)或谐振(谐振过电压)。
11.1 工频过电压
1、工频过电压: 电力系统在正常或故障运行时可能出现幅值超过最 大工作相电压、频率为工频或接近工频的电压升高。
2、意义:
它对系统电气设备的正常绝缘一般没有危险,但对 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确定绝缘水平时,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超高压系统中,要求线路侧工频过电压不大于 最高运行相电压的1.4倍;母线侧工频过电压不大于最 高运行相电压的1.3倍。
第11章 电力系统暂时过电压
11.1 工频过电压
11.2 谐振过电压
1、内部过电压: 在电力系统中,由于断路器操作、故障或者其他原 因,使系统参数发生变化,引起系统内部电磁能量的振 荡转化或传送所造成的电压升高。
2、内部过电压倍数Kn:
内部过电压幅值与系统最高运行相电压幅值之比。 3、分类: 操作过电压:由于操作或故障引起的瞬时电压升高。
S 3U xg
Ixg 0 U E
可见,甩负荷前传输的功率愈大,甩负荷后的工频 电压也愈高。
11.2 谐振过电压
1、谐振: 振荡回路中某一自由振荡频率等于外加强迫频率的 一种稳态(准稳态)现象。
2、危害性:
既决定于其幅值大小,也决定于持续时间的长短。 3、谐振设备: L: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电感、电抗器、互感器。 C:补偿电容、杂散电容、对地电容、相间电容。 R:线路。
3、工频过电压的形成:
① 空载长线路电容效应引起的工频过电压:
R
IR
I
UXSE源自 IX SXCUC
E I
UC
E
x
0
均匀无损空载线路沿线电压逐步升高,线路末端电 压最高。为限制长线路的工频电压升高,通常采用并联 电抗器补偿线路电容电流,削弱线路电容效应。
② 不对称接地引起的工频过电压(以单相接地为例):
5、非线性谐振:
非线性谐振也称铁磁谐振,指发生在含有非线性电 感(如铁芯电感元件)的串联振荡回路中的谐振现象。
R L
U C
Uc
UL
E
I
E
0
a
b
c U
I
根据 E
U
的交点,可知非线性电路有多个解。
点a:L和C上为小电压、小电流,为非谐振点。 点b:按照小干扰分析,为非稳定工作点。 点c:既是稳定点,且大电压、大电流,为谐振点。
6、参数谐振:
参数谐振也称周期性谐振,指串联回路中含有周期 性变化的电感(如同步电抗),其变化频率为电源频率 的偶数倍,并有相应的电容配合,回路电阻也不大时, 有可能出现的谐振现象。
特性:
谐振所需的能量由改变电感参数的原动机提供; 每次参数变化引入的能量要足够大; 谐振后,电压、电流值理论上可以达到无穷大; 当参数变化频率与振荡频率之比等于2时,谐振最易 发生。
I
Z

E I

U
UA
Z

O
U
UC
UB UB
I
0
Z
0
0 U
UC
可见不对称接地会引起线路的过电压,因此线路的 避雷器设计要考虑到此类问题。
③ 甩负荷引起的工频过电压:
E
xs
U xg I x g
正常时:
突然甩负荷后:
U E jx s I xg E jx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