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猜调》的创作

合集下载

浅析王建中《云南民歌五首之龙灯调》的演奏处理

浅析王建中《云南民歌五首之龙灯调》的演奏处理

浅析王建中《云南民歌五首之龙灯调》的演奏处理作者:林梦雨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第04期【摘要】王建中先生是我国在钢琴改编创作中具有巨大贡献的钢琴作曲家。

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是王建中先生根据云南地区流传的五首同名民歌改编而成的一组钢琴曲,由温婉清秀的《大理姑娘》、依依不舍的《跟哥》、活泼俏皮的《猜调》、质朴悠扬的《山歌》和喜庆热闹的《龙灯调》等五首组成。

该曲中他准确把握民歌的民族风格特征,再现了原民歌风貌。

本文就《云南民歌五首》中的《龙灯调》进行演奏处理的简要分析,是对本人演奏此曲后所思所感的总结。

【关键词】云南民歌;龙灯调;演奏处理【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是王建中先生在学生时代创作的作品。

曲中他不仅十分到位地把握民歌的风格特征,再现了原民歌风貌,还将民族风格和现代钢琴风格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该曲素材大量采用云南当地具有特色的小调和民歌,尤其是各民族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曲调进行创编,并采用中国五声调式音阶,精心地保留民族民间音乐特征,细心地摒去西方作曲技巧的审美痕迹。

《云南民歌五首》运用钢琴丰富的表现力来揭示原民歌的内涵,表现云南山清水秀的风光与淳朴的民俗民情。

各曲还具有自己的特色:温婉清秀的《大理姑娘》、依依不舍的《跟哥》、活泼俏皮的《猜调》、质朴悠扬的《山歌》和喜庆热闹的《龙灯调》。

其中,《龙灯调》描绘了佳节喜事时人们摆舞龙灯、热闹非凡的场面,表现了民间百姓喜庆愉悦、欢腾热烈的情绪,表达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期盼。

本文就《龙灯调》的演奏处理进行简要分析。

一、句法与呼吸没有“呼吸”的音乐是没有生命的音乐。

赵晓生教授说:“??没有呼吸,就没有乐句,没有结构,也就没有了生命……”钢琴演奏中的“呼吸”划分了乐曲的结构,为表达作品内在情感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

在演奏时,为了准确表达音乐风格,塑造生动的音乐形象,把握气息和呼吸方式是十分至关重要的。

连线是呼吸的标识,《龙灯调》中,有长长短短的连线,但以短连线居多,乐句大多比较短,这可以说是这首民歌的风格。

2024《猜调》PPT课件

2024《猜调》PPT课件

《猜调》PPT课件•歌曲背景与作者简介•歌词解析与意境描绘•音乐元素分析•演唱技巧指导与示范目录•舞蹈编排与表演展示•课堂互动环节设置《猜调》创作背景云南民歌背景介绍云南地区的音乐文化和民歌传统,为《猜调》的创作背景提供地域文化背景。

创作年代与历史背景分析《猜调》创作年代的历史背景,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歌曲主题与情感表达阐述《猜调》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以及歌曲在传达情感和主题时所采用的音乐手法。

03作者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分析作者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包括对云南民歌和中国音乐的贡献。

01作者姓名及生平介绍《猜调》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月、职业等基本信息,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成就。

02作者其他代表作品列举作者的其他代表作品,并简要介绍这些作品的特点和影响。

歌曲作者及生平简介歌曲风格与特点云南民歌风格阐述《猜调》所体现的云南民歌风格,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民族音乐元素分析歌曲中运用的民族音乐元素,如民族乐器、民族音调等,以及对这些元素的创新性运用。

歌曲结构与演唱技巧介绍《猜调》的歌曲结构,包括乐段、乐句等划分,以及演唱时需要注意的技巧和难点。

歌词逐句解读“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以轻松、亲切的语气引入歌曲,激发听众的好奇心。

“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通过一系列设问,引导听众思考,同时展现出歌曲的韵律美。

“银河长长上天,莲藕长长海中间,米线长长…回答之前的设问,揭示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同时展现出云南地区的文化特色。

“小乖乖来小乖乖,要猜着给几分财”以幽默、诙谐的方式结束歌曲,留下深刻印象。

通过轻快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营造出一种欢快、活泼的氛围。

欢快、活泼富有生活气息意境深远歌曲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为载体,展现出云南地区独特的生活气息和文化特色。

通过设问和回答的方式,引导听众思考人生、爱情等永恒主题,营造出深远的意境。

030201歌曲所表达情感与意境1 2 3歌曲中运用了云南地区的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如“小乖乖”、“给几分财”等,增加了歌曲的地域特色。

论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猜调》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兼析其钢琴演奏中民族音韵的表达

论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猜调》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兼析其钢琴演奏中民族音韵的表达

论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猜调》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兼析其钢琴演奏中民族音韵的表达
李蜀果;聂沙沙
【期刊名称】《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王建中是我国当代一位具有突出贡献的钢琴家、作曲家.本文以王建中钢琴组曲《云南民歌五首》中的《猜调》为研究对象,着重于音乐创编技法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及钢琴演奏中民族音韵表达方面的探析,意在窥探王建中早期作品的创作特点及其在“民族音乐钢琴化”道路上的创作轨迹.
【总页数】5页(P104-108)
【作者】李蜀果;聂沙沙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5
【相关文献】
1.简析王建中钢琴改编曲对民族乐器演奏技法的模仿和借鉴r——以《梅花三弄》和《百鸟朝凤》为例 [J], 邱曼羚
2.民族风双钢琴改编曲审美价值探析--以钢琴独奏作品《猜调》为例 [J], 诸葛若琰
3.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中民族化创作技法探析 [J], 董晓梅
4.论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绣金匾》中的"金匾"意象 [J], 林瑛
5.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音韵表达——论《浏阳河》的改编与运用 [J], 郭艳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棋逢对手 独具匠心——五首钢琴改编曲《猜调》之演奏技法比较研究

棋逢对手 独具匠心——五首钢琴改编曲《猜调》之演奏技法比较研究
2018 年 4 月 第 34 卷 第 2 期
普洱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uer University
Apr. 2018 Vol. 34 No. 2
棋逢对手 独具匠心
要 要 要五首钢琴改编曲叶猜调曳之演奏技法比较研究
杨 帆,莫培仙
1.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1;2.普洱学院,云南 普洱 665000
王建中、朱践耳、储望华、鲍元恺、陈怡五位作
曲家成功将民歌《猜调》改编为钢琴独奏曲,五首 《猜调》不仅保留了原民歌的风貌,再现了民歌的风 格特征,同时又增加了新的审美趣味,创作构思各 具特点和创意。
渊一冤 王建中改编之叶猜调曳 此曲选自王建中钢琴组曲 《云南民歌五首》中 的第三首,创作于 1958 年,是中国钢琴作品中较有 影响力和代表性的钢琴曲。《猜调》是这部组曲中最 核心的组成部分,此版改编基本上是对民歌旋律的 移植,主要是旋律织体的变化,音乐线条玲珑剔透, 演奏技术朴素简洁。乐谱选自童道锦、王秦雁编, 2013 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的《中国著名作曲家钢琴 作品系列之王建中钢琴作品选》。 渊二冤 储望华改编之叶猜调曳 创作于 1979 年,是储望华《中国民歌七首》中 的最后一首,改编充分发挥了钢琴乐器的性能,把 旋律通过和弦、八度、双音等织体变化丰满,音响色 彩丰富,情绪比其他改编更加热烈、紧张、奔放,演 奏技巧也更加艰深。乐谱选自童道锦、王秦雁编, 2013 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的《中国著名作曲家钢琴 作品系列之储望华钢琴作品选》。 渊三冤 朱践耳改编之叶猜调曳 此曲选自朱践耳钢琴组曲 《云南民歌五首》中 的第三首,创作于 1982 年。此版改编与众不同之处 是使用了快速托卡塔式音型织体,旋律主题需要双
此曲选自鲍元恺《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 题钢琴曲》,整部套曲由朱培宾执笔改编自鲍元恺 的同名交响组曲《炎黄风情组曲》淤,《猜调》是套曲 中第 8 首,不同于其他《猜调》作者,鲍元恺改编的 《猜调》除了保留了民歌旋律以外,乐曲中段部分还 采用了云南另一首民歌《安宁州》的旋律曲调。乐谱 选自鲍元恺、朱培宾著,2008 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 版《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

王建中论文:浅析王建中的主要钢琴改编曲及风格特点

王建中论文:浅析王建中的主要钢琴改编曲及风格特点

王建中论文:浅析王建中的主要钢琴改编曲及风格特点摘要:王建中先生在中国钢琴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著名的钢琴音乐作曲家。

他的钢琴改编曲要以中国独特的审美观念来诠释音乐作品的风格和内涵,其作品运用了传统的写作手法使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对我国的钢琴音乐发展更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王建中;钢琴改编曲;传统音乐民族文化王建中先生大部分的钢琴改编曲完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其改编曲的原型基本是原汁原味的中国民族民间曲调。

他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为创作选材注入新鲜血液。

他追求较高立意,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将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思想相融合,发挥钢琴特色,展现钢琴长处,使音乐更加丰富。

一、王建中的主要改篇歌曲(一)《梅花三弄》作品写于1973年。

主题取自同名古琴曲。

古琴曲《梅花三弄》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

在酝酿这首作品时,融入了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的意境——“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三弄”则是主要主题在多段体结构中重复了三次。

钢琴曲《梅花三弄》在保持古琴曲清高、瑰美格调的基础上,在旋律、曲体、和声、织体等方面都有创造性的发展,开掘出更为丰满、感人的艺术境界。

同时又不拘泥于原曲充分展示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所蕴涵的审美神韵。

王建中先生充分利用钢琴宽广的音域、丰富的调性色彩,扩大音乐发展手法,使古老的乐曲拓展了单声的旋律线,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二)《百鸟朝凤》《百鸟朝凤》原为民间唢呐曲。

乐曲描绘的是在北方乡村的山间小路上,一队娶亲队伍热热闹闹地抬着新娘、吹着唢呐,走向新郎家的欢乐场面。

1973年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先生根据此曲创作改编成钢琴曲。

《百鸟朝凤》是一首极具中国地方戏曲特色的乐曲,无论是和声织体、曲式结构上,还是调式调性,都充满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

《百鸟朝凤》作为一首典型中国音乐腔体特色的五声调式乐曲,通过钢琴织体装饰音、不协和音、半音进行等等,借鉴民乐曲《百鸟朝凤》的音调、意境,将其与音域宽广、和声丰富的钢琴音乐表现力紧密结合。

王建中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音乐分析

王建中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音乐分析

王建中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音乐分析作者:邓颖彤来源:《黄河之声》2020年第08期摘要: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是由中国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在1958所创作的,这是具有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的组曲,同时融入了西方作曲技法。

《云南民歌五首》分别由《大理姑娘》、《跟哥》、《猜调》、《山歌》和《龙灯调》五首作品组合而成。

本文主要对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中的每一首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理解。

关键词:王建中;云南民歌五首;中国钢琴音乐王建中在钢琴创作领域十分出众,其代表作品有《情景》、《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百鸟朝凤》、《梅花三弄》、《浏阳河》等等。

每一首作品都具有浓郁的中国风味。

王建中钢琴音乐创作中始终贯穿着的精神就是追求“中国风格”和“中国韵味”。

一、《云南民歌五首》的写作背景及特点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是王建中在1958成功创作的一首取材于云南少数民族民歌的作品,描写了云南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与生活习俗。

在王建中创作此曲的这一时期,正是中国钢琴创作的初步繁荣阶段。

这一时期的作品,无论从调式、和声织体、节奏、和弦音响方面都追求中国的韵味。

因为受到西方现代音乐的影响,现代写作技法也被融入当中。

而以上的这些创作特点正是《云南民歌五首》所能体现的。

二、《大理姑娘》写作特点分析与演奏提示《大理姑娘》是组曲中的第一首。

以含蓄、温婉为开头,音乐意境扣人心弦。

《大理姑娘》描写了大理姑娘美丽、淳朴的形象。

四个乐句是“起-承-转-合”的结构,保持了原民歌的旋律特点。

另外,《大理姑娘》运用了四声部的和声织体,打破了中国音乐惯用的伴奏音型。

在演奏中,左手要弹出深邃的音质。

中声部是一条平稳的旋律,与惯有的单一伴奏性相比,音乐整体丰富,在演奏时要注意其中的对位关系。

作者把民歌旋律贯穿全曲,保持着原民歌的韵味。

第二次原民歌旋律的引入,作了高八度的模仿;在经过一段自由的过渡,原民歌旋律在此重现。

第二次的重现在低声部加入了补充旋律,使低音层次更加丰富,这样的手法有一种你静我动之意。

浅析钢琴曲《浏阳河》对的创作技法—以储望华、王建中版本为例 2(1)

浅析钢琴曲《浏阳河》对的创作技法—以储望华、王建中版本为例  2(1)

浅析钢琴曲《浏阳河》的创作技法————以储望华、王建中版本为例目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绪论·················································一、研究背景············································1、作曲家简介········································2、钢琴曲《浏阳河》的简介··························二、钢琴曲《浏阳河》的创作技法···························1、旋律方面·········································2、和声方面·········································3、织体方面········································4、节奏、节拍方面··································三、两首《浏阳河》钢琴改编曲对中国钢琴民族创作的影响······摘要中国的钢琴艺术在不到一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从无到有,从萌芽到发展,从发展到繁荣,逐渐壮大成熟起来。

中国民歌钢琴改编作品创作与研究现状评述

中国民歌钢琴改编作品创作与研究现状评述

20世纪以来,中国钢琴音乐从早期构思简单、曲式短小,到新中国成立后钢琴改编作品的大量涌现,再到改革开放后钢琴音乐创作的多元化繁荣,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中,钢琴改编作品,特别是根据中国民歌创作改编的钢琴作品,数目多、涵盖广、区域性强、色彩鲜明,这形成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民族化特色。

本文在概述中国民歌钢琴改编作品创作的基础上着重梳理学界的相关研究并进行评述。

一、中国民歌钢琴改编作品概述整体而言,中国民歌钢琴改编作品涉及东北、陕北、新疆、内蒙、云南、广东、四川等中国大部分地区,有的是单首民歌的改编创作,如汪立三《蓝花花》、王建中《浏阳河》,还有的是多首民歌改编创作形成组曲、套曲形式,如王建中《云南民歌五首》、崔世光《山东风俗组曲》。

这些作品从创作技法层面主要呈现出两种方式[1]:一是对原始民歌进行提炼和结构整合,即为表现音乐形象的多样性,作曲家采用变奏和组曲的形式进行改编整合,通过对原始民歌的再创作,表达乐曲的内容,刻画音乐形象。

如王建中《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桑桐《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等。

二是利用和声技法丰富原始民歌,通过运用中国五声调式和弦、不同形式的持续音或持续和弦,遵循少数民族音乐的特征进行改编创作,如桑桐根据东蒙民歌创作的《苗族民歌钢琴小曲三十二首》、江定仙根据新疆民歌创作的《舞曲》等。

从历史层面看,中国民歌钢琴改编作品的创作,不仅是中国钢琴音乐的重要构成,它还与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同步,呈现出以下阶段性特征[2]:1.新中国成立之前“民歌加和声”的改编形式。

这个时期我国钢琴音乐创作刚起步不久,创作处于尝试与探索阶段,民歌钢琴改编作品数量少,以钢琴小品为主,旋律风格清新、和声织体简洁、创作手法简单,作品整体呈现“民歌加和声”模式。

如1915年赵元任创作的《和平进行曲》,其旋律运用中国民歌曲调,用传统欧洲功能和声进行伴奏。

赵行道的《小河淌水》(1948)则是根据同名民歌旋律,配上五声音阶和声,运用对位法进行创作的钢琴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猜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奏要点[摘要]王建中是我国杰出的作曲家,他将现代的作曲手法同古典钢琴创作及中国传统民族化创作手法融为一体。

王建中的作品每一句、每个节奏,甚至每个音符都能表达出其作品的亲切力,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内涵以及浓厚的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格,都表现出钢琴艺术和中国民族特色音乐相结合的很强的作曲底蕴和内心浓厚
的艺术价值。

本文着重论述了《云南民歌五首》中的《猜调》的创作特征和演奏要点。

[关键词]王建中《猜调》演奏
一、王建中简介
王建中,江苏人,1933年生于上海,是我国作曲家、钢琴教育家。

他自幼受母亲的影响很早地接触了钢琴的学习。

1950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1958年毕业后回沈音附中任教,之后又回到上音院教钢琴和民族作曲理论专业和声课程。

“文革”期间经常下乡,作品创作和演出受到严格的限制。

五年后,再次回到上音任教。

他的主要作品分别创作于1958年的《云南民歌五首》,这首钢琴作品是他最早的改编曲;1961年的《变奏曲》;1966年的《托卡塔》和《田歌》;1972年的《赤胆忠心》《浏阳河》和《大陆歌》;1973年的《陕北民歌四首》《百鸟朝凤》和《梅花三弄》;1974年的《樱花》和《五首摇篮曲》都是根据外国音乐作品改编创作的;1975年《彩云追月》;1976年《蝶恋花》和协奏曲《红旗渠畔》以
及1981年的《小奏鸣曲》和1983年的《组曲》;还有1985年的《谐谑曲》;1994年为第一次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创作作品《情景》;2001年为国庆五十年创作的《走进新时代》和2003年根据古曲《渔舟唱晚》创作改变的钢琴曲《渔舟唱晚》。

这些优秀的作品无论从创作风格还是创作技巧上都体现了王建中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和作
曲技术扎实的基础。

二、《猜调》的创作和演奏要点
(一)《猜调》的创作背景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着它产生的历史性和
创作性,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

《猜调》无疑也有着它的创作背景。

1956年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文艺方针,触动了作曲家王建中的创作激情。

他不断地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体验民情,深入人群,以云南广为流传的五首民歌为基础,在1958年创作改编出了钢琴作品《云南民歌五首》。

作品运用云南不同民族、不同题材反映了人们的美好生活情景,也体现了不同民歌的风貌,把民歌甜美而细腻的韵味和短小而简洁的结构特点都巧妙地展现在了作品中。

结合钢琴的音响特点巧妙别致地展现出清新的云南民间特色的五首小曲《大理姑娘》《跟哥》《猜调》《山歌》和《龙灯调》,也反映出作曲家创作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思想内涵,具有浓厚的中国韵味。

其中《猜调》是《云南民歌五首》中的一首,是根据云南彝族民间传唱的小调改编而成。

小调共九小节,四段歌词,每段都用“唉喂”
彝族的民间衬词来结束,音乐情绪紧凑、情绪诙谐、一气呵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猜调》的和声曲式特点
《猜调》的钢琴版除保留原有民歌的旋律特点以外,还把握了民歌的深层含义,用快速而又有谐谑的风格演奏,在原民歌的基础上加了引子、间奏和尾声。

引子:7小节d徵调式,断奏。

从不协和的大小二度音程逐渐的协和,暗示了猜谜的特定场景由紧张到放松的画面。

a段:9小节的旋律和民歌《猜调》的主旋律一样,每小节用固定的16分音符音型节奏特点作为快速的伴奏。

所有的低音成为一条音符的旋律线条,句尾用倚音的伴奏音型来体现云南民族特点“唉喂”。

间奏:3小节用装饰音的固定音型引出a1。

a1段:12小节前半段运用了对比复调的手法,后半段在d徵调式的旋律中加入了e徵和弦后回到原调,色彩显得尤为丰富。

a2段:9小节由宫和弦开始,创作方法同a段。

尾声:7小节主题旋律隐隐出现,直到重复旋律主音持续到最后,围绕着猜谜的画面逐渐在快乐中结束。

(三)《猜调》的演奏要点
1.跳音:《猜调》——scherzevole(诙谐地,戏谑地)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拍,每分钟116。

作品中大多都是跳音奏法。

这就要求弹
奏要根据乐曲的背景来演奏,演奏时手指要主动贴键子,手指与手腕配合,弹奏出短促、清脆的声音效果,要有弹跳力。

《猜调》的主旋律是单声部的旋律织体,伴奏运用了颤音,并且持续的属和声的基础之上,主要以16分音符为主要节奏型。

虽然看着谱面这首乐曲并没有特别困难的技巧,但是116的速度要求演奏者的手指基本功要十分扎实才能弹奏出乐曲风格中的颗粒感。

2.踏板:无论是练习曲还是乐曲,在钢琴的演奏中踏板是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所以要合理地运用踏板,不然会适得其反。

特别是在中国风格的作品中,作品中的和弦外音、二度音程、七度音程的踏板运用上是有相对难度的。

踏得太深、太长使乐曲变得混乱,太短又体现不出作品的趣味。

所以在这首作品中为了表现出节奏性特点,以及旋律的清晰度,所以踏板是要在重音、保持音的地方踩一半,点一下就好。

旋律当中无法依靠手指连接的时候需要用切分踏板,但是要换得干净,不能把前面的音带到后面的音里面。

三、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审美价值
这首作品取材于民间,具有通俗性,处处流露出中国民族的风格特点,体现了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审美价值。

所谓的改编曲并不是把原来的曲子原封不变地挪用移植过来,而是要失去原有作品的一些原貌,但会在原有基础之上增添一些审美的价值。

每一首作品都倾注了作曲家的心血。

在中国的钢琴改编曲当中,中国民族风格的民
族神韵是作曲家们的首选思维。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作品中的审美价值也是基于中国民族文化基础之上的,运用并体现了我国传统的文学、美学思想,并且吸取了哲学、戏曲、绘画等精髓,使钢琴音乐能真正地与中国风格的作品相融合,来体现中华文化的中国钢琴艺术。

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是在以儒道的思想哲学美学为基准的民族传统音乐之上形成的中国钢琴音乐文化,中国钢琴作品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

四、结语
《猜调》钢琴演奏技术含量比较高,民族语汇鲜明,亲切地通过演奏者的精心演奏表达中国民族风情,在演奏和教学上有着较高的使用价值。

本文在演奏和教学上提出了一些浅显的意见,希望对作品的学习与运用有一定的帮助。

我们应该把中西钢琴作品的不同演奏方法融为一体相互依附,来充分表达作者对《猜调》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内涵以及浓厚的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格,表现出钢琴艺术和中国民族特色音乐相结合的很强的作曲底蕴和内心浓厚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魏廷格.论土建中的钢琴改编曲[j].中国音乐学,1999,2.
[2]樊祖荫.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2.
[3]赵晓生.中国钢琴语境[j].连载十,钢琴艺术,2003.
[4]粱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1-12-10,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