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托育服务市场需求现状调查分析-上书房信息咨询
2024年托育机构市场发展现状

托育机构市场发展现状简介托育机构是指专门为婴幼儿提供日间照料、教育和保育服务的机构。
随着现代社会婴幼儿照料需求的增加,托育机构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通过分析现有数据和调查报告,探讨托育机构市场发展的现状。
市场规模近年来,随着家庭结构和就业模式的变化,托育机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托育机构市场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
据预测,未来几年内,全球托育机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市场竞争目前,托育机构市场存在较大的竞争压力。
众多经营者纷纷进入市场,导致市场竞争加剧。
因此,托育机构需要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来区别于竞争对手。
服务内容托育机构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照料、保育和教育。
除了提供基本的饮食、卫生和安全保障,托育机构还注重婴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各类启蒙教育活动,如游戏、音乐和美术等。
人员需求托育机构的运营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
除了托育老师和保育员外,还需要管理人员、教育顾问等。
随着托育机构市场规模的扩大,对于专业人员的需求也在增加。
家长需求家长对于托育机构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的照料和教育团队;2.安全、卫生的环境;3.个性化的教育方案;4.沟通和互动的机会。
托育机构需要根据家长的需求,提供符合婴幼儿成长需要的服务。
政策支持为了促进托育机构市场的健康发展,不少国家和地区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措施。
这些政策主要涉及托育机构的准入标准、监管和资金支持等方面,为托育机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发展趋势未来,托育机构市场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个性化服务:随着家庭需求的多样化,托育机构将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2.技术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托育机构将越来越多地采用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跨界合作:托育机构将加强与其他教育机构的合作,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4.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亲子教育的普及,托育机构将进一步开展国际化业务,吸引更多外籍家庭。
2023年幼儿托管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幼儿托管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标题:幼儿托管行业市场调查报告一、引言幼儿托管行业是为父母提供照顾幼儿的服务行业。
随着女性劳动力参与度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托管服务来照料他们的孩子。
本报告旨在对幼儿托管行业进行市场调查,分析行业现状、竞争情况和发展趋势。
二、市场概况1. 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幼儿托管行业的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截至2021年,中国幼儿托管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500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
2. 竞争情况幼儿托管行业内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
园所、家庭托管和互联网托管平台是主要的竞争者。
目前,园所仍占据主导地位,但互联网托管平台的兴起正在改变行业格局。
三、消费者调研1. 消费者特点通过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幼儿托管服务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安全性:家长普遍关注托管场所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管理措施。
- 教育质量:家长对托管场所的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有较高的要求。
- 交通便利性:离家和工作地点近且交通方便的托管场所更受欢迎。
2. 消费者需求从调查结果来看,消费者对于幼儿托管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灵活托管时间:父母希望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间进行弹性的托管安排。
- 全面教育:家长希望幼儿托管场所能够提供全面而有品质的教育服务。
- 个性化关注:对于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个性化的关注和培养更受重视。
四、市场发展趋势1. 个性化服务的兴起随着家长对于幼儿托管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
托管场所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关注幼儿的兴趣和特长,来满足家长的期望。
2. 互联网托管平台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幼儿托管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互联网平台,家长可以方便地查找和比较不同的托管场所,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服务。
3. 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质量是家长选择幼儿托管服务的重要考量因素。
行业内的竞争将促使托管场所提高教育质量,引入更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学资源,以满足家长的需求。
2024年幼儿托管市场分析现状

幼儿托管市场分析现状引言幼儿托管服务是指提供儿童看护和教育活动的机构或个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幼儿托管服务市场逐渐兴起,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对幼儿托管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近年来,幼儿托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行业数据显示,幼儿托管机构数量逐年增加,市场规模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这一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推动:1.人口结构变化: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双职工家庭增多,父母对于幼儿托管需求日益增加,进而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2.政策支持:政府在儿童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和规范幼儿托管服务市场的发展。
3.教育观念转变:家长对于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孩子送进幼儿托管机构,以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幼儿托管市场存在着多种经营模式和竞争格局。
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包括:1.托幼机构:拥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实力的托幼机构,通常提供全天候的托管服务和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具备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2.幼儿园:一些传统的幼儿园也提供托管服务,并且在幼儿教育资源方面具备优势,因此也在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
3.个体托管者:一些家庭式的个体托管者提供家庭式托管服务,由于灵活性和价格的优势,受到一些家长的青睐。
市场发展趋势未来幼儿托管市场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专业化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托幼机构将更加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教育水平,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更多针对幼儿的教育活动和课程。
2.个性化服务:家长对于幼儿托管服务的需求逐渐多样化,托幼机构将更加注重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以满足家长的不同需求。
3.智能化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上将出现更多智能化设备和应用,例如人脸识别系统、智能教育玩具等,有望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挑战与应对策略幼儿托管市场面临以下挑战:1.人员短缺:托幼机构面临从业人员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专业化人才的稀缺,需要制定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提高人员素质。
托育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托育行业市场分析报告一、引言托育是指通过专业机构或个人提供的有偿或无偿的儿童照料服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托育行业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托育行业的市场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态势、发展趋势等方面。
二、市场规模目前,我国托育行业的市场规模庞大。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超过100万个托育机构,提供着各类托育服务。
托育行业的市场规模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
这主要受益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家庭结构的变化。
随着家庭中夫妻双职工比例的增加,亲属带孩子的模式逐渐被专业托育机构所替代,托育需求因此得到了快速增长。
三、竞争态势托育行业的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着许多托育机构及个人托育服务提供者。
这些机构和个人在场所、师资、服务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
大型的托育机构通常有较好的设施和更专业的师资力量,因此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但小型托育机构通常更具灵活性和个性化,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目前,托育机构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价格、服务质量、师资水平等方面。
价格是消费者选择托育机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一些托育机构采取较低的价格策略来吸引客户。
然而,用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在提供优质服务方面有竞争优势的托育机构更受欢迎。
师资水平对于托育机构的竞争也非常重要,高素质的师资团队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对于一些家长来说,师资水平将是选择托育机构的决定性因素。
四、发展趋势1. 专业化和多元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托育机构将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婴幼儿照顾,更多地向专业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
例如,有些机构专注于特殊教育,为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提供专业化的托育服务。
另外,一些机构还提供早期教育、艺术培养等多元化的服务,以满足家长对全面发展的需求。
2. 互联网+托育互联网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托育行业的发展。
通过互联网技术,家长能够更加便捷地找到合适的托育机构和个人服务提供者。
2024年托育机构市场需求分析

托育机构市场需求分析1. 前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父母无法亲自照顾自己的孩子,对托育机构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本文将对托育机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现状并做出有针对性的决策。
2. 市场规模目前,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家庭结构变化是托育机构市场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城市托育机构的数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3. 家长需求3.1 工作压力随着职业竞争的加剧,现代父母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无法抽出足够的时间来照顾孩子。
因此,托育机构能够提供有计划的照料和关爱,满足家长的工作需求,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3.2 教育期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日益增加,他们希望托育机构能够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活动,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因此,托育机构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满足家长的教育期望。
3.3 安全保障家长对孩子的安全保障非常关注,他们希望托育机构能提供安全可靠的照护环境,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
因此,托育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制度和应急预案,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4. 儿童需求4.1 社交需求托育机构为孩子提供了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可以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
因此,托育机构需要提供丰富的社交活动,满足孩子的社交需求。
4.2 学习需求孩子在托育机构中希望能够获得系统和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
因此,托育机构需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设计适合儿童的学习方案。
4.3 玩乐需求孩子对玩乐的需求非常强烈,他们希望在托育机构中能够参与到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活动中。
因此,托育机构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游戏和活动,满足孩子的玩乐需求。
5. 竞争分析当前,托育机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关键竞争因素包括服务质量、学习资源、活动丰富性和口碑等方面。
因此,企业需要积极提升服务质量,与家长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并注重持续创新,提供有差异化的服务。
托育服务行业调研报告

托育服务行业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对于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和照顾需求日益增长,托育服务行业应运而生。
托育服务旨在为 0-3 岁的婴幼儿提供专业的照顾、教育和保育,帮助家长解决工作与育儿之间的矛盾,促进婴幼儿的全面发展。
为了深入了解托育服务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本次调研。
二、托育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托育服务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我国 0-3 岁婴幼儿数量约为 4000 万,而实际入托率仅为 5%左右,与发达国家30%-50%的入托率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随着家庭对托育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预计未来几年托育服务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二)服务模式多样化目前,托育服务主要包括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等多种模式,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此外,还有一些托育机构提供亲子课程、早教培训等增值服务,丰富了托育服务的内容。
(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了推动托育服务行业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大财政投入、提供场地支持、加强人才培养等,为托育服务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托育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一)优质托育资源供给不足尽管托育服务市场需求旺盛,但优质的托育机构数量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家长的需求。
一些托育机构存在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托育服务的质量。
(二)行业标准和规范不完善目前,托育服务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市场上托育机构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托育机构在安全管理、卫生保健、师资培训等方面存在漏洞,给婴幼儿的健康和安全带来隐患。
(三)专业人才短缺托育服务行业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如幼儿教育、保育、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然而,目前我国托育服务行业的专业人才短缺,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健全,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四)运营成本高托育机构的运营成本较高,包括场地租赁、设备采购、人员工资、保险等费用。
2024年托育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托育市场发展现状引言托育市场是指提供儿童照顾和教育服务的机构和个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儿童教育需求的增加,托育市场在过去几年中迅速发展。
本文将探讨托育市场的发展现状,并讨论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市场概况1.市场规模托育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托育市场的价值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
这一数字预计还会进一步增长。
2.市场分布托育市场的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大城市。
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和女性更多参与工作带动了托育市场的发展。
3.机构类型托育机构包括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幼儿园等。
同时,也有一些家庭式托育服务供应商提供个性化的照顾服务。
发展挑战1.人力资源不足托育市场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人力资源的短缺。
尤其是高素质、有经验的托育人员更是供不应求。
2.标准与监管在托育市场中,标准和监管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托育机构的标准和要求各不相同,也缺乏统一的监管机构。
3.家庭需求多样化家庭需求的多样化也是托育市场发展中的挑战之一。
不同家庭有不同的需求,如教育理念、时间安排等。
发展机遇1.国家政策支持托育市场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鼓励和支持托育机构的发展。
2.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托育市场也面临着许多技术创新的机遇。
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好的托育服务。
3.教育理念的转变现代家庭对儿童教育的需求也有了变化。
家长越来越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这为托育机构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结论托育市场的发展前景可观,但也面临着一定挑战。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托育机构需要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并与政府、家长等相关方共同努力,推动托育市场的健康发展。
2023年托育服务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托育服务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一、行业概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托育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
托育服务是指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有益的游戏、教育和生活照料的服务。
托育服务行业是一种新兴的服务业,包含了和儿童相关的各种服务,如早教、幼儿园、托儿所、家庭保育、游戏中心等,为社会提供着重要的教育服务。
当前,托育服务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一、市场需求持续增加。
由于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年轻家庭不断增多,随着双职工家庭的增多和父母责任感的增强,市场需求将有持续增加的趋势。
二、政府部门对行业监管逐渐加强。
政府逐渐增加对托育服务行业的支持,加强行业监管和资质审查,旨在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水平。
三、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托育服务机构增多,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优秀企业将获得更好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形象。
二、市场状况目前我国托育服务市场状况如下:一、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托育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000多亿元,在未来几年市场规模预计保持每年10%的增长。
二、企业数量逐年增多,但是规模不一。
现在托育服务机构越来越多,企业规模从小型儿童家庭保育到大型教育集团不等,其中规模巨大的教育企业(如美的、新东方、合力亿捷等)逐渐进入托育服务行业市场。
三、服务质量不均衡,消费者需求逐渐精细化。
不同托育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存在巨大差异,此外家长对托育服务的需求也不断精细化、个性化。
三、行业问题目前,托育服务行业存在以下问题:一、托育服务机构认证较松,监管不强。
企业入门门槛相对较低,政府对机构的规范和认证不严格,企业乱象较多。
二、服务质量整体较低。
仍存在因场地、资金、人员等方面原因,导致服务质量整体较为薄弱,很多手机托儿所、非法幼儿园、无证保育人员等不安全隐患存在。
三、托育服务贵,供需矛盾突出。
由于托育服务成本高、技术含量高,使得服务收费高企,与普通百姓消费水平固有差距,供需矛盾愈发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托育服务市场需求现状调查分析
近年来,虽然国家放开了二孩政策,但从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数字来看,2017年全国住院分娩数为1758万,比2016年的1864万减少106万,下降5.7%,出生人口数不升反降。
二孩养育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和照料负担,被认为是影响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三大重要原因。
如何缓解0至3岁婴幼儿入托难、入托贵,解决职场父母的孩子托管难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问题。
托育服务不足,入托率较低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32.9%的3岁以下婴幼儿全职母亲因孩子无人照料而被迫中断就业,平均中断就业时间达两年以上。
在未中断就业的母亲中,超过47.8%的女性因照料孩子每月平均请假1.7天。
60.7%的“一孩”母亲因为“没人看孩子”而不愿生育“二孩”。
“目前市场上招收3岁以下儿童的幼儿机构,大多以早教为主,主要是为幼儿提供音乐、美术以及智力开发的课程,存在费用高昂,上课时间不配套等方面的问题。
”
调查发现,这些幼儿机构,除了费用高,数量也十分稀少。
“优质公办园难以满足公众需求,民办园提供的普惠性服务又较少。
”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3岁以下儿童照料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机构运营风险压力大等因素,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托育服务不足,导致部分幼儿机构超负荷运转。
据了解,2016年,我国幼儿园共有23.98万所,在园幼儿达4413.86万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有249.88万人。
师生比达到1:17.7,远低于1:5~1:7的教育部规定标准。
调查数据:我国城市中,3岁以下婴幼儿的入托率不到4%,而发达国家该比例平均高于30%。
有需求就有市场。
曾经在计划经济时代兴起、此后一度沉寂的托育市场从2014年开始复兴。
不同于70后、80后经历过的单纯托儿所,年轻一代父母理想中的托育机构是在对孩子进行照料的同时提供更加专业的教育服务。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数量少、价格高且监管不明确让不少有托育需求的家庭望而却步。
供需严重不匹配的市场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近八成婴幼儿都是由祖辈参与日间看护,其中近50%的祖辈感到“无可奈何”;有88.15%的家庭需要婴幼儿托育服务,其中家长对2~3岁幼儿的托育服务需求最为强烈。
中国市场调查网调查机构预计,从市场的容量来说,随着家庭对幼教消费支出的增长,0~3岁托育市场有几千亿元的市场规模。
然而受制于市场发展不成熟且监管不明确,加之托育机构数量少且收费普遍较高,国内0~3岁婴幼儿的入托率并不高。
据统计,目前全国婴幼儿在各类托育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1%,即便在城市,3岁以下婴幼儿的入托率也不到10%,而发达国家3岁以下婴幼儿的入托率在25%~55%。
资本加速进入促行业复兴
目前,中国市场上针对0~3岁儿童的托育机构,从托育的时间来看,可以分为半日托、全日托和24小时托管。
从提供的服务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以看护为主的机构、看护+早教融合的机构、养育+教育的机构。
总体而言,专门针对0~3岁婴幼儿的托育机构相对较少,多数是混合型服务机构,且主要以民营日托机构为主。
尽管目前对于0~3岁婴幼儿的托育机构是否属于教育机构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从一些文件和近两年两会代表委员的提案和建议中可以看到,大体的政策方向是降低门槛,鼓励社会力量进入。
在政策红利的支持和家庭需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资本开始加速进入托育行业,托育机构的数量近两年迅速增加。
一些机构如北京多乐小熊立足于服务社区0~6岁婴幼儿及家庭的专业日托+高端早教,当前亲子早教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发展已经很充分,但日托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人才缺乏成行业发展瓶颈
除了行业标准缺失外,专业人才缺乏也是行业面临的痛点。
“不是人才少,而是根本没有。
”尽管幼儿园老师众多,但具备照顾0~3岁婴幼儿的专业人才却极其缺乏。
目前日托中心的老师一般来源于两个方向:一是幼儿园的老师或者具有儿童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人才;二是有相关教育背景或者从业经历的妈妈们,有志于从事幼教行业的人才。
我国目前托育服务的现状
托儿所体系已经难觅,社会托育服务供给严重缺位。
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福利性的社会托儿所服务体系全面崩溃,人的再生产成本完全回归家庭。
入托难、托班贵等问题十分凸现。
一是托儿所(班)数量极其不足。
1991—2000年间,婴幼儿在公立机构入托的比例持续下降;2004—2011年间,该比例几乎均为0。
0~3岁的孩子主要由祖辈照看,不少母亲为了照料子女,也往往弃职回家。
二是托育服务机构严重失衡。
公办托育服务完全萎缩,部分公办幼儿园虽设有托班,招收两岁半或两岁的幼儿,但鉴于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为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及(2014—2016年)设置的入园率指标要求,各地公办幼儿园基本不招收3岁以下孩子。
依托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开办的幼儿园和托儿所寥寥无几;部分提供全日制托育服务的早教机构因收费昂贵,家长往往望而却步,既未达到缓解家庭照料负担的目的,反而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
相关政策缺位,托育服务事业发展无章可依。
目前,中国托育服务总体目标不明,部门职责不清,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缺位,托育机构建立和服务标准双双缺失,社会办托育服务的积极性受到极大遏制。
一是社会主体办托育服务无依据、缺标准。
面对较大的托育需求,一些有办园、办所经验的专业人员和拥有资金能力的市场主体希望创办专门的托儿所,提供正规、专业的托育服务,但因缺乏法律法规、主管部门、准入机制及标准,往往进入无门,有心有力却无用武之地。
二是非正规托育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企事业单位开办的日间照料中心、在工商注册开展全日制托育服务的早教中心及社区小型托育机构多因难以获得许可,或被叫停,或为“黑园”。
家庭式托育和机构托育服务往往因逐利而降低服务标准。
早教机构收费极高。
为数不多的托育机构在服务标准、师资人才、卫生安全、保育教育、园所环境等方面都亟待规范。
全面两孩政策强化托育服务需求,现有照料模式难以为继。
尽管近30年中国儿童人数持续下降,但学龄前儿童规模依旧庞大,2010年0~5周岁的学龄前儿童有9026万人,2014年0~4岁儿童共7785万人。
据预测,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后,年增新生儿约250万人。
存量与增量叠加,托育服务的刚性需求将与日俱增。
多个调查结果显示,超过1/3的受访者有托育需求,主要集中于2~3岁幼儿的托育。
便利性和安全性是家长对托育机构的最重要考量:近80%的受访者希望孩子在社区周边入托;超过3/4的受访者希望孩子进入师资和安全性较好的公立园(所)。
而实际情况是,近80%的婴幼儿主要由祖辈参与日间看护。
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隔代照料将面临更大困难;祖辈因健康等原因,对照顾子孙却心存忧虑。
建立托育服务体系,推动家庭-工作“双赢”
近年,托育服务供给长期处于“政府缺位、市场失灵、社会失职、家负全责”的失衡状态,既抑制了女性的二孩生育行为,也影响了她们的就业发展。
全面两孩政策的落地,将使“育儿家庭自负模式”难以为继,社会托育服务“数量缺乏,结构失衡”的问题更为凸显。
托育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子女养育成本高昂,家庭与工作似是“鱼和熊掌”,只能取其一。
2015年全国总出生人口1655万,比2014年减少32万;在正常的出生波动背后,透视出生育主体在二孩生育方面的犹疑;2016年,住院分娩人数约为1867万人,虽与政府的预期差别不大,但亦未出现出生高峰。
全国多地的调查发现,全职受访母亲中,约三分之一因孩子无人照料而被迫中断就业;若有人帮助带孩子,她们中的多数将会重返职场;在已育一孩但不打算生育二孩的受访母亲中,放弃二孩生育的主要原因在于孩子无人照料。
同时,中国女性的就业率从1990年的73%降至2014年的64%,一个重要因素是女性的舍业从家,由此出现生育率与就业率“双降”、人的再生产和物的再生产“双失”的局面。
托育服务体系是家庭友好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家庭长期发展能力的重要推手,许多国家视之为“公领域”和政府的责任,将之纳入公共服务体系。
韩国政府制定《岗位托儿制度》,要求女职工超过300人的企业,在工作场所内开设非营利性儿童照料中心,国家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日本鼓励雇主建立托幼设施,根据企业类型和费用类型予以补贴;美国为贫困家庭提供公共托育服务;德国政府将投资公共托育服务作为缓解家庭-工作矛盾、走出低生育率陷阱的重要举措;法国家庭补助保险与地方组织合作,通过家庭补助形式鼓励政府与企业、社区合作,增加托育服务供给。
随着托育服务的发展和其他家庭友好政策的推行,在oecd国家,约1/3的0~3岁婴幼儿受到不同形式的正式照料。
法国的入托率达到49.7%,瑞典的高达55%,新加坡的近90%。
同时,在女性劳动参与率较高但生育水平较低的欧洲国家,生育率开始回升,二者的关系由负转正。
在21个oecd国家中,女性就业率与生育率的相关系数由1984年的-0.50逆转为2004年的0.40,同时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