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交换机前置机技术规范(V3.6)

合集下载

ZTE E_guard局站综合监控系统(V2.0)宣传资料

ZTE E_guard局站综合监控系统(V2.0)宣传资料

ZTE E_guard ® 局站综合监控系统2010 深圳中兴力维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地址: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科技南一路W1-A栋四楼电话:+86-755-26525680 传真:+86-755-26520574网址:编号:xczl2010033目录1 21. 系统概述2. 系统优势特点3. 局站综合监控系统3.1. 传统动环监控3.2. 视频一体化监控3.3. 安防一体化监控3.4. 节能减排及能耗管理3.5. 供电保障管理3.6. 代维管理系统4. 传输组网5. 中兴监控设备介绍5.1. 增强智能型采集单元 ZXM10 EISU5.2. 智能一体化监控单元ZXM10 SISU5.3. E1网络转换器ZXM10 ETN5.4. 光网桥服务器ZXM10 ONS6. 应用案例6.1. 中国电信新疆全区C网基站监控系统6.2. 中国移动山东分公司动力环境监控系统6.3. 中国联通浙江分公司动力环境监控系统6.4. 埃塞俄比亚ETC监控系统320 22261. 系统概述机房基站的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不再简单地对动力设备、空调和环境进行参数和状态的集中监控,在智能门禁、视频/图片监控、基站防盗、油机调度、能耗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增值功能的扩展。

中兴力维在总结多年机房基站监控的建设经验、充分考虑用户的切实需求的基础上,推出了ZTE E_guard®局站综合监控系统。

ZTE E_guard®监控系统设计运用了先进的传感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贴合基站实际情况,无论其实用性、可靠性、技术先进性等方面都居国内厂家前列。

在ZTEE_guard®监控系统中,所有的软件都是自主开发,大部分的硬件如:网络接入设备 、多媒体接入单元、监控模块、以及部分传感器/变送器等都是自主开发、研制出来的,该系统集智能网、光传输、数据通信、监控技术、宽带视频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它的出现使得我国电信网的设备维护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ZXR10 操作篇(上册)

ZXR10 操作篇(上册)

ZXR10 电信级路由交换机培训教材(操作篇)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本资料著作权属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不得摘录、复制、翻译、注释、编辑,侵权必究。

地址: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科技南路中兴通讯A座电话:(0755)26770000邮编:518057版次:2002年8月第1版目录第一章ZXR10 C系列产品综述及组网应用 (1)1.2规范 (1)1.2.1性能指标和技术规范 (1)1.2.2 TCP/UDP 业务 (3)1.3特征 (3)1.3.1桥接 (3)1.3.2基于端口和协议的VLAN (4)1.3.3路由 (4)1.3.4层4交换 (5)1.3.5安全性 (5)1.3.6服务质量 (6)1.3.7统计 (6)1.3.8管理平台 (6)1.4ZXR10C系列设备原理 (6)1.5T16C硬件概述 (7)1.5.1机箱 (7)1.5.2主板 (8)1.5.3风扇 (8)1.5.4外部控制和连接 (8)1.5.5电源模块 (9)1.5.6线卡 (9)1.6T32C/T64C硬件概述 (14)1.6.1机箱 (14)1.6.2后背板 (16)1.6.3风扇模块 (16)1.6.4控制模块 (16)1.6.5交流电源模块 (17)1.6.6直流电源模块 (18)1.6.7交换结构模块(仅对T64C) (19)1.6.8线卡 (19)1.7组网方式 (30)1.7.1骨干IP网络 (31)1.7.2 IP城域网 (31)1.7.3企业/校园等园区网络 (32)1.7.4政府信息网/数据通信网(DCN)等专用网络 (33)第一章ZXR10 C系列产品综述及组网应用第二章ZXR10 C系列基本操作 (35)2.1系统命令模式 (35)2.1.1用户模式 (35)2.1.2允许模式 (35)2.1.3配置模式 (35)2.1.4 BootPROM模式 (35)2.2基本行编辑命令 (36)2.3建立远程会话 (36)2.4设置CLI参数 (37)2.5获得CLI命令帮助 (37)2.6系统配置文件 (39)2.6.1改变配置信息 (39)2.6.2显示配置信息 (40)2.6.3激活暂存器中的配置命令 (40)2.6.4保存当前配置到启动配置文件 (40)2.6.5查看当前配置 (40)2.6.6备份和恢复启动配置文件 (41)2.7设置基本系统信息 (41)2.8设置SNMP (43)2.9设置密码 (44)2.10设置DNS域名和地址 (45)2.11设置SYSLOG参数 (46)2.12装载系统IMAGE软件 (48)2.13装载B OOT PROM软件 (49)2.14升级VFS (49)2.15系统软件升级 (50)2.15.1升级系统image软件 (50)2.15.2升级Boot PROM 软件 (51)2.15.3网络启动:从TFTP服务器上装载Image软件 (52)2.15.4网络启动:从BootP/TFTP服务器上装载Image软件 (53)2.16端口命名规则 (55)第三章桥接配置指南 (57)3.2生成树(IEEE802.1D) (57)3.3桥接模式(基于流和地址) (57)3.4VLAN概述 (57)3.4.1基于端口的VLAN (58)ZXR10 电信级路由交换机培训教材(操作篇)3.4.2基于MAC地址的VLAN (58)3.4.3基于协议的VLAN (58)3.4.4基于子网的VLAN (58)3.4.5基于组播的VLAN (58)3.4.6基于策略的VLAN (58)3.4.7 ZXR10路由器支持的VLAN (59)3.4.8 VLAN和本路由器产品系列 (59)3.4.9端口VLAN和L3接口 (59)3.5接入端口和中继端口(802.1P AND 802.1Q支持) (59)3.6配置桥接功能 (60)3.7配置生成树 (61)3.7.1使用快速STP (61)3.7.2调整生成树参数 (61)3.8配置基于端口或协议的VLAN (63)3.8.1创建基于端口或协议的VLAN (63)3.8.2增加VLAN端口 (63)3.8.3配置VLAN中继端口 (63)3.9配置桥接VLAN (63)3.10配置第二层过滤 (63)3.11桥接监视 (64)3.12配置范例 (64)3.12.1创建IP或IPX VLAN (64)3.12.2创建非IP/非IPX VLAN (64)第四章SMARTTRUNK配置指南 (65)4.1概述 (65)4.2配置S MART TRUNK S (65)4.2.1创建SmartTRUNK (65)4.2.2增加到SmartTRUNK的物理端口 (65)4.2.3设置流量分配策略(可选) (66)4.3监控S MART TRUNK S (66)4.4配置示例 (66)第五章ATM配置指南 (68)5.1ATM简介 (68)5.2配置ATM端口 (69)5.2.1设置多速率线路卡参数 (69)5.2.2显示端口信息 (70)第一章ZXR10 C系列产品综述及组网应用5.3配置虚信道 (70)5.4流量整形 (71)5.5流量管理 (72)5.5.1配置QoS(在多速率线路卡上) (72)5.5.2配置虚信道组(在OC-12上) (73)5.5.3流量管理配置举例 (74)5.6桥接ATM业务 (76)5.6.1在虚信道上进行强制桥接 (77)5.6.2配置交叉连接 (78)5.6.3限制在VC上学习到的MAC地址 (78)5.7路由ATM业务 (78)5.8配置PPP(在OC-12上) (82)第六章IP路由配置指南 (84)6.1IP路由协议 (84)6.1.1单播路由协议 (84)6.1.2组播路由协议 (84)6.2配置IP接口和参数 (84)6.2.1在端口上配置IP接口 (85)6.2.2在VLAN上配置IP接口 (85)6.2.3定义以太网封装方式 (85)6.3配置J UMBO帧 (85)6.4配置地址解析协议(ARP) (86)6.4.1配置ARP 缓存器表项 (86)6.4.2未解析的MAC 地址 (86)6.4.3配置代理ARP (87)6.5配置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87)6.5.1定义RARP的IP接口 (87)6.5.2 MAC-IP地址映射 (87)6.5.3监视RARP (88)6.6配置DNS参数 (88)6.7配置IP流量(ICMP) (88)6.8配置IP帮助 (88)6.9配置定向广播 (88)6.10配置拒绝服务攻击(DOS) (89)6.11监视IP参数 (89)6.12配置IP转发 (90)ZXR10 电信级路由交换机培训教材(操作篇)6.13硬件路由表 (90)6.14配置ICMP重定向 (91)6.15转发模式 (91)6.15.1配置基于目的和基于主机流的转发 (91)6.15.2配置用户转发特性(Profile) (91)6.15.3监视用户转发特性(Profiles) (92)6.15.4用户转发特性与其它系统功能的配合使用 (92)6.16配置路由器搜索 (93)6.17配置范例 (94)第七章DHCP配置指南 (95)7.1配置DHCP (95)7.2更新租用数据库 (96)7.3监视DHCP服务器 (96)7.4DHCP配置举例 (96)7.5配置二级子网 (97)7.6二级子网和直联客户机 (98)7.7与中继代理的相互作用 (98)第八章VRRP配置指南 (101)8.1配置VRRP (101)8.1.1基本VRRP配置 (101)8.1.2对称配置 (102)8.1.3多备份配置 (104)8.2附加配置 (107)8.2.1设置备用优先级 (107)8.2.2设置等待时长 (108)8.2.3设置广告间隔 (108)8.2.4设置优先取代模式 (108)8.2.5设置认证密码 (108)8.3VRRP监视 (108)8.3.1 ip-redundancy trace命令 (108)8.3.2 ip- redundancy show命令 (109)8.4VRRP配置的注意事项 (110)第九章网络地址转换配置指南 (111)9.1配置NAT (111)9.1.1设置内部和外部接口 (111)第一章ZXR10 C系列产品综述及组网应用9.1.2设置NAT规则 (112)9.2通过NAT强制转换流量 (112)9.3管理动态绑定 (112)9.4NAT和DNS (113)9.5NAT和ICMP分组 (113)9.6NAT和FTP (113)9.7监视NAT (113)9.8配置举例 (114)9.8.1静态配置 (114)9.8.2动态配置 (114)9.8.3允许IP超载(PAT)的动态NAT配置 (115)9.8.4 DNS动态NAT (116)9.8.5采用外部接口冗余的动态NAT (117)第十章配置访问控制列表 (119)10.1ACL基础 (119)10.1.1定义ACL规则中的选择标准 (119)10.1.2如何评估ACL规则 (120)10.1.3隐式拒绝规则 (120)10.1.4允许外部响应已建立的TCP连接 (121)10.2创建并修改ACL (122)10.2.1脱机编辑ACL (122)10.2.2使用ACL编辑器维护ACL (123)10.3使用ACL (123)10.3.1把ACL应用于接口 (123)10.3.2把ACL应用于服务 (124)10.3.3把ACL应用于第4层桥接端口 (124)10.3.4把ACL用作策略 (124)10.4启用ACL日志 (126)10.5监视ACL (127)第十一章RIP配置指南 (129)11.1配置RIP (129)11.1.1启动和禁止RIP (129)11.1.2配置RIP接口 (129)11.2配置RIP参数 (129)11.2.1配置RIP路由优先级 (130)11.2.2配置RIP路由度量缺省值 (130)ZXR10 电信级路由交换机培训教材(操作篇)11.3监视IP (130)11.4配置举例 (131)第十二章OSPF配置指南 (133)12.1OSPF多路径 (133)12.2配置OSPF (134)12.3设置路由器ID (134)12.4启用OSPF (134)12.5配置OSPF区域 (134)12.5.1配置Stub 区域 (135)12.5.2配置NSSA 区域 (135)12.6配置总结范围 (135)12.7为不同种类的接口配置OSPF (135)12.7.1配置NBMA网络接口 (136)12.7.2配置point-to-multipoint网络接口 (136)12.7.3配置point-to-point网络接口 (136)12.8配置OSPF接口参数 (136)12.8.1设置接口状态 (137)12.8.2 OSPF接口的缺省代价 (137)12.9创建虚拟链路 (137)12.10配置OSPF参数 (137)12.11监视OSPF (139)12.12OSPF配置举例 (140)12.12.1将所有接口和静态路由输出给OSPF (142)12.12.2将所有RIP,接口和静态路由输出给OSPF (142)第十三章路由策略配置 (145)13.1优先权 (145)13.1.1输入策略 (146)13.1.2输出策略 (147)13.1.3指定路由过滤器 (147)13.1.4聚合和生成 (148)13.1.5认证 (149)13.2配置简单路由策略 (150)13.2.1转发静态路由 (151)13.2.2转发直连网络 (151)13.2.3把RIP转发到RIP (151)13.2.4把RIP转发到OSPF (151)第一章ZXR10 C系列产品综述及组网应用13.2.5将OSPF转发到RIP (151)13.2.6转发聚合路由 (152)13.2.7转发到RIP示例 (152)13.2.8转发到OSPF示例 (154)13.3配置高级路由策略 (156)13.3.1输出策略 (156)13.3.2创建输出目的地 (157)13.3.3创建输出源 (157)13.3.4输入策略 (157)13.3.5创建输入源 (158)13.3.6创建路由过滤器 (158)13.3.7创建聚合路由 (158)13.3.8创建聚合目的地 (159)13.3.9创建聚合源 (159)13.3.10输入策略举例:从RIP输入 (159)13.3.11输入策略举例:从OSPF输入 (160)13.3.12输出策略举例:输出到RIP (161)13.3.13输出策略举例:输出到OSPF (165)第一章ZXR10 C系列产品综述及组网应用ZXR10 C系列产品提供无阻塞,高速的2层(交换)、3层(路由)和4层(应用)交换,位级的控制和计账能力,灵活的互连接口,强大的安全能力,巨大的扩展性和健壮的路由软件。

RS6016 百兆系列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WEB 说明书

RS6016 百兆系列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WEB 说明书

RS6016百兆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WEB说明书安全声明为保证安全、正确、高效地使用装置,请务必阅读以下重要信息:1.装置的安装调试应由专业人员进行;2.装置上电使用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

应遵照国家和电力行业相关规程,并参照说明书对装置进行操作、调整和测试。

如有随机材料,相关部分以资料为准;3.装置上电前,应明确连线与正确示图相一致;4.装置应该可靠接地;5.装置施加的额定操作电压应该与铭牌上标记的一致;6.严禁无防护措施触摸电子器件,严禁带电插拔端子、拆卸机箱;7.接触装置端子,要防止电触击;8.如要拆装装置,必须保证断开所有的外部端子连接。

否则,触及装置内部带电部分,将可能造成人身伤害;9.对装置进行测试时,应使用可靠的测试仪;10.装置的运行参数和定值同样重要,应准确设定才能保证装置功能的正常运行。

版本声明●本说明书适用于RS6016百兆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本说明书包含技术内容介绍和现场调试大纲。

●本说明书仅适用于RS6016百兆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V2.0及以上版本软件。

产品说明书版本修改记录表109876543V2.0修正本文中的错误描述V1.22016/06 2V1.2修正本文中的错误描述V1.12016/04 1V1.1RS6016百兆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说明书V1.02015/12序号说明书版本号修改摘要初始软件版本号修改日期*本说明书可能会被修改,请注意核对实际产品与说明书是否相符目录安全声明 (2)版本声明 (3)第一章概述 (1)1.1.性能特点 (1)第二章技术性能及指标 (1)2.1.电源系统 (1)2.2.主要技术性能及指标 (1)2.3.绝缘和耐湿热性能 (3)2.4.电磁兼容性能 (3)2.5.机械性能 (4)2.6.环境大气条件 (4)第三章硬件结构说明 (5)3.1.面板端子 (5)3.2.电源、告警连接端子示意图 (6)3.3.告警继电器输出端子 (6)3.4.安装方式 (7)第四章使用说明 (9)4.1.Web登录 (9)4.2.系统配置 (9)4.3.用户设置 (11)4.4.IP地址 (12)第五章Mirror (12)5.1.简介 (12)5.2.配置说明 (13)第六章SNTP (14)6.1.SNTP简介 (14)6.2.SNTP (14)第七章TRUNK (15)第八章告警 (15)8.1.简介 (15)8.2.告警设置 (15)第九章DoS攻击防御 (16)第十章GMRP设置 (16)10.1.GMRP定义 (16)第十二章端口 (17)12.1.端口设置 (17)12.2.端口统计 (18)12.3.端口安全 (20)12.4.VLAN LIMIT (21)第十三章VLAN (21)13.1.概述 (21)13.2.划分策略 (21)13.3.VLAN的成员配置 (22)13.4.VLAN的端口配置 (22)第十四章MAC (23)14.1.单播 (23)14.2.多播 (24)第十五章QoS (24)15.1.QoS概述 (24)15.2.常用优先级介绍 (25)15.3.队列调度介绍 (25)15.4.系统配置界面 (26)15.5.优先级配置界面 (26)15.6.端口限速界面 (27)15.7.风暴控制界面 (28)第十六章STP (29)16.1.生成树简介 (29)16.2.系统配置 (30)16.3.端口配置 (30)16.4.端口状态 (31)16.5.数据统计 (33)第十七章MSTP (33)17.1.概述 (33)17.2.桥配置信息 (33)17.3.桥端口配置和状态 (34)17.4.CIST配置信息 (35)17.5.CIST端口配置和状态 (35)17.6.MSTI配置信息 (36)17.7.MSTI端口配置和状态 (37)第十八章WTOP_RING (39)18.1.概述 (39)18.2.端口配置 (42)第十九章ACL (45)19.1.概述 (45)19.2.ACL列表配置 (45)19.3.ACL端口配置 (46)19.4.Ip Rule配置 (47)第二十章802.1X (47)20.1.简介 (47)20.2.802.1X系统配置 (47)20.3.802.1X本地认证 (47)20.4.802.1x端口配置 (48)20.5.802.1X端口统计 (48)第二十一章IGMP (48)21.1.IGMP原理 (48)21.2.IGMP配置 (49)21.3.IGMP状态及统计 (49)21.4.IGMP组 (50)第二十二章LACP (50)22.1.链路汇聚简介 (50)CP配置 (50)CP信息 (51)CP统计 (52)第二十三章LLDP (52)23.1.LLDP简介 (52)23.2.LLDP设置 (53)23.3.LLDP信息 (54)23.4.LLDP统计 (54)第二十四章SNMP (55)24.1.SNMP简介 (55)24.2.SNMP视图 (55)24.3.SNMP团体 (56)24.4.SNMP群组 (56)24.5.SNMP用户 (57)第二十五章RMON (58)25.1.RMON简介 (58)25.2.统计组 (58)25.3.历史组 (59)25.4.告警组 (59)25.5.事件组 (60)第二十六章系统工具 (61)26.1.系统重启 (61)26.2.出厂设置 (61)26.3.软件升级 (62)26.4.配置管理 (62)26.5.系统日志 (63)26.6.系统日志查询 (63)第二十七章装置调试大纲 (64)27.1.装置检查 (64)27.2.性能测试 (64)27.3.配置备份及恢复 (64)第二十八章订货须知 (65)第一章概述RS6016百兆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适用于常规及智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电厂监控系统、工业控制系统等领域。

中端光纤交换机专用技术规范

中端光纤交换机专用技术规范

可编辑中端光纤交换机专用技术规范目录1 标准技术参数表 (1)2 项目需求部分 (1)2.1 货物需求及供货范围 (1)2.2 必备的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 (1)2.3 图纸资料提交单位 (2)2.4 工程概况 (2)2.5 使用条件 (2)2.6 可选技术参数表 (2)2.7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 (3)2.8 培训及到货需求 (3)2.9 招标人提出的其他资料 (3)3. 投标人响应部分 (4)3.1 投标人技术偏差表 (4)3.2 产品部件列表 (4)3.3 推荐的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供货表 (4)3.4 销售及运行业绩表 (4)3.5 用户使用情况证明或有关合同证明材料 (5)3.6 本投标产品其他有关资料及说明 (5)1 标准技术参数表投标人应认真逐项填写技术参数表(见表1)中投标人保证值,不能空格,也不能以“响应”两字代替,不允许改动招标人要求值。

如有差异,请填写表10:投标人技术偏差表。

注1. 打“*”的项目,如不能满足要求,将被视为实质性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

表1 技术参数表2 项目需求部分2.1 货物需求及供货范围表2 货物需求及供货范围一览表2.2 必备的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表3 必备的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供货表2.3 图纸资料提交单位需确认的图纸、资料应由卖方提交到表4所列单位。

表4 卖方提交的需经确认的图纸资料及其接收单位2.4 工程概况2.4.1 项目名称:2.4.2 项目单位:2.4.3 工程规模:2.4.4 工程地址:2.4.5 交通、运输:2.5 使用条件表5 使用条件表2.6 可选技术参数表表6 可选技术参数表2.7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项目单位原则上不能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使用条件及相关技术参数如有差异,应逐项在“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中列出。

表7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项目单位填写)(本表是对技术规范的补充和修改,如有冲突,应以本表为准)2.8 培训及到货需求表8 培训需求一览表表9 到货需求一览表2.9 招标人提出的其他资料3. 投标人响应部分3.1 投标人技术偏差表投标人提供的产品技术规范应完全满足本招标文件中规定。

ZTEA10-T600 技术手册

ZTEA10-T600 技术手册

版本更新说明
产品版本 V1.0.1
资料版本 20070630-R1.0
资料编号 sjzl20071734
手册第一次发行
更新说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本书约定
介绍符号的约定、键盘操作约定、鼠标操作约定以及四类标志。
1. 符号约定
带尖括号“< >”表示键名、按钮名以及操作员从终端输入的信息;带方 括号“[ ]”表示人机界面、菜单条、数据表和字段名等,多级菜单用“→” 隔开。如[文件→新建→文件夹]多级菜单表示[文件]菜单下的[新建] 子菜单下的[文件夹]菜单项。
第 2 章 ZXA10 综合业务接入设备介绍 ..................................................................................................2-1 2.1 设备组成概述 .................................................................................................................................2-1 2.2 T600 设备介绍.................................................................................................................................2-2 2.2.1 硬件结构 ...............................................................................................................................2-2 2.2.2 系统软件 ...............................................................................................................................2-7 2.2.3 系统特点 ...............................................................................................................................2-8 2.3 U300 设备介绍 ................................................................................................................................2-9 2.3.1 系统硬件 ...............................................................................................................................2-9 2.3.2 系统软件 .............................................................................................................................2-17 2.3.3 系统特点 .............................................................................................................................2-18 2.4 传输设备介绍 ...............................................................................................................................2-19 2.4.1 系统硬件 .............................................................................................................................2-19 2.4.2 系统软件 .............................................................................................................................2-26 2.4.3 系统特点 .............................................................................................................................2-27

通用接口程序Tserver V3.6安装和使用手册

通用接口程序Tserver V3.6安装和使用手册

技术文件技术文件名称:通用接口程序Tserver安装和使用说明技术文件编号:版本:V3.6文件质量等级:A级共16 页(包括封面)拟制丁铖审核会签标准化批准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目录一、应用范围 (2)二、软件的安装 (2)2.1 安装过程 (2)2.2 配置ODBC数据源 (4)三、配置文件说明 (7)四、使用说明 (7)4.1 前提条件 (7)4.2 启动程序 (8)4.3 命令升级 (8)4.4 版本说明 (8)4.5 权限管理 (8)4.6 远程Telnet连接 (12)4.7 远程TIMS连接 (13)五、常见错误处理 (14)六、话务命令和权限管理命令 (15)一、应用范围本软件为ZXJ10V10.x交换机(简称B型机)对外的网管接口之一(命令接口)。

它提供的接口为TCP/IP协议的Socket端口,缺省为8888。

另外还提供基于Telnet方式的Socket端口,缺省为23。

二、软件的安装2.1 安装过程(1)运行通用接口程序Tserver第一张安装盘disk1中的setup.exe,出现下面的界面(图1):图1(2)单击屏幕上的“下一步”按钮,出现下面的界面(图2):图2(3)程序安装的缺省目录为C:\datain\TelnetServer。

请不要修改它。

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出现下面的界面(图3):图3(4)在图3中选择该程序快捷方式所在的程序文件夹,缺省为“ZXN10网管系统”。

可以不修改它。

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出现下面的界面(图4):图4(5)程序进行安装,结束后关闭屏幕。

2.2 配置ODBC数据源(1)打开WINDOWS的控制面板(图5), 单击“ODBC”图标:图5(2)出现图6所示的ODBC Data Source Administrator界面,单击“Add”按钮(表示增加一个数据源)继续:图6(3)在下面的Create New Data Source界面(图7)中单击选择“Microsoft dBase Driver(*.dbf)”,然后单击“完成”按钮继续:图7(4)在下面的ODBC dBASE Setup界面中(图8),在Data Source Name后面的框中输入“telsvrb”(请不要输错!);点击Use Current Directory前的复选框,取消它;再单击“Selevt Directory…”按钮,继续:图8(5)在下面的Select Directory界面(图9)中的文件夹下用鼠标单击选择目录,目录为C:\datain\TelnetServer\dbf(请不要选择错!),最后按“确定”按钮:图9(6)返回ODBC Data Setup界面,单击“OK”按钮。

中兴通讯软交换产品

中兴通讯软交换产品
主控框
资源框
16K*16K 二级T网交换
资源框
一级T网交换框
尺寸:2000mm × 600mm × 800mm (高×宽×深)
256K*256K 一级T网交换
6
ZXMSG 9000综合媒体网关功能 综合媒体网关功能
中继网关 接入网关
支持模拟用户线用户接入 支持传统PBX接入 支持标准V5.2接入网接入 支持远端模块接入; 提供xDSL、ISDN用户接入。

8
ZXMSG 7200主要功能 主要功能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网关设备,中兴通讯为ZXMSG 7200赋于了强大 的功能,主要功能如下: 纯中继网关 完成PSTN/ISDN中继侧的语音/传真与IP网侧语音/传真的转换互通功能,实现与PSTN交 互,实现长途汇接业务功能; 纯接入网关 在ZXSS10 SS1软交换控制设备控制下,负责将模拟Z接口用户接入IP网,完成模拟用户 侧的语音/传真与IP网侧语音/传真的转换功能。 支持模拟用户线用户接入; 支持传统PBX接入; 支持标准V5.2接入网接入; 支持远端模块接入; 支持DSL、ISDN用户的接入。 综合媒体网关 同时提供中继网关和接入网关功能;
ZXMSG 9000综合媒体网关性 综合媒体网关性 能
作为TG性能指标 作为TG性能指标 TG 做为SG的性能指标 做为SG的性能指标 SG ZXMSG 9000做为TG时,当中继和VOIP 1:1,一个资 源框可接入3840路DS0;当全部为TDM时,单框最大 可以支持到11520。整机满配时机架为10个,每机架 可以配4框。做为TG时最大支持33.6万中继(中继和 VOIP的比例可调整)。 当ZXMSG 9000同时做为TG、AG、MRS、SG综合网关时, 满配时机架为16个,最大支持到64框。 系统的平滑扩容能力 ZXMSG 9000做为TG时,在容量上可平滑向上升级, 当扩容时,只需增加资源框即可,并在主控框中增 加对应的NCMP业务处理板即可,一对NCMP可处理 48000路中继,其它部分不用进行调整。 系统瓶颈 ZXMSG 9000做为SG时,一个从控制框加一个资源框可处理768 条64k的SS7链路或96条2M的高速链路。系统满配时为6个机架。 其它各项指标如下: 64K信令链路数6144;2M信令链路数768;信令路由数量4096; 目的信令点数量2048;AS数量2048;ASP数量2560; SCTP连接数量2560;分组带宽不小于1000M; 信令处理能力达到2M MSU/S; GTT能力达1800000GTT/s; 采用M3UA或M2PA协议,正常负荷下的MTP时延均小于40ms; 系统兼容14位和24位信令点编码,可以同时与多个信令网组 网,可达255种。 当ZXMSG 9000同时做为TG、AG、MRS、SG综合网关时,满配时 机架为16个,最大支持到64框。 系统的平滑扩容能力 ZXMSG 9000做为SG时,在容量上可平滑向上升级,当扩容时, 只需增加资源框及从控制框即可,每增加一个从控制框和一 个资源框可增加768条64K的SS7链路或96条2M的高速链路的处 理功能。 系统瓶颈 无

中兴机型交换机接入本地交换网网管系统方案

中兴机型交换机接入本地交换网网管系统方案
21 0 1年 1 月 第 1 总第 2 7期 期 2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rM o g l ce c c n lg n e n oi S in eTe h oo y& Ec n my a oo
J n a y2 1 a u r 0 1
No.1 To a t lNo.2 7 2
将 中 兴 交 换 机 上 做 的 中 继 群 统 计 增 加 到 系 统
为 了 实 现 话 务 一 点 取 值 , 两 个 中 兴 机 程 控 型 把 交 换 机 接 人 现 有 本 地 交 换 网 网 管 系 统 中 。 因本 地 交
换 网 网 管 系 统 尚 未 接 人 过 该 种 机 型 交 换 机 , 要 对 需
此局 点进行 网络规划 、 件配 置及软件 调测 的工作 。 硬
2% c e t pi r a e pe 8
314 ..
增加 中兴交换 机前置机 路 由。
给 中 兴 交 换 机 前 置 机 分 配 一 个 大 唐 本 地 网 管 系
网线 2 掰传输
统 网 段 的 I 地 址 , 将 其 加 到 采 集 机 上 , 确 保 网 P 并 以
络连通 。 1 v / t / o t % i ec h ss
置 中 兴 网 络 I 地 址 , 一 张 网 卡 配 置本 地 网 管 I 地 P 另 P
步 要 在 将 动 态 接 口 所 有 需 配 置 的 内 容 配 置 完 毕 后
1% c o / i d u/ me b n
再执行 , 则无 效 。 否
址 , 将 该 网 卡 通 过 网 桥 和 传 输 2 电 路 , 人 远 端 并 M 接 本 地 交 换 网 网 管 系统 中 。 3 本 地 交 换 网 管侧 软 件 配 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兴ZXJ10交换机前置机技术规范(V3.6)对于本技术规范所提出的独创功能、创意功能,希望能予以保密,以保护我公司的知识产权。

中兴交换机ZXJ10分为V4.x(俗称A型机或4版机,最新为V4.27)和为V10.x版本(俗称B型机或10版机)。

1TCP/IP的组网方式ZXJ10V4.x和ZXJ10V10.x交换机提供的接口全部基于TCP/IP协议。

支持的TCP组网方式包括:DDN/E1、ISDN、X.25、PSTN等。

不同组网方式的组网结构是相同的:所有的监控管理终端和数据库服务器在网管中心组成局域网,然后通过一种或多种公网星型连接到各被监控局前置机;前置机从被监控设备采集数据,并送到网管中心,同时转发来至网管中心的发往被监控设备的指令。

不同组网方式因其不同的网络特性使其具有不同的性能,需要采用不同的设备。

比如:LAN(局域网)、同步DDN/E1和ISDN速率高而且稳定,X.25方式稳定性较好但速率偏低,PSTN方式速率相对较低,稳定性也不太理想。

LAN方式要求被监控点和监控中心在同一局域网中,其组网也比较简单可靠。

同步DDN/E1方式是目前最常用的方式,其典型组网图如下:2数据传输流程(与网管的接口事项!)网管中心通过TCP Socket分别与前置机的话务端口、告警端口和人机命令端口(缺省分别为8866、6688、8888)建链。

网管中心通过人机命令端口向交换机发送话务登记命令,从而进行话务的登记。

在发送人机命令前,网管中心向前置机人机命令端口发送登录请求包;前置机分析后,向网管中心发送登录结果包;假如登录成功后,网管中心就可以通过前置机向交换机发送人机命令了,前置机最后将执行结果返回给网管中心。

交换机的话务和告警数据分别通过前置机的话务端口、告警端口向网管中心发送。

3ASCII数据报格式(Tims协议)3.1综述中兴前置机与网管中心的数据传输采用ASCII格式的数据报,分为上行数据报和下行(1)系统标识符sysID作用:标识信息报的来源或数据传输的信息头。

格式:sysID= START\r\n(2)数据报标识packetID作用:标识数据报的类别。

格式:详见下面解释。

(3)数据报体data格式:详见下面解释。

(4)结束标识符sysID作用:标识信息报的结束。

格式:END注意:整个数据报的字符数不大于1000个。

3.2上行数据报数据传输方向: 中兴前置机 网管中心typedef struct{char[7] sysID;char[2] packetID;union{ALARMMESSAGE almpacket; //告警信息TRAFFICMESSAGE trafficpacket; //话务信息RESTOREMESSAGE restorepacket; //恢复信息CARDMESSAGE cardpacket; //机架状态信息COMMONMESSAGE compacket; //一般数据报SQLRQMESSAGE sqlrqpacket; //SQL 信息MMLMESSAGE mmlpacket; //人机命令信息FILEMESSAGE filepacket; //文件拷贝信息LOGINRESULTMESSAGE loginresultpacket;//登录结果}data;char[4] EndID;}ZXJ10TIMS3.2.1数据报标识packetID上行数据报标识packetID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告警*“2” 告警恢复*“3” 话务*“4” 机架状态*“5” 通用数据报*“6” SQL数据包*“7 “MML数据报*“8 ”文件拷贝数据报*“9 ”登录结果数据报*“10”催缴结果数据包(暂不用)*“11”权限管理返回包(暂不用)* “12”告警同步数据报 //2002/12/26* “41”全部告警强行恢复报(针对某一模块的)*“42”环境告警恢复报(针对某一模块的)注:packetID中不满两个字节的填空格3.2.2数据报体DATA上行各类数据报的数据报体data分别如下:3.2.2.1告警typedef struct{char[10] sOffinum; /*458@@@@@\r\n*/局号char[9] sSerialno; /*1@@@@@@@@ */告警流水号char[3] sALarmLevel; /*1\r\n*/告警级别char[21] sEmergeTime; /*1997-12-30 23:59:58\r\n” */告警发生时间char[11] sAlarmType; /*almcpu@@ */告警类型char[42] sAlarmTitle; /*SPC 告警@@@@@\r\n*/告警标题char[] sAlarmBuffer;}ALARMMESSAGE说明:(1)在V4.21版本中的告警流水号值=模块号*1000+从MP得到的告警流水号值。

V10版本中的新告警流水号由告警前置机生成,生成算法:8位数字(1到xx999999),由模块号xx(最多为64)*1000000 + 从MP得到的告警流水号值。

(2)告警级别为:1)严重, 2)重要, 3)普通, 4):轻微。

0):通知消息(没有恢复)(3)告警发生时间格式:YYYY-MM-DD_HH:MM:SS。

(4)告警类型:(5)告警标题:(6)告警内容:●机架告警( Value为域值):IP = Value\r\nmnode = V alue\r\nrack = Value\r\nshelf = Value\r\ncard = Value\r\ncir cuit = Value\r\n”●7号信令告警:IP = Value\r\nmnode = V alue\r\nspcindex = Value\r\n”●7号信令链路告警:IP = Value\r\nmnode = V alue\r\nsnode = Value\r\nslid = Value\r\nindx = V alue\r\n”●CPU告警:IP = Value\r\nmnode = V alue\r\nvalue = Value\r\n”●PCM告警:IP = Value\r\nmnode = V alue\r\nsnode = Value\r\nrack = Value\r\nshelf = Value\r\nc ard = Value\r\ncircuit = V alue\r\n”●系统再启动告警:IP = Value\r\nmnode = V alue\r\n”注:在PC2M 版本中需要加上dev和dev_no两项。

●环境告警:IP = Value\r\nmnode = V alue\r\nrack = Value\r\nvalue = Value\r\n”●时钟告警:IP = Value\r\nmnode = V alue\r\n”●通讯告警:IP = Value\r\nmnode = V alue\r\ns_ipaddr = V alue\r\nd_ipaddr = Value\r\n”●交换机运行告警(一些通知):IP = Value\r\n mnode = V alue\r\n text = Value\r\n”●电(光)端机告警:IP = Value\r\nalmcat = Value\r\nmnode = Value\r\nrack = Value\r\nshelf = Value\r\n card = Value\r\ncircuit = Value\r\ntext = Value\r\n”注:text 中反映的是告警原因;almcat 中反映的是具体告警类型,如:ERS 告警。

●电源告警:IP = Value\r\nmnode = V alue\r\ntext = Value\r\n”注:text为告警原因(可以不使用)。

●V5告警:IP = Value\r\n mnode = V alue\r\n text = Value\r\nv5id = V alue\r\n”注:text中反映的是告警原因。

每个告警内容后都有alarmcode数据项,其值如下:(2号模块1号机架4层10槽)alarmcode = 位置:2-1-4-10(2号机房2行1列)原因:如标题3.2.2.2话务typedef struct{char[10] sOffinum; /*458@@@@@\r\n*/局号char[12] sTrafficType; /*ta01 \r\n*/话务类型char[] sTrafficBuffer;//话务内容}TRAFFICMESSAGE说明:(1)话务类型有:ta01-ta17,ta20, og, oric, orog, inc, int, inct, trns, term。

(2)话务内容的格式为: A1=B1\r\nA2=B2\r\n...A j=B j\r\n”其中的A i为表ta01-ta17等中的字段名,如t kgp” 等;B i为值大小。

3.2.2.3告警恢复typedef struct{char[10] sOffinum; /*458@@@@@\r\n*/局号char[11] sSerialno; /*1@@@@@@@@\r\n*/告警流水号char[21] sRestoreTime; /*1997-12-30 23:59:58\r\n*/恢复时间char[13] sAlarmType; /*almcpu@@ \r\n*/告警类型char[ ] sRestoreBuffer; /*告警恢复内容*/}RESTOREMESSAGE说明:(1)告警流水号、告警类型、IP地址、恢复时间格式同(1)。

(2)告警恢复内容格式:IP = Value\r\nmnode = V alue\r\n”3.2.2.4机架typedef struct {char[10] sOffinum; /*458@@@@@\r\n*/局号char[10] sMessageType; /*TYPECHG */报类型char[] sCardBuffer;} CARDMESSAGE说明:(1)报类型有三种:●板状态发生变化STATECHG(V4.13版本中无该项)IP•=•Value\r\nVersion•=•Value\r\nmodule•=•Value\r\nshelf•=•Value\r\nrack•=•Value\r\ ncard•=•Value\r\n•state=•Value\r\n”●板类型发生变化TYPECHG(暂无)IP•=•V alue\r\nValue\r\nVersion•=•Value\r\nmodule•=•Value\r\ntype•=•Value\r\nshelf•=•Val ue\r\nrack•=•Value\r\ncard•=•Value\r\n type•=•Value\r\n”●板状态类型汇报STATETYPE(无?)IP•=•V alue\r\nVersion•=•Value\r\nmodule•=•Value\r\ntype•=•Value\r\nshelf•=•Value\r\nrack •=•Value\r\ncard•=•V alue\r\nstate•=•Value\r\n ”注:V4.13版本中type格式为固定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