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1)

合集下载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A 类空腔负载 单端开孔负载,其长度(L)与孔直径(D)的比率大于等于 1,小于或等于 750(1<L/D<750)
并且 长度不大于 1 500 mm(L<1 500 mm),或者两端开孔负载其长度与孔直径的比率大于等 于 2,小于或 等于 1 500 之间(2<L/D<1 500)并且长度不大于 3 000 mm(L<3 000 mm),而且 不属于 B 类空腔 负载。
5.1 口腔器械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和(或)灭菌。 5.2 高度危险口腔器械应达到灭菌水平。 5.3 中度危险口腔器械应达到灭菌水平或高水平消毒。 5.4 低度危险口腔器械应达到中或低水平消毒。 5.5 口腔器械危险程度分类与消毒灭菌要求见附录 B。 6 口腔器械处理操作流程 6.1 回 收 6.1.1 口腔器械使用后应与废弃物品分开放置,及时回收。 6.1.2 口腔器械应根据器械材质、功能、处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类放置。具体如下:
灭菌与监测 监测方法;各 类监测的周期;监测结果判定;灭菌后放行标准
储存 储存条件与有效期 文件管理 灭菌监测记录;灭菌器维修保养及处理记录;各种记录保存时间
附录犅 (规 范 性 附 录 ) 口腔器械危险程度分类与消毒、灭菌、储存要求 口腔器械危险程度分类与消毒、灭菌、储存见表 B.1。牙科手机灭菌后应清洁保存。 表 B.1 口腔器械危险程度分类与消毒、灭菌、储存
6.7.1 口腔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选择小型灭菌器灭菌应符合附录 E 要求。 6.7.2 碳钢材质的器械宜选干热灭菌。 6.7.3 其他灭菌方法应符合 WS310.2 要求。 7 监测要求 7.1 消 毒 监 测 7 .1 . 1 湿热消毒:每次应监测温度、时间,并记录。 7 . 1 .2 化学消毒:应根据消毒剂种类定期监测化学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并记录。 7.1.3 消毒效果监测: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宜至少每季度监测一次,监测方法及结果判读符 合 WS/T 367 的要求。 7.2 灭 菌 监 测 7.2.1 小型灭菌器监测应符合附录 E。 7.2.2 其他灭菌器灭菌方法的监测应符合 WS310.3 相关规定。 7.2.3 每个灭菌周期运行均应形成文件记录,文件记录应保存 3 年,记录格式内容见附录 F。 8 消 毒 与 灭 菌 物 品 放 行 8.1 消 毒 物 品 放 行 8.1.1 机械热力消毒应检查额定参数(温度、时间),所得参数符合要求时,消毒物品方可放行。 8.1.2 用化学消毒剂消毒物品时应检查其消毒时间、浓度,符合 WS/T 367 的要求时,物品方 可放行。 8.2 灭 菌 物 品 放 行 8.2.1 每一灭菌周期结束后应检查所有物理参数、化学指示物,所得数据、指示物的显示与规 定灭菌参 数一致时,灭菌物品方可放行。 8.2.2 灭菌周期的各种监测或参数不合格时不应放行,应查找灭菌失败原因,重新调整后再进 行物理、 化学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再次使用,必要时做生物监测,并应记录全过程。 9器械储存 9.1 储存区应配备物品存放柜(架)或存放车,并应每பைடு நூலகம்对其进行清洁消毒。并注意以下事项: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一、前言在医疗机构进行口腔诊疗时,保证患者的口腔器械得到有效的消毒是极为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的操作规范,以确保医疗机构人员正确操作,遵循科学规范,最大限度地消除细菌感染的风险。

二、器械分类口腔诊疗器械根据其使用频率和易污染程度分为三类,分别为高风险器械、中风险器械和低风险器械。

高风险器械包括血液直接接触器械,如手术钳、口腔钳等。

中风险器械是指不接触血液,但是容易接触到口腔黏膜和牙周组织的器械,如口腔镜、牙科针头等。

低风险器械是指不接触到口腔黏膜和牙周组织的器械,如口腔吸引器等。

三、操作规范1. 高风险器械消毒操作规范高风险器械应采取灭菌操作,如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器等。

操作时,应先将器械进行清洗去脏物,再放入灭菌器进行灭菌。

消毒完成后,应将器械垫干净的纸巾上晾干,避免二次污染。

2. 中风险器械消毒操作规范中风险器械可采用高级消毒方法,如化学消毒剂。

操作时,应将器械先进行清洗,然后放入含有足够高浓度消毒剂的容器中,浸泡一定时间,确保消毒剂能够渗透到每个器械的表面。

消毒剂使用后应及时更换,避免消毒效果下降。

3. 低风险器械消毒操作规范低风险器械可釆用低级消毒方法,如酒精消毒。

操作时应将器械用酒精擦拭,确保每个部位都能被充分接触到酒精,达到消毒的效果。

酒精应放在专用容器中,避免挥发。

四、操作要点1. 消毒区域要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清洁地面、墙壁和操作台面,确保无尘无毛发,避免细菌滋生。

2. 操作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帽子、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3. 摆放器械时要注意分类和隔离,避免不同级别器械交叉污染。

4. 每次操作前,应仔细检查消毒器械的消毒记录和灭菌指示剂,确保器械无菌。

5. 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洗操作台面和器械,保持器械的干燥和清洁。

五、消毒监测为了确保消毒操作的有效性,医疗机构应进行消毒监测。

对消毒器械进行不定期的抽样检测,通过细菌培养等方法,检测灭菌器械是否遵循规范并达到相应的杀菌效果。

7--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1)

7--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1)
牙科手机属于A类空腔负载器械。
3.12工艺变量:灭菌工艺的条件,其变化会影响杀灭微Th 物的效果。时间、温度、压力 GB/T19974/ISO14937
3.13验证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 的认定。 ISO9000-2008
1. 医疗机构 1.应制定本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管理制度。 2. 应设立独立的器械处理区。 3.应根据口腔诊疗服务工作量配备专职或兼职口腔器械消 毒灭菌工作人员。消毒灭菌的工作人员应参加岗前培训和继 续教育,培训内容见附录A。
美国CDC制定《牙科医疗单位感染控制指南》 英国卫Th部颁布《 牙科感染控制建议书》1997 澳大利亚《牙科感染控制规范》2006 德国《牙医学中的感染防治—卫Th措施方面的要求》1998 90年代开始注意口腔医疗的感染控制工作,90年代末推行牙科手机一 人一用一灭菌的工作 卫Th部2002年《消毒技术规范》中增加一节口腔科感染控制基本内容 卫Th部2005年《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文件
2017/4/21
标准制定过程
标准修订工作会议,项目组成员单位,还邀请了中华口腔医学会 副会长、国家卫计委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委员会秘书长和部分院感标 准委员会委员
本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参考了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对牙科医疗单位感染控制指南和规范的要求
对起草中涉及的关键参数做了验证性试验 对于争议较大的牙科手机的清洗维护保养方法征集了国内外6家牙 科手机Th产厂家工程师的意见和建议 征求了49名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并将可行性建议写入标准
要求。
危险 程度
高 度 危 险 器 械
中 度 危 险 器 械
低 度 危 险 器 械
口腔器械分类
拔牙器械:拔牙钳、牙挺、牙龈分离器、牙根分离器、牙齿分离器 、凿等。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技术也越来越重要。

良好的消毒操作规范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一、器械分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器械分类。

口腔诊疗器械可以根据其用途分为三类:一次性器械、半一次性器械和可复用器械。

一次性器械在使用后即丢弃,无需消毒。

半一次性器械在使用后需要进行高级消毒。

可复用器械是指可以重复使用的器械,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

二、消毒操作规范可复用器械的消毒程序需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清洗:使用中性洗涤剂和温水清洗器械表面,去除可见的污垢和血迹。

可以使用软毛刷进行刷洗,确保器械表面干净。

2. 消毒剂选择:合理选择适合的消毒剂。

一般可选择过氧乙酸、氯己定或高级醇等消毒剂。

根据器械的材质和耐受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3. 消毒浓度和时间:按照消毒剂的说明书,将器械浸泡在适当浓度的消毒剂中。

消毒时间一般为30分钟到2小时不等,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设置。

4. 清水冲洗:将消毒后的器械用清水进行充分冲洗,确保消毒剂残留物被清除。

5. 干燥与包装:将器械放置在洁净干燥的环境中晾干。

在包装前,检查器械表面是否有损伤,如有损伤应进行维修或更换。

包装时,可选择密封袋或熔接器械包进行封装。

6. 高温高压灭菌:经过包装的器械可以进行高温高压灭菌,提高消毒质量。

常见的高温高压灭菌设备包括蒸汽灭菌器和干热灭菌箱。

根据器械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灭菌设备。

三、设备维护与管理为了保持器械的消毒效果和延长使用寿命,医疗机构需要进行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1. 设备检测与维修:定期检测和维修消毒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消毒效果的稳定性。

如发现设备故障或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2. 消毒剂储存:消毒剂需要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接触阳光和有机物。

定期检查消毒剂的有效期,如过期应及时更换。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要求规范WS506-2023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要求规范WS506-2023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要求规范WS506-
2023
该规范是针对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的要求做出的规范。

以下是规范要求的主要内容:
一、通用要求
1. 所有口腔器械须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2. 口腔器械包括手术刀具、口腔诊疗设备、牙科医用材料等,都需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3. 消毒灭菌处理应在严格控制条件下进行,包括处理环境、处理设备、处理工艺及操作人员等。

4. 消毒灭菌方法应选用符合卫生行业法规及技术要求的标准方法。

5. 灭菌、消毒指示剂应在操作前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

6. 消毒灭菌后,应存放在无菌包装袋中,并在包装袋上标注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限。

二、消毒与灭菌的方法
1. 热处理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热空气干热灭菌。

2. 化学法:包括低温等离子气体灭菌、乙烯氧化灭菌、氢氧化乙烯灭菌、过氧乙酸灭菌、臭氧灭菌、紫外线灭菌、电子束辐照灭菌。

三、消毒灭菌操作要求
1. 必须有专门的操作人员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并必须接受相关培训。

2. 操作前应检查设备及材料的完好性和规范性,发现问题及时更换或修理。

3. 根据操作手册要求准确选择处理方法,并对材料和设备进行操作标识及管理。

4. 操作材料必须符合规定,不能混用。

5. 操作结束后,要及时清理、消毒处理消毒器具和操作台面。

该规范的要求是为了保证口腔器械在使用前得到彻底灭菌并保持无菌状态,杜绝口腔医疗事故的发生。

所有医疗机构、口腔诊所
和口腔保健机构都应当按照该要求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确保口腔医用器械的安全和健康。

口腔设备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

口腔设备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

口腔设备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
1. 引言
该文档旨在规范口腔设备的消毒灭菌技术操作,在保证患者安
全的前提下,提高医疗机构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本操作规范适用于
所有口腔诊所和医院。

2. 操作指南
2.1 分类管理
口腔设备应按照其用途和属性分别进行分类管理,分为高、中、低级别三类,不同级别之间的设备不得混用。

具体分类标准如下:
- 高级别设备:需直接接触破损皮肤、黏膜或者血液的设备,
如口腔钻、植骨针等。

- 中级别设备:需接触口腔黏膜的设备,如口腔镜、牙周探针
等。

- 低级别设备:仅需接触口腔牙齿表面的设备,如牙刷、牙玩
具等。

2.2 消毒灭菌
不同级别设备的消毒灭菌方法不同,应根据其属性和材质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消毒灭菌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包括预处理、清洗、消毒、干燥、包装、标识等步骤。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2.2.1 高级别设备的消毒灭菌
高级别设备应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或者氧化乙烯灭菌器进行消毒灭菌,消毒温度和时间应按照设备说明进行设置。

2.2.2 中级别和低级别设备的消毒灭菌
中级别设备应在清洗干净后,使用自封口塑料袋和氧化乙烯气体进行灭菌;低级别设备可以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器或者氧化乙烯灭菌器,也可以直接放置紫外线消毒柜内进行消毒。

3. 结束语
以上操作规范为标准程序,医护人员应按照实际情况和操作要求进行操作。

医疗机构应对设备消毒质量建立监测机制,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设备消毒灭菌质量稳定可靠。

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一、总则为了加强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工作。

二、基本要求1. 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将其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体系。

2.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落实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的规章制度,建立消毒管理责任制,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 从事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掌握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并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三、消毒方法1.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口腔科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2. 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3. 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科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4. 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科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治疗器械等,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或物理方法进行消毒,并达到消毒合格标准。

四、消毒流程1. 清洁:诊疗器械在使用前应进行清洁,去除表面的污物和有机物质。

2. 消毒:根据器械的材质和危险程度,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进行浸泡、擦拭或喷雾消毒。

3. 灭菌:对于需要达到灭菌标准的器械,应采用高温高压灭菌、化学气体灭菌等方法进行灭菌。

4. 干燥:消毒后的器械应进行干燥,避免潮湿导致的细菌繁殖。

5. 存放:干燥后的器械应存放在清洁、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受污染。

五、监督管理1.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2.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工作进行自查和整改,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 医疗机构应加强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从业人员的消毒技能和意识。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口腔诊疗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一项工作,为了保证医疗机构的卫生与安全,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十分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的操作规范。

一、消毒原则及分类1. 消毒的定义:指使细菌、寄生虫卵、真菌孢子等病原微生物数量达到卫生标准,以维护健康安全的一系列措施。

2. 消毒的原则:a. 有效性原则:消毒应能杀灭或有效地去除感染源,确保诊疗器械达到卫生要求。

b. 安全性原则:消毒操作不应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造成伤害。

c. 经济性原则: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同时要求操作简便、高效。

3. 消毒分类:a. 生物学分类:物理方法消毒和化学方法消毒。

b. 方法分类:热湿法消毒、化学法消毒和物理法消毒。

二、器械消毒操作流程1. 器械清洗:a. 术前准备工作:佩戴手套、口罩和帽子,确保手部洁净。

b. 器械清洗:使用清洁剂,将器械进行洗涤,去除表面污物和沾染物。

清洗时使用刷子等工具,彻底清洗各部位。

c. 温水冲洗:用清水将清洗剂和污物冲洗干净,注意仔细清洗器械表面和各个孔隙。

d. 高温消毒:将洗净的器械放入高温消毒器中,按要求设定温度和时间进行消毒。

2. 器械消毒:a. 化学消毒方法:使用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醋酸、酒精等,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消毒。

消毒剂要使用新鲜的,不得稀释或混合使用。

b. 物理消毒方法:主要包括紫外线消毒和高压蒸汽消毒。

使用紫外线灯对器械进行照射,或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高压蒸汽消毒。

c. 手部消毒: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必须洗手和消毒手部,使用洗手液和消毒液。

三、操作规范1. 操作环境要求:a. 消毒区域应保持清洁,无尘、无污染。

b. 确保操作间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滞留。

c. 操作间温湿度应适宜,确保消毒效果和操作人员的舒适度。

2. 操作人员要求:a. 消毒操作人员应持有相关资格证,必须经过正规培训。

b. 操作前应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保护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
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 疗机构。
口腔器械处理基本原则
凡重复使用的口腔器械,应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或灭菌”。
高度危险口腔器械应达到灭菌。 中度危险口腔器械应达到高水平消毒和灭菌。 低度危险口腔器械应达到中或低水平消毒。
口腔器械危险程度分类:
高度危险口腔器械:
高度危险器械消毒灭菌和 储存要求:
消毒灭菌要求:灭菌 储存要求:无菌保存 储存环境符合GB-15982的要求(医院消毒卫生 标准)
中度危险口腔器械:
检查器械:口镜 镊子 器械盘等 正畸用器械:正畸钳 带环推子 取代环钳子 冠
剪等 修复用器械:去冠器 拆冠钳 印模托盘 垂直距 离测量尺等 各类充填器:银汞合金输送器 其他器械:牙科手机 卡式局部注射器 研光器 吸唾器 用于舌、唇、颊的牵引器 三用枪头 成形夹 开口器 金属反光板 拉钩 挂钩 橡皮障夹 橡皮障夹钳等
消毒灭菌要求:中、低度水平消毒 储存要求:清洁保存 储存环境符合GB-15982的要求
穿透软组织、接触骨、进入或接触其他正常无菌组织
中度危险口腔器械:
接触粘膜或受损皮肤、不穿透软组织、不接触骨、不进入或接触 血液循环系统或其他正常无菌组织
低度危险口腔器械:
不接触患者口腔或间பைடு நூலகம்接触患者口腔,参与口腔诊疗服务,虽有 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受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 染时才造成危害的口腔器械。
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 技术规范(一)
河南省口腔医院 秦学君
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 (2012)
本标准起草单位: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天津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适用范围
中度危险器械消毒灭菌和 储存要求:
消毒灭菌要求:灭菌或高水平消毒 储存要求:清洁保存(牙科手机灭菌后清洁保存) 储存环境符合GB-15982的要求
低度危险口腔器械:
调刀:模型雕刻刀 钢调刀
蜡刀等。
其它用具:橡皮调拌碗
牙锤 聚醚枪 玻璃板等。
卡尺
橡皮障架 打孔器 抛光布轮 技工钳
低度危险器械消毒灭菌和储存要求:
高度危险口腔器械:
拔牙器械:拔牙钳 牙铤 牙龈分离器 牙根分离器 牙齿分
离器 凿等 牙周器械:牙洁治器 刮治器 牙周探针 超声工作尖 根管器械:根管扩大器 各类根管锉 各类根管扩孔钻 根 管充填器等 手术器械:种植牙 牙周手术 牙槽外科手术用器械(含种 牙、拔牙用手机) 其它器械:牙科车针 排龈器 刮匙 挖匙 电刀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