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学习、探究、诊断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端午的鸭蛋》
学习、探究、诊断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

西城区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检测(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旸.谷(yánɡ)璀璨.(càn)酷肖.(xiào)目光灼.灼(zhuó)B.伫.立(zhù)胆怯.(qiè)鞭挞.(dá)彻夜不寐.(mèi)C.皓.月(hào)炽.热(chì)稽.首(qí)脂粉奁.(lián)D.驰骋.(chěnɡ)天穹.(qiónɡ)污秽.(huì)千山万壑.(h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不自量力陷阱拖泥带水馈赠B.喜形于色真谛狼藉班班睥睨C.相形见拙虐待美味佳肴璀璨D.精巧绝伦幼稚高深漠测忏悔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解放前,爷爷当长工,吃的是粗茶淡饭....,睡的是狗窝猪棚。
B.入夜,亮化扩建后的人民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
C.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老师精心设计教案,真可谓煞费苦心....。
D.我们对别人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4.郭沫若在《雷电颂》中,高尔基在散文诗《海燕》中,都写了风雷电,但两者的象征意义不同。
以下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民族心理不同。
俄国与中国的国情不同,高尔基用雷电象征正义的力量,郭沫若则用它象征黑暗势力。
B.象征体与本体之间的联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象征体的特征也不是单一的。
作品的题材、主题、作家的写作角度不同,象征体的象征意义便可以随之不同。
C.标题不同,主题也不同。
高尔基歌颂的是海燕,对立面自然是雷电,郭沫若则是直接歌颂雷电。
D.时代不同。
高尔基写《海燕》是在1901年,而郭沫若写《雷电颂》则是在1942年。
5.结合语句解释词语有误的一项是()(3分)A.(屈原)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
2015-2016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5-2016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面作为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文物报讯(记者徐秀丽)2015年6月13日是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其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在过去一年中,北京市开展了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北京市开展了如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物保护修缮、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传统村落调查研究、人员培训。
重点完成爨(cuàn )底下村保护修缮工程及焦庄户保护工程方案的编制和上报工作。
到目前为止,北京市已有16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抗战文物保护工作也取得重大突破。
北京已公布各类抗战文物162处,其中保存状况较好的有80处,目前对外开放的有96处(含自然开放)。
A .第十个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B .2015年6月13日是第十个文化遗产日 C .北京市已有16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D .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显著试卷第2页,共12页2、下列作品、作家、作家所处的朝代或国籍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峡》 ——郦道元 ——北魏 B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唐 C .《陋室铭》 ——刘禹锡 ——宋D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法国第II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每年四月,北国草木萌发,鸿雁便翩然北飞。
鸿雁是一种大型候鸟,它们喜欢群居,飞行时排行前进。
它们喜欢将巢筑在湖泊岸边、沼泽地上或芦苇丛中等荒僻之地。
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初二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八年级语文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运用(共20分)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5)题。
(共10分)○1看一些书法帖,总会暗自哂.笑——我们以为⑴的书法作品,传世几百年,盖满收藏印章的书法名帖,却原来只是古人生活中的小简,就像现在的短信。
②大名鼎鼎的《韭花帖》,本是杨凝式写给友人的楷书小便条,只是午睡醒来觉得肚子饿了,忽然发现韭花,食之香极。
看此帖,顿时发现艺术和生活的【甲】(真谛真缔)——那书法,哪里是什么阳春白雪的东西,只不过是与我们丝丝相连的生活之味罢了。
③帖之于生活,真实、生动,又带着一种天然的欢喜之气。
王羲之的《丧乱帖》《姨母帖》《平安帖》《何如帖》,流荡自在,浑然天成。
《何如帖》——不知你近来身体怎样?“何如”二字潇洒自在。
接着又说回信为何迟了(2)是因为羲之得了感冒,多么好玩呀。
④王献之的《鸭头丸帖》:“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十五个字的便条,不过是抱怨丸药不好。
《快雪时晴帖》,只是说天气,下了雪,又放了晴。
短短几字,却看得人心里暖意顿生。
⑤那平凡的生活,与书法相交,极为玄妙而又⑶。
俗世烟火中,不是每一次用笔都【乙】(正襟威坐正襟危坐)。
《肚痛帖》——“忽肚痛,不可堪。
”张旭嗜好饮酒,有“张癫”的雅称。
他常在大醉后手舞足蹈,提笔落墨,一挥而就。
那天他肚子疼,不能忍了,便以最放肆的草书形式提笔写下这六字,令人看后不禁莞尔。
⑥社稷江山何用问?。
这些帖里没有什么龙吟凤哕.,只实实在在地写着:“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
怀素上(4)这样的文字,清简如水,没有任何波折,连名带姓十四字,表达得足够清晰,书写着笋与茶的新鲜美味。
⑦帖,看得人心里对生活满满的都是爱——它这样随心随性,只是低头的那碗饭,天边的那缕风,只是心中事,身边人呀。
(1)对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甲、乙处应填的词语的选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哂.笑(shěn) 真谛正襟威坐龙吟凤哕.(suì)B.哂.笑(xī) 真缔正襟危坐龙吟凤哕.(suì)C.哂.笑(shěn) 真谛正襟危坐龙吟凤哕.(huì)D.哂.笑(shěn) 真缔正襟威坐龙吟凤哕.(huì)(2)根据文段内容,横线处填写四字词语和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⑴高深莫测⑵?⑶兴高采烈⑷。
学习、探究、诊断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

第五单元古代生活(1)学习目标1.阅读(1)熟读、背诵课文,熟悉文言的表达方式,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
(3)积累词汇,熟练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意义用法。
(4)熟悉常用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具备初步阅读文言作品的能力。
(5)能用现代汉语准确地翻译课文。
(6)揣摩本单元诗文蕴涵的优美意境和深邃哲理,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陶冶自己的情操。
(7)品味文言诗文的语言特点。
领悟优秀诗文的语言魅力。
2.写作(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现代汉语改写文言文。
通过改写,体会文言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异同。
(2)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赏析文言诗文。
通过点评赏析,提高对文言诗文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3.口语交际(1)通过复述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把握文章重点。
(2)通过朗诵古诗文,感受文学作品,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讨论探究,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
学法指导1.单元聚焦《与朱元思书》一文,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
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自传之文,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
《马说》以良马喻英才,表达对伯乐的渴望和对怀才不遇者的同情,言近旨远,意味深长。
《送东阳马生序》重在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勉励人专心学习,刻苦攻读。
《诗词曲五首》或忆今追昔、慷慨悲愤,或思亲忧国、感时伤怀,文笔优美,文思独特,形式不同,风格各异,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
2.阅读建议(1)《与朱元思书》重在描写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应抓住“奇”、“异”二字,体会写景的妙处。
另外,应在品味本文“骈句”方面下工夫。
(2)《五柳先生传》描述了五柳先生的隐居生活,要通过研读,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和志趣、爱好。
可将此文与《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
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习·探究·诊断】第一单元 第三课 我的第一本书

3.*我的第一本书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幽.默()奥秘.()马鬃.()调.教()红薯.()脊.背()塾.师()哄.堂大笑()2.改正错别字。
粗制烂造________ 正经危坐________ 诚皇诚恐________ 翻来复去__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
(1)幽默:________ (2)凄惨:________(3)奥秘:________ (4)温厚:________(5)欣慰:________ (6)知书识礼:________4.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________(荒寒/荒芜)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________(快乐/高兴)和________(迷幻/梦幻)。
(2)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________(真奇/稀奇)东西。
5.这篇课文的作者________是位诗人,他的散文也很有诗意,本文的诗意不是那种简单的抒情,而是来自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6.关于“读书”有很多比喻,比如“读书如吃饭”,是说人读书可从中获得精神食粮,使人变得充实。
请你写两个关于“读书”的比喻,并在“因为”一词后面阐述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
(1)读书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书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阅读《我的第一本书》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
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
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
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
”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
学习、探究、诊断北京市西城区2015_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检测题新人教版

西城区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检测(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为坻.(chí)隐曜.(yào)淫.雨(yín)环滁.(chú)B.林霏.(fēi)悄.怆(qiǎo)浅鬣.(liè)廿.二日(niàn)C.呷.浪(jiā)金樽.(zūn)挂罥.(juàn)红装而蹇.(jiǎn)D.风掣.(chè)大庇.(bì)舟楫.(jí)投箸.(zhù)2.指出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政通人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峰回路转B.觥筹交错脱笼之鹄横无际涯浩浩汤汤C.与民同乐朝辉夕阴忧馋畏讥气象万千D.长烟一空伛偻提携浮光跃金静影沉璧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C.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高可.二黍许明灭可.见B.全石以为.底或异二者之为.C.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或.长烟一空D.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5.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一句中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夫不能以游堕事B.全石以为底C.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D.属予作文以记之6.翻译句子有误的一项是()(2分)A.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译文:所有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在水面上吸水的鱼,都是一副悠闲自得的情态。
鸟的羽毛、鱼的鳞鳍当中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B.环滁皆山也。
译文:环滁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山。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从小潭往西南方向远望,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D.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译文: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北京西城2016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八年级语文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运用(共20分)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5)题。
(共10分)○1看一些书法帖,总会暗自哂.笑——我们以为⑴的书法作品,传世几百年,盖满收藏印章的书法名帖,却原来只是古人生活中的小简,就像现在的短信。
②大名鼎鼎的《韭花帖》,本是杨凝式写给友人的楷书小便条,只是午睡醒来觉得肚子饿了,忽然发现韭花,食之香极。
看此帖,顿时发现艺术和生活的【甲】(真谛真缔)——那书法,哪里是什么阳春白雪的东西,只不过是与我们丝丝相连的生活之味罢了。
③帖之于生活,真实、生动,又带着一种天然的欢喜之气。
王羲之的《丧乱帖》《姨母帖》《平安帖》《何如帖》,流荡自在,浑然天成。
《何如帖》——不知你近来身体怎样?“何如”二字潇洒自在。
接着又说回信为何迟了(2)是因为羲之得了感冒,多么好玩呀。
④王献之的《鸭头丸帖》:“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十五个字的便条,不过是抱怨丸药不好。
《快雪时晴帖》,只是说天气,下了雪,又放了晴。
短短几字,却看得人心里暖意顿生。
⑤那平凡的生活,与书法相交,极为玄妙而又⑶。
俗世烟火中,不是每一次用笔都【乙】(正襟威坐正襟危坐)。
《肚痛帖》——“忽肚痛,不可堪。
”张旭嗜好饮酒,有“张癫”的雅称。
他常在大醉后手舞足蹈,提笔落墨,一挥而就。
那天他肚子疼,不能忍了,便以最放肆的草书形式提笔写下这六字,令人看后不禁莞尔。
⑥社稷江山何用问?。
这些帖里没有什么龙吟凤哕.,只实实在在地写着:“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
怀素上(4)这样的文字,清简如水,没有任何波折,连名带姓十四字,表达得足够清晰,书写着笋与茶的新鲜美味。
⑦帖,看得人心里对生活满满的都是爱——它这样随心随性,只是低头的那碗饭,天边的那缕风,只是心中事,身边人呀。
(1)对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甲、乙处应填的词语的选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哂.笑(shěn) 真谛正襟威坐龙吟凤哕.(suì)B.哂.笑(xī) 真缔正襟危坐龙吟凤哕.(suì)C.哂.笑(shěn) 真谛正襟危坐龙吟凤哕.(huì)D.哂.笑(shěn) 真缔正襟威坐龙吟凤哕.(huì)(2)根据文段内容,横线处填写四字词语和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⑴高深莫测⑵?⑶兴高采烈⑷。
【中小学资料】学习、探究、诊断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

西城区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检测(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9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迁徙.(xǐ)棘.(jí)手媲.(pì)美挑衅.(xìn)B.缄.(jiān)默贪婪.(1án)徘徊.(huái)干涸.(hé)C.狩.(shǒu)猎哂.(shěn)笑啮.(niè)齿顾忌.(jì)D.牟.(móu)取铆.(mǎo)钉笃.(dǔ)信咫.(zhí)尺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任劳任怨缄默胸有成竹B.自不量力雾蔼鼠目寸光C.苍海桑田迁徙相辅相成D.前仆后继箫瑟目空一切3.结合语境解词。
(4分)(1)于是人类沾沾自喜....,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
沾沾自喜:(2)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相形见绌:(3)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和煦:(4)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莫衷一是:4.依次填写关联词语都正确的是()(2分)三峡工程完工以后,()可以使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提高到5000万吨,()可以使万吨级船队溯流而上直达重庆,()为西南腹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A.既又从而B.因为所以而且C.既所以从而D.因为又而且5.品味下面的句子,说说句中列举一连串准确的数据的作用。
(4分)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是()(2分)①经常为这条小溪装饰风景②正面是青翠的葫芦山③当我在草地上蹲坐下来以后④一张美丽的画面就展现在眼前⑤一些小船,一些鸭群⑥山脚下有一条溪流自那里走过A.③④②⑥⑤①B.⑥⑤①③④②C.③④②⑤①⑥D.②⑥⑤①③④7.下列各组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A.《敬畏自然》——严春友——《大自然的智慧》B.《旅鼠之谜》——位梦华——《善待家园》C.《大雁归来》——利奥波德——《沙乡年鉴》D.《喂——出来》——星新一——《不速之客——星新一短篇小说选》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敬畏自然》从总体上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一种新的理念: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端午的鸭蛋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粽.子(zònɡ)门槛.(kǎn)辟邪.(xié)橱.柜(chú)B.腌.(yān)腊苋.菜(jiàn)籍.贯(jí)门楣.(méi)C.车胤.(yìn)衣襟.(jīn)手腕.(wàn)蛋壳.(ké)D.纽.扣(niǔ)筷.(kuài)子风俗.(sú)贴.(tiē)符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加以改正并解释该字的意思。
①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
________改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于有荣焉”。
________改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小时候读囊莹映雪的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________改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曾经苍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________改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江苏高邮人。
全文隐隐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流露出________。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卫生保洁工作做得好不好,是一个班优良班风的体现。
B.这个文化站由于多次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少年,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C.通过看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D.会议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5.排列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①入口如嚼石灰②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③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④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A.②③①④B.③①②④C.②③④①D.②④①③6.阅读下列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西风东进,洋节流行,捧为时尚。
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
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其动机大致如下:表达情感(亲情、友情、爱情);凑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材料二:中国人的节日同样魅力无穷——那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日盛会交融在一起。
如:春节团圆、除夕守岁、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我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世界多元文化不断交汇的今天,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应该保留?请谈谈你的看法,并阐明理由。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一)阅读《端午的鸭蛋》,回答文后问题。
①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②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③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
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写“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用意是突出家乡咸鸭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高邮咸蛋的特点是什么?(2)用袁枚的话说高邮咸蛋的特点是什么。
10.作者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请你结合画线句具体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①②③11.“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这句话中“吱”字能否去掉?为什么?12.文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端午的鸭蛋》,回答文后问题。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系百索子。
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
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做香角子。
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
贴五毒。
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
贴符。
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
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
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
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
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
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
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
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
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
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
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
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
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13.本段介绍了作者家乡端午节哪些风俗?所介绍的风俗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14.本文名为《端午的鸭蛋》,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开始用一大段来写家乡端午的其他风俗?三、课外探究阅读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本命年的回想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
春节是现在通行的官称,我却跟我的运河乡亲父老一般,守旧地尊称为过年,或曰大年。
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
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
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
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
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
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粟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
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
卖糖葫芦的小贩穿梭来往,竹筒里抽签子,中了彩赢得的糖葫芦吃着最甜。
卖挂落枣儿的涿州小贩,把剔核晒干的老虎眼枣儿串成一圈,套在脖子上转着吃。
卖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自卖自夸。
还有肩扛着谷草把子卖绒花的小贩,谷草把子上插满五颜六色的绒花,走街串巷,大姑娘小媳妇把他们叫到门口,站在门槛里挑选花朵。
上年纪的老太太,过年也要买一朵红绒花插在小疙瘩鬏上。
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一片杀猪宰羊的哀鸣。
鸡笼子里,喂养了一个月的肥鸡,就要被开刀问斩。
家家都忙着蒸馒头和年糕,穷门小户也要蒸出几天的豆馅团子。
天井的缸盖和筛子上冻豆腐,窗沿上冻柿子,还要渍酸菜。
妇女们忙得脚丫子朝天,男人们却蹲篱笆根晒太阳,说闲话儿。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香烛纸马送灶王爷上天。
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
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便在影壁后面竖起天地杆儿,悬挂着一盏灯笼和在寒风中哗啦啦响的秫秸棒儿,天地杆上贴一张红纸:“姜太公在此”。
邪魔鬼祟就不敢登门骚扰了。
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
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
院子里铺着芝麻秸儿,小丫头儿不许出屋,小小子儿虽然允许走动,却不能在外边大小便,免得冲撞了神明。
不管多么困乏,也不许睡觉,大人给孩子们说笑话,猜谜语,讲故事,这叫守岁。
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声中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小孩子们在饺子上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
天麻麻亮,左邻右舍拜年的人已经敲门。
开门相见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恭喜,恭喜!”“同喜,同喜!”我平时串百家门,正月初一要给百家拜年。
出左邻入右舍,走东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门各户拜了个遍,这时我才觉得得到了公认,我又长了一岁。
今年岁逢丙子,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
15.文章写的是有关过年的习俗,可全文的开头一段并没有涉及过年,这样写是否多余?16.文章第四段围绕着“过年”,记叙了哪些主要活动?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1)________ (2)________(3)腊八以后,家家户户备办年货(4)________(5)________ (6)________17.阅读第四段,说说你对作者在喝腊八粥时“舍不得吃”、“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