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渗透实验

土力学渗透实验
土力学渗透实验

3.2.2 尾矿的渗透特性

影响上游法筑坝尾矿库安全稳定性的诸多因素中,尾矿库的渗流状态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只有深入分析尾矿库的渗流状态,才能确定合理的筑坝工程指标,选择合适的排渗方案,从而保证尾矿库的安全[65,73,74]。

目前,国内外对尾矿库进行渗流分析时很少考虑尾矿的渗透系数随填埋位置和时间的变化。近代土力学的研究表明,土的渗透特性与土中孔隙的多少和孔隙的分布情况密切相关。随着尾矿的排放,下部堆积尾矿的上覆土压力逐渐增加。在上覆土压力的作用下,尾矿将逐渐排水固结,随着固结的进行,尾矿孔隙比逐渐减小,而孔隙比的减小必然引起渗透系数的变化。堆积尾矿的渗透系数与上部固结压力和孔隙比之间存在何种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75-76]。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固结压力和孔隙比条件下各类尾矿的渗透系数变化情况,从而为尾矿库渗流稳定性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1)固结—渗透联合测定装置说明

①固结—渗透联合测定装置构造说明

现有技术中进行土样渗透试验主要仪器为《土工试验方法标准》[68](GB/T50123-1999)中所述的“常水头渗透试验”中的常水头渗透仪和“变水头渗透试验”中的变水头渗透仪。上述仪器仅能进行单纯的渗透试验,但无法定量并均匀施加固结压力,因此很难精确得到孔隙比,导致试验数据不准确。

针对目前常见渗透试验装置存在的不足,为了减少同一试验中相同土样的制备数量和消除同一试验相同土样在制备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作者在70型渗透仪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改进,自行研制了固结—渗透联合测定装置,该装置不仅实现了定量、均匀施加固结压力,精确测定单一固结压力下的渗透系数的基本目的,而且实现了针对一个土样可以连续精确测定不同固结压力条件下土样的渗透系数,得到固结压力—孔隙比—渗透系数的定量变化规律,弥补了普通渗透装置由于无法定量、均匀施加固结压力,导致无法精确测定固结压力条件下土样的渗透系数,同时也不能连续测定不同固结压力下土样渗透系数的不足,提高了固结压力下渗透系数的测量精度而且大大减少了测定不同固结压力条件下土样渗透性的试验次数,该参数精度的提高使相关问题的研究更贴近实际。

固结—渗透联合测定装置的详细构造如图3.6所示:

1—加压活塞;

2—加压筒;

3—进水口;

4—溢水孔;

5—支架;

6—透水石;

7—滤纸;

8—土样;

9—量筒。.

图3.6 固结—渗透联合测定装置示意图

Fig. 3.6 Schematic plot of Osmotic Oedometer

固结—渗透联合测定装置构造说明:本装置的溢水孔亦是测量孔。通过加压活塞可以改变土样所承受的轴向荷载,加压活塞与加压筒的筒壁之间有间隙,水可在加压活塞与加压筒筒壁之间自由流动。

②试验方法:

a.将透水石放入加压筒的底部,在透水石上放一层滤纸并将土样放入加压筒的内腔中,在土样上再放一层滤纸,放上透水石并在透水石上放上加压活塞;

b.在支架两边分别安装1个百分表,并使两个百分表的触头分别顶在加压筒的上表面,在进水口上安装进水管,在溢水孔上安装流量计或在溢水孔外设置量筒,将本装置安装在固结试验台上;

c.通过安装在进水口上的进水管向加压筒内注水,使土样排气、饱和;

d.通过固结试验台施加一定的固结压力来模拟试样的不同压力状态,通过百分表读取土样的轴向变形量,当土样变形稳定时,测定渗透系数;

e.通过固结试验台改变固结压力,再次进行其他固结压力条件下的渗透试验。

(2)不同固结压力条件下尾矿固结渗透试验

①实验内容:使用固结—渗透联合测定装置采用常水头法分别测定阿哈来、同乃尾矿库各类型尾矿及混合尾矿、分层尾矿在0 kPa、32.5 kPa、65 kPa、130 kPa、260 kPa、390 kPa、780 kPa、1170 kPa八级固结压力下的渗透系数,每施加一级荷载后需等待沉降稳定后再测量其渗透系数,每个渗透系数测两次,固结稳定的

判别标准为每小时沉降量小于0.01 mm。取两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级荷载下的渗透系数。为了减小试验误差,所有试验均在常温下进行。

②砂类尾矿固结—渗透试验方法:砂类尾矿渗透系数很大,因此为避免由于透水石渗透系数小于砂类尾矿渗透系数而造成的测量结果错误,采用金属网代替透水石,并在金属网上边铺上一层粗砂代替滤纸作为反滤层来进行砂类尾矿的固结—渗透试验。

修正各砂类尾矿的实际固结数据,以消除两端反滤层及金属网压缩变形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得到不同固结压力条件下砂类尾矿的实际单位沉降量和孔隙比。

图 3.7 固结—渗透联合测定装置图 3.8 尾矿的固结—渗透联合试验

Fig. 3.7 Osmotic Oedometer Fig. 3.8 Osmotic Oedometer test of tailings

③阿哈来、同乃尾矿库各类型尾矿的渗透试验结果及分析

阿哈来、同乃尾矿库各类型尾矿,不同固结压力条件下孔隙比数据如表3.8所示:

表3.8 阿哈来、同乃尾矿库各类型尾矿在各固结压力下的孔隙比数据Tab. 3.8 Void ratio datas of all types of tailings under consolidation pressures

固结压力

/kPa

孔隙比e

阿哈来

尾细砂

阿哈来

尾粉砂

阿哈来

尾粉土

阿哈来

原尾矿

同乃

尾粉砂

同乃

尾粉土

同乃

原尾矿

0 0.851 0.849 1.529 0.839 0.993 1.145 1.021 32.5 0.846 0.836 1.513 0.875 0.924 1.032 0.946 65 0.839 0.829 1.5 0.862 0.847 0.968 0.889 130 0.832 0.818 1.489 0.856 0.758 0.934 0.848 260 0.821 0.8 1.471 0.84 0.683 0.897 0.763 390 0.814 0.789 1.459 0.825 0.659 0.853 0.734 780 0.801 0.778 1.438 0.801 0.614 0.821 0.702 1170 0.784 0.769 1.424 0.797 0.598 0.782 0.679

根据表3.8绘制阿哈来、同乃尾矿库各类型尾矿孔隙比与固结压力关系曲线,如图3.9、3.10所示:

图3.9 阿哈来尾矿库各类型尾矿的e p

-关系

Fig. 3.9 Relationship of e p

-of all types of the A halai tailings

图3.10同乃尾矿库各类型尾矿的e p

-关系

Fig. 3.10 Relationship of e p

-of all types of the Tong nai tailings 当固结压力增大时,各种尾矿试样的压缩规律与前面的压缩特性规律相近,但因有持续水流的作用,其结果有细微的差别,体现在阿哈来原尾矿和同乃尾粉土试样上,其孔隙比随固结压力的增大变化梯度稍大,阿哈来尾粉砂的最终孔隙

比最小。

不同固结压力条件下尾矿土样渗透系数数据如表3.9所示:

表3.9 阿哈来、同乃尾矿库各类型尾矿在不同固结压力下的渗透系数数据Tab. 3.9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datas of all types of tailings under consolidation pressures

固结压力

/kPa

渗透系数/(10-2cm/s)

阿哈来

尾细砂

阿哈来

尾粉砂

阿哈来

尾粉土

阿哈来

原尾矿

同乃

尾粉砂

同乃

尾粉土

同乃

原尾矿

0 6.29 9.2 0.0891 0.58 0.095 0.0053 0.0065

32.5 6.19 8.18 0.0746 0.5 0.084 0.0042 0.0056

65 6.015 7.68 0.0669 0.42 0.077 0.0039 0.0052

130 5.804 6.98 0.0616 0.37 0.072 0.0037 0.0049 260 5.65 6.56 0.0565 0.34 0.068 0.0035 0.0047 390 5.54 6.31 0.0529 0.32 0.067 0.0032 0.0045 780 5.41 5.78 0.0486 0.3 0.066 0.0031 0.0044 1170 5.33 5.46 0.0465 0.29 0.065 0.0029 0.0043

根据数据表3.9绘制阿哈来、同乃尾矿库各类型尾矿渗透系数与固结压力关

系曲线图3.11、3.12:

图3.11 阿哈来尾矿库各类型尾矿k p

-关系

Fig. 3.11 Relationship of k p

-of all types of the A halai tailings

图3.12 同乃尾矿库各类型尾矿k p

-关系

Fig. 3.12 Relationship of k p

-of all types of the Tong nai tailings 阿哈来、同乃尾矿库各类型尾矿试样渗透系数与孔隙比的相关关系,如表

3.10所示:

表3.10 阿哈来、同乃各类型尾矿渗透系数与孔隙比的关系数据

Tab. 3.10 Datas of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and void ratio of all types of tailings

阿哈来

尾细砂

孔隙比e 0.851 0.846 0.839 0.832 0.821 0.814 0.801 0.784

渗透系数k

(10-2 cm/s)

6.29 6.19 6.015 5.804 5.65 5.54 5.41 5.33

阿哈来

尾粉砂

孔隙比e 0.849 0.836 0.829 0.818 0.800 0.789 0.778 0.769 渗透系数k

(10-2 cm/s)

9.2 8.18 7.68 6.98 6.56 6.31 5.78 5.46

阿哈来

孔隙比e 1.529 1.513 1.500 1.489 1.471 1.459 1.438 1.424 渗透系数k0.0890.0740.0660.0610.0560.0520.0480.046

尾粉土

阿哈来

原尾矿

孔隙比e 0.839 0.875 0.862 0.856 0.840 0.825 0.801 0.797 渗透系数k

(10-2 cm/s)

0.58 0.5 0.42 0.37 0.34 0.32 0.3 0.29

同乃

尾粉砂

孔隙比e 0.993 0.924 0.847 0.758 0.683 0.659 0.614 0.598 渗透系数k

(10-2 cm/s)

0.095 0.084 0.077 0.072 0.068 0.067 0.066 0.065

同乃

尾粉土

孔隙比e 1.145 1.032 0.968 0.934 0.897 0.853 0.821 0.782 渗透系数k

(10-2cm/s)

0.005

3

0.004

2

0.003

9

0.003

7

0.003

5

0.003

2

0.003

1

0.002

9

同乃

原尾矿

孔隙比e 1.021 0.946 0.889 0.848 0.763 0.734 0.702 0.679 渗透系数k

(10-2 cm/s)

0.006

5

0.005

6

0.005

2

0.004

9

0.004

7

0.004

5

0.004

4

0.004

3 根据表3.10中阿哈来、同乃尾矿库各类型尾矿渗透系数与孔隙比的关系作

各尾矿土样的渗透系数与孔隙比的关系曲线,如图3.13~3.19所示:

图3.13 阿哈来尾细砂k e

-关系

Fig. 3.13 Relationship of k e

-of the A halai fine sand tailings

图3.14 阿哈来尾粉砂k e

-关系

Fig. 3.14 Relationship of k e

-of the A halai fine silty sand tailings

图3.15 阿哈来尾粉土k e

-关系

Fig. 3.15 Relationship of k e

-of the A halai silty soil tailings

图3.16 阿哈来原尾矿k e

-关系

Fig. 3.16 Relationship of k e

-of the A halai original tailings

图3.17 同乃尾粉砂k e

-关系

Fig. 3.17 Relationship of k e

-of the Tong nai silty sand tailings

图3.18 同乃尾粉土k e

-关系

Fig. 3.18 Relationship of k e

-of the Tong nai silty soil tailings

土力学实验

问答题 1.三轴试验中周围压力大小与工程实际荷载相适应,对吗? 答:对的,并尽可能使最大周围压力与土体的最大实际荷重大致相等,也可按100kpa ,200kpa ,300kpa ,400kpa 施加。 2.在h-w 图中,怎么判断液限和塑限? 答:h=2mm 时,对应含水率为塑限;h=17mm 时,对应含水率为液限。 3.在液限,塑限实验中,锥体弄脏了,怎么办? 答:抹干净,涂少许凡士林即可再用。 4.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主要为了什么? 答:主要为了取出土样时避免弄脏手,使内壁更干净。次要是为了容易取出。 5.击实试验中,怎么控制喷水的质量? 答:将盛好土的盛土盘放在天平上,记录盘和土的质量,然后在天平上一边称量一边均匀喷水,直至加完所需水量。 6.实验室只有称量2000g 的天平,但现要称量3000g 的试样,怎么办? 答:将盛土盘放在两个天平上,记录盘的质量 m 0,往盘上加土,直至两个天平上读数加起来等于 m 0 +3000g 简述题 1.三轴试验的结束条件是什么? 答:当轴向量力环读数出现峰值,再剪3%~5%的垂直应变(或没有峰值时,轴向应变达到20%)后,试验结束。 2.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试验中怎样施加周围压力? 答:开周围压力阀,施加所需的周围压力,周围压力大小应与工程实际荷重相适应,并尽可能使最大围压与土体最大实际荷重大致相等。也可按100kpa ,200kpa ,300kpa ,400kpa 施加。 3.UU 试验中怎么施加轴向压力? 答:剪切应变速率宜每分钟应变0.5%~1.0%启动电动机,合上离合器,开始剪切。每产生0.2%或0.5%轴向应变时,测计测力环变形和孔隙水压力,直至土样破坏或应变量进行到20%为止。 4.简述含水率试验的过程。 答:1)取代表性试样15~30g ,对于砾类土,取100g 以上试样。放入铝盒内,迅速盖好盒盖,称量m 1,准确至0.01g 。称量结果减去铝盒质量m 0,得湿土质量m m m 0 1-=

《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土力学简版要点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 目录 土力学实验的目的 (1) 一、颗粒分析试验 (1) [附1-1]筛析法 (1) [附1-2]密度计法(比重计法) (2) 二、密度试验(环刀法) (5) 三、含水率试验(烘干法) (5) 四、比重试验(比重瓶法) (6) 五、界限含水率试验 (8)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 (8) 六、击实试验 (10) 七、渗透试验 (11) [附7-1]常水头试验(70型渗透仪) (11) [附7-2]变水头试验(南55型渗透仪) (12) 八、固结试验(快速法) (13) 九、直接剪切试验 (15) 十、相对密度试验 (16) 十一、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18) 十二、无粘性土休止角试验 (19) 十三、三轴压缩试验 (20)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 《土力学实验》的目的 土力学试验是在学习了土力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是配合土力学课程的学习而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能训练课。根据教学计划的需要,安排试验内容,以突出实践教学,突出技能训练。 试验课的目的:一、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土力学的理论知识;二、是增强实践操作的技能;三、是结合工程实际,让学生掌握土工试验的全过程和运用实验成果于实际工程的能力。 《土力学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规范编写的。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安排下列实验项目。也可根据实验学时选做。 一、颗粒分析试验 [附1-1] 筛分法 (一)试验目的 测定干土各粒组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粒的组成情况。供砂类土的分类、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建材选料之用。 (二)试验原理 土的颗粒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的性质,工程上常依据颗粒组成对土进行分类,粗粒土主要是依据颗粒组成进行分类的,细粒土由于矿物成分、颗粒形状及胶体含量等因素,则不能单以颗粒组成进行分类,而要借助于塑性图或塑性指数进行分类。颗粒分析试验可分为筛析法和密度计法,对于粒径大于0.075mm的土粒可用筛析法测定,而对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粒则用密度计法来测定。筛析法是将土样通过各种不同孔径的筛子,并按筛子孔径的大小将颗粒加以分组,然后再称量并计算出各个粒组占总量的百分数。 (三)仪器设备 1.标准筛:孔径10、5、2、1.0、0.5、0.25、0.075mm; 2.天平:称量1000g,分度值0.1g; 3.台称:称量5kg,分度值1g; 4.其它:毛刷、木碾等。 (四)操作步骤 1.备土:从大于粒径0.075mm的风干松散的无粘性土中,用四分对角法取出代表性 的试样。 2.取土:取干砂500g称量准确至0.2g。 3.摇筛:将称好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然后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进行筛析。振摇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4.称量:逐级称取留在各筛上的质量。 (五)试验注意事项 1.将土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子中进行筛析。 2.筛析法采用振筛机,在筛析过程中应能上下振动,水平转动。 3.称重后干砂总重精确至 2g。 (六)计算及制图 1.按下列计算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百分数: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淮海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实验一含水率实验 一、实验目的 测定土的含水量,了解土的含水情况,是计算土的孔隙比、液性指数和其他物理力学性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指标。适用范围:粗粒土、细粒土、有机质土和冻土。 二、试验方法 烘干法、酒精燃烧法、炒干法。本试验用烘干法。 三、试验原理 土的含水量是土在温度105~110O C下烘干到恒重时失去的水分质量与达到恒重后干土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四、试验设备 烘箱:保持温度105~110O C的自动控制的电热烘箱、电子分析天平、铝制秤量盒、削土刀等。 五、操作步骤 1、先秤量好带有编号的盒盖、盒身的两个铝盒,分别记录重量数值g0并填入表1中。 2、从原状或扰动土样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约15~30g或用切环刀土样时余下的试样;对有机质土、砂类土和整体状构造冻土取样为50g左右,放在秤量盒内,立即盖好盒盖,称盒盖、盒身及湿土的重量,准确至0.01g,将数值g1填入表1中。 3、打开盒盖,放入烘箱中在温度105~110O C下烘至恒重,烘干时间对粘性土、粉土不得少于8h,对砂土不得少于6h,对含有机质超过干土质量5%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O C的恒温下烘至恒重。取出土样,盖好盒盖,秤重并记录干土及铝盒的重量,将数值g2填入表1中。 六、计算含水率 W=(g1-g2)/(g2-g0)×100% 其中W—含水率g0——铝盒重量,单位为g。 g1——铝盒加湿土的重量,单位为g。g2——铝盒加干土的重量,单位为g。 七、注意事项: 本试验必须对两个试样进行平行测定,测定的差值:当含水率小于40%时为1%;当含水率等于、大于40%时为2%。取两个侧值的平均值,以百分数表示。

土力学渗透实验

3.2.2 尾矿的渗透特性 影响上游法筑坝尾矿库安全稳定性的诸多因素中,尾矿库的渗流状态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只有深入分析尾矿库的渗流状态,才能确定合理的筑坝工程指标,选择合适的排渗方案,从而保证尾矿库的安全[65,73,74]。 目前,国内外对尾矿库进行渗流分析时很少考虑尾矿的渗透系数随填埋位置和时间的变化。近代土力学的研究表明,土的渗透特性与土中孔隙的多少和孔隙的分布情况密切相关。随着尾矿的排放,下部堆积尾矿的上覆土压力逐渐增加。在上覆土压力的作用下,尾矿将逐渐排水固结,随着固结的进行,尾矿孔隙比逐渐减小,而孔隙比的减小必然引起渗透系数的变化。堆积尾矿的渗透系数与上部固结压力和孔隙比之间存在何种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75-76]。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固结压力和孔隙比条件下各类尾矿的渗透系数变化情况,从而为尾矿库渗流稳定性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1)固结—渗透联合测定装置说明 ①固结—渗透联合测定装置构造说明 现有技术中进行土样渗透试验主要仪器为《土工试验方法标准》[68](GB/T50123-1999)中所述的“常水头渗透试验”中的常水头渗透仪和“变水头渗透试验”中的变水头渗透仪。上述仪器仅能进行单纯的渗透试验,但无法定量并均匀施加固结压力,因此很难精确得到孔隙比,导致试验数据不准确。 针对目前常见渗透试验装置存在的不足,为了减少同一试验中相同土样的制备数量和消除同一试验相同土样在制备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作者在70型渗透仪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改进,自行研制了固结—渗透联合测定装置,该装置不仅实现了定量、均匀施加固结压力,精确测定单一固结压力下的渗透系数的基本目的,而且实现了针对一个土样可以连续精确测定不同固结压力条件下土样的渗透系数,得到固结压力—孔隙比—渗透系数的定量变化规律,弥补了普通渗透装置由于无法定量、均匀施加固结压力,导致无法精确测定固结压力条件下土样的渗透系数,同时也不能连续测定不同固结压力下土样渗透系数的不足,提高了固结压力下渗透系数的测量精度而且大大减少了测定不同固结压力条件下土样渗透性的试验次数,该参数精度的提高使相关问题的研究更贴近实际。 固结—渗透联合测定装置的详细构造如图3.6所示:

一些土力学试验实验

实验一:密度试验(环刀法) 一、概述 土的密度ρ是指土的单位体积质量,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之一,其单位为g/cm3。土的密度反映了土体结构的松紧程度,是计算土的自重应力、干密度、孔隙比、孔隙度等指标的重要依据,也是挡土墙土压力计算、土坡稳定性验算、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估算以及路基路面施工填土压实度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土的密度一般是指土的天然密度。 二、试验方法及原理 密度试验方法有环刀法、蜡封法、灌水法和灌砂法等。对于细粒土,宜采用环刀法;对于易碎、难以切削的土,可用蜡封法,对于现场粗粒土,可用灌水法或灌砂法。环刀法就是采用一定体积环刀切取土样并称土质量的方法,环刀内土的质量与环刀体积之比即为土的密度。 1.仪器设备 (1)恒质量环刀:内径6. 18cm(面积30cm2)或内径7. 98cm(面积50cm2),高20mm,壁厚1.5mm; (2)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 1g的天平; (3)切土刀、钢丝锯、毛玻璃和圆玻璃片等。 2. 操作步骤 (1) 按工程需要取原状土或人工制备所需要求的扰动土样,其直径和高度应大于环刀的尺寸,整平两端放在玻璃板上。 (2) 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将环刀的刀刃向下放在土样上面,然后用手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至土样上端伸出环刀为止,根据试样的软硬程度,采用钢丝锯或修土刀将两端余土削去修平,并及时在两端盖上圆玻璃片,以免水分蒸发。

(3)擦净环刀外壁,拿去圆玻璃片,然后称取环刀加土质量,准确至0. 1g。 环刀法试验应进行两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密度差值不得大于0.03 g/cm3.,并取其两次测值的算术平均值。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烘干法) 一、概述 土的含水率是指土在温度105-110℃下烘到衡量时所失去的水质量与达到恒量后干土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二、试验方法及原理 含水率试验方法有烘干法、酒精燃烧法、比重法、碳化钙气压法、炒干法等,其中以烘干法为室内试验的标准方法。烘干法是将试样放在温度能保持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量的方法,是室内测定含水率的标准方法。 1.仪器设备 (1)保持温度为105110℃的自动控制电热恒温烘箱或沸水烘箱、红外烘箱、微波炉等其他能源烘箱; (2)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 0lg的天平; (3)装有干燥剂的玻璃干燥缸; (4)恒质量的铝制称量盒。 2.操作步骤 (1)从土样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15~30g(有机质土、砂类土和整体状构造冻土为50g),放人称量盒内,立即盖上盒盖,称盒加湿土质量,准确至0. 0lg。 (2)打开盒盖,将试样和盒一起放人烘箱内,在温度105^-110℃下烘至恒量。试样烘至恒量的时间,对于粘土和粉土宜烘8~10h,对于砂土宜烘6~8h。对于有机质超过干土质量5%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的恒温下进行烘干。 (3)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从烘箱中取出,盖上盒盖,放人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4)将试样和盒从干燥器内取出,称盒加干土质量,准确至0. 0lg。 烘干法试验应对两个试样进行平行铡定,并取两个含水率测值的算术平均值。当含水率小于40%时,允许的平行测定差值为1%;当含水率等于、大于40%时,允许的平行测定差值为2%。 实验三:土的压缩、固结试验 一、概述 标准固结试验就是将天然状态下的原状土或人工制备的扰动土,制备成一定规格的土样,然后在侧限与轴向排水条件下测定土在不同荷载下的压缩变形,且试样在每级压力下的固结稳定时间为24h。 二、试验方法与原理 1. 仪器设备 (1) 固结容器。由环刀、护环、透水板、加压上盖等组成,土样面积30cm2或50cm2,高度2cm。 (2)加荷设备。可采用量程为5~l0kN的杠杆式、磅秤式或气压式等加荷设备。 (3) 变形量测设备。可采用最大量程l0mm, 最小分度值0.0lmm的百分表,也可采用一准确度为全量程0. 2%的位移传感器及数字显示仪表或计算机。

最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验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 验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验指导书深圳大学建工学院土木工程系

一、颗粒分析试验 (筛分法) (一)试验目的 测定干土各粒组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粒的组成情况。供砂类土的分类、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建材选料之用。 (二)试验原理 土的颗粒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的性质,工程上常依据颗粒组成对土进行分类,粗粒土主要是依据颗粒组成进行分类的,细粒土由于矿物成分、颗粒形状及胶体含量等因素,则不能单以颗粒组成进行分类,而要借助于塑性图或塑性指数进行分类。颗粒分析试验可分为筛析法和密度计法,对于粒径大于0.075mm的土粒可用筛析法测定,而对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粒则用密度计法来测定。筛析法是将土样通过各种不同孔径的筛子,并按筛子孔径的大小将颗粒加以分组,然后再称量并计算出各个粒组占总量的百分数。 (三)仪器设备 1.标准筛:孔径10、5、2、1.0、0.5、0.25、0.075mm;(见附图1) 2.天平:称量1000g,分度值0.1g; 3.台称:称量5kg,分度值1g; 4.其它:毛刷、木碾等。 (四)操作步骤 1.备土:从大于粒径0.075mm的风干松散的无粘性土中,用四分对角法取出代表性的试样。2.取土:取干砂500g称量准确至0.2g。 3.摇筛:将称好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然后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进行筛析。振摇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4.称量:逐级称取留在各筛上的质量。 (五)试验注意事项 1.将土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子中进行筛析。 2.筛析法采用振筛机,在筛析过程中应能上下振动,水平转动。 3.称重后干砂总重精确至 2g 。 (六)计算及制图 1.按下列计算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百分数: 100A B m X m = ? 式中: X —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百分数,%; m A —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g ; m B —所取试样的总质量(500g )。 2.用小于某粒径的土质量百分数为纵坐标,颗粒直径(mm )的对数值为横坐标,绘制颗粒大小分配曲线。

土力学名词解释汇总

填空 土是由(固体颗粒)(液体水)和(气体)等三相的物质组成 土的颗粒级配分析方法有(筛析法)(比重计法)筛析法适用于粒径大于0.075mm的土。 土的级配越好,则土的级配曲线越(缓) 土中水包括(毛细水)(结合水)(重力水)(结晶水) 土处于固体状态时,仅含有(结合水) 土中封闭气体使土的透水性(降低) 土的结构包括(单粒结构)(蜂窝结构)和(絮状结构) 土的密度测定方法有(环刀法)(灌砂法)和(灌水法) 土的塑性指数IP越大,土中粘粒含量(越多) 土的灵敏度越大,结构受到扰动后,强度降低的(程度高) 土粒单元的大小,形状,排列及其联结关系等因素形成的综合特征成为(土的结构) 土产生渗流的最小水力梯度称为(初始水力梯度) 土产生流砂的最小水力梯度称为(临界水力梯度) 土粒承受和传递的应力称为(有效应力) 土体自重在地基中产生的应力称为(自重应力) 土的压缩试验是在(侧限变形)条件下完成的,压缩系数反映了(土的压缩性) 土的强度破坏通常是指(抗剪强度抗剪强度)破坏 土中某点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剪破面与最大主应力面成(45度+fai/2) 土的含水量增加,则粘聚力(下降),有效应力(增大)抗剪强度(增强) 土体中的剪应力等于土的抗剪强度时的临界状态,称为土的(极限平衡)状态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有(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fai) 土的含水量增加,土坡的稳定性(下降) 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能力称为(土的抗剪强度) 土的固结程度越高,强度一(越大) 土压力可分为(静止土压力Eo)(主动土压力Ea)(被动土压力Ep)在相同条件下,三种土压力的关系为(Eo0.075mm的颗粒为45%,塑性指数为9,则该土命名为(粉土) 某土液限为34%,塑限为17%,则该土命名为(粉质粘土) 某土的内摩擦角为30度,则土体剪破面与大主应力面的夹角为(60)度 某砂土的饱和重度rsat=20.5KN/m3,要使该土不产生流土,则要求水力梯度i(<=1.05) 某土在压力为100kPa,200kPa时对应的孔隙比分别为0.85和0.82,则该土的压缩性(中) 某挡土墙墙背垂直,光滑,填土面水平,填土为中砂,若墙高为2M时作用于墙背上的主动土压力为20kN/m,则墙高为4M时,作用于墙背上的主动土压力为(40)kN/m 重力式挡土墙依靠(自身重力)维持稳定性,按墙背倾角不同分为(倾斜式)(直立式)(俯斜式) 某地基临塑荷载为240kPa,临界荷载P1/3=280kPa,则临界荷载P1/4等于(270)kPa. 黏性土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含水量界限值称为(界限含水量) 黏性土可塑状态和流动状态互相转化的界限含水量称为(液限Wl) 黏性土可塑状态和半固态相互转化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Wp) 黏性土受扰动后强度降低,静置不动,其强度随时间逐渐增长的形质称为(土的触变性) 塑性指数是(黏性土的液限和塑限的差值)Ip=Wl-Wp 黏性土的库伦强度理论表达式为(rf=三角tanfai+C) 黏性土坡稳定性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圆弧法)(条分法)(稳定数法) 黏性土的压实效果与(含土量大小)(击实功能)(粒径级配)有关 已知土的渗透系数为2.0x10-5次方cm/s,水力梯度为0.9,则水的流速为(1.8x10-5次方)cm/s 已知某砂土试样长20cm,横截面积为100cm2,水头差保持为30cm时,历时2.0s,流过土样的水量为15cm.2,则该土的渗透系数为(0.05)cm/s 已知基底压力为200kPa,基底处自重应力为24kPa,地基中某点的附加应力系数为0.20,则基底附加压力为(176)kPa,该点的附加应力为(35.2)kPa。 已知某地下室外墙,墙高10m,墙后填土为粉质粘土,侧压力系数为0.30,粉质粘土的重度r=18kN/m3,则在墙底处于由填土所产生的侧压力大小为(54Kpa) 已知某挡土墙墙背竖直,光滑,墙后填土表面水平,墙后填土为黏性土,且内摩擦角为30度,则,主动土压力系数为(0.33),被动土压力系数为(3) 挡土墙稳定性主要是指(抗滑移)(抗倾覆) 挡土墙验算包括挡土墙的(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变形)验算 挡土墙的位移为0,此种情况下的土压力为(静止土压力) 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离开土体位移且墙后填土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此种情况下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饱和土体渗流固结完成的条件是土中孔隙水应力(消散为零) 饱和土体在荷载作用下,孔隙中自由水随时间缓慢(排除),体积逐渐(减小)的过程,称为土的固结。

土力学学习心得与总结.docx

土力学是工程力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经过2个多月的学习,我对专业知识有了新的理解和掌握。为了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与动手能力,学校为我们专业开设土力学实验课程。土力学实验我们供选作了5个有代表性的实验,分别是:1、颗粒分析试验2、界限含水率(稠度)试验3、渗透试验4、压缩试验5、直接剪切试验。 我们做试验的顺序基本上是和理论课程同步的。我们首先做的实验是颗粒分析试验。粒分析试验是测定干土中各颗粒含量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土的大小、级配和粒组含量是土的工程分类的重要依据。由于我们选用的土粒粒径小于0.075mm,因此我们选用了密度计法。这次试验做起来还算是比较轻松,但处理数据却有一定的困难,这个也是土力学试验这一门课的比较明显的特点。这次土力学试验规范了我写试验报告的模式,相比这对于以后我写报告会有很大的帮助。为了更好的将土的液塑限指标和土的含水率联系起来,我们又做了界限含水率(稠度)试验。这个试验在处理数据时要注意用电子天平测出的是土和盒子的质量,因此,要减去盒子的质量才能的出土的质量。 为了让我们进一步的体验土的渗透性这一个特点,我们又做了渗透试验。这个试验是基于达西定律建立起来的理论。经过理论的推导可以得知渗流速度是和土的渗透系数和水力梯度有关的,根据土的种类的不同,我们选用了常水头试验和变水头试验两个试验方案。这个试验也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压缩试验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一个试验。这个试验和最后一个直接剪切试验有点相似。在做直接剪切试验中要注意有一个步骤是把销钉去掉后才加载的,结果我们忘记了去销钉,幸亏老师的提醒,我们才把这个错误改过来。做试验要讲究一个认真仔细。 以上是我对这一学期土力学试验的一个小结,我从这次总结中也学到了好多东西。总的来说,土力学试验对我的提高还是很大的。

土力学实验报告

园林学院 土力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2009041001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091 指导教师李西斌 组别第三组 成绩

实验目录 前言 (1) 实验一含水量试验 (2) 实验二密度实验 (5) 实验三液限和塑限试验 (7) 实验四固结试验 (13) 实验五直接剪切试验 (18)

前言 土是矿物颗粒所组成的松散颗粒集合体,其物理力学性质与其他材料不同;土力学是利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土工试验技术来研究土的强度和变形及其规律性的一门应用学科。 土的天然含水率、击实性、压缩性、抗剪强度是水利工程中的四大问题,他们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与安全问题,因此在工程中作好土料的指标实验,确定出相应标对水利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验一 含水量试验 一、概述 土的含水率 是指土在温度105~110℃下烘干至恒量时所失去的水质量与达 到恒量后干土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含水率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土的干、湿状态。含水率的变化将使土物理力学性质发生一系列变化,它可使土变成半固态、可塑状态或流动状态,可使土变成稍湿状态、很湿状态或饱和状态,也可造成土在压缩性和稳定性上的差异。含水率还是计算土的干密度、孔隙比、饱和度、液性指数等不可缺少的依据,也是建筑物地基、路堤、土坝等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二、实验原理 土样在在105℃~110℃温度下加热,土中自由水会变成气体挥发,土恒重后, 即可认为是干土质量s m ,挥发掉的水分质量为w s m m m =-。 三、实验目的 测定土的含水量,供计算土的孔隙比、液性指数、饱和度等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指标。并查表可确定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 四、实验方法 含水率实验方法有烘干法、酒精燃烧法、比重法、碳化钙气压法、炒干法等,其中以烘干法为室内实验的标准方法。在此仅用烘干法来测定。 烘 烘干法是将实样放在温度能保持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量的方法,是室内测定含水率的标准方法。 (一)仪器设备 (1)保持温度为105~110℃的自动控制电热恒温烘箱; (2)称量200g 、最小分度值0.01g 的天平; (3)玻璃干燥缸;

2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一、填空题 1. 土的稠度状态依次可分为(固态),(半固态),(可塑态),(流动态),其界限含水量依次是(缩限),(塑限),(液限)。 2. 土的天然容重、土粒相对密度、土的含水界限由实验室直接测定,其测定方法分别是(环刀法),(比重瓶法),(烘干法)。 3. 桩按受力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 4. 建筑物地基变形的特征有(沉降量)、(沉降差)、(局部倾斜)和倾斜四种类型。 5 .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 )的粘性上称 为淤泥。 6. 土的结构分为以下三种:(单粒结构)、(蜂窝状结构)、(絮状结构)。 7. 附加应力自(外荷引起的应力)起算,自重应力自(自重引起的应力)起算。 8. 土体受外力引起的压缩包括三部分(固相矿物本身的压缩)、(土中液相水的压缩)、(土中孔隙的压缩)。 1、地基土的工程分类依据为《建筑地基设计规范》,根据该规范,岩土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 2、地基的极限荷载指(地基剪切破坏发展即将失稳时所能承受的极限荷载)。 3、根据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可将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 4、按桩的制作分类,可分(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类。 5、桩身中性点处的摩察力为( 0 )。 6、土的颗粒级配是指组成土颗粒的搭配比例,可以用颗粒级配曲线表示。其中横坐标代表(粒径),纵坐标代表(小于某粒质量占全部土粒质量的百分比)。 7、土的稠度状态依次可分为(固态),(半固态),(可塑态),(流动态),其界限含水量依次是(缩限),(宿限),(液限)。 8、附加应力自(外荷引起的应力)起算,自重应力自(自重引起的应力)起算。 9、最优含水率是指(在压实功能一定条件下 , 土最易于被压实、并能达到最大密度时的含水量)。 二、选择题 1. 建筑物施工速度较快,地基土的透水条件不良,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 宜选用( A )。 (A)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B)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C)排水剪切试验(D)直接剪切试验

土力学实训总结

土力学实训总结转眼间,一周的实训马上就要结束了。这才觉悟到时间如白驹过隙,过得飞快。现在想起刚学这门课的时候对什么都觉得不知道老师讲了也不是很懂。就连出去跟老师在外面的铁路线路上实习。自己也是看热闹。对于许多东西都事是而非。即便老师讲了对于初次接触的我也只是觉得好奇。根本忘了自己学习的目的。 在实训的过程中我根据任务指导书上的要求,通过查课本把自己以前没有搞懂的问题认真的全都弄明白了。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很认真地完成了。尤其是缩短轨配置的计算,把自己以前老搞混淆的计算步骤现在也搞清楚了。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我也虚心的请教同学、和老师。经过同学和老师的耐心讲解自己以前不会的也彻底懂了,自己由以前对这门课的讨厌也变得喜欢。 实习过程中我对土力学的:土的密度试验,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土的剪切试验,土的固结试验以及土的击实试验,都有了了解。现将了解到的知识总结如下: 实验一土的含水率试验 (一)、试验目的 105—1100C下烘于恒量时所失去的水的质量和干土质量的百分比值。土在天然状态下的含水率称为土的天然含水率。所以,试验的目土的含水率指土在的:测定土的含水率。 (二)、烘干法试验 1.操作步骤 (1)取代表性试样,粘性土为15—30g,砂性土、有机质土为50g,放入质量为m ,精确至0.01g. 的称量盒内,立即盖上盒盖,称湿土加盒总质量m 1 (2)打开盒盖,将试样和盒放入烘箱,在温度105——1100C的恒温下烘干。烘干时间与土的类别及取土数量有关。粘性土不得少于8小时;砂类土不得少于6小时;对含有机质超过10%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0C的恒温下烘至恒量。

(3)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取出,盖好盒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干土加盒质量m 为,精确至0.01g 2 实验二土的密度试验 (一)、试验目的 测定土在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二)、试验方法与适用范围 1、操作步骤 。 (1)测出环刀的容积V,在天平上称环刀质量m 1 (2)取直径和高度略大于环刀的原状土样或制备土样。 (3)环刀取土: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将环刀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随即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直至土样上端伸出环刀为止。将环刀两端余土削去修平(严禁在土面上反复涂抹),然后擦净环刀外壁。 (4)将取好土样的环刀放在天平上称量,记下环刀与湿土的总质量m 2 2、计算土的密度:按下式计算 3、要求:①密度试验应进行2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差值不得大于 0.03g/cm3,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②密度计算准确至0.01 g/cm3. 实验三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 (一)、试验目的 细粒土由于含水量不同,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和固体状态。液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量;塑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量。 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细粒土的液限、塑限,计算塑性指数、给土分类定名,共设计、施工使用。 实验四土的击实试验 (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的目的是用标准的击实方法,测定土的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从而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与最优含水率。 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粘性土,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20mm 的土。 (二)、计算与制图 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率为横坐标,绘制干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即为击实曲线。曲线峰值点的纵、横坐标分别代表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如果曲线不能得出峰值点,应进行补点试验。 计算数个干密度下的饱和含水率。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率为横坐标,在击实曲线的图中绘制出饱和曲线,用以校正击实曲线。 实验五土的固结试验 (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试样在侧限与轴向排水条件下的变形和压力,或孔隙比和压力的关系,变形和时间的关系,以便计算土的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压缩模量、固结系数及原状土的先期固结压力等。 (二)、试验方法

土力学实验报告

土力学 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含水量实验 一、实验名称:含水量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含水量反映了土的状态,含水量的变化将使土的一系列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也发生变化。测定土的含水量,以了解土的含水情况,是计算土的孔隙比、液性指数、饱和度和其他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指标。 三、试验原理 土样在100~105℃温度下加热,途中自由水首先会变成气体,之后结合水也会脱离土粒的约束,此时土体质量不断减少。当图中自由水和结合水均蒸发脱离土体,土体质量不再变化,可以得到固体矿物即土干的重。土恒重后,土体质量即可被认为是干土质量m s ,蒸发掉的水分质量为土中水质量m w =m-m s 。 四、仪器设备 烘箱、分析天平、铝制称量盒、削土刀、匙、盛土容器等。 五、试验方法与步骤 1.先称量盒的质量m 1,精确至0.01g 。 2.从原状或扰动土样中取代表性土样15~30g (细粒土不少于15g ,砂类土、有机质土不少于50g ),放入已称好的称量盒内,立即盖好盒盖。 3.放天平上称量,称盒加湿土的总质量为m 0+m ,准确至0.01g 。 4.揭开盒盖,套在盒底,通土样一样放入烘箱,在温度100~105℃下烘至质量恒定。 5.将烘干后的土样和盒从烘箱中取出,盖好盒盖收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6.从干燥器内取出土样,盖好盒盖,称盒加干土质量m 0+m s (准确至0.01g ) 。 六、试验数据记录与成果整理 含水量试验(烘干法)记录 计算含水量:%100) () ()(000?++-+= s s m m m m m m w 实验日期 盒质量 m 0/g 盒+湿土质 量(m 0+m )/g 盒+干土质 量(m 0+m s ) /g 水质量/g 干土质量m s /g 含水量w/% 1 2 3 4=2-3 5=3-1 4/5

土力学试验指导书之-直剪试验

试验项目三 直剪试验 试验目的: 测定土样在不同正压力下的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和粘聚力,为估算地基承载力、评价地基及土坡的稳定性、计算挡土墙土压力等提供必需的资料。 试验方法: 通常采用4个试样,分别在不同的垂直压力p下,施加水平剪切力进行剪切,测得剪切破坏时的剪应力τ。然后根据库仑定律确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φ和粘聚力c。 根据试验时的剪切速率和排水条件不同,直接剪切试验可分为:快剪、固结快剪和慢剪三种方法。试验方法的选择,原则上应该尽量模拟工程的实际情况,如施工情况,土层排水条件等(学生试验一般采用快剪方法)。 试验指导书: 直接剪切试验 一、目的 1、掌握应变控制式直剪仪快剪的操作方法; 2、测定土样在不同正压力下的抗剪强度并确定土的内摩擦角和内聚力; 3、巩固抗剪强度的理论概念。 二、试验原理 当地基上施加外荷载后,如取出一单元体来分析 时,在单元体任意角度a的平面上(主应力面除外), 如图7-1上m-n平面,作用着法向应力σn和剪应

力τn,而剪应力有使m-n面以上土体向左滑动的趋势。因此,土颗粒之间的阻力便要阻止它滑动,这阻力称为抗剪强度τf。 因此,剪应力τn和抗剪强度τf在不同的荷载作用下有可能出现下列三种情况: ⑴当荷载较小时,τn<τf,土体尚处于弹性压缩阶段,土体内尚未形成剪切滑动面; ⑵当荷载继续增加,使τn=τf,这时土体内已开始形成剪切滑动面;但尚未滑动而是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从理论上说只要外载稍有增加,土体内某面m-n上便开始剪切滑动。 ⑶如荷载继续加大,使τn>τf,这时剪应力超过土的抗剪强度(实际这是不可能的,因当τn>τf时土中应力将重分配),直至在土体内某一面上的剪应力大于抗剪强度时,便形成了剪切滑动面,使土体沿滑动面滑动。 而在工程上所关心的是土体在什么情况下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如何求得土的抗剪强度。 剪切试验便是解决这个问题,可在同一种土样上施加不同的法向力,进行剪切,将剪切破坏时的剪应力作为土的抗剪强度。按照库伦定律,剪应力与法向应力近似成线性关系。因此可根据不同的法向应力和相应的抗剪强度得τf~σn曲线。同时该曲线可用直线来代替,在直线上任意一点的纵坐标表示在土体内某一个平面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土的抗剪强度。三、主要仪器设备

大工《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模拟试卷 A+B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处于天然状态的砂土的密实度一般用哪一种试验来测定?( C ) A.荷载试验B.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 C.标准贯入试验 D.轻便触探试验 2、评价下列说法的正误。( D ) ①土的渗透系数越大,土的透水性也越大,土中的水力梯度也越大 ②任何一种土,只要水力梯度足够大,就可能发生流土和管涌 ③土中一点渗流力的大小取决于该点孔隙水总水头的大小 ④渗流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水力梯度,还与其方向有关 A.①对B.②对C.③和④对D.全不对 3、通过土粒承受和传递的应力称为( A )。 A.有效应力B.总应力C.附加应力D.孔隙水压力 1、由某土颗粒级配累计曲线得: 6012.5mm d=, 100.03mm d=,该土的不均匀系数 u c为( A )。 A.416.7 B.4167 C.2.4×10-3D.12.53 2、对无粘性土的工程性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B )。 A.含水量B.密实度C.矿物成分D.颗粒的均匀程度 3、土透水性的强弱可用土的哪一个指标来反映?( D ) A.压缩系数B.固结系数C.压缩模量D.渗透系数 4、当各土层中仅存在潜水而不存在毛细水和承压水时,在潜水位以下土自重应力为( C )。 A.静水压力B.总应力C.有效应力,但不等于总应力D.有效应力,等于总应力 5、所谓土的固结,主要是指( B )。 A.总应力引起超孔隙水压力增长的过程B.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有效应力增长的过程 C.总应力不断增加D.总应力和有效应力不断增加的过程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土的抗剪强度与该面上的总正应力直接相关B.土抗剪强度与该面上的有效正应力成正比 C.剪切破裂面发生在最大剪应力作用面上D.破裂面与小主应力作用面夹角为45°+?/2 7、若代表土中某点应力状态的摩尔应力圆与抗剪强度包线相切,则表明土中该点( C )。 A.任一平面上的剪应力都小于土的抗剪强度B.某一平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土的抗剪强度 C.在相切点所代表的平面上,剪应力正好等于抗剪强度D.在最大剪应力作用面上,剪应力正好等于抗剪强度8、当挡土墙后的填土处于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挡土墙( B )。 A.在外荷载作用下推挤墙背土体B.被土压力推动而偏离墙背土体 C.被土体限制而处于原来的位置D.受外力限制而处于原来的位置 9、对于( C ),较易发生整体剪切破坏。 A.高压缩性土B.中压缩性土C.低压缩性土D.软土 10、计算挡土墙压力时,荷载效应( D )。 A.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B.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 C.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D.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

土力学学习心得与总结

土力学学习心得与总结 土力学是工程力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经过2个多月的学习,我 对专业知识有了新的理解和掌握。为了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与动手能力,学校为我们专业开设土力学实验课程。土力学实验我们供选作了5个有代表性的实验,分别是:1、颗粒分析试验2、界限含水率(稠度)试验3、渗透试验4、压缩试验5、直接剪切试验。 我们做试验的顺序基本上是和理论课程同步的。我们首先做的实 验是颗粒分析试验。粒分析试验是测定干土中各颗粒含量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土的大小、级配和粒组含量是土的工程分类的重要依据。由于我们选用的土粒粒径小于0.075mm,因此我们选用了密度计法。这次试验做起来还算是比较轻松,但处理数据却有一定的困难,这个也是土力学试验这一门课的比较明显的特点。这次土力学试验规范了我写试验报告的模式,相比这对于以后我写报告会有很大的帮助。为了更好的将土的液塑限指标和土的含水率联系起来,我们又做了界限含水率(稠度)试验。这个试验在处理数据时要注意用电子天平测出的是土和盒子的质量,因此,要减去盒子的质量才能的出土的质量。 为了让我们进一步的体验土的渗透性这一个特点,我们又做了渗 透试验。这个试验是基于达西定律建立起来的理论。经过理论的推导可以得知渗流速度是和土的渗透系数和水力梯度有关的,根据土的种

类的不同,我们选用了常水头试验和变水头试验两个试验方案。这个试验也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压缩试验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一个试验。这个试验和最后一个直接剪切试验有点相似。在做直接剪切试验中要注意有一个步骤是把销钉去掉后才加载的,结果我们忘记了去销钉,幸亏老师的提醒,我们才把这个错误改过来。做试验要讲究一个认真仔细。 以上是我对这一学期土力学试验的一个小结,我从这次总结中也学到了好多东西。总的来说,土力学试验对我的提高还是很大的。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2016土力学实验报告详解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土力学实验报告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小组:

实验一土的颗粒分析实验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颗粒分析试验就是测定土中各种粒组所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的试验方法,可分为筛析法和沉降分析法。其中沉降分析法又有密度计法和移液管法等。对于粒径大于0.075mm的土粒可用筛分析的方法来测定,而对于粒径小于0.075mm 的土粒则用沉降分析方法来测定。 这里我们仅对筛析法进行介绍。 二、筛析法 筛析法就是将土样通过各种不同孔径的筛子,并按筛子孔径的大小将颗粒加以分组,然后再称量并计算出各个粒组的质量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筛析法是测定土的颗粒组成最简单的一种试验方法,适用于粒径小于、等于60mm,大于0.075mm的土。 (一)仪器设备 1、分析筛; ①圆孔粗筛,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和2mm。 ②圆孔细筛,孔径为2mm,1mm,0.5mm,0.25mm,0.075mm。 2、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0.1g的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3、振筛机; 4、烘箱、量筒、漏斗、研钵、瓷盘、不锈钢勺等。 (二)操作步骤 先用风干法制样,然后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用四分法按下表称取代表性的试样,称量准确至0.1g,当试样质量超过500g时,称量应准确至1g。 筛析法取样质量

(1)将按上表称取的试样过孔径为2mm的筛,分别称取留在筛子上和已通过筛子孔径的筛子下试样质量。当筛下的试样质量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时,不作细筛分析;当筛上的试样质量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时,不作粗筛分析。 (2)取2mm筛上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粗筛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粗筛筛析,然后再取2mm筛下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细筛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细筛筛析。细筛宜置于振筛机上进行震筛,振筛时间一般为10~15min。 (3)按由最大孔径的筛开始,顺序将各筛取下,称留在各级筛上及底盘内试样的质量,准确至0.1g。 (4)筛后各级筛上及底盘内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前试样总质量的差值,不得大于试样总质量的1%。 2、含有细粒土颗粒的砂土 (1)将按上表称取的代表性试样,置于盛有清水的容器中,用搅棒充分搅拌,使试样的粗细颗粒完全分离。 (2)将容器中的试样悬液通过2mm的筛,取留在筛上的试样烘至恒量,并称烘干试样质量,准确至0.1g。 (3)将粒径大于2mm的烘干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粗筛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粗筛筛析。按由最大孔径的筛开始,顺序将各筛取下,称留在各级筛上及底盘内试样的质量,准确至0.1g。 (4)取通过2mm筛下的试样悬液,用带橡皮头的研杆研磨,然后再过0.075mm筛,并将留在0.075mm筛上的试样烘干至恒量,称烘干试样质量,准确至0.1g。 (5)将粒径大于0.075mm的烘干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细筛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细筛筛析。细筛宜置于振筛机上进行震筛,振筛时间一般为10~15min。 (6)当粒径小于0.075mm的试样质量大于试样总质量的10%时,应采用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测定小于0.075mm的颗粒组成。 实验一土的筛分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实验仪器设备: 3、实验方法:

土力学实验一__相对密度

实验一 相对密度、密度、含水量测定 A 、实验目的 测定土的相对密度、密度和含水量,以了解土的疏密、干湿状态和含水情供计算土的其它物理指标和设计以及控制施工质量之用。 B 、实验要求 1、由实验室提供一份扰动土样,要求学生测定该上样的含水量、密度和该土 的相对密度; 2、根据实验结果要求学生确定该土的孔隙比(e )、孔隙率(n )、饱和度(r S )、干土密度(d ρ)及饱和土密度(sat ρ)等物理指标; 3、参观原状土样。 C 、实验方法 一、相对密度实验(又称比重实验) 土粒的相对密度是土在100℃—105℃下烘至恒重时土粒的密度与同体积4℃时纯水密度的比值。 (一)实验目的 测定土的相对密度(比重),为计算土的孔隙比、饱和度以及为其它土的物理力学实验(如颗粒分析的比重计法实验、压缩实验等)提供必需的数据。 (二)实验方法 相对密度实验的方法取决于试样的粒度大小和土中是否含有水溶盐,如果水中不含水溶盐时,可采用比重瓶和纯水煮沸排气法。土中含有水溶盐时,要用比重瓶和中性液体真空排气法。粒径都大于5mm 时则可采用缸吸筒法或体积排水法。本实验采用比重瓶和纯水煮沸排气法。 (三)仪器设备

1、比重瓶:容量100毫升: 2、天平:称量200克,感量0.001克; 3、恒量水槽:灵敏度±1℃; 4、电热砂浴(或可调电热器); 5、孔径5mm 土样筛、烘箱、研钵、漏斗、盛土器、纯水、蒸馏水发生器等。 (四)实验步骤 1、试样制备 将风干或烘干之试样约100克放在研钵中研碎,使全部通过孔径为5mm 的筛,如试样中不含大于5mm 的土粒,则不要过筛。将已筛过的试样在100℃—105℃下恒重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备用。(此项工作由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完成) 2、将烘干土约15克,用漏斗装入烘干了的比重瓶内并称其质量,得瓶加上的质量m l ,准确至O.001克。 3、将已装入干土的比重瓶注纯水至瓶的一半处。 4、摇动比重瓶,使土粒初步分散,然后将比重瓶放在电热砂浴上煮沸(注意将瓶塞取下)。煮沸时要注意调节砂浴温度,避免瓶内悬液溅出。煮沸时间从开始沸腾时算起,砂土和粉土不小于30分钟,粉质粘土和粘土不小于1小时。本次实验因时间关系,煮沸时间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5、将比重瓶从砂浴上取下,注入纯水至近满,然后放比重瓶于恒温水槽内,待瓶内悬液温度稳定后(与水槽内的水温相同),测记水温(T),准确至0.5℃(注:本实验室槽内水温控制在20℃)。 6、轻轻插上瓶塞,使多余水分从瓶塞的毛细管上溢出(溢出的水必须是不含土粒的清水)。取出比重瓶,擦干比重瓶外部水分,称瓶加水加土的总质量(4m )准确至0.001克。 (五)计算 按下式计算相对密度: C w wT m m m m ds ??-+= 44300ρ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