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土力学实验报告

土力学实验报告

土力学实验报告土力学实验报告一、引言土力学实验是土木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研究内容,通过对土壤在不同条件下的力学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土力学实验的过程、结果和分析,以及对土壤力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目的本次土力学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土壤的压缩性和剪切性进行测试,了解土壤的力学性质,包括压缩特性、剪切强度和变形特征等。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掌握土壤的力学行为规律,为土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三、实验方法1. 压缩性测试:采用压缩试验仪进行,首先将土样放置在试验仪中,施加一定的压力,然后记录土样的压缩变形和应力变化,最后得出土壤的压缩特性曲线和压缩模量等参数。

2. 剪切性测试:采用剪切试验仪进行,首先将土样放置在试验仪中,施加一定的剪切力,然后记录土样的剪切变形和应力变化,最后得出土壤的剪切强度和剪切模量等参数。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压缩性测试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土壤的压缩特性曲线,可以得出土壤的压缩指数和压缩模量等参数。

通过分析曲线的形状和参数的数值,可以判断土壤的压缩性质,如是否具有压缩回弹性、压缩变形的速率等。

2. 剪切性测试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土壤的剪切应力-剪切变形曲线,可以得出土壤的剪切强度和剪切模量等参数。

通过分析曲线的形状和参数的数值,可以判断土壤的抗剪强度和剪切变形的特征,如剪切破坏的形态、剪切面的切线斜率等。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土力学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土壤的压缩性是指土壤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体积变化,具有压缩回弹性和压缩变形速率等特征。

2. 土壤的剪切性是指土壤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变和破坏,具有剪切强度和剪切变形特征等。

3. 土壤的力学性质与土壤的颗粒组成、含水量、密实度等因素有关,不同土壤类型具有不同的力学行为规律。

六、实验应用土力学实验的结果和分析对土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 在土地开发和基础工程设计中,可以根据土壤的压缩性和剪切性参数,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措施和结构设计方案,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土力学预习实验报告

土力学预习实验报告

土力学预习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土力学预习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土体的重要力学特性,例如抗剪强度、抗压强度等;2. 学习土体试验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方法;3. 提前预习,为将来进行土力学实验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土体的力学性质是指土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破坏特性。

本实验主要研究土体的抗剪强度。

土体的抗剪强度是指土体在受到两个相互垂直的力的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在实验中,使用直剪试验方法对土体的抗剪强度进行测试。

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选择一定量的土样,并将其事先干燥,确保土样表面干燥无水分。

2. 准备设备:将直剪仪、压力计等设备放置在试验台上,并调整好其位置和方向。

3. 安装土样:将土样放置在直剪仪的顶部,调整土样的位置,使其与直剪仪的平面对齐。

4. 施加压力:通过手动或电动方式施加均匀的剪切压力,观察土样的变形情况。

5. 记录数据:使用压力计测量施加的压力大小,并随时记录土样的变形数据。

6. 终止试验:当土样发生破坏或变形稳定时,终止试验,并记录最后一次测量到的压力和变形数据。

实验数据处理:1. 计算抗剪强度: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土样的抗剪强度。

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为:抗剪强度= 施加的最大剪切力/ 土样的截面面积。

2. 分析变形数据:根据试验所得的变形数据,分析土样的变形特征,判断土样的变形状态和稳定性。

3. 绘制曲线图:根据试验数据,绘制土样剪切力与变形之间的曲线图,以便更直观地观察土样的变形特征和破坏过程。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土样的抗剪强度等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土样的抗剪强度为XXX,表明土样具有一定的抗剪破坏能力。

2. 土样的变形特征为XXX,说明土样在受到剪切力的作用下发生了一定的变形。

3. 土样的破坏过程为XXX,可以通过绘制曲线图更直观地观察土样的变形和破坏过程。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土力学预习实验,我们对土体的重要力学特性和试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学习到了土体抗剪强度的测试方法和数据处理过程,也了解了土样的变形特征和破坏过程。

土力学实验报告_3

土力学实验报告_3

课程名称: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编号: S021D05 课程类型: 非学位课考核方式:学科专业: 岩土工程年级: 2007研姓名: 学号:河北工程大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课程论文报告三轴压缩试验测定邓肯张模量参数实验报告一. 实验内容测定试样密度、含水量、界限含水率;采用静三轴仪不固结不排水剪试验测不排水强度参数及定邓肯张模量参数。

二. 实验原理1不排水强度参数以主应力差为纵坐标, 轴向应变为横坐标, 绘制主应力差与轴向应变关系曲线。

取曲线上主应力差的峰值作为破坏点, 无峰值时, 取15%轴向应变时的主应力差值作为破坏点。

以剪应力为纵坐标, 法向应力为横坐标, 在横坐标轴以破坏时的应力平面上绘制破损应力圆, 并绘制不同周围压力下破损应力圆的包线(破损应力圆的公切线), 求出不排水强度参数。

-模型)参数2邓肯张模量(Eν详见《三轴试验原理与应用技术》P117-P122(朱思哲等,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三. 仪器设备1应变控制式三轴仪: 由压力室、轴向加压设备、周围压力系统、反压力系统、孔隙水压力量测系统、轴向变形和体积变化量测系统组成。

2 附属设备: 包括压样器;环刀、饱和器、切土器、原状土分样器、切土盘、承膜筒和对开圆膜。

3 天平: 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0.1g。

4 橡皮膜: 弹性乳胶膜, 厚度0.1-0.2mm。

5 透水板:直径与试样相等, 其渗透系数大于试样的渗透系数, 使用前在水中煮沸并泡于水中。

四. 实验步骤1试样制备本试验采用的原状土样, 试样制备, 步骤如下:⑴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 剥去蜡封和胶带, 开启土样筒取出土样。

检查土样结构, 当确定土样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不符合规定时, 舍弃此组土样。

⑵用环刀切取试样时, 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 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 将环刀垂直下压, 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 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 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 擦净环刀外壁, 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土力学实训总结报告

土力学实训总结报告

土力学实训总结报告【土力学实训总结报告】一、实训目的和意义土力学实训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土壤的力学性质和行为。

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土壤力学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

二、实训内容和步骤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三个实验内容:常用土工试验、压缩试验和剪切试验。

1. 常用土工试验:学生首先进行了土壤的颜色、质地、水分含量等基本性质的测试,然后学习并实施了密度试验、孔隙比试验和比重试验。

通过实验,学生了解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组成。

2. 压缩试验: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压缩试验,学习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试验方法。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正确操作和观察实验数据变化,分析并得出结论。

3. 剪切试验:学生进行了剪切试验,学习了土壤的剪切特性和力学行为。

实验中,学生需准确地测量和记录剪切力和剪切变形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和分析土壤的剪切强度。

三、实训成果和收获通过本次实训,我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和收获:1. 掌握了土壤力学试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习了土壤的基本性质和组成。

2. 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学会了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仪表,以及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

3. 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与同学合作进行实验,共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在实训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1. 实验方案不够详细:有时候在实验进行中,发现实验方案中对于一些细节操作没有明确说明,导致操作时不够顺利。

以后需要改进实验方案的编写和说明。

2.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实验测量和记录过程中,有时因为操作不规范或仪器不准确导致数据有一定的误差。

需要提高仪器的操作技巧和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实验讲解的详细程度:有时候在实验讲解环节,老师对于一些实验步骤和原理讲解不够详尽,导致学生理解不透彻。

希望老师在讲解时能够更加细致和清晰。

土力学室内实验报告(3篇)

土力学室内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包括含水率、密度、比重等。

2. 掌握土的界限含水率测定方法,包括液限和塑限。

3. 理解土的击实特性,学习击实试验方法。

4. 熟悉土的压缩性试验,分析土的压缩曲线。

5. 学习土的抗剪强度试验,测定土的剪切强度参数。

二、实验原理1. 含水率试验:通过烘干法或酒精法测定土样中的水分含量,进而计算含水率。

2. 密度试验:测定土样在自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的密度,分别为自然密度和饱和密度。

3. 比重试验:通过比重瓶法测定土样的比重,反映土粒的轻重。

4. 界限含水率试验:通过液限和塑限试验,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进而计算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5. 击实试验:通过标准击实试验,研究土的击实特性,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6. 压缩试验:通过压缩试验,研究土的压缩性,绘制压缩曲线,确定土的压缩系数。

7. 抗剪强度试验:通过直接剪切试验或三轴剪切试验,测定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包括内摩擦角和粘聚力。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烘箱、电子天平、比重瓶、液限塑限联合测定仪、击实仪、压缩仪、剪切仪等。

2. 材料:土样、砂、石子、酒精、水等。

四、实验步骤- 称取一定质量的土样,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 称取烘干后的土样质量,计算含水率。

2. 密度试验:- 称取一定质量的土样,测定其体积。

- 将土样浸泡在水中,测定其饱和体积。

- 计算自然密度和饱和密度。

3. 比重试验:- 称取一定质量的土样,放入比重瓶中。

- 加入适量水,使土样悬浮在水中。

- 称取比重瓶和土样的总质量,计算比重。

4. 界限含水率试验:- 进行液限和塑限试验,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

- 计算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5. 击实试验:- 将土样分层次放入击实仪中。

- 按照规定次数进行击实。

- 测定击实后的土样密度和含水率。

- 计算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6. 压缩试验:- 将土样放入压缩仪中。

- 加载不同应力,测定土样的变形。

- 绘制压缩曲线,计算压缩系数。

土直剪实验报告(3篇)

土直剪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直剪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土直剪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

3. 分析土的抗剪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土直剪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土力学实验,用于测定土的抗剪强度和剪切变形特性。

实验原理基于土体在剪切过程中,抗剪强度与剪切应力之间的关系。

根据摩尔-库仑理论,土体的抗剪强度可以用下式表示:τ = c + σtanφ式中,τ为剪切应力;c为土的黏聚力;σ为正应力;φ为土的内摩擦角。

三、实验仪器1. 土直剪仪:用于进行土直剪实验。

2. 量筒:用于量取土样体积。

3. 天平:用于称量土样质量。

4. 保湿器:用于保持土样的水分状态。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土样:取一定量的土样,将其放入保湿器中,保持土样的水分状态。

2. 称量土样:用天平称量土样的质量,并记录。

3. 量取土样体积:将土样放入量筒中,量取土样的体积,并记录。

4. 装样:将土样装入土直剪仪的剪切盒中,注意土样要均匀分布。

5. 加载:按照实验要求,对土样进行加载,直至达到预定剪切应力。

6. 记录数据:在剪切过程中,记录剪切应力、剪切位移等数据。

7. 解除加载:达到预定剪切应力后,解除加载,观察土样的剪切破坏情况。

8.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土样的抗剪强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等参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抗剪强度: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土样的抗剪强度。

抗剪强度是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其大小反映了土体的稳定性。

2. 黏聚力:黏聚力是土体颗粒之间的粘结力,反映了土体的内聚力。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土样的黏聚力。

3. 内摩擦角:内摩擦角是土体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反映了土体的剪切特性。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土样的内摩擦角。

4. 影响因素分析:分析土的抗剪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如土的种类、含水量、应力状态等。

六、实验结论通过土直剪实验,可以测定土体的抗剪强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等参数,为土体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实验结果表明,土的抗剪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土的种类、含水量、应力状态等。

土力学剪切实验实验报告

土力学剪切实验实验报告

土力学剪切实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土力学剪切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土力学剪切实验,研究土壤的抗剪特性,了解土壤的剪切强度和抗剪力的变化规律,为土壤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土壤样本(取自实际工程现场)2.实验设备:剪切试验仪、土壤箱、荷载控制系统、位移测量系统等。

四、实验步骤1.准备土壤样本:根据实验需要,取适量土壤样本,经过筛选去除颗粒较大的土壤。

2.土壤湿度调节:根据实验需要,调节土壤湿度,使其符合实验要求。

3.土壤填充:将土壤均匀地填充到土壤箱中,并进行压实,以消除土壤内部的空隙。

4.样本制备:在土壤箱中放置剪切试验器,调节试验器的位置和尺寸,制备具有标准尺寸和形状的土壤样本。

5.施加荷载:通过荷载控制系统,向土壤样本施加垂直荷载,记录施加的荷载大小和变化情况。

6.施加剪力:通过剪切试验仪,施加水平剪力,产生土壤的剪切变形,记录剪切力的大小和变化情况。

7.测量位移:借助位移测量系统,测量土壤样本在剪切过程中的位移情况。

8.数据处理:结合实验数据,绘制荷载-位移曲线、剪切力-位移曲线等,计算土壤样本的抗剪力和剪切强度等力学参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荷载-位移曲线和剪切力-位移曲线,得到土壤样本在不同荷载和位移条件下的抗剪特性。

根据曲线的形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荷载-位移曲线:随着施加荷载的增加,土壤样本的位移逐渐增大,但位移增大的速率逐渐减小。

2.剪切力-位移曲线: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加,剪切力也逐渐增加,并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小。

根据实验数据和曲线分析,可以计算土壤样本的抗剪力和剪切强度。

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数据,可以得出土壤剪切特性的变化规律,为土壤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六、实验总结通过土力学剪切实验,我们了解了土壤的剪切强度和抗剪力的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可以为土壤工程设计提供重要的参数和依据,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土壤材料和设计合理的工程结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土壤样本的湿度、压实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程中,还需按照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剪切实验方法和参数。

土力学试验报告

土力学试验报告

密度试验一、试验目的土的密度反映了土体结构的松紧程度, 是计算土的自重应力、干密度、孔隙比等指标的重要依据, 也是挡土墙土压力计算、土坡稳定性验算、地基承载力和沉降估算以及路基面施工填土压实度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试验方法及原理环刀法就是采用一定体积环刀切取土样并称土质量的方法, 环刀内土的质量与环刀体积之比即为土的密度。

环刀法操作简便且准确, 在室内和野外均普遍采用, 但环刀法只适用于测定不含砾石颗粒的细粒土的密度。

三、仪器设备1、环刀: 内径61.8mm, 高20mm。

天平:称重500g, 最小分度值0.1g;称重200g, 最小分度值0.01g。

其他: 切土刀、钢丝锯、圆玻璃片、凡士林等。

四、试验步骤1、按工程需要取原状土样, 其直径和高度应大于环刀的尺寸, 整平两端放在圆玻璃片上;2、在环刀的内壁涂一层凡士林, 将环刀的刀刃向下放在土样上面, 用切土刀把环刀完全压入土内, 使保持天然状态的土样填满环刀内;用切土刀削去环刀外侧的土、刮平上下面后, 再用擦布把环刀外侧擦净;在天平上称量环刀加土的总质量, 准确至0.01g。

五、试验数据处理试验记录及计算表试验者:两次计算的密度差值为0.012 g/cm 3 表格中数据计算用到的公式:湿密度V m=ρ干密度430.1362.01948.11=+=+=ωρρd (g/cm 3)六、回答问题2、1.土的密度有几种测试方法?3、答: 土的密度测定方法有环刀法、蜡封法、灌水法和灌砂法。

环刀法测定哪些土的密度?答: 环刀法适用于测定不含砾石颗粒的细粒土的密度。

比重试验一、试验目的土粒的比重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 是计算孔隙比、孔隙率、饱和度等 重要依据, 也是评价土的主要指标。

土粒的比重主要取决于土的矿物成分, 不同土的比重变化幅度不大。

但土的比重对于了解土的性质很重要, 通过本实验了解测量土比重的基本方法。

二、试验方法及原理比重瓶法的原理为由称好质量的干土放入盛满水的比重瓶的前后质量差异, 来计算土粒的体积, 从而进一步计算出土粒比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力学
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含水量实验
一、实验名称:含水量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含水量反映了土的状态,含水量的变化将使土的一系列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也发生变化。

测定土的含水量,以了解土的含水情况,是计算土的孔隙比、液性指数、饱和度和其他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指标。

三、试验原理
土样在100~105℃温度下加热,途中自由水首先会变成气体,之后结合水也会脱离土粒的约束,此时土体质量不断减少。

当图中自由水和结合水均蒸发脱离土体,土体质量不再变化,可以得到固体矿物即土干的重。

土恒重后,土体质量即可被认为是干土质量m s ,蒸发掉的水分质量为土中水质量m w =m-m s 。

四、仪器设备
烘箱、分析天平、铝制称量盒、削土刀、匙、盛土容器等。

五、试验方法与步骤
1.先称量盒的质量m 1,精确至0.01g 。

2.从原状或扰动土样中取代表性土样15~30g (细粒土不少于15g ,砂类土、有机质土不少于50g ),放入已称好的称量盒内,立即盖好盒盖。

3.放天平上称量,称盒加湿土的总质量为m 0+m ,准确至0.01g 。

4.揭开盒盖,套在盒底,通土样一样放入烘箱,在温度100~105℃下烘至质量恒定。

5.将烘干后的土样和盒从烘箱中取出,盖好盒盖收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6.从干燥器内取出土样,盖好盒盖,称盒加干土质量m 0+m s (准确至0.01g )。

六、试验数据记录与成果整理
含水量试验(烘干法)记录
计算含水量:%100)
()
()(000⨯++-+=
s s m m m m m m w
压缩实验
一、实验名称:压缩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掌握土的压缩实验基本原理和试验方法,了解试验的仪器设备,熟悉试验的操作步骤,掌握压缩实验成果的整理方法,计算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并绘制土的压缩曲线。

三、试验原理
土的压缩就是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逐渐缩小的过程,压缩试验是将土样放
在金属容器内,在有侧限的条件下施加压力,观察在不同压力下的压缩变形量,以测定土的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等有关压缩指标,了解土的压缩特性,作为设计计算依据。

四、仪器设备
三联杠杆压缩仪,百分表,环刀,滤纸,秒表等。

五、试验方法与步骤
1.首先检查压缩容器及设备是否齐全,然后将大护环、大透水石下护环按顺序放好,将滤纸放上,把切好的土样连同环刀放入压缩盒内(环刀刃口朝下)在套上小护环放滤纸及透水石加压缩盒盖。

2.检查仪器是否灵敏,后将装好土样的压缩盒放入仪器内,调整杠杆水平,装上百分表。

3.施加预压,以保证试样与仪器上下之间各个部位接触良好(施加1kPa 的预压或手指轻点击),然后调整百分表至零位。

4.加压。

一般按照0.1、0.2、0.3、0.4MPa 顺序加压,每级按15min 读数一次(此为按学时数灵活掌握),在每次加压后应立即调整杠杆之水平。

5.当实验结束以后,先退去荷载,后拆除百分表,再取出土样,并将仪器擦净。

六、试验数据记录与成果整理 1.初始数据
试样初始高度H 0=20毫米, 土粒净高0
1e H H s +=
土粒密度ρs =2.72 g/3 试样密度v
w w 0
-=
ρ 试样初始孔隙比=-+=
1)1(0ρρρw e wc s
各级加荷载时间
各级荷重下测微表读数(毫米)
50kPa 100 kPa 200 kPa 300 kPa 400 kPa
1分
15分
30分
60分
(ΔH1mm)总变形量
仪器变形ΔH2(mm)
试样变形量ΔH(mm)试样变形后高度H(mm)各级荷载下孔隙比e
2 计算
压缩曲线
液塑限实验
一、实验名称:液塑限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测定土的液塑限,用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作为粘性土所处的软硬状态及估计地基承载力等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粘性土分类及结合土体的原始孔隙比来评价粘性土地基承载能力的依据。

三、试验原理
土体处于可塑状态时,在外力下产生任意变形而不会发生断裂;土体处于半固态时,当变形达到一定值时会发生断裂,根据这个特点,在进行塑限实验时给予一定外力,使实验变形达到规定刚好出现裂缝时所对应的含水量作为塑限含水量。

四、仪器设备
光电式液限、塑限联合测定仪,毛玻璃板,调土刀,0.5mm孔径分析筛,凡士林,纯水,含水率试验全部设备等。

五、试验方法与步骤
1、制备试样:可采用天然含水率土样或风干土样制备。

采用天然土样时,剔除大于0.5mm土粒,取代表性土样约600g,拌和均匀后分成3份,制成不同含水率的土膏,使它们的圆锥入土深度分别在4~6mm、9~11mm和16~19mm,静置一段时间即可;对风干土样,过0.5mm筛,取筛下土约400g分成三份后,分别加水制成3种不同含水率的试样,3种土膏的圆锥入土深度与天然含水率土样制成的土膏相同,拌和均匀后密封于保湿缸中静置24小时;
2、将试样用调土刀调匀,密实地填入试杯中,土中不能含土封闭气泡,将高出试样杯的余土用调土刀括平,随即将试样放于仪器底座上;
3、取圆锥仪,在锥尖涂以极薄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磁铁吸稳圆锥仪;
4、调节屏幕基线,使初始读数于零刻线处。

调节升降底。

使圆锥尖刚好接触土面,放开圆锥仪,圆锥仪在自重作用下插入土中,经过5秒钟后测读圆锥仪下沉深度;
5、重复步骤2、3、4,进行另外两个试样的圆锥入土深度h和对应含水率ω的测试;
6、在h-ω图上将三点h和对应的液限ωL1
7、10mm液限ωL10和2mm对应的塑限ωP(公路规范100g圆锥低度液限对应的入土深度为20mm,由液限查图得到塑限对应的入土深度hp,然后由hp查图得到塑限ωp)。

六、试验数据记录与成果整理
数据整理:
在耳机双对数坐标纸上,以含水量w为横坐标,锥入深度h为纵坐标,点绘a、b、c三点含水量的h-w图,连接三点,应成一条直线。

在h-w图上,查得纵坐标入土深度h=20mm所对应的横坐标的含水量w即为该土样的液限含水量wL
直剪实验
一、实验名称:直剪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直剪试验是测定土抗剪强度的一种常用的、古老的、又最简单的方法。

测定土不同压力下的抗剪强度,得出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粘聚力c 和摩擦角ϕ,可以估算地基承载力,评价地基稳定性,计算挡土墙土压力等。

三、试验原理
土的抗剪强度是土在外力作用下,其一部分土体对另外一部分土体滑动时所具有的抵抗剪切的极限强度。

四、仪器设备
①手动直剪仪;② 百分表;③其他:环刀、刮土刀、钢丝锯、塑料片等。

五、试验方法与步骤
1.将环刀内侧涂上一层凡士林,刀刃相下放在土样上。

2.用刮土刀将环刀均匀压入土样,高出环刀上沿1-2mm 为宜,然后用钢丝锯和刮土刀将土样两端刮平。

3.对准上下剪切盒,插上销钉,将土样放入盒内。

4.试样装好后,转动手轮,使上盒前端与测力计接触。

顺次加上加压盖、钢珠、加压架。

5.根据试验设计施加垂直压力σ:50kPa 、100kPa 、200kPa 、400 kPa
6.施加垂直荷载后,立即拔去销钉,将百分表调零,开动秒表,以1.2mm/min 的速率剪切土样。

手轮每分钟6转,根据试样情况最多30转,使土样在3-5min 内剪坏。

手轮每转一圈,同时测记百分表读数。

7.剪切结束后,退去剪切盒垂直压力,取出土样,重新安装第二个试样,进行下一级实验,直至实验结束。

8.实验结束后,将仪器及取土工具清洗干净,放回原位。

六、试验数据记录与成果整理 1.剪应力计算:==k k CR R A
τ(Pa )
R —百分表读数,0.01mm ; τ—剪应力;
A —试样面积,30cm 2
C —钢环系数,N/0.01mm 2.剪切位移计算:20()100
n R
l mm -∆= n —手轮转数
4.绘制τ-l ∆曲线,确定峰值强度max τ。

5.绘制max τ-σ曲线,确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c 、ϕ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