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思想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演变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演变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演变中国的经济思想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

随着社会变革和时代的推移,古代中国的经济理念和实践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经济体系。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演变进行探讨,以了解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1. 封建经济思想的兴起在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封建经济思想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封建经济思想的核心思想是尊重封建主的权力和蒸蒸日上的地位,并以此为基础推动经济发展。

封建主们认为,推行地方政策和经济发展的方式只要和他们的利益相符,就可以改变社会的命运。

2. 商业经济思想的出现商业经济思想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经济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商业经济思想是一种更为积极的思想,强调了人性和资本的重要性。

在这个时期,商业经济思想已经逐渐取代了封建经济思想,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

3. 以家庭为基础的经济思想以家庭为基础的经济思想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基本上都是由家庭组成的,并且经济生活主要以家庭为中心。

因此,整个经济的发展和增长都以家庭的利益为标准,这也使得以家庭为基础的经济思想成为了中国经济的核心思想之一。

4. 市场经济思想的兴起市场经济思想的兴起代表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另一次转型。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开始向着城市化和商业化发展。

因为市场经济的核心思想是以市场经济交换为中心,这也促使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5. 发展包容性经济思想发展包容性经济思想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主要是以农村和城市的发展为中心,并且经济政策更加关注人权和财产权的相互关系。

这也可视为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一个巅峰,这也为后来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演变的一些探讨。

虽说每个时期的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信念,但这并不影响它们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们也希望中国的经济思想能够持续地发展,以达到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解析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解析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解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在经济领域的具体化。

它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旨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深化对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推动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本文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坚持党的领导,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方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领导作用,强调党对经济工作的决策权、领导权、管理权等方面的核心作用。

党的领导不仅体现在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等重大决策上,也贯穿于各个层级、各个方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领导具有特殊重要性,可以维护国家利益、民生福祉以及社会公平正义。

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结构性改革与供给侧改革相融合,并强调改革的长期性、稳定性和战略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通过优化供求结构,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这一思想强调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力求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明确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强调经济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

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注重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在追求速度的同时,注重质量、绿色、创新、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强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新时代背景下,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要进一步破除制度机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改革开放。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观点总结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观点总结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观点总结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可以说是丰富多样的,涉及到了农业、商业、物价、税收、货币、贸易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观点的大致总结:一、农业观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的农业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农耕至上:古代中国经济以农耕为基础,认为农业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农业生产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只有发展农业才能确保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

2. 封建土地制度:在封建社会中,土地是生产资料的基础,土地归地主所有,农民以出租、交租的方式经营土地。

土地制度对农业生产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限制了农民自身的发展。

3. 春耕秋收制度:中国古代经济中有春耕秋收制度,即在春季进行耕种,秋季进行收获。

这种制度保证了农业生产的规律性和可持续性。

二、商业观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的商业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内外市场并重:中国古代经济认为内外市场都是重要的,内市是国内市场,外市是国际市场。

内外市场互相依赖,相互影响,是经济发展的有机整体。

2. 义利并重:中国古代商业观点中强调义和利的统一。

商人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遵守商业道德,做到公平、诚信,以维护商业的稳定和共同利益。

3. 集市制度:中国古代经济中有集市制度,即定期在城市或农村地区设立集市,供商人集中交易。

集市制度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场所,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交换。

三、物价观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的物价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价稳定:中国古代经济主张物价的稳定。

物价波动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物价的稳定。

2. 物价调控:中国古代政府实行对物价的调控,通过政府的干预和管理来控制物价的波动。

比如设立市令、颁布价格法令等来调整物价。

3. 物价与养民政策:中国古代经济中重视物价与养民政策的关系。

通过控制物价来保护养民,保证养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维护社会稳定。

四、税收观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的税收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徭役制度:中国古代采取徭役制度,即对农民进行征税和劳役,作为国家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学习心得体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心阐述的一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它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感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让我深受启发。

首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强调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是"重资本、轻劳动",侧重于扩大经济规模而忽视了经济质量的提升。

而新时代经济思想明确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即通过改革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这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促使我们在经济发展中更加注重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其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强调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发展利益。

同时,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的变革,使之更加公正、公平、合理,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期望。

最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强调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动实现共享发展。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增加人民群众的福祉。

新时代经济思想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经济发展方向的决策者。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注重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激发。

同时,推动实现共享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通过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我深刻认识到,这一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是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得来的。

它不仅指导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对全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坚持这一思想,不断创新实践,推动中国经济迈向更加繁荣富强的新时代。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思想变迁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思想变迁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思想变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经了许多变革,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经济思想的变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引进了许多西方经济学理论,同时也发展出了许多本土经济学理论,这些理论的不断发展与融合,逐渐构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思想体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思想的变迁。

第一,计划经济时期的思想体系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以国家计划为中心的,政府通过制定计划来规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节奏。

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思想体系主要受到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强调国家计划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并试图通过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在这个经济思想体系中,政府是最重要的经济管理者,主要的经济资源也是由政府掌控的。

同时,计划经济时期也强调“节约优先、浪费可耻”的价值观,为了节约资源,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例如物资分配制度、公共服务制度等等。

此外,在这个经济思想体系中,强调「人民公社化」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然而,尽管计划经济模式在20世纪初大放异彩,但其管理能力与效率在长时间的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了问题,这也为中国经济思想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第二,市场经济时期的思想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中国逐渐开放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经济体系。

市场经济时期的经济思想体系主要注重市场自由的决策权,并通过强化产权保护、市场竞争和自由贸易等措施来实现市场优先和效率优先的价值取向。

市场经济时期经济思想体系的主要特征是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的转变,政府逐渐将资源配置和生产决策的权力转移给市场。

政府的角色逐渐被限制为维持市场秩序和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

此外,市场经济时期的经济思想体系也重视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这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的效率。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思想体系199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这标志着中国经济思想的转型进入了新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探索
农村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 业生产的发展。
城市改革
以深圳、上海等地为代表的特区建设,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地区的梯度发展格局。
对外开放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提高了中国 的国际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所蕴 含的经济发展理念、政策措施等 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总结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优 越性。
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需要加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享等方面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 质量发展,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 主要内容
经济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
注重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核 心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制 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 创新。
协调发展
强调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 村、区域之间、产业之间的 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 全面进步。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 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对世界经济发展理论的贡献与启示
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世 界经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为 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借鉴的发 展模式和经验。
启示世界

中国经济思想史

中国经济思想史

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思想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耕社会。

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人们对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逐渐深化,不同的经济思想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梳理中国经济思想的主要发展脉络。

1. 农耕经济时期在农耕经济时期,人们的经济活动主要以农业为基础。

这个时期最核心的经济思想是“社稷之忧”。

人们相信,只有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农业才能有良好的发展。

因此,国家领导者需要制定相关政策,以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 商业经济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商业开始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经济思想是“物尽其用”。

人们开始认识到,同一种物品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产生不同的价值。

因此,他们开始致力于发掘物品的潜在价值,创造更多的财富。

3. 王朝时期在封建社会中,皇帝和贵族的统治对经济思想有深远的影响。

这个时期最关键的经济思想是“儒家经济思想”。

儒家强调道德和仁义的重要性,认为经济活动应该在道德的框架下进行。

儒家经济思想强调勤俭持家、节约无为的原则,这种思想在封建社会中广泛传播。

4. 五四时期中国在近代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这个时期最显著的经济思想是“学派思想”。

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学习西方经济思想,寻求发展中国经济的出路。

其中,梁启超提出的“大同社会”概念影响深远,主张通过财富的均等分配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和谐。

5. 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

中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政策。

其中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标志,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相互促进。

总结起来,中国经济思想史经历了农耕经济、商业经济、封建社会、学派思想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阶段。

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核心理念和思想家的贡献,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经济生活,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

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

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中国古代是一段灿烂的历史文化时期,经济思想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的《黄帝内经》、《左传》、《史记》等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的经济思想与现代经济学有着很多相通之处。

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深受“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的影响。

在这种世界观下,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相互关系被看作是一种和谐的共生关系。

因此,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是以“天道酬勤”为中心,强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期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为主的经济模式古代中国的经济模式主要是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贸易活动是辅助性的。

农业生产对于古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古代中国的《孟子》中有一句名言:“天下之大,无非为衣食耳。

”这也表现出古代社会将农业生产放在了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

三、重视经济统一性和发展规划古代中国的经济思想鲜明地强调经济的统一性和发展规划,其核心是推崇“天下一家”。

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曾经写到:“天下郡义,汉制同文,分地而治,籍民而税。

故一姓之與天下合德者,治之常也。

”这说明古代中国的经济规划是以统一的标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地方性和税收制度进行规划和实施。

四、税收制度的变迁与经济思想古代中国的税收制度实行了多种模式,发生了多次变迁。

首先是商鞅变法,当时改革的重点是推行轻徭薄赋政策,通过减轻农民重税负担来促进发展。

曹魏时期,太学绅士主张将税收分成农业税和手工业税,表现出一种注重分类的思想。

中唐时期,唐玄宗又实行了新的法令,强化税收征收的管理制度,这些措施表现了古代中国经济思想中的计划经济特点。

五、国家主导的贸易活动古代中国也有贸易活动,但发展的规模和方式与现代有很大差别。

古代中国的贸易活动主要是自然形成的“买卖经济”,而国家主导的贸易活动则少见。

文献记载,唐代时期出现过一些贸易名城,比如广陵和泉州,但是这些城市的贸易规模和对经济的影响有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崇古守旧心 态;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尊天认命心态; 有饭大家吃:均贫富心态;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勤苦俭约心 态; 车到山前必有路,人生但须果腹耳:知足乐世心 态; 进一步走投无路,退一步海阔天空:中庸忍让心 态;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本分自守心态;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大学》:小康大同的经济思想 温总理在回答记者有关农村问题时说:“中国古 代《大学》一文说,生财有道,生之者众,食之 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现在在农村倒过来 了,‘食之者众,生之者寡’。” 大意是,发财致富有良方:国家没有无业游民, 进行生产的人便增多;朝廷中没有不切实际的官 位,靠政府吃饭的人一定减少;不耽误农事生产 的各阶段,农民生产自然会勤快;量入为出,理 财者就可以从容不迫。这也是中国儒家在200 0年前提出的小康大同的政治理想。 (三)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进程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其次,过去的中国经济思想也是无价宝藏。
再如,新制度经济学所研究的制度,中国的儒家 学者在先秦时代已经有过深刻的阐述。


再次,外来经济思想只有同中国经济思想相结合, 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国传统社会的心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权主义心态; 尊卑贵贱,不逾行次:主奴等级心态;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谈台湾问题,引用了于右任诗:切切思乡之情 在回答记者有关两岸关系的提问时说:“说起台湾,我就 很动情,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元 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的一首哀歌:‘葬我于高山之上 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 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 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诗 句。” 于右任先生是陕西三原人。1879年出生,早年参加反 清斗争,后潜逃上海,参与创办复旦公学、中国公学和上 海大学。1906年赴日本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创 办过《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1895年,阿克顿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们的任务是把握 观念的演进,观念不是公共事件的结果而是原因。 在德国,哲学家狄尔泰被称为近代历史观念史之父,在他 看来,观念史不只是研究人的理性的思想,它还应该包括 非理性的一面,如意志、想象等方面。 这时观念史出现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些历史学家们反对 实证主义,反对科学决定论,他们坚持认为,在人类行为 中,观念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观念体现和影响着人类的 行为。 这样,对观念的重视直接促进了观念史研究的兴起。 二、中国经济思想史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民营企业、民办教师、赤脚医生、中国作 家协会等等。 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突出 问题,如国有企业问题、所有权问题、保 护私有财产问题等等,如果要追根溯源, 都可以从传统中找到答案。 第四,学习中国经济思想史,可以使我们 拥有支援意识,也就是可以激发一个人的 创造意识和思想能力。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中国经济思想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它的 发展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中国经济思想史就是研究“中 国经济思想”的内容、特点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经济科学。 (一)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有两种基本方法: 历史方法:根据时间顺序,按学派或思想家来逐个分析其 经济思想。 逻辑方法:按经济思想内容的逻辑顺序和结构,将经济思 想分为若干领域、若干专题,分门别类地考察其发生、发 展的规律。 以上两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思想史家保曼是这样分析的:当时,从事文化史 和政治史研究的历史学家之间展开了争辩,文化 史学家不满意历史研究只限于政治史,想要突破 政治史的局限,把历史研究扩展并包括着文明、 思想、物质和政治。 其代表人物之一的阿克顿在1880年写到,在理解 历史中,一个伟大的课题就是洞察和把握隐藏在 人们之后的观念,观念有着自己的传统,从古至 今以它们自己的方式在发展,在这一演进中,观 念远远超过法律的父母地位,扮演着教父和教母 的角色。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通过近现代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成为独立的经济类学科, 是开创性进展,但不足,主要是研究范围集中在先秦和近 代,对中间的中国经济思想涉及很少。 3、当代传统经济思想的研究 (1)出现了中国经济思想通史。胡寄窗:「中国经济思 想史」,赵靖:「中国经济思想通史」(共6卷)。 (2)传统经济思想的资料研究取得成果。巫宝三:「中 国经济思想史资料选辑」(4册)。 (3)开始运用逻辑方法研究传统经济思想。古代的财政 思想、货币思想、消费思想、会计审计思想、商业思想、 经济管理思想等。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思想史家们认为,观念的创造导致现实的变化,因而,观 念的力量要超出于物质的力量,观念的力量可以成为比物 质的力量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变化动力。 以法国大革命为例,就象拿破仑曾经说过的那样,法国大 革命就是由启蒙运动的观念而引发的。 路易十六在阅读了伏尔泰、卢梭的著作后,叹息道:伏尔 泰和卢梭亡了法国。 法国历史学家饶勒斯在分析法国大革命的原因时也说:社 会革命将并不仅仅依靠事物的力量来实现,它要依靠意识 和意志的活力。这说出了思想史研究的一个意义,追踪事 物的原因 。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1)研究的基础则是进行文献和理论阐释的分析研究, 考察特定时代人们在怎样的状况下要研究解决的是哪些具 体经济问题,采用的是什么理论方法,怎样思考或研究经 济问题,得出的是何种论点或结论,重点研究在上述基础 上逐步蕴积而成的经济概念、范畴、学说、乃至理论和规 律,等等; (2)考察影响人们进行经济思维、研究、活动以至决策 的社会经济状况、思想文化特征、政治制度背景等因素; 搞清楚“是怎样的”及其关联因素的存在,进而深入探讨 “为何如此”以及“诸因素之间关系如何”等等,以阐释 经济思想史的脉络和规律。在经济学尚未成为独立学科的 时代,则主要考察人们如何进行经济思维,对经济事物形 成怎样的认识、意见、思想主张等。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商朝:“食”、“货”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财富、分工、交换、 价格、分配、货币、土地、赋税等经济问题 秦汉 :“轻重”、漕运、屯垦、纸币、土地兼并 等,孕育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经济思 想。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现代经济思想”。 中国经济思想融会了外来经济思想的观点和理论。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4)研究队伍壮大。中国经济思想史在1961年列为经济 专业必修课程,60年代开始招研究生,1988年有首批中国 经济思想史专业的博士,1980年成立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 不足是:逻辑研究方法运用不够;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不够。 (四)学习中国经济思想史应注意的问题: 1、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特点: 中国经济思想史具有突出的跨学科特性,关涉经济、哲学、 历史,又及社会、文化诸领域,研究自古及今中国经济思 想和学说理论的发展历史及其规律。 2、经济思想史与下述内容和问题关系最直接、联系最紧 密: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引子: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历史基因的遗传:从电视剧《汉武大帝》说起 电视剧中的主要人物 汉武帝 卫青 霍去病 等等 贾谊 晁错 董仲舒 司马迁 桑弘羊 等人的经 济思想 一、中国经济思想 中国经济思想首先是关于中国经济现实的观点和 理论。中国经济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古代重农思想 北方人谈主义,南方人谈生意。 佛教 中国经济思想又是中国文化中关于经济问题的观点和理论 思想史: 在西方学术界,思想史一般被称为“Intellectual History”, 或者是“Ideas of History”,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区别呢? 一般来讲,前者主要指心智、知识、精神等内容,知识分 子就是这一词汇(Intellectual);而后者更多的指“思想” (Thought)这样的观念性的内容。 似乎前者面宽,后者面窄,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 的一致性,指代的都是一种超越现实实践层面的精神上的 观念力量。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道德至上心态;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人情面子心 态;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尊学贱器心态; 无商不奸,穷易过,富难享:轻商惧富心态; 吃亏是福:精神自慰心态。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 建》中,对西方文明和中国的儒教文明做了深入 的比较分析。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温家宝总理:博闻强记,学贯古今 屡次吟诵中国古代及近代文人的诗词与名句 ,效果好。 工作风格: “在我当总理之后,总是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 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态 度。” 这两句诗出自《云左山房诗钞》卷六的《赴戍登程口占示 家人》,原诗为: 力微任重久神疲, 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 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 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 试吟断送老 头皮。 意为:行事进退,一切皆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岂 能为了个人的安危福祸而算计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二)学习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意义 首先,现实的中国经济思想是历史的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 (文明社会的公众与私人领域: 国家领域,包括行政、司法、政府机构、警察、秘密警察、 军队、间谍; 公众领域,包括私营媒体、教育、医疗、保健、志愿社团、 宗教、社会运动、自助团体; 市场领域,包括企业、工会、市场等; 私人领域,包括家庭、亲友、爱情、性关系等。) 对待传统经济思想要有科学的态度,可以为现实经济发展 服务,否则就可能是现实的包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