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思想史(农业与人口)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思想史

中国经济思想史

一.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并给与评价概念,重商主义也称“商业本位”。

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

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主要观点:1、一个国家的财富必不可少的是贵金属,如金银等。

这个国家如果没有贵金属矿藏,就要通过贸易来取得。

2、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即出口必须超过进口。

早期重商主义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和积累货币财富。

晚期重商主义主张,对外贸易必须做到输出大于输入,以保持出超。

3、重商主义者认为,不可能所有国家同时都有贸易顺差,在任一时点上黄金总量也是固定的,所以一个国家的收益(富裕)是以另一个国家的付出(贫穷)为代价。

4.重商主义认为商品生产只是对外贸易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手段。

5.重商主义认为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管理和指导经济,保护国内有利于增加金银货币的工商业,促进对外贸易的有利发展。

评价:重商主义的局限性1、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2、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3、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

重商主义的历史作用1.重商主义处于古典经济学派和现代经济学派之间,在探索经济学本质的方面具有其历史必然性。

2.重商主义的政策、理论在历史上曾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建立与发展。

二.亚当斯密关于分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中国经济思想史课件

中国经济思想史课件
这样,对观念的重视直接促进了观念史研究的兴起。 二、中国经济思想史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中国经济思想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它的 发展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中国经济思想史就是研究“中 国经济思想”的内容、特点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经济科学。
(一)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有两种基本方法: 历史方法:根据时间顺序,按学派或思想家来逐个分析其
(四)学习中国经济思想史应注意的问题: 1、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特点: 中国经济思想史具有突出的跨学科特性,关涉经济、哲学、
历史,又及社会、文化诸领域,研究自古及今中国经济思 想和学说理论的发展历史及其规律。 2、经济思想史与下述内容和问题关系最直接、联系最紧 密: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不过逻辑方法所关注的经济思想,只能是历史上实际发生 的经济思想的抽象概括,因此,逻辑方法按其内在要求, 应当是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二)学习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意义 首先,现实的中国经济思想是历史的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 对待传统经济思想要有科学的态度,可以为现实经济发展
对于商贸活动,古代称为“货殖”。孔子曾经说 他的学生子贡“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论语·先进》)。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 传》,为富商大贾写的传记。
在经济活动各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因而 被称为“生财”。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墨子·七患》云:“生财密,用之节。”《礼记·大学》 云:“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 之者舒”。今天的词汇“生财有道”还保留着这个含义
(1)研究的基础则是进行文献和理论阐释的分析研究, 考察特定时代人们在怎样的状况下要研究解决的是哪些具 体经济问题,采用的是什么理论方法,怎样思考或研究经 济问题,得出的是何种论点或结论,重点研究在上述基础 上逐步蕴积而成的经济概念、范畴、学说、乃至理论和规 律,等等;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十五章洪亮吉人口思想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十五章洪亮吉人口思想

• • 清毗陵(今江苏常州市)七文学家的 并称。《清史稿· 文苑· 赵翼传》:“其同里 学人后于翼而知名者,有洪亮吉、孙星衍、 赵怀玉、黄景仁、杨伦、吕星垣、徐书受, 号为“毗陵七子”。

“人才至今日消磨殆尽矣。数十年来, 以模棱为晓事,以软弱为良图,以钻营 为进取之阶,以苟且为服官之计,由所 遭者,无不各得其所欲而去,以定衣钵 相承牢结而不可解……士大夫渐不顾廉 耻,……”。 • 洪亮吉1799(嘉庆四 年)
•马尔萨斯的主要 活动的是研究人口 题。1798年,《人口 论》出版
• “人口,在无所妨碍 时,以几何级数率增 加。生活资料,只以 算数级数率增加。”

“马洪二氏,其学说不谋而同,其时 代复略相当。” • 张荫麟《洪亮吉及其人口论》 《东方杂志》1926.1月
(三)洪亮吉人口思想内容
• 1、户口增长与财货增长的不匹配 • “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 户口,则视三十年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 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 啻增二十倍焉。”
• 试以一家计之,高曾之时有屋十间,有田一顷, 身一人,娶妇后不过二人;以二人居屋十间,田 一顷,宽然有余矣。以一人生三计之,至子之世 而父子四人;各娶妇即有八人;即不能无佣作之 助,是不下十人矣。以十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 顷,吾知其居仅仅足,食亦仅仅足也,子又生孙, 孙又娶妇,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然已不下二十 余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即量腹而食,度 足而居,吾知其必不敷矣。又自此而曾焉,而元 焉,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是高曾时 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
• •
地大而不为命曰土满,人众而不理命 曰人满。《管子》 • “古者以民之多寡为国之贫富。……然 以今之法观之……非徒无益子父,又且以 多为患。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是以公私 柑(音尚,空)然而百弊并生。”苏轼《策问》

《中国经济思想史》唐庆增读后感

《中国经济思想史》唐庆增读后感
读完《中国经济思想史》,我对唐庆增教授的研究方法和态度有了更深的敬佩。他严谨的治学态度、生动的叙述风格和深入的主题剖析,使这本书成为了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经济参考意义的著作。同时,我也意识到,要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中国经济思想的历史演变,从中汲取智慧,为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第二篇范文
《中国经济思想史》是唐庆增教授的研究成果,全书详细梳理了中国从古至今的经济思想发展脉络,深入剖析了各种经济理论与我国实际情况的结合点。读完此书,我对唐庆增教授的研究方法和态度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唐庆增教授在书中以时间为线索,将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探讨了每个阶段的经济思想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使得全书内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同时,唐庆增教授在分析每个阶段的经济思想时,都能紧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种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在研究经济思想时,唐庆增教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他认为,经济思想的发展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在我国历史上,许多经济政策都曾经历过曲折的发展过程,但最终在实践的检验中逐渐完善。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发展思路,对我国今后的经济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唐庆增教授在书中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思想家进行了深入剖析,如孔子的仁爱思想、孟子的富国裕民观念、商鞅的法家思想、王夫子的民生为本等。这些思想家的理论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国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这种对经济思想家的深入研究,使得全书内容更加丰富和立体。
《中国经济思想史》唐庆增读后感
第一篇范文
《中国经济思想史》是唐庆增教授的心血之作,全书详细梳理了中国从古至今的经济思想发展脉络,深入剖析了各种经济理论与我国实际情况的结合点。读完此书,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中国经济思想史重点ppt课件

中国经济思想史重点ppt课件
•清代前期,清朝政府实行以禁、防为主的闭关政策。或者明确一 点说,经历了禁海-开海-禁海的反复状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多方面的,有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因素,也有统治者的思想认识 问题。
12
清朝经济思想
• 1,“钱粮则例,具照明万历年间 ”
清初之所以沿用明朝万历初年钱粮税利继续推行 “一条鞭法”,加大丁役 改革力度,根本原因是由 于丁银征收困难。 丁银难收是因为人丁大量减少。另一个原因就是, 政府的人为所致。户丁编审严重失实,或是“产尽 人亡,人口不除”;或者胡编乱造,或者滥免丁役, 富豪隐占户丁。政府所能控制的丁口,因此大量减 少,而赋役征额不能亏损,于是必然责令里甲包赔 代纳。“现丁”承受不了负荷之重压,不得不逃亡, 于是“现丁”又变成“逃丁”这样的恶性循环。
业”圣王人。
7
清朝经济思想
• 唐甄本人是典型的国富论者。国富论是他 经济思想的核心部分。
• 他说:“立国之道无他,惟在富也,自古 未有囯贫而可以为国者。富在编户百姓, 不在府库。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 丘山,实为贫国,不可以为国矣。国家( 清王朝)五十年以来,为政者无一人以富 民为事,上言者无一人以富民为言。至于 为家,则营田园,计子孙,莫不求富而忧 贫。何其明于家而昧于国。”
一,清代“摊丁入亩”的理论根 据
•清代“摊丁入亩”,是明代一条鞭法的继续和发展。它的理论根据,从根本上说 仍是“丁税难定,田亩易核”,但又不是简单的继承,不仅立足于解决当时丁税征 收困难,而且进一步从有效控制农民逃亡、稳定社会秩序的高度,予以立论,比较 全面地论述了丁税并入田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二,前期实行禁防为主的思想根源
3
清朝经济思想
清初,“共商皆本”思想的最终形 • 明成末清初“空谈误国”的 腐败风气,已逐

中国经济学名著

中国经济学名著

中国经济学名著
摘要:
中国经济学名著概述
1.《中国经济学》
2.《中国农村经济》
3.《中国城市经济》
4.《中国经济改革》
5.《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6.《中国经济思想史》
正文:
中国经济学名著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总结,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如农村经济、城市经济、经济改革、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经济思想史等。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经济学名著:
1.《中国经济学》: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中国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中国农村经济》:本书主要研究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为中国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3.《中国城市经济》:本书详细论述了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历程、现状和问题,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为城市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4.《中国经济改革》:本书回顾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总结了改革中的经验与教训,并对未来改革的方向和路径进行了展望,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5.《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本书从战略的高度研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导。

6.《中国经济思想史》: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对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评价,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

中国经济思想史

中国经济思想史

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思想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耕社会。

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人们对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逐渐深化,不同的经济思想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梳理中国经济思想的主要发展脉络。

1. 农耕经济时期在农耕经济时期,人们的经济活动主要以农业为基础。

这个时期最核心的经济思想是“社稷之忧”。

人们相信,只有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农业才能有良好的发展。

因此,国家领导者需要制定相关政策,以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 商业经济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商业开始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经济思想是“物尽其用”。

人们开始认识到,同一种物品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产生不同的价值。

因此,他们开始致力于发掘物品的潜在价值,创造更多的财富。

3. 王朝时期在封建社会中,皇帝和贵族的统治对经济思想有深远的影响。

这个时期最关键的经济思想是“儒家经济思想”。

儒家强调道德和仁义的重要性,认为经济活动应该在道德的框架下进行。

儒家经济思想强调勤俭持家、节约无为的原则,这种思想在封建社会中广泛传播。

4. 五四时期中国在近代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这个时期最显著的经济思想是“学派思想”。

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学习西方经济思想,寻求发展中国经济的出路。

其中,梁启超提出的“大同社会”概念影响深远,主张通过财富的均等分配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和谐。

5. 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

中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政策。

其中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标志,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相互促进。

总结起来,中国经济思想史经历了农耕经济、商业经济、封建社会、学派思想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阶段。

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核心理念和思想家的贡献,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经济生活,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经济思想史(唐宋元)

中国经济思想史(唐宋元)

他提出了一个国家通过控制货币流通以调 节物价的公式:“物贱由乎钱少,少则重, 重则加铸而散之使轻。物贵由乎钱多,多 则轻,轻则作法而敛之使重。是乃物之贵 贱,系于钱之多少;钱之多少,在于官之 盈缩。” 把形成物价贵贱的原因完全归之于货币数 量,因此是中国古代的最典型的货币数量 论。
增加通货的方法: 陆贽主张“广即山殖货之功(铸钱),峻 用铜为器之禁”。此外,国家还可以从盐、 酒专卖中取得货币收入。他指出国家手中 有了相当数量自货币,又以盐、酒专卖作 为回笼货币的渠道,就能调节货币流通, 做到“敛轻为重”或“散重为轻”。
杨炎提出两税的征收原则是:‘‘几百役之费, 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予人,量出以制入。户 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 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 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幸。” (1)量出制入 (2) 税制简化 (3)强调负担能力 (4)以货币定税款
(三)陆贽的财政思想 1、罢私藏 2、财政的基础是经济。 “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赋人取财,所 以资国也。明君不厚其所资而害其所养, 故必先人事(农事)而借其暇力,先家给而 敛其余财。”
4、赋税不能征钱。农业赋税征钱,对需要 出卖农产品以获取货币的农民是不利的。 针对两税征钱,陆贽提出:“夫国家之制 赋税也,必先导以厚生之取其什一焉。其 所取也,量人之力,任土之宜。非力之所 出则不征,非土起所有则不贡。谓之通法, 历代常行。”
5、还主张征税要“以丁夫为本”,而反对 “唯以资产为宗”。 “夫财之所生,必因人力,工而能勤则丰 富,拙而兼惰则窭(贫)空。是以先王之制 赋入也,必以丁夫为本,无求于力分之外, 无贷于力分之内……如是然后能使人安其 居,尽其力”。他批评两税法“唯以资产 为宗”的征税原则
(五)叶适的义利思想 “仁人正谊而不谋利,明道不计功。此语 初看极好,细看全疏阔„„后世儒者行仲 舒之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 语尔。” “古之人未有不善理财而为圣君贤臣者也” “此先王制土处民富而教之,必世而后人... 夫衣食逸则知教,被服深则近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比之下,《周礼》中提出的各种措施则显得和风细 雨:
“媒氏(官名名)以上,皆书年、月、 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聚判妻人 子者,皆书之。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 (私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 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彩礼 等),无过五两。”
第二章 重农思想(农业与人口)3
(一)关于人口众多的观念
期盼人口众多的观念产生于较早时期,先秦时已经很 流行。
《诗经·周南·螽zhong斯》说:“一、螽斯羽,冼冼 sheng兮。宜尔子孙,振振兮。二、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min绳min兮。”
螽斯,蝗虫、蝈蝈一类的小虫子。《毛序》云: “《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 则子孙众多也。”毛说未免牵强附会。从诗本身看, 当是一首祝人多子多孙的诗。冼冼,众多聚集的样子。 宜,多。振振,描绘众多,繁盛振奋的样子。薨薨, 昆虫群飞的声音。绳绳,形容连绵不断,多而谨慎的 样子。
第二章 重农思想(农业与人口)8
西汉贡禹云:“娶女皆大过度,诸侯妻妾或至 数百人,豪富吏民蓄歌者至数十人,是以内多 怨女,外过旷夫。”认为富贵人家妻妾成群的 另一面就是贫苦人家的鳏寡孤独,从而造成出 生人口的减少
传统社会的知识分子,苏轼,康有为等。 2、减少人口杀伤。 如果说人口的增加十分困难,那么人口的杀伤
第二章 重农思想(农业与人口)7
即“媒氏”的工作主要是了解适龄男女的基本 情况、负责结婚登记、组织婚姻介绍事宜,还 要采取措施消除影响男女自由恋爱的、结婚的 各种阻碍。
大学生的苦闷 (略) 墨子还注意到封建时代男女结婚生育的一个普
遍而严重的障碍,就是富贵人家实行的“一夫 多妻”制,他称为“蓄私”,并要求富人和当 权者“节蓄私”,否则导致许多男子没有老婆, 而富贵人家则妻妾成群,影响了人口的生产。 晋武帝羊拉车的故事。
“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 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 龄?
苏联因为生育多,给予“英雄母亲”光荣称号。西方 国家的措施。(《国语·越语》
第二章 重农思想(农业与人口)6
墨子看到由于人口不足,造成土地荒芜的后果;为了 使人口增加,他建议“使民早处家”,也就是鼓励早 婚,结婚的年龄界限是“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 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墨子·节用上》)
后来在民间,多子多福的观念深入人心,青年 男女结婚时,“枣(早)子”、“花生”、 “桂圆”、“莲(连)子”等等都成了不可缺 少的吉祥物。
茶礼;《红楼梦》中王熙凤对林黛玉开玩笑说: 吃了我们家的茶,就要做我们家的媳妇。
第二章 重农思想(农业与人口)4
(二)增加人口的措施 墨子曾经说,只要努力生产并厉行节约,物质
到汉朝时进一步认为人口的多少与国家的贫富 直接相等,即“理国之道,多人则国富,少人 则国贫”。(《太平经》)
第二章 重农思想(农业与人口)3
在此观念下,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就显得意义 重大了。
孔子说“父母生之,续(传宗接代)莫大焉”; 孟子概括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易经》 把“妇三岁不孕”、“妇孕不育”看作是凶卦。
财富可以成倍增长;但“孰为难倍?唯人为难 倍”(《墨子·节用上》),即增加人口相当 困难。不过,尽管困难,古代思想家和当权者 仍然想方设法,研究如何增加人口。据说新加 坡也在教育青年了解人口的生产过程。主要措 施有: 1、鼓励结婚生育。 最早推行这项政策的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 桓公,他下令“丈夫二十而室,女子十五而嫁” (《韩非子》)
一、主张人多的思想。 在我国历史的早期,由于食物供应不足,医疗卫生条
件落后,再加上各种灾害和战争等因素,人口数量远 远不象今天这样众多,到西周时仅为1300多万,在人 口与经济的关系中,总是感到人口数量不足,感到人 多则生产的农产品就多,人多能够征调的服役就多, 人多战争的兵源也就多,因而在中国古代,人口众多, 往往被看作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章 重农思想(农业与人口)5
“五霸”的另外一霸越王勾践鼓励生育的措施更加完善。 他败于吴王夫差后,卧薪尝胆力图复仇,但苦于兵源 不足,于是采取奖励人口增殖的措施,规定“女子十 七不嫁、男子二十不娶,罪其父母”;生男孩的夫妻 奖励两壶酒、一只犬,生女孩的奖励两壶酒、一只豚 tun,小猪;生了三胞胎,由官府代雇乳母,双胞胎则 由官府免费供给粮食;断奶的孩子则由公医代为哺养 等。
中国经济思想史(农业与人口)
第二章 重农思想(农业与人口)2
孟子曾经说,诸侯有三宝:土地、人民和政事。将拥 有众多人口列为国家政事的“三宝”之一。
重视人口的观念在西周就有记载,周代设立了一套完 整的人口管理机构和制度。
中国的人口思想按照其内容,可分为两派:一派主张 人多;另一派主张控制人口过多。
就容易多了。历史上对人口构成杀伤的因素, 有的是自然界带来的,如干旱、洪涝、地震、 瘟疫等自然灾害,有的却是人为造成的。
第二章 重农思想(农业与人口)9
其中,(1)第一大杀手就是战争。 墨子指出,战争一方面直接消灭大量人口;另一方面,
战争还间接减少人口增殖:“兴师……久者经年,速者 数月,男女久不相见,此所以寡之道也。”越南、朝 鲜等因为战争造成大量男子死亡,大量女子找不到合 适的丈夫。所有墨子反对战争,主张兼相爱、交相利。 (2)第二大杀手是生活贫穷所带来的饥谨、疾病。 它们时时刻刻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古人清醒 地认识到发展经济、努力富国富民,是使人口“富庶” 的基础。当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来,随着经济的 发展,出现了人口转折,经济越发展,人口增长率反 下降。 。[英]弗雷德里克·卡特赖特:《疾病改变历 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第二章 重农思想(农业与人口)3
翻译成现代汉语:蝗虫展翅膀,群集在一方。 你们多子又多孙,繁盛振奋聚一堂。昆虫展翅 膀,嗡嗡飞得忙。你们多子又多孙,永远群处 在一堂。
孟子说:“广土众民,君子欲之。”(《孟 子·尽心上》)。
墨子认为所有贤明君主“皆欲国家之富、人民 之众”,指出“土地者,所有余也;王民者, 所不足也”。(《墨子·非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