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s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与衰老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与衰老孙红艳;刘洪臣【摘要】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人体内的还原糖与蛋白质或脂质发生不可逆反应所形成的,是非酶糖基化衰老理论的最终产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AGES的存在不仅与糖尿病关系密切,还与衰老有着紧密的联系.AGEs在人类和动物的多种组织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积聚,可作为研究衰老的一项重要指标[1].本文从AGEs和衰老的角度综述了AGEs的形成过程、化学结构、以及在组织器官中的致衰老的机理.【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008)005【总页数】4页(P314-317)【关键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衰老;年龄;标志物【作者】孙红艳;刘洪臣【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北京,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1.6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防衰抗老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非酶糖基化衰老理论是目前已被众多学者公认的衰老理论之一。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非酶糖基化反应的终产物,它是一种蛋白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在血清、组织中的生成和积聚是不可避免的。
人体内AGEs的蛋白修饰是老年性疾病的介导因素,可作为测试老化进程的时钟[2]。
糖基化会造成的蛋白质的交联损伤,能使正常的蛋白结构转变成老年蛋白的结构,AGEs随着年龄增长在体内积聚增多,会造成人体内血管壁的硬度增加;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导致骨代谢的失衡,导致骨质疏松;[3]AGEs存在还会使大脑神经中枢的星形胶质细胞发生一系列形态与功能的变化。
本文将就上述三方面以及AGEs的形成过程、致衰老机理做如下综述。
1.AGEs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AGEs的来源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主要来自富含碳水化合物和含脂肪多的食物,另有报导吸烟可产生AGEs[4]。
糖尿病肾病患者补体C5a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相关性

糖尿病肾病患者补体C5a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相关性杨薇;钟倩娴;邝凤婵;陈锐;钱兴国【期刊名称】《广东医学》【年(卷),期】2017(38)14【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糖尿病患者补体C5a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联合检测,探讨三者在糖尿病肾微血管病变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糖尿病患者90例,根据UAER的不同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N-UA1b组,UAER<20 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M-UA1b组,20 μg/min≤UAER<200 μg/min);临床白蛋白尿组(C-UA1b组,UAER≥200 μg/min);同期体检中心入选30例作为健康对照(NC组).所有受试对象均测定血浆及尿补体C5a、血浆及尿MCP-1和血清AGEs.结果 4组间血C5a和血MC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各组尿C5a、尿MCP-1水平及血清AGEs水平与NC组比较明显升高,且随着UAER增加,尿C5a、尿MCP-1水平及血清AGEs水平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C5a、尿MCP-1、血清AGEs与UAER水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0.771、0.516,均呈正相关;尿C5a与尿MCP-1及血清AGEs水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8、0.712,均呈正相关;血浆C5a与UAER、尿C5a、血浆MCP-1、尿MCP-1及血清AGEs无相关性.结论补体活化、细胞外基质聚集和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可能在糖尿病肾微血管病变发生和发展中起协同作用.【总页数】4页(P2192-2195)【作者】杨薇;钟倩娴;邝凤婵;陈锐;钱兴国【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荔湾医院内分泌内科广东广州 51017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荔湾医院内分泌内科广东广州 510170;广州市白云区石井人民医院内科广东广州 51043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荔湾医院内分泌内科广东广州 51017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荔湾医院内分泌内科广东广州51017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分析 [J], 华坚;宋达琳2.高通量透析对V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影响 [J], 张国欣;谷建斌;刘娜;薛兰芬;聂丽敏3.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高迁移率族蛋白B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 [J], 杜鹏程;韩璠;谷九莲4.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性[J], 张俊悦;宁姝威;姚心5.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关系及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分析 [J], 刘晴;刘娟;程静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与肾脏疾病相关性研究报告

糖尿病与肾脏疾病相关性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糖尿病与肾脏疾病相关性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的持续升高。
肾脏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与肾脏疾病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发病机制。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收集并分析相关研究论文、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
我们主要关注糖尿病患者中肾脏疾病的发病率、病理变化以及潜在的发病机制。
研究结果:1. 糖尿病与肾脏疾病的相关性:多项研究表明,糖尿病是导致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至40%会出现肾脏疾病。
此外,糖尿病还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病理变化:在糖尿病患者中,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肾病,其特点是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和肾小管损伤。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病理变化包括肾小球滤过膜的增厚、系膜区增生和肾小球基底膜的变异。
随着病情的进展,肾小球滤过功能进一步下降,出现肾小球硬化和纤维化。
3. 发病机制:糖尿病导致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有一些重要的发现。
高血糖是糖尿病导致肾脏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可以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
此外,糖尿病还会导致氧化应激反应的增加,促进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的发生。
4. 预防与治疗:针对糖尿病患者中肾脏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首先,控制血糖水平,维持正常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和延缓肾脏疾病进展的关键。
其次,控制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这些因素也会加速肾脏疾病的进展。
此外,适量的蛋白质摄入、限制钠盐摄入和合理用药也是预防和治疗肾脏疾病的重要措施。
结论:糖尿病与肾脏疾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糖尿病是导致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高血糖、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
为了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患者中的肾脏疾病,我们应该加强血糖控制、控制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并采取适当的饮食和药物治疗措施。
糖尿病肾病线粒体氧化应激参与足细胞损伤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线粒体氧化应激参与足细胞损伤的研究进展∗王耀荣①㊀王彩丽②㊀米㊀焱②㊀李㊀礼②∗㊀本课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560127)ꎻ包头医学院自然科学类 青苗计划项目(No.BYJJ-QM2016103)①㊀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研究生学院㊀(包头㊀014060)②㊀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㊀(包头㊀014060)㊀㊀糖尿病肾病(diabetickidneydiseaseꎬDKD)是糖尿病(dia ̄betesmellitusꎬDM)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ꎬ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肾脏疾病ꎬ以持续性蛋白尿和进行性蛋白尿为特征并伴有肾小球滤过率(GFR)持续下降ꎬ肾脏微血管断裂ꎬ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管间质受损[1]ꎮDKD目前已成为欧美国家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ꎬESRD)最主要的病因ꎬ在我国DKD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ꎮ当前ꎬ大量研究表明ꎬ活性氧(reac ̄tiveoxygenspeciesꎬROS)和氧化应激(oxidativestressꎬOS)导致的慢性炎症在DKD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ꎮ在高糖的刺激下ꎬ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ꎬAGEs)逐渐增多ꎬ且AGEs难以降解ꎬ易于在细胞内大量聚积[4]ꎮ在AGEs产生过程中ꎬ会释放大量的ROSꎬ使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ꎮ同时ROS可损伤足细胞线粒体功能ꎬ导致足细胞功能障碍ꎬ进而启动后续的细胞骨架破坏㊁细胞融合ꎬ甚至细胞凋亡过程[5]ꎮ因此ꎬ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ꎬ亦成为糖尿病肾病防治的焦点ꎮ㊀㊀1㊀足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足细胞又称肾小球上层细胞ꎬ是一种高度终末分化的细胞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ꎬ包括细胞体㊁主突和足突ꎮ其中细胞体和主突存在于肾小球囊腔ꎬ足突则是通过α3β1整合素复合体和α-β蛋白聚糖复合体锚定于肾小球基底膜上ꎬ相邻的足突相互交叉ꎬ形成了宽约30~40nm的滤过裂孔ꎬ裂孔由极薄的裂孔隔膜(slitdiaphragmꎬSD)相连ꎬ隔膜允许水及小溶质分子通过ꎬ但血浆蛋白分子相对不通透ꎬ成为阻止蛋白等大分子滤过的最后屏障[6]ꎮ足细胞构成肾小球的滤过屏障㊁参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外压力的稳定调节ꎬ生成肾小球基底膜(GBM)的基质成分并保持其正常形态ꎬ是维持肾小球滤过结构和功能正常的重要组成部分ꎮ研究表明足细胞损伤通常是导致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球毛细血管主要结构和功能中断的触发因素[7]ꎮ在2型糖尿病ZDF-fa/fa大鼠和GotoKakizaki大鼠模型中观察到ꎬ早期肾小球改变显示足细胞损伤但无肾小球系膜扩张ꎬ提示足细胞是糖尿病引起肾小球疾病的最初触发因素[8]ꎮ此外ꎬWolf等[9]在糖尿病大鼠模型中发现ꎬ肾小球足细胞丢失后ꎬ剩余足细胞足突变宽ꎬ这被认为是一种补偿机制ꎬ以覆盖暴露的GBM表面积ꎬ且因为足细胞缺乏再生能力ꎬ无法替代ꎬ进而导致蛋白尿和晚期进行性肾小球硬化ꎮ㊀㊀2㊀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肾病中的研究进展糖尿病的足细胞损伤是早期事件ꎬ而足细胞损伤是诱发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损伤的重要诱因ꎬ其中氧化应激和活性氧的产生在足细胞损伤中占有重要作用[10]ꎮ在高血糖和应激等病理状态下抗氧化系统功能障碍ꎬROS的大量集聚会使氧化-抗氧化失衡ꎬ导致细胞内蛋白质㊁脂质和核酸等组分的损伤ꎮ高血糖还会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ꎬ胞质NADPH氧化酶(NOX)异常活化ꎬ从而加剧ROS的产生[11]ꎮROS包括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㊁羟基自由基(OH-)和过氧化氢(H2O2)ꎮ其中ROS主要产生于线粒体ꎬ是线粒体呼吸的必然产物ꎮ线粒体产生的多是以超氧化物形式存在的活性氧ꎬ超氧物是线粒体电子运输链(ETC)在生成三磷酸腺苷(ATP)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ꎮ电子沿着呼吸链的蛋白质复合物传递ꎬ在线粒体内膜上产生H+梯度ꎮH+梯度促使ATP合成酶产生ATPꎬ同时产生一个水分子ꎮ在蛋白复合物Ⅳ中ꎬ氧分子还可以与形成电子的超氧阴离子相互作用ꎮ同时ꎬ当电子沿ETC流动时ꎬ线粒体会产生ROSꎬ同时又导致超氧物质的产生和线粒体超氧物的积累[12]ꎮChen等[13]研究发现胰腺β细胞线粒体功能紊乱导致活性氧生成增加㊁胰岛素分泌减少ꎬ参与了1型糖尿病和并发症的病理生理过程ꎮROS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ꎬ且ROS产量的增加是如此之大ꎬ抗氧化防御系统很容易耗尽ꎬ继而促使氧化应激的产生ꎬ形成恶性循环ꎮ㊀㊀3㊀氧化应激引起肾小球足细胞凋亡的机制足细胞功能受损和数量减少在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ꎮ足细胞对ROS引起的损伤非常敏感ꎮ高血糖所致的ROS会引起足细胞功能障碍/损伤ꎬ引起多种病理生理事件ꎬ如细胞凋亡㊁GBM细胞脱离㊁足细胞凋亡㊁足细胞足突融合消失㊁细胞骨架的改变和重组ꎬ以及参与调节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关键足细胞蛋白的失调[14]ꎮSusztak等[15]研究发现ꎬ通过高糖诱导的雄性糖尿病小鼠模型中ꎬROS可直接攻击足细胞ꎬ并激活足细胞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产生过多的ROSꎬ从而形成恶性循环ꎮ这些结果证实氧化应激诱导肾小球足细胞损伤ꎮ糖尿病介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诱发肾小球足细胞凋亡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16]ꎮ在足细胞糖尿病模型中ꎬNADPH氧化酶的激活和线粒体氧化物的产生都可以激活动物促凋亡途径(p38MAPK和caspase-3)ꎬ导致足细胞的凋亡[17]ꎮLee等[18]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现ꎬ大量分泌的TGF-β1通过介导SMAD-7/p38MAPK/caspase-3激活或Blc2相关蛋白(Bax)在线粒体中表达/易位ꎬ从而导致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中释放并激活caspase-3ꎬ引起足细胞的凋亡ꎮ故氧化应激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产生的ROS通过激活TGF-β信号通路参与糖尿病肾病诱发的足细胞凋亡ꎮ229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年10月第20卷第10期㊀CJITWNꎬOctober2019ꎬVol.20ꎬNo.10氧化应激通过产生过量的自由基(reactiveoxygenspeciesꎬROS)促使线粒体功能障碍和三磷酸酰胺减少ꎬ从而导致糖尿病肾病[19]形成ꎮ过量产生的ROS可通过激活SAPK通路介导细胞凋亡ꎮSAPK途径主要包括细胞外信号转导蛋白激酶(ERKs)㊁C-JunN-末端激酶(JNKs)和P38-MAPKs组成的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ꎮ研究表明ꎬ糖尿病时AngⅡ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IItype1recep ̄torꎬAT1R)表达增加ꎬ同时通过对AT1R强烈的刺激生成ROSꎬ使JNK信号通路活性升高[20]ꎮ活化的JNK参与足细胞凋亡ꎬ从而改变足细胞结构ꎬ引起蛋白尿和肾小球硬化ꎮAngⅡ在体内和体外均可诱导足细胞凋亡和足细胞特异分子表达改变ꎬ从而介导足细胞损伤ꎮ故通过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typereceptorblockerinhibitsꎬARBs)发现ꎬRAS系统和ROS的恶性循环被阻断ꎬ氧化应激诱导MAPK家族的JNK/SAPK蛋白磷酸化被阻止ꎬ足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信号通路的表达改变ꎬ促使足细胞凋亡数量减少[21]ꎮ对腺嘌呤代谢引起的肾功能损害的研究发现ꎬTGF-β1-JNK信号通路激活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而引起肾功能障碍ꎮ通过应用大黄附子汤治疗发现ꎬ肾脏病患者蛋白尿明显减少ꎬ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减轻ꎬ更重要的是TGF-β1的蛋白水平以及JNK磷酸化的激活被抑制[22]ꎮ那么ꎬ糖尿病肾病足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介导的JNK/SAPK信号通路相关ꎮ目前ꎬ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ꎮ但是ꎬOS是诱发此疾病一个常见的重要因素ꎬ它通过肾脏组织分子的代谢变化和肾血流动力学的改变ꎬ将高血糖与血管并发症联系起来ꎮ高血糖状态下的持续性OS诱发DNA的氧化损伤ꎬ引起遗传物质mtDNA和nDNA产生损伤ꎬ从而导致细胞凋亡ꎮ足细胞及其裂孔隔膜作为肾脏中的重要细胞屏障ꎬ对DKD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ꎬ随着研究的深入ꎬ未来针对氧化应激的特定干预措施势必会给DKD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P.HovindꎬP.RossingꎬL.Tarnowꎬetal.ParvingꎬProgressionofdiabeticnephropathyꎬKidneyinternationalꎬ59(2)(2001):702-709.2.范文君ꎬ祝菁菁ꎬ黄韻宇ꎬ等.我国糖尿病肾病的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ꎬ2013ꎬ21(6):748-751.3.LopesdeFariaJBꎬSilvaKCꎬLopesdeFariaJM.Thecontributionofhypertensiontodiabeticnephropathyandretinopathy:theroleofinflammationandoxidativestress.HypertensResꎬ2011ꎬ34(4):413-422.4.YehWJꎬHsiaSMꎬLeeWHꎬetal.Polyphenolswithantiglycationactivityandmechanismsofaction:areviewofrecentfindings.JFoodDrugAnalꎬ2017ꎬ25(1):84-92.5.FariaAꎬPersaudSJ.Cardiacoxidativestressindiabetes:Mecha ̄nismsandtherapeuticpotential.PharmacolTherꎬ2017ꎬ172:50-62.6.WartiovaaraJꎬOfvrstedtLGꎬKhoshnoodiJꎬetal.Nephrinstrandscontributetoaporousslitdiaphragmscaffoldasre ̄vealedbyelectrontomography.JClinInvestꎬ2004ꎬ114(7):1475-1483.7.KrizWꎬGretzNꎬLemleyKVꎬeyal.Progressionofglomerulardisea ̄ses:isthepodocytetheculprit.KidneyIntꎬ1998ꎬ54(3):687-697.8.GasslerNꎬElgerMꎬKranzlinBꎬetal.Podocyteinjuryunderliestheprogressionoffocalsegmentalglomerulosclerosisinthefa/faZuckerratꎬKidneyinternationalꎬ2001ꎬ60(1):106-116.9.WolfGꎬChenSꎬZiyadehFNꎬetal.Fromtheperipheryoftheglo ̄merularcapillarywalltowardthecenterofdisease:podocyteinju ̄rycomesofageindiabeticnephropathy.Diabetesꎬ2005ꎬ54(6):1626-1634.10.PitoccoDꎬTesauroMꎬAlessandroRꎬetal.OxidativeStressinDia ̄betes:ImplicationsforVascularandOtherComplications.Interna ̄tionalJournalofMolecularSciencesꎬ2013ꎬ14(11):21525-21550.11.HuangXꎬSunMꎬLiDꎬetal.AugmentedNADPHoxidaseactiv ̄ityandp22phoxexpressioninmonocytesunderlieoxidativestressof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DiabetesResearch&ClinicalPracticeꎬ2011ꎬ91(3):0-380.12.RendraEꎬRiabovVꎬMosselDMꎬetal.Reactiveoxygenspecies(ROS)inmacrophageactivationandfunctionindiabetes.Im ̄munobiologyꎬ2019ꎬ224(2):242-253.13.ChenJꎬStimpsonSEꎬFernandezBuenoGꎬetal.MitochondrialReactiveOxygenSpeciesandType1Diabetes.Antioxidants&RedoxSignalingꎬ2018ꎬ2017:7346.14.SagooMKꎬGnudiL.Diabeticnephropathy:istherearoleforox ̄idativestress.FreeRadicBiolMedꎬ2018ꎬ116:50-63.15.SusztakKꎬRaftACꎬSehiferMꎬetal.Glucose-inducedreactiveoxygenspeciescauseapoptosisofpodocytesandpodocytede ̄pletionattheonsetofdiabeticnephropathy.Diabetesꎬ2006ꎬ55(1):225-233.16.KornmannB.ThemolecularhugbetweentheERandthemito ̄chondria.CurrentOpinioninCellBiologyꎬ2013ꎬ25(4):443-448.17.PiwkowskaAꎬRogackaDꎬJankowskiMꎬetal.Metforminin ̄ducessuppressionofNAD(P)Hoxidaseactivityinpodocytes.BiochemicalandBiophysicalResearchCommunicationsꎬ2010ꎬ393(2):268-273.18.LeeSHꎬMoonSJꎬPaengJꎬetal.Podocytehypertrophyprecedesapoptosisunderexperimentaldiabeticconditions.Apoptosisꎬ2015ꎬ20(8):1056-1071.19.HosseiniAꎬSharifzadehMꎬRezayatSMꎬetal.Benefitofmagnesium-25carryingporphyrin-fullerenenanoparticlesinexperimentaldiabeticneuropathy.IntJNanomedicineꎬ2010(5):517-523.20.KissLꎬSzabóC.Thepathogenesisofdiabeticcomplications:theroleofDNAinjuryandpoly(ADP-ribose)polymeraseactiva ̄tioninperoxynitrite-mediatedcytotoxicity.MemInstOswaldoCruzꎬ2005ꎬ100(Suppl1):29-37.21.MiyataTꎬvanYperseledeStrihouCꎬUedaYꎬetal.AngiotensinIIreceptorantagonistsand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 ̄hibitorslowerinvitrotheformationof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biochemicalmechanisms.JAmSocNephrolꎬ2002ꎬ13(10):2478-2487.22.TuYꎬSunWꎬWanYGꎬetal.DahuangFuziDecoctionamelio ̄ratestubularepithelialapoptosisandrenaldamageviainhibitingTGF-β1-JNKsignalingpathwayactivationinvivo.JEthno ̄pharmacolꎬ2014ꎬ156:115-124.(收稿:2019-02-01㊀修回:2019-05-05)329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年10月第20卷第10期㊀CJITWNꎬOctober2019ꎬVol.20ꎬNo.10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肾病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肾病作者:景健飞来源:《健康之路(医药研究)》2014年第04期【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而氧化应激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引起代谢紊乱,导致自由基产生增多以及机体清除自由基机制减弱,使自由基蓄积,进而损伤肾脏组织,推动DN的发生发展。
了解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机制,为DN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氧化应激产生的主要途径,及其造成肾组织损伤的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氧化应激;糖尿病肾病;活性氧;抗氧化剂【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67-02越来越多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糖尿病情况下存在明显的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反应增强[1-2]。
氧化应激反应中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DN的发生发展上起关键作用,并可能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3]。
本文主要对氧化应激与DN的关系进行概述。
1 氧化应激的概念氧化应激指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刺激时,体内高活性物质如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 RNS)产生过多,氧化程度超出氧化物的清除,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失衡,从而导致组织损伤。
因此,活性氧分子的生成增多和活性氧分子的清除减少是糖尿病患者发生氧化应激的基本过程。
2 氧化应激的形成机制2.1 线粒体呼吸传递链高糖引起线粒体超氧化物过量产生,加快ROS生成[4]。
正常的氧化磷酸化会产生0.4%-4%的自由基(主要是超氧阴离子O2-),并被线粒体内的抗氧化物清除。
高糖环境下,过多的燃料被投入到呼吸链,但没有促进ATP的生成,而是促使电子向氧转移,产生过多的O2-。
肾安提取液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肾脏AGEs、RAGEs的影响

肾安 提 取 液对 糖 尿 病 肾病 模 型 小 鼠肾脏 A E 、 A E 的影 响 G sR G s
王小琴 唐 庆 马俊 向 少伟 , , ,
(. 1 湖北省 中医院 , 湖北 武汉 40 6 ;. 30 12 湖北 中医药大学 , 湖北 武汉 40 6 ) 3 05
摘要 : 目的 观察 肾安提取液 对糖尿病 肾病 ( N) D 模型小 鼠肾脏 A E 、 AG s的影响。方法 G sR E 小 鼠随机分为 正常
中 图 分类 号 :2 5 5 R 8 .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89 7 2 1 ) 500 -4 lO -8 x(0 0 0 - 3 0 0
Efe to e a ta ton E r s i fRe a f c fSh n’ n Ex r c xp e son o n lAG E
a dR n AGEs i p o a h c n Ne hr p t y Mie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宋琪新;崔德芝【摘要】目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治方法复杂多样,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因子机制、代谢产物机制、分子机制、免疫机制及细胞机制等方面均有研究.文章通过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病机制资料的整理,可以使其理论更系统并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进而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治方案.【期刊名称】《中国老年保健医学》【年(卷),期】2016(014)001【总页数】3页(P82-84)【关键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病机制;综述【作者】宋琪新;崔德芝【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250000;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保健科 250000【正文语种】中文糖尿病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位居第三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致残致死率高。
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已达0.9%~14.5%,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治方法多样,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而此需要通过大量实验研究找到突破口,系统研究并总结其发病机制,进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本文章就该病目前发病机制实验研究进展概述。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这一病理生理过程复杂多变,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等是下肢血管病变独立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发病环节、影响多种分子机制导致的[2]。
目前已发现的促血管新生因子有数十种,已广泛用于缺血性疾病基因治疗的试验和临床研究中。
1.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VEGF主要通过提高细胞增殖能力,形成肉芽组织,促进胶原蛋白重塑,诱导血管生成、增殖和分化等途径完成糖尿病足创面的修复[3]。
王伏生等[4]将新西兰大白兔下肢缺血模型分别于股内肌肉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裸质粒DNA转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悬液、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悬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裸质粒,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裸质粒DNA转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兔肢体无坏死,血管再生指标明显好于其他两组。
金雀异黄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AGEs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金雀异黄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AGEs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糖基化产物(AGEs)、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和金雀异黄素(Gen)改善肾功能的保护机制。
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Gen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肾功能、AGE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等的影响。
结果实验8周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及AGEs、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高,而体重、肌酐清除率、肾组织SOD活力显著下降;Gen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MDA、AGEs含量,增加糖尿病大鼠的肌酐清除率、SOD、总抗氧化能力。
结论 AGEs增多和氧化应激增强与DN的发生密切相关,Gen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抑制肾脏的氧化应激、阻碍糖基化反应,减轻或延缓DN的发生。
【关键词】金雀异黄素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糖基化产物Effects of Genistein on Kidney AGEs and Oxidative Stress of Diabetic Mellitus RatsKang Aiying, Huang Chuanfeng,wang Guoqing. (Nanyang Medical College of HenanProvince 473058)【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of AGEs, oxidative stress and diabetic nephropathy,and evaluate the Genistein's protection mechanism for renal function improvement. Methods The model of diabetic rats was made by injecting streptozocin from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ion.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genistein on the diabetic rats' blood sugar, renal function, AGEs and SOD. Results 8 weeks later, the levels of Diabetic mellitus Rats' fasting glucose, Micr oalbuminuria, blood urea nitrogen, serum creatinine, AGEs and MDA were obviously increased. The levels of weight,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SOD activities were noticeabledecreased.Conclusion The increase of AGEs and enhancement of oxidative stress closely associate with the occurrence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Genistein can decrease the level of Diabeti c mellitus Rats' blood sugar, restrain oxidative stress and glycosylation and depresses the occurrence of diabetic nephropathy.【Key words】Genistein; Diabetic Mellitus; Rats; Oxidative Stress; AGEs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致残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约占糖尿病患者47.66%[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上显著差异miRNAs参与细胞周期、细胞黏附、凋亡、小G蛋白介导的细胞
信号传导以及Wnt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的调控。结论:DN早期miRNAs表达谱发生
显著性差异,微阵列技术为DN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策略。关键词:糖尿病肾
全国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
第四部分书面交流
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们);CRF组 HSP70含量(39.60+7.63 pg/m1)亦显著高于对照组(35.59+4.56 pg/m1)(P<0.05);②三 个中医证型组中,湿热证组NF.KB活性、IL一6含量分别为0.80+0.33、39.81+5.83 pg/ml, 气阴两虚证组NF.KB、IL-6分别为0.60+0.26、36.94+5.61 pg/ml,脾。肾阳虚证组分别为
PU.327
AGEs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姚兴梅王晓霞张栋棵汪年松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对体外培养的大鼠GMC TRPC6表达的影响,及AGEs.TGF-pl。 TRPC6三者的关系,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3 代后GMC无血清培养基培养24小时后,实验组分别加入终浓度AGE—BSA 0 mg/L,50 mg/L,100mg/L,200mg/L,对照组分别加入终浓度BSA 0mg/L,50 mg/L,100mg/L, 200mg/L,刺激24小时,收集细胞,提取蛋白质,应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TRPC6 的表达:同样细胞同步化后予TGF・IBl 10ng/ml处理,设阴性对照组,免疫印迹,RT-PCR 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TRPC6的表达。结果:1.GMC检测到TRPC6的表达,以细胞膜表 达为主,胞浆也有少许表达。2.不同剂量AGE—BSA。BSA对GMC TRPC6蛋白表达的影 响:BSA组50,100,200mg/I组TRPC6的表达与0mg/I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全国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
第四部分书面交流
AGE—BSA组50,100,200mg/I组TRPC6的表达分别为0mg/I组的67%,33%,13%, 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GE-BSA刺激GMC 24小时,TRPC6的表达水平下调, 且呈剂量依赖性。3.与BSA组相比,免疫荧光显示AGE—BSA组TRPC6蛋白表达减少。 4.与正常组相比,TGF・131作用24小时后,TRPC6核酸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5.与 正常组相比,TGF.p1作用24小时后,免疫荧光显示TRPC6蛋白表达减少。结论:GMC 表达TRPC6,以细胞膜表达为主,胞浆也有少许表达;AGEs诱导GMC TRPC6表达下调, TGF.p1引起GMC TRPC6表达减少,AGEs又能诱导GMC TGF一131表达上调,提示AGEs 可能部分通过TGF・131途径引起TRPC6表达减少。TRPC6表达异常后,胞内钙内流异常, 影响GMC收缩,分泌胞外基质的功能,同时与GMC增生及凋亡等有关,导致糖尿病肾病 的早期肾小球高滤过,蛋白尿,晚期的肾小球硬化,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转化生长因子一p1,肾小球系膜细胞,瞬时受体势C6,糖尿病肾病
0.53+0.13、30.65+6.35 pg/ml,湿热证组NF—KB显著高于脾肾阳虚证组及气阴两虚证组
(P<0.01或P<0.05);湿热证组IL-6含量显著高于脾肾阳虚证组(P<0.01),但与气阴两 虚证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三组HSP70含量比较:湿热证组(43.17+3.89 pg/m1) >气阴两虚证组(38.92+5.25 pg/m1)>脾肾阳虚证组(35.79+5.46 pg/m1)(P<0.05或P<0.01); 三组尿AQP2含量呈脾肾阳虚证组(109.40+16.34 pg/m1)>湿热证组(97.43+18.56 pg/m1)> 气阴两虚证组(85.50+11.90 pg/m1)(P<0.05或P<0.01)。结论:①CRF患者普遍存在微炎 症状态及水代谢紊乱,但湿热证者微炎症状态最明显,NF-KB与CRF浊毒内盛有关;AQP2 与CRF脾肾阳虚证、湿热证水湿密切相关,尿AQP2可作为CRF水湿内盛的辨证参考指 标;②CRF患者机体肾保护机制已启动,HSP70与CRF患者正气盛衰相关。
PU-328
糖尿病肾病早期miRNAs表达谱分析
王筱霞陈玉强汪年松张栋梁姚兴梅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肾脏内科
200233
【摘要】目的:研究miRNAs在DN早期的表达普的改变,从而为其在DN发病机制中的 研究提供有力的平台。方法:腹腔单剂注射链脲左菌素(st他ptozotOcin,STZ,150mg/kg) 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检测对照组和糖尿病小鼠尿白蛋白排泄率,采用PAS染色观察肾脏 组织学的改变;MicroRNAs微阵列分析采用单通道Cy5荧光标记法,分析对照组和糖尿病 miRNAs表达普,利用GO分析对差异表达miRNAs进行靶通道测定。结果:糖尿病组白 蛋白排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S染色提示糖尿病组小鼠肾小球内大量细胞外基 质积聚,系膜区明显增宽,符合DN早期的病理改变。糖尿病组共检测出128个miRNAs, 其中显著上调者分别miR.34a,miR.214,miR.2132;显著下调者为miR-2143,miR.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