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
对蜡烛燃烧实验的再改进

对蜡烛燃烧实验的再改进
蜡烛燃烧实验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化学实验,但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改进,使实验更加准确和有趣。
以下是对蜡烛燃烧实验的再改进:
1. 使用数字温度计 - 使用数字温度计可以测量烛心处的温度,这将使实验更加准确。
2. 增加氧气 - 在实验室中可以使用氧气瓶增加燃烧过程中的
氧气浓度,从而使实验更加激烈。
3. 改变蜡烛的长度和颜色 - 使用不同长度、颜色和形状的蜡
烛会引起不同的烟雾和火焰,使实验更加有趣。
4. 使实验可重复 - 保持实验条件的稳定和准确,并使用相同
的蜡烛类型和数量,以确保实验结果是可重复的。
5. 对比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结果 - 尝试在不同温度、氧气浓度
和蜡烛类型下进行实验,并比较每次试验的结果,可以使实验更富
有挑战性。
6. 观察整个燃烧过程 - 建议使用高速摄影机或望远镜对燃烧
过程进行录制,以便更细致地观察燃烧产生的变化。
燃烧条件实验改进

燃烧条件实验改进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教学方法所无法代替的。
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演示实验尤其重要。
一个设计合理的成功的演示实验,既能够协助学生掌握化学概念,又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所以改进完善、教材中的实验,使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是化学教师的教学工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006年4月第二版)上册124页图7-4和7-5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设计是:把一块白磷放入热水中,盖上铜片并在铜片上各放一块白磷和红磷观察现象,在向热水中通氧气,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通过这两个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1)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可燃物要与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但是实验设计存有以下问题:1铜片放在烧杯上通过热水的蒸气传热,传热效果较差,白磷需要较长时间才开始燃烧。
2向水中白磷通氧气时,白磷会四处游动并形成很多小液珠,实验时需持续追寻白磷,操作起来不太方便,实验现象也不明显。
3白磷燃烧产生的浓烟污染环境。
总来说之,该实验不能体现绿色化学实验要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思与责任感。
为此,我对实验实行了改进。
方法一1、往水槽中加入约3cm高的氢氧化钠稀溶液。
2、将盛八成满沸水的小烧杯放入水槽中。
3、往小烧杯中加入一颗米粒大小的白磷。
4、将铜片由直形弯成T字形放在小烧杯上,铜片下端伸入到热水中,并在铜片两端分别放少量用滤纸吸干水分的红磷和白磷。
5、将小烧杯及铜片用大烧杯罩住扣在水槽中。
方法二两支试管中分别各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粒红磷,用橡皮塞塞住试管口或用一端系有小气球的带导管的单孔塞塞住试管口,然后放到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实行对比实验。
方法三:取红磷和白磷豆粒般大小,用滤纸吸干水分,一起放入锥形瓶底部两侧;立即塞上橡皮塞,。
将锥形瓶垫上石棉网,用酒精灯加热。
可观察到:温度达到40℃时,白磷开始燃烧,产生略带淡黄的白色浓烟。
对物质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

图 2
3 改进 后的优 点
3 1 整个反应都在密闭体系中进行 , . 可防止
白磷 燃烧 生成 的 白烟 ( 五氧化 二磷 ) 散发到 空
气中污染环境 , 危害人体健康 .
3 2 白磷 不至 于 由于受 热熔化 而 浮上水 面 , .
也不至 于分 散在 烧 杯 底 部 , 证 了在 水 下着 保 火燃烧 生成 五氧 化二磷 , 排除 了安全 隐患 , 提 高 了实 验 的成 功率 .
・
4 ・ 0
片上不同的位置分别放一小块白磷和少量红
磷, 通过 比较热 水 中的 白磷 、 片上 的 白磷 和 铜
红磷 燃烧 的现 象 得 出可 燃 物 的燃 烧条 件 . 按
改进 前
1
改进后
此 方法进行 操 作 , 白磷 在 铜 片 上燃 烧 生 成 的 白烟 ( 氧化 二磷 ) 五 直接 进入 空 气 中 , 重 污 严
22 用 矿泉 水 瓶 收集 一 瓶氧 气 配 单孔 塞 连 . 接一个 小漏 斗 , 将小 漏斗侧 着插入 水下 , 盖在
染教室内的环境 , 直接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 .
其次, 由于热水 中 的白磷 受热熔 化 , 导管对 用 准其 吹氧气 或 空 气 时 , 白磷 容 易分 散 在 烧杯
21 0 0年 第 2期
河北理科教 学研 究
实验 园地
对 物质 燃 烧 条件 实验 的改进
河北省 廊坊 市第二 中学 苏 翰 05 0 60 0
1 实验 改进 的原 因
初 中化 学 教 材 在 探 究 物 质 燃 烧 的 条 件
时, 常用 的方法 是在烧 杯 中加 热水 , 烧杯 口部 放 一薄铜 片 , 后在热 水 中放 的实验 装置及 操作方 法
案例16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

案例16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实验名称《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实验目的通过简单实用的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2、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原理利用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不同,但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而生成的白烟五氧化二磷对人体有害。
实验仪器及药品改进1、大烧杯(500ml)、大试管两支、橡皮塞两个、镊子、坩埚钳、酒精灯、药匙、滤纸、火柴、红磷、白磷、一试管氧气(或空气)、热水改进2、同上两个气球(白色和红色)改进3、烧杯(500ml)、铜片(平整)、两个小集气瓶、镊子、酒精灯、坩埚钳、药匙、滤纸、火柴红磷白磷一试管氧气(或空气)热水实验装置教材图图1 图2 图3实验步骤及现象改进1:(见图1)(1)在大烧杯中加入四分之三大约80 ℃左右的热水,用镊子取两小块白磷,一块放入热水中,一块用滤纸擦干表面的水后放入干燥的大试管中塞上橡皮塞,在另一个干燥的烧杯中加入少量红磷,将两个试管同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观察现象。
(2)将收集氧气的大试管倒扣在热水中,用坩埚钳在水面下取下橡皮塞,扣住水中的白磷,观察现象。
改进2:(白磷量多时使用)(见图2)同上。
改进3:(见图3)(1)在大烧杯中加入四分之三大约80℃左右的热水,向其中加入一小块白磷,在大烧杯上放一块平整的铜片,左边放一小块表面用滤纸吸干水分的白磷,右边放少量红磷,观察现象。
(2)将收集氧气的大试管倒扣在热水中,用坩埚钳在水面下取下橡皮塞,扣住水中的白磷,观察现象。
仪器的组装说明:(注意事项)①大试管要干燥,白磷表面的水分要擦干。
②白磷的量不要太大,尤其是放在热水中的白磷,小绿豆大小即可。
③大烧杯里的热水占四分之三。
④往铜片上先放红磷,再放白磷,以免白磷先燃烧。
⑤燃烧后试管中或铜片上的白磷可能没燃完,小心处理。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地位与作用1、初三学生接触化学的时间并不长,许多化学学科知识的积累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对十四、五岁这样一个年龄层次而言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2、在一定的场景下针对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以学生为主,加强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放开让学生体验探究性学习,领悟探究性学习经历的一般步骤。
3、整个燃烧的条件的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分析结论、反思评价都由学生充分参与,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能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二、原实验操作如下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P128实验7-1七操作如下: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如图),观察现象。
三、原实验的不足1)完成实验所用时间长2)该实验是一个演示实验要求在通风厨中或在抽风设备下进行,但现在大部分学校实验条件还没有达到这种标准,特别是农村中学。
3)五氧化二磷有毒,人如果短期大量吸入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咽喉炎、支气管炎。
严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致窒息,引起肺炎或肺水肿。
可使组织脱水,对皮肤有刺激腐蚀作用。
4)如果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空气有污染,又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5)课本上没设计“可燃物”也是燃烧条件之一的实验四、针对以上不足,我把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方法如下1、改进实验目的:缩短实验操作时间,避免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师生健康的影响和环境的污染,增补课本中没有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环保意识。
2、实验仪器和试剂:酒精灯、镊子、玻璃棒、木条、煤块、烧杯、蜡烛3、实验装置图及说明实验①探究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实验②探究燃烧的条件---与氧气接触实验③探究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由学生自主动手探究)4、实验步骤:①分别把玻璃棒和木条放在酒精灯上燃烧,观察现象。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燃烧的条件”实验创新衡山县岳云中学 邓 梦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实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三者缺一不可。
二、实验原形及不足之处:(原实验装置图)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P 2O 5),对教室环境造成影响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健康。
2、(2)中的白磷燃烧现象不明显,且较易浮出水面,在水面燃烧起来而引起火星和液滴的飞溅,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本实验不便于重复观察实验现象。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1、用塑料袋来收集产生的白烟,使实验自始至终都在封闭条件下进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2、利用双连球向试管内鼓入空气(氧气),使操作起来更安全。
3、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意控制燃烧,有利于学生多次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四、实验器材:(1)(2)仪器:具支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双连球、塑料袋、药匙、镊子、试管架药品:红磷、白磷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原理:利用酒精灯给红磷和白磷加热,利用双连球向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氧气),随着温度的上升,白磷先燃烧起来(白磷的着火点为40℃)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上升至240℃或240℃以上,则红磷也能燃烧起来,说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氧气)接触、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
六、实验过程:1、加入0.2g红磷于具支试管底部,距其2cm初放一米粒大小的白磷,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导管口离试管底部0.5cm左右。
2、由双连球鼓入空气,发现无明显现象(说明可燃物虽与氧气接触,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也不会燃烧)。
3、先用酒精灯均匀预热,然后对准红磷与白磷的中间部位集中加热,(温度在40℃或之上)同时挤压双连球,使进入的空气先通过红磷,再到白磷。
此时可观察到红磷无明显变化,而白磷却剧烈燃烧;(说明可燃物在温度达到着火点,且有氧气存在时能够燃烧),若停止鼓气,则白磷停止燃烧(说明仅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氧气时,可燃物不能燃烧)。
实验改进方案(燃烧的条件的探究)

“探究燃烧的条件”改进方案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王良红一、实验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P124,探究燃烧的条件)1.药品:白磷红磷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2.仪器:药匙镊子烧杯导气管橡皮塞锥形瓶长颈漏斗3.其他用品:铜片滤纸热水4.步骤:(1)先将一小粒白磷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再将铜片放在此烧杯上,最后把红磷、白磷(用滤纸将水吸干)放在铜片上,观察现象。
(2)在锥形瓶中装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塞好橡皮塞,再从长颈漏斗加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产生的氧气通入热水中与白磷接触,观察现象。
5.存在的问题:(1)需要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浪费药品;(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时可能引燃红磷,不利于控制燃烧;(3)使热水中白磷燃烧的操作不方便,且水中的部分白磷会浮上水面燃烧,使操作不安全;(4)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既污染环境又危害师生的健康。
二、改进方案1.药品:白磷红磷2.仪器:药匙镊子烧杯导气管橡皮塞试管二连球(注射器)3.其他用品:滤纸热水气球4.步骤及现象:(1)分把红磷、白磷(用滤纸将水吸干)放入两支试管中,将装白磷的试管塞好橡皮塞(事先把橡皮塞与二连球、气球、导气管连结好),并将试管同时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装置如下图所示),观察现象。
此时可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红磷无明显变化,由此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2)白磷熄灭后,挤压二连球通入空气,观察现象。
此时可观察到本已熄灭的白磷又燃烧起来,由此证明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
5.优点:(1)节约药品;(2)现象明显,容易成功;(3)操作更安全简便;(4)白磷始终在封闭的试管中燃烧,产生的白烟不会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来危害师生的健康,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2
学生在进了课本中教学实验 的探究过程后,知道了燃烧 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探究基 础,且对实验探究有浓厚的 兴趣。对本实验的创新,结 合物理知识也很好理解。
说教材
说学情
3
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2、提升学生环保意识 3、体验实验探究过程
说教学目标
4
1、重点:燃烧实验条件的重现 2、难点:燃烧实验条件探究的引 导改进和实验素养的培养。
说教学重难点
5
1、回顾教材中燃烧条件实验探究过程 2、引导分析教材中实验的优缺点 3、引导分析改进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4、展示教师的改进实验,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燃烧的定义:
通常所说的燃烧指的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
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
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铜片上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现象:
红磷不燃烧,白 磷开始也不燃烧
红 磷
白
磷
95℃热水
但扣下试管后,当 空气接触到白磷后 就开始燃烧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
图一
②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后, 白磷在水下燃烧
①可燃物;
图二
②可燃物跟氧气(或空气)接触; 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图一
红 磷 白 磷 95℃热水
红 磷
白
磷
95℃热水
气 球
双孔
塑料
热
板
水
白
红磷
磷
实验探究:教师用改进实验进行演示
气球
热水 白磷
图1
双孔 塑料板
红磷
图1中:试管内的 白磷燃烧,试管内 红磷不燃烧
《燃烧的条件》
实验改进
说课内容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学思路 说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教学方法所无法代替的。
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演示实验尤其重要。
一个设计合理的成功的演示实验,既能够协助学生掌握化学概念,又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所以改进完善、教材中的实验,使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是化学教师的教学工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006年4月第二版)上册124页图7-4和7-5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设计是:把一块白磷放入热水中,盖上铜片并在铜片上各放一块白磷和红磷观察现象,在向热水中通氧气,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通过这两个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可燃物要与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但是实验设计存有以下问题:
1 铜片放在烧杯上通过热水的蒸气传热,传热效果较差,白磷需要较长时间才开始燃烧。
2 向水中白磷通氧气时,白磷会四处游动并形成很多小液珠,实验时需持续“追寻”白磷,操作起来不太方便,实验现象也不明显。
3 白磷燃烧产生的浓烟污染环境。
总来说之,该实验不能体现绿色化学实验要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思与责任感。
为此,我对实验实行了改进。
方法一
1、往水槽中加入约3cm高的氢氧化钠稀溶液。
2、将盛八成满沸水的小烧杯放入水槽中。
3、往小烧杯中加入一颗米粒大小的白磷。
4、将铜片由直形弯成T字形放在小烧杯上,铜片下端伸入到热水中,并在铜片两端分别放少量用滤纸吸干水分的红磷和白磷。
5、将小烧杯及铜片用大烧杯罩住扣在水槽中。
方法二
两支试管中分别各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粒红磷,用橡皮塞塞住试管口或用一端系有小气球的带导管的单孔塞塞住试管口,然后放到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实行对比实验。
方法三:
取红磷和白磷豆粒般大小,用滤纸吸干水分,一起放入锥形瓶底部两侧;立即塞上橡皮塞,。
将锥形瓶垫上石棉网,用酒精灯加热。
可观察到:温度达到40 ℃时,白磷开始燃烧,产生略带淡黄的白色浓烟。
移开酒精灯,红磷则无变化。
继续加热红磷燃烧。
改进后的优点:装置简单,操作简便,传热快,现象明显,反应速率快;采用封闭式装置或用碱液吸收有毒物质,有效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通过多次实践我认为实验7-5的改进方法有如下几种:
方法一
将烧杯换成离心试管。
因为离心试管底部面积很小,很容易将导管放在白磷上方,防止白磷四处游动实验现象明显,注意应缓缓通入气体。
方法二
用集气瓶(有空气)迅速倒扣在热水中的白磷上,可观察到扣住的瞬间,白磷立即剧烈燃烧、火光很大,随即集气瓶充满了白色的烟。
该实验也可用试管用充满氧气(或约一半氧气一半空气)的试管倒扣在热水中的白磷上,现象也很明显。
此实验需注意:一是取白磷块儿不宜过大,过大反应太剧烈,存有危险;二是水温低时,可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盖白磷,而水温高时一定要用充满空气的集气瓶,否则反应过于剧烈,存有危险。
方法三
先将氧气收集在一只注射器(带有导管和针头)里,上课时将针头刺入熔化的白磷珠内,推出氧气就会看到白磷在水下起火燃烧。
方法四
用250ml的烧杯,倒入热的5%的氢氧化钠溶液(60-80℃)半杯,放入绿豆粒大小的白磷,用漏斗罩住白磷,然后鼓入空气。
此时,白磷在水中剧烈燃烧,现象非常明显。
该实验成功率为百分之百,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方法五
取一支大号试管,往里加5mL水,再加2mL30%的过氧化氢溶液,用镊子取一小块白磷投入到试管里,往试管里滴加5滴1mol/L的碘化钾溶液,片刻,白磷先是熔化,继而燃烧,发出火光,伴随有辟啪的响声,并且有白烟生成。
改进的优点:操作简单,实验时间短,实验现象明显,充满趣味。
可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