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应激反应

合集下载

动物病理学05第五章应激

动物病理学05第五章应激

环境因素监测
监测饲养环境中的温湿度、氨气浓度、 光照时长等参数,评估环境应激状况。
生产性能评估
定期评估动物的生产性能,如生长速 度、产蛋率、饲料转化率等,综合判 断应激对生产的影响。
05
应激研究展望
应激机制的深入研究
01
深入研究应激反应的分子机制,包括信号转导、基因表来自和代谢调控等方面。02
探讨不同应激源对动物机体的影响,以及应激反应在
04
应激管理
减少应激源
优化饲养环境
提供适宜的温湿度、光照、通风等环境条件,减少环 境应激。
合理饲养密度
确保动物有足够的空间和适当的社交互动,避免过度 拥挤引起的应激。
均衡营养供给
提供全价饲料,满足动物对能量、蛋白质、矿物质、 维生素等的需求,提高抵抗力。
提高应激耐受力
遗传选育
通过选育具有高应激耐受力的种群,提高动物的抗应激能力。
不同物种、不同生理状态下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03
深入研究应激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为预防和治
疗提供理论依据。
应激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
探讨应激与营养、免疫、内分泌等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研究应激对动物行为、心理状态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相互 作用影响动物健康。
关注应激与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的交互作用,以及这些因素对动 物生产性能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03
应激与疾病
应激与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应激
动物在应激状态下可能出现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如食欲不振、消 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消化系统应激的机制
应激反应导致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运动减弱,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 和吸收。

动物应激与控制

动物应激与控制


应激原(应激因子)

1、物理应激:过热、过冷、强辐射、贼风、强噪 声等; 2、化学应激:畜禽舍中的氨、硫化氢、二氧化碳 等有毒有害气体;


3、饲养应激:饥饿或过饱、日粮营养不均衡、急 剧变更日粮与饲养水平、饮水不足和水质不卫生 或水温过低、饲料投饲时间过长等;
应激、应激原及应激反应

应激:现代应激生物学将其简单地定义为内环境
稳态失衡的一种状态。 应激原(stressor):干扰内环境稳态的事件或因 子称为应激原。 应激反应:为抵消应激原效应而重新建立内环境


稳态的一系列生理和行为反应(Boonstra,2005)。
应激的一般生物学反应

动物遭遇到应激原后,首先由中枢神经系统识别
2.胸腺、脾脏、淋巴结和其它淋巴组织明显萎缩,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嗜中性粒细 胞增多; 3.胃和十二指肠内表面出现出血灶和深部溃疡。


20世纪30年代Selye在其应激理论中提出:应激既
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长期过度应激对健
康有害,并且首先提出慢性应激对生理功能的累积
损伤效应.Selye有关应激的基本概念包括三方面:
是导致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很多研究发现应激引
起生长下降、脂肪沉积减少,但在有些研究中却出现脂肪 沉积增加的结果;在有些研究中发现应激使免疫功能增强,
但也有研究发现应激使免疫受到抑制。要准确地解释应激
结果,在进行有关应激的研究时,一定要明确以下几点:
应激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应激反应具有特异性,针对不同的应激原
总和,或者说应激是机体向其提出任何要求所做
的非特异性应答。
Stress

2 养猪生产中常常遇到的“应激反应”是怎么一回事

2 养猪生产中常常遇到的“应激反应”是怎么一回事

养猪生产中常常遇到的“应激反应”是怎么一回事?有人反映,某饲养“养三元”猪的猪场,在春防中,注射猪瘟疫苗后,不少猪出现了发抖、吐沫、皮肤发红、呕吐、抽搐等症状,有的猪很快因呼吸困难而发生了死亡。

经仔细调查,没有发现任何别的原因。

经反复研究分析,我们认为这种情况是猪发生了所谓的“应激反应综合征”。

那么,什么是猪的“应激反应”?它是如何发生的?有什么可以防治的办法,现作一概要的介绍:1、“应激反应综合征”:是指猪机体受到各种非特异性有害因素的刺激,所发生的机能障碍和防御性应答反应。

凡是能对猪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都称为“应激原”。

目前生产实际中“应激反应”一词一般泛指对猪健康造成威胁的因素,猪的“应激综合征反应”简称“PSS”。

1936年,加拿大病生理学家“塞里”提出了“应激”学说。

多年以来,广大病生理学家对“应激”的临床表现,发生机理,预防和治疗都做了深入而广泛的系统研究。

当前,引申到畜牧兽医科研与生产实际中,“应激”一词应用日益广泛,它的含义有时不是很精确地符合塞里的定义,比较笼统,泛指凡是对畜禽健康造成威胁的不良因素:统称为应激原。

塞里认为,:“应激”在本质上是一种病生理反应,目的在于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保证机体在遭受损伤或功能障碍之后恢复正常。

所以“应激”反应对机体有保护性作用的一方面。

“应激”不一定是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有时可由机体功能增强所致。

可以认为“应激”反应是动物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适应性反应,如反应过强而引起动物机体代谢障碍,可发展成为“不可逆”过程。

一些正常功能可能是一种“应激原”,如运动时肌肉活动加强。

动物如果完全没有应激是不可能生活的。

“应激”与创伤或损伤是不同的。

应激反应是否带来不良的后果,与它的性质、作用的强度和时间有关,同时也与接受刺激的个体感受性和敏感程度相联系。

机体对不同的应激原的作用所发生的反应形式是不同的。

但是,应激反应的病理生理基础是相同的。

主要是交感—肾上腺反应和垂体—肾上腺反应,前者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后者则为垂体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以及神经垂体一些激素分泌功能的改变。

动物应激

动物应激

什么是动物的应激应激是动物在外界和内在环境中,一些具有损伤性的生物、物理、化学以及特种心理上的强烈刺激(应激因素)作用于机体后,随即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或曰非特异性反应的总和。

应激对动物有不利的一面,但是低度应激下平缓进入适应阶后,甚至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力和抵抗力应激反应的机理应激反应的发生过程,其机制十分复杂,动物在应激状态下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几乎动员了所有的器官和组织应对激源刺激,机体通过极复杂的神经体液调节,保持体内生理生化过程协调与平衡,建立新的稳恒态。

中枢神经系统尤是大脑皮层起整合作用,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皮质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等起着执行作用。

应激因素(1)物理性应激因素:过热、过冷、强幅射、贼风、强噪声等;(2)化学性应激因素:畜禽舍中的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3)饲养性应激因素,饥饿或过饱、日粮营养不均衡、急剧变更日粮与饲养水平、饮水不足和水质不卫生或水温过低、饲料投饲时间过长等(4)生产性应激因素,饲养规程变更、饲养员更换、断奶、称重、转群、饲养密度过大、组群过大等;(5)外伤性应激因素,去势、打耳号、断尾等;(6)心理性应激因素,争斗、在畜群中的等级地位、惊吓、饲养员的粗暴对待等;(7)运输应激因素,装卸和运输行程中的不良条件及刺激等;(8)兽医预防或治疗应激因素,疫苗注射、消毒、兽医治疗等。

应激的发生过程惊恐反应阶段,亦称动员阶段或紧急反应阶段(总持续时间一般6~48小时),亦称肾上腺反应阶段,动物受到应激源的刺激后机体的早期反应。

从生理生化角度,可将该阶段划分为休克相(Shock phase)和反休克相(Countershock phase), 前者表现为体温和血压下降,血液浓稠,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肌肉紧张度降低,进而发生组织降解,低血氯、高血钾、胃肠急性溃疡,机体抵抗力低于正常水平。

体克相持续几小时至一天,随后进入反休克相,机体防御系统动员、重组而加强,血压上升,血钠和血氯增加,血钾减少,血糖升高、血液粘度增加,分解代谢加强,胸腺,脾脏和淋巴系统萎缩,嗜酸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肾上腺皮质肥大、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机体总抵抗力提高,甚或高于正常水平。

动物的应激反应概述

动物的应激反应概述

动物的应激反应概述
动物的应激反应是指动物在外部或内部因素影响下,产生的多种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的总称,它也是现代生物心理学研究的热点。

应激反应包
含了动物所能表达出的所有可能的反应,它们有机体直接反应,也有行为
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水平和状态都会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

动物应激反应发生在环境挑战和外部刺激激发下,动物通过对外部刺
激的反应来实现适应和调整,它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
(1)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机体反应;
(2)由兴奋性神经系统控制的机体反应;
(3)行为和心理反应。

机体反应是由脑部以及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它可以使有效成分快速进
入体内,产生机体变化,从而实现调节,机体变化可采用各种参数来衡量,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脉搏等。

兴奋性反应是由兴奋神经系统控制,它可以通过调节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改变动物的体态,使动物的动作成为有效的适应性反应,如生士的张
口和吐舌等。

行为和心理反应是动物对外部刺激的综合反应,它可以表现为动物在
环境中的行为,例如舔足、慌张游走、逃避、攻击、示威等,也可以表现
为动物内心的心理反应,例如恐惧、抑郁、焦虑等。

调运肉牛应激反应的防控方法

调运肉牛应激反应的防控方法

2023年第08期D O I :10.3969/J .I SSN.1671-6027.2023.08.033应激反应综合症是指牛体受到外部各种刺激所产生的特异性应答反应。

当应激原刺激的时间较长、强度较大时,可致使牛体内内部环境发生变化而表现的各种临床症状。

每当牲畜受到外部刺激、改变生活环境时,往往容易引发应激反应。

本文以2022年某养殖场调运肉牛所产生应激反应、流行病学调查、治疗情况为例,重点介绍调运肉牛产生应激反应的防控方法。

1基本情况2022年6月,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红石头嘎查李某自天津港调回乌拉圭所产的海福特小母牛200头(该批次牛共有13985头,由李某与其他临近的养殖场共同调入,李某调入为200头)。

该批次牛体重大约在240~260kg 。

抵达目的地落地24h 后饮水,投喂的饲草料主要成分为青贮玉米秸秆、苜蓿草、玉米、肉牛预混料(占比为5%)。

在“T.M.R ”日粮机中搅拌2h 后添加到食槽中,由牛群自由采食。

每日精饲料控制在1kg 左右。

粗饲料未限量。

在第7天后,调运回来的牛开始陆陆续续发病,症状表现明显的有9头,绝大部分有腹泻症状,粪便呈淡黄色。

听诊肺音粗厉,胸肋按压疼痛躲闪。

体温升高40~41℃。

流黄色鼻涕,眼角有白色的分泌物。

5头牛喘息严重,口腔内有泡沫状分泌物,腹式呼吸明显。

排黑色带血稀便,食欲废绝。

每日只喝少量常水。

精神萎靡不振,被毛粗乱。

2流行病学调查经询问天津港进出口公司,该批次肉牛是从南美洲的乌拉圭出发,经水路运至天津港(大约在海上漂流2个月)。

到港后又隔离45d ,所处环境极为恶劣。

牛每日呈饥饿状态,在泥泞中站立。

牛体表布满坚硬的粪球,类似严重感染牛结节皮肤病,牛体质虚弱。

海关检疫证显示:该批次牛约有0.2%的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呈阳性,0.03%的牛病毒性腹泻呈阳性。

在天津港隔离期间,有约0.1%的牛因肺炎死亡,0.04%的牛因心肌炎死亡,0.02%的牛因心肌炎和肺炎混合感染死亡。

动物应激

动物应激

• 6.心理性应激源
动物之间的争斗、等级地位、混养种 群动物之间的相互影响、饲养员的粗暴对 待、动物对饲养员或兽医的行为长期的猜 测等引起的慢性应激。
• 7.转运性应激源
在动物的引进、输出过程中的不良条 件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等。
• 8.营养性应激源
所提供的饲料不能满足动物的食性要求、 饥饿或过饱、日粮营养不均衡、急剧变更 日粮和营养水平、饮水不足或水温不恰当、 饲喂时间不恰当等引起急性或慢性应激。
• 9.兽舍性应激源
兽舍设计建造不合理, 兽舍环境不能 满足动物正常的生理和行为需要。
• 10.防治性应激源
兽医对动物的防疫注射、消毒、疾病 治疗等引起动物应激。
2.2应激状态下的神经-体液系统
2.3全身1.约束性应激源
饲养环境与野生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和 原始生活环境相比较常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约束了动物的活动, 使其无法采取主动行 为避开有害的环境, 成为动物常见的慢性 应激之一。
• 2.感觉性应激源
不同种动物的视觉、听觉和嗅觉的相 互影响, 导致动物产生恐惧或焦躁不安, 产生急性或慢性应激。
• 3.物理性应激源
养殖场内或周边环境的机械声音或其 他噪声, 例如建筑噪声、园林和保洁机械 噪声、参观车辆和游人的噪声等是圈养动 物常见的环境应激原
• 4.化学性应激源
兽舍中粪尿产生的有害气体、消毒和 治疗药物所产生的异常气体的刺激。
• 5.参观性应激源
参观者经常出现在动物周围, 干扰了 动物的正常生活。
1、应激的概念
应激是动物机体对一切外界或内 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 应答反应的总称。应激综合征是各种 动物对一切内外刺激产生千变万化反 应的总和。应激的本质是一种生理的 适应性反应。

动物免疫应激反应与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动物免疫应激反应与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动物免疫应激反应与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四川省盐边县桐子林镇畜牧兽医站凌宗云造成动物免疫反应或免疫失败的原因十分复杂,笔者认为主要是与生物制品的特性、质量、使用方法和免疫个体因素等有关。

1 动物免疫应激反应表现及原因1.1 动物免疫应激反应的主要表现局部表现为动物接种部位的炎症表现,如红、肿、热、痛,有的引起局部化脓;全身反应表现为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全身发抖、口角流涎、蛋禽的产蛋量下降,严重者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流产、休克、甚至死亡。

1.2 产生动物免疫反应的因素1.2.1 生物制品本身的原因。

包括生物制品质量、生产工艺和附加物质,如防腐剂、佐剂等。

1.2.2 运输与保存。

疫苗不按要求进行运输与保存,造成疫苗破损、沉淀、失效等。

不但使得动物接种疫苗无效,还会产生免疫应激反应,甚至造成动物死亡。

1.2.3 免疫器械消毒不严格。

在进行免疫注射时免疫器械未经严格消毒就使用,或者不遵照一畜一针头的原则,造成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免疫应激反应。

1.2.4 注射部位不准确。

在免疫中不按使用说明操作,如本应该皮下注射的却注射到肌肉,应口服或者喷雾免疫的却作注射,本该用于畜体的疫苗错用到禽体等,都会造成免疫反应。

1.2.5 动物个体体质差异。

动物个体的体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的体质弱、敏感、免疫功能低下、或因空腹处于低血糖状态等,都会引起免疫反应。

1.2.6 接种动物健康状态。

如免疫接种动物体温升高,处于亚临床状态或者某种疫病的潜伏期,精神过度紧张都会引起免疫反应,甚至死亡。

此外,由于饲养管理水平低下引起的饥饿、缺水、寒冷、高温、饲料变质、营养不良、滥用抗生素等都可能产生免疫应激反应。

2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2.1 生物制品方面的因素2.1.1 生物制品生产厂家众多,设备水平参差不齐,品种繁多,有的是国家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生产的,有的是省市主管部门批准生产的,有的则是中试产品。

但这些产品是在什么条件下运输保存的,养殖户就不得而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应激反应的概念(一)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体内外各种强烈因素(即应激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交感神经兴奋和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机能和代谢的改变。

任何对动物机体或情绪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都可以成为应激原。

当这种应激反应真正威胁到动物的健康时,动物就会觉得不适。

根据动物是否感到不适这一标准可将应激反应分为良性应激和不良性应两类。

(二)良性应激:是指使动物感到愉快的应激,是对动物的有益应激。

如猪有玩耍时的奔跑行为和交配行为。

(三)恶性应激:是指那些危及动物福利和健康的应激,常使动物感到无聊、压抑和紧张。

恶性应激是引发一种或多种疾病发生的原因。

另外,也有人将应激反应分为免疫应激反应和非免疫应激反应。

二、养殖生产中常见的应激因素(一)气候因素过冷、过热、强光照射.湿度过大都会对动物产生应激反应,有资料表明,低温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若舍内温度低l 0℃以下,就会引起猪的应激反应,尤其仔猪会冻死,低温伴有通风不良或贼风侵袭,湿度过大,会进一步加重猪的应激反应。

在高温环境下,几乎所有规模化猪场都造成母猪采食量下降,临产期、围产期死亡及仔猪死亡,母猪发情率降低,返情率提高20%~30%,窝产仔数、仔猪初生重、成活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损失达到20%以上。

(二)有毒有害气体冬天畜舍中的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会对动物产生刺激,产生应激反应,浓度过高,就会损伤呼吸道粘膜,使抗病力下降,呼吸系统发病。

(三)惊吓等环境因素如噪音、突然断电,强辐射、奇光、外人入舍、饲养规程变更、饲养员突然更换或衣着及工作程序的变化等都会引起动物的应激反应。

(四)饲养管理因素在饲养管理过程中,饲养员的粗暴对待、去势、断尾、打号、断喙.接种疫苗、注射药物、保定等,此时动物处于一种"戒备"状态,呼吸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通过这些变化来动员机体的防御机能,应付环境的急剧变化。

(五)营养因素主要指饲料中营养不平衡、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都会对动物产生不利的影响,在饲养管理中,饲喂时间、饲喂次数、饲喂量、突然更换饲料、饮水不足和水质不卫生或水温过低都会造成应激。

(六)群饲应激当不同窝猪合群后,为了争夺领导地位会立即发生争斗,结果形成一种有序的等级制度,攻击性强的猪成为领导。

这些猪呆在一起这种关系会一直维持下去,一旦有别的猪进来,又会发生新一轮的争斗。

这种争斗常常会引起动物受伤、采食量下降。

(七)密度应激动物断奶、转群时,饲养密度过大,组群过大,都会造成动物群压力的增大,出现咬耳和咬尾巴现象,还将造成抵抗力降低,采食量下降,空气质量不良等。

(八)运输应激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许多超强刺激同时作用于动物,会降低动物的防御机制导致发烧,如果动物的呼吸频率超过80次/分,体温超过39.70C,就表明出现了严重的运输应激。

长距离运输时容易造成脱水、失重、甚至死亡,当路况较差、密度过大、拥挤、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时,应激更严重。

(九)断奶应激仔畜断奶是一个综合应激,包括断奶本身、称重、分组、饲料改变、环境改变等,仔畜断奶后l 5天内,出现采食量下降1 5%~20%,烦燥不安、攻击性加强、生长停滞(俗称悼奶瞟)、腹泻、并发水肿病和抗病力下降等现象。

(十)致病因素或疾病任何疾病都是应激因素,除引起特殊的组织器官损伤外,都会引起患病机体的严重应激反应。

毒力强的致病因子可使动物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生长减慢,母畜流产或死胎,或发病死亡。

(十一)遗传因素属于动物内在应激因素,品种、类型不同,动物的应激反应就不同。

一般认为品种纯,生产性能好的畜种其应激反应的强度就越重。

(十二)疫苗接种引起的应激。

免疫接种疫苗是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但如果不注意防疫方法,免疫过于频繁,程序紊乱,操作粗暴,疫苗过量或疫苗污染等都可引起应激反应或过敏。

这样不但会使免疫的效果降低,生产性能下降,甚至还可能暴发疫病。

(十四)换料引起的应激换料后的食料的口味、形状都不同(十三)母猪生产繁殖应激母猪发情、配种、怀孕、产仔、哺乳等特殊的生理活动,本身就是应激原,必然会对母畜造成强烈的刺激而引起应激,母猪高产会加重应激,常常引发母猪生产繁殖应激综合症,出现母猪肢蹄软弱、蹄裂,严重的出现产前、产后瘫痪,母猪繁殖力下降,产仔数减少,减食并伴有便秘现象,迅速消瘦,抗病力下降,严重时甚至出现损害或繁殖障碍。

三、应激反应的类型(临床症状)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二大类:(一)一般反应出现体温升高0.5℃左右,食欲不佳、精神萎靡、行动迟缓,其症状较轻。

(二)严重反应根据反应出现的症状分为四个型:1、全身反应型:一定时间内,体温升高1℃~2℃,病畜精神委顿,食欲废绝,常卧于舍内,不治疗会导致死亡。

也有的动物表现为极度兴奋,狂躁不安。

2、局部反应型:免疫注射,药物注射及体表皮肤损伤时动物身体局部肿胀,出现红、热、痛,患畜活动不便。

肿胀部位吸收比较慢,时间稍长了会形成脓包,最后形成结节。

3、流产型:从阴道内排出血液及正在发育的胚胎,引起孕畜的流产。

4、过敏反应型:此种反应不分性别、年龄、品种,都有发生。

动物注射疫苗后立即出现步态不稳,呼吸急促,站立困难,肌肉震颤;重症岀现口吐白沫,倒地,角弓反张,全身抽搐,四肢做游泳状运动。

皮肤充血潮红,继而红紫,特别是在腹下、四肢、肛门、阴户,可视黏膜发绀,排泄失禁,心率不齐,肺音消失。

四、应激反应的作用机理应激反应的发生过程及其机制是十分复杂的,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当动物受到应激原的刺激后,如捕捉、驱赶、运输、高温、寒冷、拥挤、咬斗、注射、手术等刺激,神经系统下丘脑兴奋,分泌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进入垂体前叶,使垂体前叶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上腺促使糖皮质激素的释放,以对付应激原的刺激。

这是机体对抗损伤性刺激的一种抗病措施,机体通过极复杂的神经体液调节,以保持体内生理生化过程的协调与平衡,并建立新的稳恒状态。

五、应激反应对动物机体的危害(一)精神危害:由如应激因素对动物机体的刺激,产生应激反应会使动物极度兴奋,狂躁不安,攻击性增加,或者精神沉郁,活动量减少,使动物的生理机能降低。

(二)心脏负担:应激反应会使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及血压升高,血液浓稠,低血氮、高血钾,给心脏带来严重的负担,特别是在捕捉、打斗、运输等运动强烈时会引起动物的猝死。

(三)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应激反应会使胃肠道持续性缺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多,胃肠的粘液分泌不足,肠道菌群紊乱,发生消化功能紊乱,严重时发生胃肠性溃疡,腹泻。

表现为采食量减少,饮水增加,机体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减弱,出现负氨平衡,饲料转化率低,导致生长发育减缓或停滞。

(四)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应激反应使动物的代谢功能加快,需氧量增加,呼吸加快,呼吸负担加重,肺部缺氧、缺血,给病菌侵入可乘之机,动物的呼吸道、肺部容易受感染而发病。

(五)对免疫系统的危害:应激反应会使免疫器官严重萎缩,特异性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严重下降。

单核巨噬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的能力受到抑制,干扰素的产生不足,抗炎因素的反应削弱,使非特异性免疫抗病能力大大降低,免疫功能的降低或机能紊乱会诱发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发生,甚至使动物死亡。

(六)机体代谢紊乱:应激反应会使动物机体严重消耗,体内有毒代谢产物成倍增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致使猪的生产性能下降。

总之,应激反应直接影响动物的生理机能,生产性能(.产肉.产蛋.产奶)及其危机生命。

六、应对应激反应的预防措施(一)优化、净化种群选育抗应激品种,通过临床观察,血型鉴定,淘汰对应激敏感种群,使应激基因频率下降,从而选育出抗应激的品种,从遗传基础上解决动物的应激敏感问题。

建立无特定病原(SPF)或类SPF种群,提供健康的种畜,让养殖户从引种开始就减少诸多病源导致的应激因素。

(二)合理利用现有的敏感种群皮特兰、德国和比利时长白猪氟烷敏感基因频率高达70%~80%,但它们有瘦肉率高、生长快的优点,采用配套杂交,将皮特兰、长白猪用作杂交父本,选用应激低敏感的地方培育种或大白等品种为母本,生育出的育品代猪就可以大大降低应激的敏感性,又可发挥父本瘦肉率高、生长快的优点,从而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饲料营养调控,同时使用抗应激类药物在现代养猪生产中,配制日粮的营养标,是在猪正常生产条件下,根据健康猪群制定的,很少考虑抗应激状态下所需的一些营养指标。

研究表明,在应激反应中,猪对某些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特别是免疫系统的营养需求量相应提高,这样就可能造成某些营养物质的相对缺乏,免疫系统的功能受到影响。

营养物质缺乏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比对生长的影响更明显,因此,猪处在应激状态时配制日粮,在饲料中需要添加容易引起缺乏又与营养物质代谢密切相关的营养元素加以调控。

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类,如V E、VC、VA、V B2、V B6;微量元素类,如有机铬、铜、铁、锰、锌、镁、硒.等;常量元素类,如钙、磷、钠;氨基酸类,如蛋氨酸、胱氨酸、精氨酸和谷氨酸等。

其次,应考虑饲料原料的可消化性和内在品质,蛋白质水平要适宜,氨基酸要平衡,不要使用发霉变质原料,防止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引起的应激。

(四)为动物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猪场的选址、设计、舍内设备等生物安全设施设计合理,在原则上要满足动物的生理需要,应避免外界因素过多的干扰。

要依据动物的个体大小和用途确定饲养密度和圈舍空间。

通常猪的圈舍至少拥有采食区、排便区和休息区,而休息区要满足圈内所有猪同时侧卧所需要的空间。

舍内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至少做到冬季保温,夏季防暑,注意控制舍内温度尽量稳定,减小温差。

加强畜舍的通风换气,降低有害气体含量,给动物一个清洁、安静的生活环境,减少环境带来的应激因素。

(五)根据动物的生理特点,掌握关键阶段,避免应激发生。

在现代化的饲养生产过程中,管理方面要尽可能做到精细,一切以满足动物的生理特点为标准,减少和避免应激反应发生。

在实际的饲养生产过程中,母畜的生产前后、仔畜的断奶前后、转群前后、运输前后、免疫前后、保育阶段、天气气候突变等,这些阶段都是应激反应的高发阶段,都要精心的饲养管理,避免应激发生。

(六)树立动物福利观念树立动物福利观念就是呵护动物的生活习性,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需要饲养员温和对待动物,忌讳时常对动物进行粗暴恐吓和殴打。

此外,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充分利用动物的习性和条件反射能力加以诱导训练,尽快让动物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变得有规律,提高训练和诱导的效果。

尽量减少转群、并圈,减少环境和饲料的变化幅度,尽量不更换饲养员,给予动物良好的行为,让动物的身体及心理与环境相协调,使其健康快乐地生活。

(七)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做好疾病预防疾病本身就是一种应激反应,在猪的日常管理中要做好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搞好预防接种免疫,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