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动物应激与应激性疾病
动物应激与控制

应激原(应激因子)
1、物理应激:过热、过冷、强辐射、贼风、强噪 声等; 2、化学应激:畜禽舍中的氨、硫化氢、二氧化碳 等有毒有害气体;
3、饲养应激:饥饿或过饱、日粮营养不均衡、急 剧变更日粮与饲养水平、饮水不足和水质不卫生 或水温过低、饲料投饲时间过长等;
应激、应激原及应激反应
应激:现代应激生物学将其简单地定义为内环境
稳态失衡的一种状态。 应激原(stressor):干扰内环境稳态的事件或因 子称为应激原。 应激反应:为抵消应激原效应而重新建立内环境
稳态的一系列生理和行为反应(Boonstra,2005)。
应激的一般生物学反应
动物遭遇到应激原后,首先由中枢神经系统识别
2.胸腺、脾脏、淋巴结和其它淋巴组织明显萎缩,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嗜中性粒细 胞增多; 3.胃和十二指肠内表面出现出血灶和深部溃疡。
20世纪30年代Selye在其应激理论中提出:应激既
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长期过度应激对健
康有害,并且首先提出慢性应激对生理功能的累积
损伤效应.Selye有关应激的基本概念包括三方面:
是导致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很多研究发现应激引
起生长下降、脂肪沉积减少,但在有些研究中却出现脂肪 沉积增加的结果;在有些研究中发现应激使免疫功能增强,
但也有研究发现应激使免疫受到抑制。要准确地解释应激
结果,在进行有关应激的研究时,一定要明确以下几点:
应激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应激反应具有特异性,针对不同的应激原
总和,或者说应激是机体向其提出任何要求所做
的非特异性应答。
Stress
家畜应激--课件

严重者如烂肉样,手指可轻易插入、失去弹性、水肿严重,肌膜有小出血点,
淋巴结肿大出血。 受低强度长期应激源作用的猪屠宰后,肌肉呈干燥、坚硬、色暗的DFD猪肉 (Dry firm dark )。
•PSE肉:肌肉色泽苍 白(pale)、肉质松 软(soft)、有渗出液 (exudative)
DFD肉:切面干 燥(dry)、肉质 较硬(firm)、 肉色深暗(dark)
亡率21.90%,气温为6.35℃时,羔羊死亡率达13.63%。
(4)动物繁殖性能下降。 在应激情况下,与生殖有关的GnRH、FSH、LH、PRL及卵巢和睾丸分泌的雌激 素和雄性激素分泌量减少,从而导致生长期动物性腺发育不全,成年动物的精子
和卵子生成、发育及成熟受阻,特别是雌性动物会出现胚胎早期吸收、流产、难
⑶ 进行敏感性检验
以猪为例,这些方法包括: ①氟烷敏感试验 利用呼吸面罩给猪提供一定量的氟烷,在2~3分钟内表现为渐进性肌肉痉挛和强直者为应激敏 感性猪,5分钟内无反应者为抗应激猪。
家畜环境卫生学
目录页
宠物犬的饲养鉴赏
前 言:关于宠物 第一节:狗狗与人类 第二节:环境应激 第三节:狗狗的生物学特性
第三节:狗狗的营养与饲粮
第四节:狗狗的选配与繁殖 第五节:狗狗的管理基本技术 第六节:狗狗的教养与训练 第七节:狗狗的美容 第八节:狗狗的保健
“畜禽养殖综合智能监控系统” 本系统主要由上位机管理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 统、现场传感器等部分组成。可实现动物养殖场的综合监控, 包括室内外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光照强 度、压力等,并对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光照度进行自 动或手动控制
biological
Bacteria, vaccination
动物应激反应

一、应激反应的概念(一)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体内外各种强烈因素(即应激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交感神经兴奋和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机能和代谢的改变。
任何对动物机体或情绪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都可以成为应激原。
当这种应激反应真正威胁到动物的健康时,动物就会觉得不适。
根据动物是否感到不适这一标准可将应激反应分为良性应激和不良性应两类。
(二)良性应激:是指使动物感到愉快的应激,是对动物的有益应激。
如猪有玩耍时的奔跑行为和交配行为。
(三)恶性应激:是指那些危及动物福利和健康的应激,常使动物感到无聊、压抑和紧张。
恶性应激是引发一种或多种疾病发生的原因。
另外,也有人将应激反应分为免疫应激反应和非免疫应激反应。
二、养殖生产中常见的应激因素(一)气候因素过冷、过热、强光照射.湿度过大都会对动物产生应激反应,有资料表明,低温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若舍内温度低l 0℃以下,就会引起猪的应激反应,尤其仔猪会冻死,低温伴有通风不良或贼风侵袭,湿度过大,会进一步加重猪的应激反应。
在高温环境下,几乎所有规模化猪场都造成母猪采食量下降,临产期、围产期死亡及仔猪死亡,母猪发情率降低,返情率提高20%~30%,窝产仔数、仔猪初生重、成活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损失达到20%以上。
(二)有毒有害气体冬天畜舍中的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会对动物产生刺激,产生应激反应,浓度过高,就会损伤呼吸道粘膜,使抗病力下降,呼吸系统发病。
(三)惊吓等环境因素如噪音、突然断电,强辐射、奇光、外人入舍、饲养规程变更、饲养员突然更换或衣着及工作程序的变化等都会引起动物的应激反应。
(四)饲养管理因素在饲养管理过程中,饲养员的粗暴对待、去势、断尾、打号、断喙.接种疫苗、注射药物、保定等,此时动物处于一种"戒备"状态,呼吸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通过这些变化来动员机体的防御机能,应付环境的急剧变化。
动物病理生理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动物病理生理学网上作业题第二章疾病概论一、解释下列名词①疾病②脑死亡③病因(致病因素)④病因学⑤诱因⑥分子病理学⑦疾病转归⑧发病学二、填空题1、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类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疾病和病痛,而且在()、心理上和()处于完好状态”。
2、现代医学对疾病的研究,已从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系统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发展到()水平。
3、任何疾病都包括损伤与()两方面变化及其相互转化,而且两者的比例关系,决定着疾病发展方向。
4、动物患病时,不但其生命活动能力减弱,而且其生产性能和()均降低。
后者是动物疾病概念的最重要特征。
5、据来源病因可分为:外界致病因素(外因)和()。
条件可以促进疾病发生,也可阻碍疾病发生,把能够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
6、疾病发生的外因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和机体必须物质的缺乏与过多7、生物性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包括:有一定选择性、有一定()、有一定()、有明显()及()。
8、生物性致病因素是动物疾病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如、)和寄生虫(如)。
9、疾病发生的3大规律是:()、()、()。
10、转归期是指疾病的最后阶段,其有()和()两种。
三、选择题1、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对马类动物有致病作用,对牛、羊则无致病性,表明生物性致病因素具有()。
A、选择性B、特异性C、持续性D、潜伏性2、生物性致病因素对感染动物的种属、侵入门户、感染途径和作用部位等有一定的选择性,如破伤风梭杆菌只能从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才能发病,随饲料进入消化道则不发病,表明生物性致病因素具有()。
A、选择性B、特异性C、持续性D、潜伏性3、生物性致病因素侵入机体后,首先在体内生长繁殖,当其达到一定数量或其毒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机体发病,表明生物性致病因素均有()特点。
A、选择性B、特异性C、持续性D、潜伏性4、代偿是疾病时机体抗损伤性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一侧肾脏功能严重障碍,对侧肾脏可增强活动进行代偿,维持正常泌尿功能,这属于()代偿。
动物防治应激性疾病的措施

动物防治应激性疾病的措施1. 引言应激性疾病是动物健康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应激性疾病由于突发的生活环境变化或其他压力因素而引起,对动物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确保动物的健康和福祉,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应激性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动物防治应激性疾病的措施,包括环境管理、行为调节、营养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动物暴露于应激源的程度,促进动物的健康与幸福。
2. 环境管理2.1 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动物的栖息环境与其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确保动物栖息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对于防治应激性疾病至关重要。
•提供充足的空间,确保动物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提供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极端的气候条件造成动物的压力反应。
•提供合适的隐蔽和观察空间,以满足动物的行为需要。
•控制噪声和光线水平,减少对动物造成的干扰。
2.2 维护良好的卫生条件良好的卫生条件对于预防应激性疾病至关重要。
•定期清洁饲养环境,避免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
•提供适当的育种环境,防止动物间的交叉感染。
•控制空气质量,确保动物呼吸的环境良好。
2.3 社会环境的管理动物的社会环境对其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确保动物能够与同类进行交往和互动。
•避免过度拥挤,防止动物之间的竞争和冲突。
•根据动物的性别和性格,合理分组。
3. 行为调节3.1 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为动物提供丰富多样的环境刺激,可以减轻应激反应。
•提供玩具和活动设施,鼓励动物的游戏和探索行为。
•提供用于研究和探索的食物,提高动物的智力和认知水平。
•定期改变环境布局,增加动物的新鲜感。
3.2 引导行为习惯通过引导动物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降低应激性疾病的发生率。
•尽量固定饲养和喂食时间,维持良好的生物钟。
•为动物提供有规律的运动和社交时间,促进其正常行为表达。
•鼓励动物参与有益的活动,如训练、比赛等。
3.3 增加动物的安全感提高动物的安全感,有助于减轻应激性疾病。
•提供安全避难所,供动物在感到惊恐时躲避。
第二章 第三节 动物应激与应激性疾病

应激(Stress)应激(Stress)是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或处于紧张状态时出现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
全球损失800-1000亿美元。
应激原(stressor):引起应激的刺激叫应激原,其种类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非损伤性和损伤性两大类。
应激原一非损伤性应激原主要有:神经性刺激:如动物分群,断奶,更换饲料,驱赶,捉捕,运输,剪毛,去势,声光刺激,疼痛刺激等等。
温度如环境过热,过冷。
本讲所涉及的反应主要是指由非损伤应激原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应激。
二、损伤性激原创伤,烧伤,中毒,感染,寄生虫侵袭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刺激因素。
损伤和非损伤两类应激原所引起的应激反应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伴有组织细胞的坏死,炎症反应,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急性期反应(acute phase response)一、应激及应激性疾病的危害性有人估计,我国牧区每个冬季天寒草寒枯死草的家畜不下500万头,未死的活重下降1/3。
两者相加,约相当于全国收购量的5-6倍(姚旦,1988)。
我省几个集约化鸡场每年死于应激的肉鸡约占死亡鸡数的20-30%。
美国和联邦德国,苍白,松软渗出性猪肉(Pale soft exudative, PSE)占屠宰猪的10-20%,肉价低5-10%(Kolata,J.A. 1986)。
另有报导(Jopel ,D.G.1975),美国有1/3以上的猪场发生应激综合症,35%发生PSE肉。
欧美及日本,猪胃溃疡很普遍;我国长春、北京、武汉等地调查,发生率84%(徐英泉等,1980).我校调查湖南省的发生率也很高(朱1994)。
应激性疾病的危害性乳牛群的光热和噪音应激,导致日本均产奶量下降38.4%,怀孕率下降22.5%,流产率升高18%(袁绵和,1988);蛋鸡在抓捕,惊吓等应激下,产软壳蛋,双黄蛋、小蛋、蛋包蛋,其产蛋率、受精率下降,甚至出现腹膜炎,卵巢囊种等(Mills, A. D. etal,1987)。
其它影响,如影响免疫反应,降低抵抗力,如低温诱致幼畜的大肠杆菌性肠炎发病率升高,家禽对新城疫,出血性肠炎,马立克病,禽败血霉形体,球虫病等疾病的抵抗力降低,牛运输热的发病(病原体至少有10种细菌和8种病态)也必须有应激因子的存在,才能复制等等(姚旦,1988)二、应激的机理及代谢改变在对应激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动物应激

• 6.心理性应激源
动物之间的争斗、等级地位、混养种 群动物之间的相互影响、饲养员的粗暴对 待、动物对饲养员或兽医的行为长期的猜 测等引起的慢性应激。
• 7.转运性应激源
在动物的引进、输出过程中的不良条 件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等。
• 8.营养性应激源
所提供的饲料不能满足动物的食性要求、 饥饿或过饱、日粮营养不均衡、急剧变更 日粮和营养水平、饮水不足或水温不恰当、 饲喂时间不恰当等引起急性或慢性应激。
• 9.兽舍性应激源
兽舍设计建造不合理, 兽舍环境不能 满足动物正常的生理和行为需要。
• 10.防治性应激源
兽医对动物的防疫注射、消毒、疾病 治疗等引起动物应激。
2.2应激状态下的神经-体液系统
2.3全身1.约束性应激源
饲养环境与野生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和 原始生活环境相比较常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约束了动物的活动, 使其无法采取主动行 为避开有害的环境, 成为动物常见的慢性 应激之一。
• 2.感觉性应激源
不同种动物的视觉、听觉和嗅觉的相 互影响, 导致动物产生恐惧或焦躁不安, 产生急性或慢性应激。
• 3.物理性应激源
养殖场内或周边环境的机械声音或其 他噪声, 例如建筑噪声、园林和保洁机械 噪声、参观车辆和游人的噪声等是圈养动 物常见的环境应激原
• 4.化学性应激源
兽舍中粪尿产生的有害气体、消毒和 治疗药物所产生的异常气体的刺激。
• 5.参观性应激源
参观者经常出现在动物周围, 干扰了 动物的正常生活。
1、应激的概念
应激是动物机体对一切外界或内 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 应答反应的总称。应激综合征是各种 动物对一切内外刺激产生千变万化反 应的总和。应激的本质是一种生理的 适应性反应。
鱼类应激

●特点:不容易及时发现,属慢性应激,故治疗较困
难。
●典型病例:萎瘪病、滞长病、跑马病等。
三、应激原与应激反应
4、人为因子 、 ●应激原:饲料营养、饲料安全性、操作、运输、滥
用药物、施未发酵的有机肥、随意放养等。
●应激反应:拒食、厌食、拖粪、损伤性炎症、翻肚、
出血、肝肿、胆大、体色变浅、拖粘等。
●特点:抗应激能力、抗病力、免疫力处于最低状态,
四、必需重视鱼类的应激性疾 病
2、鱼类应激性疾病严重发生的原因 、
●水质普遍恶化; ●饲料低质量; ●乱用、滥用药物; ●养殖密度过大。
四、必需重视鱼类的应激性疾 病
3、华扬鱼用应激宁的功效 、
●排毒、保肝、利胆、护肾; ●主要针对由化学因子引起的内脏中毒性应激; ●要明确本品是添加剂而非渔药,常年使用效果十分好; ●由应激而继发的细菌性疾病,可先用应激宁控制应激,
容易发生各类疾病,治疗难度很大。
●典型病例:应激性出血病等。
四、必需重视鱼类的应激性疾 病
1、当前几种主要鱼类应激性疾病
A、鱼类肝胆综合症 B、紫鳃病 C、应激性出血病
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四、必需重视鱼类的应激性疾 病
A、鱼类肝胆综合症 、 症状:肝脏色浅或有乌色血点,肝肿大、肝质脆易破、 胆囊肿大,有溢胆汁现象;常有体表松鳞、腐皮 现象,肠道充血发红。 误诊:肠炎病、赤皮病。 主要发病鱼:青鱼、团头鲂、草鱼、鲤鱼、鲫、叉尾鮰 等。 发病原因: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水体中氨氮、亚硝酸 盐或硫化氢含量过高。
三、应激原与应激反应
1、物理性应激 ●应激原:温度、光照、振动、声音等。 ●应激反应:惊跳、窜游、转圈、翻转、下沉或上浮、
颤抖、痉挛、昏迷、体色变化、缠绕、争斗、体表出血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激(Stress)应激(Stress)是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或处于紧张状态时出现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
全球损失800-1000亿美元。
应激原(stressor):引起应激的刺激叫应激原,其种类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非损伤性和损伤性两大类。
应激原一非损伤性应激原主要有:神经性刺激:如动物分群,断奶,更换饲料,驱赶,捉捕,运输,剪毛,去势,声光刺激,疼痛刺激等等。
温度如环境过热,过冷。
本讲所涉及的反应主要是指由非损伤应激原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应激。
二、损伤性激原创伤,烧伤,中毒,感染,寄生虫侵袭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刺激因素。
损伤和非损伤两类应激原所引起的应激反应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伴有组织细胞的坏死,炎症反应,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急性期反应(acute phase response)一、应激及应激性疾病的危害性有人估计,我国牧区每个冬季天寒草寒枯死草的家畜不下500万头,未死的活重下降1/3。
两者相加,约相当于全国收购量的5-6倍(姚旦,1988)。
我省几个集约化鸡场每年死于应激的肉鸡约占死亡鸡数的20-30%。
美国和联邦德国,苍白,松软渗出性猪肉(Pale soft exudative, PSE)占屠宰猪的10-20%,肉价低5-10%(Kolata,J.A. 1986)。
另有报导(Jopel ,D.G.1975),美国有1/3以上的猪场发生应激综合症,35%发生PSE肉。
欧美及日本,猪胃溃疡很普遍;我国长春、北京、武汉等地调查,发生率84%(徐英泉等,1980).我校调查湖南省的发生率也很高(朱1994)。
应激性疾病的危害性乳牛群的光热和噪音应激,导致日本均产奶量下降38.4%,怀孕率下降22.5%,流产率升高18%(袁绵和,1988);蛋鸡在抓捕,惊吓等应激下,产软壳蛋,双黄蛋、小蛋、蛋包蛋,其产蛋率、受精率下降,甚至出现腹膜炎,卵巢囊种等(Mills, A. D. etal,1987)。
其它影响,如影响免疫反应,降低抵抗力,如低温诱致幼畜的大肠杆菌性肠炎发病率升高,家禽对新城疫,出血性肠炎,马立克病,禽败血霉形体,球虫病等疾病的抵抗力降低,牛运输热的发病(病原体至少有10种细菌和8种病态)也必须有应激因子的存在,才能复制等等(姚旦,1988)二、应激的机理及代谢改变在对应激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二)血浆蛋白的研究(三)基因表达的研究(一)神经内分泌反应这是经典的应激反应学说,20年代Cannon提出了紧急学说(emergency theory),30年代内分泌学家Sely提出了全身适应征候群学说(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按此思路,深入全面的研究已得到很大发展,最重要,最突出的神经内分泌反应是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
1.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浓度血液升高。
其主要通过心跳加快,心缩加强,血压升高和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分解,来保证机体对能量的需要。
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应激时,下丘脑分泌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促进ACTH和β-内啡肽分泌,有利于防止细胞受损,镇痛等保护作用。
防御意义1、心跳加快,心缩加强,血压升高;2、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动员,保证了对能量需要;3、儿茶酚胺促进ACT和胰高血糖素养,生长素,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肾素,促RBC生成素和胃泌素,抑制胰岛素的活性,可见其分泌增多是一种防御反应。
应激损害应激也有对机体不利的方面。
包括:①外周小血管收缩,微循环灌流量减少,导致组织细胞缺血,坏死。
②高代谢率,消耗能源物质,蛋白质和维生素,使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③儿茶酚胺作用于血小板膜上的d2-受体,促使血小板聚集,可使体内脂类氢过氧化合物的生成增多,Lpo是多烯不饱和脂肪酸在氢氧自由基(OH’)和其它自由基的作用下生成的过氧化产物,主要损害生物膜,特别是微粒体膜,从而导致膜流动性降低,通透性增高,线粒体肿胀,溶酶体酶释放,细胞变性,坏死,此外,不损害蛋白质和酶,加速细胞变性过程。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应激时,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增多,CRF刺激垂体合成和释放ACTH 和β-内啡肽。
ACTH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增多;β-内啡肽对植物神经有广泛影响和和起镇痛作用。
前者引起低血压,心率减慢和心输出量减少。
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其生理意义在于:①促进蛋白质分解和糖原异生,促进儿茶酚胺,生长素及胰高糖素的效应。
②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的正常反应;③稳定溶酶体膜,防止细胞受损;④抑制化学介质的生成,释放和激活,包括前列腺素(PGS),白三烯(LTs)凝血恶唑(TX),缓激肽,5-羟色胺,纤溶酶原激活物,胶原酶和淋巴因子等,产生广泛的影响。
(二)血浆蛋白的研究研究认为,应激时有一种蛋白质起调控作用,主要是调控各种酶的生理功能,防止凝血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同时还具有清除内源性异物和外源性异物(细菌)的作用。
这种调控蛋白,开始称为急性期反应物(Acute phase reaetaats),后来又急性期蛋白(acute-phase-protein)(AP-蛋白)急性期蛋白(acute-phase- protein,AP-蛋白)该蛋白质的合成是由白细胞介素-1(IL-1)的介导。
AP-蛋白的主要功能是:①抑制蛋白酶,包括组织蛋白酶,胶原酶,弹性蛋白酶,微肽原酶,微活补体和凝血因子的蛋白酶,胶原酶,弹性蛋白酶,微肽原酶,激活补体和凝血因子的蛋白酶,纤维酶等,以调控各该酶的生理功能,但过量则起损害作用;②凝血和纤溶:主要是促进纤维蛋白原等起凝血作用。
使纤维酶失活,抑制纤维蛋白溶解;③清除异物AP反应是在特异性免疫形成以前非特异性地清除内源性异物(组织坏死分解产物)和外源性异物(如细菌及其产物),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C-反应蛋白:a.因C-反应蛋白和磷酸胆碱有很强的亲和力,后者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细胞膜,细胞,真菌,寄生虫以及植物的多糖成分;b.第二个作用是在没有抗体作用的条件下,激活补体的第一途径,还能促进大小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④其它:有些AP-蛋白抑制免疫反应和炎症,如铜兰蛋白可以清除O3,OH,具有类似SOD的功能。
(三)基因表达的研究在研究中,人们反映现在的热应激时,某些基因的转录活动加强,称之为热休克反应(Heat shock response),提高耐热受力。
后来,发现其它应激时,也有基因的转录活动加强。
热休克反应(heat shock response)是进化上古老的,生物在不利的环境下发生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其生物学意义在于提高热耐受力。
三、抗应激的研究1.Vc在家禽应激中的作用2.Se调控PSE猪肉的作用3、断奶应激4、贩运仔猪腹泻综合征5、仔猪营养应激6、母猪生产应激7、肥猪运输应激1.Vc在家禽应激中的作用经研究发现,应激状态下,家禽体内Vc合成能力明显降低,血浆中Vc含量明显降低,其原因是肝脏中Vc合成的关键酶—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活性降低的原因。
研究还表明,应激条件下,禽类对Vc的吸收,代谢和速度快。
因此,应激状态下,补充饲料Vc,具有治疗和预防效果。
Vc 400mg /kg饲料,可明显降低应激死亡率。
2.Se调控PSE猪肉的作用PSE猪肉:Pale Soft(松软),Exudative(汁液渗出)。
PSE肉发生原理:在遭受短时间高强度的应激因子作用下,导致体内能量大量消耗,并只能依靠肌糖原酵解方式以补充体内所消耗的能量,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乳酸,致使肌肉中PH 值迅速降低,引起蛋白质变性,细胞膜的脂质结构遭到破坏。
Se和VE能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代偿和协同作用,二者都具有保护细胞膜的损害,防止白肌病的发生。
1983年,国家饲养标准,日粮Se量为:0.3-0.28mg/kg;1998年,美国NRC(第10版),标准:0.30-0.15mg/kg;Torrent (1990)和Donald(1996)报道,给生长猪日粮添加0.3mg/kg的Se或VE用量5-10mg/kg饲料能减少PSE内的发生。
3、断奶应激断奶仔猪应激包括三个方面:母仔分离、营养从母乳转向配合日粮仔猪从分娩栏到保育栏的环境变换。
断奶应激对仔猪造成的影响:断奶仔猪采食量下降15-20%,生长速度下降20%以上,严重的掉奶膘;腹泻率达30-100%,平均为50%,严重的死亡率达15%;并发水肿病。
仔猪断奶应激造成的损失达80-200元/窝下面我们按一窝仔猪10头,腹泻率30%,其损失:治疗费:每头治疗费平均4元计算,3头×4=12元。
减膘和减少增重:断奶仔猪腹泻病程3-5天,掉重至少1斤;治愈后7-10天内不长,如果总个病程和恢复期按10天计算,每天正常增重按3两计算,则腹泻3头仔猪掉重和损失增重合计12斤,按3元/斤算,损失达36元。
其它7头仔猪由于断奶应激按每天减少增重一两计算,15天最少共损失10.5斤,按3元/斤算,损失计31.5元。
因此,人工费等不计算在内, 断奶应激对一窝仔猪的损失至少为79.5元。
断奶仔猪应激对策正因为断奶仔猪应激损失如此之大,针对这一生产难题,世界各国学者开展了广泛研究。
农大教授也做了大量研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结合现代营养护理理论,攻克了这一难关,研制了用于解决断奶应激的产品“护仔康1号”,能消除断奶应激引起的腹泻和生长抑制,具体方法是:方法一:每窝仔猪(10头),投入29元,按2%配制50公斤料,饲喂15天,可减少损失和增加收入50-150元。
方法二:90%仔猪颗粒料+8%麦麸或玉米粉+2%护仔康1号,饲喂15天。
方法三:配制断奶专用料:玉米64,麦麸4,豆粕24,鱼粉4,护仔康1号2,SP4312 4 4、贩运仔猪腹泻综合征贩运仔猪腹泻综合征是指专业户从外地贩运购入的仔猪,临床上以仔猪大量腹泻为特征的综合征。
危害:一般腹泻率为30-100%,平均高达60%,严重的还可引起大量死亡;生长速度极慢,甚至掉重。
贩运仔猪腹泻综合征断奶应激:这种仔猪断奶迟或不断奶运输应激:经长途运输购回家换料应激:转换饲料,常用配方为:玉米60,麦麸8,豆粕28,SP4312 4。
体质差:补料少、体重轻)和抗营养因子(饲喂高豆粕的日粮)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
解决贩运仔猪应激综合症的方法:购入后15天,进行胃肠调理,方法与断奶应激的方法一样:方法一:一窝仔猪(10头),投入29元,按2%配制50公斤料,饲喂15天。
方法二:按下面的配方配料:体重5-10公斤:玉米60,麦麸5,豆粕23,鱼粉5,预混料4,护仔康1号2体重10公斤以上:玉米60,麦麸6,豆粕24,鱼粉4,预混料4,护仔康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