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应激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方案设计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方案设计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方案设计一、猪链球菌病的诊断1.临床症状观察:包括猪群中出现的发热、呼吸急促、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以及皮肤出现的红肿、溃烂和浆液性或化脓性分泌物等局部症状。

2.病理学改变:包括肺脏、淋巴结、皮肤等组织病变的观察。

3.实验室检测:病原学检测是猪链球菌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可通过分离病原菌、鉴定菌株、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进行确诊。

1.预防措施(1)健康管理:加强猪场的卫生保洁工作,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干燥,减少猪的应激因素,提高猪的抵抗力。

(2)疫苗接种:根据猪链球菌病的流行情况,选择适宜的疫苗接种,建立健全的免疫计划。

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猪链球菌病疫苗,可选择单价疫苗或联合疫苗进行接种。

(3)交接检疫:引进新猪或购入猪源时,进行交接检疫,及时鉴别和隔离潜在的病原体,防止传染扩散。

2.控制措施(1)应对疫情:一旦发现链球菌病疫情,应立即报告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如隔离患病猪只,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处理,加强猪舍的消毒工作。

(2)使用抗生素:在兽医指导下,可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控制链球菌菌群的感染。

但应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或不规范使用导致抗药性的产生。

(3)营养调整:合理调整猪只的饲喂方式和饲料配方,增加猪只的营养摄入,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4)疫苗接种策略:有条件的猪场可根据病情和疫苗效力,选择定期或应急性接种疫苗,以预防或减轻链球菌病的发生和传播。

(5)加强兽医监管:加强兽医监管,定期对猪场进行健康检查和环境卫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纠正。

综上所述,针对猪链球菌病的诊断方案,可以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学改变和实验室检测等进行综合判断。

在防治措施方面,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健康管理、疫苗接种和交接检疫等;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应对疫情、使用抗生素、营养调整、疫苗接种策略和加强兽医监管等。

通过合理的诊断和防治手段,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猪链球菌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养猪业的正常运营。

猪应激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治

猪应激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治

猪应激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治摘要猪的应激综合征是猪体受到外界刺激而表现各种特异症状的综合征,健康猪因环境的突然变化易发生该征而出现全身颤抖、呼吸困难、肌肉僵硬、下痢、水肿病等综合病症。

介绍了猪应激综合征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临床诊断与防治方法,以期降低该征给养猪户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猪应激综合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治方法近年来,肥西县一些猪场,因环境的突然变化或运输等原因,造成猪产生各种特异症状的综合征,甚至于死亡。

这种情况在临床上称之为猪的应激综合征。

该病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是猪体受到了外界各种刺激(称之应激原)作用而产生的应激综合征,多发生于表面上肌肉发育良好、脂肪极薄的瘦肉型猪,特别是那些表现为眼神惊恐、胆小神经质、肌肉与尾颤抖的猪,它们一旦受到应激原作用,极易发生应缴综合征。

1临床症状根据应激的性质、程度和持续的时间以及表现的各种特异症状和病理变化,在临床上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猝死性应激综合征。

这种类型的猪还没有表现出任何临床病征,突然死亡,因此又称之为“突毙综合征”。

其主要原因是突然受到强烈的应激原的刺激,而引起的猪神经过于紧张,使交感—肾上腺系统受到剧烈刺激,引起休克或循环虚脱造成的猝然死亡。

例如,配种时公猪过度兴奋而猝死,猪运输时过度拥挤等。

特别是长途运输过程,仔猪在途中或到达后,发现有的仔猪严重脱水,临床上未表现明显症状即死亡。

这些死亡的猪,肌肉苍白,质地弛软,断面有肌浆渗出,严重者有液体滴出。

(2)急性应激综合征。

引起急性应激综合征的应激原主要是受运输、惊恐、热射、拥挤、严寒、中毒甚至饥饿、防疫注射等因素刺激,从而引起应激系统复杂反应。

猪在受到应激刺激后表现为警戒反应的休克、精神沉郁、全身颤抖、肌肉僵硬、体温一般升高到40.0~40.5℃,呼吸困难或肌肉弛缓、血压下降、体温降低。

有的病猪交错出现体温、血糖、血压升降等抗休克相。

这一类型临床症状表现较为明显。

猪由于受到应激反应,机体抵抗力下降,病菌趁虚而入,继发感染发病。

猪应激综合症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猪应激综合症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健康养殖·诊疗畜牧业环境 2020.0962摘 要:随生猪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受应激源是呈多元化、复杂化变化,猪应激综合症的发病率是逐年高升。

本着科学控病的理念,文章分析猪应激综合症的症状、危害、诱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预控和治疗措施,为科学养猪提升养猪效益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应激综合症;流行;危害1 前言猪应激综合症,是猪体因外界环境变化,受应激刺激而调整自身状态,以实现动态平衡的特异性反应综合。

这一变化的形成,与自身演化的保护性反应有关。

但是,应激时间过长,应激强度过大,会破坏猪体的免疫机能,而诱发急性死亡。

当前,随生猪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受应激源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对养猪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渐大。

为此,务必要重视猪应激综合症的危害,提前落实好综合防治措施,以提升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

2 猪应激综合症的症状根据症状表现,临床有如下病型:应激遗传病型——受应激源的影响,猪体表现症状:初期,不安、睁大眼睛、心跳加快、呼吸增速、肌肉震颤。

后期,尾部、后背、前肢渐进性痉挛、强制。

最后,呈急性衰竭性死亡。

非应激遗传病型——短时间的应激影响,猪体表现症状:不安、睁大眼睛、心跳加快、呼吸增速、肌肉震颤、体温高升、食欲废绝、皮肤发绀红斑,个别会急性死亡,出现休克症状。

多数情况下,猪只会慢慢适应,克服应激。

但是,这种低强度的应激,长时间影响的话,会影响到生猪的体重、生产力、繁殖机能、精神状态、免疫能力等等。

3 猪应激综合症的危害3.1 影响生猪生产力,降低猪体抵抗力受到不良应激刺激的影响,猪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会过旺,进一步加速体内糖原、脂肪、蛋白等的解体,降低生猪的育成率和饲料的报酬率。

除了生产力的影响,对体质健康的影响也很明显。

受某种激源的影响,如果应激不强烈,机体能适应,则有助于增强猪体抵抗力,即获得了非特异性抵抗力。

而受某种激源的影响,且应激强烈而持久,机体难以适应,则会影响到猪体抵抗力,降低免疫能力,加重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病的感染几率。

种公猪 种公猪应激分析及预防措施

种公猪  种公猪应激分析及预防措施

种公猪应激分析及预防措施近年来,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猪业的兴起,饲养密度大,人为干扰多,使种猪应激反应综合症的发生率大幅度上升,对猪的种用价值和猪的生长状况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加强预防工作显得尤为必要。

1.概念应激反应(stress)指由于应激因子(stressor)对动物体的有害作用所引起的非特异性的一切紧张状态。

这是H.Selye(1936)根据机体在寒冷条件下的反应而提出的概念,也可以说是机体遭到侵害而产生反应的状态。

应激反应有时为局部性,如炎症,有时为全身性,如全适应综合症,但不论是局部性的还是全身性的都与作用因子的种类无关,通常是机体的统一反应,因此认为具有适应性的意义。

不过应激反应对动物体也有其破坏作用的一面,即所谓的适应性疾病。

动物处于应激状态时,丘脑下部-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增强,因此这些器官的激素分泌增加。

另外,也影响到免疫系统,因而机体的防御机制等也发生变动。

J.J.Christiam(1950)曾主张应激反应与哺乳类动物的个体数的自然控制有关,即在高密度条件下个体间的互相干挠,会产生社会心理性的应激反应,因而可带来生殖机能的降低和死亡率的增加,结果,严重产生应激反应的种群趋向于崩溃,但也有反对这种学说的。

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时,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增多,并引起一系列全身反应以抵抗有害刺激,成为应急反应。

猪应激综合症(PSS),即猪受到外界多种不良因素(如转圈分群、捕捉、特异气味、噪声恐吓、高温缺水、饲料变更、长途运输等)的异常刺激而引起的非特异性的防御反应的统称。

2.应激反应在品种之间的表现2.1、PSS突变基因的由来、作用与扩散20世纪20年代前后,在比利时布拉邦特省的皮特兰镇,人们利用当地诺尔曼猪与巴克夏猪杂交,选育背脂少、肌肉极端丰满的“双肌型”猪,称为皮特兰猪,1953年被列入比利时种猪名录。

皮特兰猪肌肉极端丰满的特征是由一个突变基因所决定的,这个突变基因最初基于它对氟烷敏感,而被称为氟烷基因。

仔猪断奶期间的应激症状及预防措施探讨

仔猪断奶期间的应激症状及预防措施探讨

仔猪断奶期间的应激症状及预防措施探讨仔猪断奶期是指仔猪从出生到离开母猪并开始接受其他饲料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仔猪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饲料,可能会出现一些应激症状。

本文将重点讨论仔猪断奶期间的应激症状及预防措施。

在仔猪断奶期间,仔猪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应激症状:1. 摄食减少:仔猪的消化系统还不完全发育,断奶后由于饲料的改变,仔猪可能会出现摄食减少的情况。

这种情况会导致仔猪生长缓慢,影响免疫功能的建立。

2. 生长停滞:仔猪断奶后可能会出现生长停滞的现象,主要是由于饲料转换和环境改变导致的。

这可能会导致仔猪的生长速度减缓,增加养殖成本。

3. 精神压力:仔猪断奶后会与母猪分离,面临新的环境和社交压力,可能会导致精神压力的出现。

这种压力会影响仔猪的食欲和生长。

1. 提供适宜的饲料:在仔猪断奶后,适宜的饲料对仔猪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饲料应具有高能量、易消化和高营养价值的特点,以满足仔猪的需求。

2. 提供舒适的环境:为了减轻仔猪断奶后的精神压力,可以提供舒适的饲养环境。

饲养舍应保持温暖、干燥、通风良好,并提供适当的社交空间,以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和社交行为。

3. 预防疾病:仔猪断奶后由于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建立,容易受到感染。

及时进行免疫接种和定期检查,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4. 适当的管理和护理:仔猪断奶后需要适当的管理和护理。

包括定期喂食、清洁环境、定期体重监测等。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确保仔猪健康成长。

仔猪断奶期间的应激症状是常见的,但可以通过适宜的饲料、舒适的环境、预防疾病和适当的管理来预防和缓解。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还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生猪应激性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生猪应激性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生产 指导
- s S.
猪 场 内 的疾 病 防治 工 作 不 单 单 是
饲 养 员 、 术 员 和住 场 兽 医 的 事 , 该 技 应 是 各 方 面 共 同 合 作 、所 有 人 员 都 有 责 任 。 要 兽 医 、 牧 、 态 、 械 设 备 等 需 畜 生 机 学 科 密 切 配 合 .从 场 址 选 择 、建 筑 布
应 激 . 英文含义是紧张或压力 、 其
文 章编 号 :0 8 0 1 ( 1)10 5 — 3 10 — 4 42 00 —0 5 0 0
长 而形 成 的 。

种 源 净 化 、 品 外 运 、 料 加 工 、 人 产 饲 来
接 待 等 方 面 ,都 要 充 分 考 虑 兽 医 防 疫
14 ’ 肠 杆 菌 病 . 大 正 常情 况 下 大 肠 杆 菌 在 猪 的 消 化
111 P E猪 肉 : 是 英 文 Pl sf .. S ae ot eu a v的 缩 写 , 种 猪 肉 色 泽 淡 白 , xd te i 这
质 地 松 软 。 汁 液 渗 出 。P E 肉 的发 有 S猪 生 主 要 是 由 于 宰 前 运 输 、装 卸 车 拥 挤
因子 、 环境 因子 、 主 因子 、 理 因 子 、 宿 管 应 激 因 子 、营 养 因 子 等 对 疾 病 发 生 和
然 死 亡 .其 直 接 致 死 是 胃溃 疡 病 灶 大 出血 。宰 后 检 验 时 可 见 胃食 道 部 粘 膜 褶皱减少 , 现不 全角化 , 性糜烂 , 出 急 溃疡等病变。
113 成 年 猪 背 肌 坏 死 : 症 主 要 发 .. 本 生 于7 ~ 0 g 成 年 猪 , 应 激 综 合 5 10k 的 是

猪应激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猪应激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选用民星抗病应激散,可以缓解炎热环境对商品猪的影响,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3、将把民星多维芪添加到饮水中,能协调猪体内的调节功能,增强猪的适应性和抵抗高温的能力,从而缓解猪的热应激。
4、保证营养需求:提高日粮营养浓度(特别是能量),高温环境下猪的采食量低,如在自配料里添加1-5%脂肪粉;提供较多的维生素,气温超过34℃时,由于高温和高湿的变动,血浆中抗坏血酸的含量显著地呈周期性降低,每1000kg饮水中添加“多维芪”0.5kg 。调整饲喂时间、尽量控制在早晚喂料,或增加饲喂次数。
对付热应激的重要措施:1雾化喷雾降温,可以降温环境温度3-5度,让猪猪有凉爽感觉;2安装水帘,可以降温5-8度,地下水与外界的温度差异,经过空气流通排除‘氨气减少蚊蝇叮咬,是最广泛使用的降温办法;3供应充足饮水,一头母猪月一日饮水量达到80斤,水源充足保证体液的平衡;4炎热采食量降低,适当添加高蛋白和能量性饲料,呼吸加快增加钙离子的流逝可以补充钙磷鋅,和微生态制剂,平衡胃肠道功能
猪场热应激的主要危害:
1、母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19摄氏度,超过30度以后配种率下降20%,怀孕猪容易流产,死胎,114天以后还不分娩,死亡率增高。
2、公种猪30度以后精液质量下降,主要表现无精,死精,精子畸形,精子存活率降低,睾丸肿大。
3、育肥猪环境温度高于30度以后,每增加一度采食量就降40克,环境温度超出最佳温度5度采食量下降200克,超过10度下降400克。
赶刚产仔母猪 母猪护仔,一般产后不愿离开;但如果拿一头它的小猪在前面,而且让猪闻一下,母猪多很容易跟着拿小猪的人走。
赶出栏肥猪 如果遇到同一圈猪不整齐,而客户又要求均匀的话,就只有从圈中挑猪了,这时如果用一块长条布,将选中的猪兜住,很容易被赶出去,减轻抓猪的工作量。 或用饲料袋子把要赶的猪套头,抓尾巴倒出去。赶猪的方法还有很多,本人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愿看后能给以更多的补充。

猪场热应激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猪场热应激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中之 重 。
Fgr 环 境 温 度 对 猪 采 食 量 的影 响不 意 图 i e1 u


猪场 热应 激 的危 害
2生殖障碍 . 猪热应激对 猪只影响 主要通过两种生物学过 程: 病理性调节 、 物理性损伤 。一般会造成性欲下
猪形态与生理上的一些特点决定其耐热性差 : 脂肪层厚 , 汗腺腺体缺乏。 因此 , 猪对高温环境比较
敏感 , 通过皮肤蒸发方式散热来调节体温的能力有
限, 主要靠呼吸系统 、 消化 系统来 降低和调节体 内
降、 精子 、 卵子质量下降等负面影响。
有研究报道 , 气温超过 2 ℃时 , 5 公猪健康状况 受到影响 , 超过 3 ℃时精子活力下降 ;6 O 3 ℃环境下 应激一周, 两个月后检测精子 , 发现其活力仍受很 大的影响。 母猪热应激后 , 主要表现为 : 卵巢机能减 退, 不孕或返情异常 、 分娩时间延长 、 弱胎和死胎数
热应 激 是指 动 物处 于极端 高 温环 境温 度 ( 即超
过本身体温调节能力 ) , 中 体内产热与散热失衡 , 引
起机体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 , 从而导致机体一 系列生理与行为的负面反应。随着高度集约化 、 规 模化养猪业的发展 ,热应激对猪只的生产性能 、 繁 殖性能 以及健康状况等方 面的影 响 日益严重 。此 外, 夏季 已至 , 猪场如何 高效 防治热应激 已成为重
只最适温度 5 1℃时,每天采食量甚至会下降 ℃~ 0
0 2 g- .k 。 .k 04 g
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 ,如果饲料贮存不 当, 例
触肌 肉紧张度和针刺反应等。 必要时可进行血液常 规 和生化检查 , 脑脊髓穿刺液和尿液检查 , , 脑 脊髓
的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 , 治疗原发病 , 降低颅内压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应激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及防治措施猪应激病症多因养猪生产中的异地购种、远途贩运的运输等因素的刺激诱导发生。

笔者针对生产中的这一病症,在近些年的兽医临床工作中不断的探索诊治技术,收到明显的诊治效果,并总结出了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技术经验,值得养猪户和兽医临床工作者参考。

猪应激性疾病是指发病猪在受到长途运输、气温及饲料或饲养环境的突然改变等外界因素的刺激后,导致受刺激的猪发生体温上升、减食、喘气、便秘或下痢,严重病例后期出现皮肤红紫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类综合性疾病。

该类疾病的诱发原因虽然不一致,但其发病过程基本相同,主要是病初各类诱因致使机体的免疫力和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从而使之继发或诱发肠炎、猪圆环病毒、猪附红细胞体等病。

因而临床常见到引种入场的猪发生下痢、发热、减食等症状,且死亡率很高,给引猪户造成极大损失,特别是初入养猪行业的户,由于养猪防病技术薄弱,遭到开门一击,更是忙然无措,有的甚至关门转行。

近年来,笔者对本镇8个猪场先后从省外和本市县外两个不同地区引回仔猪后,均发生应激综合症的发病及治疗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和诊治试验,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于后。

一、发病情况
调查8个小规模养猪场,均因引进仔猪、种猪诱发猪应激综合症。

8个猪场共引进仔猪844头,其中,有3个猪场从省外引回475
头,有5个猪场从本市县外引回369头。

引回入场后均陆续出现体温升高、呕吐、停食等病状的有695头,经治疗无效而死亡的有292头。

平均发病率82.3%,平均死亡率34.6%。

调查结果还表明:经长途运输后的仔猪发病率高于经短途运输后的仔猪;从同一地区运回的仔猪,运输时间长的比运输时间短的发病数多;运回的仔猪存放于旧圈喂养的比存入刚修好不到一个月的新圈喂养的发病数少;仔猪入场时添加一定的应激药物于饮水内比没有添加药预防的应激反应小。

二、发病症状
1.一般症状
入场仔猪发病后,一般表现为初期下痢,减食或停食,体温升高,精神不振,被毛粗乱,眼粘膜潮红;体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的出现呕吐、后肢无力等症状,以后有的发生便秘,背脊毛根出血呈铁锈色,耳、鼻、腹下、尾根等部皮肤出现红紫斑块,指压不退色,眼下角有泪斑,眼睑轻度浮肿,呈轻度青紫色;眼粘膜发白或轻度黄染;少数病猪病后期仍叫声正常,但头颈及下颌部肿胀,表现咳嗽、喷嚏、呼吸困难,并从鼻孔流出清亮或脓稠的粘液;有的病猪在晚期出现呕吐、腹部明显肿大,且死亡率特别高。

2.省外(江苏)引回的仔猪发病症状
除有一般症状外,其发病情况还有以下特点:一是潜伏期短,一般在入场时或入场后第二天就有猪表现停食、发烧等症状,在入
场后第5d出现大量发病;二是发病猪多数伴有喘气、流脓鼻涕,到后期出现耳鼻及腹下、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等症状;三是发病率很高,病程短,死亡较快。

3.本市县外(荣昌)引回的仔猪发病症状
除有一般症状外,其发病情况还有以下特点:一是潜伏期较长,一般在入场后3-4d开始发病,入场7d后,发病数逐渐增多。

二是发病猪均表现为体温升高,减食或停食,初期下痢或便秘,眼粘膜潮红,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后肢无力等症状。

三是病后期远观病猪背脊发黑,将病猪背脊用清水冲洗后,可风其背脊部位毛根处出血,呈铁锈色。

三、剖检病变
1.一般病变
死尸剖检后均表现为血液凝固不良,且多呈淡红色,剖开腹腔,可见淡红色的大量腹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的还伴有出血,腹股沟淋巴肿大呈浅黄色或浅红色;肝硬质脆,肝表面有白色云团状病变,胆囊充盈;肾水肿呈土黄色,脾脏有的肿大,且边缘有梗死,多数胃底部出血或溃疡。

小肠、大肠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病变,大肠内粪便结燥呈球状;膀胱内尿液混浊呈浓茶色,膀胱壁一般未见出血点,但有粘膜充血病变。

喉头无明显病变,会厌软骨无点状出血,但个别病例在会厌软骨处可见粘膜充血。

肺充血肿胀呈暗紫色或紫红色,病程较长的,还可见肺与心凶或与胸肋粘连,心肌变软,心耳有出血等病变。

2.特殊病变
一是凡采用安乃近、安基比林、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后死亡的猪,多数可见胆囊萎缩,无胆汁或胆汁特别浓稠;二是少数病猪在病后期出现呕吐、腹部肿大的,死后剖检,可见胃无腺部穿孔,胃内容物流入腹腔,整个腹腔呈黑色,并在胃穿孔处的周边胃壁有多个溃疡。

三是从江苏引回的猪肺部均表现为红砖色、紫红色等严重病变,且个别死尸肠道内有异物。

四、综合治疗情况
1.简单综合防治
即业主不在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自己想当然的对引猪入场前后所制定并实施的综合预防及治疗措施。

(1)余某猪场(1号),在江苏引猪上车前,每头猪注射猪瘟脾淋苗2头份,引回入场后,当即投喂配合饲料,未采取其他预防措施。

入场当天有11头猪不食,下痢,体温升高40℃以上,2d后,全场猪几乎全部不食,随即伴有下痢、呕吐、后肤无力、喘气、耳尖鼻端皮肤发紫等症状,业主用抗生素、退烧药、止痢药等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有的病程达20d之久,仍以死亡告终。

该场引回122头猪,发病122头,死亡106头,死亡率86.9%。

(2)曾某猪场(5号),在荣昌引猪时,是到农户临时收购拼凑的,从早上9点钟第一批猪上车至下午6点钟购猪满车为止,最早上车的一批猪随业主收猪已在车上沿途颠簸9h,再加上运回的时间,共为14h。

仔猪引回入场后,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让其自饮,
并当即投喂配合饲料饲养。

入场当天有6头猪不食,体温升高40℃以上,2d后,全场猪几乎全部不食,随即伴有下痢、呕吐、后肤无力、喘气、耳尖鼻端皮肤发紫等症状,业主请兽医用痢菌净、青霉素、安基比林、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其结果不佳。

该猪场引猪102头猪,发病72头,死亡31头,死亡率30.4%。

2.一般综合防治
即业主参照并采纳兽医技术人员的部分技术建议,由自己制定实施的一套对引猪入场前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4号和6号猪场均从本市的荣昌县市场购回,猪入场后的第1d,不喂精料,只喂青料,保足饮水,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红糖、痢菌净等预防药物;第2d适当添加精料喂猪半饱,第3d才可正常投喂精料。

入场的起初两天猪只均无异常,3d后,少数猪只出现停食、体温升高40℃以上,有的下痢、呕吐,有的喘气、腹部皮肤出现紫块等症状。

发病后的猪因无场隔离,并在与健康猪混养中治疗,业主用先后用痢菌净、抗菌素、黄芪多糖针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特别是4号胡某猪场死亡率很高,可能与新建猪场有关。

该2个场共引回139头猪,发病139头,死亡85头,死亡率61.15%。

3.全面综合防治
即业主在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并较为全面的按照兽医人员制定的预防及治疗技术方案,对引猪入场前后进行预防和发病猪治疗的方法。

即2号、3号、7号和8号猪场均在笔者的指导下对引猪前后作预防和治疗。

4个猪场共引猪481头,发病362头,发病
率75.25%,共死亡70头,死亡率14.55%。

其采取的预防及治疗技术:
(1)饮水加药:仔猪入场的起初7d,在其饮水中添加药物,特别是要确保猪只在下车入场后的第一时间内能饮到加药水。

所以,猪只入场前,场内就应将加药水配好装入饮水加药桶内待饮。

其加药饮水的配制:泉水100kg,葡萄糖5kg,电维多维(四川精华产)2包,环丙沙星粉(中牧成都产)4包,黄芪多糖粉100g,强力霉素原粉10g,食盐0.9kg。

(2)妥善饲养:引回的猪只在入场的第1d(24h)内不喂精料,只喂青料和加药的饮水;第2d仍以青为主,适当投喂精料,其量控制在猪吃到半饱为宜;第3d转为正常投喂精料,但仍要投足够的青料,直至猪群无病猪为止。

同时,
(3)定期消毒。

猪只入场后,每天消毒1—2次,为防止消毒剂气味的刺激诱发呼吸道疾病,圈内宜选用无色无味的消毒药如百毒杀等,圈外宜选用复合酚等消毒剂,均按说明书规定比例兑制后对圈舍喷洒。

(4)科学分群,及时隔离病猪。

在猪群刚入场时,要按猪群的健康状态、体重、品种进行分圈饲养,将精神状态好的和次之的、体生大的和体重小的、洋二元和土杂种分圈分群,为防止初分群后猪只相互撕咬,可在圈内洒上香水或白酒,减少猪分群的应激反应。

与此同时,每天要观察猪只的吃食情况,对停食减食的可疑病猪迅速与猪群隔离,然后再进行治疗,减少横向感染。

(5)科学施治:对隔离的病猪群,首先应根据临床症状作出初步诊断,再实施对症治疗与健康猪群投喂预防药并举的防治措施。

对病猪出现后肢无力、毛孔有呈铁锈色出血症状的,注射红娇双克和抗病毒1号(四川川龙产),并全群拌料投喂血虫清(四川精华产)、2%青蒿粉(重庆市渝府饲料有限公司产)。

对病猪后期出现便秘,注射通便利胆灵(重庆三牧产)、盐酸左旋咪唑针、复合维生素b及维生素b12。

对下痢或停食的病猪,用蓝耳康、链球全敌(四川精华产)肌注,饮水中加入碳酸氢钠、氯化钾;并全群拌料投喂痢菌净、黄芪多糖粉。

对喘气的病猪,用阿佳氟(四川精华产)混氢化可的松、氨茶碱针混合肌注,并全群拌料投喂蓝圆双治、甲砜霉素粉、黄芪多糖粉(四川华德产)。

以上治疗方法,在各场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