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课-预防食物中毒共22页文档

合集下载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措施PPT课件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措施PPT课件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简称肉毒杆菌),是专性厌 氧菌,即肉毒杆菌的繁殖和毒素的产生,必须 具备缺氧条件。
肉毒杆菌的芽孢是病原菌中抗热力最强的一种, 但其毒素并不耐热,加热80℃经30分钟,即可 破坏其毒素。
19
(2)引起肉毒杆菌中毒的食品,
①鱼类、鱼卵等水产品; ②肉、奶等制品; ③谷物类发酵食品:如臭豆腐、臭豆豉; ④罐头类:如蘑菇罐头、五香鱼罐头、花 生米罐头、水果罐头等; ⑤酱类:如田面酱、麦麸酱、黄豆酱、蚕 豆酱等。
中毒潜伏期O.5~3小时, 患者先感咽喉不适或有烧灼感,唾液增多, 上腹部烧灼或疼痛。 其后出现胃肠炎症状,剧烈吐泻,可致脱水、 电解质紊乱和血压下降。 此外,可能有头晕、头痛、意识障碍,重症 可因心力衰竭、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33
(3)预防发芽马铃薯中毒的措施
①马铃薯应贮藏在低温、通风干燥场所以防 生芽。 ②马铃薯不要在太阳下曝晒。 ③发芽的马铃薯,食前应去芽,切片后用清水浸 泡半个小时,彻底煮熟煮透后食用。 ④发芽或发绿马铃薯不宜炒丝或炒片,应煮、烧 吃。 ⑤烹调时加些醋,以破坏毒素,使之成为无毒。
洗干净 ③不能用霉变的粮食、饲料饲喂家禽家畜,
否则通过食物链可能引起人的食物中毒。 ④熟米饭不宜隔夜存放,如饭已发霉,应作
废弃处理。252.黑斑红薯 Nhomakorabea毒及预防
(1)黑斑红薯中的有害物质 红薯受到黑斑病菌(一种霉菌)的污染,表面 会出现黑褐色斑块。黑斑病菌排出的毒素中含 有番薯酮和番薯酮醇,会使红薯变硬、发苦。 (2)食用霉变红薯中毒的症状 胃部不适、恶心、食欲减退。严重的有呕吐、 头昏、四肢乏力、麻木等中毒表现。病死率可 达16%。
29
(2)毒蘑菇有以下特点
①蘑菇盖色泽美丽,不生蛆、不长虫; ②常有腥、辣、苦、酸、臭味; ③表面粘脆,碰坏后容易变色或呈粘土色; ④蘑菇柄上有蘑菇环或蘑菇托; ⑤煮时可使银器、大蒜和象牙筷等变黑。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PPT医学课件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PPT医学课件
一般在进食后10分钟至数小 时出现症状。先有咽喉瘙痒感及 口腔、上腹部灼烧感或疼痛,其 后出现胃肠道症状,恶心、腹泻 等。严重者体温升高、头痛、头 晕、血压下降、脱水、抽搐、昏 迷,重者可因心脏衰竭、呼吸中 枢麻痹死亡。
中毒后应立即洗胃,并送往 医院救治。
Page 38
三、生四季豆(豆角)食物中毒
O-157出血性大肠杆菌是致病性 大肠杆菌的一种。 致病性大肠杆菌可分为5大主系 及百余个支系,如肠产毒素性大肠杆 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 肠杆菌、肠粘附性大肠杆菌、肠出血 性大肠杆菌等,O-157是其中毒性最 强的。
Page
19
1982年在美国首先发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被定名为O157。O-157会释放一种叫“希加”的毒素,使人呕吐、腹泻或 出血性腹泻,并引起等并发症,如脱水、尿血、脑功能障碍和 肾功能衰竭等。 0-157主要通过生冷食物感染人群。日本人喜欢吃生鱼片 等未经熟制的食品,这是疫情在日本大爆发的主要原因。 该菌耐冷冻,在人的体温下,其繁殖能力可提高4倍。但 它不耐热,75℃即可被杀死,对食品加热是防范出血性大肠杆 菌的有效措施。
Page
29
第三节 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动植物中毒是一些动植物本身含有天 然有毒成分,误食后引起的食物中毒。
Page
30
一、有毒的野菜与野生毒蘑菇引起的中毒
误食有毒的野菜与野生毒蘑菇会引起严重的中毒。 蘑菇品种众多,在我国毒蘑菇有100多种,对人生命有威胁的有20多 种,其中含剧毒、可致死的不到10种。 毒蘑菇中毒素种类繁多,其含毒成分尚不很清楚,可能为树脂类或 酚、甲酚类化合物。主要有胃肠毒素、神经毒素、血液毒素、原浆毒素和 肝、肾毒素。由于一种蘑菇可能含有多种毒素,而一种毒素可能存在于多 种蘑菇中,故误食毒蘑菇的症状表现复杂。 野菜与野生蘑菇种类繁多,有毒与无毒者不易鉴别,如果缺乏识别 有毒与无毒野菜与野生蘑菇的经验,会将有毒野菜与毒蘑菇误采来食用。 所以在采食野菜、野蘑菇时应十分慎重,切勿采摘自己不认识的或未吃过 的品种。毫无识别经验者,千万不要随便自采野菜与野生蘑菇食用。

《预防食物中毒课件》ppt课件(2024)

《预防食物中毒课件》ppt课件(2024)

确保采购的食品原料来源合法、质量可靠 。
加强食品加工过程控制
建立食品留样制度
遵守食品加工操作规范,确保食品加工过 程卫生、安全。
对每批次加工的食品进行留样,以便在发生 食品安全问题时进行追溯和调查。
2024/1/29
24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
2024/1/29
25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2024/1/29
规范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工作,确保食品生产企业符合安全生产条件。
2024/1/29
03
《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
规定食品经营许可的申请、受理、审查、决定等程序和要求。
23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要求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制度
包括食品安全责任制、食品安全培训制度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等。
分类
根据中毒食品,将食物中毒分为五类 ,即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 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 毒以及化学性食物中毒。
2024/1/29
4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食品被细菌、毒素、有毒物质等污染,或食品本身含有有毒成分,在加工、贮 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未能消除或控制其含量,使食用者摄入后引起中毒。
随着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将不断提高,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食品安全工 作的良好氛围。
28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9
29
支持治疗
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提 高身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
心理干预
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缓 解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 力。
19
报告制度及后续处理
及时报告

预防食物中毒ppt

预防食物中毒ppt

重金属污染
如铅、汞等,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 排放,长期摄入可对神经系统造成 损害。
亚硝酸盐
存在于腌制食品中,过量摄入可引 起中毒,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
食物变质
霉变食物
如发霉的面包、水果等, 含有大量霉菌毒素,对人 体健康造成危害。
酸败食物
如变质的油脂、鱼肉等, 会产生有害物质,影响人 体健康。
腐烂食物
药物治疗
对于某些特定的有毒物质,如农药、重金属等,药物治疗是必要的。药物治疗可 以中和有毒物质,减轻中毒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应自行使用药物,以免加重病情或产生 副作用。
05
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食品质量
购买食品时,应选择正规渠道, 避免购买过期或劣质食品。
食物中毒的类型
01
02
03
04
细菌性食物中毒
由于摄入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 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如沙门 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真菌性食物中毒
由于摄入被霉菌或其毒素污染 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如黄曲
霉素。
化学性食物中毒
由于摄入被化学物质污染或含 有有毒化学物质的食品而引起 的中毒,如农药、重金属等。
植物性食物中毒
03
沙门氏菌
常见于肉类、禽类、蛋类 等食物,感染后可引发腹 泻、呕吐等症状。
大肠杆菌
常见于未煮熟的肉类、生 鲜蔬菜和饮用水,感染后 可导致腹泻、腹痛等症状。
葡萄球菌
存在于食物表面,如未彻 底加热的糕点、牛奶等, 感染后可引发呕吐、腹泻 等症状。
化学污染
有机磷农药
由于农药残留,食用后可引起中 毒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预防食物中毒

预防食物中毒课件

预防食物中毒课件

食物中毒的急救措施
就医求助:如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 ,尽早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食物中毒的常 见症状
食物中毒的常见症状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 泻、腹痛等。 中毒性反应:头痛、眩晕、发 热、皮疹等。
食物中毒的常见症状
严重症状:呼吸困难、昏迷、休克等。
食物中毒的急 救措施
食物中毒的急救措施
停止进食:立即停止食入任何食物 ,以避免进一步中毒。 清洁胃肠道:服用大量清水,诱导 呕吐或排便,清洁胃肠道。
食材选择:购买新鲜、干净、有保质期 的食材,减少食材中毒的风险。 食品储存和加工:遵循正确的储存和加 工方法,避免交叉污染。
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
食品烹饪:充分煮熟或煮熟食材, 确保杀死潜在的病原体。 饮食卫生:勤洗手,保持厨房和餐 具的清洁卫生,避免食物和细菌接 触。
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
食品安全法规:了解和遵守相关的食品 安全法规,确保食品来源的合法性。
预防食物中毒 课件
目录 食物中毒的定义和危害 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 食物中毒的常见症状 食物中毒的急救措施
食物中毒的定 义和危害
食物中毒的定义和危害
食物中毒的概念:食物中含有有害 的微生物、化学物质或其他污染物 质,食用后引发的疾病。 食物中毒的危害:导致胃肠道症状 ,中毒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食物中毒的常 见原因
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肉类和家禽:污染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料、不当的储存 和加工、不洁卫生的环境。 海鲜:海洋污染、含有有毒物质的海生 动物。
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水果和蔬菜:农药残留、肥料 不当使用、水源污染。 奶制品:不洁卫生的牧场、储 存和运输条件不当。

饮食和健康选修课食物中毒和其预防

饮食和健康选修课食物中毒和其预防

汇报人:日期:•引言•食物中毒概述•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目录•食物中毒的处理方法•饮食安全建议和结论01引言课程背景介绍饮食在人类健康和疾病预防中的重要性食物中毒的普遍性和威胁理解食物中毒的定义、类型和原因掌握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和方法了解食物中毒的紧急处理和就医指导提高饮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01020304课程目的和意义02食物中毒概述0102食物中毒定义食物中毒通常发生在集体进餐的场合,如学校、工厂、医院等,由于食物或水源被污染,导致多人同时中毒。

食物中毒是一种疾病,由食用被细菌、病毒、化学物质等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引起,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和健康问题。

由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一种。

例如,未煮熟的鸡肉或牛肉中可能含有沙门氏菌,食用后会导致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由病毒引起的食物中毒也是常见的。

例如,草莓、生蚝等食物中可能含有病毒,食用后会导致中毒。

病毒性食物中毒由化学物质引起的食物中毒较少见,但也可能发生。

例如,食品添加剂或农药等可能污染食物,导致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类型及案例介绍食物中毒的症状及危害食物中毒的症状通常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头痛、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食物中毒的危害包括脱水、电解质失衡、休克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03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定期清洁厨房和烹饪工具,保持烹饪场所的卫生和整洁。

避免在厨房中使用不卫生的物品,如破旧餐具、脏抹布等。

确保厨房有足够的照明和通风,以便烹饪和清洁工作。

保持厨房卫生在烹饪过程中,不要将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接触,以避免交叉污染。

在切菜和烹饪时,使用干净的砧板和刀具,避免在同一器具上处理不同种类的食物。

确保食物按照卫生要求进行储存和处理,特别是在处理生肉、鱼和禽类的过程中要格外小心。

避免交叉污染在冷藏或冷冻食物时,要确保食物包装严密,以避免细菌滋生和交叉污染。

对于易腐食品,要遵循正确的保存时间和温度条件,以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预防食物中毒》课件

《预防食物中毒》课件
象。
食物中毒的症 状包括恶心、 呕吐、腹泻、 腹痛、发热等。
食物中毒的严 重程度取决于 摄入的毒素量、 毒素的种类以 及个人的体质。
食物中毒可能 导致严重的健 康问题,甚至
危及生命。
食物中毒的分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由细菌引起的食物中 毒,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化学性食物中毒:由化学物质引起的食 物中毒,如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
汇报人:PPT
正确储存食品
保持食品新鲜: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低温储存:将食品放入冰箱或冰柜中 密封储存:使用密封容器或保鲜膜 避免交叉污染:生熟食品分开储存,避免接触
05
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
中毒症状及处理方法
添加 标题
食物中毒的症状: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头痛、发热、寒战等全身 症状。
生物污染:食物在生产、加工、 储存、运输过程中受到生物因 素污染
食品添加剂超标
食品添加剂过量使用:为了增加口感、延长保质期等目的,过量 使用食品添加剂
非法添加:使用非食品添加剂,如工业用添加剂、农药等
食品添加剂污染:食品添加剂在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受到污 染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成分相互作用:食品添加剂与食品成分发生 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
如出现严重的症状, 如呼吸困难、休克 等,应立即拨打急 救电话,并尽快前 往医院就诊。
中毒后心理疏导
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接受现实,积极配合治疗 寻求心理支持,如与亲友交流 关注身体状况,及时就医
06
食品安全知识普及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 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 命安全
预防食物中毒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2024版《预防食物中毒》精品课件

2024版《预防食物中毒》精品课件
量安全。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提 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 育,提高公众对食品 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 度。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食 品安全监督,及时举 报食品安全问题。
倡导健康饮食理念, 引导公众选择安全、 健康的食品。
建立完善应急处理机制
建立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 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人。
中毒症状
豆角中毒潜伏期短,一般为2-4小时,主要表现为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预防措施
烹饪豆角时要充分加热,确保熟透,以破坏其中 的有毒成分。
河豚鱼中毒
中毒成分
河豚鱼中的有毒成分是河豚毒素,一种高度剧毒的物质,可阻断 神经传导。
中毒症状
河豚鱼中毒发病急速而剧烈,潜伏期短,一般为0.5-3小时,主要 表现为感觉麻痹、运动障碍、呼吸困难等。
临床表现
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因中 毒原因和个体差异而异, 但通常包括以下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等。
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头晕、乏力、视力 模糊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其他症状
发热、寒战、脱水等。
诊断依据
食物中毒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方面
流行病学调查
了解发病前72小时的饮食史,寻找可疑食品。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01
发病原因: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食品污 染、食品贮存不当、食品加工不当、误食有毒物质等。
02
危险因素:以下因素可增加食物中毒的风险
03
食品来源不明或不新鲜。
04
食品加工不彻底或贮存不当。
05
餐具或炊具不洁净。
06
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如饭前便后不洗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