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乐音与噪音

合集下载

小班社会教案乐音与噪音

小班社会教案乐音与噪音

小班社会教案:乐音与噪音一、教学目标1.了解乐音与噪音的区别,知道乐音对人们生活的积极作用。

2.培养幼儿对周围声音的敏感度,提高对噪音的防范意识。

二、教学重点1.区分乐音与噪音。

2.认识乐音对人们生活的积极作用。

三、教学难点1.让幼儿理解噪音对人们生活的不良影响。

2.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噪音的产生。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乐音与噪音的图片、视频。

2.音乐CD:不同类型的音乐片段。

3.噪音与乐音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让幼儿闭上眼睛聆听,感受音乐的美妙。

教师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2.基本环节教师展示乐音与噪音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师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片段,让幼儿分辨乐音与噪音。

教师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幼儿说出乐音对人们生活的积极作用。

教师举例说明噪音对人们生活的不良影响,如影响睡眠、听力等。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噪音的产生?3.实践环节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噪音与乐音的卡片,让幼儿自由组合,将卡片分为两类。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分类。

教师邀请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分类结果,并简要说明原因。

教师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减少噪音的产生,保护自己的听力。

六、课后作业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乐音与噪音,并记录下来。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份关于乐音与噪音的手抄报。

七、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通过互动对话引导幼儿区分乐音与噪音,如:“小朋友们,你们能告诉老师,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吗?”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乐音与噪音的定义,例如:“乐音就像天空中美丽的彩虹,让人感觉开心;而噪音就像突然响起的雷声,让人感觉不舒服。

”2.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噪音对人们生活的干扰,例如:“假设我正在睡觉,突然有人大声播放音乐,我会怎么样呢?我会被吵醒,感到很烦躁。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减少噪音,例如:“如果我们都在图书馆里,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不让别人感到困扰呢?”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教师播放音乐,同时引导幼儿说出他们的感受:“你们听到的是一首快乐的歌,它让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是不是感到很开心?”2.基本环节教师展示图片,并提问:“这是什么声音?它让你感觉舒服还是不舒服?为什么?”教师播放音乐和噪音片段,并引导幼儿分辨:“这个声音很动听,它是乐音;而这个声音很刺耳,它是噪音。

2024年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乐音与噪音》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乐音与噪音》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乐音与噪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材第三章《奇妙的声音世界》第三节《乐音与噪音》。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乐音与噪音的定义,区分生活中的乐音与噪音,了解乐音与噪音对人们的影响,培养幼儿对美好乐音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乐音与噪音的定义,能区分乐音与噪音。

2.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声音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懂得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不制造噪音。

3. 提高幼儿对美好乐音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乐音与噪音的定义,学会区分乐音与噪音。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声音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懂得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不制造噪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噪音物品(如闹钟、吹风机)。

2. 学具:画笔、画纸、彩色卡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钢琴曲,引导幼儿关注并感受乐音的美妙。

随后,教师突然制造一些噪音(如闹钟、吹风机),让幼儿感受到噪音的刺耳。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乐器和噪音物品,讲解乐音与噪音的定义,让幼儿学会区分乐音与噪音。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播放一些声音,让幼儿判断是乐音还是噪音,并进行小组讨论。

4.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用画笔、卡纸等学具制作自己的乐器,并尝试演奏。

六、板书设计1. 乐音:优美的音乐、动听的歌声、和谐的乐器演奏。

2. 噪音:刺耳的声音、嘈杂的环境、影响生活的声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一起,记录下生活中遇到的乐音与噪音,并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乐音与噪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课后,教师可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声音,提高他们对声音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小班社会乐音与噪音教案

小班社会乐音与噪音教案

小班社会乐音与噪音教案教案:小班社会乐音与噪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社会课程,以音乐为主题,通过活动让幼儿认识和区分乐音和噪音。

教材为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材《快乐的音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乐音和噪音的概念,能听辨并区分两者。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听觉。

3.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乐音和噪音,学会听辨。

难点:理解乐音和噪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在生活中区分和选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音乐CD、玩具乐器等。

学具:幼儿自带的玩具乐器、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首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边听边模仿乐器演奏。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声音,初步感受乐音和噪音。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乐音和噪音的概念,讲解乐音是优美、和谐的声音,噪音是杂乱、刺耳的声音。

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乐音和噪音的区别。

3. 听辨练习(10分钟)教师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听辨并指出是乐音还是噪音。

学生可以用手中的玩具乐器跟随音乐节奏进行演奏,加深对乐音和噪音的认识。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音乐,讨论并判断音乐中的乐音和噪音。

每组派代表分享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 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听一首音乐,分辨乐音和噪音,并尝试用自己的玩具乐器演奏。

六、板书设计板书乐音与噪音板书内容:乐音:优美、和谐的声音噪音:杂乱、刺耳的声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听音乐,分辨乐音和噪音。

2. 作业答案:乐音是优美、和谐的声音,噪音是杂乱、刺耳的声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同时,可以组织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了解课程内容,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音乐学习,共同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如音乐会、合唱团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素养,培养音乐兴趣。

2024年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乐音与噪音》

2024年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乐音与噪音》

2024年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乐音与噪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社会领域教材《音乐的世界》第二章《乐音与噪音》。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乐音与噪音,区分生活中的乐音与噪音,了解乐音与噪音对情绪的影响,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欣赏乐音,减少噪音。

二、教学目标1. 知道乐音与噪音的定义,能区分乐音与噪音。

2.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乐音与噪音对情绪的影响,培养欣赏乐音的能力。

3. 学会尊重他人,养成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区分乐音与噪音,了解乐音与噪音对情绪的影响。

难点:如何在生活中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养成良好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音乐CD、图片、卡片等。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乐音的美妙。

教师突然制造噪音,让学生感受到噪音的干扰。

2. 讲解与互动(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卡片等教具,讲解乐音与噪音的定义。

学生与教师互动,区分生活中的乐音与噪音。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如何区分乐音与噪音。

学生尝试回答,教师给予点评与指导。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给出几个场景,让学生判断是乐音还是噪音。

学生互相讨论,共同完成练习。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乐音与噪音的定义。

2. 乐音与噪音的区分方法。

3. 乐音与噪音对情绪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记录一天生活中遇到的乐音与噪音,分析其对情绪的影响。

2. 答案:根据自己的记录,分析乐音与噪音对情绪的影响,学会欣赏乐音,减少噪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能积极参与互动,但部分学生在区分乐音与噪音时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庭、学校等场合,运用所学知识,欣赏乐音,减少噪音,培养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学生能够区分乐音与噪音的能力。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乐音与噪音》4篇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乐音与噪音》4篇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乐音与噪音》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乐音与噪音》精选4篇(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乐音与噪音的概念和区别;2. 了解乐器的分类和特点;3. 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4. 培养学生欣赏和区分乐音与噪音的能力;5.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乐音与噪音》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美妙的乐音。

2. 提问:你们喜欢音乐吗?有没有听到过一些噪音?二、探究(15分钟)1. 分类讨论: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乐音和噪音的概念,并列举一些具体例子。

2. 观看视频或演示:播放一段乐器演奏的视频或现场演示,让学生通过听觉感知区分乐音和噪音的特点。

3.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讨论一下自己喜欢的乐器,并列举一些乐器的特点和音效。

三、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请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

2. 总结:归纳乐音和噪音的定义和区别,并总结乐器的分类和特点。

四、拓展(15分钟)1. 听音乐欣赏:播放一段风靡一时的流行音乐,让学生聆听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2. 集体讨论:请学生讨论一下流行音乐中可能含有的乐音和噪音元素。

3. 创作活动:引导学生用乐音和噪音元素创作一段简短的音乐,可以用自己的声音或简单的乐器。

五、交流(10分钟)1. 学生表演:鼓励学生逐个或小组表演自己的创作。

2. 学生评价:其他学生对表演进行评价,鼓励正面反馈和建设性意见。

教学反思:通过对乐音和噪音的讨论和区分,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乐音和噪音的区别。

同时,通过欣赏和创作音乐,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乐音和噪音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另外,对于音乐欣赏和音乐创作的环节,有些学生的创作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

下一次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表达,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乐音与噪音》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乐音与噪音》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乐音与噪音》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乐音与噪音》的主题活动教学,旨在:1.让孩子们认识乐音和噪音的区别,提高他们的听力和观察能力。

2.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增加他们的音乐知识。

3.提高孩子们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和勇气。

2. 教学内容1.乐音和噪音的定义和区别。

2.听辨乐音和噪音。

3.制作简单的乐器,演奏乐曲。

3. 教学过程第一节:认识乐音和噪音1.导入:播放一段乐音和噪音混合的音乐,让孩子们试听,并找出其中的乐音和噪音。

2.学习: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了解乐音和噪音的定义及区别。

3.操练:让孩子们自己模仿发出乐音和噪音,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区别。

第二节:听辨乐音和噪音1.导入:播放一段乐音和噪音的音乐,让孩子们试听,并分辨其中的乐音和噪音。

2.学习:通过多个例子,让孩子们学会辨别乐音和噪音。

3.操练:让孩子们自己试着发出乐音和噪音,让其他孩子来分辨。

第三节:制作乐器,演奏乐曲1.导入:介绍几种简单的乐器,并演示如何制作乐器。

2.制作:让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自己的乐器。

3.演奏:孩子们分组演奏不同的乐曲,向其他孩子展示自己的成果。

4. 教学评估1.学生在听辨乐音和噪音过程中的表现。

2.学生在制作乐器和演奏乐曲中的表现。

二、教学反思这一次主题活动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乐音与噪音》这个话题,孩子们深入了解了乐音和噪音的定义和区别。

在听辨乐音和噪音的环节中,孩子们通过多个例子的学习,很好地掌握了这一技能。

在制作自己的乐器并演奏乐曲的过程中,孩子们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团队合作中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自信和勇气。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推行主题活动式教学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需要对教材进行更多的研究和设计,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满足孩子的多元化需求。

2024年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乐音与噪音》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乐音与噪音》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乐音与噪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乐音与噪音》选自幼儿园小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世界》第二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认识和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声音的产生,探索声音的不同特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初步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乐音与噪音的区别,能分辨周围环境中的乐音和噪音。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区分乐音与噪音,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各种乐器、图片、卡片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引导幼儿闭眼倾听,感受乐音的美妙。

随后,教师突然播放一段嘈杂的噪音,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图片,讲解乐音与噪音的概念,引导幼儿认识和区分。

通过举例,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辨别乐音和噪音。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准备一些乐器,让幼儿亲自演奏,体验乐音的产生。

同时,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噪音”的游戏,培养幼儿对噪音的识别能力。

4. 小组讨论(5分钟)a. 你在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乐音和噪音?b. 乐音与噪音有什么不同?c. 为什么要保护听力,避免噪音?六、板书设计1. 乐音与噪音乐音:优美、和谐、令人愉悦噪音:杂乱、刺耳、影响生活2. 区分方法:闭眼倾听,感受声音的美妙与嘈杂观察声源,判断是否有序和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乐音与噪音作业要求:请幼儿和家长一起,记录下生活中遇到的乐音与噪音,并简单描述其特点。

答案示例:乐音:今天在公园里听到了小鸟的歌唱,感觉非常美妙。

噪音:过马路时,汽车的喇叭声让人感到刺耳。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用画笔和彩纸创作一幅以“乐音与噪音”为主题的画作,展示自己对声音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声音环保小卫士”活动,让幼儿在家庭和社区中宣传声音环保知识,提高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小班社会教案:乐音与噪音—幼儿园小班教案

小班社会教案:乐音与噪音—幼儿园小班教案

乐音与噪音—幼儿园小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乐音和噪音的概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欣赏能力,通过欣赏音乐作品,激发幼儿的美感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讨论和实践,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权益,减少噪音污染。

二、教学准备:
1. 教具:音乐播放器、乐音和噪音的音频;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2. 教师事先了解乐音和噪音的区别,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乐音和噪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2. 新课呈现:教师讲解乐音和噪音的概念,如乐音是美妙的音乐声音,噪音是刺耳的、不悦耳的声音,让幼儿了解它们的区别。

3. 活动一:欣赏音乐。

教师播放乐音和噪音的音频,让幼儿感受它们的差异,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欣赏能力。

4. 活动二:制作乐器。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制作乐器的活动,如用废旧物品制作鼓、铃铛等,让幼儿体验创造的乐趣,同时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调性。

5. 活动三:讨论与实践。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和实践,如如何减少噪音污染、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等,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6. 小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表扬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活动中继续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乐音与噪音
活动目标:
1、萌发创造宁静环境的愿望,有初步的环境意识。

2、感受噪声和乐音并会区别,知道噪声的危害。

3、会用各种形式表达对乐音和噪声的感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初步知道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声
物质准备:录音机、录有噪声和乐音的音带、笔,制作“安静”标志的“静”字剪刀、圆形卡片、小木棍、长方形卡纸等工具和材
料.
活动过程
一、感知乐音和噪声.
(1)幼儿随着优美的音乐做动作,突然录音机里传出刺耳的电钻声。

(2)幼儿自由议论之后,请他们说说刚才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声音?听起来感觉怎样?
(3)放录音,请幼儿听听小鸟的叫声,说说听这种声音的感觉。

教师小结:我们把悦耳动听的音乐叫做乐音,把那种刺耳、难听的声音叫做噪声。

二、区别乐音和噪声。

(1)请幼儿听小溪流淌的声音和嘈杂的市场叫卖声的录音,说说哪种是乐音,哪种是噪声。

(2)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示乐音和噪声。

听到乐音时用优美的舞姿来表示,听到噪声时用夸张的表情来表示。

(3)请每一位幼儿自选一种乐器,尝试发出乐音。

教师巡回指导,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发出乐音的。

(4)教师用一种乐器演奏出两种声音,请幼儿说说哪种是乐音,哪种是噪声,为什么同样的乐器,演奏同样的节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教师小结:美妙的乐音放大音量后会变成噪声。

所以平时我们要控制音量,不要把乐音变成噪声。

三、了解噪声的危害。

你们还听到过哪些噪声?你们喜欢噪声吗?为什么?
四、创造安静的环境。

(1)噪声的危害那么大,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少噪声呢?哪些地方特别需要安静?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利用材料制作“安静”标志。

如在圆形卡片中间画上嘴和手指;在长方形纸上画上睡觉的小朋友,然后插上小木棍做成标牌,在圆形卡片上贴上“静”字等。

延伸活动
幼儿把自己设计、制作的各种“安静”标志贴到(或插到)适当的地方,如午睡室、医务室、图书室等处。

观察记录:
活动课“乐音与噪音”中,我问:“噪音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伤害?”子浩大声的回答:“人听了,睡觉的时候睡不着,还有耳朵会聋的……”。

子儒不等子浩说完就抢着说:“还有别人在说话的时候不能大声说话,这样别人就听不清楚。

”我接着问:“我们应该怎样做,来减少噪音呢?”我特地请子儒回答,她很高兴的回答:“我们讲话的时候要轻轻,别人在讲话时不能插嘴。

”我笑着说:“那刚才子浩在讲话的时候你在做什么?”她红着脸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

可见,他的行为还不是完全受意识的控制。

因此我认为单单只培养幼儿的环境意识是不够的,还要加强环保行为的培养。

我们老师必须要重视其他环节,关注其他环节中出现的事,进行随机教育。

让幼儿学到的环保行为得到实践,让幼儿们在实践中取得有益的经验。

从而体现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的真正含义。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一些噪声,如:大声地讲话、发出尖叫声、音乐活动中杂乱的敲击声等,而且劝阻效果甚微。

在我们的生活中,噪声也无处不在,教育幼儿区分乐音和噪声迫在眉睫。

根据《纲要》和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我们必须使这样抽象的概念化的知识化为具体形象的游戏。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区别感受乐音和噪声,并用不同的形式表现。

围绕这个重点,启动幼儿的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如用耳朵听、用动作表现、用手画自己的感受等,使幼儿充分理解,同时还让幼儿从自己发现中来理解噪声的危害,并共同来参与环保活动,使环境意识深入幼儿的心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