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经典材料分析题及详解
考研政治大题试题及答案

考研政治大题试题及答案试题:一、材料分析题(共20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船上诞生了一个大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是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坚实基础。
问题:1. 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5分)2. 结合材料二,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及其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5分)3. 论述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0分)答案:一、材料分析题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探索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其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变革。
再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至关重要。
它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确保了国家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
在国家发展中,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确保国家发展目标的实现;二是协调各方面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三是推动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四是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保障国家安全。
3. 在新时代背景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其次,要深化对党的全面领导的认识,确保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一致。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之多选题分析多选17题,《显微摄影是一门使用照相机拍摄显微镜下一般用肉眼无法看清的标本的技术。
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细沙,在显微镜下,却是"一沙一世界"。
有的晶莹剔透像宝石,有的金黄酥脆像饼干。
即使是司空见惯的柴米油盐,在显微镜下也会展现神奇而充满魅力的一面。
题目问:显微镜下的"一沙一世界"表明的含义。
本题考查认识过程及整体与部分。
认识随着事物的发展以及工具的使用,人们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人们通过认识各个组成部分,再经综合达到对整体的认识。
多选18题,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两句诗蕴涵着时间一维性的哲理。
问题是选项中与题干诗句蕴涵相同哲理的是哪些诗句。
本题考查时间的一维性。
选项"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都表达了时间的一维性,与题干诗句包含的哲理相同。
多选19题,马克思说:"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问这段论述表明的含义。
本题考查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多选20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在我们的《大纲解析》上有相关的论述,正确选项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出现了适宜于全球化的企业组织形式;各国经济体制变革供给出的有利制度条件。
多选21题,考查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我们的《大纲解析》也有明确论述:空想社会主义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过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近几年政治考研材料分析题

1.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医患换位体验”活动中蕴含着何种哲理?(2)从人的本质属性说明为什么“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答案要点】(1)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人们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直接经验;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换位思考反映了对立面的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3分)(注:考生从其中任一角度回答均可得分) (2)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人类一切活动在本质上都体现着人与人的关系。
因此医生在治病的过程中,既要“看病”,更要“看人”(3分)(3)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不要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矛盾。
(4分)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用IBM的案例说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2)从IBM公司的发展过程总结垄断资本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
【答案要点】(1)垄断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经济特征和经济基础。
IBM没有形成对计算机行业的绝对垄断,也不可能消除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垄断竞争更加激烈。
IBM正是在垄断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
(2)IBM在发展过程中与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的竞争,反映了垄断竞争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IBM的竞争战略及其战略目标表明,垄断资本竞争的目的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获取高额垄断利润;IBM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和经营战略调整,也反映出垄断资本竞争手段从单纯的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的变化;计算机技术的开放性、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表明,垄断企业也必须在竞争与合作中谋求发展。
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是要说明什么问题?(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答案要点】(1)对中国革命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是在经历了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之后得到的。
历年考研政治34题马原答案分析

(2012、34) (1) 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4分)答: 材料1 讲述的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
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
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碎花瓶理论”之所以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是因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即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共性。
人们的认识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
“碎花瓶理论”是对碎花瓶这一个别事物中所包含的一般特征的概括和反映,这就使得人们能够举一反三地认识和处理其他事物。
“碎花瓶理论”之所以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是因为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了质的飞跃的原理。
(2)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4分)答: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实质上反映了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
真理和谬误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真理和谬误的定义、特征、作用、地位不同。
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真理离不开谬误,任何真理都离不开谬误,离开了谬误,真理也不存在了。
谬误离不开真理,任何谬误都离不开真理,离开了真理,谬误也不存在了。
真理和谬误相互渗透,真理渗透着谬误,谬误渗透着真理。
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真理能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既要看到真理,又要看到谬误。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并不是抹杀真理和谬误之间的区别,而是指没有单纯的、绝对的错误,是指由于不能辩证地对待错误而失去在错误中发现真理的可能。
2018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材料分析题篇】

2018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材料分析题篇】三、材料分析题答案解析34、(1)如何理解“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答:(1)在矛盾群中存在着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次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还要统筹兼顾,恰当的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因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根据矛盾主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原理,说明为什么“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答:(2)在矛盾群中存在着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分化从属作用的方面,所以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发展问题是我们的主要方面,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35、(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需要与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新特点、深刻理解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到更高层级的历史方位上,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的最大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最关键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考研政治重点材料分析题总结

考研政治重点材料分析题总结考研政治重点材料分析题总结一、如何理解和谐文明的社会秩序(如网络生活秩序、交通安全秩序等)需要道德与法律共同推动?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思想道德和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价值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二、如何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因此,人们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这就需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辩证地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在一定条件下(在实践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理想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
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任何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必然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波折,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三、如何理解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要与国家、民族命运相结合。
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归根结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努力来实现。
四、为什么能够用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中国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中国精神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五、为什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永远不会过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在获益的同时,也要面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
考研政治材料分析题答案解析

考研政治材料分析题答案解析:34.【参考答案】1.“巧”在尊重和正确利用客观规律。
人们的生产生活必须尊重和正确利用客观规律,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成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根底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开展规律。
启示之二:认识是不断深化开展的医学全,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开展的过程。
规律是客观的,要按照客观规律去办事,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
35【参考答案】1. 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中国式奇迹”主要是在近3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
“中国式难题”主要是指在取得这些伟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一些代价,包括生态平衡被破坏,雾霾污染严重等等。
2. 按照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理论分析: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
第二,系统地说明了社会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根本矛盾的思想。
第四,毛泽东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按照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开展: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开展。
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36【参考答案】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是不可磨灭的,因此“毛主席像要永远保存下去”。
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这就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扫清了障碍,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
考研政治辅导:经典材料分析试题

考研政治辅导:经典材料分析试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它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条约集》第一集材料2《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第七条:“缔约双方将根据现行的协定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
缔约双方将扩大和加强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
缔约双方将本着武器和武装力量合理足够的原则,努力确保本国的安全。
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摘自《人民日报》XXXX年7月17日材料3中国于XXXX年12月6日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特别委员会以来,在联合国安理会历次关于采取维和行动解决冲突的投票中,大多数投赞成票;在有的问题上投了否决票和弃权票。
XXXX年,安理会多次审议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冲突问题,通过了第1297、1298、1312、1320号决议。
中国参加了有关磋商并对所有决议投了赞成票。
中国在有关磋商中表示支持秘书长提出的维和建议,希望建议的有效实施能够促进双方已达成的《停止敌对行动协定》的执行,推动埃厄两国早日政治解决争端。
XXXX年12月,危地马拉政府和反政府武装要求安理会通过决议向危地马拉派驻联合国军事观察员。
12月29日危地马拉邀请台湾“外交部长”参加停火协议签字仪式,把台湾卷入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且对中国代表的严正抗议不予回应。
在表决时,中国代表投了否决票,并表示,一个国家和平进程的实现,不能损害另一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0世纪90年代初,格鲁吉亚发生民族冲突,联合国派出了维和观察团。
XXXX年10月,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关于安理会授权该观察团在格鲁吉亚设立人权办事处的提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考研《政治》经典材料分析题及详解(1)
考研政治复习中,对于材料分析题的解答,要运用原理分析材料时,要注意原理与材料的紧密结合,或运用反证法一定要把问题说全,说充分。
有些试题有联系实际的要求,对此,一定要论述到位。
1根据材料分析“注重社会公平,理顺分配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依据、政策措施、相互关系。
【材料】
(1)社会财富开始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居民收入差距过分扩大,贫富悬殊,过分悬殊是当前我国分配不公的突出表现;
(2)城乡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是当前我国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
(3)地区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
(4)行业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
(5)我国基尼系数超过0.4的警戒线,是贫富差距过分悬殊的重要指标;
(6)各种非法收入数额越来越大,是人民最为不满的焦点问题;
(7)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并不明显,收入分配的税收调节制度不健全。
【答案要点】
(1)客观依据(形成原因)
①改革开放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而且实行不同的所有制经济和不同的分配方式,但同时分配关系又没有理顺、分配次序混乱,这是造成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直接原因;
②监管制度不健全,出现相当数量的非法收入,远远高于劳动者的合法收入水平,是人民群众最为不满的焦点问题;
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根本
原因。
(2)政策和措施
一方面,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在不影响效率的前提下,更多地注意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为公平追求效率,效率不能损害公平,具体措施是: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扩大就业、提高福利补偿、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差距过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调整,即取缔非法收入,调整过高收入,保障和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扩大中等收入队伍,使中等收入人群成为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中坚力量,特别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反贫困和反************问题。
(3)相互关系,即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处理以下关系:
①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②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③既要反对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又要反对平均主义。
2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材料1】
建国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多倍。
我国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1980年为34.9%,1995年为40.8%,2000年为36.4%,2003年高达42.7%,大大高于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一般20%左右的水平。
从“六五”至“十五”的前3年,每增加一亿元GDP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1.8亿元、2.15亿元、1.6亿元、4.49亿元和4.99亿元。
【材料2】
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世界的4%左右,但原煤、钢材、水泥的消耗量分别占全世界消耗量的31%、30%和40%,石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分别达到40%、6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出环境容量。
【材料3】
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3.8亿吨,以目前的产能计算,14年后出现石油枯竭局面。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估计,我国石油外部依赖率1995年仅为7.6%,到2020年将达到75%。
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目前,我国缺水总量约为300亿~400亿立方米,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
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41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并且耕地后备资源十分紧缺。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
一些地方用地粗放、浪费,土地承载压力空前突出。
【材料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3,分析我国不能走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说明我国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
(3)结合材料4,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答案要点】
(1)根据影响经济增长因素在经济增长中所起作用,一般可将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或者经济增长划分为两种类型。
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生产要素在原来技术水平基础上投入的数量扩张,即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称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经济增长主要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推动,则称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快、过热,一方面,表现为高投入,主要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主要是第二产业,即资源型企业、行业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重化产业投资过热、增长过快,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以致煤、油、电、运营高度紧
张,粗放型增长严重抬头,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加剧了生产扩张与资源消耗、生产规模与环境恶化的矛盾。
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既不符合国情,也难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必将损害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社会持续进步的基础,最终难以为继,因此已经到了需要刻不容缓地加以转变的关键阶段。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
只有由过去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低、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大、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的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变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低代价经济增长,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化解资源环境约束、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具体地讲,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在于:
①“十五”期间,资源型企业、行业即第二产业中的重化产业发展过快、过热、过于依靠投资拉动增长,粗放型增长严重抬头;
②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然要求转变增长方式;
③“十一五”期间资源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④提高国际竞争力面临巨大压力;
⑤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3)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
①从全面协调发展的角度把握增长方式转变,“十一五”提出的增长方式转变与过去有根本的不同,是包括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这种新的“四位一体”的广义的增长方式的转变;
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贡献率;
③与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相结合,经济结构优先升级是增长方式转变的实际内容;
④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环境,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转变增长方式;
⑤发展循环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原来,千百年的时光,还是抹不去深深的一缕伤怀么……
24. 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师姐,你多半是骂我不知人事,不知这世道艰险,我心中所想所求,泰半都难有结果。
其实我又何尝不知?若说心苦,我也曾的确为此苦过。
只是,我却是想开了,人家说世难容,不可恕,而我终究不能如他一般,破门出家。
但即便如此,我也只求心中有那么一个人可以相思,而且我还知道,他心中也有我,只要这般,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25. 一剑斩龙,两界阴阳,三生合欢,四灵血阵,五婴圣骨,六和镜玄八卦幻,七朵痴情伤心瓣。
八凶赤炎玄火鉴。
26. 碧瑶:你哪里会笨了?你聪明的紧!难怪我爹老是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似木讷,其实内秀的很。
27. 九幽阴灵,诸天神魔,以我血躯,奉为牺牲。
三生七世,永堕阎罗,只为情故,虽死不悔。
28. 从小到大,不知道有多少人讨好我,送了多少奇珍异宝,可是……“她抬起头,凝视著张小凡的眼睛,轻轻道,”就算全天下的珍宝都放在我的眼前,也比不上你为我擦拭竹子的这只袖子。
“
29. 你心中苦楚,天知我知,我不能分担你的痛楚,便与你一道承担。
总希望有一日,你能与心中爱人,欢欢喜喜在一起的-------陆雪琪语
30. 我从来都不苦的,师姐。
从来师门传道,便是要我们无牵无挂,心境自在,参悟造化,以求长生,不是么?可是,我要长生做什么?
31. 我不后悔,十年了,我心中还是记挂着你。
如果可能,我情愿放弃一切,跟你一起到天涯海角。
可是,终究是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