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总结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总结
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一座集科普教育、学术研究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中国上海市。
以下是对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总结:
1. 丰富的展品和展览:上海自然博物馆拥有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和地质材料,展示了地球和生物演化的历史。
展览内容涵盖了生命科学、地球科学、人类学等多个领域,通过实物、模型、图片、互动展示等形式,向观众展示了自然世界的奥秘和美丽。
2. 互动体验:上海自然博物馆注重观众的互动体验,设置了多个互动展示项目,如虚拟现实、触摸屏等,让观众可以亲身参与其中,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自然世界的奥秘。
3. 科学研究:上海自然博物馆同时也是一个科学研究机构,拥有一支专业的科研团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古生物研究等领域的工作。
博物馆还经常举办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为科学研究和交流提供了平台。
4. 文化交流:上海自然博物馆不仅是国内观众的科普教育基地,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与多个国际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5. 社会影响:上海自然博物馆作为国内领先的科普教育机构之一,对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展览和教育活动,博物馆向
观众传递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对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总之,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一个值得一游的科普教育基地,无论是对学生、教师还是普通观众,都能从中获得丰富而深刻的知识和体验。
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的观后感

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的观后感一直都听说上海自然博物馆特别棒,这次终于有机会去亲身感受一下啦!一走进博物馆的大门,那种宏伟和神秘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我仿佛一下子踏入了一个充满未知和奇迹的世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巨大的恐龙化石,天啊,它们真的太震撼了!站在那具巨大的马门溪龙化石下面,我感觉自己渺小得就像一只小蚂蚁。
想象一下,曾经地球上有这样的庞然大物在行走,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啊!它的骨骼那么粗壮,长长的脖子伸向天空,仿佛在诉说着远古的故事。
我盯着它看了好久,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它活着时候的样子。
它是怎样觅食的?怎样和同伴交流的?又是怎样在那个时代称霸一方的?再往前走,各种各样的动物标本让我目不暇接。
有威风凛凛的狮子,它那雄壮的身姿和犀利的眼神,仿佛下一秒就要扑出来;还有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圆滚滚的身子靠在树上,懒洋洋地啃着竹子,那模样真是可爱极了。
不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个关于鸟类进化的展区。
那里展示了各种不同鸟类的标本和它们的骨骼结构。
我发现,原来鸟儿的翅膀和骨骼的形状都有这么多的讲究。
比如说,那些善于长途飞行的鸟儿,它们的翅膀又长又宽,骨骼也比较轻巧;而那些擅长在树林里穿梭的小鸟,翅膀就相对短而圆,这样更便于它们在狭窄的空间里灵活转向。
我站在那里,想象着这些鸟儿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画面,心里不禁涌起一股对大自然神奇创造力的敬佩之情。
在博物馆的海洋生物展区,我仿佛置身于蓝色的大海之中。
巨大的玻璃橱窗里,展示着各种色彩斑斓的鱼类、奇形怪状的珊瑚和慢悠悠游动的海龟。
其中有一只巨大的鲸鱼模型,它的身体几乎占据了整个展厅的天花板。
我仰着头,看着它那庞大的身躯,心里想着,在广阔的海洋里,它就是当之无愧的霸主。
旁边的展柜里,还陈列着一些微小的海洋生物,比如透明的水母和小巧的虾蟹。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生命,在海洋的生态系统中却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关于人类起源的展厅。
这里展示了人类从远古的猿猴逐渐进化到现代人类的过程。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5篇整理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5篇整理自然博物馆观后感5篇自然博物馆(NaturalHistoryMuseum),是保藏、制作和陈设天文、地质、植物、动物、古生物和人类等方面具有历史意义的标本,供科学讨论和文化教育的机构。
下面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自然博物馆观后感,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篇1最近,妈妈带我到中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上海自然博物馆参观学习,让我大开眼界。
生命长河从二楼到一楼,以S形坡度缓缓弯曲下行,仿若生命演化的长河。
馆内的标本展品琳琅满目,令人不禁啧啧赞扬。
浩大的恐龙摇头摆尾,时不时发出来自远古的吼声;金丝猴顽皮地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智的小眼睛向我们窥视;老海龟神态安详,不住地微笑,热忱地欢迎我们的到来。
大地探珍中的各种岩石更让我们流连忘返。
孔雀石碧绿碧绿的,像一只只活生生的孔雀,美丽极了。
自然银长得像一片树叶,亮晶晶的。
自然金是很小一块,看起来采集到的样本很少,肯定很稀有吧!辉锑矿长得像一只只刺猬,真好玩!石英像一根根柱子一样立在土上,莫非在地下也是这样的吗?镜铁矿像玻璃一样,欧泊蓝白相间,钻石晶莹剔透,水晶闪闪发光……这次上海的“自然之旅”,增长了我的学问,提高了我探究自然的爱好,大自然真是有无穷的神秘!自然博物馆观后感篇2今日下午我们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顶着寒风来到了自然博物馆。
走到博物馆门,我看到了8根淡青色的大理石柱子,要4个人才合抱的过来,有七层楼那么高。
抬头一看,楼内的玻璃墙里有件巨大的恐龙化石。
走到里面,我感到特别凉快,那里的宝贵物品可真多呀!我有点目不暇接。
展现区共分为6个区域,分别是山之趣、山之魂、兽之趣、鸟之灵、蝴蝶谷、化石展。
我最喜爱的要数蝴蝶谷了,各种各样的蝴蝶差不多都有。
在众多蝴蝶中,我最喜爱的蝴蝶叫光明女神,身上蓝中发紫,闪亮闪亮的,真的像一为穿着蓝色轻纱的少女,真的像一为女神;最有特色的蝴蝶要数美眼蛱蝶了。
美眼蛱蝶翅膀上有4个小圆圈,认真看,还以为是4只小眼睛呢!长尾彩虹蝶尾巴最长,身上的颜色像彩虹一样艳丽,所以叫长尾彩蝶。
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作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方案大全、职场资料、个人写作、教学资料、经典美文、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clauses, documents, plans, workplace materials, person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作文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作文11篇)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感受_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感受_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上海自然博物馆现有组织机构设置包括:动物学部、植物学部、地质古生物学部、人类学部、天文学部、科学教育普及部、资料部、美术设计部、标本制作中心和《自然与人》杂志社。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字数在200字、400字、500字、700字和1000字左右,共5篇。
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200字篇112月6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和同学们一起去参观了上海自然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首先看到了两具高大的恐龙骨架,大家不由地惊叫起来,很兴奋、很开心。
在那里看到了许多奇妙的东西不过都是标本了,栩栩如生哦!我最喜欢看动物的标本:我看到的有金丝猴、大熊猫、金钱豹、虎、亚洲象、梅花鹿、羚牛、扬子鳄、白鲟、狮子、长颈鹿、袋鼠还有恐龙蛋等。
这次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后,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还让我增长了见识,令我受益匪浅啊!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400字篇2听说上海博物馆要从旧址搬走了,那里有许多上海长大的80后的儿时的回忆,于是去匆匆重温了一下。
西洋风格的老建筑,门口的大石阶,虽然规模不大,还被延安高架路盖过了风头,但也感觉得到一点纽约NMNH的气质。
门票多年以来都是5块,算是最平民的豪华博物馆了吧。
自然博物馆自然是要看恐龙的。
一进馆,巨大的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 就占据这中央大厅的中央。
虽然当时对这些大型食草蜥脚类复原的姿态与现在的认识有所不同,但这更留下了它在许多人心中的深刻印象。
马门溪龙更可能的姿态是脖子和尾巴分别向前后平伸以保持身体平衡,尾巴不拖地,头只是稍微扬起,不会因为长脖子对位置太高的大脑造成供血不足。
当事人回忆:“我小时候真的被门口的那个东西(合川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 hochuanensis) 吓哭过,好多次……”我表示我小时候每想到此货总是在想吃合川桃片,于是这几乎是我小时候说得最多的恐龙了。
马门溪龙旁边的家伙是我们的本土剑龙:多棘沱江龙Tuojiangosaurus multispinus,同样在川渝一带出土,它有15对棘板,数目是已发现的剑龙科中最多的——当然这是博物馆里的说明介绍的,不知现在更新没有。
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的观后感

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的观后感早就听说上海自然博物馆特别棒,一直心心念念想去瞅瞅。
终于,前段时间我找了个机会,好好地逛了逛这个神奇的地方。
一进博物馆的大门,那种宏大的气势就把我镇住了。
整个建筑外观独特,充满了现代感,又不失庄重。
我迫不及待地走了进去,仿佛进入了一个自然的神秘世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群栩栩如生的动物模型,有高大威猛的大象,有敏捷灵活的猴子,还有优雅的长颈鹿。
它们就像是在森林里开派对一样,热闹非凡。
我站在那里,仿佛能听到它们的叫声,感受到它们的呼吸。
我顺着人流慢慢地往前走,来到了恐龙展厅。
哇塞!那巨大的恐龙骨架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我仰着头,看着那高耸的骨架,心里不停地感叹着大自然的神奇。
有一只霸王龙的骨架特别引人注目,它那锋利的牙齿,粗壮的后腿,还有长长的尾巴,仿佛随时都会复活过来,把我们这些参观者当成它的猎物。
我凑近了仔细观察,想象着它当年在地球上称霸的情景。
旁边还有一些恐龙蛋的化石,小小的,圆圆的,特别可爱。
我忍不住想,这些蛋里曾经孕育着怎样的生命呢?接着,我来到了海洋生物展区。
这里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标本,有五颜六色的珊瑚,有奇形怪状的海星,还有各种各样的鱼类。
其中,有一只巨大的鲸鱼模型让我印象深刻。
它那庞大的身躯,让我感觉自己在它面前就像一只小蚂蚁。
我看着它那宽阔的嘴巴,想象着它在海洋里吞食大量海水,然后过滤出小鱼小虾的情景。
还有那些漂亮的水母,它们在灯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就像一个个优雅的舞者在水中翩翩起舞。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昆虫展区。
这里简直就是一个昆虫的世界,各种各样的昆虫让人眼花缭乱。
有巨大的独角仙,有美丽的蝴蝶,还有勤劳的蜜蜂。
我看到了一只特别漂亮的蝴蝶标本,它的翅膀上有着精美的花纹,就像一幅艺术品。
我凑近了看,发现它的翅膀上还有一些细小的绒毛,真的是太神奇了。
还有那些小小的蚂蚁,它们在一个透明的盒子里忙碌地爬来爬去,就像在建造一个属于它们自己的城市。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互动展示。
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作文

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作文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作文1假期,我们全家去上海游玩,参观了我心仪已久的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五层建筑,地上两层,地下三层,设有:起源之谜、生命长河、演化之道、大地探珍、缤纷生命、生态万象、生存智慧、人地之缘、上海故事和未来之路十个展馆,里边标本模型非常多。
一进馆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镇馆之宝&&马门溪龙化石,这只恐龙太高大了,足足有三层楼高,它昂着头,迈着大步,像是在奔跑的样子,旁边还有一只小恐龙,头顶上飞着几只翼龙,场景简直太震撼了,我仿佛看到了茂密的原始森林,高大的恐龙群……我从下往上依次参观,首先来到了B2层的缤纷生命馆,在这里我感觉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飞禽走兽都汇合在了一起,我看到了庞大的海龟、珍贵的鱼类、美丽的鸟儿,最引人注目的是虎头鲸标本,它虽然没有蓝鲸个子大,但它比老虎还凶猛,光看它锋利的牙齿就让人不寒而栗。
也许是导游的讲解太精彩了吧,在参观的十个场馆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人地之缘展馆,这里介绍了人类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再到五谷飘香、牛羊成群的农耕文明,人类用自己勤劳和智慧开发自然、利用自然、战胜自然。
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贡献尤为巨大,农民用二十四节气指导农耕,从小麦、水稻的人工驯化到袁隆平教授的高产杂交水稻,中国用世界百分之七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李冰修建都江堰对水的利用,哈尼族梯田对土地的利用无不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感到由衷的骄傲。
参观完自然博物馆,我不仅惊叹于宇宙万物的浩瀚、地球的广博,也深深感受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这就更增加了我对大自然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以后我一定多观察、多学习自然知识。
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作文2今天,我们要去上海科技馆里面去看一看,我是早晨第一个起床的,吃完饭我的同伴们才醒来,她们吃完饭后,我们看了一会书,就去上海科技倌了。
到了上海科技馆以后,我们就去了电影院,看了一个叫做《非洲大草原》的电影,讲的是一个小男孩跑来跑去,跑到一个地方睡着了,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头小牛,它们正在迁徙,它在路上还遇到了一个小斑马叫娜娜,它跟娜娜一起打败了狮子、老虎、鳄鱼很多野兽,胜利到达了目的地。
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的观后感

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的观后感嘿,朋友们,今儿我得跟你们聊聊上次我去上海自然博物馆的那档子事儿,简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神奇世界的大门,让我这心里头啊,跟吃了蜜似的,甜滋滋又兴奋不已。
一迈进那博物馆的大门,哎哟喂,那阵仗,简直了!就像是穿越回了史前时代,又或者是踏入了未来科技的梦境里。
迎面而来的不是冷冰冰的展品,而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故事,它们在你耳边轻声细语,带你穿梭在时间的长河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恐龙展区,妈呀,那些大家伙,一个个栩栩如生,好像随时都能从展台上蹦跶下来,跟我来场“亲密接触”。
我站在霸王龙的脚下,抬头一望,嘿,这家伙,简直是天生的王者风范,那锋利的爪子,那狰狞的巨口,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旁边的小朋友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看来,恐龙的魅力,真是跨越年龄,无人能挡啊!再往里走,就是海洋生物的天地了。
那些五彩斑斓的鱼儿,在巨大的水族箱里自由游弋,就像是海底世界的精灵,在为我们演绎着一段段无声的舞蹈。
我特别喜欢那条闪着银光的大鲨鱼,它缓缓游过,眼神里透着一股子威严,让人既敬畏又向往。
旁边的小姐姐还拿着手机疯狂拍照,嘴里念叨着:“这也太美了吧!”我心里头也默默点头,确实,这景象,美得让人心醉。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得数那个生态模拟区。
走进去,就像是真的置身于热带雨林之中,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树叶的清新味道,耳边是鸟儿欢快的歌唱和远处瀑布的轰鸣。
那些高大的树木,茂密的灌木丛,还有那些隐藏在其中的小动物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生命的故事。
我站在那里,感觉自己仿佛也变成了这大自然中的一员,与万物同呼吸,共命运。
当然啦,博物馆里还有很多其他精彩的地方,比如那些关于地球演变的展览,让我对这颗蓝色星球的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还有那些关于人类文明的展示,让我感受到了人类智慧的伟大和渺小。
每一个展区,都像是一个个小小的世界,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走出博物馆的时候,我心里头那叫一个满足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2008年10月15日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参观一开始,进入眼帘的第一幕就是那巨大的恐龙的骨架,于是我对后面的参观产生了何人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的想去参观完这里的一切。
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地质学、天文学多种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博物馆。
主要任务是在收集自然标本及图书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
1960年1月27日动物学分馆在馆本部开馆;1984年植物学分馆在龙吴路1102号建成,占地面积1800余平方米,共六层,建筑面积3065平方米。
馆内的,内容包括"古动物史"、"古人类史"、"中国历代古尸"3个陈列厅,以及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6个基本陈列厅,内容为植物的进化。
在展厅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很多化石,这些化石的发现为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为科学家们更好的让人们认识生物进化过程提供了有力的证实,也为生物进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
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
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
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各物种在不同时间段的生物进进化。
进化的进步性地球上的生命,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结构生物进化为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单细胞生物,然后按照不同方向发展,出现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植物界从藻类到裸蕨植物再到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最后出现了被子植物。
动物界从原始鞭毛虫到多细胞动物,从原始多细胞动物到出现脊索动物,进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动物──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又演化到两栖类再到爬行类,从中分化出哺乳类和鸟类,哺乳类中的一支进一步发展为高等智慧生物,这就是人。
生物界的历史发展表明,生物进化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过程,从中呈现出一种进步性发展的趋势。
一般说来,进化过程的进步具有如下特征:
①在生物界的前进运动中,可以看到不同层次的形态结构的逐步复杂化和完善化;与此相应,生理功能也愈益专门化,效能亦逐步增高。
②从总体上看,遗传信息量随着生物的进化而逐步增加。
③内环境调控的不断完善及对环境分析能力和反应方式的发展,加强了机体对外界环境的自主性,扩大了活动范围。
生物进化的道路是曲折的,表现出种种特殊的复杂情况。
除进步性发展外,生物界中还存在特化和退化现象。
特化不同于全面的生物学的完善化,它是生物对某种环
境条件的特异适应。
这种进化方向有利于一个方面的发展却减少了其他方面的适应性,总之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与繁殖后代。
有些研究者对进化的进步性表示怀疑,认为进步性不是进化的基本特征,也不是进化的本质。
科学研究证明,进化不全都引起进步,进化过程中也有退化,但从有机界总的进化过程看,进步性发展是进化的主流和本质。
进化的方式生物界各个物种和类群的进化,是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的。
物种形成(小进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渐进式形成,即由一个种逐渐演变为另一个或多个新种;另一种是爆发式形成,即多倍化种形成,这种方式在有性生殖的动物中很少发生,但在植物的进化中却相当普遍,世界上约有一半左右的植物种是通过染色体数目的突然改变而产生的多倍体。
物类形成(大进化)常常表现为爆发式的进化过程,从而使旧的类型和类群被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生的类型和类群所替代。
渐进进化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基本概念。
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由适应的变异逐渐积累就会发展为显著的变异而导致新种的形成。
因为“自然选择只能通过累积轻微的、连续的、有益的变异而发生作用,所以不能产生巨大的或突然的变化,它只能通过短且慢的步骤发生作用”。
与达尔文的主张相反,早期遗传学家如荷兰的H.de弗里斯等相信,新种可由大的不连续变异即突变直接产生,并把这种方式看作是进化变化的主要源泉,认为自然选择对生物的进化不起积极作用。
现代进化论坚持达尔文的渐变论思想和自然选择的创造性作用,强调进化是群体在长时期的遗传上的变化,认为通过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或遗传重组、选择、漂变、迁移和隔离等因素的作用,整个群体的基因组成就会发生变化,造成生殖隔离,演变为不同物种。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古生物学者根据化石记录中显示出的进化间隙,提出间断平衡学说,代替传统的渐进观点。
他们认为物种长期处于变化很小的静态平衡状态,由于某种原因,这种平衡会突然被打断,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成为新种。
生物的进化既包含有缓慢的渐进,也包含有急剧的跃进;既是连续的,又是间断的。
整个进化过程表现为渐进与跃进、连续与间断的辩证统一。
总之,我觉得今天的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对我平时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不仅有了一个重温,而且更加生动化的加深了我的印象,而且能够真实性的看到生物在不同的进化过程昱阶段中动物的形态等特征,我觉得很有意义。
这也为我今后更多的关注生物进化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