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分类及特征-无脊椎动物

动物分类及特征-无脊椎动物
动物分类及特征-无脊椎动物

第一章动物分类及特征(上)——无脊椎动物

(一)选择题(1-47为单项选择;48-54为不定项选择)

1.扁形动物的肌肉层来源于

A 外胚层

B 中胚层

C 内胚层

D 中胶层

2.具有辐射对称体型的动物是

A 草履虫

B 涡虫

C 蚯蚓

D 水母

3.原生动物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

A 排除代谢废物

B 调节水分

C 气体交换

D 吸收营养

4.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

A 沼螺

B 钉螺

C 隔扁螺

D 椎实螺

5.腔肠动物的刺细胞产生于

A 内胚层

B 外胚层

C 外和内胚层

D 中胶层

6.下列属于血液传染病的是

A 血吸虫病

B 丝虫病

C 绦虫病

D 钩虫病

7.人体感染血吸虫的虫态是

A 受精卵

B 子孢蚴

C 尾蚴

D 囊蚴

8.人体往往是通过哪种途径感染钩虫病的?

A 皮肤接触疫水

B 蚊子吸血传播

C 随饮食吃进了钩虫的虫卵

D 赤手赤脚下地干活

9.下列动物通常以孤雌生殖繁殖后代的是

A 水螅

B 绦虫

C 轮虫

D 蚯蚓

10.雌体不以交配、受精即可繁殖后代的生殖方式称为

A 幼体生殖

B 孤雌生殖

C 有性生殖

D 无性生殖

11.海葵和寄居虾(蟹)的生活关系属于

A 互惠共生

B 共栖

C 寄生

D 寄居

12.线形动物表现出比扁形动物高等的特征是

A 具角质膜、有原体腔、出现了肛门

B 有原体腔、雌雄异体、出现了肛门

C 具角质层、厌氧呼吸、雌雄异体

D 有原体腔、厌氧呼吸、雌雄异体

13.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高级的特征是

A 两侧对称,三胚层,出现细胞外消化

B 有皮肌囊结构,出现中胚层,有完全消化管

C 两侧对称,出现中胚层,有器官系统分化

D 有皮肌囊结构,三胚体内充满间质

14.下列动物不属于瓣鳃纲的是

A 酸酱贝

B 竹蛏

C 江瑶

D 贻贝

15.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点是

A 有分节的附肢

B 身体异律分节明显

C 具有外骨骼

D 链状神经系统16.中药中的蝉蜕是

第1 页共6 页

A 蝉的僵死的幼虫

B 蝉的僵死的蛹

C 蝉的幼虫壳

D 蝉的蛹壳

17.菜粉蝶、蝇类的幼虫分别叫做

A 稚虫、蛆

B 菜青虫、孑孓

C 若虫、蛴螬

D 菜青虫、蛆

18.如果把草履虫和绿眼虫都放在蒸馏水中,会出现什么结果?

A 两种虫都会死亡

B 两种虫都会继续生存

C 草履虫会死亡,而绿眼虫继续生存

D 草履虫生存,绿眼虫死亡

19.丝状触角的鞭节为

A 一节

B 二节

C 若干小节

D 呈丝状

20.在蛔虫的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有

A 消化系统

B 真体腔

C 消化腔

D 原体腔

21.人虱足的特征,下列正确的是

A 前足为攀缘足

B 后足为攀缘足

C 三对足都为攀缘足

D 三对足都为抱握足22.属于双翅目的一组昆虫是

A 家蝇、库蚊、飞虱

B 按蚊、白蛉、摇蚊

C 麻蝇、牛虹、粘虫

D 果蝇、白蛉、臭虫

23.家蝇和胡蜂的触角分别为

A 具芒、刚毛状

B 环毛状、丝状

C 具芒状、膝状

D 环毛状、膝状24.蚊和蝽蟓的发育(变态)分别属于

A 渐变态、完全变态

B 半变态、渐变态

C 完全变态、无变态

D 完全变态、渐变态25.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A具外骨骼B具有闭管式血液循环系统C有附肢D身体分部 E 链状神经

26.区别蚯蚓身体的前端和后端可以依据下列哪一项

A 体色

B 刚毛

C 环带

D 体节

27.将蟑螂罩在纱罩内,再放上一堆糖粒和一堆木屑,可以看到它用触角碰一碰糖,又去碰一碰木屑,然后爬上糖堆偷吃。如果将它的触角全部剪掉可以看到它爬来爬去乱啃,分不出什么是能吃的食物。实验说明触角具有什么作用

A 味觉和嗅觉

B 嗅觉和触觉

C 视觉和触觉

D 触觉和听觉

28.具有触手、触角、触须、触肢、触唇的动物依次是

A 蜜蜂、蟋蟀、河蚌、圆蛛、海葵

B 海葵、蟋蟀、河蚌、蜜蜂、圆蛛

C 海葵、蜜蜂、蟋蟀、圆珠、河蚌

D 河蚌、圆蛛、海葵、蟋蟀、蜜蜂

29.触角呈鳃状的昆虫是

A 白蚁

B 蜻蜓

C 金龟子

D 莱粉蝶

30.关于棘皮动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棘皮动物是典型的后口动物

B 棘皮动物胚胎发育的初期往往是两侧对称的

C 棘皮动物特有水沟系统

第2 页共6 页

D 棘皮动物的石灰质骨骼来源于中胚层

31.具有触手、触角、触须、触肢、触唇的动物依次是

A.海葵、蟋蟀、河蚌、蜜蜂、园蚌

B.河蚌、园蚌、海葵、蟋蟀、蜜蜂

C.蜜蜂、蟋蟀、河蚌、园蚌、海葵

D.海葵、蜜蜂、蟋蟀、园蛛、河蚌

32.下列哪种动物以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

A.箭虫

B.蚯蚓

C.鲎

D.乌贼

33.昆虫的口器类型多样,请选出下列组合哪些组正确

A. 蝉(刺吸式)、蝶(舐吸式)、蜜蜂(嚼吸式)、天牛(咀嚼式)

B.蚊(刺吸式)、蝽(虹吸式)、蝇(舐吸式)、蚁(咀嚼式)

C.胡蜂(刺吸式)、金色甲(咀嚼式)、蝗(嚼吸式)、蜻蜓(虹吸式)

D.蝽(刺吸式)、蛾(虹吸式)、蟑螂(咀嚼式)、蜜蜂(嚼吸式)

34.下列动物中的哪一纲中所有动物生活史中至少有一个时期营寄生生活

A变形虫纲B.孢子虫纲C.鞭毛虫纲D.纤毛虫纲

35.下列哪种人类疾病与蚊子有关系

A.昏睡病 B. 血吸虫病C.痢疾D.疟疾

36.绦虫区别于吸虫的特征为

A. 生殖系统非常发达

B. 成虫均为寄生生活C.神经系统退化消失D.幼虫均为寄生生活37.在我国民间有“大灾之后有大疫”的说法,指在洪涝灾害之后往往会有大面积的传染病发生,你认为下列的解释中最正确的是

A.洪涝灾害后,因为有大面积积水,人们经常赤足下地,可能被血吸虫幼虫感染

B.洪涝灾害后,由于地面多沼泽,为寄生虫寄主的大量繁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C.洪水可以把原来分布于某处的寄生虫或其寄主扩散到更大面积

D.洪水过后,人们的抵抗力降低,变成易感人群

38.不靠血液把氧气运往全身各处的动物有

①水螅②涡虫③蚯蚓④蝗虫⑤河蚌⑥鱼

A.①、⑤和⑥B.②、③和⑥C.①、②和④D.②、④和⑤

39.人蛔虫是人体的一种主要寄生虫,其寄生在人体内,给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下列症状哪项不可能是由蛔虫引起的

A.营养不良B.肠道阻塞C.肺穿孔D.象皮肿

40.下列哪一组动物不是假体腔动物

A.腹毛动物门和内肛动物门B.腔肠动物门和扁形动物门

C.棘头动物门和内肛动物门D.动吻动物门和轮形动物门

41.下列哪一类无脊椎动物具有最复杂的体表结构

A.节肢动物B.海绵动物 C.原生动物D.刺胞动物

42.观察草履虫的纤列系统(感动系统),要有5个步骤,他们是:①在显微镜下观察②强光照射③加入3—5%硝酸银染色④载片上涂上蛋白胶⑤放一滴草履虫液晾干

第3 页共6 页

请指出观察顺序

A.④一⑤一③一②一①B.⑤一④一②一③一①

C.②一⑤一④一③一①D.⑤一④一③一②一①

43.蚯蚓适应土壤穴居生活的结构特点是

①头部退化②身体分节③体腔内有体腔液④背部有背孔

⑤体壁有刚毛⑥形成链状神经系统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⑥C.②④⑤⑥D.①③④⑤44.试管中的草履虫常聚集在培养液的表层,这说明

A.草履虫同化作用需要阳光B.草履虫异化作用属于需氧型C.草履虫所需的某种无机物比重小于水D.草履虫的食物浮在水面上45.蜈蚣的排泄器官是

A.绿腺B.基节腺C.马氏管D.颚腺

46.下列昆虫发声的正确组合是

Ⅰ蝗虫Ⅱ蝉Ⅲ蟋蟀Ⅳ天牛

⑴后足摩擦前翅⑵腹部发音器⑶头胸部摩擦⑷前翅摩擦

A.Ⅰ⑶Ⅱ⑷Ⅲ⑵Ⅳ⑴

B.Ⅰ⑶Ⅱ⑴Ⅲ⑵Ⅳ⑷

C.Ⅰ⑵Ⅱ⑷Ⅲ⑶Ⅳ⑴

D.Ⅰ⑴Ⅱ⑵Ⅲ⑷Ⅳ⑶

47.下列动物中,属原口动物,具有两个胚层和辐射对称特征的动物

A.放射虫B.疟原虫C.水螅D.海星

48.昆虫与其它一些节肢动物类群相同的特征是

A. 发育过程有变态

B. 气管呼吸C.有三对步足D.适宜陆生

49.可以在土壤中生存的有哪些动物

A.腹足动物、甲壳动物、蛛形动物、环节动物、线虫动物

B.甲壳动物、线形动物、瓣鳃动物、扁形动物、半索动物

C.甲壳动物。蛛形纲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扁形动物

D.尾索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腕足动物、蛛形动物

50.以下哪些特征是棘皮动物与其它无脊椎动物都不同的

A.次生辐射对称B.体腔形成的水管系统

C.骨骼均由中胚层发生D.胚孔成为成体的口

51.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的区别为

A.有体腔膜B.骨骼不是中胚层发育C.螺旋卵裂 D.没有鳃裂52.以下哪些动物不能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湖泊中

A.鞭毛虫、寡毛类B.线虫、轮虫

C.薮枝螅、轮虫D.柱头虫、石鳖

第4 页共6 页

53.昆虫区别于其它所有节肢动物的特征是

A.多数具翅B.有三对胸足 C.气管系统呼吸D.马氏管排泄

54.黑热病和昏睡病分别由下列哪2种动物引起

A.日本血吸虫B.披发虫C.利什曼原虫D.锥虫

(二)填空题

55.原生动物的细胞器由特化而成,能行使多细胞动物相似的生理功能,故又称为。

56.杜氏利什曼原虫属于原生动物的纲,能引起病,传播媒介是一种叫的小昆虫。

57.间日疟原虫属于原生动物门纲。它寄生于人体的处,患者出现周期性的,其传播媒介是。

58.血吸虫的生活史依次经过成虫、卵、、、和等阶段。

59.蚂蟥吸血以后,可使宿主的伤口流血不止,这是因为蚂蟥的咽腺分泌;具有作用。

60.鲍的贝壳叫,为著名中药材,乌贼的石灰质内壳药名叫。

61.性成熟的蚯蚓,在第14~16节之间无节间沟,状如指环,称为,在生殖时能分泌粘液形成,以适应不良环境。

62.高等动物的肌肉组织,可分为三大类:、和;在无脊椎动物中还有一种。

63.来源于囊胚腔,只有体壁肌肉层,无和的体腔称为原体腔。

64.许多环节动物的血液呈红色,这是它们的血浆中存在有的缘故,而血液中的细胞则是。

65.写出下列寄生虫的寄生部位。

日本血吸虫;华枝睾吸虫;姜片虫;血丝虫成虫。

66.乌贼的快速运动主要是借而实现的,运动的方向一般是向。

67.乌贼的消化系统发达,除了有胃盲囊和各种消化腺外,在其口中有2个角质的鹦嘴颚,用以;神经系统高度发达,中枢神经有保护着。

68.写出下列动物排泄器官的名称。

吸虫;沙蚕;河蟹成体;蟑螂。

69.写出下列动物循环系统名称。

沙蚕;河蚌;昆虫。

70.棘皮动物的次生体腔宽大,一部分形成和,较为特殊,由法形成。71.呼吸树是向体腔突出的两枝树状管,为所特有,具有作用。

72.根据昆虫口器结构的变化,一般分为、、、和等类型。73.昆虫纲膜翅目的主要特征是:一般有对翅,口器为或;发育为;触角一般为和。

第5 页共6 页

74.昆虫纲双翅目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或口器;前翅,后翅,发育为。

75.写出下列昆虫口器的类型

金龟子;家蝇;蜜蜂;凤蝶。

第6 页共6 页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3

课时课题:第二章第1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3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常见软体动物及主要特征。(重点) (2)说明节肢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难点)(3)描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重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阐明蝗虫形态结构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进一步强化环保的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节肢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难点:描述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蝗虫、放大镜、镊子、解剖盘、课件等。 学生:兴趣小组搜集贝壳,准备关于观察蝗虫的实验材料。 四、教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实现知识的升华和内 化。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发现未知,并在“动脑、动手、动口”状态 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体验互动法: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实现学生认知过程与情感体验过程的有 机结合。 学法: 1、自主探究法:通过观察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观察蝗虫的结构实验,节肢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5分钟)

2、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合起来又称为什么动物?以上四类动物都是 什么动物?无脊椎动物还有哪些? 【设计意图】学生认真回忆,复述四类动物的代表动物、主要特征、生活环境、营养方式,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在学生了解了一部分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后继续深入思考,无脊椎动物在进化到环节动物后,又进化到哪类动物?它们比环节动物高等在哪里?继而展开第一个活动: (二)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展示小螺号的图片并播放《小螺号》歌曲。 探究活动一:软体动物(5分钟) 1、学生阅读教材并完成: (1)常见软体动物有:、、、。 (2)软体动物身体,外壳为,可随身体的生长而增大,呈现出年轮般的花纹,乌贼的贝壳退化为,蜗牛的运动器官是,河蚌的运动器官是,古代用的贝壳作为货币使用。 2、引导学生归纳常见的软体动物,主要特征及生活环境。 主要特征:身体柔软,外壳能随身体的生长而增大,呈现年轮般的花纹。 生活环境:水中或潮湿的陆地。 进一步探究:软体动物比环节动物高等在哪里? 引导学生分析:软体动物大都有坚硬的贝壳,有保护功能,更能适应外部环境。软体动物大多有坚硬的贝壳,节肢动物也有坚硬的外壳,节肢动物的外壳与软体动物的贝壳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节肢动物比软体动物更能适应陆地的生活呢?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三)实验探究,互动交流 1、探究活动二:观察蝗虫、虾(5分钟) (1)轻轻地捏一下蝗虫和虾的身体,有什么感觉?

动物分类及特点

原生动物 胞口吞食,形成食物泡。原生动物通过胞口吞食其他生物或有机碎片,食物由临时性的膜包围形成食物泡,食物泡在细胞质内被消化吸收。没有被吸收的食物残渣由胞肛排出体外。 海绵动物 独特的水沟系统。可分为单沟型、双沟型和复沟型。海绵动物的摄食、消化等生理共能都要依靠系统中的水流来实现。 腔肠动物 形成消化循环腔。是胚胎发育中的原肠。消化循环腔只有一个开口,是胚胎发育的原口,兼有口和肛门两种功能。 出现胞外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酶行使细胞外消化的功能。 扁形动物 不完全消化管。消化系统包括口、咽、肠,但也没有肛门。 扁形动物可分为3个纲: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多肠目涡虫消化管有很多分支,扩大了其表面积,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与输送。如:旋涡虫;吸虫纲动物消化系统趋于退化,以胞外消化为主。口周围多有吸盘,与咽一起用于吸取食物。如:布氏姜片虫、中华枝睾吸虫;绦虫纲消化系统完全退化,渗透营养,营养以糖原形式储存。如:猪带绦虫。 假体腔动物 有口有肛门的完全消化管。消化管分为前、中、后肠。前、后肠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由内胚层发育而来的中肠为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 细胞外消化。咽外有单细胞腺分泌消化酶行使胞外消化功能。肠本身不能蠕动。 软体动物 具管外大型消化腺—肝脏。位于胃周围的肝脏可分泌淀粉酶,且肠胃间有晶杆,可储存食物,也可分泌酶对食物进行消化。消化系统由口、口腔、胃、肠和肛门构成。另有唾液腺和胰脏分泌各种消化酶入胃助消化。 特有的齿舌。位于口腔底部,由有规律排列的角质齿片组合而成。摄食时由于肌肉的伸缩,使角质齿片作前后方向活动而将食物锉碎舔食。 环节动物 出现物理性消化。从环节动物起,消化系统除了可以进行化学性消化,还出现了物理性消化。环节动物的消化管一般为:口、咽、食管、肠、直肠和肛门。消化管有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可以使肠道蠕动,增强消化能力。肠背部形成了盲道或消化管上有盲囊,增加了消化与吸收的面积。

动物分类及特征

动物分类及特征 动物系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历程,生活在今天地球上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一般将动物界分为34个门,在此我们仅介绍主要的、在进化上占主线的门类。 一、原生动物门(Protozoa) 原生动物是最原始和最低等的动物类群。它们多数是单细胞生物,极少数是由几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群体。原生动物的细胞是真核细胞,具有细胞的结构特征,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及其他细胞器。原生动物的细胞又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具有多细胞生物表现出的生命功能,如从环境种吸取营养、呼吸、排泄、生殖,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等。这些功能是细胞或由细胞特化而成的细胞器来完成的。 二、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腔肠动物是真正的二胚层多细胞后生动物,如水螅(Hydra)。 ⒈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一,辐射对称。第二,有两胚层。第三,有组织分化。 ⒉腔肠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最普遍的是出芽生殖。有性生殖在其生殖期产生精巢和卵巢,雌雄同体。薮枝螅有明显的世代交替,这是动物中少有的特征。 三、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扁形动物包括涡虫、日本血吸虫、牛绦虫等。 ⒈扁形动物的进化特征 第一,两侧对称。第二,三胚层出现。第三,器官系统分化。 ⒉扁形动物分类 扁形动物约有7000种,分3个纲:涡虫纲(Turbellaria)、吸虫纲(Trematoda)和绦虫纲(Cestoioda)。 四、线形动物门(Nemathelminthes) 线形动物是一大类群,在动物系统进化上,出现了一个进步性的特征,即假体腔(primarycoelom),如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人蛔虫营肠内寄生,身体表面覆盖着角质层,体内器官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雌雄异体。 五、环节动物门(Annelida) 环节动物包括各种蚯蚓、沙蚕、蚂蟥等。环节动物在动物系统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⒈环节动物的进化特征 第一,身体出现分节现象(metamerism),这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环节动物的分节,仍属原始分节现象。 第二,环节动物出现了真体腔(coelom),真体腔是由中胚层分化出来的,由壁体腔膜和脏体腔膜围绕而成,因而体壁和肠壁都有发达的肌肉。 第三,环节动物器官系统较完善 ⒉环节动物分类 多毛纲(Polychaeta),如沙蚕,海产,有发达的头部和疣足,雌雄异体,发育经过担轮幼虫期。 寡毛纲(Oligochaeta),如环毛蚓,无疣足而有刚毛,有生殖带,雌雄同体,发育经过担轮幼虫期。 蛭纲(Hirudinca),如蛭,亦叫蚂蟥,无疣足无刚毛,体节数目固定,身体前后端有吸盘,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

生物学试题动物结构分类卷80题附答案

1、动物开始出现循环系统 a、纽型动物 b、扁型动物 c、环节动物 d、腔肠动物 2、开始出现胎生的脊椎动物是 a、原兽亚纲 b、后兽亚纲 c、真兽亚纲 d、恐龙 3、人的食道上皮是 a、复层扁平上皮 b、感觉上皮 c、腺上皮 d、单层扁平上皮 4、脂肪组织是一种储备中性脂肪的组织 a、弹性结缔 b、疏松结缔 c、致密结缔 d、网状结缔 5、蚯蚓血液循环属于 a、开管式 b、闭管式 c、混合式 d、尚未出现循环系统 6、精原细胞形成精母细胞过程属于生殖 a、同配 b、异配 c、卵配 d、abc全错 7、鸟类胚胎发育时期具呼吸功能的器官是 a、胎盘 b、绒毛膜 c、中肾 d、后肾 8、盲肠开始出现于动物 a、两栖类 b、爬行类 c、鸟类 d、哺乳类 9、鼻腔的原始功能是—— a、嗅觉 b、呼吸通道 c、加温空气 d、湿润空气 10、胰脏的功能有 a、分泌激素 b、分泌消化液 c、a+b d、a b c全错 11、胎盘是由胚胎的与母体的子宫壁紧密结合而成的。 a、羊膜 b 、绒毛膜 c、卵黄囊膜 d、尿囊膜 12、肌肉起源于______ a、内胚层 b、外胚层 c、中胚层 d、a+b+c 13、大脑起源于______ a、内胚层 b、外胚层 c、中胚层 d、a+b+c 14、肺动脉血液是 a、缺氧血 b、富氧血 c、混合血 d、a、b、c全错 15、哺乳动物唾液腺功能是 a、消化食物 b、冲洗口腔 c、保持口腔湿润 d、a+b+c 16、分泌胆汁的器官是 a、胆囊 b、胰脏 c、胃 d、肝脏 17、皮脂腺具有功能 a、排泄 b、调节体温 c、保护皮肤 d、a+b+c 18、树突的机能是 a、修复损伤组织 b、接受刺激将冲动传向神经元

动物学思考题级答案

动物学思考题 一、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生 1.物种(species) 2.二名法,举例说明 3.简述生物界的5界系统 4.简述动物界的主要类群 二、动物体的基本结构 1.简述动物体的基本结构机制及其发展进化趋势 动物的对称类型可分为;动物的体腔类型可分为;同律分节、异律分节、身体分部。 2.真体腔动物 真体腔(Eucoelomata);裂体腔法和肠腔法;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 重要名词:物种,二名法,五界系统,侧生动物,分类阶元, 分类方法,系统发生,个体发生 3.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3.1 动物的完全卵裂的2种主要形式和特点 动物的完全卵裂有两种主要模式:即辐射卵裂和螺旋式卵裂。 卵裂方式的不同,往往会影响到胚胎后期的发育。 3.2 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的几个主要阶段及发育过程的特点 囊胚(blastula):囊胚层(blastoderm),囊胚腔(blastocoel),原肠胚(gastrula):原肠腔(gastrocoel),中胚层和体腔(mesoderm and coelom) ,神经胚(neurula)。 3.3 动物的中胚层的发生 中胚层的形成方式主要有2种:(1)体腔囊法(2)裂体腔法 3.4 假体腔与真体腔 3.5 简述神经胚的形成过程 4.试比较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的差别 胚孔(blastopore),原口动物(Protostomia)和后口动物(Deuterostomia)。 三、动物的系统与进化(各门类的特征与进化关系) 1. 原生动物门 2.海绵动物门 3.腔肠动物门 4.扁形动物门 5. 原体腔动物 6.环节动物门 7.软体动物门 8.节肢动物门 9.棘皮动物

小型动物分类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2016

小型动物分类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可使学生能够综合利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课程的相关知识,设计并实现小型动物分类专家系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计算机软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及应用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 运用下列规则,设计并实现一个小型动物分类专家系统。 规则1: 如果:动物有毛发 则:该动物是哺乳动物 规则2: 如果:动物有奶 则:该单位是哺乳动物 规则3: 如果:该动物有羽毛 则:该动物是鸟 规则4: 如果:动物会飞,且会下蛋 则:该动物是鸟 规则5: 如果:动物吃肉 则:该动物是肉食动物 规则6: 如果:动物有犬齿,且有爪,且眼盯前方 则:该动物是食肉动物 规则7: 如果:动物是哺乳动物,且有蹄 则:该动物是有蹄动物 规则8: 如果:动物是哺乳动物,且是反刍动物 则:该动物是有蹄动物 规则9: 如果:动物是哺乳动物,且是食肉动物,且是黄褐色的,且有暗斑点 则:该动物是豹 规则10: 如果:如果:动物是黄褐色的,且是哺乳动物,且是食肉,且有黑条纹 则:该动物是虎 规则11: 如果:动物有暗斑点,且有长腿,且有长脖子,且是有蹄类 则:该动物是长颈鹿 规则12:

如果:动物有黑条纹,且是有蹄类动物 则:该动物是斑马 规则13: 如果:动物有长腿,且有长脖子,且是黑色的,且是鸟,且不会飞 则:该动物是鸵鸟 规则14: 如果:动物是鸟,且不会飞,且会游泳,且是黑色的 则:该动物是企鹅 规则15: 如果:动物是鸟,且善飞 则:该动物是信天翁 动物分类专家系统由15条规则组成,可以识别七种动物. 三、工具 四、例子

无脊椎动物的比较完整版

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 一、体制 指动物躯体结构的排列形式和规律。 一般分为有规律可寻(对称) 无规律可寻(不对称) ?原生动物不对称(尾草履虫、变形虫) 球辅对称(太阳虫、团藻虫) 辐射对称(钟虫) 球辐对称:通过身体中心点可分成许多相同的两半。 ?海绵动物不对称或辐射对称 ?腔肠动物辐射对称或两辐对称 辐射对称:指通过身体的中央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将身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对称面)。 主要适应附着、漂浮、及不太运动的生活方式。 两辐对称;通过动物体轴仅可分成两个对称面。(如海葵) ?扁形动物两侧对称;通过体轴只有一个对称面。 两侧对称的重要意义;(1)使动物身体明显地分为前后、背腹和左右,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2)使动物由水中固着或漂浮生活向水底爬行生活及陆地爬行奠定了基础。 ?扁形动物以后的各类群 全部是两侧对称。仅有两个特例; 1. 软体动物腹足纲;由于胚胎发育发生了扭转,因此成体不对称。 2. 棘皮动物早期发育的羽腕幼虫及短腕幼虫(两侧对称),成体由于适应不太运动的生活 方式产生了次生性的辐射对称。 二、胚层与体腔 1.胚层指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时期由于细胞分化而形成的特殊区域。 多细胞动物早期的胚胎发育; 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和体腔的形成→胚层分化 ?海绵动物没有明确的胚层分化,体壁由两层细胞构成。由于胚胎发育的“逆转现象”,故不能称其为外胚层和内胚层(只称皮层和胃层)。 ?腔肠动物两个胚层(外胚层、内胚层) 中胶层不是细胞结构。 ?扁形动物以后各类群由于出现了中胚层,故都称为三胚层动物。 2. 体腔 指动物体消化道与体壁之间的腔隙。 ?扁形动物及以前各类群没有体腔 ?原体腔(线形动物)动物出现原体腔 原体腔指胚胎发育的囊胚腔演化形成的体壁与脏壁之间的腔隙。 原体腔(假体腔、初生体腔)特点:(1)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和体腔膜。(2)腔内充满体腔液。(3)体腔对外没有孔道。 ?环节动物具有真体腔(次生体腔)蛭类除外。 真体腔指中胚层的脏壁与体壁分离后,形成的动物内脏和体壁之间的腔隙。 真体腔的重要意义:(1)肠壁出现了肌肉,为消化道的进一步分化打下了物质基础。(2)导致了循环系统的形成,改善了排泄、生殖、神经系统的功能。(3)体腔液有参与循环、运动、维持体形的作用。

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比较

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比较 一、肠腔动物门:(网状神经系统)开始出现原始神经系统——神经网,神经网是动物 界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由二级和多级的神经细胞组成。具有形态上相似的突起,相互连接成一个疏松的网叫神经网。有一个神经网的可以存在于外胚层的基部,有两个神经网的分别存在于内、外胚层的基部,还有的除此外中胶层也有神经网,神经网间可通过突触连接也可不通过突触连接,与内外胚层的感觉细胞、皮细胞等相连形成神经肌肉体系。没有神经中枢,神经传导是无定向的,称扩散神经系统。 二、扁形动物门:(梯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逐渐向前集中形成“脑”“髓”向后分出若干纵神经索,纵神经索间有横神经索相连。出现梯形神经系统。 三、假体腔动物:(管式神经系统)以线虫动物为代表,在咽部有一围咽神经环,其上 连有腹、侧、背神经节。神经环向前伸出的神经 到头端唇乳突等感觉器官,后面的神经在尾端汇 集。其中背神经索司运动,腹神经索司运动和感 觉,侧神经索司感觉作用于排泄管。 线虫的神经系统有围绕咽部的围咽神经环;与围 咽神经相连的主要神经节有成对的侧神经节和腹 神经节;神经环向前后伸出多条神经,以背神经 和腹神经最发达(筒式)。

四、环节动物:(索式神经系统既链式神经系统)脑(咽上神经节):1对 咽下神经节:l对 围咽神经环:连接脑和咽下神经节 腹神经索:每节有1个神经节 蚯蚓有简单的反射弧,包括3种神经元,即感觉神经元、联络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细胞体位于体壁表皮细胞中,感受刺激后经神经纤维传导到神经节内。联络神经元在神经节内,接受感觉神经传入的冲动,再传递到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位于中枢内,神经纤维将冲动传到肌肉等效应器。

无脊椎动物的形态比较

无脊椎动物的形态比较 原生多孔动腔肠动 扁形动物假体腔动 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棘皮动 动物物物物物不对称辐射对 (变形大多不称( 水 两称对称 辐射对虫 ),球对称 ,有螅 ),两辐称 (幼体体制两称对称( 腹足纲不 状对称时是辐对称 (海两侧对 对称 (太阳射对称葵栉水称)虫)母) 胚层无无真正 两胚层三胚层 的 次生体 假体腔 (初次生体腔 (端 腔 (肠体 体腔无无无无混合体腔腔法形 生体腔 )细胞法形成 ) 成),有水 管系 大多数不分节 (涡虫 ,绦虫开始出现真 无明显分无明显 体节不分节不分节不分节分节 (同律分异律分节 为假分节 )节分节 节) 质膜 表皮、外有厚的角质内骨骼 ,体表(变形钙质 ,硅角质 ,钙外套膜分几丁质外 纤毛 (自由膜 ,无纤毛 ,角质膜和刚并向体和和虫 ),表质骨针 ,质,骨骼泌的贝壳骨骼 ,有蜕 生活 ),角质有蜕皮现毛表突出骨骼膜 (草海绵丝(珊瑚虫 )或内壳皮现象 膜(寄生 )象成棘皮履虫 ) 无肌纤 开始有 肌层不肌肉维,伪皮肌囊 ,具皮肌囊 ,只皮肌囊发达 ,肌肉发达 .横纹肌组发达 ,均无(固着皮肌细 和运足、鞭平滑肌 .纤有纵肌 .纤有纵肌 ,环肌 .腹足 ,掘足 ,成肌束 .节为平滑生活 )胞 ,触手、 动毛、纤毛(涡虫 )毛(轮虫 )疣足、刚毛斧足 ,腕肢 ,翅肌 .腕,管 口腕 毛足,棘 有消化 不完全消 靠领细化管, 有口完全消化 胞内消腔,有口消化腺能 消化胞进行无肛门, 胞管, 有口有消化管壁有 化 (食无肛门 ,分泌消化 系统胞内消内、外消化肛门, 胞内肌肉 物泡 )胞内、外酶 化(寄生种类消化 消化 退化 ) 鳃(虾,蟹), 管足 ,皮 鳃、外套膜书鳃 (鲎), 呼吸体表 (自由种类 ),寄生者开始出现呼鳃(海体表体表体表(水生 ),肺气管 (昆 系统为厌氧吸器官星),呼吸 囊(蜗牛 )虫 ),书肺 树(海参 ) (蜘蛛 ) 循环靠体腔液开管式循 开管式循 营养与氧气的运输主要靠渗透和扩散闭管式循环环,闭管式 系统运送养料环 循环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各系统的比较 一、脊索动物三大特征: 1.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关系; 2.进化的几个大事件,即几大里程碑; 3.动物总数和各纲动物数量; 4.脊索动物的进化过程: 棘皮动物—原始无头类——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 ——原始有头类——原始无颌类 ——原始有颌类——水生的鱼类 ——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两栖类 ——空中和陆地生活的鸟兽 二、原索动物: 1.尾索动物:退行性变态,在几小时至1天的时间内: 海鞘的变化:自由游泳——固着 尾部脊索——消失,尾被吸收 背神经管——实心神经节 咽鳃裂——数目增加 雌雄同体、开管式循环 2.头索动物:名称的由来; 其结构的进步性、原始性和特化性; 三、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和各胚层的分化(对照教材图示自己看,重点) 文昌鱼的发育:囊胚-原肠胚-神经胚 三胚层的出现 中胚层形成的问题(不同动物的形成方式) 中胚层的分化、其他胚层的分化 四、比较各个系统:横向的比较 一)皮肤及其衍生物 1.皮肤结构:表皮——外胚层 真皮——中胚层 皮下组织——中胚层 衍生物:表皮:所有腺体,所有角质外骨骼 真皮:鱼类骨质鳞片,鳍条,骨板 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盾鳞 2.比较:文昌鱼:为单层柱状上皮,内有单细胞腺和感觉细胞,外有一层表皮分泌的角质 层。真皮由胶状结缔组织组成。 圆口类: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最表层的细胞也是具有核的活细胞,细胞间有单细胞腺。真皮为有规则排列的结缔组织,内含胶元纤维和弹性纤维 脊椎动物:多层表皮和真皮 水生腺体为单细胞(极少数多细胞腺体) 两栖类和陆生的腺体为多细胞 鱼类:表皮和真皮都为多层细胞组成,以单细胞腺体为主,包含少数多细胞腺,腺 体多为黏液腺。 衍生物为四种类型鳞片:盾鳞(来源于表皮和真皮)、 硬鳞(源于真皮)、 骨鳞(圆鳞和栉鳞,源于真皮) 进化方向:盾鳞——硬鳞——圆鳞——栉鳞 薄——轻——灵活——减少水的阻力和形成小的水湍流

(完整版)无脊椎动物重点知识

第五单元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腔肠动物 1、水螅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通常会附着在水草上,身 体几乎透明,顶端有多条细长的触手,呈辐射对称。(辐射对称的意义)2、水螅的体壁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两层细胞之间填充着他们 分泌的胶状物质,中间的空腔叫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在消化腔中消化,食物残渣从口排出。外胚层有刺细胞,它是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刺细胞在触手处尤其多。 3、水螅主要通过出芽方式进行生殖。在营养条件适宜时,利用芽体进行出芽生殖,属于无性生殖;也可以进行有性生殖。 4、常见的腔肠动物还有海蜇、海葵、珊瑚虫、水母等,腔肠动物大多数 种类生活在海洋中。海蜇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是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珊瑚堆积构成珊瑚礁,他们为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然而由于过度采挖、环境污染以及全球变暖等原因,珊瑚礁破坏严重,珊瑚虫大量死亡。 5、腔肠动物的特征:①身体呈辐射对称②体表有刺细胞③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 6、涡虫背面呈褐色。背腹扁平,体形象一片柳叶。身体呈两侧(左右) 对称。涡虫身体前端呈三角形,头部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 消化器官由口、咽、肠等器官组成,没有肛门。身体的两侧或腹面通常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7、大多数扁形动物消化器官简单,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他们的 生殖器官却特别发达。身体呈两侧对称,前端感觉器官集中,能最先感知外界刺激。 8 、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涡虫都属于扁形动物。 9、多数扁形动物是营寄生生活的。涡虫是营自由生活的。吃未煮熟的鱼虾容易感染华枝睾吸虫,进入含有钉螺的水域容易感染血吸虫。 10、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两侧对称,②背腹扁平,③有口无肛门。 11、比较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教案

教案 授课题目七年级科学《常见的无脊椎动》 授课学时四十五分钟 课型讲授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习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了解无脊椎动物各分类的特征和了解其中常见的代表动物 3.通过观察和了解昆虫的特征,能够根据特征判断某个动物是否是昆虫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对动物的简单分类,学会对动物内部结构的观察与分析 2.学习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学习收集和利用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认识观察、比较在生物分类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对动物学的兴趣 3.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椎骨的动物。脊柱是有许多快脊椎骨组成,有强大的支持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脊椎动物的分类,昆虫的形态特征 2.教学难点:认识动物界的组成,无脊椎动物学生较少接触,了解得不多,同时课本又没有专 门介绍其特征,门类繁多,不容易记忆,学习会相当困难 三、教具、课件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回顾: 师:上节课学习了有关脊椎动物的分类,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5大类动物的特点吧。生:脊椎动物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五大类,其中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体表有鳞片,体温不恒定,卵生;两栖类幼体在水中生活有鳃呼吸,成体在水中陆地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裸露,体温不恒定,卵生;爬行类陆生用肺呼吸,体表有鳞片或甲,体温不恒定,卵生;鸟类陆生用肺呼吸,体表有羽毛,体温恒定,卵生;哺乳类陆生用肺呼吸,体表有皮毛,体温恒定,胎生。 二、课程导入 师:我们学习了脊椎动物的知识,那同学们能用这些知识来告诉老师这是哪类动物吗?生:它们不是脊柱动物。 师:是的,它们不是脊柱动物。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的内容——无脊椎动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见到各种动物,有人认为脊椎动物种类很多,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其实不然,无脊椎动物也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一类动物吧! 三、无脊椎动物分类 师:我们根据动物有无脊椎骨分为? 生: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师:那脊椎动物又可以分为? 生: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师:是的,回答的很正确。老师今天就要讲无脊椎动物,那在讲之前我们先将它的分类了解

无脊椎动物的比较完整版

无脊椎动物得形态结构与生理 一、体制 指动物躯体结构得排列形式与规律。 一般分为有规律可寻(对称) 无规律可寻(不对称) ?原生动物不对称(尾草履虫、变形虫) 球辅对称(太阳虫、团藻虫) 辐射对称(钟虫) 球辐对称:通过身体中心点可分成许多相同得两半、 ?海绵动物不对称或辐射对称 ?腔肠动物辐射对称或两辐对称 辐射对称:指通过身体得中央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将身体分为左右相等得两部分(对称面)。主要适应附着、漂浮、及不太运动得生活方式。 两辐对称; 通过动物体轴仅可分成两个对称面。(如海葵) ?扁形动物两侧对称;通过体轴只有一个对称面、 两侧对称得重要意义;(1)使动物身体明显地分为前后、背腹与左右,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 (2)使动物由水中固着或漂浮生活向水底爬行生活及陆地爬行奠定了基础。 ?扁形动物以后得各类群 全部就是两侧对称、仅有两个特例; 1。软体动物腹足纲;由于胚胎发育发生了扭转,因此成体不对称。 2。棘皮动物早期发育得羽腕幼虫及短腕幼虫(两侧对称),成体由于适应不太运动得生活方式产生了次生性得辐射对称。 二、胚层与体腔 1。胚层指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时期由于细胞分化而形成得特殊区域。 多细胞动物早期得胚胎发育; 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与体腔得形成→胚层分化 ?海绵动物没有明确得胚层分化,体壁由两层细胞构成。由于胚胎发育得“逆转现象”,故不能称其为外胚层与内胚层(只称皮层与胃层)。 ?腔肠动物两个胚层(外胚层、内胚层) 中胶层不就是细胞结构。 ?扁形动物以后各类群由于出现了中胚层,故都称为三胚层动物。 2。体腔 指动物体消化道与体壁之间得腔隙、 ?扁形动物及以前各类群没有体腔 ?原体腔(线形动物)动物出现原体腔 原体腔指胚胎发育得囊胚腔演化形成得体壁与脏壁之间得腔隙。 原体腔(假体腔、初生体腔)特点:(1)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与体腔膜。(2)腔内充满体腔液。(3)体腔对外没有孔道、 ?环节动物具有真体腔(次生体腔)蛭类除外、 真体腔指中胚层得脏壁与体壁分离后,形成得动物内脏与体壁之间得腔隙、真体腔得重要意义:(1)肠壁出现了肌肉,为消化道得进一步分化打下了物质基础、(2)导致了循环系统得形成,改善了排泄、生殖、神经系统得功能。(3)体腔液有参与循环、运动、维持体形得作用。

常见动物无脊椎动物

常见动物——无脊椎动物 一、教学目标 1.介绍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 2学习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分析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和区别 一、教学过程 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把世界上所有的动物进行分门别类。人类已知的约125万种,将这些形形色色的动物进行比较,可以把它们主要分成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板书] (一)、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哺乳类的身体的背部都有一条脊柱。我们把具有脊柱骨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哺乳类都属于脊椎动物。 (二)无脊椎动物 1.无脊椎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椎骨。脊椎动物的种类很多,可以分成许多个门。动物界动物的进化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向陆生的规律;在进化过程中,动物的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脊椎动物比无脊椎动物更高等更复杂。 主要有八门的动物 2 3.重点学习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门分为四类动物:昆虫类、甲壳类、多足类、蛛形类,种类数量最多,达100多万种。 昆虫约有100万种,是地球上动物种类最多的类群 昆虫分类:根据它们与人类的的关系分为益虫(螳螂、蜻蜓、蚕蛾)和害虫(蟑螂、蝗虫、苍蝇)注意:从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角度看,昆虫没有害虫和益虫之分,它们的各种生活习性都是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而无意想伤害人类。 (三)、归纳总结 1、大家回忆一下,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的动物有哪几个门? (要求学生按顺序回答:原生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脊椎动物门) (1)地球上的动物根据什么分为两大类? (2)分为哪两大类? (3)我们学过的动物属哪一类? 2、猜谜语,打一动物名称并说明它是哪一门动物、有什么特点。 “小小鞋儿水中漂,满身遍体长纤毛,显微镜下仔细看,扭转身体倒着跑。” “口里吃,口里拉,水蚤触到下手抓,它能生儿又育女,又是爸爸又是妈。”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复习课) 一、学习目标: 1.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类群。 2.能描述各类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学习重点: 1.各类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2.动物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复习过程 【知识点一】动物的分类 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和两类。 2、无脊椎动物的种数约占动物总种数的。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等类群。【知识点二】各类无脊椎动物的比较 类群生活环境主要特征代表动物 腔肠动物大多生活在 ,少数生活在 。 结构,身体 呈,体壁由 构成,消化腔 、 海蜇、海葵、珊瑚 虫 扁形动物 、 和陆地 上,多数营 生活。 有无,身体 。 涡虫、血吸虫 线形动物 或 中,或在 人体或其他生物 体内。 身体呈或, 两头, 秀丽隐杆线虫 环节动物 和 陆地 身体由许多相似的 构成。 、沙蚕、 软体动物 或 的陆地 身体,外壳为蜗牛、、 、宝贝 节肢动物分布广泛身体分,足和触角 ,体表有 蟹、虾、蝉、 、、蜘 蛛 蠕虫动物: 、和环节动物的体壁内有肌肉,它们主要依靠 缓慢的蠕动。把这些身体、左右、无,能够的动物,统称为蠕虫动物。

【知识点三】蚯蚓 1.蚯蚓属于_______动物的代表。 2.身体分______,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通过___ _和______来完成运动。 3.体壁分泌,保持湿润以保证_______。 4.蚯蚓身体的环带靠近身体的端。(填“前”或“后”) 5.环节动物的特征:身体有许多相似的_______构成。 【知识点四】.蝗虫 1.蝗虫是_________动物的代表。 2.蝗虫的身体分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体表坚硬具有__________。 3.运动器官:三对_______,两对________,________发达适于跳跃,________革质起保护作用,_____ 膜质适合飞翔。 4.感觉器官:一对复眼,三个单眼,触角分_____。 5.呼吸器官:蝗虫的呼吸器官是,但气体进出蝗虫身体的结构为________。 6.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分____,足和触角分_______,体表有______。 7.节肢动物适于陆地生活的原因: (1)_________ (2)____________ 等。达标测试: 1.若在清澈且水草茂盛的溪流中仔细寻找,你可能会发现水螅和涡虫,二者的共同特征是()A.背腹扁平B.身体辐射对称 C.有口无肛门 D.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2.下列哪种动物有口无肛门()A.章鱼B.虾C.水螅D.海豚3.身体结构简单,消化道有口无肛门,是下列哪种动物的主要特征?()A.河蚌B.海葵C.蜘蛛蟹D.海马 4.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B.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C.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D.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5.下面是芳芳同学对部分动物类群特征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A.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B.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外面有贝壳且具花纹 C.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D.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6.下列对几种动物特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螅的身体表面有刺细胞B.涡虫的身体扁平,有口有肛门 C.蛔虫的身体体表有角质层D.蜗牛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无脊椎动物主要特征比较

门分类 1 原 生 动 物 2 多 孔 动 物 3 腔 肠 动 物 4 扁 形 动 物表1:无脊椎动物主要特征参考表 十点特征比较 鞭毛虫纲(绿眼虫):鞭毛_ 肉足 虫纲(变形虫):伪足抱子虫纲(疟原虫):无,寄生纤毛虫纲(草履虫):纤毛①单细胞(或群体)⑥食物 泡⑦应激性⑧细胞质流动 ⑨表膜呼吸⑩体表排 泄,伸缩泡为辅 备注 ①细胞动物门。②细胞器和抱囊。③三 种营养方式:植物性(光合)营养(绿眼虫); 动物性(吞噬)营养(草履虫);渗透(腐生) 营养(疟原虫)。④草履虫:大核(营养)与小 核(生殖:二分裂和接合生殖)。 钙质海绵纲(毛壶) 六放海绵纲(拂子介) 寻常海绵纲(淡水海绵) 水螅纲(水螅):两型交替,外胚层 生殖。 钵水母纲(海蜇):水母型为主。珊瑚纲(海葵):只有水螅型,石灰质骨胳 涡虫纲(涡虫):纤毛,自由生活,肠道发达,牟勒幼虫。 吸虫纲(血吸虫):寄生,肠道简单绦虫纲(猪肉绦虫):体内寄生,无肠道。 线虫纲(蛔虫):晓虫,钩虫,丝虫, 旋毛虫。 轮虫纲(轮虫):轮状纤毛,孤雌与 ①多细胞②不对称或辐射 对称③二胚层(逆转) 皮层、胃层⑦原生质⑨ —体表⑩体表排泄 ②辐射对称③二胚层⑥细 胞内和细胞外消化并存, 消化腔有口无肛⑦网状神 经⑨体表⑩体表 ②两侧对称③三胚层 (中)⑥消化道有口无肛 ⑦梯状神经⑩原肾管(含 焰细胞) ①海绵动物门,侧生动物。②具特殊水沟系 ③两囊幼虫 ①后生动物之始,原口动物。②水螅型与水 母型的世代交替。③水螅:有刺细胞,中胶 层,翻跟斗或尺蠖式运动,出芽或有性生殖 (雌雄同体,体外受精)。 ①皮肌囊发达。②雌雄同体,体内受精。③涡 虫:眼点(光)和耳突(味嗅),耐饿与补偿 性再生。④日本血吸虫:钉螺,毛蚴T 尾蚴。 ⑤猪肉绦虫:头节,颈部,节片,囊 尾蚴 ④原(假)体腔⑥前中后①有角质层,周期性蜕皮。②雌雄异体,异 肠有口有肛⑦梯状神经形。③共栖—寄生。④蛔虫:生殖力强。⑤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典型例题 、下列那类动物的一生中有三种呼吸器官出现()

胎生、哺乳 有羽毛,体温恒定 体外无毛皮表皮干燥呈鳞片 卵生状,在陆上产卵 无羽毛,体温不恒定幼体用鳃呼吸 皮肤湿润,成体可用肺呼吸 在水中产卵 幼体成体 都用鳃呼吸 :无脊椎动物 、知识梳理 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没有脊椎骨,它们的形态各异,按照形态和结构归纳如下表:

本节课课后练习 1.鱼在水中不停地喝水,其目的是 ( ) A.解渴 B.呼吸和摄食 C.调节身体平衡,不至于下沉 D.为了能使身体前进 2.下列动物中属于两栖类的是 ( ) A.龟 B.蜥蜴 C.大鲵 D.变色龙 3.下列各项不是爬行动物特征的是 ( ) A.皮肤湿润,水中产卵 B.体温不恒定 C.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 D.卵外有卵壳保护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因为蛇都是有毒的,所以它是有害的,不应当受到保护 B.毒蛇见人就会咬,所以,在野外看到它时要坚决消灭 C.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别在于有无毒牙和毒舌 D.蛇冬天一般要冬眠,因为它是变温动物 5.有一种动物,它身上没有羽毛或毛,有四肢,不是胎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产卵。下列动物中具备这些特征的是 ( ) A.羊 B.青蛙 C.海龟 D.鲨鱼 6、益虫的作用有() A、帮助植物传播花粉或捕食害虫 B、为人类提供食物和原料 C、能分解或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 D、以上都是 7、血吸虫、草履虫、水母、蛔虫这四种动物分别属于() A、扁形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线形动物 B、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线形动物、 扁形动物 C、腔肠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原生动物 D、线形动物、扁形动物、原生动物、 腔肠动物 8、下列昆虫属于益虫的是() A、蟑螂 B、苍蝇 C、蝗虫 D、家蚕 9、下列各组动物中,都属于两栖类的是() A、鳄鱼和眼睛蛇 B、鲸和蟾蜍 C、娃娃鱼和蝾螈 D、海龟和河马 10、下列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