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心理测量学提纲

心理测量学提纲

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历史1 测量的量表: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记住例子) P24-P26第二章心理测量概述2 心理测量和心理测验的区别:心理测验是了解人心理的工具,主要是动词意义上使用的,而心理测量则是以测验为工具来了解人类心理的活动,是动词意义上的。

因此,相对而言,心理测量的意义更为广泛一些。

P26-P273 心理测量的性质:心理测量的间接性心理测量的相对性心理测量的客观性P284 心理测量的种类: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能力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二按测验的对像分类:个别测验团体测验三按测验的材料分类: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四按测验的目的分类: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预测性测验五按测验的难度和时限分类:速度测验难度测验六按测验的要求分类:最高作为测验典型作为测验七按测验的性质分类:构造性测验投射性测验八按测验的标准化程度分类: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第三章心理测量的误差5 误差的种类:随机误差系统误差6 真分数理论 P48-P50第四章心理测量的信度7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1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但是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2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

因为如果测量的数据不准确,也并不能有效地说明所研究的对象。

3信度高,效度未必高。

例如,如果我们准确地测量出某人的经济收入,也未必能够说明他的消费水平。

4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

例如,即是一项研究未能说明社会流动的原因,但它很有可能很精确很可靠地调查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人的流动数量。

5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

8 影响信度的因素:(1)被试因素(2)主试因素(3)施测情境因素(4)测量工具因素(5)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 P82-P839 重测信度公式 P6710 复本信度公式与重测信度一致 P7011 提高信度的方法:(1)适当增加测验项目的长度(2)因素分析和鉴别力分析(3)弱势矫正(4)控制测验项目的难度(5)选取恰当的被试团体,提高测验在各同质性较强的亚团体上的信度12 信度的种类:(1)重测信度(2)复本信度(3)分半信度(4)同质性信度(5)评分者信度第五章心理测量的效度13 效度:效度(validity)是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所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14 效度的种类:(1)内容效度(2)效标关联效度(3)构念效度15 效度的估计方法:(1)专家评定法(2)统计法(3)经验法 P107-P10816 效度与信度关系 P10417 影响效度因素:一测验本身的因素(1)测验的长度(2)测验的信度二效标的因素(1)效标的选择(2)测验与效标之间的关系类型(3)效标测量的信度三样本的代表性四干涉变量第六章心理测验的编制18 编制测验的步骤:一测验编制的准备阶段:确定目的与制定计划(1)确定测验目的(2)拟定编题计划二测验的正式编制阶段:产生测题与合成侧体(1)产生测题(2)合成测题三测验编制的完善阶段:测验标准化与性能评估(1)测验的标准化(2)测验性能评估(3)编写测验指导手册19 测验题目的来源:20 测验编制的原则:(1)信度好(2)效度高(3)难度适中(4)区分度强P146-P14721 二分法计分项目的难度计算 P15722 项目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心理品质水平差异的区分程度,又称鉴别力注意课本P162的“鉴别指数用于题目评价”的表格,记住数据当样本较大(>100)或分数分布是正态分布时,一般按照高低分组各取百分之27规则进行相关法(项目-总分相关) P63 记住例题23 项目分析:难度:是指项目的难易程度。

《心理测量》复习大纲

《心理测量》复习大纲

《心理测量》复习提纲一、基本概念与理解测量: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表(或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任何测量都应当尽量具备两个要素:参照点和单位。

1、参照点:计量的起点(零点)。

参照点可分为两类:a.绝对零点(无):如长度为0、重量为0;b.相对零点(人定的参照点):海拔为0。

温度既有绝对零点(-273℃),也有相对零点(冰点,0℃)。

理想的参照点为绝对零点。

但在心理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是采用相对零点。

如:考试成绩为0,并非一点知识也没有学到。

2、单位:理想的单位要求能够满足两个条件:a. 确定的意义(大家都有同样的理解);b. 相等的价值(相邻两个单位点之间的差别是相等的)。

心理测量的单位往往难以满足上述条件,比如考试成绩,分数也没有确定的意义,也没有相等的价值。

量表:能够使事物特征数量化的数字连续体。

量表有许多不同的种类,按照精确度由低到高可以分为4类:1、命名量表(nominal scale):无参照点,无单位。

这种量表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事物的类别,没有任何数量的意义。

比如:运动员号码,学生学号。

2、顺序量表(ordinal scale):无参照点;即便有单位,但单位肯定没有相等的价值。

顺序量表不仅可指明类别,而且可指明不同类别的大小等级或具有某种属性的程度。

比如:运动员名次;学生的成绩优、良、可、劣,计为4、3、2、1;Likert5点量表12345。

3、等距量表(interval scale):有大小关系,而且有相等的单位,但无绝对参照点,只有相对参照点。

比如摄氏温度、IQ分数。

再比如海拔高度10米、20米,不能说后者为前者2倍。

4、比例量表(ratio scale):既有相等的单位,也有绝对参照点,是最完善的量表。

比如长度、重量。

一般说来,心理量表大多数是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

心理测量(Anastasi定义):心理测量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这个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行为样本:心理测量通过人的外在行为探讨心理特质,须选取行为样本。

心理测量学复习资料

心理测量学复习资料

心理测量学复习资料1、心理测量定义: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定量描述的活动。

2、测量量表的两个要素:参照点和测量单位。

3、品质优良的测量单位应该具备两条性质:一、有统一的意义;二、有恒定的价值。

4、观察分数X是一个包括三种分数的混合体,其中包括既包括欲测量心理品质的实际值,又包括测量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种误差值。

欲测心理品质实际值称为目标真分数(V),随机误差值称为随机误差分数(E),系统误差值称为非目标真分数(I),目标真分数与非目标真分数合称为真分数(T)。

T=V+I 、X=T+E=V+I+E5、标准化测验的四个标准化要求:测验编制过程标准化,测验实施标准化,测验评分标准化,测验分数解释标准化。

6、非标准化测验通常也称为自编测验,学校课堂使用的大部分是教师自编测验。

自编测验编制目的明确、测试对象熟悉、内容设计针对性强、方法灵活多变。

7、最佳行为测验的定义:指被试作答时必须尽自己的能力找到最佳答案的测验。

一般能力测验都是最佳行为测验,8、典型行为测验的定义:指被试作答时要根据自己平时怎么想、怎么做如实作答,就是要提供自己“典型”行为的测验。

自陈式人格测验都是典型行为测验。

9、首先倡导测验运动的是英国的优生学创始人费兰西斯.高尔顿。

比内和西蒙合作完成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内—西蒙量表,史称“1905量表”。

10、信度的定义:指的是相同被试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场合下重复用同一测量工具或等价工具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信度反映了测量结果中由于随机误差因素所带来的方差变异大小。

测量的信度(rxx)是一个从0.00到1.00的非负值。

11、重测信度的定义:指的是同一个测量工具在两个相同时间对同一组被试施测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12、重测信度的使用条件:(1)测量工具所测量的个体心理特质在时间上应该是相对稳定的。

(2)测量工具所测量的个体心理特质应该不存在明显的练习效应和遗忘效应。

《测量心理学》复习提纲2

《测量心理学》复习提纲2

心理测量学知识一测量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该定义包括三个元素,即事物、数字和法则。

事物指测量的对象;数字是代表某一事物或该是我某一属性的量。

数字具有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和可加性。

法则,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

二、测量要素任何测量都应具备两个要素,即参照点和单位。

㈠参照点是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作参照点。

参照点不同,测量的结果便无法相互比较。

参照点有两种:一是绝对零点,表示“无”,如测量轻重程度等都是以零点为参照点。

二是人为确定的参照点,即相对零点。

如海拔高度。

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点,但在心理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采用人为标定的测量零点。

㈡单位单位是测量的基本要素,没有单位就没法进行测量。

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个单位,所有人的理解意义要相同,不能出现不同的理解;二是有相同的价值,即相邻两个单位点之间的差别总是相等的。

心理测量的单位不够完善,既无统一的单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

三、测量量表测量的本质是根据某一法则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物体把事物的该属性表现出来,这个连续体称为量表。

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斯蒂文斯将量表中低级到高级分成四种水平,即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

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不过利用某种统计方法,可以把顺序量表得到的数据换算为等距数据来进行统计。

第二单元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一、心理测量的定义所谓心理测验,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二、心理测量的性质心理测量具有:间接性(无法直接测量)、相对性(没有绝对标准,只是相对于常模)、客观性(标准化)。

第三单元心理测量的分类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⒈智力测验(一般能力测验);⒉特殊能力测验;⒊人格测验。

二、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⒈文字测验(缺:容易受受挫折文化程度的影响。

心理测量总复习提纲

心理测量总复习提纲

心理测量的含义: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原理,使用测验对人在智力、学习能力、学业成就、兴趣爱好、品德、个性等心理属性的行为样本进行客观的、标准化的量化测定。

西方的心理测量1879年,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的马斯林基辞退助手金内布鲁克的事件。

冯特实验心理学中测量感觉和简单反应时的方法,成为测量个体心理差异的项目和工具。

实验心理学中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要求,成为心理测验标准化的基本要求。

沈干法国医生沈干(E. Seguin) 于1837年创办了第一所专门教育智力落后的儿童的学校;1846年出版《白痴:用生理学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视感官训练、肌肉训练,发展感觉与精细动作。

发明了很多测验和训练工具,如沈氏拼图板。

高尔顿他重视个体差异研究,重视运用测量和测验来收集证据。

他重视和倡导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和分析心理学研究资料。

卡特尔1890年,他首次提出“心理测验”这个术语。

主要是测定感觉敏锐性、短时记忆、动作灵敏性,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力和能力测验。

比纳他主张用测验法去辨别有心理缺陷的儿童。

1905年,他与助手西蒙发表《诊断异常儿童的新方法》,介绍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

推孟——比率智商韦克斯勒——离差智商测量误差的含义:在测量过程中由那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化因素所产生的一种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测量效应。

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心理测量量表)⏹被测对象(被试是否能真实表现)⏹施测过程(环境的控制等)真分数的含义: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心理测验实际测得的数值往往很难和该特质的真正水平完全一致。

数学模型及其假设⏹ CTT的数学模型:X=T+EE(X)=T或E(E)=0ρ(T,E)=0ρ(E1,E2)=0⏹CTT模型的推导:SX2=ST2+SE2可写成: SX2=SV2+SI2+SE2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或是可靠性、一致性程度。

信度的估计方法重测信度含义: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计算——皮尔逊积差相关使用的前提条件:相对稳定的心理特性遗忘和练习的效果基本能相互抵消间隔时间内,被试无更多的学习和训练复本信度含义:两个平行的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内容等值)。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五章:心理测量学》复习提纲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五章:心理测量学》复习提纲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一般在顺序量表上进行。

心理测量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观察少数行为,贯穿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科学手段。

高尔顿的贡献:人的气质特点和智能是按身体特点不同而遗传的,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第一个提出概念,运用统计学基础。

卡特尔的贡献:心理测验首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心理学应立足于实验和测验,应有普遍的标准。

皮亚杰:守恒研究,5岁质量守恒,6岁重量守恒,7岁容量守恒。

Z=X-X/SD 标准分数=任一原始分数-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
Z=A+Bz 转换后的标准分数=指定常数A+常数B加上(去负值)或乘以(去小数)一个常数非线性:原始分数由非常态分布转为常态分布。

常模表(转换表):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示常模的方法,将原始分数转换成对应的导出分数。

剖面图:转换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

复本信度(内容上的等值)分半信度(两半测验内容取样一致程度)
同质性信度(所有题目)大于0.90,正常在0.80-0.85,低于0.70不可靠不能用。

信度和效度的关系:信度是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效度受信度制约。

主测者和被测者之间是协调关系。

大多数典型行为测验不受时间限制的。

投射测验:受应试动机影响较小的测验。

心理测量学复习总纲

心理测量学复习总纲

名词解释心理测量:根据一定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即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程序,给人的行为和心理属性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信度:用同一个测验对同一些受测者进行两次测量,其测量结果一致性。

即对测量一致性程度的估计,其基本含义是多次测量的一致性。

重测信度:使用同一测验,在不同时间对同一群体施测两次,此两次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稳定性系数),即跨时间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多采用积差相关系数。

复本信度:是两个假定相等的复份测验之间的一致性,是两个平行测验分数的相关。

效度:一个测验对于它所要测量的行为特征测量到了什么程度的估计。

效标:即效度标准,是体现测验目的独立于测验之外的行为变量,是评价测验或题目是否有效的尺度。

效标关联效度:是以经验性的方法,研究测验分数与一些外在效标间的关系,故又可称为经验效度或统计效度。

内容效度:是指测验內容的代表性或取样的适切性。

难度:正确回答某题的人数百分比。

难度大小与测量目的有关。

对于非能力测验,应改称通俗性水平。

鉴别力:又叫区分度,是指把高、低水平的人区分开来的能力。

标准化:使测验的要求对所有的人一致,以减少无关因素对测验目的影响的过程。

它包括相同的内容、标准施测、客观记分。

常模:就是常模团体在测验上的平均作为水平或分数分布。

主要参数是平均数(M)与标准差(S),它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

常模参照分数:就是施测常模样本被试后,将被试者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

内容参照分数:是将个人的测验成绩以其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或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来报导所得到的分数。

结果参照分数:个人的测验成绩以测验所预测的效标作为水平来报导所得到的分数。

补充:心理测验: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反映在人的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依确定的原则进行推论和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有三个基本要素:行为样本、客观测量和标准化题目形式:根据对被试的要求不同来分,可有两大类:提供型和选择型的题目。

《心理测量学》复习提纲整理

《心理测量学》复习提纲整理

一、测量与心理测量⏹重要概念1.测量: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予事物分派数字(Stevens S S,实验心理学手册,1951)亦即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测量的三要素事物的属性(测什么?)、法则、规则(如何测?即测量原理)、数字(测量结果)3.心理测量(1)一般的定义:对心理特点(或心理学概念)的测量;(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2)课本: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3)心理测量学的定义:布朗的定义:是指对一个行为样本进行测量的系统程序;安娜斯塔西的定义:实质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可标准化的测量;(4)一种动作、过程;或是实施一组项目。

心理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

即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4.心理测验:进行心理测量的工具,其形式一般为一组题目与相应的评分标准。

工具,包括问卷、测验、面试、评价中心等;或是一组项目心理测验就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是心理测量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根据一定法则对人的行为用数字加以确定的方法。

5.心理评估:更全面的测量,包括使用观察、访谈的方法获得有关信息。

6.行为样本:心理测量的理论取向,即认为心理测量是对有代表性的部分行为进行测量。

课本定义:从大量行为中抽取与欲测量的心理特质直接相关的一组行为进行测量,并依据对这一组行为的测量结果推断其心理特质。

这一组被抽取出来的、作为直接的测量对象的行为就是行为样本。

内在要求:①在测量和界定特定属性的行为时,心理测验并非要测量所有可能出现的行为;②一个测验的质量主要是由样本的代表性所决定。

7.标准化,即统一化,统一规格,一般指产品设计的各个方面测量标准化,主要指测验使用时的统一化,包括4个方面,可以考试为例;而测验(测量工具,主要是问卷)本身由于比较简单,因而无所谓标准化8.个别测验:同一主试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测量一个被试的测验p149.团体测验:同一被试在同一时间能够测量许多被试的测验p14⏹思考题:1...试述心理测量的特点?P8(1)首先,心理测量依据的法则在相当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则那样普遍被研究者共同接受的科学水平;(2)其次,心理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3)再次,心理测量的量尺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经过长期的编制、试用、修订、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验,它的编制是一项高度专门化的系统工作,要达到科学所要求的水平绝非易事;(4)最后,心理测量的目标虽然是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分析,但这种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远不及物理测量的精确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提纲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历史1.中国古代心理测量方法:观察法、访谈法、自然实验法2.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所心理实验室。

最先倡导测验运动的是优生学创始人高尔顿。

他开创了个别差异心理学研究,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

卡特尔1890年在《心理》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心理测验与测量》,这是心理测量第一次出现在心理学文献上。

艾宾浩斯1885年发表《记忆》,开了用实验方法研究记忆的先河,使他成为第一位对记忆这种高级心理过程进行科学定量研究的心理学家。

比奈是发明智力测验常模量表的第一人。

1905年,比奈与西蒙合作,编制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比奈-西蒙量表。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1906年修订了斯坦福-比奈量表,首次采用智商(IQ)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4年出版《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是关于测验理论的第一部著作。

人格测验的先驱是克雷佩林,于1892年最早使用自有联想测验诊断精神病人。

3.心理测验的发展,主要受了发面影响:心理学理论的发展、统计学方法的进步。

第二章心理测量概述1、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2、测量的三要素:事物、数字、法则。

)3、测量的两个要素:参照点、单位 (参照点是确定事物的量时计算的起点,参照点有两种,绝对零点和相对零点。

“0°C”属于相对零点,并不意味着没有温度。

机误差2.系统误差。

1.指那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既影响测验的一致性、准确性 2.指…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

不影响一致性,只影响准确性。

要想使测量准确可靠,就必须减少误差;而要控制误差,就必须了解误差的来源。

同物理测量一样,心理测量误差主要来自:1测量工具,2测量对象,3测量过程。

(1造成的误差主要来自测验的编制过程,其中项目取样的影响最大。

2即被试本身引起的误差最复杂最难控制。

3的误差最容易控制和检验。

)要想控制误差,就必须使测验标准化,即测验的编制、施测、评分、解释都必须标准化→控制导致误差的因素,减少误差,使测验分数更可信、有效。

2、测量理论一般分经典测量理论、概化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三大类。

将以真分数为核心假设的测量理论及其方法体系,统称为经典测验理论(CTT),或真分数理论。

~是最早实现数字形式化的测量理论。

真分数的操作定义:无数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CTT的基本思想:把任何一个测验成绩都看作是真分数和测量误差的和。

即CTT假定,观察分数(X)与真分数(T)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并且只相差一个测量误差(E).公式:X=T+E,这就是CTT数字模型。

(注:此处误差指引起测量不一致的因素产生的效应,即指随机误差,不包括系统误差,后者不引起分数改变,因此包含在真值中。

)3、CTT不足、局限性:⑴统计量的样本依赖性,抽样变动大⑵能力与难度量表的不一致性,测量误差大⑶信度估计的不准确性,复本编制难⑷测验结果拓宽的有限性,预测力缺乏⑸测量分数的测验依赖性,分数难比较。

第四章'第五章心理测量的信度1.信度:指同一被试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或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重复测量,所得测量结果的稳定性与一致性程度。

(书上只是划线部分)在测量理论中,信度定义: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变异数与总变异数(实得变异数)的比率,即 r XX = S T22 →观测值方差→真值方差 SX2.信度作用:⑴…是测量过程中随机误差大小的反映(注:信度并不反映系统误差)⑵…可以帮助在不同测验分数之间进行比较⑶…可以用来解释个体测验分数的意义3.4.影响信度的因素:…是测量过程中随机误差大小的反映。

随机误差大,信度就低。

所以引起随机误差的因素一般都影响信度。

主要有:⑴被试因素⑵主试-⑶施测情境-⑷测量工具-⑸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5.提高信用的常见方法:⑴适当增加测验项目的长度⑵因素分析和鉴别力分析⑶弱势矫正⑷控制测验项目的难度⑸选取适当的被试群体,提高测验在各同质性较强的亚团体上的信度。

第六章心理测量的效度1.效度:(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所有变异中,只有由所观察的心理特性引起的变异部分才是要真正测量的,它在变异中所占比重就是效度的大小。

/效度的基本问题是:测验要测量的是什么。

/信度不考虑系统误差,效度考虑。

2.效度性质:⑴效度是针对测验结果的eg.这个智力量表真的能考查智力吗;⑵-是针对某种特定的测量目的的→所以不具有普遍性;⑶-只有程度上的差异。

心理特质较隐蔽,通过其行为表现来推测,只能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准确。

所以效度是程度上的差别,而不是全或无的差别。

(补充说明:相对性:在评鉴测验的效度时,必须考虑其目的与功能)3.效度验证:收集大量资料和证据来检验测验效度的工作过程。

常用的效度概化验证的方法:⑴交叉效度评定⑵元分析4.效度与信度的关系:⑴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非充要条件。

所以,3种组合:高信高效,高信低效,低信低效/从信度和效度定义可解释:效度Val=Sv2/Sx2,信度r XX=S T2/S X2,而S T2=Sv2+S I2,因此信度的提高只给Sv2的增加提供可能性,至于是否能提高效度还要看S I2的大小。

可见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但一个测验要想使效度高,信度必须高。

⑵测验效度受信度的制约。

;5.效度种类:最常见分类方式是根据效度验证的证据来源,把效度分为: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构念效度。

6.注:楷体书上无,属于补充7.其他效度:⑴表面效度:(是测验要求被试做的事情和被试对比理解之间的互动)在技术意义上,它不能算是一种效度;它不是指测验实际上所测量的效度,而是指测验表面上看起来所要测的东西。

表效影响被试测验动机。

适当的表效是可以的,测验题目引起被试的动机与兴趣,但也有较好的隐蔽性⑵区分效度=求异效度思…不同特质…相同…低想⑶合成效度与区别效度:职业心理学家发展出来的两个新的效标关联效度。

)区别效度与区分效度在概念和使用范围上都有所区别:ab区分效度与聚合相对的,是用以检验构念效度的指标。

而区别效度用以检验职业测验关联效度的指标,它有不同含义:某个心理测验的得分,与两种不同性质的职业绩效之间的相关系数的差异,可以作为该测验的区别效度,用以推测选择哪种职业其成功的可能性如何。

⑷内部效度a与外部效度b:a=内部一致性效度,反映测验的构念效度。

b:指将研究结果概化到其他情境和总体的程度。

8.影响效度的因素:测验本身因素1.测验的、校标因素、样本的代表性、干涉变量。

9.效度的应用:效度在测验编制中的重要作用-在选拔中的重要影响-在决策中的重要影响④-与信息组合⑤-在人员分类与安置中的重要影响。

第六章心理测验的编制1.心理测验的编制的程序:“三阶段六步骤”⑴测验编制的准备阶段:①确定测验目的②拟定编题计划$⑵测验的正式编制阶段:①产生测题(1搜集有关资料 2选择测题形式 3编写修订测题)②合成测验(1预测和复核2项目选择和编排3等值复本的编造)⑶测验编制的完善阶段:①测验的标准化(测验内容、实施过程、评分计分、分数解释标准化)②测验性能评估③编写测验指导手册2.心理测验编制的主要原则:(一)~基本原则:1.信度好 2.效度高 3.难度适中 4.区分度强(二)~具体要求:4点:针对题目内容、语言、表达、理解的要求心理测验编制的具体技术:(想要编制良好的测验,除了必须遵循前述测验编制的程序和命题原则外,还要掌握命题的方法与技巧。

)(一)客观性题目的编制要领:1.多选题 2.是非题与改错题 3.匹配题与排列题,(二)主观性……: 1.填空题与简答题 2.论文题 3.应用题 4.操作题 5.联想题3.项目分析含义&意义(why进行xmfx):信度与效度是对测验整体的分析,而xmfx 则是细化的、对测验中每个项目(item)的具体分析。

信度好与效度高必然是高质量的项目的综合反映。

通过预测,对测验的各个项目或题目进行分析,是编制和修订测验的重要环节。

在xmfx基础上,通过对项目的筛选、修订,可以改进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使测验更加简洁、实用、有效、可靠。

(评价项目质量的主要指标是难度和区分度)4.难度:指项目的难易程度。

最高作为测验中称“难度”,经典作为测验中指“通俗性”。

两者都指在总体中,能够正确或确切回答某项目的人数。

5.测验难度水平的确定:效标参照测验、掌握测验,一般不考虑难度;选拔测验,nd最好接近录取率;对于选择题,nd一把把应大于猜测概率。

题目nd接近或等于比较理想,此时项目具有最大鉴别力。

(一般,使项目平均nd接近,而各项目nd在±间变化即可,若nd都为,题目过分同质,也降低区分力。

)6.难度对测验的影响:nd影响测验分数的分布形态、测验的信度、测验的鉴别力(区分度)7.区分度:指测验项目对被试心理品质水平差异的区分程度,又称鉴别力。

qfd也是评价项目质量和筛选项目的主要指标和依据。

(qfd好的测验实际水平高的被试应的高分,低得低分。

Qfd高的项目,将不同水平的被试区分开来;qfd低的项目,不能很好鉴别被试水平。

)8.难度计算:p157(一)二分法计分项目的难度计算 1.通过率2.两端分组法(二)非… 1.用被试得分平均数估计2.用难度的校对公式计算9..p16210.区分度计算:11.区分度与信度的关系:关系密切,一般测验的信度随区分度的提高而增长。

(所以,提高题目区分度是提高信度的方法之一)区分度与难度关系:二者都针对一定团体而言。

一般,较难项目对高水平被试区分度高,较易…低水平…高。

/难度中等的题目区分度最高。

12.CTT中,测量误差是一个统计量,依赖于样本;而在IRT中,测量误差不是一个统计量,它是关于θ的函数。

13. 保证试题的稳定性、分数的公平性、和合格试题的有效存储、高效成批生成等,涉及到测量理论中两个问题:测验等值、题库建设。

一、1.测量(/项目)等值:在心理与教育测量中,把测量同一种心理特质的不同测验分数,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转换成同一单位系统中的过程。

简言之,等值是将测验不同版本的分数统一在一个量表上的过程。

2.等值的性质与条件:等值是有条件的,并非任意两个测验都可以等值。

等值的条件由测验的性质决定。

因此,测验等值的条件与性质是统一的。

首先,进行等值的测验必须是测量同一心理特质或能力(即同质性)。

只有同质的事物相比较才有实际意义。

其次,只有信度相等的测验才能等值(即等信度性)。

两个测验即使测量同一心理特质,但信度不同,也不能等值。

等值数据资料的收集方法有很多,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采用以“人”为媒介的共同组等值设计;二是以“题目”为媒介的共同题等值设计。

等值设计:①单一组设计②共同考生设计③共同参照测验设计④共同参照测验和共同考生的混合设计|二、1.★题库:现代意义上的题库,一般指由适用于不同目的、技能和任务需要,且具有必要参数的大量合格或优质的试题的集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