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晒盐、溶解度的定义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4)溶解度曲线℃时A的溶解度为 80g例:(1)t3(2)P点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3)N点为 t℃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3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4)t℃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1(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7)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 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C<B(8)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结晶法2、气体的溶解度(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3、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三、溶质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海水晒盐 溶解度曲线

海水晒盐  溶解度曲线



度 g

30

10
5

t1 t2 t3 温度℃
自学指导一
内容:阅读课本第39页,时间:5分钟
要求:理解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定义并回答下列问题。
1、 用横坐标表示 温度 ,纵坐标表示 溶解度,这种曲线 叫做溶解度曲线。 2、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 36g ,硝酸钾在20℃时的 溶解度是 30g,氢氧化钙在30℃时的溶解度是 0.15g。 3、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变大 ,为 陡升型,如 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 响 不大,为缓升型,如 NaCl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为下降型,如 Ca(OH)2。


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


解 度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g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溶 200 解 190
(1)列表法:
/
度 180
g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70
.

80 90
成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 120
饱__和__溶液。若将其降温至10 ℃
110 100
则析出晶体148 g
90
80
70
. . .硝

.钾
60 50
. 40 . 30 . 21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思考:结晶
使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例如: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教案1鲁教版五四制37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教案1鲁教版五四制37

1、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是易错点 ,特点是对大多数物质来说,由饱 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应该升高温度,但对于 Ca(OH)2 来说,由饱和溶液变为不 饱和溶液则应降低温度。 2、浓稀与饱和不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是一个易错点 3、固体溶解度四个要素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一个则概念及其应用将是错误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按照给定的步骤进行实 验,记录现象,推断结论,然 后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地 进行探究并作出结论,进行交 流反思
3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定义: 溶解度的含义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 因素 固体物质溶解 度 的表 示方法: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固体物质溶解度与溶解 性的关系
单元 目标
重点:海水淡化;海水晒盐的原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及溶解度和溶解性 的关系;粗盐的提纯;氨碱法制纯 碱的原理;纯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盐的 水溶性应用。 难点:海水淡化;海水晒盐的原理;溶解度的概念;氨碱法制纯碱的 原理。 学习要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 学法 善于提取、加工、整理信息。 建议 设计制备物质的方案,评价方案优劣。 节次 课时 主要知识点 探究活动 第1节 1 海洋中的资源;保护海洋环境; 海水的 淡化;开发 单元教学 利用海洋资源;海水的淡化 利用海底矿物。 计划 第2节 3 海水“晒盐”的过程;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的配制与 结晶(蒸发结晶与降温结晶) ;溶 蒸发结晶认识溶解 解度;溶解度曲线;粗盐的提纯。 度;绘制溶解度曲 线;粗盐的提纯。 第3节 3 氨碱法制纯碱的简单原理与主要 用食盐制纯碱;纯 流程;纯碱的性质;盐类。 碱的性质。 单元 复习 第二节 海水“晒盐”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 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学 2、理解“饱和溶液” 、 “溶解度” 、 “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 习 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目 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图) ;进一步提高在实 标: 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鲁教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鲁教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鲁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中考第一轮复习——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二、学习目标1、了解海洋中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进一步树立资源意识。

(热点)2、掌握海水提镁的原理,海水淡化的方法,了解蒸发和蒸馏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重点)3、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认识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

理解溶解度的含义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和应用。

(重点、难点)4、学会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法(重点)。

5、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等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6、学习氨碱法制纯碱的简单原理和主要流程,掌握纯碱的性质,认识盐类的性质。

(重点、难点)7、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能根据物质的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三、全面突破 知识专题(一):海洋化学资源 1、海水中的化学资源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②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是 。

③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④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是 。

2、海底矿物 ⎪⎩⎪⎨⎧常规化石燃料 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多金属结核,也称锰结核3、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结晶法、膜法4、海水提镁过程及原理:海水或卤水−−→−石灰乳氢氧化镁−−→−盐酸氯化镁−−→−通电镁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MgCl 2+Ca (OH )2====Mg (OH )2↓+ CaCl 2 Mg (OH )2+2HCl==== MgCl 2+2H 2OMgCl 2 通电Mg+Cl 2↑知识专题(二)海水“晒盐” (一)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2)二者转化的条件和方法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适合于大多数固体物质)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定义:(四要素) (2)影响因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外因:温度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初中化学《海水“晒盐”》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海水“晒盐”》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节海水“晒盐”,这里 的“盐”和氯化钠完全等同吗?为什么不一样呢?这样的盐是否适合 直接食用呢?本单元第一节我们学过海水制镁,海水中本来就有氯化 镁,为什么不直接用海水电解制镁,而是先制纯氯化镁呢?在日常生 活中我们所接触的各种各样的物质,大多数都是混合物,但是很多时 候我们需要用到纯净物,这就要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大家先来 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学过的几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幻灯片展示:做豆腐时常用纱布将豆渣与豆浆分离、茶杯中的过滤网 将茶叶与茶水分离、水的净化、海水淡化、分离液态空气、石油的分 离、海水晒盐、海水提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学过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并归类。 小结:分离混合物有物理方法,还有化学方法,但是有时还需要几种 方法共用。比如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粗盐提纯。 板书课题:粗盐的提纯 教师活动:大家看到这几个字的时候,想到了什么问题?混合物的分 离应该先研究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你们觉得粗盐中 都有哪些物质呢?应该先除难溶性杂质还是可溶性杂质呢?怎样除 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呢?为什么想到过滤呢?过滤(用滤纸)分离 不溶物与可溶物是我们初三学过的内容,现在升入初四了,这个知识 是不是也应该提升一个层次了?如果从微观粒子角度分析,为什么滤 纸能将可溶物与不溶物分离呢?前面我们刚学习了膜法淡化海水,分 离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筛子”的原理,凡是颗粒大小不同的 混合物都可以用适当的“筛子”将它们分离。希望大家在探索事物及 其规律的时候,试着从微观角度出发,将会有更多的收获。言归正题, 过滤之前应当进行什么操作呢?除去泥沙后的滤液怎样得到食盐晶 体呢?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活动:讨论实验注意事项并设计具体实验步骤 探究实验 2-4 重结晶法提纯粗盐

初三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题(含答案)资料讲解

初三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题(含答案)资料讲解

溶解度专题复习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04溶液为蓝色FeSO t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一一碘的酒精溶液)、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 C时NaCI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C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I或在20C时,NaCI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②温度如如KNO3NaClCa(OH)2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剂;(2)两种液体相溶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3)溶液中若有水存在,无论水的量多还是量少,水都是溶剂。

(4)在不指明溶剂时,溶剂一般是水。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例:B(7)(1)(2)(3)物质,t3C时A的溶解度为80g 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N 点为t?C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力口入A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A和C的溶解度相同(4)t1C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1)概念: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化学九年级上册考点归纳汇总3.2海水“晒盐”-正确认知溶解度-鲁教版(五四学制)

化学九年级上册考点归纳汇总3.2海水“晒盐”-正确认知溶解度-鲁教版(五四学制)

一、考点突破二、重难点提示重点:溶解度的概念及含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难点:溶解度含义的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考点精讲:知识点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 概念: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要点诠释】(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温度和溶质的量的多少有关系。

因此在谈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强调“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否则就无意义。

(2)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仍然可以溶解其他溶质。

如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仍可溶解蔗糖。

(3)有些物质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不能形成饱和溶液,如:酒精没有饱和溶液。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3.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①观察法:当溶液底部有剩余溶质存在,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时,表明溶液已饱和。

②实验法:当溶液底部无剩余溶质存在时,可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该溶质,搅拌后,若能溶解或溶解一部分,表明该溶液不饱和;若不能溶解,则表明该溶液已饱和。

知识点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核心归纳】①条件: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是温度,如果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②标准:“在100g溶剂里”,需强调和注意的是:此处100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度是衡量同一条件下某种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标准,只有达到该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可知其溶解度,因此必须要求“达到饱和状态”;④单位:溶解度是所溶解的质量,常用单位为克(g)。

【重要提示】①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要点归纳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要点归纳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要点归纳学校化学溶解度学问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溶解度定义:在肯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到达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肯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到达饱和④质量:单位:克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到达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降低。

如Ca(OH)23、溶解度曲线t3℃时A的溶解度为80g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挨次CBA从A溶液中猎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猎取晶体。

从A溶解度是80g。

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无晶体析出的有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别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结晶法4、气体的溶解度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肯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到达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5、混合物的分别过滤法:分别可溶物+难溶物结晶法:分别几种可溶性物质结晶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②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初三化学基础学问氧气一、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不易溶于水。

气态的氧是无色无味的,液态氧和固态氧是淡蓝色的。

【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注: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有哪些?
饱 和 溶 液
①增加溶剂 ②减少溶质 ③升高温度(大多数)
①增加溶质 ②蒸发溶剂 ③降低温度(大多数)
不 饱 和 溶 液
回顾提升
判断下列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1、在试管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物质的溶液不一定 2、蒸发水或改变温度下,析出溶质后的溶液 一定是 3、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不再继续溶 解的溶液 一定是
煎炼海卤
开辟盐田
海水“晒盐”
盐场: 河北的长芦盐场
山东的莱州湾盐场
江苏盐场
辽东湾盐区
二、溶解度
1、溶解性: ①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内因: 溶质本身的性质 ②影响因素: 溶剂 外因:
温度
物质溶解性能力的大小常用溶解度来表示
二、溶解度
2、溶解度: 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 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常用S表示。
2、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在此温度 下,50g水中加入了20g食盐,充分溶解后所 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C ) A、70g C、68g B、60g D、136g
3、现有60℃的硝酸钾溶液500g,保持温度不 变,蒸发掉10g水,则溶液中一定保持不变的 是( ) D A、溶质的质量 C、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D、硝酸钾的溶解度
食盐晶体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食盐晶体
硫酸铜晶体
硝酸钾晶体
明矾晶体
结晶
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
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蒸发结晶 结晶的途径之一
海水
蒸发水分
食盐饱和溶液
继续蒸发
析出晶体
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中 的食盐蒸发结晶?
阳光充足
风力大
雨量少
湿度低等
2000年前的汉代井盐场图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 物理变化
“盐田法”(“太阳能蒸发法”)
风吹日晒
海水
蒸发池
结晶池
粗盐
继续日晒
母液(苦卤)
提取
多种化工原料
如何从食盐饱和溶液中得到食 盐固体呢? 实验仪器:
结晶皿
实验过程:
取一滴管食盐饱和溶液 ,滴在结晶皿中。
把结晶皿放在垫有石棉网 的三脚架上,加热。
实验现象: 有白色固体析出
4、计算: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0g,求该温度下15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 34.6g 5、将50g20℃时的饱和硝酸钾溶液蒸干得 到12g硝酸钾晶体(不含结晶水),求该温度 下硝酸钾的溶解度。
31.6g
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 g的 含义是什么? (1)在20℃时,氯化钠在100 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 时所溶解的质量是36g 。
(2)在20℃时,在100 g水里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 量36g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1)20℃时,100g水中溶解了23g食盐,则食盐在 20℃时溶解度为23g. 不正确 没有指明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2)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为36.5g,则 NaCl的溶解度为36.5 不正确 没有指明溶解度的单位; (3)20℃时,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23g,则该 溶质的溶解度为23g. 不正确 100g不是溶剂的质量; (4)100g水中最多溶解36.5g NaCl,则NaCl的溶解 度为36.5g. 不正确 没有指明温度;
二、溶解度
溶解度: 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 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外界条件:一定温度
溶解度 四要素
溶剂的质量:100g 溶液的状态: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度单位:g
1、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 ,你认 为正确的是 ( C )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B.利用海风降温析出食盐 C.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D.利用阳光分解海水得到食盐
第二节
海水“晒盐”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
概念
3.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1、通过预习,你学到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的疑惑吗?
回顾提升
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 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 饱和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