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海水“晒盐”的过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海水“晒盐”(第1课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海水“晒盐”(第1课时)

《第二节海水晒盐》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是结晶的途径之一。

理解结晶的概念。

2.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学会绘制并运用溶解度曲线。

4.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课件中们没有讲到精制食盐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课前准备托盘天平、量筒、小烧杯、试管、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试管夹、蒸馏水、酒精、氯化钠、碘、硝酸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除了镁等物质,还有一种生活中很重要的物质也主要来自于海水,那就是食盐。

食盐的主要用途是什么?人类“制盐”的历程是什么?【讲述】其实,人类在很早就会从海水中提取海盐。

我国人民提取海盐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经历了从“煮盐”到“晒盐”漫长历程。

目前我国海盐的年产量有30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较大的盐场有河北的长芦盐场、山东的莱州湾盐场、江苏盐场、辽东湾盐区等。

【讲述】食盐不仅是调味品,还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

人们是怎样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一海水晒盐。

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海水“晒盐”的过程;学生活动1 了解海水“晒盐”;【提问】1.传统海水晒盐通常采取什么生产方法?2.传统海水晒盐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回答】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盐田法”(也称“太阳能蒸发法”),这是一种古老而至今仍广泛沿用的方法。

2.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构筑盐田。

盐田通常分为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

先将海水(或海边地下卤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

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8.2海水“晒盐”(第一课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8.2海水“晒盐”(第一课时)

8.2 海水“晒盐”第一课时教课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根源理;2.理解溶解度的涵义。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并掌握其意义。

【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让学生参加粗盐提纯过程,培育学生谨言慎行、慎重科学的态度,使学生养成耐心、认真的实验操作习惯。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溶解度的看法及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教课难点】混杂物的分别方法和思路。

教课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我们都知道由海水可以晒制食盐,但晒盐过程的原理你理解吗?本节课我们将以“海水晒盐”为载体,学习“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看法,并完成有关的实验研究。

环节二:新课讲解第一部分:海水“晒盐”的过程设疑: 1. 猜猜海水晒盐的流程。

2. 你感觉海水晒盐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利用的原理是什么?3.你说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水为何不可以完好蒸发干呢?学生思虑谈论。

教师展现图片,讲解:海水晒盐的原理海水→蒸发池→结晶池→结晶: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作结晶。

蒸发结晶是物质结晶的门路之一。

饱和溶液:在必定温度下,必定质量的溶剂里,不可以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必定温度下,必定质量的溶剂里,还可以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时应注意:①应明确“必定温度”和“必定量的溶剂” ,由于改变温度或溶剂量,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变。

②应明确“某一物质”的饱和溶NaCl NaCl液,对蔗糖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了。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增添溶剂或高升温度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蒸发溶增剂加、溶质不饱和溶液第二部分:溶解度过渡固体物质溶于水都能达到饱和状态,为何会达到饱和呢?还与什么要素有关?二、溶解度——定量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1.实验研究: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性的要素(1)溶质的影响(2)温度的影响2.观察老师的实验,并把结果填在空格上。

3.学生看书,发问:问 1:不一样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能否同样?举例说明。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教案(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教案(新版)鲁教版
-教学软件:运用互动式教学软件或在线平台,促进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
-实验器材:准备适量的海水样本、晒盐器具等实验器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海边的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海边的一种常见现象吗?那就是海水晒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巩固练习(5分钟)
教师提出几个关于海水晒盐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例如:“海水晒盐的过程中,为什么盐会结晶出来?”“晒盐实验中,如何控制阳光和风力等因素?”等。学生通过讨论,巩固对海水晒盐知识的理解。
5.课堂提问(5分钟)
教师随机提问几位学生,了解他们对海水晒盐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6.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海水晒盐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接着,教师提出一个拓展问题:“除了海水晒盐,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提取盐吗?”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7.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提醒学生注意海水晒盐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化学知识,学以致用。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海水晒盐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和解答问题,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化学科学产生兴趣,增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意识。
-学生培养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6.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同伴共同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使用清晰的标题和子标题,如“海水晒盐原理”、“海水晒盐方法”等,让学生一目了然。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3.2 海水晒盐 教案 (鲁教版 九年级)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3.2 海水晒盐 教案 (鲁教版 九年级)

海水晒盐一、设计思路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阶段学生要具有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初步研究的能力”。

读图识表是学生应具有的处理运用信息能力之一,本节内容关于海水中存在的元素、各元素的含量、海水晒盐中卤水的密度,都是以图表的形式给予的。

通过提供策略,教会学生读图识表,是本节课教学的指导思想。

应用所学的读图识表的方法,来阅读表格,进而发现表格中隐含的信息和规律性,“学以致用”,是本节课的理论依据。

以知识传授为明线,方法传授为暗线,是本节课的设计特色。

二、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1)知道海洋是人类可利用的最大资源库及海洋资源的特点。

(2)理解海水提取食盐的方法,理解制盐生产中卤水密度的控制范围。

2、学科教学基本要做对本节课的要求是(1)知道海洋是人类可利用的最大资源库及海洋资源的特点。

(2)理解海水提取食盐的方法,理解制盐生产中卤水密度的控制范围。

2本节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章知识是学生进入高中后第一次开始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教材的设计安排强调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化工生产的联系。

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知识--食盐出发展开脉络,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知识以系统性为核心的方式,强调学习的探究性,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

本节内容海水晒盐正是突破这个脉络的前沿阵地,这一节内容处理好了,后面相关方法的运用和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参与意识将极大的增强。

因此本节内容虽然不多,但还是可挖掘出一些探究内容的,比如确定了卤水的密度范围后,实际盐田中是怎么实现海水密度控制的?这是学生的思维盲点,也正是新知识生成的附着点。

这将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本节内容对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主要在于①有利于使学生重视并理解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形成珍惜资源、保护资源的情感、态度和观念;有利于使学生初步学习综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和过程;②有利于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展开生动、有效的学习活动,更好地学习;③有利于学生拓宽眼界,感受化学的价值和魅力,形成正确的科学技术观。

化学初三下鲁教版6.2海水晒盐学案

化学初三下鲁教版6.2海水晒盐学案

化学初三下鲁教版 6.2 海水晒盐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粗盐提纯的步骤2、学会过滤、蒸发实验基本操作3、经过海水晒盐相关原理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学习要点】粗盐提纯的步骤【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活动 1、思虑:海水晒盐获得的粗盐,常常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如何才能获得精盐呢?〔1〕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掉?〔2〕除掉泥沙后,再如何操作才能获得纯净的食盐?学习任务一:研究粗盐的提纯1、拟订实验方案,并与同学沟通供选择的实验仪器、药品:量筒、托盘天平、小烧杯、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铁夹台、蒸发皿、滤纸蒸馏水、粗盐2、实验步骤:〔1〕所用仪器:〔2〕所用仪器:〔3〕所用仪器:在以上各步中都要用到的仪器是其作用挨次是、、学生活动 2、阅读教材P17,认识工业净化食盐的过程学生活动 3:阅读课本P17, 《多识一点》学习任务二:认识食盐的用途阅读教材 P17,认识食盐的用途沟通和总结:议论沟通达成下题:1. 比较过滤和结晶两种分别混淆物的方法.2.系统总结本节知识点过滤结晶原理使用范围【二】诊疗评论:1、在以下表达中的横线上,填写适合分别操作的编号:A、蒸发结晶B、降温结晶C、过滤①食盐水混有泥沙,欲从中分别出食盐,应先再;②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混有少许的食盐,应用;③欲从含有泥沙的水里获得较纯净的水,应用;④石灰水中通入适当的CO2气体后要从混淆物中分别出CaCO3,应用。

2、右图为某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中过滤操作的表示图。

试回答:⑴写出仪器名称:①②⑵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当〔填“高”或“低”〕于滤纸的边沿。

⑶蒸发滤液时,用玻璃棒不停搅拌滤液的目的是;等到蒸发皿中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移去蒸发皿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3、我国某些盐湖里出产天然碱〔主要成分为纯碱晶体,并含有少许氯化钠等杂质〕。

〔1〕用所学知识解说,为何冬天能够从湖中“捞”碱〔晶碱Na2CO3·10H2O〕,夏天能够晒盐。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2节海水“晒盐”第1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教案(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2节海水“晒盐”第1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教案(新版)鲁教版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海水“晒盐”的原理时,学生可能会遇到难以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困难。此外,对于影响海水“晒盐”效率的因素,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如何通过改变条件来提高效率。另外,学生可能对盐的性质和用途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际应用来加深理解。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实验室内的蒸发皿、搅拌棒、温度计等实验器材;
6.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案例和实验操作,学生将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他们将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动力。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海水晒盐的历史与现状》、《全球盐业市场报告》
-视频资源:海水晒盐的工艺流程视频、盐田参观纪录片
-线上资源:化学知识问答游戏、海水晒盐的科学实验教学视频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九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如水分子的构成、溶解的概念、晶体结构等。他们也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蒸发皿、搅拌棒等工具。此外,学生可能还了解一些海水的成分和盐的用途。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通常比较感兴趣,特别是那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一些简单的科学问题。在学习风格上,学生们喜欢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学习,希望能够亲自动手操作,以增强学习体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海水晒盐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海水晒盐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三单元 第二节 海水“晒盐”-教案设计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三单元 第二节 海水“晒盐”-教案设计

海水“晒盐”里的红军叔叔送盐。

但是白匪军把进山的路口盘查的非常严格,根本没法通过,这时就看到潘冬子提着装盐的小竹筒来到溪水边,往小竹筒里放进一些溪水将盐溶化,然后再将盐水倒到棉衣内侧,就这样顺利的通过了匪军的检查。

在山上茅屋里,红红的炉火映红了正在熬盐水小主人公的脸庞,就这样潘冬子把盐巴送到山里红军叔叔手中。

师:食盐是最常用的调味品之一,学名氯化钠,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盐是如何制得的呢?问题:海水中蕴含着丰富的食盐资源,人们是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呢?2.投影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师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具体的任务,知道学习时的重点和难点。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播放视频:海水“晒盐”的过程。

布置自学:请同学们结合刚才影片的内容,阅读课本,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

思考:海水中的食盐是从哪里来的?投影:问题聆听潘冬子冒着危险送盐的故事,体会食盐对人体的作用。

思考食盐的获取方法,从海水中提取。

明确本节课的习目标。

观看影片,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

根据观看的内容,自学海水“晒盐”的过程,探究分析,合作交流。

可能的答案:陆地上的盐类物质,溶解在水中,随水流入大海,不断积聚。

利用影片故事,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渗透海洋资源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可以从海水中提取不同的物质。

根据投影了解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的探究方向,目标性强。

通过影片,使学生感受工业上大规模晒盐的场景。

水“晒盐”,为什么?师:引导学生分析。

问题:析出食盐后的母液能不能随意处置?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实验2中冷却后的硝酸钾溶液,试管中又有固体物质出现,这个过程也属于结晶,与食盐结晶相比,方法相同么?点拨:分离出溶液中的可溶性物质,可采用的方法。

投影:常见的晶体硫酸铜晶体硝酸钾晶体明矾晶体【探究升级】上述过程中,氯化钠溶液从不饱和变为饱和的途径是什么?你能够从现象上判断溶液何时饱和吗?食盐晶体,首先必须形成食盐的饱和溶液,而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阳光充足、雨量少等条件有利于水分的蒸发,形成食盐的饱和溶液,故上述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

九年级化学下册《海水晒盐》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海水晒盐》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对海水的成分和盐类资源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海水晒盐的具体原理和过程认识不深,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深入探究。
2.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这一方面的培养。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实验现象产生疑问,需要教师耐心解答,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化学观念。
-考虑到海水资源是有限的,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水资源。
5.预习作业:
-阅读下一节课的相关内容,预习盐水蒸发和结晶的原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要求:
-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积极思考,发挥创新精神。
-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不足,提高学习能力。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2.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讨论,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海水晒盐的原理、影响因素等知识点。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2.教学目的:
-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生可以尝试在家中利用简单材料进行实验,例如使用一个平底锅和太阳光来模拟晒盐过程。
3.研究性作业:
-调查生活中的盐类产品,了解它们的来源、制作工艺和用途,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探究不同盐类产品(如海盐、岩盐、井盐等)的化学成分差异,分析其成因。
4.思考题:
-思考如何优化海水晒盐的工艺,提高盐的提取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能存在分工不明确、交流不充分等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海水“晒盐”的过程教学设计
第二节海水“晒盐”
第一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

(2)知道蒸发结晶的方法,进一步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海水“晒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科学理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海水“晒盐”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3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海水“晒盐”的方法:盐田法,也称太阳能蒸发法。

盐田通常分为蒸发池和结晶池两部分。

2.海水“晒盐”的原理:蒸发结晶。

3.海水“晒盐”的过程:先将海水(或海边地下卤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

4.流程:海水→蒸发池→结晶池粗盐母液
【合作探究】
刚晒出来的食盐可以食用吗?为什么?
答:从海水里刚晒出来的食盐不能食用,因为其中除了含有泥沙外,还含有很多其他可溶性杂质,还需要进行粗盐提纯。

【跟进训练】
1.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海水晒盐,它所利用的物质分离方法是( C )
A.溶解法 B.过滤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