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晒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海水晒盐教案幼儿园

海水晒盐教案幼儿园

海水晒盐教案幼儿园
I. 教育目标
1.让幼儿了解盐的来源和制备过程。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3.提高幼儿对自然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

II. 教育内容
1. 前置知识
认识海水和盐的来源。

2. 教育过程
第一步:观察实验
•准备:盐卤水、容器、玻璃棒、天气晴朗的阳光。

•操作:将盐卤水倒入容器中,挑选天气晴朗的日子,将容器放置在太阳下曝晒,不停地用玻璃棒搅拌盐卤水。

第二步:引导探究
•引导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太阳晒盐卤水吗?你们都是如何来知道这些的呢?
•引导原因:引导幼儿思考一些现象的原因,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来深化幼儿对于晒盐制备过程的认识。

第三步:团队合作
•合作过程:每个小组分工合作,认真观察盐卤水的变化。

第四步:展示成果
•展示方式:每个小组对观察到的盐晒制过程和成果进行展示、分享。

•展示内容:小组呈现实验记录本,记录了自己实验的过程、发现的问题和结果。

III. 教育评价
1.通过幼儿自发的讨论和探究,引导幼儿了解盐卤水晒盐制备的过程,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2.通过团队协作,让幼儿了解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格和团队意识。

3.通过展示,让幼儿有了分享的机会,同时也让每位幼儿的思考和探究得到了评价和鼓励。

初中化学海水晒盐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海水晒盐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海水晒盐讲解教案
课题:海水晒盐
教学内容:
1.了解海水晒盐的原理
2.学习海水晒盐的实验步骤
3.观察并记录海水晒盐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目标:
1.掌握海水晒盐的原理和实验步骤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海水
2. 盛海水的容器
3. 玻璃烧杯
4. 太阳能灯或台灯
5. 电子秤
实验步骤:
1.在玻璃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海水
2.将玻璃烧杯放置在太阳能灯或台灯下,加热海水
3.观察海水中的变化,记录实验过程
4.等到海水蒸发完全,观察烧杯底部的盐川
实验结果:
经过海水晒盐,海水中的水分蒸发,留下盐川在玻璃烧杯底部。

延伸实验:
1.尝试不同浓度的海水进行晒盐实验,比较结果。

2.研究不同加热条件下海水晒盐的速度和产量。

3.探究海水晒盐对海水中盐川的重新溶解情况。

反思:
海水晒盐实验是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化学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盐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注意火源和实验工具的安全使用,并及时记录观察结果。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海水中的盐从何而来以及生活中盐的应用等问题。

《海水“晒盐”》教学设计

《海水“晒盐”》教学设计

《海水“晒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是结晶的途径之一。

理解饱和溶液、结晶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阅读初步掌握海水晒盐的过程。

通过实验使学生总结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培养其思维及逆向思维的能力。

通过学生实验帮助其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强化学生“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从海水“晒盐”的过程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引入:多媒体课件:猜谜语!提问: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吃的食盐来自于哪里吗?(学生思考、猜谜)。

讲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板书:第二节(1)海水“晒盐”的过程。

设计意图:从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认为海水“晒盐”的过程是怎样的?(学生发表个人观点)播放视频:海水“晒盐”的过程(认真观看视频)。

板书:海水“晒盐”的流程(总结海水“晒盐”的过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通过观看海水“晒盐”的过程,你有什么疑惑?(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探究活动一:在一定量的溶剂(水)中,固体溶质是否能无限制的溶解?(学生分组探究活动,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固体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时往往是有限度的,我们就把这种达到最大限度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没有达到最大限度的,我们称之为不饱和溶液。

板书: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现在你手中的溶液是什么溶液?你是如何判断的?那怎么才能让未溶解的固体溶解呢?(思考并回答)设计意图:质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海水晒盐的过程(教案)

海水晒盐的过程(教案)

第一章:海水晒盐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水晒盐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让学生了解海水晒盐的重要性和应用。

让学生掌握海水晒盐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1.2 教学内容海水晒盐的定义和历史海水晒盐的重要性和应用海水晒盐的基本过程和原理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海水晒盐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海水晒盐的重要性和应用。

图片展示法:展示海水晒盐的过程和原理。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问答法了解学生对海水晒盐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海水晒盐的准备工作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水晒盐前的准备工作。

让学生掌握海水晒盐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2 教学内容海水晒盐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海水晒盐前的准备工作。

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海水晒盐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问答法了解学生对海水晒盐准备工作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海水引入和分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水引入和分配的方法和步骤。

让学生掌握海水引入和分配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3.2 教学内容海水引入的方法和步骤海水分配的技巧和注意事项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海水引入和分配的方法和步骤。

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海水引入和分配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问答法了解学生对海水引入和分配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晒盐区域的划分和管理让学生了解晒盐区域的划分和管理方法。

让学生掌握晒盐区域的划分和管理技巧。

4.2 教学内容晒盐区域的划分方法晒盐区域的管理技巧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晒盐区域的划分和管理方法。

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晒盐区域的划分和管理技巧。

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问答法了解学生对晒盐区域划分和管理的理解程度。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三单元 第二节 海水“晒盐”-教案设计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三单元 第二节 海水“晒盐”-教案设计

海水“晒盐”里的红军叔叔送盐。

但是白匪军把进山的路口盘查的非常严格,根本没法通过,这时就看到潘冬子提着装盐的小竹筒来到溪水边,往小竹筒里放进一些溪水将盐溶化,然后再将盐水倒到棉衣内侧,就这样顺利的通过了匪军的检查。

在山上茅屋里,红红的炉火映红了正在熬盐水小主人公的脸庞,就这样潘冬子把盐巴送到山里红军叔叔手中。

师:食盐是最常用的调味品之一,学名氯化钠,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盐是如何制得的呢?问题:海水中蕴含着丰富的食盐资源,人们是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呢?2.投影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师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具体的任务,知道学习时的重点和难点。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播放视频:海水“晒盐”的过程。

布置自学:请同学们结合刚才影片的内容,阅读课本,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

思考:海水中的食盐是从哪里来的?投影:问题聆听潘冬子冒着危险送盐的故事,体会食盐对人体的作用。

思考食盐的获取方法,从海水中提取。

明确本节课的习目标。

观看影片,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

根据观看的内容,自学海水“晒盐”的过程,探究分析,合作交流。

可能的答案:陆地上的盐类物质,溶解在水中,随水流入大海,不断积聚。

利用影片故事,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渗透海洋资源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可以从海水中提取不同的物质。

根据投影了解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的探究方向,目标性强。

通过影片,使学生感受工业上大规模晒盐的场景。

水“晒盐”,为什么?师:引导学生分析。

问题:析出食盐后的母液能不能随意处置?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实验2中冷却后的硝酸钾溶液,试管中又有固体物质出现,这个过程也属于结晶,与食盐结晶相比,方法相同么?点拨:分离出溶液中的可溶性物质,可采用的方法。

投影:常见的晶体硫酸铜晶体硝酸钾晶体明矾晶体【探究升级】上述过程中,氯化钠溶液从不饱和变为饱和的途径是什么?你能够从现象上判断溶液何时饱和吗?食盐晶体,首先必须形成食盐的饱和溶液,而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阳光充足、雨量少等条件有利于水分的蒸发,形成食盐的饱和溶液,故上述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

《海水晒盐》教学设计

《海水晒盐》教学设计

第二节海水晒盐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是结晶的途径之一。

2.理解饱和溶液、结晶、溶解度的概念。

3.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知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会用溶解度曲线解决有关问题。

4.知道结晶的两种方法,并会根据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选择相应的结晶方法。

5.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6.了解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阅读初步掌握海水晒盐的过程。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总结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培养其思维及逆向思维的能力。

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使学生初步学会过滤、重结晶等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食盐年产量居世界第一,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自强自立信心。

2.通过让学生参与粗盐提纯过程,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养成耐心、细致的实验操作习惯。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使学生获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4.通过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强化学生“化学来源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饱和溶液、结晶、溶解度概念。

2.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会用溶解度曲线解决有关问题。

3.会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选择相应的结晶方法。

4.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5.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难点:1、溶解度概念2、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三、课时分配(共三课时)第一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第二课时: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第三课时:粗盐的提纯。

四、教学设计:【导入】课件展示海水晒盐的图片,引出课题——海水晒盐。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37页,总结海水晒盐常用的方法、原理,完成学案: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也称。

九年级化学下册《海水晒盐》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海水晒盐》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对海水的成分和盐类资源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海水晒盐的具体原理和过程认识不深,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深入探究。
2.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这一方面的培养。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实验现象产生疑问,需要教师耐心解答,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化学观念。
-考虑到海水资源是有限的,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水资源。
5.预习作业:
-阅读下一节课的相关内容,预习盐水蒸发和结晶的原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要求:
-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积极思考,发挥创新精神。
-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不足,提高学习能力。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2.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讨论,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海水晒盐的原理、影响因素等知识点。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2.教学目的:
-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生可以尝试在家中利用简单材料进行实验,例如使用一个平底锅和太阳光来模拟晒盐过程。
3.研究性作业:
-调查生活中的盐类产品,了解它们的来源、制作工艺和用途,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探究不同盐类产品(如海盐、岩盐、井盐等)的化学成分差异,分析其成因。
4.思考题:
-思考如何优化海水晒盐的工艺,提高盐的提取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能存在分工不明确、交流不充分等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九年级化学《92海水晒盐》教案鲁教版五四制

九年级化学《92海水晒盐》教案鲁教版五四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海水晒盐的原理及过程;掌握海水晒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展示海水晒盐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奋学习、锐意进取的习惯;认识到海水中含有丰富的资源,应珍惜水资源。

二、教学重点1.掌握海水晒盐的原理及过程;2.理解海水晒盐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饱和溶液的物理意义;2.掌握海水晒盐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和水中溶质浓缩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盛海水的容器、大圆底玻璃烧杯、石墨舟、电子天平实验试剂:盐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学生已学知识,提问:“你们知道海水中含有什么物质吗?”2.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海水中溶质的种类。

3.老师提供一些提示,引导学生回答有盐、钾、钙、镁等物质。

第二步:展示实验现象(10分钟)1.老师向学生展示海水晒盐的图像或视频。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鼓励学生提问:“为什么晒干后盐结晶出来?”3.分组讨论,学生就晒盐的原理进行猜测并展示。

第三步:进行实验(30分钟)1.告诉学生本节课将进行海水晒盐实验。

2.将盛有海水的容器摆放在教师台上,让学生将石墨舟放置在水面上,并称量石墨舟的质量。

3.学生自行倒入盛有海水的容器中,并观察水面的变化。

5.学生将石墨舟取出,放置在教师台上,称量石墨舟的质量。

6.学生计算盐溶液的质量,并求出溶液中盐的质量。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实验结果,并回答问题:“晒盐的原理是什么?”第四步:讨论(15分钟)1.老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回顾,让学生说出晒盐的原理。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晒盐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3.引导学生分析晒盐的原理,解释为什么经过晒干后盐结晶出来。

4.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和指正。

第五步:归纳总结(10分钟)1.老师点名学生回答问题:“海水晒盐的原理是什么?”2.播放课程视频,让学生结合实验经验总结海水晒盐的过程。

3.整理并归纳学生的回答,总结海水晒盐的原理及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初四化学
第三单元第二节《海水晒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第二部分是粗盐提纯。

第一部分是以海水晒盐的过程作为复习巩固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和蒸发结晶的实验方法的内容载体,第二部分通过粗盐提纯的难溶性杂质分离的实验向学生介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锻炼学生掌握从混合物中提纯和分离的思想和方法。

本节课另一重要的任务是给学生撘建更广阔的思维平台,让学生从微观上理解过滤的内涵,即根据粒子颗粒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离是分离混合物的一种基本思路。

对除可溶性杂质引导学生通过微观离子的反应来展示,进一步强化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微粒变化的角度来认识化学反应,为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奠定基础。

同时本节课将应用到前面学过的部分知识,还利用学生已有的实验经验进行溶解蒸发等实验操作。

【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本单元的第一节的学习,学生们已经知道了海水中有丰富的食盐,在生活中,食盐又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学生对海水晒盐的方法并不陌生,所以本节课相对来说学生易于理解接受。

在难溶性杂质的分离过程中过滤操作已经在八年级学过,利用粗盐的提纯可以将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能够掌握分离和除杂的方法和思路。

可溶性杂质分离对于相当一部分同学是有难度的,所以本节课我只渗透除杂的方法化学沉淀法的应用,至于加试剂的顺序放到后面练习或复习进行巩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食盐的用途,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是结晶的途径之一
2、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

3、了解如何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4、学习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思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小晒盐场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2、通过粗盐提纯让学生掌握物质分离和提纯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2、同学们应该学习盐的这种蜕变熬炼的精神,在自己的学业上勇于拼搏历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海水晒盐的过程及结晶的方法
粗盐提纯的过程及过滤、蒸发基本操作要点。

难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和思路
【教学方法】
利用实验教学方法和小组合作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Na 2CO 3 NaOH BaCl 2 BaCl 2
BaCl 2
NaOH
NaOH
Na 2CO 3 Na 2CO 3
盐酸 过滤
蒸发
多 维 互 动
的是粗盐晶体,比较粗盐和精盐外观有什么不同?粗盐中有哪些成分和杂质呢?这样的盐能不能食用呢?
1展示粗盐样品和食盐样品观察二者的外观
2教师补充:其实在粗盐中除了有泥沙这样的不溶性杂质,还有一些溶在海水中的其它一些盐如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也随着晒盐的过程以晶体析出。

所以要想把粗盐变成食盐那就得把这些杂质分离和除掉。

3如何除去NaCl 中的可溶性杂质? ( CaCl2、MgCl2以及一些Na2SO4等)
思考:能不能用分离泥沙的物理方法进行提纯?
根据学生分析:总结出化学沉淀法 向溶液中投加某些化学药剂,使之与溶液中的某些溶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的沉淀物的方法称为化学沉淀法。

分析除去这些杂质可以用哪些试剂,你能说出他的顺序么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除杂试剂选择,后面的生成物都生成了氯化钠。

4总结出除杂的一般原则是什么?方法是什么
播放短片用途:升华经过提纯后氯化钠的用途,强调在工业农业中都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学生进行观察说出粗盐和食盐有什么不同?
分析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并给出实验方案
学生思考
交流讨论得出除杂的方法和思路
学生体会 法适合的范围强调注意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对于性质决定用途
的理解和体会
收获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随着海水中的氯化钠的蜕变,知道了到达我们舌尖上的食盐的旅途是那么的艰难重阻。

但是氯化钠还是完成了华丽的变身,相信同学们也应该学习盐的这种蜕变熬炼的精神,在自己的学业上勇于拼搏历练,创造出自己的那一片美好的未来。

【作业设计】
必做:练习册对应习题
选做:上网查阅我国古人是如何获取食盐的?
综合实践作业:家庭小实验:粗盐提纯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我主动设计了结晶的方法,从海水晒盐的原理出发,让学生复习旧知学习新知。

结晶对于学生来讲属于难理解的范围,但是通过实验的设计,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探究结晶的方法中,因此我觉得这样可以让学生做实验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会格外认真和主动,另外,教学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自学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

在教学中可溶性杂质的探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今天这节课的时间有限,如何在这一节课内让学生理解和领会可溶性杂质的提纯,是我今后还应该努力追求的方向。

所以,我在备课和讲课中继续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