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合集下载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治疗方法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治疗方法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治疗方法1. 引言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Acute Hemorrhagic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简称AHNP)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胰腺炎的类型。

它的特点是在急性胰腺炎的基础上,胰腺组织发生大面积的出血和坏死。

这种疾病进展迅速,治疗方法也需要及时有效。

本文将介绍关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治疗方法。

2. 诊断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临床症状:患者常常表现为上腹疼痛、呕吐、患者血压下降等;•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可以发现白细胞计数增高、淀粉酶水平升高等异常情况;•影像学检查:通过CT扫描可以观察到胰腺组织的坏死和出血情况。

3. 治疗方法3.1 营养支持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常常由于剧烈疼痛和消化功能紊乱而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因此,营养支持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适量的液体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特别是在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和腹泻时需要密切监测。

•肠外营养:对于胰液引流不足或肠功能丧失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肠外营养支持,通过静脉途径来提供足够的营养。

•肠内营养:对于能够耐受进食的患者,可以考虑通过鼻胃管或鼻空肠营养,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3.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镇痛和抗生素的使用。

•镇痛: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由于剧烈的上腹疼痛,需要使用强力的镇痛药物。

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吗啡和芬太尼等。

•抗生素:由于胰腺坏死时易继发感染,抗生素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结果,在明确细菌感染后即刻应用有效的抗菌药物。

3.3 支持性治疗支持性治疗是指通过其他手段来改善患者的病情。

•保持液体平衡:监测患者的液体输入和输出,保持合适的液体平衡,避免出现脱水或水中毒等情况。

•控制休克:对于血压下降的患者,应迅速给予补液和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防治感染:出现感染征象时需要积极控制,及时使用广谱抗生素。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急性出血坏死胰腺炎是一种急性胰腺炎,由急性水肿胰腺炎病变的持续发展引起。

这种胰腺炎病情严重,发展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的病因尚不清楚,主要是由于动物模型和临床差异较大。

该病的病因与以下因素有关。

1.梗阻因素胆汁反流是由于胆道蛔虫、乏特氏壶腹部结石嵌顿、十二指肠乳头缩窄等。

二、酒精因素长期饮酒者容易患胰腺炎,在西方很常见,占70%。

三、血管因素胰腺小动、静脉急性栓塞、梗阻、胰腺急性血循环障碍、急性出血坏死胰腺炎。

4.创伤和医源性因素胰腺外伤导致胰腺管破裂、胰腺液溢出和创伤后血液供应不足,导致急性重型胰腺炎。

5.感染因素急性出血坏死胰腺炎可发生腮腺炎病毒、腺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细菌性肺炎等各种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病毒或细菌通过血液或淋巴进入胰腺组织,引起胰腺炎。

6、其他因素如药物过敏、药物中毒、血色沉着、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表现为上腹突然剧烈疼痛。

体检包括全腹肿胀、腹部压痛、运动浊音和肠鸣音消失。

少数患者因含胰酶的血液渗透而通过腹膜后间隙渗入皮下,导致皮下脂肪坏死,腹壁两侧瘀斑和脐带周围褪色。

除临床表现和体征外,急性出血坏死胰腺炎的诊断也是必不可少的。

常用的临床检查包括:1.实验室检查由于胰腺广泛坏死,血液和尿淀粉酶可持续升高或不升高;血钙下降,其价值2.其他辅助检查B超声检查显示胰腺肿大,内部光点反射稀少;CT显示胰腺弥漫性增大,外形不规则,边缘模糊,胰周间隙增宽。

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如果临床表现不严重,坏死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无感染,可采取积极的保守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禁食,持续胃肠减压。

2.补充血容,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三、应用阿托品,5-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用于氟尿嘧啶和抑肽酶。

胰岛素用于高血糖患者。

4用全胃肠外营养,适当补钙。

5用有效的抗生素,防止感染的发生或发展。

6.重症胰腺炎早期腹腔灌洗。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概述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发生在胰腺组织遭受炎症、坏死和出血的情况下。

该病病情发展迅速,患者常常需要及时的医疗干预。

本文将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进行介绍。

病因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主要病因包括胆道疾病、酒精性滥用、高脂血症、外伤、病毒感染和药物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胰腺组织受损,进而引发炎症和坏死。

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会出现剧烈而持续的上腹部疼痛,伴随恶心、呕吐和发热等症状。

严重的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诊断
诊断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通常依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常用的检查包括腹部CT扫描、胰蛋白酶等实验室指标和炎症标志物的检测。

治疗
治疗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关键是早期干预和积极的支持性治疗。

患者通常需要住院治疗,包括禁食、静脉输液、抗生素治疗和疼痛管理等措施。

在重症患者中,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干预,如腹腔灌洗、坏死组织清除术等。

预后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预后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及时性。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但对于重症患者仍存在一定的死亡率。

结语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确保及时就医,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查房修订版护理课件

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查房修订版护理课件

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休克、感染、胰腺脓肿和多器
官功能衰竭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生活方式与饮食指导
饮食调整
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患者应遵 循低脂、低糖、高蛋白的饮食原 则,避免高脂、高糖、高刺激性
的食物,以减轻胰腺负担。
生活方式建议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 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同时戒烟限 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诊断
通过实验室检查(如血尿淀粉酶升高)、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和临床症状 综合诊断。
02
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护理
常规
基础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 呼吸、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
异常情况并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定期为患 者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 畅。
饮食护理
禁食期间,遵医嘱给予肠外营 养支持;恢复进食后,指导患 者少量多餐,避免油腻食物。
05
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典型
病例分享
病例选择与介绍
病例来源
某三甲医院收治的急性出血性坏 死胰腺炎患者。
病例特点
患者年龄45岁,男性,因饮酒过 量导致急性胰腺炎发作,CT检查
显示胰腺出血、坏死。
病例介绍
详细介绍患者的病史、症状、体 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
果,为后续护理提供依据。
护理过程与效果评价
急性肾衰竭预防
遵医嘱记录患者尿量、颜色等指标,发现异 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03
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患者
心理护理
患者心理状态评估
01
02
03
焦虑、恐惧
由于疾病突发,患者常常 感到无助和恐惧,担心病 情恶化及预后。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人的护理课件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人的护理课件

出院与随访
出院与随访
出院标准
患者症状改善,能够自主进食,生命体征稳定。
出院前需进行综合评估。
出院与随访
随访计划
出院后定期随访,监测康复进展。
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
出院与随访
健康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有关急性胰腺炎的知识。
强调定期体检和早期就医的重要性。
谢谢观看
避免刺激性食物,促进康复。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监测与评估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及时发现异常 。
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精神状态。
护理措施
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与家属沟通,增强患者的信心。
护理措施
并发症预防
预防感染、出血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必要时进行外科干预。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可显示高淀粉酶、白细胞增多和电解质 紊乱。
影像学检查如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评估病情变化。
及时处理并发症以降低风险。
护理目标
痛苦管理
根据医嘱给予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痛苦。
使用非药物疗法如心理支持。
护理目标
营养支持
在病情稳定后,逐步恢复口服饮食或使用肠外营 养。
炎症反应导致胰腺组织坏死,释放炎症介质,引 发全身反应。
可能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及休克。
病因及病理机制
风险因素
常见风险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和高脂饮食。 了解病史有助于有效护理。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
患者常表现为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和发热。 腹痛多为持续性,且位置在上腹部。
临床表现
体征检查
可见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 常伴有黄疸和腹胀。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急性期并发症)
晚期并发症
• 假性囊肿:有囊壁,多在发病4周后
• 胰腺脓肿:多在发病4周后,有感染征象
• 瘘管:胰管和胃肠道 • 血管并发症:动脉瘤和肠系膜静脉栓塞
实验室检查
• 血清胰腺酶:金标准 • 淀粉酶:总灵敏度为83% P-淀粉酶为94% • 脂肪酶:为92%。 • 其他:胰蛋白酶,弹力酶—1,磷脂酶, 泌尿蛋白酶—2,胰腺炎蛋白质,蛋白抗蛋白复合体以及胰腺特异蛋白。
严重急性胰腺炎传统治疗72小时内无迅速改善 初始治疗有进步, 以后有急剧变化,或并发症出现。
CECT 再扫描
• 初次CT 显示A-C级, 临床怀疑并发症发生时 • 初次CT 显示D-E级, 间隔7-10天 • 临床状态恶化或无进步时


• 足够和迅速的液体补充是防止急性胰腺 炎并发症的关键。 • H2 - 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能改善 代谢碱中毒和防止应激性溃疡。 • 止痛剂 *鼻胃管不必常规使用。
急 性 胰 腺 炎
• 上海交大医学院 • 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
病理形态分型
•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 (间质性胰腺炎)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
临床用词
• 临床上不使用病理性诊断名词,除非有病理检
查结果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 临床上废弃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蜂窝炎”等名称
临床表现(四)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systemic
response syndrome)
inflammatory
• • • • • •
心动过速和低血压:血管舒张,心搏增加 肺不张,胸腔积液,ARDS:多在左侧 肾功能衰竭:肾灌注不足或急性小管坏死 神志不清等神经系症状:脑缺血 DIC: MODS: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这些症状必须要了解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这些症状必须要了解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这些症状必须要了解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这种疾病危害比较大,患者会出现多种症状,比如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出现腹膜炎症状,腹部胀以及体温增高等诸多症状,所以今后要综合各种症状来判别。

★1、腹痛
是该病的主要症状。

腹痛剧烈,腹痛位置与病变部位有关:胰头部以右上腹为主,向右肩部放射;胰体部以上腹部正中为主;胰体尾部以左上腹为主,向左肩部放射;累及全胰呈腰带状疼痛并向腰背部放射。

腹痛为持续性并有阵发性加重。

严重的胰腺坏死伴有休克时,腹痛可能反而不明显。

★2、恶心、呕吐
腹痛开始即可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呕吐后腹痛不缓解为该病特点。

呕吐物多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

★3、腹膜炎体征
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压痛明显,并有肌紧张和反跳痛,范围较广或漫及全腹。

深度休克时,体征反而不明显。

而需要与其进行鉴别的水肿性胰腺炎,压痛只限于上腹部,可偏左或偏右,常无明显肌紧张。

★4、腹胀
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初期为反射性肠麻痹,严重时是由于腹膜炎麻痹性肠梗阻所致,排便排气停止,肠鸣音消失。

有大量腹腔积液时更加重腹胀。

★5、其他
体温增高,但无寒战发生。

胆总管下端有结石、胆管炎或胰头肿胀压迫胆总管者可出现轻度黄疸。

严重病人出现休克,脉细速,血压降低,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体征。

有的病人以突然休克为主要表现,称为暴发型急性胰腺炎。

少数病人可于腰部出现蓝-棕色斑(Grey-Turner征)或脐周蓝色改变(Cullen征)。

胃肠出血时可发生呕血和便血。

血钙降低时,可出现手足抽搐。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132011吉林省吉林市第九人民医院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是1种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预后较差的极为凶险的急腹症。

当前治疗本病几乎均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充分广泛引流,彻底完全地清除坏死组织。

手术时机的选择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对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

有些大医院曾认为发病后3~8天才是手术的最佳时机。

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大多数学者认识到,早期手术能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手术距离发病时间越短其死亡率越低。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开始就有广泛的渗出,而在血性渗出液中所含的某些物质,具有一定的坏死性。

其次,本病发病迅速,对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很难根据临床检查做出正确估计。

早期手术能及时排出有毒的物质,清除已坏死的组织,将具有毒性作用的渗出液引流出来,也能使胰腺得到减压,抢救残存的胰腺组织,促进胰腺的修复,再结合术后腹腔灌洗,病人的状况可明显改善,休克也能得到及时纠正。

早期手术没有严格统一标准,一般是指在24小时或36小时之内(距发病时间),比较可行的方法是一旦诊断明确,可立即紧急手术。

曾有文献报道,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具备以下条件可紧急手术:①年龄>50岁者;②经过6~8小时内科治疗,病情逐渐加重的胰腺炎患者;③血压有下降趋势者;④患有局限性胰腺炎,同时伴有P>120次/分,T>38℃,WBC>20×109/L的其中1项或1项以上者;⑤具有弥漫性腹膜炎体征;⑥处于中毒性休克;⑦不能除外其他原因的急腹症者。

手术方式的选择常用的手术方式有3种:引流术、坏死组织清除术和规则性切除术。

①引流术:引流术的目的,术后早期是为了排出有毒性的渗出液,后期则是排出胰腺及其周围继发的坏死组织。

单纯的引流术对胰腺实质有严重坏死的病人是不够的,因为它只能祛除部分有毒的酶性液体,不能清除所有的坏死组织,有时候还可能造成坏死组织感染,发生并发症。

对胰腺包膜下出血及周围脂肪坏死引流效果较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重急性胰腺炎传统治疗72小时内无迅速改善 初始治疗有进步, 以后有急剧变化,或并发症出现。
CECT 再扫描
• 初次CT 显示A-C级, 临床怀疑并发症发生时 • 初次CT 显示D-E级, 间隔7-10天 • 临床状态恶化或无进步时


• 足够和迅速的液体补充是防止急性胰腺 炎并发症的关键。 • H2 - 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能改善 代谢碱中毒和防止应激性溃疡。 • 止痛剂 *鼻胃管不必常规使用。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
临床表现(一)
• 腹痛:
最常见,95%的病人 部位:上腹部,背部肋腹,胸,肩和下腹辐射. 程度:突发中等到剧烈, 持续数小时至几天, 稳 定而持久, 止痛剂有效. 与大量的积液或后期假性囊肿有关. • 无痛性:见于腹膜透析, 手术后状态(特别是肾移植手术) Legionnaire疾病.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
诊断—病因
常见病因 胆石症 (包括微结石) 少见病因
胰腺分裂
酒精 壶腹周围癌 胰腺癌 ɑ-1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高脂血症 血管炎 高钙血症 壶腹周围憩室 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 药物和毒物 ERCP、手术
罕见病因 感染性(柯撒奇病毒, 腮腺炎病毒,HIV, 蛔虫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手术治疗指征
• 非手术治疗过程中病情发展迅速,腹部 体征严重,生命体征不稳,24小时内出 现MODS,及时引流 • 有感染者,正规非手术治疗24小时无好 转;非正规改为正规非手术治疗24小时 无好转;病情持续恶化


• 柴胡承气汤—大承气汤加减:
枳实 10g 柴胡 10g 黄芩 10g 厚朴 10g 白芍 10g 玄明粉冲 10g 生大黄后下 10g (50ml水煮沸灭火加入生大黄浸泡过滤冷却) 150ml bid 5—7天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处理方法
• 早期内镜治疗: ERCP取石或乳头切开,疏通胆道 • 胆囊切除术: 并发症和死亡率高,入院后第一个 48小时内不应手术
(急性期并发症)
晚期并发症
• 假性囊肿:有囊壁,多在发病4周后
• 胰腺脓肿:多在发病4周后,有感染征象
• 瘘管:胰管和胃肠道 • 血管并发症:动脉瘤和肠系膜静脉栓塞
实验室检查
• 血清胰腺酶:金标准 • 淀粉酶:总灵敏度为83% P-淀粉酶为94% • 脂肪酶:为92%。 • 其他:胰蛋白酶,弹力酶—1,磷脂酶, 泌尿蛋白酶—2,胰腺炎蛋白质,蛋白抗蛋白复合体以及胰腺特异蛋白。
胰腺坏死的CT分级
• • • • A级:正常胰腺(0分) B级:胰腺实质改变(1分) C级:胰腺实质及周围的炎症改变(2分) D级:胰腺外的炎症改变(3分)
胰腺周围一处积液、蜂窝织炎
• E级:广泛的胰腺外积液或脓肿(4分)
多于2处的胰周积液或脓肿
A-C级轻度;D-E级重度
CECT的建议
首次CECT扫描(contrast-enhance CT)
抗生素预防
• 很重要 • 感染性并发症被视作重症胰腺炎死亡的主 要原因。 确诊出现胰腺坏死并采取措施防止感染很 重要。 • 抗生素选用原则:抗菌谱为革兰氏阴性菌 和厌氧菌为主、脂溶性强、有效通过血胰 屏障:喹诺酮类、头孢他定、甲硝唑、亚 胺配南、哌拉西林
营养支持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第3,4天,插入鼻-空肠管,半要素 饮食, 浓度为4.184J/ML。 • 静脉内营养补充:TPN • 饮食恢复:无明确标准 胃肠功能恢复可给饮食
诊断—分级
• 急性胰腺炎临床分级诊断:
如仅临床用,可应用Ranson‘s标 准或CT分级 临床科研用,须同时满足 APACHE-Ⅱ积分和CT分级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
诊断—分级
• 轻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 acute (mild acute pancreatitis, SAP) pancreatitis, MAP) 具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 • 具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 表现和生化改变 表现和生化改变 而无器官功能障碍或局 • 且具下列之一者:局部 并发症 (胰腺坏死,假 部并发症 性囊肿,胰腺脓肿); 对液体补充治疗反应良 器官衰竭;Ranson评 好 分 ≥ 3;APACHE-Ⅱ Ranson评分 < 3,或 评分 ≥ 8;CT分级为D、 APACHE-Ⅱ评分 < 8, E。 或CT分级为A、B、C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
血清标志物
• 白细胞的转移和激活释放炎症因子
IL-6:反应预后 • CRP(C-反应蛋白) 72小时后数值>150mg/L与急性胰腺炎坏 死相关
• 尿蛋白酶激活肽(TAP)


•临床上急性胰腺炎诊断应包括

病因诊断、分级诊断、并发症诊断
例如:
急性胰腺炎(胆源性、重型、ARDS)


急性胰腺炎: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 腹痛(偶无腹痛),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 大/等于正常值上限3倍,影像学提示胰 腺有/无形态改变,排除其它疾病者。可 有/无其它器官功能障碍。少数病例血清 淀粉酶活性正常或轻度增高。
• 重症急性胰腺炎

• •
Ranson标准
入院时: • 年龄>55岁 • 白细胞>16*109/L • 血糖>11.2mmol/L • 乳酸脱氢酶>350 IU/L • 谷草转氨酶>250IU/L 重症6项 入院48小时: • 血细胞比容>10% • 血尿素氮上升>1.785 mmol/L • 血钙<2mmol/L • 氧分压<60mmHg • 碱缺失>4mol/L • 失液量>6L
特异治疗
• 抗蛋白酶 加贝脂 可以预防ERCP手术后的急性胰腺 炎并发症。可显著明显减低并发症和手术 的需要(无同期死亡率下降) 。 • 抗分泌剂 生长抑素和octreotide 治疗急性胰腺炎对发 病率和死亡率影响的结果矛盾。 • 血管活性物质:前列腺素 E1、丹参、抗血 小板活化因子Lexipafant
急 性 胰 腺 炎
• 上海交大医学院 • 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
病理形态分型
•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 (间质性胰腺炎)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
临床用词
• 临床上不使用病理性诊断名词,除非有病理检
查结果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 临床上废弃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急性出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蜂窝炎”等名称
胰源性疼痛常见部位
临床表现(二)
• 恶心和呕吐: 常见
麻痹性肠梗阻
• 发热: 60%病人
高热提示胆管炎或坏死感染 • 沮丧,消沉:
临床表现(三)
• 腹膜炎: • 腹水:腹膜炎,胰腺渗出。 • Grey-Turner征:二胁,发病后72小时 • Cullen征:脐周 • 左侧门高压,脾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四)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systemic
response syndrome)
inflammatory
• • • • • •
心动过速和低血压:血管舒张,心搏增加 肺不张,胸腔积液,ARDS:多在左侧 肾功能衰竭:肾灌注不足或急性小管坏死 神志不清等神经系症状:脑缺血 DIC: MOD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