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民族服饰

合集下载

中班社会教案《多彩的民族服装》

中班社会教案《多彩的民族服装》

藏族服装展示
01
02
03
藏袍
展示藏族传统服装藏袍, 介绍其独特的款式、面料 和制作工艺。
饰品与装饰
展示藏族服饰中的饰品和 装饰,如银饰、珠宝、彩 带等,阐述其在藏族文化 中的象征意义。
穿着习俗
介绍藏族人民的穿着习俗 和礼仪,如藏历新年、雪 顿节等传统节日的着装要 求。
维吾尔族服装展示
传统服饰
展示维吾尔族传统服饰, 如长袍、头巾、帽子等, 介绍其款式特点和民族特 色。
生活习俗
民族服装与民族的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如服饰的穿戴方式、场合和 礼仪等,都反映了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
民族服装的传承与发展
传承方式
民族服装的传承主要通过家庭、社区和民族节日等渠道进 行,长辈们会将民族服装的制作技艺、穿戴礼仪等传授给 下一代。
创新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民族服装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设计师 们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民族特色 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民族服装。
民族服装的特点
80%
多样性
由于各民族历史、文化、地理环 境的差异,民族服装呈现出丰富 多彩的样式和风格。
100%
独特性
民族服装的设计和材料选择往往 具有独特性,体现了各民族独特 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80%
象征性
民族服装上的图案、颜色、配饰 等往往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民 族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社会认知发展
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民族服装的特点,培养他 们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艺术审美培养
欣赏民族服装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提高幼儿的审美 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01
02
03
04
知识目标

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

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



糌 粑
美食:
服 饰
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 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 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蒙古族服 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 为主,便于鞍马骑乘。因为蒙古族长 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民不论 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 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 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 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 红、绿绸缎做腰带。
少数民族
维 吾 尔 族
服饰:维吾尔族男性--讲究黑白效果,这样粗
犷奔放。 维吾尔族妇女--喜用对比色彩,使红 得更亮,绿得更翠。 因为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 民族,所以人们戴的是绣花帽,着的是绣花衣, 穿的是 绣花鞋,扎的是绣花巾,背的是绣花袋, 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
舞 蹈
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是与民间音乐 结合得十分紧密。舞蹈时,头、肩、 腰、臂、肘、膝、脚都有动作,还 有“动脖”、“打指头”、“翻腕 子”等一系列小动作,眼睛尤其传 神。这一切形成了维吾尔族舞蹈的 鲜明特点。
吊 脚 楼
"
舞蹈 苗族是一个能 歌善舞的民族,人 人会唱歌、跳舞, 几千年来,歌舞伴 随着苗族的历史, 生动地反映出苗族 人民的生活。苗族 的歌舞,最富有山 野味,古朴、粗犷 的风格,最能表达 他们真挚、纯朴的 思想情操,也最能 使人感受到民间艺 术的真、善、美。
饮食
苗族半数以上居住在贵州,其余分布在湖南、 云南、广西、四川等地。苗族人食物以大米为主, 辅以包谷、小米、高粱、小麦和薯类等杂粮。苗 族人最喜食糯米。 苗族人口味以酸、辣为主,尤 其喜食辣椒。日常菜肴主要是酸辣味汤菜。酸菜 味鲜可口,制作方便,可生食,也可熟食。苗家的 酸汤煮鱼是风味名菜。苗家男女都喜欢酒,大部 分人家都能自己酿酒。

冀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8.多彩的民族服饰》教学设计3

冀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8.多彩的民族服饰》教学设计3

冀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8.多彩的民族服饰》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冀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8.多彩的民族服饰》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服饰特点,感受民族服饰的魅力,并运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作品。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和手工制作能力,对民族服饰有一定的了解。

但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和内涵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发现和表现美,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激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服饰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作品。

3.提高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学会表现民族服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服饰的内涵,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各民族服饰的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讲解法:详细讲解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3.示范法:教师示范创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4.讨论法:学生交流讨论,分享创作心得。

5.评价法: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民族服饰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材料和工具,如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3.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民族服饰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服饰的美。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它们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如服装、饰品、色彩、图案等。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创作民族服饰的方法和步骤。

六年级美术上册《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优秀教学案例

六年级美术上册《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优秀教学案例
2.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帮助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民族服饰。
3. 教师适时给予反馈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 通过问题导向,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对民族服饰的认识和应用。
(三)小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民族服饰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2.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收集资料、讨论设计方案、制作服饰作品。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4.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进展,及时给予建议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 鼓励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2. 组织课堂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3.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过程,及时给予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 小组间进行交流分享,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提高设计水平。
(四)总结归纳
1. 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的设计作品,并进行简要介绍。
2. 针对各小组的设计作品,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
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服饰的特点、风格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掌握基本的民族服饰分类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审美能力,学会从色彩、图案、材质等方面评价民族服饰的美。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民族服饰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绘画和手工制作技能。
4.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作品,提升创作能力。
六年级美术上册《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中,民族服饰是独特而绚烂的一笔。六年级美术上册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和欣赏我国各民族服饰的特色,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本教学案例以人美版教材为基础,紧密结合学科知识,注重实践性与人文性,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服饰的历史、文化、工艺及其所蕴含的审美价值。

美术六年级上岭南版5.15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课件(32张)

美术六年级上岭南版5.15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课件(32张)

子蒙 作古 饰族 品头 ,饰 给: 人多 一在 种帽 飘檐 扬上 的缝 感上 觉珠 。
服饰简图
藏族服饰:传 统的多以袍服 为主,其特点 就是大襟,腰 襟肥大,袖子 宽大。衣领、 襟边、袖口下 摆镶以羊毛、 羊皮尽显雪域 特色。
藏族服饰 女装
藏 族 服 饰 上 的 饰 品
汉 族
维 吾 尔 族
苗族
蒙古族Leabharlann 萨 克 族(岭南版第十一册)
在中国这一片红色的热土上,56个民 族有美丽的故事,还有你让你神往的 山河与风光,更有56个民族各具特色 的民族服饰,它们形成了中国服饰文 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中一道道亮丽的风 景线。下面随着这个盘点,让我们一 起来看看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各具特 色的民族服饰吧……
苗族服饰:主要以银饰的装扮精美华贵为代表。 苗族的人们认为银是财富的标志,而且银饰美观、耐用,又易于制作。 她们还认为银象征着光明正气,佩戴银饰可以驱邪镇鬼,消灾祈福。
苗族头饰:主要包括银冠和银角,图案多为龙凤花鸟等动植物纹样,其 造型生动,玲珑精美。苗族的银项圈有空心管状的,实心的等形状。
朝鲜族服饰:主要 以短衣长裙飘逸素 雅为代表。 朝鲜族历来喜欢穿 白衣素服,故有 “白衣同胞”之称。
胸 前 缀
艳 丽 的
妇 女 的
哈 萨
饰 彩
连 衣
日 常

色裙着族
扣 、
, 外
装 ,

银 饰 等
罩 镶 花
她 们 喜
饰 :
饰 品 。
边 的 坎 肩 ( 背 心 ) ,
爱 红 色 、
连 衣 裙 是 哈 萨 克 族
哈萨克族头饰:绣上草叶 纹或者几何纹图案,高高 竖起的羽毛饰品
哈 萨 克 族 服 饰 简 图

冀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8.多彩的民族服饰》教学设计1

冀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8.多彩的民族服饰》教学设计1

冀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8.多彩的民族服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8.多彩的民族服饰》是冀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教材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了各民族服饰的特点,以及服饰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对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绘画和设计方面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提高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3.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和设计方法,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展示各民族服饰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服饰特点。

2.讲授法:讲解服饰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画和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评价法: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民族服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2.准备绘画和设计所需的材料,如画纸、画笔、彩泥等。

3.准备评价标准,以便在学生作品完成后进行评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民族服饰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服饰的魅力。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服饰的喜爱,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服饰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内涵,让学生了解服饰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性。

展示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如服饰的图案、颜色、材质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并尝试为自己的小组设计一款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服饰特点,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

3. 激发学生对民族服饰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知道我国各民族的服饰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民族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

2. 激发学生对民族服饰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展示、实物观察、讨论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2. 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各民族服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民族服饰的特点。

2. 学习各民族服饰特点介绍各民族服饰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各民族服饰的差异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各民族服饰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5. 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民族服饰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6. 课后作业让学生搜集其他民族的服饰资料,下一节课分享,加深对各民族服饰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列举出我国主要民族的服饰特点,说明各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讨论,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

3. 学生能够表现出对民族服饰的兴趣,热爱祖国的情感。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各民族服饰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民族服饰展示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各民族服饰的魅力。

2. 邀请民族服饰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民族服饰文化的理解。

3. 开展民族服饰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一步了解民族服饰。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民族服饰背后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各民族的服饰特点2. 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3. 民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2.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各民族服饰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服饰的特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民族服饰的认识和感受。

3. 讲授法:教师讲解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理解服饰背后的意义。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设计自己的民族服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案部分内容:1. 导入:教师展示各民族服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服饰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如服饰的图案、颜色、款式等,让学生理解服饰的意义。

3.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民族服饰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4. 实践: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设计自己的民族服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服饰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后续章节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写,教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道德素养。

六、教学步骤:1. 欣赏各民族服饰:让学生观察各民族服饰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服饰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了解服饰文化:教师讲解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如服饰的图案、颜色、款式等,让学生理解服饰的意义。

3.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民族服饰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傈僳族
•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非常美观大方。样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上着短衫, 下穿裙子,裙片及脚踝,裙褶很多;另一种上穿短衫,下着裤子,裤 子外面前后系小围裙。妇女的短衫傈僳语称“皮度”,短衫长及腰间, 对襟,满圆平领,无钮扣,平素衣襟敞开,天冷则用手掩,或用项珠、 贝、蚌等压住。有的袖口以黑布镶边,衣为白色,黑白相配,对比强 烈。建国前,由于各地傈僳族所穿麻布颜色的差异,就分黑、白、花 傈僳三种。黑白傈僳妇女,普遍穿右衫上衣,麻布长裙,已婚妇女耳 戴大铜环,长可垂肩,头上以珊瑚、料珠为饰。年轻姑娘喜欢用缀有 小白贝的红线系辫;有些妇女还喜欢在胸前佩一串玛瑙、海贝或银币, 傈僳语称这种胸饰为“拉白里底”。有的在海贝上刻有简单的横竖纹 或钻以小圆孔。有些贵重的胸饰可值一至二头黄牛。有些妇女不穿长 裙而穿长裤,腰间系一小围裙,青布包头,耳戴小珊瑚一类的饰品。 妇女均喜在上衣及长裙上镶绣花边,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色彩翻飞, 非常漂亮。女子年幼时,头顶留三个尖角发,此后逐年增多,到十五 岁蓄满。头顶用羊毛织成的带子编成的斗帽,傈僳语称“吾底”,维 西傈僳族妇女一般裹头帕头巾,上缀贝壳、料珠,与怒江所戴的“欧 勒帽”不同。澜沧江一带傈僳族妇女在额前戴一串齐眉粒珠,别具风 采。有的上衣内穿白底黑纹短装,外罩大红或深黑色坎肩,下系百褶 裙,有的在裙外面再系上风格独特的刺绣围腰。百褶裙分两种,长裙 拖到脚面,短裙及膝,着短裙则要裹上绑腿。
保护民族服饰的重要意义
1、提高地方的知名度,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2、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各民族的交融, 增进民族大团结 3、有利于培养我们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的情怀。
彝族
• 彝族阿诗玛的服饰特点是帽子上的角: ①单角表示未婚,但已有意中人;②双角表示未婚,而且没有对象; ③无角表示已婚。 下面的姑娘都是双角 • 凉山型男女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男女老幼皆披“擦尔瓦”(披毡), 裹绑腿,套毡袜。男子习于头顶蓄一缕长发,缠头巾,头巾前端束一 二十至三十厘米的锥体,偏于额前,俗称英雄结。左耳戴蜜腊珠或银 耳圈等饰物,下着长裤,并因语言、地域不同有大、中、小之分.妇 女着几色相接的百褶裙,戴头帕,双耳佩金、银、珊瑚、玉、贝等首 饰。彝族女上衣有衬衫、罩衣、背心三种。青年妇女上衣以细盘花为 主,配有帖花和刺绣,中年妇女环肩、襟、袖贴青布宽边并加嵌红、 黄、绿色细条纹为饰,老年妇女服则宽衣襟袖,只镶青布.总体上呈 现出宽博厚朴与端庄的特点。
多 彩 的
营 盘 中 学
云 南 民
郝 全 林
族 饰
美丽的富和山
营 盘 镇 富 和 山 彝 族 妇 女
雄 奇 壮 丽 的 澜 沧 江 峡 谷
请同学们介绍自己民族服饰的 特点
各民族服饰的特点
普米族
• 普米族服饰中,妇女服饰花样较多,而且有地域 差异。兰坪、维西一带的妇女上穿白色大襟短衣, 下着长裤,外套黑褐色绣花坎肩,系围腰,梳辫 子。未婚妇女喜欢用绣花双层蓝布包头。婚后黑 布包头。宁蒗、永胜一带妇女上穿右襟短衣,下 着白色长及脚面的褶裙,披羊皮披肩,束彩包腰 带。衣服的襟边镶着花边或金丝边,裙中镶有一 道彩色的横纹,十分艳丽。发辫以粗大为美,所 以喜欢用牦牛尾做一假发,梳辫盘于头顶戴黑布 包头,佩银质饰物、料珠、珊瑚、玛瑙等。普米 族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善,表现在服饰上, 衣裙皆以白色为美。
美 丽 的 傈 僳 族 少 女
白族
•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大理地区的男子多 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 称“三滴水”,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 裤。在云南洱源县西山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男子都身挎 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登枝”、 “鸳鸯戏水” 等字样。绣荷包是爱情的象征,它是白族 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 女子服饰则各地不一,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 浅色蓝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 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未婚妇女梳独辫子盘于头 顶,并以鲜艳的红头绳绕在白色的头巾上,红白相衬,相 得益彰。腰系绣花短围腰,更显得色彩鲜明,美观大方。 已婚妇女改为挽髻。洱海东岸妇女则梳“凤点头”的发式, 用丝网罩住,或绾以簪子,均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白族 妇女有佩带耳环、手镯的习俗。居住在大理洱源县的白族 妇女喜欢的一种头饰叫“登机”,它是姑娘心灵手巧的标 志。
与大、小凉山彝族的服饰相比,楚雄彝族的服饰则宽博朴实不足,繁 缛奇丽有余,以浓艳为特征。楚雄型服饰主要流行于云南楚雄彝族自 治州及邻近地区,穿着人口约40万,楚雄地区地处滇池与洱海之间, 东接乌蒙,北靠金沙,南邻衷牢,是古代各部彝族辗转迁徙之地,为 彝语几大方言的交汇地带,故服饰也呈现出纷繁多姿的款式风貌.
民族服饰总体特点
• 少数民族人民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服饰,保 持其强烈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特色,形成了 独立的民族服饰文化体系。作为民族文化 的一种符号,一种形式载体,少数民族服 饰不仅体现了地域特征,而且表现了一定 的等级特点.它完整地凝聚着少数民族人 民千百年来形成的美学,宗教、政治、哲 学及习俗等方面的传统观念,蕴含着民族 人民在文化结构深层的心理积淀。
美 丽 的 彝 族 少 女 在 石 林
纳西族
• 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丽江妇女则穿宽腰大袖,前 幅短,后幅及胫的大褂,外加坎肩,下着长裤,腰系百褶 围裙,脚穿船形绣花鞋,背披一种叫"永袄"的羊皮披肩。 披肩背面上方钉有并排的七个圆布圈及七对垂穗。圆布圈 上用金线和彩色丝线绣成图案,俗称"披星戴月",以示勤 劳之意。已婚妇女梳发髻于头顶,戴圆形的沙帕"左井", 未婚女子则结发辫盘于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帽,并喜戴 耳环、戒指、银或玉手镯等饰物。衣服多为蓝、白、青色, 稍绣花边,朴素大方。宁蒗纳西族妇女喜欢穿短衫,下系 长可及地的百褶裙,披羊皮,裹青布头巾,戴金、银、玉、 石等制作的耳环和手镯,并喜欢束"羊皮带"或"围腰带"。" 羊皮带"用棉布制成,每一根长约四尺半,宽约二寸。使 用时必须是成对的,一端缝于披羊皮,另一端是等腰三角 形,尖端附近绣一只大蝴蝶,依次绣有如意图、辣椒灯、 桂花等。围腰带十分精致,它是一对长约三尺,宽约二寸 的棉布带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