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矿井开拓方式

2021版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矿井开拓方式
2021版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矿井开拓方式

2021版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

矿井开拓方式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21

2021版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矿井开拓方

说明: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安全管理是一

种动态管理。可以下载修改后或直接打印使用(使用前请详细阅读内容是否合适)。

煤炭资源埋藏在山里或地下,必须从地面开掘一系列的井筒和巷道通达煤层,才能进行资源的开采。这些井筒和巷道构成矿井开拓系统。这些井筒和主要巷道在井田内的总体布置方式,称为矿井开拓方式。通常按井筒形式将矿井开拓划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4种方式,如图3-1所示。

图3-1矿井开拓系统

1—平硐;2—立井;3—斜井;4—斜巷

1.立井开拓

立井开拓是指利用垂直巷道由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

道通达煤层的开拓方式。当煤层埋藏较深,表土层厚,瓦斯、水文情况复杂等情况下广泛应用的一种开拓方式。

2.斜井开拓

斜井开拓是指利用倾斜巷道由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一种开拓方式。根据井筒位置和开拓巷道布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片盘斜井和斜井分区式开拓。当煤炭储量较少时可采用片盘斜井开拓;斜井分区式开拓又分单水平分区式开拓和多水平分区式开拓。

3.平硐开拓

平硐开拓是指利用水平巷道从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开拓方式。采用平硐开拓时,一般以一条主平硐担负运煤、出矸、进风、排水、设置管路和行人等任务,在井田上部回风水平开掘回风平硐或回风井。当煤层赋存位置在较高的山岭、丘陵、沟谷中时可采用平硐开拓。

4.综合开拓

综合开拓是指借助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井筒形式从地面进入地

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开拓方式。如立井+斜井、平硐+斜井、立井+平硐以及立井+斜井+平硐等开拓方式。如果只采用单一的井硐形式开拓井田,可能遇到技术上的困难或在经济上不合理,因此要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井硐开拓井田。

二、矿井生产系统

(一)井下生产系统

煤矿井下生产系统主要有采煤系统、掘进系统、运煤系统、通风系统、运料排矸系统、排水系统、动力供应系统等。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这些系统担负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人员安全进出、材料设备上下井、矸石出运、供电、供气、供水等任务,生产系统的畅通和安全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证。

图3-2矿井主要井巷示意图

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4-主要运输石门;5-阶段运输大巷;6-回风井;7-回风石门;8-回风大巷;9-采区运输石门;10-采区下部车场底板绕道;11-采区下部车场;12-采区

煤仓;13-行人进风巷;14-运输上山;15-轨道上山;16-上山绞车房;17-采区回风石门;18-采区上部车场;19-采区中部车场;20-区段运输平巷;21-下区

段回风平巷;22-联络巷;23-区段回风平巷;24-开切眼;25-采煤工作面

1.采煤系统

煤矿生产的中心环节是利用各种采煤方法进行采煤作业。采煤系统包括合理的巷道布置和适宜的采煤工艺(包括破煤、装煤、运煤、支护、采空区处理等)。如图3-2所示24、25

2.掘进系统

掘进系统就是按照井田开采规划的总体部署和采煤设计要求,开掘各种类型的巷道,合理而有序地开采煤炭资源的准备系统。采掘衔接是矿井生产均衡的重要保证,掘进作业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如图3-2所示21

3.运煤系统:将井下煤炭运输提升到地面的设备设施及井巷布置统称为运煤系统。担负煤炭运输和提升的重要任务。图3-2所示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的研究毕业论文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的研究毕业论文 绪论 一、矿井概况 交子里矿井是一座几经挖潜改造和扩建而成的大型矿井,开采历史44年,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现主采水平为交子里水平,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全部垮落法,使用综采和综放工艺,矿井提升采用强力皮带提升,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 交子里矿井设计能力200万吨/年,2005年省煤炭工业管理局晋规发[2005]256号文件批准核定交子里矿井生产能力为200万吨/年。 交子里矿井现采用斜井开拓方式,井下为单水平开拓,水平标高为交子里m。共有2个斜井和2个立井,其中主斜井为胶带机提升,井筒坡度为0~8°~16o、斜长950米,担负矿井煤炭提升任务;副斜井装备为2JK-250型双滚筒绞车,坡度16°,斜长382m,三个斜井共同担负矿井辅助提升任务;回风立井,担负矿井回风任务;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区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通风。 井下布置两条运输大巷,一条交子里水平轨道运输大巷采用电机车牵引1T矿车运输完成辅助运输,一条交子里胶带运输大巷,担负矿井的煤炭运输任务。 矿井主采盘区为交子里盘区,由于交子里盘区9#煤层大部分被小煤窑开采和破坏,故本次设计针对10#、11#煤层。 二、设计依据:

1、设计委托书。 2、交子里矿井地质报告。 二零零五年五月四日省煤炭工业局以晋煤规发[2005]256号文批准交子里矿井生产能力为200万吨。 附:晋煤规发[2005]256号文件。 4、《煤矿安全规程》。 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 6、《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 7、《矿井防灭火规》。 8、《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 三、设计的指导思想: 1、本设计依据《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交子里矿井改扩建工程》,并结合交子里矿井现状,利用交子里矿现有生产系统进行设计。 2、最大限度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合理布置工作面。 3、本着降低投资,加快投产进度,促进合理衔接的思想。 四、设计的主要特点及技术经济指标: 设计特点:井下煤炭运输全部采用胶带输送机连续运煤方式,运输量大,安全可靠。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问题 根据地质资料提供,交子里盘区由于受小煤窑越层越界开采,9#煤资源损失贻尽,且10#、11#煤也越层采动,小煤窑采空区的低洼

矿井开拓设计

矿井开拓设计 一.矿井基本资料 某矿井含有俩煤层,煤层厚度为m1=6m,m2=8m,煤间距10m,煤层倾角32。煤层埋深煤露头72m,煤倾斜长度1860m,走向长度8000m。设计生产能力180万t/a,采用3t底卸式矿车运输。低瓦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顶底板均为中等稳定粉砂岩。 二.储量计算 1.矿井地质资源量 Z=8000*1860*(6+8)*1.25=260400000t 2.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根据钻孔布置,在煤矿地质资源量中,60%是探明的,30%是控制的,10%是推断的。 根据煤层厚度和煤质,在探明的和控制1的资源量中,70%的是经济的基础储量,30%的是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则矿井工业资源/储量计算。 Zg= Z111b + Z122b + Z2m11+ Z2m22+ Z333k Zg——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Z111b——探明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 Z122b——控制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 Z2m11——探明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Z2m22——控制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Z333k——推断的资源量 Z111b=26040*60%*70%=10936.8万t Z122b=26040*30%*70%=5468.4万t Z2m11=26040*60%*30%=4687.2万t Z2m22=26040*30%*30%=2343.6万t 由于地质条件简单,k在0.8以上取值。 Z333k=26040*10%*k=2083.2万t Zg=Z111b+Z122b+Z2m11+Z2m22+Z333k= 10936.8 +5468.4+4687.2+2343.6+2083.2=25546.2万t。 3.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计算,其中P1按矿井工业资源/储量的3%估算, Zs=(Zg-P1) Zs——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P1——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筑物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之和。 Zs=25546.2-25546.2*3%=24779.814万t 4.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按下式计算,其中P2按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的2%估算。 Zk=(Zs-P2)C Zk——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P2——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损失量之和;

第4章 矿井开拓与开采(已完)

第四章井田开拓与开采 第一节井田开拓 一、井田开拓方式及井口位置 (一) 影响井田开拓的主要因素 本井田地质构造简单,大体为一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煤层倾角0~3°,未发现断层;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无老窑开采及采空区,对开采无影响。影响井田开拓方式、井口位置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特点、凿井工程地质条件、铁路接轨点位置、水源和电源情况、井下开拓部署、工业场地压煤量、技术装备水平和地质勘探程度等。 1. 地形地貌 本井田内地形总体上为东南高、西北低,海拔标高+1302.5~+1278.5m,地形变化不大,地势平缓。井田具风积沙漠~半沙漠地貌特征,半流动和半固定的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遍布全井田,耕地有限,因此,从地形地貌上看,对井口位置和开拓方式的选择影响不大。 2. 地质构造 本区构造形态为一向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小于2°。区内断层不发育,无岩浆岩侵入体,故井田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近水平,无煤层露头,同一煤层井田内高差小于120m,从构造上看,对井口位置和开拓方式的选择影响亦不明显。 3. 煤层赋存特点 井田主要可采煤层3-1煤、4-1煤全区发育,赋存深度一般600~700m左右,赋存稳定,厚度变化小,主采煤层之上仅有一中厚2-2中煤层,2-2中煤层大部可采,仅在井田西南部不可采。4-1煤下部还有4-2中、5-1、5-2、6-2上、6-2中五个煤层,井田范围内均大部可采。除3-1煤和4-1煤为厚~中厚煤层(平均厚度4.75m和3.75m)外,其余煤层均为薄煤层或中厚煤层(平均厚度1.80~2.60m)各煤层倾角平缓(0~3°),

适合长壁机械化开采。 4. 凿井工程地质条件 井田浅部全部被第四系全新统风积沙及沉积砂土地层覆盖,厚度在27.13~135.50m,平均95.26m,南厚北薄,靠近井田储量中心范围内厚度在120m左右,厚度差不明显,新生界地层主要由风积沙、粉细砂、砂粘土、粘砂土组成,下部上更新统砂层富水性较强,上部风积沙层含水相对较弱。因此,从工程地质条件上看,井筒需采用特殊凿井法施工,适合立井开拓,井口位置宜选择在中部或西部。 5. 接轨点位置及外部道路 目前,根据鄂尔多斯市南部铁路公司规划,本矿区内新恩铁路在本井田东北部通过,本矿井接轨点确定在母杜柴登井田东北部大牛地站,因此,从接轨点位置及外部道路上看,井口位置宜选择在井田中部、西部或北部。 6. 水源及电源情况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呼吉尔特矿区总体规划》,矿区内各矿井的生活用水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矿区开发建设规划,统筹建设水源地和输配水管网,位于井田西侧的哈头才当水源地为矿区集中水源地。 母杜柴登井田的供电电源可引自井田北部的图克110kV变电站和葫芦素220kV变电站。 因此,从水源和电源上看,井口位置宜选择在井田西部、中部或北部。 7. 技术装备水平 近年来,我国煤矿矿井技术装备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大型多绳摩擦轮提升机与电控装备,大容量立井提升箕斗及提升罐笼等不断创新,为建设特大型立井提供了提升的保证;长距离、大功率带式输送机、多功能无轨胶轮车等连续化、自动化运输设备及工作面高产高效的综放、大采高综采、连续采煤机等现代采掘设备逐渐改变了矿井的生产面貌。因此,从技术装备水平上看,采用立井开拓是可行的。 8. 地质勘查程度 本井田已经完成煤炭勘探工作,可以满足本阶段设计要求。储量级别较高(331)

煤矿井田开拓方式.doc

第四节井田开拓方式 一、井田开拓基本知识 (一)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一个煤田的范围很大,面积由数十至数千平方公里,甚至上万平方公里,煤的蕴藏量由几亿到几百亿吨。通常由几个或几十个矿开采。划给一个矿井来开采的那部分煤田,叫做井田(或矿田)。井田的边界多是以自然条件(大断层等)来划分。井田范围的大小,决定了矿井的储量和开采条件,是建设矿井的基本根据。 矿井储量可分为远景储量和工业储量两类,是确定矿井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矿井的工业储量减去设计和开采损失,就是矿井的可采储量。可采储量占工业储量的百分比叫做采出率(也称“回采率”),矿井采出率应大于75%以上。采出率太低,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减少矿井的服务年限。 矿井可采储量与工业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Zk=(Zc-P)C Zk=A·T·K 式中Zk——可采储量,万t; Zc——工业储量,万t;

C ——采区设计回采率,薄煤层(煤厚≤1.3m)为 0.85,中厚煤层(煤厚1.3~3.5m)为0.80, 厚煤层(煤厚>3.5m)为0.75; A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t/a; T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a; K ——储量备用系数,一般取1.2~1.4。 矿井生产能力,一般指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按设计的生产能力大小矿井分为大、中、小三种井型: 大型:1.2、1.5、1.8、2.4、3.0、4.0、5.0、6.0Mt/a 及以上; 中型:0.45、0.6、0.9Mt/a; 小型:0.3 Mt/a及以下。 矿井服务年限应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使它们之间保持一个技术、经济上都比较合理的关系。《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2005年版),对45万t/a及以上矿井,按不同井型,对矿井的设计服务年限作了相应的规定,中型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40年,1.2~2.4 Mt/a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50年,3.0~5.0 Mt/a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60年,6.0 Mt/a及以上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70年。 (二)井田内的再划分 煤田划分为井田后,每一个井田的面积仍然比较大,再这样大范围内进行采煤,还必须将井田再划分为若干较小的

第五节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

第二十五章矿井开采设计 第一节矿井开采设计的依据 建设一个矿井需要国家很多投资,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具备下列依据。 一、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计划任务书),是生产管理部门向设计部门委托设计任务的一项指令性文件。 设计任务书—规定了拟建项目的任务和设计内容、技术方向、设计阶段、设计原则、计划按排以及配套工程的发展计划与要求 设计任务书主要内容 (1)矿井建设目的 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矿井建设规模。 矿井主要产品的产量品种,全部和分期建设规模。 (3)矿井建设根据 地质资源,原材料、设备、动力的供应,劳动力和生活资料来源,产品的用途和用户。 (4)矿井机械化程度。 (5)矿井主要生产协作条件。

所需资料和材料的数量、运输量和供应关系协议(或建议) 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三废”治理要求 特殊材料和设备供应建议 交通运输、供电和供水方式 铁路接轨和供电接线的协议以及城镇建设等设施 (6)矿井主要设计原则。 井筒位置 矿井开拓方式 通风方式 产品的加工 运输,工业与生活建筑地点和占用土地估算 建设原则和建筑标准,职工单眷比 防空、防洪和防震以及环境保护等要求 矿井投产标准(分期投产或是一次设计一次投产)及建设工期(7)矿井设计效果。 劳动定员、建设吨煤投资和总投资估算 二、精查地质报告 井田精查地质报告是矿井初步设计的基础。 清楚井田境界内地质构造 清楚储量 明确煤质牌号及其用途 准确的水文地质资料

对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的小型煤矿及地方小煤矿,可用详查最终地质报告作为资源的依据。 全矿井特别是第一水平必须有相当数量的高级储量(平衡表内的A+B级储量) 三、国家总的建设方针、政策及有关规程和规范 遵循国家正式颁发的与建设项目有关的方针政策、规程、规范和技术方向等;或国家对建设项目明确规定的有关文件。 四、经批准的上一阶段设计确定的原则 第二节矿井开采设计的程序和内容 一、矿井设计程序 矿井设计的程序应为: 根据批准后的矿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矿区总体设计; 矿区总体设计批准后进行矿井可行性研究; 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进行矿井初步设计; 矿井初步设计审批后进行矿井施工图设计。 矿井初步设计的基本内容 (1)矿井的位置、交通、地形、地貌、河流湖泊、沼泽分布及范围、气象及地震、水文、工农业、建筑材料概况,现有的供水、供电状况。 地层、水文地质、主要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特征、用途、煤质; 说明地质勘探程度及问题,开采影响的因素。 (2)说明井田境界及划分依据,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开采损失及计算方法,年工作制度、生产能力及依据。 (3)说明提出的几个主要开拓方案,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阐明推荐开拓方案的主要内容及理由; 确定井筒数目和位置,井筒断面,设计井底车场及硐室,验算

第三章 开拓开采

第三章井田开拓 第一节开拓方式及井口位置 一、项目设计、施工概况 1、本项目前期设计概况 贵州五轮山煤业有限公司五轮山煤矿为在建矿井,于2003年底开工建设。贵州五轮山煤业有限公司由兖矿贵州能化有限公司(占有五轮山煤矿50%的股权)、贵州能发电力燃料开发有限公司(占有五轮山煤矿30%的股权)、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占有五轮山煤矿20%的股权)三家股东共同出资组建。 本矿井《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均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2004年1月—4月完成并通过审查;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2004年12月—2005年6月完成《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以上设计首采面均布置在6-3煤层中,《安全专篇》审查会中领导及专家提出首采6-3煤层不利于安全生产,因此,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根据专家意见,通过与业主协商对安全专篇煤层开采顺序进行调整,即遵循从上至下的开采顺序,先开采3煤,然后依次为5-2、5-3、6-3、8煤层……,于2005年7月通过贵州工业大学采矿工程科技咨询服务公司评审,修改后的专篇于同年10月提交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待审。 2006年3月26日,矿井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在揭穿5-1煤层施工过程中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导致安全条件发生改变,2006年底—2007年4月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根据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报告重新编制了《初步设计(修改)》和《安全专篇(修改)》,并报送相关部门审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文件《关于贵州省五轮山煤业有限公司五轮山矿井一期工程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煤安监函【2007】45号)批复了本矿井安全设施设计。2008年5月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根据审查通过的安全设施设计对初步设计(修改)再次做了调整,并通过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评审,贵州省发展和

矿井开拓延伸设计方案

神华集团乌达矿业公司五虎山煤矿 9#、10#、12#煤层开拓延伸设计 前言 乌达矿业公司五虎山煤矿是国家六十年代投资建设的年设计能力150万吨的大型矿井。该矿井1970简易投产,1983年达产,1990年产量曾突破200万吨。三十年来,五虎山矿共生产煤炭2316.1万吨。 2000年五虎山矿进行技术改造,技改后的矿井主采4#、7#煤层,主产品是低硫精煤、电煤。截止2003年6月,技改后圈定的4#、7#煤层可采储量约为365.4万吨,按年产150万吨计,只能维持二年多,矿井接续紧张。 五虎山矿井开拓延伸涉及的煤层是9#、10#、12#。根据乌达矿区煤层分布及开采状况看,苏海图矿主采12#、13#、15#煤层,已没有9#、10#煤层,黄白茨矿现主采9#煤层,但储量有限,只能开采2年,五虎山矿井9#、10#煤层可采储量约1837.3万吨。9#、10#煤层虽然属高硫煤,但灰分低,发热量高,经市场调研,高硫煤市场前景是明朗的,具有开采价值。本次矿井开拓延伸方案主要设计开采9#、10#、12#煤层,其中先期开采9#、10#煤层,后期开采12#煤层,矿井设计能力可提升至240万吨/年。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地理位臵、交通 五虎山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境内,为贺兰山北部煤田乌达矿区的一部分。包兰铁路、110国道从乌达矿区东侧通过。矿区铁路专用线在包兰铁路的乌海西站接轨。区内有乌达通至巴音浩特和吉兰泰等地区的主要公路。 第二节地质概况 五虎山矿井范围拐点坐标: 1:X=4376543 Y=36384241; 2:X=4376553 Y=36380481; 3:X=4376296 Y=36380464; 4:X=4374958 Y=36381152; 5:X=4374110 Y=36381610; 6:X=4372800 Y=36382371; 7:X=4372800 Y=36383131; 8:X=4371973 Y=36383446; 9:X=4372303 Y=36383601; 10:X=4372303 Y=36383921;

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矿井开拓方式(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476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矿 井开拓方式(正式版)

编订人:某某某 审批人:某某某 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矿井开拓方式 (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煤炭资源埋藏在山里或地下,必须从地面开掘一 系列的井筒和巷道通达煤层,才能进行资源的开采。 这些井筒和巷道构成矿井开拓系统。这些井筒和主要 巷道在井田内的总体布置方式,称为矿井开拓方式。 通常按井筒形式将矿井开拓划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 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4种方式,如图3-1所示。 图3-1 矿井开拓系统 1—平硐; 2—立井; 3—斜井; 4—斜巷

1.立井开拓 立井开拓是指利用垂直巷道由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开拓方式。当煤层埋藏较深,表土层厚,瓦斯、水文情况复杂等情况下广泛应用的一种开拓方式。 2.斜井开拓 斜井开拓是指利用倾斜巷道由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一种开拓方式。根据井筒位置和开拓巷道布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片盘斜井和斜井分区式开拓。当煤炭储量较少时可采用片盘斜井开拓;斜井分区式开拓又分单水平分区式开拓和多水平分区式开拓。 3.平硐开拓 平硐开拓是指利用水平巷道从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开拓方式。采用平硐开拓

煤矿井田开拓方式设计

矿井设计 一、井田概况 某井田含有两层煤,煤层厚度分别为1M 6m,2M 8m,走向长度8km ,倾斜长 度1860m ,煤层间距10m ,煤层倾角34°,煤层露头深度为72m ,设计生产能力 为180万t/a 。瓦斯等级属于低瓦斯矿井。地表较为平坦,水文地质简单,煤层 顶底板均为中等稳定砂岩。初步设计矿井开拓方式,并初步分析大巷布置方式, 同时设计井底车场。 二、井田开拓 一、储量计算 1、矿井地质资源量计算 t 2604025.1)86(18608000万=?+??=Z Z 2、矿井资源/储量计算 以勘探地质报告为基础,矿井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的矿井工业资源/ 储量计算按下式计算: k Z Z Z Z Z Z M M b b g 333222112122111++++= g Z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b Z 111——探明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 b Z 122——控制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 112M Z ——探明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222M Z ——控制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333Z ——推断的资源量; k ——可信度系数,取0.7~0.9,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的取0.9;地质 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的取0.7。 根据钻孔布置,在矿井地质资源储量中,60%是探明的,30%是控制的,10%

是推断的。 根据煤层厚度和地质,在探明和控制的资源量中,70%的是经济基础储量, 30%的是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则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t Z b 万8.10936%70%6026040111=??= t Z b 万4.5468%70%3026040122=??= t Z M 万2.4687%30%6026040112=??= t Z M 万6.2343%30%3026040222=??= 因为地质条件简单,k 取0.9,则t k Z 万6.23439.0%1026040333=??= 则g Z =10936.8+5468.4+4687.2+2343.6+2343.6=25778.8万t 3、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可按下式计算)(1P Z Z g S -= 式中S Z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1P ——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筑物煤柱、露头煤柱、 水平面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之和。1P 按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的3%估算。 则t 25005.497%25778.8万=?=S Z 4、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t Z k 万3.20004%804.25005=?=

矿井开拓基础知识

矿井开拓 一、煤田、井田 1. 煤田划分为井田 在同一地质时期生成的大面积含煤地带称为煤田。煤田的范围很大,面积由数十至数千平方公里,煤的储量由几亿到几百亿吨。一个大的煤田通常由几个或十几矿开采,划归一个矿井进行开采的煤田通常称为井田(或矿田)。井田的边界多以大断层等自然条件进行划分。 2. 矿井储量与可采储量 井田范围的大小,决定了矿井的煤炭储量和开采条件,是建设矿井的基本根据。井田范围内煤炭的埋藏量称为矿井储量,矿井储量中工业储量只有一部分能够采出,这部分储量叫做可采储量。 3. 矿井井型与服务年限 矿井生产能力指矿井一年内能生产煤炭的产量,又称为矿井年产量或井型。矿井范围内可采储量按矿井设计生产能力计算其可生产年限,称为矿井设计服务年限。我国目前按设计生产能力把煤矿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每种类型又分为若干个等级,目前我国井型系列如表2-2-1所示。 表2-2-1 矿井井型和服务年限 二、井田再划分 煤田划分为井田后,每一个井田的面积仍然比较大, 为便于开采,还必须将井田再划分为若干较小的区、段,以便有计划的按一定顺序进行开采。 1. 井田划分为阶段 开采缓倾斜、倾斜和急倾斜煤层时,通常沿煤层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将井田划分为若干长条部分,每一个长条部分称为阶段,如图2-2-1所示。阶段大小一般用阶段斜长或阶段垂高来表示,它的走向长度等于井田走向全长。 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第一阶段-800-500-300-150第四阶段 图2-2-1 井田划分为阶段 H-阶段垂高;h-阶段斜长

阶段与阶段之间以水平面分界,分界面又称为水平面。布置有主要运输大巷和井底车场,担负该水平开采范围内主要运输和提升任务的水平称为开采水平。水平常用该处标高、开采顺序和用途来表示,如图2-1中的-150、-300、-500、-800水平,又称为第一水平,第二水平以及运输水平、回风水平等。 阶段的开采顺序一般是自上而下依次进行的,在开采第二阶段时,第一阶段的运输水平可变为第二阶段的回风水平。 一个井田如果只有一个开采水平,称为单水平开拓,它适用煤层倾角在16°以下,井田倾斜长度较小的矿井;当用两个以上开采水平来开采井田时,称为多水平开拓。从技术经济的角度考虑,一个矿井最好用一个开采水平来保证矿井的年产量,这样生产组织、技术管理简单,技术经济指标较好。 2. 阶段内的布置 阶段内的布置有连续式、分区式和分带式三种。 ⑴连续式 当阶段内的走向长度和倾斜长度都较小时,可在井田的每一翼沿阶段倾斜全长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并且回采工作面可以由井田中央向井田边界推进(连续前进式开采),或者从井田边界向井田中央推进(连续后退式开采),这种布置称为连续式布置如图2-2-2所示。 a b 图2-2-2 阶段内的连续式布置方式 a-连续前进式开采;b-连续后退式开采 ⑵分区式 当阶段的走向长度和倾斜长度都较大时,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部分,每部分长度约为600~1200m,沿倾斜的长度等于阶段斜长,在其中有独立的通风和运输系统,这样的每个部分称为采区,这种布置称为分区式布置,如图2-2-3所示。

矿井开拓与开采试卷(带答案)

系主任审核回答数字代表的巷道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采煤工作面周而复始地完成、、、、等工序的过程称为采煤循环。 3、采煤机的进刀方式有滚筒钻入法进刀、和中部斜切进刀。 4、采煤工艺的类型有、和综合机械化开采三种,其中综采面的主要设备有、和,综采与普采的区别在于工作面支护采用了。 5、阶段运输大巷的布置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分组集中布置三种。 6、根据采煤工艺、矿压控制特点和工作面长度不同,采煤方法分为壁式体系和 体系两大类。 7、在缓倾斜煤层中的长壁工作面,炮采工艺方式是指采用落煤、爆破装煤和人工装煤、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运煤及单体支柱支护的采煤工艺方式。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6题30分) 1、采煤工艺: 2、水平: 3、上山: 4、平硐: 5、开拓煤量: 6、放煤步距: 三、简答题(共26分) 1、根据第一题填空题图1所示的采矿工程平面图,写出运煤、运料、通风系统(只用数字表示即可)。(8分) 2、简要画图说明工作面前进式和后退式开采。(分别画出前进式和后退式示意图,并解释工作面前进式和后退式的概念)。(8分) 3、对比立井和斜井,简述平硐的优缺点和平硐的适应条件。(10分) 四论述题(每题14分,共1题14分) 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分析。写出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空30分) 1).1采区运输石门;2采区回风石门;3采区下部车场;4轨道上山;5运煤上山;6采区上部车场;7采区中部车场;8区段回风平巷;9区段运输平巷;10区段回风平巷;11联络巷;12采取煤仓;13采区变电所;14绞车房 2)破煤、装煤、运煤、支护、采空区处理 3)端部斜切进刀 4)爆破采煤工艺、普通机械化开采;双滚筒采煤机、自移式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 5)分层布置、集中布置 6)柱式 7)爆破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6题30分) 1).采煤工艺:采煤工作面各工序所用方法、设备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2). 水平:沿煤层走向某一标高布置运输大巷或总回风巷的水平面。 3).上山:服务于一个采区(或盘区)的倾斜巷道。 4).平硐:指有出口直接通到地面的水平巷道。 5).开拓煤量:是井田范围内已掘进的开拓巷道所圈定的尚未采出的那部分可采储量。 6).放煤步距: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前后两次放煤的间距。 三、简答题(共26分) 1)(8分)运煤:工作面—9—5—12—1 通风:新风:1—3—4—7—8—11—9—工作面 污风:左翼:工作面—10—6—2 右翼:工作面—10—2 运料系统:1—3—4—7—8—11—9(上区段下部平巷所需材料) 1—3—4—6—10(工作面需要的材料) 2)(8分)工作面后退式:由采区边界附近向采区上山方向推进采煤。我国广泛应用。 工作面前进式:采面由采区上山附近向采区边界方向回采,区段平巷沿空留巷。 后退式前进式 3)(10分)平硐的优点: 运输环节少,设备少; 地面工业场地建筑和设施简单; 不需留工业场地煤柱; 不设井底车场,水自流,无水仓; 施工条件好,掘进速度快。 平硐的缺点:受地形及埋藏条件限制。(只有在地形条件合适,煤层赋存较高的山岭、丘陵或沟谷地区,且便于布置工业场地和引进铁路,上山部分的储量大致能满足同类井型水平服务年限要求时,都应采用平硐开拓。) 平硐适用条件:平硐标高以上有足够储量的山岭地带。是最简单的开拓方式,技术上和经济上最有利。 四论述题(每题14分,共1题14分) 1、优点: (1)单产高;(2)效率高(3)成本低(4)巷道掘进量少(5)工作面搬家次数少(6)对地质构造、煤层构造、煤层厚度变化适应性。 2、缺点 (1)煤炭采出率低(2)易造成煤层自然发火(3)开采煤尘大(4)瓦斯易于积聚; 3、适用条件 (1)煤层厚度一次采出厚度以6-8m为宜;(2)煤层硬度一般<3;(3)煤层倾角缓斜煤层效果显著,最大不超过30度;;(4)煤层结构夹矸厚度不超过0.5m,硬度系数< 3;(5)顶板条件直接顶应具有随顶煤下落特性,冒落高度应大于1-1.2倍;(6)地质构造地质破坏严重,构造复杂,断层较多和使用长壁综采较困难地段,上下山煤柱等地方;(7)自然发火、瓦斯及水文地质条件对自然发火期短、瓦斯涌出量大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煤层,应先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后才能采用放顶煤采煤法。

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矿井开拓方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矿 井开拓方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349-38 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矿井开拓方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煤炭资源埋藏在山里或地下,必须从地面开掘一系列的井筒和巷道通达煤层,才能进行资源的开采。这些井筒和巷道构成矿井开拓系统。这些井筒和主要巷道在井田内的总体布置方式,称为矿井开拓方式。通常按井筒形式将矿井开拓划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4种方式,如图3-1所示。 图3-1 矿井开拓系统 1—平硐; 2—立井; 3—斜井; 4—斜巷 1.立井开拓 立井开拓是指利用垂直巷道由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开拓方式。当煤层埋藏较深,表土层厚,瓦斯、水文情况复杂等情况下广泛应

用的一种开拓方式。 2.斜井开拓 斜井开拓是指利用倾斜巷道由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一种开拓方式。根据井筒位置和开拓巷道布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片盘斜井和斜井分区式开拓。当煤炭储量较少时可采用片盘斜井开拓;斜井分区式开拓又分单水平分区式开拓和多水平分区式开拓。 3.平硐开拓 平硐开拓是指利用水平巷道从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开拓方式。采用平硐开拓时,一般以一条主平硐担负运煤、出矸、进风、排水、设置管路和行人等任务,在井田上部回风水平开掘回风平硐或回风井。当煤层赋存位置在较高的山岭、丘陵、沟谷中时可采用平硐开拓。 4.综合开拓 综合开拓是指借助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井筒形式从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开拓方

矿井开拓巷道开拓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矿井开拓巷道开拓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在一定的井田地质、开采技术条件下,矿井开拓巷道可有多种布置方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通称为开拓方式。合理的开拓方式,一般要在技术可行的多种开拓方式中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才能确定 一、井田开拓方式分类 井田开拓方式种类很多,一般可按下列特征分类。: (一)按井筒(硐)形式 按井筒(硐)形式可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 (二)按开采水平数目 按开采水平数目可分为:单水平开拓(井田内只设1个开采水平);多水平开拓(井田内设2个及2个以上开采水平)。(三)按开采准备方式 按开采准备方式可分为上山式、上下山式及混合式。 (1)上山式开采开采水平只开采上山阶段,阶段内一般采用采区式准备。 (2)上下山式开采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上山阶段及下山阶段,阶段内采用采区式准备或带区式准备;近水平煤层,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井田上山部分及下山部分,采用盘区式或带区式准备。 (3)上山及上下山混合式开采上述方式的结合应用。

(四)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 (1)分煤层大巷,即在每个煤层设大巷; (2)集中大巷,在煤层群集中设置大巷,通过采区石门与各煤层联系; (3)分组集中大巷,即对煤层群分组,分组中设集中大巷。根据我国常用的开拓方式,其分类可见图3—14所示 因此,立井开拓方式可有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式;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式及上、下山相结合的方式。如图3—15所示。 图3—15立井开拓方式

(a)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式;(b)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式; (c)立井多水平上山式;(d)立井多水平上山及上下山式混合式 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4—主要石门;5—开采水平运输大巷 二、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 井田开拓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一定的矿山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下,根据矿区总体设计的原则规定,正确解决下列问题:(1)确定井筒的形式、数目及其配置,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场地的位置。 (2)合理地确定开采水平数目和位置。 (3)布置大巷及井底车场。 (4)确定矿井开采程序,做好开采水平的接替。 (5)进行矿井开拓延深、深部开拓及技术改造。 上述问题解决得是否正确,关系到整个矿井生产的长远利益,关系到矿井的基本建设工程量、初期投资和建设速度,从而影响矿井经济效益。矿井开拓方案一经实施,再发现不合理而改动,那将耽误许多时间,浪费巨大投资。因此,确定开拓问题,需根据国家政策,综合考虑地质、开采技术等诸多条件,经全面比较后才能确定合理的方案。在解决开拓问题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2021版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矿井开拓方式

2021版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 矿井开拓方式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21

2021版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矿井开拓方 式 说明: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安全管理是一 种动态管理。可以下载修改后或直接打印使用(使用前请详细阅读内容是否合适)。 煤炭资源埋藏在山里或地下,必须从地面开掘一系列的井筒和巷道通达煤层,才能进行资源的开采。这些井筒和巷道构成矿井开拓系统。这些井筒和主要巷道在井田内的总体布置方式,称为矿井开拓方式。通常按井筒形式将矿井开拓划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4种方式,如图3-1所示。 图3-1矿井开拓系统 1—平硐;2—立井;3—斜井;4—斜巷 1.立井开拓 立井开拓是指利用垂直巷道由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

道通达煤层的开拓方式。当煤层埋藏较深,表土层厚,瓦斯、水文情况复杂等情况下广泛应用的一种开拓方式。 2.斜井开拓 斜井开拓是指利用倾斜巷道由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一种开拓方式。根据井筒位置和开拓巷道布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片盘斜井和斜井分区式开拓。当煤炭储量较少时可采用片盘斜井开拓;斜井分区式开拓又分单水平分区式开拓和多水平分区式开拓。 3.平硐开拓 平硐开拓是指利用水平巷道从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开拓方式。采用平硐开拓时,一般以一条主平硐担负运煤、出矸、进风、排水、设置管路和行人等任务,在井田上部回风水平开掘回风平硐或回风井。当煤层赋存位置在较高的山岭、丘陵、沟谷中时可采用平硐开拓。 4.综合开拓 综合开拓是指借助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井筒形式从地面进入地

2020年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煤矿地质基本知识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年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煤 矿地质基本知识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0年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煤矿地质基 本知识 备注说明: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与生产在实施过程,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 一、煤层的形成与赋存特征 1.煤层的形成 在成煤的古地质年代,大量的植物死亡后,堆积在停滞水体中的植物遗体经泥炭化作用,转变成泥炭或腐泥;泥炭或腐泥被埋藏后,由于盆地基底下降而沉埋至地下深部,经成岩作用而转变成褐煤;温度和压力逐渐增高,再经变质作用后转变成烟煤至无烟煤。 2.煤层的形态与结构 煤在地下通常是呈层状埋藏的,煤层在空间的展布特征,称为煤层形态。根据煤层在空间的连续情况,可分为层状、似层状、不规则状、马尾状等煤层形态。煤层结构是指煤层中夹矸的数量和分

布特征。按是否含有夹矸层,常将煤层分为以下2种: (1)简单结构煤层,是指不含夹矸的煤层。 (2)复杂结构煤层,是指含有夹矸的煤层。 3.煤层的顶板与底板 (1)顶板。正常层序的含煤地层中覆盖在煤层上面的岩层称为顶板。根据岩层相对于煤层的位置和垮落性能、强度等特征的不同,顶板可分为伪顶、直接顶和基本顶3种如图3-3所示。在采煤过程中,直接顶是顶板管理的重要部位。 伪顶是指位于煤层之上,随采随落的极不稳定岩层。其厚度一般在0.5m以下,多由页岩、碳质页岩组成,不易支护。 直接顶是指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移架或回柱后能自行垮落的岩层。其厚度一般为1~2m,多由页岩、泥岩、粉砂岩及少量的石灰岩组成。 基本顶是指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通常厚度及岩石强度较大且难以垮落的岩层。基本顶一般只发生缓慢下沉,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达到相当面积之后才垮落一次,其岩性多为砂岩、砾

矿井开拓方案设计案例

3 矿井开拓方案设计案例 3.1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一 3.1.1 矿井基本资料 3.1.1.1 井田概况 某矿位于丘陵地带,井田范围内地形起伏较大,仅井田南部靠近井田边界处地势较为平坦,可作为工业广场选址。 地面标高+1460m~+1850m,井田南部境界外有汭水河流过,如图3-1所示。井田走向长度4.00~8.50km,倾斜长度1.40~4.40km, 面积约为25km2。 3.1.1.2 井田内可采煤层 井田内煤层结构复杂,厚度变化大,主采5煤厚度0.02~83.00m,平均厚度33m,仅在西部局部不可采。次开采3煤厚度0~4.50m平均厚度1.58m,在东南部分布不均匀不连续、不稳定,灰分高,不适宜开采;西北部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可采储量17.2Mt。主要开采5煤的煤层赋存特点简述如下: (1)东区块段煤层条件好,平均厚度35.50m,倾角6~9°,面积9.70km2,可采储量317.20Mt。(2)北区块段煤层条件好,平均厚度18.80m,倾角10~25°,面积5.10km2,可采储量84.10Mt。(3)南区临近汭水河,煤层平均厚度32.00m,倾角5~11°,面积5.50km2,可采储量130Mt。(4)西区块段煤层结构复杂,煤层厚度变化大且有分叉现象,此区煤层位于西部向斜轴两翼,煤层倾角变化大。面积约3.40km2,可采储量25Mt。 全矿井地质储量916Mt,其中5煤888Mt,3煤28Mt。 本矿井属低瓦斯,煤尘有爆炸危险,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正常涌水量110m3/h,最大涌水量135m3/h;煤质属低灰、低磷、低硫、中发热量的长焰煤,是良好的动力和化工煤种。井田内煤层赋存深,覆盖层厚度在500m以上,表土含水丰富。第三系甘肃群下部的砂岩结构松软含水丰富,井筒施工困难。 根据该矿自然条件,考虑技术经济合理性,对开采设计方案的主要原则问题确定如下:该矿煤层赋存稳定,储量丰富,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相对比较简单,除了东部的向斜和中部的背斜外,井田内无大断层,具有采用机械化采煤的条件;煤层瓦斯含量低,煤质好,具有较好的铁路外运条件,有加大开发强度的必要。根据井田可采储量,遵照矿井设计规范规定,将井型定为4.00Mt/a,经济上较为合理。考虑1.4的储量备用系数,矿井的服务年限为99a。 3.1.2 矿井开拓方案设计 3.1.2.1 井筒的形式和井口位置 5煤底板等高线约为+600m~+1000m,覆盖层厚,表土含水丰富,第三系甘肃群砂岩层强度低,富含水,厚度达120m左右。排除使用斜井开拓方式,选用立井开拓方式。 关于井口和地面工业广场位置问题,由于井田东、北、西及中部地形起伏落差大,不便于布置工业广场及解决地面运输,而在井田南部沿水河一带地势较为平坦,且便于与现有的准铁路接轨,取水方便;东南块段煤层条件又好,是理想的首采区,把井筒和工业广场的位置设于井田南部较为适宜。井口和工业广场位置合适的地点有Ⅰ、Ⅱ、Ⅲ、Ⅳ四处场地可供 选择。相比之下,场地Ⅲ偏离储量中心远,压煤量大,建工业广场还须搬迁一个小村庄,故最后选定Ⅰ、Ⅱ、Ⅳ三个场地作为比较方案的井口和工业广场位置。 考虑到井田面积为长大,井型又大。因此结合井下的开采部署,前期可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矿井生产后期,在适当地点开凿分区进风井和回风井,采用分区式通风,有利于解决后期通风线路过、通风费用过高的问题。

矿井开拓与开采

2 矿井开拓与开采 2.1 煤层埋藏及开采条件 2.1.1 地质构造及特征 1、地层及地质构造 (1)地层特征 矿区地表出露的主要地层为第四系(Q)、石炭系下统摆佐组(C1b)、上司组(C1s)、旧司组(C1j)、详摆组(C1x)、汤耙沟组(C1t)。由新至老简述如下:1)第四系(Q) 黄色、黄褐色粘土、亚粘土及植物根系,含砾砂、砂岩、泥岩碎块,主要分布在缓坡及沟谷地带,厚0~20m。 2)摆佐组(C1b) 地表掩盖强烈,未出露完全,地层剖面仅测制其底部地层;浅灰、灰白色厚层至块状燧石结核灰岩,顶部为细晶白云岩。以白云岩与下伏上司组泥晶灰岩分界。厚大于40m。 3)上司组(C1s) 上部灰岩页岩段:岩性主要由灰色中厚~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泥质灰岩、黑色页岩组成。含燧石条带或团块。含丰富的动物化石,主要有双壳类、珊瑚等。 中下部砂岩页岩段:由石英砂岩、页岩组成,以页岩为主,中夹多层泥质灰岩薄层,底为细粒石英砂岩。 下部灰岩段:主要岩性组合为泥晶灰岩、泥质灰岩夹页岩,以泥晶灰岩为主,含燧石团块,产丰富的动物化石,主要为双壳类、菊石、珊瑚等。 底部为泥质灰岩,与旧司组页岩分界。本组厚420~500m左右。 4)旧司组(C1j) 分布于矿区南西部,岩性以深灰~灰黑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黑色页岩、泥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以底部中厚层状泥晶灰岩、泥质灰岩与下伏祥摆组页岩分界,属整合接触。本组厚约150~210m。 下部以泥质灰岩与页岩组成,向上页岩增多。中部以泥质灰岩及泥晶灰岩为主,夹页岩薄层,含少量燧石团块,产双壳类化石。上部以页岩夹泥晶灰岩为主,含燧石团块。

5)详摆组(C1x) 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以页岩、砂岩为主,上部夹泥灰岩(或泥质灰岩)薄层。厚230~452m。含煤8~9层,单层煤厚0.1~1.90m,多以煤线及透镜体产出。根据岩性组合及含煤特征可分为三段。 第三段(C1x3):厚140~204m,平均厚172m,主要岩性组合为:中~厚层状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页岩薄煤层及煤线组成,含菱铁矿团块及条带。 上部主要岩性黑色页岩夹泥质灰岩,含少量菱铁矿团块,产双壳类、腕足、珊瑚等化石。 中部主要为黑色页岩、砂质页岩,局部夹石英粉砂岩薄层,含较多菱铁矿团块及条带,厚度较大,岩性单一。 下部主要由石英砂岩、石英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页岩、煤层组成,含煤层三层:M1、M2、M3;其中M3为局部可采煤层,其余煤层不可采。 以底部M3煤层底板石英砂岩与下伏页岩分界,标志清楚,属整合接触。 第二段(C1x2):厚125~215m,平均厚度170m,主要岩性组合为:石英砂岩、石英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页岩组成旋回性韵律。上部夹薄煤层或煤线,页岩中含菱铁矿团块及条带,产双壳类,海百合化石,以及生物遗迹化石。以底部厚层状石英砂岩与下伏页岩、砂质页岩分界,标志清楚,属整合接触。 第一段(C1x1):厚113~147m,平均厚130m,为主要的含煤段,主要岩性组合为:石英砂岩、石英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页岩、煤层或煤线。产双壳类、海百合化石,生物遗迹化石,以及碳化植物茎叶化石碎片等。 矿区含煤层八层,有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三层,编号为M5、M5、M9。M5、M9在矿区内较为稳定,属全区可采煤层,M3为极不稳定煤层,属局部可采煤层。 6)汤耙沟组(C1t) 本组总厚560.2m。主要岩性为灰~深灰、灰黑色中厚—厚层状致密灰岩及结晶灰岩,下部夹硅质灰岩、页岩、炭质页岩;顶部为泥质灰岩,局部为燧石结核。自下而上颜色变浅,硅质含量减少,泥质成分增多。产丰富的动物化石。主要有双壳类、珊瑚、腕足、海百合等。 (2)地质构造 矿区主要构造单元为六盘水断陷威宁北西向构造变形区,主要构造形迹位于龙街向斜南部扬起端与北西向翻努背斜交汇部位,总体呈单斜构造,次级褶皱不发育。地层总体走向近北西西,倾向南西,地表倾角10~39°,一般10~20°左右。矿区共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