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综合布置工法
基于BIM技术的地铁综合管线布置施工工法

基于BIM技术的地铁综合管线布置安装工法作者:赵寻初秀文摘要:地铁综合管线布置安装是地铁施工建造过程中最繁杂、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其布置安装水平直接决定着整个车站建设的综合质量。
本文首先对地铁机电装配的复杂性及传统施工方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说明,然后详细介绍基于BIM技术的地铁综合管线布置安装步骤及其优势,U的在于保证地铁车站综合管线布置安装的施工质量,规避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地铁机电设备如期安全运营。
关键词:地铁机电,BIM技术,施工现状,综合管线引言随着信息设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地铁车站内部结构系统复杂程度也随之越来越高, 导致在有限空间中进行机电安装面临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当前绿色节能环保的政策背景下,在管线设计时需要设立更多的通风管线来满足地下车站内空气质量的要求。
另外,地铁中排水系统也是车站内管线数量繁多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保证地铁安全高效的运行, 需要我们在对众多的管线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施工方案,总结以往经验,做到施工前预演仿真,施工时,可针对性地制定方案进行优化,合理布置不同管线层,便于后期维护,减少各类质量隐患的存在。
1地铁机电安装中综合管线布置的复杂性及重要性地铁建设难度大,涉及专业广,集通信网络、导向、FAS、BAS和配电等多个专业于一体,且各专业均要求在车站吊顶内架设相应的电缆桥架⑴。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对有限空间按照不同专业进行条块分割,为各专业预留相应的管线施工区域,但由于各专业间内部联系较少,这容易导致管线空间分布杂乱,降低空间分配的有效性,最终导致施工时电缆桥架布局复朵,管线交错重叠,各专业管线辨识度低,增加地铁机电设备运行问题隐患,使得后期保养维护成本上升。
地铁站作为典型的半密闭空间,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设备区和公共区。
一般公共区施工面积大,管线安装施工便利,可根据需要实地进行管线调整,管线碰撞冲突问题较少。
但在设备区,包括通风系统、低压配电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和通信系统等在内的各系统的管线数量众多,要在狭小有限的空间中科学合理的排布这些管线,需要提前计划好管线和机电设备安装次序及安装要点,降低各专业施工相互影响度,减少各类施工问题的发生。
三维空间管控下提升空间利用率机电综合管线施工工法(2)

三维空间管控下提升空间利用率机电综合管线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优化空间利用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在三维空间管控下提升空间利用率的机电综合管线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该工法通过合理规划、优化设计和精细施工,将机电设备的管线布置在三维空间中,充分利用垂直空间,提高了建筑空间的层次化和立体化利用效果,从而有效提升了空间利用率。
二、工法特点1. 三维空间管控:采用三维管控技术,合理规划和布置机电设备管线,实现空间的立体化利用。
2. 综合管线布置:将机电设备的各类管线整合布置,避免了传统布线方式中的重复、杂乱情况,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
3. 工艺协调性:通过优化设计,将机电设备与建筑结构紧密结合,实现施工工艺的协调进行,提高了施工效率。
4. 节省施工时间:由于采用三维空间管控和综合布置的方法,减少了传统施工中的反复调整和重复施工,缩短了施工周期。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尤其是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通过三维空间管控,解决了传统管线布置方式中难以利用的空间,使得室内空间得到充分利用,满足不同类型建筑对空间利用率的要求。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基于工程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将机电设备的管线布置在建筑的三维空间中。
通过采取技术措施,如利用吊装设备进行高空施工、采用预制装配的方式减少现场施工等,保证了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紧密联系。
同时,通过对工法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和解释,读者能够了解该工法的原理和应用。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工程前期准备、管线布置、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等。
在工程前期准备阶段,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测量勘察、设计规划和材料采购准备工作;在管线布置阶段,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综合管线布置,采用先安装主管道后分支管道的施工顺序;在设备安装阶段,进行设备的吊装、固定和接管等工作;最后,在系统调试阶段,对机电设备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市政管线综合优化布置施工工法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市政管线综合优化布置施工工法一、前言市政管线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它涵盖了供水、排水、燃气、电力等各种重要管网系统。
由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不断发展,市政管线的布置与施工工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需求。
为了提高市政管线的布置效率和施工质量,基于BIM技术的市政管线综合优化布置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二、工法特点基于BIM技术的市政管线综合优化布置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综合优化:通过BIM技术建立市政管线三维模型,综合考虑地形、土质、交通等因素进行布置优化,提高管线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2. 整体协调:通过BIM技术实现市政管线与其他市政工程的整体协调,减少冲突和重复工作,提高工程的整体效益。
3. 信息共享:通过BIM技术实现市政管线信息的共享与传输,提高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和协作,降低误工和成本。
4. 实时监控:通过BIM技术实时监测市政管线施工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预测和调整,提高施工安全和质量。
5. 后期维护:通过BIM技术建立市政管线资料库,实现对管线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设施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效率。
三、适应范围基于BIM技术的市政管线综合优化布置施工工法适用于城市中各种市政管线系统的布置与施工工程,包括供水管网、排水管网、燃气管网、电力管网等。
无论是新建工程还是旧城改造,都可以采用该工法进行设计和施工。
四、工艺原理基于BIM技术的市政管线综合优化布置施工工法以市政管线三维模型为基础,通过BIM软件进行布置优化和仿真分析。
具体步骤包括:1. 数据获取:获取相关的地形、土质、交通等数据,并进行数字化处理。
2. 模型建立:基于数据,建立市政管线的三维模型,包括管线路径、关联设施等。
3. 布置优化:通过BIM软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市政管线布置的优化,选择最佳路径和施工方式。
4. 仿真分析:通过BIM软件,对布置方案进行仿真分析,评估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和效果。
5. 实施施工:根据优化方案,组织施工工作,实施市政管线的布置和施工。
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线排布施工工法

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线排布施工工法一、前言综合管线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满足了建筑物内外各种管道和线缆的布局和排放。
综合管线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监理都是十分重要的。
如今,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线施工工法也应运而生。
这种工法结合了BIM技术和传统施工工艺,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成本,因此,它已经成为了现代建筑施工的主要趋势之一。
二、工法特点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线排布施工工法,主要特点如下:(1)BIM技术:利用BIM技术进行综合管线的数字化建模,包括综合管线的布局,材料类型和使用数量等信息。
BIM 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了信息沟通的障碍,缩短了设计、审批和施工等工序的时间,提高了整个工程的效率。
(2)施工工艺:该工法采用了先进的施工工艺,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隧道掘进、非开挖等多种工艺,能够灵活应对不同复杂度工程的施工。
(3)劳动组织:采用先进的劳动组织方式,实现了工人数量的合理化分配,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4)质量控制:采用CAD和BIM技术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了综合管线的施工质量和可靠性,有效减少了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5)安全措施:基于BIM模型和先进安全措施,对施工中的人员和设备实现全面的控制和安全监测,确保了施工中的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三、适应范围该施工工法主要适用于以下领域:(1)大型建筑项目:如超高层、广场、商场、酒店等大型建筑项目。
(2)水、电、气等公用事业:包括城市自来水、燃气、电力、通讯设施等公用事业。
(3)地下设施:包括地下停车场、地下通道、地铁站等。
(4)特殊建筑:如化工厂、医院、危化品储存库等特殊建筑。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采用BIM技术进行建模,通过图像显示的方式可视化、实时地展示工程进度,覆盖施工全过程。
通过提前对BIM 虚拟场景进行优化,能够及时发现工程细节问题和施工冲突,大大降低了施工风险和成本。
综合管道施工方法

综合管道施工方法综合管道施工涉及多个步骤和不同的施工方法,以下是一个基本的施工方法概述:施工准备:首先,需要熟悉、审查图纸及设计文件,并适时参与设计交底。
接着,确定工程内容、工程量和工作量,并编制管程施工技术方案,组织进行技术交底。
同时,准备施工机具及工程设施,组织施工队伍,并进行人员培训。
此外,还需合理部署施工平面,并按要求平整场地,铺设管路,接通水电及安装设置所需大型临时设施。
最后,确保管材、管件、阀门等贮备量达到要求,并能陆续进入现场,确保连续施工。
1.管道安装:根据具体施工条件和管道类型,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
常见的施工方法包括明挖法、浅埋暗挖法、盾构施工法和顶管施工法等。
在明挖法中,可以使用现浇混凝土施工法或预制装配式箱涵施工法。
安装过程中,要确保管道连接正确、密封性良好,避免出现漏水现象。
2.管道伸缩处理:对于过长的管线,有必要在特定区域内安装伸缩节,以适应温度变化等引起的伸缩变形。
伸缩节的处理方法会因管线的类型(如电器类管线或管道类管线)而有所不同。
3.管道封堵与引出:当管道需要穿墙时,应在管道表面包裹防护套管以保护管道。
对于电气类管线,可以使用防火胶泥进行封堵处理;对于大管线,则需要对墙口进行密实处理并填充相应的防火材料。
4.控制阀安装与调试:根据设计要求,安装管道控制阀,并进行调试,确保阀门的正常运行。
5.质量检测与验收:在施工过程中和完成后,需要进行管道的质量检测,包括管道连接点的密封性、管道的弯曲度、内壁光滑度、支架稳固性、标志清晰度以及防腐层的完整性等。
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然后进行验收。
此外,在综合管道施工中,还需要注意机电管线综合布置的问题。
这涉及到机电专业蓝图的审查、机电系统内部各专业之间及与其他专业之间的冲突解决、机电设备及管线的最佳排位等问题。
通过合理的综合布置,可以优化施工流程,减少管道所占空间,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总的来说,综合管道施工是一个复杂且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运用BIM技术进行管线系统综合平衡施工工法

运用BIM技术进行管线系统综合平衡施工工法运用BIM技术进行管线系统综合平衡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在施工领域中的应用日益成熟。
BIM技术能够整合各类信息,提供全方位的建模和数据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管线系统综合平衡施工工法,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工法的原理和应用。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以管线系统的综合平衡施工为目标,通过BIM技术实现管线系统的三维建模、协同设计和施工操作的全过程管理。
其特点如下:1. 综合平衡:该工法采用科学的管线系统布置和优化设计,使得各个管线之间的关系得到平衡,避免了干扰和冲突,提高了施工效率。
2. BIM技术支撑:该工法依托BIM技术,利用三维建模、协同设计、数量提取等功能,实现了管线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综合施工计划的制定。
3. 高效协同:该工法通过BIM模型的共享和协同,实现设计、施工和监理各方的信息交流和碰撞检测,提高了施工协调和准确性。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各类建筑、交通、市政等领域的管线系统施工,特别是对于复杂和密集的管线系统施工更为适用,能够解决传统施工中的错位、干扰和冲突问题。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基于BIM技术,通过建立精确的三维模型,将设计信息、材料信息、施工工艺信息等整合起来。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施工工法的综合平衡:1. 建立三维模型:通过BIM软件建立精确的三维管线系统模型,包括管道、设备、支架等元素,并在模型中标注有关的属性信息。
2. 协同设计:设计人员在模型中进行协同设计,通过模型的碰撞检测功能解决冲突问题,并优化管线系统布置和管径选取。
3. 施工工艺制定:在模型中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计划,包括分段施工、设备安装、管道连接等。
4. 实时监控和调整:施工过程中,通过BIM模型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并优化施工工艺。
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施工工法(2)

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施工工法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施工工法一、前言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施工工法是一种先进的管廊施工方法,通过预先制作管段和模块,然后在现场进行拼装,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对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工期短:预制管段和模块可以在工厂进行批量生产,减少现场施工时间。
2. 施工质量高:通过精密加工、质量控制和模块化设计,保证了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 灵活性强:根据不同现场条件和需要,可以通过调整模块组合实现多样化的管廊布置和功能。
4. 经济效益好:与传统施工相比,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施工工法具有更低的人工成本和材料浪费。
三、适应范围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场景:1. 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建设:适用于城市道路、桥梁、地铁、机场、高速公路等场所需要布设大量管线的情况。
2. 工业园区管网建设:适用于大型工业园区需要统一管网管理和维护的情况。
3. 建筑物管道系统建设:适用于大型建筑物内部的水电气管道系统建设。
四、工艺原理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模块化设计:根据管线和设备的需求,设计出不同规格和功能的模块,通过组合和拼装实现多元化的管廊配置。
2. 精密加工:在工厂对预制管段和模块进行精密加工,确保尺寸和质量的一致性。
3. 现场拼装:将预制的管段和模块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拼装和连接,形成完整的管廊系统。
4. 验收调试:对拼装完成的管廊进行验收和调试,确保其功能正常和安全可靠。
五、施工工艺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设计规划: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管廊系统的设计和布置规划。
2. 模块生产:根据设计图纸和工艺要求,对预制模块进行生产和加工。
3. 运输安装:将预制的管段和模块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现场组装和安装。
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线排布施工工法 (2)

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线排布施工工法一、前言综合管线排布施工工法是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管线排布方法。
该工法的出现,使得管线的设计、施工和使用可以更加高效和便捷进行。
在很多领域如城市建设、自来水和燃气等领域,综合管线排布已经逐渐取代了单独排布管道的方法,成为了主流的管道设计和施工方式。
二、工法特点综合管线排布工法最大的特点是它可以将不同类型、不同材质的管线互相嵌套在一起,使得管线在空间、功能和耐久性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整合。
因此这种工法可以有效地节省空间和材料,并且还可以避免在地下开挖中损坏原有的管道或其他地下设施。
三、适应范围综合管线排布工法适用于各类管线的排布,包括自来水管线、排水管线、天然气管线、电力管线、通信管线等。
它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工地和地形,包括市区、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地区。
四、工艺原理综合管线排布工法是在BIM软件的帮助下进行的。
它将各类管线的设计、排布和施工等过程相互连接起来,并将它们整合成一个三维模型。
该模型可以准确反映出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让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更加高效和精确。
工艺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模型设计:通过BIM软件进行模型设计和排布。
对模型进行不断优化和修改,确保每个管线的数量、长度和角度等信息被准确记录。
2、建模检查:进行建模检查以确保管道之间没有冲突和重叠,解决排布问题3、施工工艺设计:根据施工现场,制定合理施工计划,确定施工工艺。
4、施工调度:依据施工工艺,进行施工调度,对施工人员和机具进行编组。
五、施工工艺综合管线排布工法施工分以下几个关键的工序:1、前期准备工作:确定施工现场、制定施工计划、派遣工人、安装必要的设备和工具。
2、建设模型制作:使用BIM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并进行检查,补充不足信息。
3、施工过程:施工过程中分别进行预埋、深挖、沉降预测、集中敷设、接口处理与管道保护等工作。
4、模型更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随时更新三维模型,以完善管线的排布。
5、最终检查:施工结束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最终检查,以确保管道的质量和耐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线综合布置工法工法编号:FJGFEJ05-2011完成单位:厦门市建安集团有限公司千易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陈德贵胡思维陈俊杰曾贵长黄恒近1 前言1.0.1 管线综合布置技术是施工管理技术,随着建筑工程施工图纸电子版的应用,为工程实施电脑预装配和施工管理过程控制以及竣工资料整理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1.0.2 为了更好地落实和调整工程建设方、监理及设计的各项要求,合理分布机电工程各专业管线的位置,在设计交底和综合审图阶段,由总承包方采用管线综合平衡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实现设计和施工之间的衔接,为总承包方有效协调各机电专业分包方的施工提供技术支持,为施工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2 特点2.0.1 管线综合布置技术可以较快完善节点设计和施工详图深化设计;2.0.2 管线综合布置技术通过采用综合图纸解决在保证使用功能情况下,调整机电系统内部管线的标高和位置问题,避免交叉时产生冲突,同时还要配合并满足结构及装修的各个位置要求。
管线综合布置施工的水平不仅仅依赖于各专业施工员的施工管理经验,而是通过施工过程在计算机上的预装配,尽可能全面发现施工图纸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尽可能在施工准备阶段全部解决;2.0.3 通过管线综合布置技术可以在排列各种管道(线)时优先考虑安装施工和运行管理维修及二次施工对不同管线尤其是先后施工的管道(线)之间的平衡,合成后的管线综合布置图纸应达到先施工的管道(线)不要影响后续施工的管道(线)。
同时,还应满足后续运行维修和二次施工的管道(线)的工程需要,为将来需要维修及二装预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2.0.4 施工成本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
通过应用管线综合平衡技术,安装施工单位可以主动进行成本控制,如采用综合支吊架,可减少施工安装后的拆改工作量,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成本。
由于管线综合布置图纸制作处理审核全在现场,使与机电项目有关的管理及施工人员(包括甲方、监理、总包、劳务分包),均通过综合图涉及的专业内容(各专业图纸的综合图、机电样板的汇总报审图、与土建的交接图、方案附图、洽商附图、报验图及工程管理用图等)进行管理调整,及时掌握变更状况。
3 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居住区、城市环境、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热力工程、电力工程、燃气工程、电信工程、防洪工程、人防工程综合管线及建筑装修预拼装等各类专业工程。
4 工艺原理管线综合布置技术是在管线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至少同步施工中),根据工程实际将各专业管线设备在图纸上利用计算机模拟、校正技术,实现综合管线图纸预装配,将各专业工程纳入统一的管线综合布置,使各专业管线综合布置力求在相对有限的空间里更科学、合理、美观,将返工率降低到最低,以保证工程施工从下料、成型、组装、焊接、构件预拼检验、误差纠偏、安装就位等全过程高精度质量控制的一种超前预控技术。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 工艺流程宸鸿科技四期F厂房工程管线综合布置电脑预拼装工艺流程见图 5.1 o1、各专业技术人员就位图5.1 工艺流程5.2 操作要点5.2.1 施工准备1)工程施工前应投入足够有专业技术的技术人员,计算机设备及其软件工具等,将各专业的管线设计图纸全部收集齐全,尽量不遗漏。
2)工程施工前应掌握设计意图和工厂生产工艺流程及特点,做到心中有数。
3)结合工程实际,本安装工程各类综合管线种类齐全,相互犬牙交错,综合管线安装工程量巨大,空间交叉复杂,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其满足使用功能及美观性。
5.2.2 汇集各系统电子版图纸本工程开工前,由专人将各专业的管线设计图纸(电子版)全部收集齐全,并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讨,制定各项标准及参数,综合考虑工作方案。
宸鸿科技四期 F 厂房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机电管线系统繁多复杂的特点。
其机电管线系统包括为以下各种子系统:1)高低压配电系统;2)动力(电力)配电系统;3)室内电气照明系统;4)防雷接地系统;5)给排水系统;6)通风空调系统中、低压通风及空调工程中的送、排风系统(含空调净化系统);7)消防自动报警及消防栓、自动喷淋系统;8)弱电(BAS 自控及电信)系统;9)工艺管道系统:包括压缩空气系统、真空系统、氮气系统、氮氢混合气系统、冷冻水系统、冷却水系统、自来水系统、纯水系统、排烟系统等;10)污水处理系统、废气处理系统;11)其他工程还包括蒸汽系统、激光气系统、酒精系统、光电系统、燃气系统等。
5.2.3 合成初始电子版综合管线布置图根据工作方案,运用Autocad 、3ds Max 等软件的绘图功能将各专业的管线设计图纸集中表示在一张图中,合成初始电子版综合管线布置图。
整体综合布线图的绘制,可直观地反映建筑内部所有机电设备管道的走向布置。
特别是在大型项目里,便于各专业统一安排组织各部位的施工作业,对潜在的问题,提前反映协调解决,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预见性。
5.2.4 截取管线布置密集部位关键点在机电管线综合布置图的基础上能够一目了然的呈现管线及设备密集的部位,根据以往工作经验,通常管线密集的位置包括:走廊通道,设备机房、机电管线竖井等关键点。
5.2.5 绘制初步局部综合管线剖面布置图截取此类关键点部位绘制初步综合管线剖面布置图。
局部综合布线图及初步综合管线剖面布置图的绘制,能针对性地反映建筑内部(处)机电设备管线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布置。
适用于某个专业对空间有特殊占用要求的情况,有目的、针对性地识别图纸。
在提出综合图要求后,结合各专业管线的布置、走向,在平面综合布置的基础上进行空间管线的布置,其中必须考虑到设备安装和管道连接的各方面要求,在尽可能保证吊顶天花高度和便于维修保养的前提下,完成接下来的管线的综合布置调整。
5.2.6 进行局部综合管线模拟调整定位综合管线模拟调整定位是本工法核心技术。
即在初步机电管线剖面布置图的基础上,利用CAD/CA隠统编程工具,进行计算机综合管线预装配的调整定位。
1 计算机模拟基本方法:1)建立离散事件模型;2)确定系统中包含的所有有关的“实体”及其属性,系统状态改变的一切“事件”及其前因后果。
实体是系统的组成部件,每个实体的属性由表示其性质的数值表示,构成系统的状态。
本工程在综合管线系统中最基本的实体是一定数量的“位置”和要求就位的“管线”,它们的属性分别为“位置”的“就位速率”和“管线”的就位优先级、到达位置系统的时刻等。
基本的“事件”包括:新实体进入系统或现有实体离开系统、实体属性发生变化、调度的时刻表变化等;3)确定模拟时间推移的方法。
本工程采用可变时距方法(即把时间按等间隔划分,顺序考察时间每次推移的长度以下一次“管线调整”事件发生的时刻为依据);4)由于系统中事件的出现常具有随机性,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因而在计算机上需要产生这些分布的随机数。
本工程概率以0.5〜0.7范围占65%5)为了灵活有效地记录系统的状态,进行事件的调度,积累有关性能数据并形成报表,保存和自动管理未来事件文件,在程序设计中采用数据库技术非常适宜。
2 各综合管线布置总体统筹顺序为:1)各系统管线避让布置原则:①小管让大管;②有压管让无压管;③无保温管让保温管;④电气管线位上方,风管位下方;⑤电气、水管分井布置;⑥强电、弱电分槽、井布置。
2)提高观感布置原则:为了给业主创造较高的建筑空间,还应尽量把管线尽量提高,以留下尽可能高的净高,提高建筑的观感,机电安装工程还应按下列要求进行管线综合布置:①雨水、污水、排水、冷凝水系统的管道等有排水坡度要求的管道,严格按设计图纸的要求的安装尺寸、标高和流体走向进行布置;通风(包括防排烟)与空调风管紧贴消防喷淋管道安装(需要预留保温层空间),当风管与消防喷淋头位置重叠时,按消防规范要求设置喷淋头与风管的间距或将消防喷淋头引至风管底部安装,并避开风口位置;②考虑电气系统功能变化较频繁(如电缆的增减等)和系统检修维护的方便及安全性,将电气桥架、线槽设置于水管上位或主干风管上方,以便进行电缆的敷设和线路维护;③水管(包括给水、排水、冷冻水、冷却水、冷凝水管道等)与电气桥架、线槽平行安装,则安装间距应大于100mm在水管与电气桥架、线槽安装位置的交叉处,电气桥架、线槽爬升至管道上方安装。
喷淋主管宜安装在风管的上方,与上下喷淋头支管连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3)电缆桥架、管线支架整合共用电缆桥架断面设计形式应灵活、方便,易于实施,在不同区段过渡时,应充分考虑土建空间特点和电缆弯曲半径要求。
对于共用电缆支架形状、尺寸及支架内部空间划分,须有严格规定,细节清楚。
采用共用管道和电缆支架方案。
该方案整合了强弱电的电缆桥架、各专业管道支架,将吊顶内所有的管线桥架全部纳入共用架范围,统一设计,统一选型,为设备施工、系统设备安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电气安装质量和效率。
采用联合支架可以减少支架的拆改工作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
5.2.7 确定各局部剖面设计根据管线综合调整布置结果,即可确定各局部剖面设计。
5.2.8 合成最终电子版综合管线布置图按建筑特点,结合专业施工图的管线布置要求,合理合成机电系统管线综合布置图。
管线综合布置图一般包括了:1)各层机电综合管线平面布置图、各管线密集区域剖面图;2)天棚综合管线、机房的平面布置图、各区剖面图;3)水泵房立面图、剖面图、设备管道安装大样图;4)各配电房桥架斜视图、准确的设备安装平面图、立面图;5)冷冻机房的管线走向斜视图、设备安装大样图;6)其他设备机房的管线布置图;7)各配电箱/柜的立面布置图。
5.2.9 参建各方确认或批准实施因管线综合布置图涉及管道偏移及局部修改,并对后期预留施工布置及施工流程影响较大,故绘制后的管线综合布置图需要经过业主、监理、设计院各方认可或批准,方可实施。
5.3 劳动力组织(见表5.3)表5.3 劳动力组织6材料与设备6.1 材料施工图纸(电子版)、标准规范、CAD/CAM系统编程工具、Autodesk 3ds Max 软件等。
6.2 设备(见表6.2)表6.2 主要设备表7质量控制7.1 质量控制标准施工时,工程质量控制与验收应严格按照《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50114、《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O3O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O210《给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50259《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 《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14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施工规范》GB50166《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74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1、以及《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464中的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