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紫外线消毒灯灭菌方法
(完整word版)《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第一部分:第1-5章)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主编:李小寒、尚少梅适用范围:护理学本科专业目的:提供电子简版,以备教师备课、撰写教案使用章节:共十八个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五章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第六章患者的清洁卫生第七章休息与活动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第九章冷热疗法第十章饮食与营养第十一章排泄第十二章给药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第十四章标本采集第十五章疼痛患者的护理第十六章病情观察与危重患者的管理第十七章临终护理第十八章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五章(5号宋体,22磅行距)第一章绪论一、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一)课程的地位1。
是护理学科的基础2。
是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3。
是护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必备前期课程4。
为临床各专科护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课程的基本任务1。
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使护生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2。
使护生掌握基础护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以履行护理人员的角色和功能二、课程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1.获得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认识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三、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1.实践学习法:实验室学习、临床学习2.反思学习法第二章环境第一节环境与健康一、环境概述1.定义: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环境的分类内环境:生理环境、心理环境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气候影响、地形地质影响、环境污染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文化因素、卫生服务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护士需要了解环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才能完成护理的基本任务:减轻痛苦、预防疾病、恢复健康、促进健康。
紫外灯灭菌操作规程(3篇)

第1篇1. 引言紫外线灭菌是一种常见的消毒方法,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实验室、医疗场所、食品加工等领域。
本规程旨在规范紫外灯的使用,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防止交叉污染。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紫外灯进行灭菌的场所和设备。
3. 设备准备3.1 确保紫外灯工作正常,灯管无损坏。
3.2 紫外灯应安装在通风良好、光线充足的地方,确保紫外线能够均匀照射到灭菌区域。
3.3 准备清洁的纱布或布巾,用于擦拭灯管外表面。
4. 操作步骤4.1 确定灭菌区域: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需要灭菌的物品或区域。
4.2 关闭灭菌区域内的所有门窗,确保室内无人且空气静止。
4.3 开启紫外灯,启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以确保充分消毒。
4.4 灯管启动后,注意观察灯管工作状态,避免灯管过热或损坏。
4.5 灯管照射过程中,禁止人员进入灭菌区域,确保安全。
4.6 灯管照射完毕后,关闭紫外灯,等待15分钟,使室内空气中的臭氧浓度降低。
4.7 检查灭菌区域,确认无人员后,方可进入。
5. 维护与保养5.1 定期检查紫外灯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使用。
5.2 每月至少清洁一次紫外灯外表面,清除灰尘和污垢。
5.3 每季度检查紫外灯的杀菌效果,确保其符合要求。
5.4 如发现紫外灯损坏或性能下降,应及时更换或维修。
6. 安全注意事项6.1 操作紫外灯时,应穿戴防护眼镜,避免紫外线对眼睛造成伤害。
6.2 操作过程中,禁止触摸紫外灯管,以免烫伤。
6.3 紫外灯照射完毕后,室内臭氧浓度较高,禁止立即进入,待臭氧浓度降低后再进入。
6.4 孕妇、婴幼儿、过敏体质者等特殊人群,应避免接触紫外线。
7. 记录与报告7.1 每次使用紫外灯进行灭菌时,应做好记录,包括日期、时间、灭菌区域、操作人员等信息。
7.2 定期对紫外灯的杀菌效果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报告给相关部门。
8. 附录8.1 紫外灯的杀菌效果检测方法8.2 紫外灯的清洁与保养方法通过以上规程,可以有效指导紫外灯的使用,确保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安全、有效。
紫外线灭菌的操作方法

紫外线灭菌的操作方法
紫外线灭菌是一种无需化学物质的物理灭菌方法,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好所需要消毒的物品,并摆放在平坦的表面上,使紫外线可以照射到整个物品表面。
2. 打开紫外线灯,并将其调整到最高功率状态。
3. 将紫外线灯的光源对准需要消毒的物品表面,保持一定距离与物品表面垂直。
4. 开始紫外线灭菌过程,保持一定时间让紫外线照射消毒物品表面。
5. 完成消毒后,先关闭紫外线灯,再将消毒物品从紫外线照射区域移走,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紫外线下。
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灭菌有其限制范围,只能杀死表面细菌和病毒,并不能渗透物体表面,因此对于深层物品的消毒效果不明显。
同时,紫外线灭菌对人类有一定的危害性,需要谨慎操作,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紫外线下。
紫外线消毒流程与方法

紫外线消毒流程与方法一、紫外线消毒的基础认知。
1.1 紫外线消毒是啥。
紫外线消毒啊,就是利用紫外线的杀菌能力来消灭病菌。
这紫外线就像个小小的隐形卫士,虽然咱们肉眼看不见它,但是它在消毒杀菌方面可有大本事呢。
这就好比“真人不露相”,别看它无形,作用可不小。
1.2 适用范围。
它能用于很多地方呢。
像咱们家里的卧室、客厅,医院的病房、手术室,学校的教室等等。
只要是有病菌可能存在的地方,紫外线消毒都能派上用场。
不过要注意啊,不是所有东西都适合紫外线消毒,有些怕紫外线照射的物品可不能用这个方法,这就叫“对症下药”,不能乱来。
二、紫外线消毒的流程。
2.1 准备工作。
首先呢,得把要消毒的空间或者物品清理干净。
要是消毒一个房间,那就得把房间里乱七八糟的东西摆放整齐,把灰尘啥的都打扫干净。
这就如同咱们要迎接贵客,得把屋子先收拾利索了。
然后呢,要确保消毒的环境是相对封闭的,可不能一边消毒一边通风,那紫外线就都跑光了,这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嘛。
2.2 紫外线设备的选择与操作。
选择合适的紫外线消毒设备也很重要。
有那种便携式的紫外线灯,也有大型的安装在房间里的设备。
在操作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说明书来。
比如说打开紫外线灯,设置好消毒的时间。
一般来说,不同的空间大小和消毒对象,消毒时间是不一样的。
就像做饭,不同的菜要煮不同的时间,不然不是没熟就是煮过头了。
2.3 消毒中的注意事项。
在消毒过程中,人可不能在消毒的空间里待着。
这紫外线对咱们人体可没那么友好,长时间照射可能会伤害皮肤和眼睛。
这就像“水火无情”一样,得小心对待。
而且要保证紫外线灯正常工作,要是灯坏了,那消毒就白做了。
三、紫外线消毒后的工作。
3.1 通风换气。
消毒结束后啊,一定要通风换气。
因为紫外线消毒后可能会产生一些气味,把新鲜空气换进来,整个环境就会变得清新舒适。
这就像给房间做了个深呼吸,把浊气都排出去了。
3.2 设备的维护与存放。
紫外线消毒设备也要好好维护。
用完之后要清理干净,检查一下有没有损坏的地方。
紫外线消毒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紫外线消毒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紫外线消毒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紫外线消毒灯能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等,可用于对水、空气、衣物、物体表面等的消毒灭菌。
使用方法:使用前,必须先检查使用电压、频率是否与产品相符,并配用与本品相符的电源插座,然后接上电源,看见灯管里发出紫外光时,紫外线杀菌消毒工作已开始。
一般消毒照射时间不小于30分钟。
紫外线消毒灯最常用、效应最强的波段为250~270nm,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100nW/cm2。
注意事项:空气或者物品表面需清洁无灰尘;避免直接照射人体引起损伤;保证足够的照射时间以达到所需的照射剂量,消毒时每平方米的照射剂量应超过1000Ws,灭菌时每平方米的照射剂量应超过6000Ws;用紫外线消毒纸张、织物等粗糙表面时,要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且两面均应受到照射;紫外线只能沿直线传播,穿透能力弱,任何纸片、铅玻璃、塑料都会大幅降低照射强度,应尽量使消毒部位充分暴露于紫外线下;适宜温度范围是20~40℃,用于空气消毒时,消毒环境的相对湿度低于80%为好;紫外线灯照射强度会逐渐降低,需要定期监测。
(完整word版)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指示卡)说明

(完整word版)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指示卡)说明
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指示卡)说明
使用范围:监测紫外线灯辐照强度值(90uw/cm2和70uw/cm2)是否达到使用要求,用于紫外线辐照强度监测,以便了解紫外线灯使用情况和及时进行更换。
使用方法:测定时,打开紫外线灯管5分钟待其稳定后,将指示卡置于距紫外线灯管下方垂直1米中央处,将有图案的一面朝向灯管,照射1分钟.受到规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后,卡片纸中央的紫外线光敏色块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
将其与标准色块相比,即可测知紫外线灯辐照强度值是否达到使用要求.
监测说明:1、紫外线强度指示卡检测结果只能在监测当时观察,随后光敏色块会逐渐减退,且退色后的使用卡不能重复使用。
为备查应将监测结果及时记录下来。
2、开包后,未用完的指示卡应及时用黑纸包好,防止指示卡与化学物质和塑料膜直接接触。
3、置室内阴凉、干燥处避光保存。
4、新紫外线灯管使用前自测辐照强度一次,检测是否合格。
使用中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每两月自测一次,连续使用达1000小时以上的紫外线灯管,每月自测辐射强度一次,以便及时了解灯管工作的有效强度,保证空气消毒质量。
5、新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值≥90uw/cm2属合格;使用中的旧灯管,辐照强度值≥70uw/cm2方能继续使用,辐照强度值<70uw/cm2时,应立即更换。
紫外线杀菌的操作方法

紫外线杀菌的操作方法
紫外线杀菌是一种常用的消毒方法,以下是一般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确保工作区域没有人员和动物,关掉房间内的照明灯等其他光源。
2. 确定杀菌时间和距离:根据需求和具体杀菌物品的大小,确定紫外线照射的时间和距离。
3.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根据需要,戴上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以保护自身免受紫外线伤害。
4. 打开紫外线杀菌设备:按照设备说明书操作,将紫外线杀菌设备开启,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5. 将杀菌物品放置在适当位置:将需要杀菌的物品放置在合适的位置,确保每个角落都能接受到紫外线照射。
6. 开始照射杀菌:根据设备操作说明,将紫外线照射到杀菌物品表面,确保整个表面都接受到照射。
注意不要在杀菌时直接注视紫外线光线,以免伤害眼睛。
7. 完成杀菌后关闭设备:根据设备操作说明,杀菌完成后将紫外线杀菌设备关闭。
8. 安全处理:将已杀菌的物品从紫外线灯下移开,确保其他人员在进入该区域前等待足够的时间,以免紫外线残留造成伤害。
请注意,紫外线杀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操作人员需谨慎操作,并遵循设备和安全操作规范。
紫外线杀菌灯的使用方法

紫外线杀菌灯的使用方法
紫外线杀菌灯是一种利用紫外线照射杀灭细菌、病毒和真菌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加工、水处理等领域。
正确的使用方法可以确保其杀菌效果,保障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
下面将介绍紫外线杀菌灯的使用方法。
首先,使用前需要确保紫外线杀菌灯的安全性能。
检查紫外线杀菌灯的外壳是否完好,电源线是否有损坏,灯管是否正常。
避免使用受损的紫外线杀菌灯,以免造成安全隐患。
接着,正确安装紫外线杀菌灯。
根据使用说明书,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确保紫外线能够均匀照射到需要杀菌的区域。
安装时要注意避免直接暴露在紫外线下,以免对皮肤造成伤害。
然后,正确使用紫外线杀菌灯。
在使用过程中,确保没有人员在场,避免直接暴露在紫外线下。
打开紫外线杀菌灯,按照使用说明书上的建议时间进行照射。
使用完毕后,关闭紫外线杀菌灯,等待一段时间后再进入已照射区域,确保紫外线的辐射已经消失。
此外,定期清洁紫外线杀菌灯也是非常重要的。
灯管表面的灰尘和污垢会影响紫外线的照射效果,降低杀菌效果。
定期清洁灯管表面,确保紫外线的照射效果。
最后,妥善存放紫外线杀菌灯。
在不使用紫外线杀菌灯时,应将其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和灰尘污染。
同时,远离儿童和宠物,避免造成意外伤害。
总之,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确保紫外线杀菌灯的杀菌效果,保障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
在使用紫外线杀菌灯时,务必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操作,避免直接暴露在紫外线下,定期清洁和妥善存放紫外线杀菌灯,以确保其长期有效地发挥杀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外线消毒灯及灭菌方法
1.紫外线消毒
1.1 适用范围: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体的消毒。
1.2 紫外线消毒灯和紫外线消毒器
1.2.1 消毒使用的紫外线是C波紫外线,其波长范围是200-275nm,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是250-270nm,消毒用的紫外线光源必须能够产生辐照值达到国家标准的杀菌紫外线灯。
1.2.2 制备紫外线消毒灯,应采用等级品的石英玻璃管,以期得到满意的紫外线辐照强度。
1.1 紫外线消毒灯可以配用对紫外线反射系数高的材料(如抛光铝板)制成的反射罩。
1.2.4 要求用于消毒的紫外线灯在电压为220V、环境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时,辐射的253.7nm紫外线强度不得低于70uW/cm2(普通30W直管紫外线灯在距灯管1米处测定,特殊紫外线灯在使用距离处测定,使用的紫外线测强仪必须经过标定。
)
1.2.5 紫外线灯使用过程中其辐照强度逐渐降低,故应经常测定消毒紫外线的强度,一旦降到要求的强度以下时;应及时更换。
1.2.6 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即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70uW/cm2的时间(功率≥30w)的灯,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的70%(功率<30w=的时间,应不低于1000h。
1.2.7 目前我国使用的紫外线消毒灯有下述几种
(1)普通直管热阴极低压汞紫外线消毒灯:灯管采用石英玻璃或其它对紫外线透过率高的玻璃制成,功率为40W、30W、20W、15w等。
要求出厂新灯辐射253.7nm 紫外线的强度(在距离1米处测定,不加反光罩)为:功率>30W灯,≥90uW/cm;功率>20W灯,≥60uW/cm2 ;功率150W灯,≥20uW/cm2。
由于这种灯在辐射253.7nm紫外线的同时,也辐射一部分184.9nm紫外线。
故可产生臭氧。
(2)高强度紫外线消毒灯:要求辐射253.7nm紫外线的强度(在距离1米处测
定)为:功率30W灯,>180uW/cm2;11w灯,>30 uW/cm2。
(3)低臭氧紫外线消毒灯:也是热阴极低压汞灯,可为直管型或H型;由于采用了特殊工艺和灯管材料,故臭氧产量很低,要求臭氧产量<1mg/h。
(4)高臭氧紫外线消毒灯:由于采取了特殊工艺,这种灯产生较大比例的波长184.9nm的紫外线,故臭氧产量较大。
1.2.8 紫外线消毒器
(1)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采用低臭氧紫外线杀菌灯制造,可用于有人条件下的室内空气消毒。
(2)紫外线表面消毒器:采用低臭氧高强度紫外线杀菌灯制造,以使其能在瞬间达到满意的消毒效果。
(3)紫外线消毒箱:采用高臭氧高强度紫外线杀菌灯制造,一方面利用紫外线和臭氧的协同杀菌作用,另一方面利用臭氧对紫外线照射不到的部位进行消毒。
1.3 适用范围及条件
1.3.1 紫外线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芽胞、分支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支原体等,凡被上述微生物污染的表面,水和空气均可采用紫外线消毒。
1.3.2 紫外线辐照能量低,穿透力弱,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因此消毒时必须使消毒部位充分暴露于紫外线下。
1.3.3 用紫外线消毒纸张、织物等粗糙表面时,要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且两面均应受到照射。
1.3.4 紫外线消毒的最适宜温度范围是20~40℃,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影响消毒效果,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用于空气消毒时,消毒环境的相对湿度低80%为好,否则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1.3.5 用紫外线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照射剂量。
空气和水中的悬浮粒子也可影响消毒效果。
1.4 使用方法
1.4.1 对物品表面的消毒
(1)照射方式:最好使用便携式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移动照射,也可采取紫外灯悬吊式照射。
对小件物品可放紫外线消毒箱内照射。
(2)照射剂量和时间: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不同,用紫外线消毒时必须使用照射剂量达到杀灭目标微生物所需的照射剂量。
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时,应使照射剂量达到10000uW.s/cm2;杀灭细菌芽胞时应达到100000uW.s/cm2;病毒对紫外线的抵抗力介于细菌繁殖体和芽胞之间;真菌抱子的抵抗力比细菌芽胞更强,有时需要照射到以对600000uW.s/cm2;在消毒的目标微生物不详时,照射剂量不应低于100000uW.s/cm2。
辐照剂量是所用紫外线灯在照射物品表面处的辐照强度和照射时间的乘积。
因此,根据紫外线光源的辐照强度,可以计算出需要照射的时间。
例如,用辐照强度为70 uW/cm2的紫外线表面消毒器近距离照射物品表面;选择的辐照剂量是100000uW.s/cm2;则需照射的时间是:100000uW.s/cm2 ÷70uW/cm2=24分钟。
1.4.2 对室内空气的消毒
(1)间接照射法:首选高强度紫外线空气消毒器,不仅消毒效果可*,而且可在
室内有人活动时使用,一般开机消毒30min即可达到消毒合格
(2)(2)直接照射法:在室内无人条件下,可采取紫外线灯悬吊式或移动式直
接照射。
采用室内悬吊式紫外线消毒时,室内安装紫外线消毒灯(30W紫外线灯,在1.0米处的强度>70 uW/cm2)的数量为平均每立方米不少于1.5W 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
(3) 1.4.3 对水和其他液体的消毒,可采用水内照射或水外照射,采用水内
照射法时,紫外光源应装有石英玻璃保护罩,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水层厚度均应小于2cm,根据紫外光源的强度确定水流速度。
消毒后水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1.5 注意事项
(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两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
房间内应保持清洁于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3)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4)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