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之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之路(下)

合集下载

“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心得体会2023(12篇)

“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心得体会2023(12篇)

“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心得体会2023(12篇)“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心得体会2023(篇1)放眼望去,有的只是凹凸的地皮,大片大片的树林遭人砍伐,变成人们生活上的木制品。

人们只为一己私利,使成群的动物流离失所,奔向它方。

这并不是虚假的幻想,这是血淋淋的事实。

曾几何时,世界上大批的动植物遭到灭绝,还有许许多多的动植物濒临灭绝,这都是为什么?这都是因为人类乱伐树木,破坏了生态环境,这才是根本原因。

土地资源是三大地质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之一,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

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对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这主要表现为不合理垦植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及土壤污染等,而其中水土流失尤为严重,乃当今世界面临的又一个严重危机。

据估计,世界耕地的表土流失量约为230亿吨/年。

有人认为酸雨是一场无声无息的危机,而且是有史以来冲击我们最严重的环境威胁,是一个看不见的敌人。

这并非危言耸听。

随着工业化和能源消费增多,酸性排放物也日益增多,它们进入空气中,经过一系列作用就形成了酸雨。

赤潮虽然自古就有,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

我国自1933年首次报道以来,至1994年共有194次较大规模的赤潮,其中60年代以前只有4次,1990年后则有157起。

石油类污染对水质和水生生物有相当大的危害。

漂浮在水面上的油类可迅速扩散,形成油膜,阻碍水面与空气接触,使水中溶解氧减少。

油类含有多环芳烃致癌物质,可经水生生物富集后危害人体健康。

二氧化硫主要由燃煤及燃料油等含硫物质燃烧产生,其次是来自自然界,如火山爆发、森林起火等产生。

二氧化硫对人体的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可损伤呼吸器管可致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肿呼吸麻痹。

短期接触二氧化硫浓度为0.5毫克/立方米空气的老年或慢性病人死亡率增高,浓度高于0.25毫克/立方米,可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病情恶化。

贯彻绿色发展战略

贯彻绿色发展战略

贯彻绿色发展战略作者:魏世泽来源:《新生代·下半月》2019年第04期【摘要】: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突出绿色的理念和内涵。

从内涵看,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

【关键词】:绿色节能新战略时代进步生态环境一、绿色发展战略含义及背景从绿色发展含义上看,绿色发展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

坚持统筹兼顾,必须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

同时要兼顾生态环境与经济同时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胡锦涛指出,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

我们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部署,并把它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5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是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

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环境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融入经济建设中。

二、绿色发展战略的原因及背景国家那么重视绿色发展战略的原因是什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将绿色发展纳入国家的重要战略之一呢?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纳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加以系统化,高度融入长远的发展规划之中,说明绿色发展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绿色作为发展理念之一绿色作为发展的理念之一,它不仅仅是低碳节能,保护环境这么简单,同时要统筹兼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大会中提出要绿色惠国、绿色富国。

关于“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体会作文10篇

关于“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体会作文10篇

关于“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体会作文10篇关于“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体会作文篇1当在你经过绿化带时你会看到过“保护绿化,人人有责”的标识语。

无论是在小区还是公园的空地旁边也会看到“请勿随便乱扔垃圾”“请勿随地吐痰扔杂物”等的字样,这样的标识语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些标示语无一不是在提醒你要注意周边环境,要做到保护环境。

作为一个社会的公民,我们做的不是去再大规模地制造垃圾,而是尽量减少垃圾的制造。

当然保护环境亦不是仅仅单方面地减少垃圾的制造就可以了,还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甚至可以说随处可见的都是需要我们珍惜的资源。

安装节水龙头、节能灯;用我们的淘米水可以再洗菜浇花等等;在没人的时候将灯关闭……。

减少一次更换笔套、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据统计,如果一吨纸需要17棵树如果12亿人每人浪费一张纸大约会毁掉6800000 棵树;以一次性木制筷子为例,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子450亿双。

每加工5000双木制一次性筷子要消耗一棵生长30年的杨树,全国每天生产一次性木制筷子要消耗森林100多亩,一年下来总计3.6万亩。

“6800000”、“3.6万亩”那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

减少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的使用。

如果将这些使用后随意丢弃,那么它们将会对土地造成破坏,影响农业发展,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

而电池在使用后也不可以直接将其随处乱扔,据测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土壤里,可以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一个扣钮电池可以污染 60 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有时候我们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能够为保护我们的地球贡献一份力量。

一、树立环保知识。

二、懂得节约资源。

不浪费水,不浪费饭菜。

要节制地开采矿物资源;三、不买一次性筷子,泡沫饭盒以及白色污染物品,抵制白色污染;四、从小树立孩子的环保意识,不随手扔垃圾,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观念;五、每月少开一天汽车,多步行或恰自行车,这样既可以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还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六、多多参加社区组织的环保活动,加入其中,我们才会懂得环保的重要性;七、在小区里或家中多种一些绿色植物,美化环境。

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使用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在急剧增加。自1750年以来,全球累计排放1.1 万亿吨二氧化碳,其中发达国家排放占80%,美国占26.9%居首位,而中国也已经居第二位,占8.2%。1950— 2002年期间,中国的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占世界同期的9.33%,仍居世界第二位。由此可知,不只是美国负有减 排的第一大历史责任,同样即使人均排放量仍然很少的中国也已经负有第二大历史责任。并且根据最新估计,中 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第一的大国。因此,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加剧,中国也已经面临来自 世界的越来越多的减排压力。
意义
意义
中国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 力点,加大生态和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的研究在国 内尚属首次,填补了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使中国能够有根据地参加关于这一问题的国际对话,有助于提高 全民的绿色发展自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 能环保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与传统产业相比,中国在若干新技术领域与发达 国家的差距较小。如新能源,中国初步形成规模较大、体系相对完善的新能源产业,加上广阔的市场前景,可望 形成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成本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具有技术优势的独特竞争力。
的这个中国梦是一个伟大的梦,是一条富民强国之路,既有相当的务实主义,又具有相当的理想主义。从他 提出的前两步走设想来看,1987年中国提前实现了1990年的目标,1995年中国又提前实现了2000年的目标。
“绿色中国”的建设是中国在参与讨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2009—2020)”时所涉及的。事实上“绿 色中国”的建设不止是到2020年,而应该一直持续到2050年。

绿色发展论文(热门推荐8篇)-科学发展观论文-政治论文

绿色发展论文(热门推荐8篇)-科学发展观论文-政治论文

绿色发展论文(热门推荐8篇)-科学发展观论文-政治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当前,经济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绿色农产品的需求量也逐渐加大。

下面是绿色发展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绿色发展论文第一篇:国内绿色发展相关问题探究摘要:实施绿色发展已成为我国寻求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选择, 研究如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向绿色发展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参与主体的角度来看, 我国绿色发展模式及路径应该是文化引领+三核联动, 即:以绿色文化为新时代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的价值引领, 以企业的绿色创新、政府的绿色治理和居民的绿色消费为核心动力, 各主体协同共进, 形成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合力。

绿色文化作为价值引领, 指引绿色发展的价值目标与发展愿景,养成生态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重塑技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企业绿色创新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 通过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全过程治理体系及微观创新体系, 系统深入推进绿色化进程。

政府绿色治理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制度保障, 通过构建约束和激励两大机制, 形成集强制性、选择性及引导性为一体的绿色制度体系, 保障和推动绿色发展。

居民绿色消费是驱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拉力, 从消费终端撬动绿色发展, 规约生产模式乃至产业体系的绿色转型。

关键词:绿色发展; 绿色文化; 绿色创新; 绿色治理; 绿色消费;Research on the Mode and Path of Promoting Green Development in ChinaLIAO Xiaoping ZOU Dian YUAN BaolongAbstract:Gree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hoice for China to seek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how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to green development in China.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participa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green developing mode and path of theCulture-leading+three-corelinkage. That is, the Green Culture serves as the guiding value to promote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China in the new era, the green innovation of the enterprise, the green governance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green consumption of the residents serve as the core driving forces, and all participants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o form the resultant force to promote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green culture, as the value guide, guides the value and development vision of the green development, forms the ecological thinking mode and the behavior habit, and remolding the technology tool rationality and the value rationality. The green innovation of the enterprise is the endogenous power to promote the green development, which,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the whole process governance system and the micro-innovation system, further promotes the green process.The governments green governance is th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to promote the green development, which,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wo mechanisms of restriction and incentive, and integrated with the compulsory, selective and guiding principles, secures and promote the green developent. The green consumption of the residents is the important pulling force for driving the green development, which prescribes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production mode and industrial system, and provides internal motivation for green production and its upgrading.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正处在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新时代推动绿色发展的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

新时代推动绿色发展的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

上海人大2019年第7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阶段的科技体制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科技创新活力。

进入新世纪后,科学技术呈加速发展趋势,迭代周期越来越短,科技创新模式和科研组织形式也悄然发生变化,科技体制不断面临新情况和新问题。

例如,重大科技决策及相关政策设计如何适应科技发展的快节奏,科技评价制度如何满足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现实需求,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的整体效率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我们要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通道,不断释放创新潜能,加速聚集创新要素,提升创新体系效能。

观点环球时讯2019年6月20日《经济日报》新时代推动绿色发展的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2019年6月)2019年6月1日《光明日报》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绿色发展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共同追求,也是新时代我们党推动我国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深刻理解新时代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价值意蕴和实现路径,对于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5月31日召开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深远意义,深刻阐明了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和重点措施,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之路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积极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转型。

下面将从政策导向、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三个方面分析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路线。

首先是政策导向。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经济的发展,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并将其写进宪法。

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和扶持措施,如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引导企业节能减排、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等。

例如,中国在全球最大的碳市场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推出了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激励企业减排。

其次是技术创新。

中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通过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例如,中国在太阳能、风能、水力等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最后是产业升级。

中国通过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中国将绿色经济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等绿色产业。

例如,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同样,中国还加大对绿色建材、清洁生产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

总之,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之路包括政策导向、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多个方面。

中国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激励企业绿色发展,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同时,中国通过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

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可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为全球绿色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之路(PPT 37张)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之路(PPT 37张)
褐色经济
资源配置:将资本重点配置在资源密集、 消耗自然资本、减少就业机会的领域
资源配置: 资源利用率 资本主要投
增长方式:依靠资源消耗、以环境污染为代价, 追求数量和规模的外延式增长方式
增长方式:依靠科技 理创新、绿
核算标准:忽略了经济增长背后的资源 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
核算标准: 本纳入经济 真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 •强调高 驱动生产 •创造大 •引导绿
EO Intelligence
Part2.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
传统产业经济下的环境问题突出,促使经济增长模式进行根本 转变
在过去几十年间,我国传统产业经济高速发展,粗犷的生产模式、偏重的产业结构对我国 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不仅威胁着我国公众的健康,也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国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寻求经济与环境、社会三者协调发展的平衡点。
亿欧智库:2008年-2016年我国人口总数及结构变化情况
14.5 5.0 58% 58%
消费量,高速的城镇化趋势和人口增长将会加重资源的消耗和对外依存度。因此,我国必须发展绿色经济,
亿欧智库:2007年-2016年我国能源
47%
14.0 53%
48% 52%
50% 50%
51% 49%
53% 47%
3.0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准煤)
原油对外依存
EO Intelligence
来源:国家统计局 亿欧()
来源:国家统计局、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
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绿色经济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高效、 高质量增长的新引擎
工业废
汽车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次考试结束啦,您在此次考试客观题得分为 80.0 分!
您通过考试!
实用文档之""
正确答案: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改变资源和能源消耗的方式应该是次要的。

错误×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2. 我们要减少农药、化肥及塑料薄膜的污染,农药生产部门、企业应该生产低残留、对
正确√ 环境污染较小的农用生产物资。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3. 自然资源是国有的,从社会主义原则上讲,它也应该是国有或者叫全民所有的。

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 如果全面实行煤改气,首先要考虑气的来源保障问题。

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 如果一个社会的一种产品、服务过度的、长期的由政府财政补贴,应该考虑进行制度正确√
上创新。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6. 由于农村是污染的中心,因此,我们搞污染治理,首先重点是农村。

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7. 长江经济区列入国家战略,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全流域的水资源、水环境的
正确√ 污染防治问题。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8. 我们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设仅仅是生产领域和公共领域,无需向私人领域和生活领
正确√ 域延伸。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9. 跨区域协同是治理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抓手。

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 土壤本身没有流动性,地下水的污染流动也比较缓慢。

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第二部分 ;单选题
1. 构建生态环境的监管机制,我们更应该用()调解人们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更能够
错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A. 行政手段
B. 法律手段
C. 经济手段
D. 制度约束手段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2. 在治污问题上,我们要以()作为推动节能减排的根本动力。

正确√
A. 资本投入
B. 技术创新
C. 要素驱动
D. 政策引导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3. 本讲提到,()是治理污染的中心。

正确√
A. 事后治理
B. 事先预防
C. 事中控制
D. 节能减排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4. 加快水污染治理,重点应该放在()。

正确√
A. 全流域综合治理
B. 饮用水源治理
C. 生活污水治理
D. 农业污染源治理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 我们现在治理污染,“关、停、并、转”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治污问题上,更基础
正确√ 性的工作是()。

A. 鼓励社会资本加入治污行动
B. 号召老百姓加入治污行动
C. 确立节能减排在治污中的中心地位
D. 加大财政投入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第三部分 ;多选题
1. 下列有关中国治理污染与气候变化应对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错误×
A. 污染治理主要是我们国内的问题
B. 气候变化主要是我们国内的问题
C. 气候变化是我们目前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D. 针对气候变化,不同的学者会有不同认识
E. 污染治理更大程度上是国际政治问题
您的答案:CDE 正确答案:AD
答案分析:
2. 根据十九大报告,加大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具体措施包括三条控制线,分别是
正确√ ()。

A. 生态保护红线
B. 生态安全底线
C. 资源消耗上线
D. 永久基本农田
E. 城镇开发边界
您的答案:ADE 正确答案:ADE
答案分析:
3. 本讲提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污染,应该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排放,减排的方式主
错误×要包括。

A. 减少生产
B. 以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的减量减排
C. 以改变资源和能源消耗的方式和技术减排
D. 以改变资源和能源消耗的结构减排
E. 停止生产
您的答案:CD 正确答案:BCD
答案分析:
4. 解决我们决现在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要()。

正确√
A. 坚持事后治理
B. 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
C. 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D. 加快水污染防治
E. 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
您的答案:BCDE 正确答案:BCDE
答案分析:
5. 根据本讲,下列有关退耕还林问题的认识中,说法正确的包括()。

正确√
A. 退耕要跟退人相结合,否则是不可持续的
B. 在一些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扶贫,其中一个重要政策是吸收人流量
C. 在一些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扶贫,其中一个重要政策是退人
D. 退耕和退人以扶贫进行统筹
E. 退人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城市化进行统筹,把生态脆弱地区、连片贫困地区
的人口密度减下来,给自然生态一个自我修养、自我修复的机会
您的答案:ACE 正确答案:ACE
答案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