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心理学作业



西南大学心理学作业



第一次作业



1、长时记忆最主要的编码方式是(视觉编码)

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弗洛伊德)创立的

3、卡特尔将基于先天禀赋、主要与神经系统的生理机能有关、较少受到后天文化教育影响的智力称为(流体智力)

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荣格)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

6、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是哲学和(生理学 )

7、( 冯特 )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所反映的动机冲突是( 双趋冲突 )

9、诚实或虚伪、勇敢或怯懦、谦虚或骄傲、勤劳或懒惰等描述的是个体的(性格特征 )

10、简述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

(1)生物遗传因素:根据研究: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
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
大的特征上,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
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
果,影响人格发展方向及难易。
(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
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又具有一个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使个人
嵌入文化形态里。其影响力因文化而异,社会对文化要求是否严格,越严格,影
响力就越大。影响力的强弱也要视其行为的社会意义的大小。社会文化对人格的
塑造,反映在不同文化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不同自然环境下民族也反映出
人文地理对人格的影响。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
些人格特征。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
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3)家庭环境因素: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不同。家庭教养方式
:①权威型: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过分支配,一切由父母控制。这种环境下
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
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②放纵型: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教
育达到失控状态。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
我独尊、蛮横胡闹等。③民主型:父母与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
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自主权,并给孩子以积极正确的指导。使孩子形
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

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容
易合作、思想活跃等。
(4)早期童年经验:麦肯侬: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影响力总结:早期的亲子关系
定出了行为模式,塑成一切日后的行为。首先,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
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向健康人格发展,不幸的童年也会引发儿童不良人格
的形成。但二者不存在对应关系。其次,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
它与其他因素共同来决定人格。再次,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
因人而异。
(5)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物理因素都会影响人
格。总之,人格是先天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人
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11、简述短时记忆的含义与主要特点.、

答:心理学家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将以及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
记忆。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
。 一般包括两个成分:(1)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
他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单位。编码方式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
视觉和语义的编码。(2)是工作记忆,即输入信息经过再编码,使其容量扩大。由
于与长时记忆中已经存储的信息发生了意义上的联系,编码后的信息进入了长时
记忆。必要时还能将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出来解决面临的问题。

12、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

13、人的气质类型有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

14、鲁利亚提出,脑的机能系统包括(调节激活和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信息接收、加工和存储的系统)和(行为调节系统) 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15情绪和情感的功能有(适应功能 、动机功能、组织功能 、信号功能 )、



第二次作业

1、 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瞬时记忆(或感觉登记、感觉记忆)

2、 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即色调、明度、饱和度

3、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际间的关系和群体心理的形成对行为的控制和影响。

4、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将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其中个人特质包括:中心特质、首要特质、次要特质

5、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罗杰斯

6、 主题统觉测验属于:投射测验

7、 试述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各自的含义及它们之问的区别。

答:1)内隐记忆是指在无意识状态下,个体已有的经验对当前任务产生影

响作用的记忆,是个体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影响。外显记忆是指人在意识的控制下,主动搜集某些知识经验来完成当前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是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影响。
(2)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
①信息加工水平不影响内隐记忆的效果,但对外显记忆的影响明显。
②一般而言,内隐记忆的消退速度比外显记忆慢。
③外显记忆的成绩随识记数目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但内隐记忆则不受其影响。
④感觉通道的改变会影响内隐记忆,但不影响外显记忆。
⑤外显记忆容易受到无关因素的干扰,但内隐记忆很少受到影响。

8、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要点及评价

答: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大类:
一、生理需要。它是指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如食物、住所等。

二、安全需要。是指保护自己的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的需要。这种安全需要体现在社会生活中是多方面的,如生命安全、劳动安全、良好的社会。

三、社交需要。它是包括友谊、爱情、归属、信任与接纳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是独立进行的,经常会与他人接触,因此人们需要有社会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爱,在组织中能得到他人的接纳与信任。


四、尊重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两方面。


五、自我实现需要。它是指个人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

9、 有关系列位置曲线的实验表明,单词呈现速度:既不影响首位效应,也不影响近因效应

10、 弗罗姆(V. H. Vroom)动机强度公式表明,最可能导致高强度行为动机的主观期望概率:在0.5左右

11、 一种常用于抑郁症,且引起逆行健忘的治疗是:电击疗法

12、 对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13、 在当前瞬间未被意识到,但却很容易被意识到的经验处于:前意识水平

14、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动物行为最重要的方面

15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第三次作业



1试述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异同和联系。

答:能力与知识属于不同现象和范畴。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能

力是为顺利完成活动而在个体身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技能是一种通过练习而巩固了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而能力是针对进行活动的可能性而言的。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发展速度不同。知识、技能的掌握较快,而能力则要以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并经过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形成。
能力与知识、技能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首先,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知识越多,技能越强,就越有利于能力的发展。
其次,知识、技能的掌握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条件的。能力直接影响人们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快慢、深浅、难易和巩固程度。

2、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答:奥尔波特于1937年提出人格特质理论,是特质理论当中的典型代表。该理论认为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其中:1、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2、另一类是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个人特质又分为三种:(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的、最具概括性的特质,影响到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大约有5-10个。(3)次要特质是个体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表现出来。

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人的情绪主要包括(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5、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6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包括(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7、《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著作?

8、记忆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为(长时记忆)

9、遗忘规律曲线的变化是(先快后慢)

10、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倒U型关系 )

11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

12心理过程包括(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

13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14"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精神分析 )、

151879年( 冯特 )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第四次作业

1、 人在每一瞬间,将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些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这一特点指的是注意的( 指向性 )

2、 高级神经活动强而不平衡型相当于(胆汁质)

3、 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这就是(习惯化 )

4、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

5、 测量人格最常

用的方法和形式是(自称量表)

6、 在学习迁移的经典理论中,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理论是(形式训练说)

7、 学习形成两个或多个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形成一系列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是( 连锁学习 )

8、 夜晚的霓虹灯广告主要在于吸引人们的(无意注意 )

9、 (神经细胞 )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0、 经典条件反射是将某种无关刺激物和非条件刺激物结合起来形成的暂时性神经连接和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建立联结关系而形成的

11、 已掌握的技能对以后的技能产生影响,这种心理现象称为 学习迁移

12、 对数定律,即 感觉的大小(或感觉量)是刺激强度(或刺激量)的对数函数,是由 费希纳 提出的

13、 用英文字母简写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为PET,功能性磁共振成象技术为fMRI

14简述性格和气质的区别和联系

答:区别:(1)性格和气质的性质不同:性格是受后天环境影响而形成和发展的,更具有社会特点,在不同社会文化条件下人与人的性格有很大差异。气质更多地受先天因素影响,更具先天特点。在不同社会文化条件下,人与人的气质无大差异。(2)生理基础不同:气质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强的平衡的灵活的4种etc)气质的这种心理特征是因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的不同而不同气质具有很大稳定性。性格: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与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的"合禁”。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在性格形成重起重要作用。性格的生理基础的核心: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联系:性格可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指导气质的发展,使之更有利于个体适应外界生活环境,气质会影响一个人对待生活事物的态度,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气质会影响性格与发展。对一定的性格特征起促进或阻碍作用。但气质最终不能决定性格,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大。



第五次作业



1、试述气质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答:气质:在人的行为中所表现出的典型而又稳定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综合。 气质类型的构成: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气质在生活中的意义: 【1】气质不决定活动的社会价值 1) 气质无好坏之分 2) 气质不决定人的成就高低、贡献大小【2】气质影响性格形成的难易及活动效率 【3】气质影响人对环境的适应及健康。

2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答: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迁移作用 正迁移,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负迁移,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干扰另一种知识技能的

掌握。 2)不相干多余信息干扰 3)原型启发作用原型启发:从其它事物中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思维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4)动机和情绪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解决问题,消极沮丧的情绪会妨碍思维的进行。动机不足,则解决问题的效率不高,动机过高超过一定强度,解决问题的效率会降低,动机强度适中,解决问题的效率最高。 5)定势的作用定势:主体对一定活动的一种预先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决定着后继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势。 陆钦斯量水实验说明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3、情绪的功能有(适应功能 ) ( 动机功能 ) ( 组织功能 ) 和(信号功能 )

4、人格的组成部分包括( 能力)(气质 )和( 性格 )、

5、意志的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

6、人口渴了要喝水体现的是(生理性动机、内部动机 )动机、

7“、人是因为哭了才发愁,因为动手打了才生气,因为发抖才害怕”这是情绪的(情绪的外周理论)理论的观点。、

7、 一个人胆大好胜,自信、意志坚强,情绪易激动,这是在描述他的(性格 )。

8、内驱力其实就是(生理性动机 )。

9、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最高层

10、 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这属于(情景记忆 )。

11、 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理解性 )。

12、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反射 )。

13、 人的听觉主要受( 颞叶 )的控制。

14、 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能力 )。



第六次作业

1、 演讲采用的言语形式主要是( 独白语言 )

2、小张阅读《西游记》时,根据文字描述在脑中呈现出孙悟空形象,这是( 再造想象 )

3、"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理解性 )

4、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于 1879 年创建于( 德国 )、

5、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 罗杰斯 )、

6、一年级小学生计算时往往扳着手指算,这种思维是( 动作思维 )、

7、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这一对幼儿游戏的解释属( 认知动力说 )

8、由海德提出,并由韦纳进行系统探讨的动机理论是(归因理论)、

9、从榜样中所观察到的行为,产生动作再现是观察学习的( 复制(再造)过程 )

10、对"毕生心理发展”观念作为直接的重要贡献的心理学家

是( 荣格、古德奈夫、霍尔 )、

11、在人知觉深度的双眼线索中,最重要的双眼线索是(双眼视差)、

12、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

13、统计量(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14、简述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为了揭示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研究者必须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和实验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并由此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儿童的心理活动有突出的外显性,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因此,观察法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发展心理学早期的许多研究大多采用这种方法。
观察法的突出优点是可以在儿童行为发生的当时,现场进行观察、记录,能够收集到比口头报告或问卷调查更客观、全面、准确的资料。当然,观察法也有一定局限性。比如,观察资料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观察者本人的能力水平、心理因素的影响,许多发展心理学研究者所希望观察到的行为的发生有时是难以预测的,因此,采用现场观察有时难以奏效。此外,观察法的运用往往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较多的时间。
 二、访谈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儿童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他们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访谈法有许多优点,它能有针对性地收集研究数据,适用于一切具有口头表达能力的不同文化程度的访谈对象,具有较问卷法更高的回收率和有效率。访谈法的局限性首先在于,访谈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受访谈者自身的素质影响较大,与其它研究方法相比,费时费力,而且访谈所得资料不易量化。另外,访谈效果也受环境、时间和访谈对象特点的限制。
三、问卷法
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卷法的特点是标准化程度较高,是严格按照统一设计和固定结构的问卷进行研究,避免了研究的盲目性和主观性。问卷法的另一特点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资料,由于问题和答案都预先进行了操作化和标准化设计,因此,所得资料也便于进行定量分析。目前,这些定量分析工作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不仅方便而且准确,所以,问卷法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为发展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问卷法有很多突出的优点。它的内容客观统一,处理分析简洁方便,节省了人力、物力和经费,取样较大,对于描述一个总体的性质是很有意义的。另个,问卷法匿名性强,回答真实,那些不宜用访谈法进行当面询问的问题,涉及到儿童内心深处的情感、动机等问题适合用问卷法来研究。问卷法的缺陷在于对被试的言语发展水平有一定要求,因而不适于年幼被试。另外,被试的回答还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而由此获得的有些数据资料还需用其它方法加以印证。
四、测验法
测验法是通过测验量表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即采用标准化的题目,按照规定程序,通过测量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资料。
编制测验量表需要经过编制测验题目、预测、项目分析、合成测验、取得信度与效度资料、建立常模等标准化过程。应用经过标准化的测验量表对儿童进行测量,将其得分与常模分数相比较,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儿童的发展水平。测验法既可用于测查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差异。
测验法的优点主要表现在测验量表的编制十分严谨,结果处理方便,量表有现成的常模,可以直接进行对比研究。量表的种类较多,可以适应不同研究目的的需要。测验法存在的不足是使用灵活性差,对主试的要求较高,结果难以进行定性分析,被试的成绩也可能受练习、测验经验的影响等。所以,测验法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其它方法一样,只是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之一,还应与其它方法配合使用。
五、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和控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其基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类型。
从上述可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进行发展心理学研究时,研究者不应孤立地采用一种方法,而应根据研究的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方法,或者以某种方法为主,辅之以其它方法,这样才能获得多方面、丰富、客观的数据资料。

统计量(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