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的原因
初二地理:学习干旱的成因教案

初二地理:学习干旱的成因教案一、教学背景与目标干旱是地球表面上的常见自然现象之一,它对人类的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初二地理的教学中,我们需要重点学习干旱的成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干旱,干旱是怎样形成的,以及干旱对当地的影响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世界。
二、教学内容1、干旱的定义及成因干旱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气候过于干燥,地面和地下水资源缺乏,植被稀少或不存在,从而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一种自然现象。
干旱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因素:气候是干旱形成的首要因素之一,如缺乏降水、高温少雨等极端气候条件,都会引发干旱。
(2)地形因素:地形是影响干旱的因素之一,如山地、沙漠等地形条件会影响当地的气候和水资源分布,从而影响当地的干旱情况。
(3)人类活动因素:人类活动也是造成干旱的一个因素,如过度开采地下水、过度放牧等都会导致当地的水资源短缺。
2、干旱对当地的影响干旱对当地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干旱会导致当地的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的影响,缺乏水源会使作物生长受阻,从而导致减产,并可能引发饥荒。
(2)水资源:干旱会导致当地的水资源枯竭,使水源短缺,从而影响当地的用水和生态环境。
(3)生态环境:干旱会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草原、森林等植被枯死,从而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前,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播放干旱的图片、视频或案例,让学生了解干旱的影响,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干旱的定义及成因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学生讲解干旱的定义及成因,通过图片和地图等形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干旱的形成及其原因。
3、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干旱对当地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介绍干旱对某些地区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干旱的严重性。
4、课外拓展活动教师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野外调查,去实地考察当地的气候和土地状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加深学生对干旱成因的了解。
预测干旱的谚语

预测干旱的谚语干旱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在民间流传着很多预测干旱的谚语,以下是为你整理的预测干旱的谚语,欢迎大家阅读。
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春水铺,夏水枯小满不满,黄梅不管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寒水枯,夏水枯干旱的谚语原因造成干旱的原因既与气象等自然因素有关,也与人类活动及应对干旱的能力有关。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气象原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偏少等气象条件是造成干旱与旱灾的主要因素。
(2)地形地貌原因:地形地貌条件是造成区域旱灾的重要原因。
(3)水源条件与抗旱能力不足:旱灾与因水利工程设施不足带来的水源条件差也有很大关系,例如水利工程设施如水库、水井等不。
)(4)人口因素: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和当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和生产用水不断增加,造成一些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超出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干旱发生时也往往加重旱灾。
(5)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由于西南地区平常年份降水较多、不太缺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与国内常年缺水地区相比有明显差距,也对应对干旱不利。
干旱的预警干旱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干旱指标等级划分,以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2006)中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为标准。
橙色: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重旱(气象干旱为25~50年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4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红色: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特旱(气象干旱为50年以上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6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干旱的危害1.干旱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2.干旱是危害农牧业生产的第一灾害气象条件影响作物的分布、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形成,而水分条件是决定农业发展类型的主要条件。
干旱由于其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后延影响大,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干旱是我国主要畜牧气象灾害,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畜产品和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3.干旱促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1.气候暖干化造成湖泊、河流水位下降,部分干涸和断流。
造成干旱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有哪些

造成干旱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有哪些干旱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它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
今年入夏以来,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甘肃定西市农作物因旱受灾391.02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2830.1万元。
从历史气象资料分析,定西市年内连续发生春旱、初夏旱和伏旱的年份以前只出现过6年。
那么造成干旱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有哪些呢?干旱的原因是什么从自然因素来说,干旱的发生主要与偶然性或周期性的降水减少有关。
从人的因素上来考虑,人为活动导致干旱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人口大量增加,导致有限的水资源越来越短缺。
二是森林植被被人类破坏,植物的蓄水作用丧失,加上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水减少。
三是人类活动造成大量水体污染,使可用水资源减少。
四是用水浪费严重,在我国尤其是农业灌溉用水浪费惊人,导致水资源短缺。
怎样预防干旱1、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2、改进耕作制度,改变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3、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4、多管齐下,防治水土流失;5、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包括劣质地下水以至海水等。
防治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1、多植树,多种草。
2、沙地不种植农作物,用来种草和树以防止土地沙化。
3、防止土壤板结。
4、多用农家肥,尽量少用无机肥,尤其是含磷一类的化肥。
含磷化肥由雨水进入河流使水富营养化,会造成藻类大量繁殖破坏生态平衡。
5、以年为单位,隔年种植农作物,这样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干旱的原因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干旱的原因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干旱的原因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原因,干旱,,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写作素材中查看更多范文。
干旱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植物系统分布,温度平衡分布,大气循环状态改变,化学元素分布改变等等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系统改变有直接的关系:
1、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有直接关联;
2、与各大水系距离远近有直接关联;
3、与地球地壳板块滑移漂移有直接关联;
4、与天文潮汛有直接关联;
5、与地方植被覆盖水平有直接关联;
6、其他
与温室效应有关系
中国20XX年云贵川旱情即这类温室气泡团相对稳态造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得象撕开气球一样打开封锁,起动开放大气循环,为商变创造条件。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
旱灾和水灾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水 意识
02 水灾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自然原因
暴雨:短时间内大量降雨,排 水系统无法及时排出
融雪:春季融雪导致河水泛滥
地震:地震引起山体滑坡、水 库溃坝等导致水灾
台风:台风带来大量降雨,引 发洪水灾害
人为原因
水利设施不足:防 洪抗涝能力差,易 引发水灾
过度开发:破坏自 然环境,导致水土 流失,河床淤塞
城市排水系统不完 善:雨季排水不畅 ,易形成内涝
缺乏有效的预警机 制:无法及时预测 和应对水灾
防治措施
建立防洪体系,提高防洪能力
建设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分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பைடு நூலகம்
加强河道管理,保持河流畅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推广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人为原因
人为原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 地下水位下降
农业原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 致土壤盐碱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防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 水资源管理
防治措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 理调整农业结构
防治措施
兴修水利,加强农田水利基本 建设
调整农业结构,推广节水农业
改进耕作制度,合理用水
旱灾和水灾的原因和 防治措施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目录
01
旱灾的原因和 防治措施
02
水灾的原因和 防治措施
01 旱灾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自然原因
降水不足:长期少雨或无雨导致水源枯竭 蒸发量大:高温干旱,水分蒸发快 地下水位低:地下水得不到补充,地表水难以为继 土壤保水能力差:沙质土壤或贫瘠土壤容易失去水分
干旱问题调研报告

干旱问题调研报告干旱问题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干旱是指某个地区在长时间内降水量明显不够,导致土壤水分亏缺,影响农作物生长以及饮用水供应的现象。
全球干旱问题日益严峻,给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因此,我们进行了干旱问题的调研,并撰写了此报告。
二、调研内容1. 干旱的影响:干旱会造成灾情加剧、农作物减产、草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此外,干旱还会导致生态系统崩溃,生物多样性下降,甚至引发战争。
2. 干旱的主要原因:全球气候变化是导致干旱的重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暖导致降水模式发生变化,很多地方的旱情日益严重。
此外,过度的人类活动、乱砍滥伐、不合理的农田灌溉等也是干旱的原因。
3. 干旱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干旱会导致农业生产减产,使农民收入减少。
同时,水资源短缺会对工业生产、城市用水等领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此外,干旱还加剧了贫困、饥饿和环境迁徙等社会问题。
4. 干旱防治措施:为了应对干旱问题,应采取多种措施。
一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完善降水观测和气象预警系统。
二是发展节水农业技术,减少农田用水。
三是合理规划城市用水,提高供水设施。
四是推动生态修复,保护水源地和湿地资源。
五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三、调研结论1. 全球干旱问题日益严峻,给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挑战。
2. 干旱与气候变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3. 干旱对社会经济影响广泛,特别是农业生产和城市用水。
4. 针对干旱问题,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发展节水农业技术、合理规划城市用水、推动生态修复和加强国际合作等多方面措施。
四、建议和展望1.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干旱问题的重视和投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气象预警体系建设。
2. 农业部门应推广节水农业技术,提高农田用水效率。
3. 城市管理部门应加强城市用水管理,提高供水设施和水资源的利用率。
4.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干旱问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水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5.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干旱问题。
干旱的原因

干旱的原因
干旱是指长期缺乏降雨或降水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导致的水压力不够的现象。
干旱给植物、兽类和人类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干旱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下面分析来自自然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干旱原因。
自然原因
1、气候变暖。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平均温度上升,海平面上升,热带地区气温高于前几年,因此潜在降水量减少,导致干旱加剧。
2、季节性变化。
由于大气层中的湿度变化,某些地区会出现长时间无降雨或有限的降雨的情况,特别是在冬季,热带地区的降水量会急剧减少,引发干旱状况。
3、季风及大气环流异常。
由于大气环流异常,季风不上升,从而导致热带雨带失去足够的湿度,干旱地区更易受影响。
人类活动原因
1、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当。
由于人类活动过度开发污染或滥用水资源,造成水源的缺乏,特别是盆地地区,降水量稀少,容易形成干旱。
2、利用森林和植物资源的不合理活动。
人类大量开垦森林和植物,以及使用化肥,导致水蒸发量大大增加,蒸发性降水量减少,陆地地表易出现干旱。
3、大气污染。
人类活动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碳、氨以及其他无机气体,会增强大气水汽的蒸发,从而导致地表水汽循环加快,形成干旱天气。
总之,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都导致了干旱的发生,对于解决干旱问题,不仅要改善气候环境,还要正确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森林资源和植物资源,减少大气污染以及社会性经济活动等,以缓解干旱和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干旱的一般原因

干旱的一般原因
造成干旱的原因既与气象等自然因素有关,也与人类活动及应对干旱的能力有关。
具体可分为气象原因、地形地貌原因、水源条件与抗旱能力不足、人口因素、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
1、气象原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偏少等气象条件是造成干旱的主要因素。
2、地形地貌原因:地形地貌条件是造成区域干旱的重要原因。
3、水源条件与抗旱能力不足:干旱与因水利工程设施不足带来的水源条件差也有很大关系,例如水利工程设施如水库、水井等。
4、人口因素: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和当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和生产用水不断增加,造成一些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超出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5、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由于西南地区平常年份降水较多、不太缺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与国内常年缺水地区相比有明显差距,也对应对干旱不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旱的原因
华南区以夏秋旱为主,长江区多为伏旱,华北区旱灾频率最大以春旱最为严重,个别年有春、夏、秋连旱;西南地区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云南和川西山地多春旱,四川盆地西部与北部地区多夏旱。
它们分别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另外,东北地区到底是以春旱为主还是以夏旱为主?教材上是说盛夏季节常引起旱灾,可人教社星图社地理室合编的星图社出版的地图册上
p19“中国的干旱灾害和季节干旱地区分布”一图却又用春旱表示东北区。
干旱在我国是影响面最广,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
干旱的概念:指在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由于长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引起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正常生物发育而减产失败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干旱的类型:
1、按干旱发生的原因分类
(1)土壤干旱
土壤含水量少,土壤颗粒对水份的吸附力,植物的根系难以在土壤中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去补偿蒸腾的消耗,植物体内的水分收支便失去平衡,从而影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以至发生旱害。
(2)大气干旱
虽然土壤中具有一定的、可供植物利用的有效水分,但由于空气极度干燥、光照强、气温高,植株蒸腾加剧,终使水分入不敷出,植株体内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遭致旱害。
2、根据干旱发生的季节分类
(1)春旱
春旱主要发生在3-5月份,这时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的许多地方,春季温度回升很快,空气干燥,太阳辐射较强,风力大,蒸发力强,在这些地区冬季降水稀少,一量春季长时间无雨或雨量明显偏少,就易发生春旱。
(2)夏旱
日射强烈,气温很高,空气温度低,因而土壤蒸发及植物蒸腾都很强,如长期少雨或无雨极易造成干旱。
(3)秋旱
秋旱的特点与夏旱相类似,但强度稍弱。
秋夏主要影响夏播作物和部分晚熟春播作物的灌浆成熟,影响越冬作物的播种和出苗。
(4)冬旱
由于冬季,大陆性干冷气团控制我国广大地区,降水稀少,且多西北大
风,气温低,湿度小,就易发生冬旱。
干旱的成因:干旱主要是在高气压长期控制下形成的。
高气压常占据很大的空间,故干旱往往波及广大地区,即所谓“干旱一大片”。
季风反常,是造成我国干旱的主要原因。
干旱的指标:表征某一地区干旱程度的标准称为干旱的指标。
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
1、干旱的地区分布特征
干旱大致分布于下述四片地区
(1)东北干旱区
该区纬度高,气温低,农作物生长期较短,因常受低气压影响,降水较稳定,干旱发生频率相对低些,多数年份干旱属于一般性干旱。
(2)黄淮海干旱区
本区降水较少,变率大,是我国最大的干旱区,干旱发生次数也居全国之首。
(3)长江流域及华南干旱区
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和福建、广东、广西的大部地区干旱次数多,广东东部沿海和福建南部沿海最多。
(4)西南南部干旱区
云南省的中部和北部、四川的西昌以南地区干旱次数较少。
2、干旱的时间分布特点
(1)东北地区的春、夏旱(2)黄淮海地区的春夏秋旱
(3)长江流域的夏秋旱(4)华南的秋冬春旱
(5)西南南部地区的冬春旱
干旱的抗、避、防措施
1、抗旱措施
(1)开源节流,合理灌溉
(2)选用耐旱品种,抗旱播种
(3)耕作和覆盖保墒抑制农田蒸发
(4)耕云播雨,缓解旱情
2、避旱措施
(1)改革种植制度,避旱夺丰收
(2)调整播种,躲过干旱
(3)水路不通走旱路
(4)育苗移栽躲过春旱
3、防旱措施
(1)兴修水利,搞好农田基本建设
(2)深耕改土,增强土壤蓄水能力
(3)选育抗旱品种,提高抗旱能力
(4)绿化荒坡隙地,改善生态环境
中国北方干旱
1、干旱干旱通常指因长期少雨而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气候现象。
因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
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
2、旱灾只是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在通常水量丰富的地区也会因一时的气候异常而导致旱灾。
3、北方此次干旱表现了哪些特点:一是降水严重偏少、气温偏高。
二是农作物受旱面积大、程度重。
三是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突出。
四是江河来水持续偏枯,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
4、北方此次干旱产生的原因一是今年空中气流以西北气流为主,也就是大气环流在中纬度地区盛行西北环流,西北气流为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雨雪天气。
二是暖湿气流偏弱能给北方带来降水的西南暖湿气流几乎不存在
三是处于周期性的干旱期. 四是气温显著偏高. 五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长时间大范围的干旱?原因大概
有三点:全球气候异常;降水量持续偏少;温度持续偏高。
今年本来就是厄尔尼诺年,而最近太平洋东部水温持续较高,加剧厄尔尼诺现象,导致中国西南出现高压阻碍北方冷空气南下,这是今年特旱的特殊ᾦ因。
됅云南本身就是亚热带季风季后,干湿季分明,冬季本来就是干季,加上高原,湿气难以进入。
还有一点,云南是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很快,所以历来都是缺水的省份。
气候专家告诉我们的答案,大概三岁小孩都能够明白——没有雨下,自然就要干旱呗!去年入秋以来,西南气流偏弱、水汽输送少造成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这是云南等地产生持续气象干旱的直接原因。
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却会更让人惊心触目——西南一些省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而这两种速生丰产林都被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涵水能力很差。
如果当地的官员们一味地追求政绩,如果商家们眼里只有利润,这个时候,也只有百姓们去承担这份错误的惩罚。
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区域平均降水量173.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93.5毫米,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少;区域平均气温12.2℃,比常年同期偏高1.2℃,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高。
降水持续偏少和气温偏高,导致云、贵、川部分地区,特别是云南省土壤缺墒加剧,作物生长受到影响,塘库蓄水大幅减少,人畜饮水出现困难,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
目前,云南全省有2286万亩农作物遭受旱灾,其中云南东部干土层厚度达3~6厘米,旱情较重。
西南五省的干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醒醒吧,生存比GDP,更重要。
今年本来就是厄尔尼诺年(不知道可以查下,地理术语),再加上最近太平洋东部水温持续较高,加剧厄尔尼诺现象,导致中国西南出现高压阻碍北方冷空气南下,只是今年特旱的特殊原因。
而云南本身就是亚热带季风季后,干湿季分明,冬季本来就是干季,加上高原,湿气难以进入。
还有一点就是,云南是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很快,所以历来都是缺水的省份。
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区域平均降水量173.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93.5毫米,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少;区域平均气温12.2℃,比常年同期偏高1.2℃,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高。
降水持续偏少和气温偏高,导致云、贵、川部分地区,特别是云南省土壤缺墒加剧,作物生长受到影响,塘库蓄水大幅减少,人畜饮水出现困难,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
目前,云南全省有
2286万亩农作物遭受旱灾,其中云南东部干土层厚度达3~6厘米,旱情较重。
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四川南部旱区没有明显降雨天气过程,气温将比常年同期偏高2℃左右,旱情仍将持续或发展。
鉴于目前正值西南地区夏收粮油作物生长需水的关键时期,春播作物也将陆续开始播种,持续干旱将对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需进一步加强抗旱工作
干季云贵地区的正常雨量当在260mm左右,而这个干季偏少了大约三成左右。
但是,对季风气候区而言,干湿季明显是很正常的,进入干季,缺乏造成降水的天气尺度系统,所以无法有效降雨。
另外,今年昆明准静止锋估计也是有异常的,正常情况下贵州不应该也发生严重的干旱。
今冬南支槽活跃是一个事实,但是冷空气势力偏东偏北,导致降水区域偏东,基本是在云贵高原以东。
南支槽移入我国是需要越过横断山脉的,横断山脉的高度截断了低层的暖湿气流,所以滇西无法产生有效降水。
而为什么暖湿气流反而能影响到江南,是因为低空暖湿从中南半岛入境,而后从云贵高原下坡。
地形对高空槽系统造成影响,使槽前辐合并产生有效降水,落区是在下游地势较低(第三阶梯)的江南地区。
所以上游水汽活跃,中游云南一带却陷入季风气候的干季干旱无法降水,下游又是降水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