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检测技术与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设计内容摘要:

电涡流传感器能静态和动态地非接触、高线性度、高分辨力地测量被测金属导体距探头表面距离。它是一种非接触的线性化计量工具。电涡流传感器能准确测量被测体(必须是金属导体)与探头端面之间静态和动态的相对位移变化。在高速旋转机械和往复式运动机械状态分析,振动研究、分析测量中,对非接触的高精度振动、位移信号,能连续准确地采集到转子振动状态的多种参数。如轴的径向振动、振幅以及轴向位置。电涡流传感器以其长期工作可靠性好、测量范围宽、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等优点,在大型旋转机械状态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涡流传感器能静态和动态地非接触、高线性度、高分辨力地测量被测金属导体距探头表面距离。它是一种非接触的线性化计量工具。电涡流传感器能准确测量被测体(必须是金属导体)与探头端面之间静态和动态的相对位移变化。

在高速旋转机械和往复式运动机

械状态分析,振动研究、分析测

量中,对非接触的高精度振动、

位移信号,能连续准确地采集到

转子振动状态的多种参数。如轴

的径向振动、振幅以及轴向位置。

电涡流传感器以其长期工作可靠性好、测量范围宽、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等优点,在大型旋转机械状态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从转子动力学、轴承学的理论上分析,大型旋转机械的运动状态,主要取决于其核心—转轴,而电涡流传感器,能直接非接触测量转轴的状态,对诸如转子的不平衡、不对中、轴承磨损、轴裂纹及发生摩擦等机械问题的早期判定,可提供关键的信息。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块状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或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导体内将产生呈涡旋状的感应电流,此电流叫电涡流,以上现象称为电涡流效应。而根据电涡流效应制成的传感器称为电涡流式传感器。

前置器中高频振荡电流通过延伸电缆流入探头线圈,

在探头头部的线圈中产生交变的磁场。当被测金属体靠近这一磁场,则在此金属表面产生感应电流,与此同时该电涡流场也产生一个方向与头部线圈方向相反的交变磁场,由于其反作用,使头部线圈高频电流的幅度和相位得到改变(线圈的有效阻抗),这一变化与金属体磁导率、电导率、线圈的

几何形状、几何尺寸、电流频率以及头部线圈到金属导体表面的距离等参数有关。通常假定金属导体材质均匀且性能是线性和各项同性,则线圈和金属导体系统的物理性质可由金属导体的电导率б、磁导率ξ、尺寸因子τ、头部体线圈与金属导体表面的距离D、电流强度I和频率ω参数来描述。则线圈特征阻抗可用Z=F(τ, ξ, б, D, I, ω)函数来表示。通常我们能做到控制τ, ξ, б, I, ω这几个参数在一定范围内不变,则线圈的特征阻抗Z就成为距离D的单值函数,虽然它整个函数是一非线性的,其函数特征为“S”型曲线,但可以选取它近似为线性的一段。于此,通过前置器电子线路的处理,将线圈阻抗Z的变化,即头部体线圈与金属导体的距离D的变化转化成电压或电流的变化。输出信号的大小随探头到被测体表面之间的间距而变化,电涡流传感器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实现对金属物体的位移、振动等参数的测量。

其工作过程是:当被测金属与探

头之间的距离发生

变化时,探头中线圈的Q值也发生变化,Q值的变化引起振荡电压幅度的变化,而这个随距离变化的振荡电压经过检波、滤波、线性补偿、放大归一处理转化成电压(电流)变化,最终完成机械位移(间隙)转换

成电压(电流)。由上所述,电涡流传感器工作系统中被测体可看作传感器系统的一半,即一个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性能与被测体有关。

按照电涡流在导体内的贯穿情况,此传感器可分为高频反射式和低频透射式两类,但从基本工作原理上来说仍是相似的。电涡流式传感器最大的特点是能对位移、厚度、表面温度、速度、应力、材料损伤等进行非接触式连续测量,另外还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频率响应宽等特点,应用极其广泛。

典型应用:

电涡流传感器系统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和一些科研单位。对汽轮机、水轮机、鼓风机、压缩机、空分机、齿轮箱、大型冷却泵等大型旋转机械轴的径向振动、轴向位移、键相器、轴转速、胀差、偏心、以及转子动力学研究和零件尺寸检验等进行在线测量和保护。轴向位移测量

对于许多旋转机械,包括蒸汽轮机、燃汽轮机、水轮机、离心式和轴流式压缩机、离心泵等,轴向位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信号,过大的轴向位移将会引起过大的机构损坏。轴向位移的测量,可以指示旋转部件与固定部件之间的轴向间隙或相对瞬时的位移变化,用以防止机器的破坏。轴向位移是指机器内部转子沿轴心方向,相对于止推轴承二者之间的间隙而言。有些机械故障,也可通过轴向位移的探测,进行判别:

止推轴承的磨损与失效平衡活塞的磨损与失效

止推法兰的松动联轴节的锁住等。

轴向位移(轴向间隙)的测量,经常与轴向振动弄混。轴向振动是指传感器探头表面与被测体,沿轴向之间距离的快速变动,这是一种轴的振动,用峰峰值表示。它与平均间隙无关。有些故障可以导致轴向振动。例如压缩机的踹振和不对中即是。

振动测量

测量径向振动,可以由

它看到轴承的工作状态,还可以

看到转子的不平衡,不对中等机

械故障。可以提供对于下列关键

或基础机械进行机械状态监测

所需要的信息:

·工业透平,蒸汽/燃汽·压缩机,空气/特殊用途气体,径向/轴向

·电动马达·发电机

·励磁机·齿轮箱

·泵·风扇

·鼓风机·往复式机械

振动测量同样可以用于对一般性的小型机械进行连续监测。可为如下各种机械故障的早期判别提供了重要信息。

胀差测量

对于汽轮发电机组来说,在其启动和停机时,由于金属材料的不同,热膨胀系数的不同,以及散热的不同,轴的热膨胀可能超过壳体

膨胀;有可能导致透平机的旋转部件和静止部件(如机壳、喷嘴、台座等)的相互接触,导致机器的破坏。因此胀差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转速测量

对于所有旋转机械而言,都需要监测旋转机械轴的转速,转速是

衡量机器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指

标。而电涡流传感器测量转速的优

越性是其它任何传感器测量没法

比的,它既能响应零转速,也能响

应高转速,抗干扰性能也非常强。转速测量

对于所有旋转机械而言,都需要监测旋转机械轴的转速,转速是衡量机器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电涡流传感器测量转速的优越

性是其它任何传感器测量没法比的,它既能响应零转速,也能响应高转速,抗干扰性能也非常强。

电涡流传感器测转速,通常选用φ3mm、φ4mm、φ5mm、φ8mm、φ10mm 的探头。转速测量频响为0~10KHZ。电涡流传感器测转速,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幅值较高(在低速和高速整个范围内)抗干扰能力强。无源磁电式传感器是针对测齿轮而设计的发电型传感器(无源),不适合测零转速和较低转速,因低频时,幅值信号小,抗干扰能力差,它不需要供电。有源磁电式传感器采用了+24V供电,输出波形为矩形波,具有负载驱动能力,适合测量 0.03HZ以上转速信号。

安装要求:

1、轴的径向振动测量

当需要测量轴的径向振动时,要求轴的直径大于探头直径的三倍以上。每个测点应同时安装两个传感器探头,两个探头应分别安装在轴承两边的同一平面上相隔90o±5o。由于轴承盖一般是水平分割的,因此通常将两个探头分别安装在垂直中心线每一侧45o,从原动机端看,分别定义为X探头(水平方向)和Y探头(垂直方向),X方向在垂直中心线的右侧,Y方向在垂直中心线的左侧。

轴的径向振动测量时探头的安装位置应该尽量靠近轴承,如图所示,否则由于轴的挠度,得到的值会有偏差。

轴的径向振动探头安装位置与轴承的最大距离。轴的径向振动测量时探头的安装:

测量轴承直径最大距离

0~76mm 25mm

76~510mm 76mm

大于520mm 160mm

探头中心线应与轴心线正交,探头监测的表面(正对探头中心线的两边1.5倍探头直径宽度的轴的整个圆周面,如图)应无裂痕或其它任何不连续的表面现象(如键槽、凸凹不平、油孔等),且在这个范围内不能有喷镀金属或电镀,其表面的粗糟度应在0.4 um至0.8um之间。

2、轴的轴向位移测量

测量轴的轴向位移时,测量面应该与轴是一个整体,这个测量面是以探头的中心线为中心,宽度为1.5倍的探头圆环。探头安装距离距止推法兰盘不应超过305mm,否则测量结果不仅包含轴向位移的变化,而且包含胀差在内的变化,这样测量的不是轴的真实位移值。

3、键相测量

键相测量就是通过在被测轴上设置一个凹槽或凸键,称键相标记。当这个凹槽或凸键转到探头位置时,相当于探头与被测面

间距突变,传感器会产生一个脉冲信号,轴每转一圈,就会产生一个脉冲信号,产生的时刻表明了轴在每转周期中的位置。因此通过对脉冲计数,可以测量轴的转速;通过将脉冲与轴的振动信号比较,可以确定振动的相位角,用于轴的动平衡分析以及设备的故障分析与诊断等方面。

凹槽或凸键要足够大,以使产生的脉冲信号峰峰值不小于5V。一般若采用φ5、φ8探头,则这一凹槽或凸键宽度应大于7.6mm、深度或高度应大于1.5mm(推荐采用2.5mm以上)、长度应大于0.2mm。凹槽或凸键应平行于轴中心线,其长度尽量长,以防当轴产生轴向窜动时,探头还能对着凹槽或凸键。为了避免由于轴相位移引起的探头与被测面之间的间隙变化过大,应将键相探头安装在轴的径向,而不是轴向的位置。应尽可能地将键相探头安装在机组的驱动部分上,这样即使机组的驱动部分与载荷脱离,传感器仍会有键相信号输出。当机组具有不同的转速时通常需要有多套键相传感器探头对其进行监测,从而可以为机组的各部分提供有效的键相信号。

键相标记可以是凹槽,也可以是凸键,如图所示,标准要求用凹槽的形式。当标记是凹槽时,安装探头要对着轴的完整部分调整初始安装间隙(安装在传感器的线性中点为宜),而不是对着凹槽来调整初始安装间隙。而当标记是凸键时探头一定要对着凸起的顶部表面调整初始安装间隙(安装在传感器的线性中点为宜),不是对着轴的其它完整表面进行调整。否则当轴转动时,可能会

造成凸键与探头碰撞,剪断探头。

被测体对电涡流传感器特性的影响:

1、被测体材料对传感器的影响

传感器特性与被测体的电导率б、磁导率ξ有关,当被测体为导磁材料(如普通钢、结构钢等)时,由于涡流效应和磁效应同时存在,磁效应反作用于涡流效应,使得涡流效应减弱,即传感器的灵敏度降低。而当被测体为弱导磁材料(如铜,铝,合金钢等)时,由于磁效应弱,相对来说涡流效应要强,因此传感器感应灵敏度要高。

2、被测体表面平整度对传感器的影响

不规则的被测体表面,会给实际的测量带来附加误差,因此对被测体表面应该平整光滑,不应存在凸起、洞眼、刻痕、凹槽

等缺陷。一般要求,对于振动测量的被测表面粗糙度要求在

0.4um~0.8um之间;对于位移测量被测表面粗糙度要求在

0.4um~1.6um之间。

3、被测体表面磁效应对传感器的影响

电涡流效应主要集中在被测体表面,如果由于加工过程中形成残磁效应,以及淬火不均匀、硬度不均匀、金相组织不均匀、结晶结构不均匀等都会影响传感器特性。在进行振动测量时,如果被测体表面残磁效应过大,会出现测量波形发生畸变。

4、被测体表面镀层对传感器的影响

被测体表面的镀层对传感器的影响相当于改变了被测体材料,视其镀层的材质、厚薄,传感器的灵敏度会略有变化。

5、被测体表面尺寸对传感器的影响

由于探头线圈产生的磁场范围是一定的,而被测体表面形成的涡流场也是一定的。这样就对被测体表面大小有一定要求。通常,当被测体表面为平面时,以正对探头中心线的点为中心,被测面直径应大于探头头部直径的1.5倍以上;当被测体为圆轴且探头中心线与轴心线正交时,一般要求被测轴直径为探头头部直径的3倍以上,否则传感器的灵敏度会下降,被测体表面越小,灵敏度下降越多。实验测试,当被测体表面大小与探头头部直径

相同,其灵敏度会下降到72%左右。被测体的厚度也会影响测量结果。被测体中电涡流场作用的深度由频率、材料导电率、导磁率决定。因此如果被测体太薄,将会造成电涡流作用不够,使传感器灵敏度下降,一般要求厚度大于0.1mm以上的钢等导磁材料及厚度大于0.05mm以上的铜、铝等弱导磁材料,则灵敏度不会受其厚度的影响。

设计总结: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让我学到了以前没接触过的东西。让我认识到了传感器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没有传感器级没有现代科学技术,更没有人类现代化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但是要研制出更好的电涡流位移传感器还要做很多、和学习很多相关知识。这不仅仅是为学习电涡流传感器做准备更是给我们自己充电。

电涡流传感器的研究与探讨汇总

档案编号: 毕业设说明书题目:电涡流传感器的研究与探讨 系别:电气工程系 专业:生产过程自动化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共18 页) 年月日

摘要:电涡流传感器是基于涡流效应的新型传感器。由于它具有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非接触、响应速度快、不受油污等介质影响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的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存在着测量范围小,传感器存在非线性问题,这给传感器的应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首先通过对实验室所用的电涡流传感器实验模板的电路进行研究和优化,进而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使测量结果的更加准确。其次针对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存在的测量范围小,传感器存在非线性问题的改善提出设想即:先对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用于位移检测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了线圈截面形状及参数变化对涡流传感器线性测量范围和灵敏度的影响;再从电路设计方面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及抗干扰能力,从而为位移测量扩展量程打下基础;最后通过对电涡流传感器测位移实验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电涡流传感器位移测量范围的扩展方法和改善电涡流传感器非线性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电涡流传感器; 位移测量; 非线性; 测量范围 Abstract: the eddy current sensor is a new type of sensor based on eddy current effect. Because it is simple in structure, strong anti-jamming capability, high accuracy, non-contact, fast response, not polluted advantages such media influence, and been widely used. But the current electricity eddy displacement sensor measurement range small, there exist nonlinear problem, the sensor to a sensor applications has caused some influence. This paper firstly eddy current sensor used in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 template circuit research and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 the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of the circuit more accurate measurement results.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eddy current displacement sensor measurement range small, there exist nonlinear problem of sensor to improve it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the eddy current is: first displacement detection sensors for displacement of the work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research analyzed the coil cross-section

电涡流传感器的典型应用

电涡流传感器的典型应用 电涡流传感器系统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和一些科研单位。对汽轮机、水轮机、鼓风机、压缩机、空分机、齿轮箱、大型冷却泵等大型旋转机械轴的径向振动、轴向位移、键相器、轴转速、胀差、偏心、以及转子动力学研究和零件尺寸检验等进行在线测量和保护。 轴向位移测量 对于许多旋转机械,包括蒸汽轮机、燃汽轮机、水轮机、离心式和轴流式压缩机、离心泵等,轴向位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信号,过大的轴向位移将会引起过大的机构损坏。轴向位移的测量,可以指示旋转部件与固定部件之间的轴向间隙或相对瞬时的位移变化,用以防止机器的破坏。轴向位移是指机器内部转子沿轴心方向,相对于止推轴承二者之间的间隙而言。有些机械故障,也可通过轴向位移的探测,进行判别: ●止推轴承的磨损与失效●平衡活塞的磨损与失效 ●止推法兰的松动●联轴节的锁住等。 轴向位移(轴向间隙)的测量,经常与轴向振动弄混。轴向振动是指传感器探头表面与被测体,沿轴向之间距离的快速变动,这是一种轴的振动,用峰峰值表示。它与平均间隙无关。有些故障可以导致轴向振动。例如压缩机的踹振和不对中即是。 振动测量 测量径向振动,可以由它看到轴承的工作状态,还可以看到转子的不平衡,不对中等机械故障。可以提供对于下列关键或基础机械进行机械状态监测所需要的信息: ·工业透平,蒸汽/燃汽·压缩机,空气/特殊用途气体,径向/轴向 ·膨胀机·动力发电透平,蒸汽/燃汽/水利 ·电动马达·发电机 ·励磁机·齿轮箱 ·泵·风扇 ·鼓风机·往复式机械 振动测量同样可以用于对一般性的小型机械进行连续监测。可为如下各种机械故障的早期判别提供了重要信息。 ·轴的同步振动·油膜失稳 ·转子摩擦·部件松动 ·轴承套筒松动·压缩机踹振 ·滚动部件轴承失效·径向预载,内部/外部包括不对中 ·轴承巴氏合金磨损·轴承间隙过大,径向/轴向 ·平衡(阻气)活塞磨损/失效·联轴器“锁死” ·轴弯曲·轴裂纹 ·电动马达空气间隙不匀·齿轮咬合问题 ·透平叶片通道共振·叶轮通过现象 偏心测量 偏心是在低转速的情况下,对轴弯曲程度的测量,这种弯曲可由下列情况引起: ·原有的机械弯曲·临时温升导致的弯曲·在静止状态下,必然有些向下弯曲,有时也叫重力弯曲。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原理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涡流传感器能静态和动态地非接触、高线性度、高分辨力地测量被测金属导体距探头表面距离。它是一种非接触的线性化计量工具。电涡流传感器能准确测量被测体(必须是金属导体)与探头端面之间静态和动态的相对位移变化。 在高速旋转机械和往复式运动机 械状态分析,振动研究、分析测 量中,对非接触的高精度振动、 位移信号,能连续准确地采集到 转子振动状态的多种参数。如轴 的径向振动、振幅以及轴向位置。 电涡流传感器以其长期工作可靠 性好、测量围宽、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等优点,在大型旋转机械状态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从转子动力学、轴承学的理论上分析,大型旋转机械的运动状态,主要取决于其核心—转轴,而电涡流传感器,能直接非接触测量转轴的状态,对诸如转子的不平衡、不对中、轴承磨损、轴裂纹及发生摩擦等机械问题的早期判定,可提供关键的信息。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块状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或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导体将产生呈涡旋状的感应电流,此电流叫电涡流,以上现象称为电涡流效应。而根据电涡流效应制成的传感器称为电涡流式传感器。

前置器中高频振荡电流通过延伸电缆流入探头线圈, 在探头头部的线圈中产生交变的磁场。当被测金属体靠近这一磁场,则在此金属表面产生感应电流,与此同时该电涡流场也产生一个方向与头部线圈方向相反的交变磁场,由于其反作用,使头部线圈高频电流的幅度和相位得到改变(线圈的有效阻抗),这一变化与金属体磁导率、电导率、线圈的几何形状、几何尺寸、电流频率以及头部线圈到金属导体表面的距离等参数有关。通常假定金属导体材质均匀且性能是线性和各项同性,则线圈和金属导体系统的物理性质可由金属导体的电导率б、磁导率ξ、尺寸因子τ、头部体线圈与金属导体表面的距离D、电流强度I和频率ω参数来描述。则线圈特征阻抗可用Z=F(τ, ξ, б, D, I, ω)函数来表示。通常我们能做到控制τ, ξ, б, I, ω这几个参数在一定围不变,则线圈的特征阻抗Z就成为距离D的单值函数,虽然它整个函数是一非线性的,其函数特征为“S”型曲线,但可以选取它近似为线性的一段。于此,通过前置器电子线路的处理,将线圈阻抗Z的变化,即头部体线圈与金属导体的距离D的变化转化成电压或电流的变化。输出信号的大小随探头到被测体表面之间的间距而

电涡流传感器

电涡流传感器能静态和动态地非接触、高线性度、高分辨力地测量被测金属导体距探头表面的距离。它是一种非接触的线性化计量工具。电涡流传感器能准确测量被测体(必须是金属导体)与探头端面之间静态和动态的相对位移变化。在高速旋转机械和往复式运动机械的状态分析,振动研究、分析测量中,对非接触的高精度振动、位移信号,能连续准确地采集到转子振动状态的多种参数。如轴的径向振动、振幅以及轴向位置。从转子动力学、轴承学的理论上分析,大型旋转机械的运动状态,主要取决于其核心—转轴,而电涡流传感器,能直接非接触测量转轴的状态,对诸如转子的不平衡、不对中、轴承磨损、轴裂纹及发生摩擦等机械问题的早期判定,可提供关键的信息。电涡流传感器以其长期工作可靠性好、测量范围宽、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抗干扰力强、不受油污等介质的影响、结构简单等优点,在大型旋转机械状态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电涡流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块状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或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导体内将产生呈涡旋状的感应电流,此电流叫电涡流,以上现象称为电涡流效应。而根据电涡流效应制成的传感器称为电涡流式传感器。 前置器中高频振荡电流通过延伸电缆流入探头线圈,在探头头部的线圈中产生交变的磁场。当被测金属体靠近这一磁场,则在此金属表面产生感应电流,与此同时该电涡流场也产生一个方向与头部线圈方向相反的交变磁场,由于其反作用,使头部线圈高频电流的幅度和相位得到改变(线圈的有效阻抗),这一变化与金属体磁导率、电导率、线圈的几何形状、几何尺寸、电流频率以及头部线圈到金属导体表面的距离等参数有关。通常假定金属导体材质均匀且性能是线性和各项同性,则线圈和金属导体系统的物理性质可由金属导体的电导率б、磁导率ξ、尺寸因子τ、头部体线圈与金属导体表面的距离D、电流强度I和频率ω参数来描述。则线圈特征阻抗可用Z=F(τ, ξ, б, D, I, ω)函数来表示。通常我们能做到控制τ, ξ, б, I, ω这几个参数在一定范围内不变,则线圈的特征阻抗Z就成为距离D的单值函数,虽然它整个函数是一非线性的,其函数特征为“S”型曲线,但可以选取它近似为线性的一段。于此,通过前置器电子线路的处理,将线圈阻抗Z 的变化,即头部体线圈与金属导体的距离D的变化转化成电压或电流的变化。输出信号的大小随探头到被测体表面之间的间距而变化,电涡流传感器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实现对金属物体的位移、振动等参数的测量。 其工作过程是:当被测金属与探头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探头中线圈的Q值

电涡流传感器基本原理

电涡流传感器 原理图 1、什么是电涡流效应? 电感线圈产生的磁力线经过金属导体时,金属导体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且呈闭合回路,类似于水涡流形状,故称之为电涡流也叫做电涡流效应,其实是电磁感应原理的延伸。 注意:电涡流传感器要求被测体必须是导体。 传感器探头里有小型线圈,由控制器控制产生震荡电磁场,当接近被测体时,被测体表面会产生感应电流,而产生反向的电磁场。这时电涡流传感器根据反向电磁场的强度来判断与被测体之间的距离。2、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 传感器线圈由高频信号激励,使它产生一个高频交变磁场φi,当被测导体靠近线圈时,在磁场作用范围的导体表层,产生了与此磁场相交链的电涡流ie,而此电涡流又将产生一交变磁场φe阻碍外磁场的变化。从能量角度来看,在被测导体内存在着电涡流损耗(当频率较高时,忽略磁损耗)。能量损耗使传感器的Q值和等效阻抗Z 降低,因此当被测体与传感器间的距离d改变时,传感器的Q值和等效阻抗Z、电感L均发生变化,于是把位移量转换成电量。这便是电涡流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3、电涡流传感器的实际应用 电涡流传感器测量齿轮转速的应用

4、使用电涡流传感器时的注意事项 对被测体的要求 为了防止电涡流产生的磁场影响仪器的正常输出安装时传感器头部四周必须留有一定范围的非导电介质空间,如果在某一部位要同时安装两个以上的传感器,就必须考虑是否会产生交叉干扰,两个探头之间一定要保持规定的距离,被测体表面积应为探头直径3倍以上,当无法满足3倍的要求时,可以适当减小,但这是以牺牲灵敏度为代价的,一般是探头直径等于被测体表面积时,灵敏度降低至70%,所以当灵敏度要求不高时可适当缩小测量表面积。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蒋维)

第一节系统简介 1、为何采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能测量被测体(必须是金属导体)与探头端面的相对位置。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长期工作可靠性好、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非接触测量、响应速度快、不受油水等介质的影响,常被用于对大型旋转机械的轴位移、轴振动、轴转速等参数进行长期实时监测,可以分析出设备的工作状况和故障原因,有效地对设备进行保护及进行预测性维修。 ●从转子动力学、轴承学的理论上分析,大型旋转机械的运行状态主要取决于其核心——转轴,而电涡流位移传感器能直接测量转轴的状态,测量结果可靠、可信。过去对于机械的振动测量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或速度传感器,通过测量机壳振动,间接地测量转轴振动,测量结果的可信度不高。 2、系统组成 系统主要包括探头、延伸电缆(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前置器。 图1传感器系统组成 第二节系统的工作原理 传感器系统的工作机理是电涡流效应。当接通传感器系统电源时,在前置器内会产生一个高频电流信号,该信号通过电缆送到探头的头部,在头部周围产生交变磁场H1。如果在磁场H1的范围内没有金属导体材料接近,则发射到这一范围内的能量都会全部释放;反之,如果有金属导体材料接近探头头部,则交变磁场H1将在

导体的表面产生电涡流场,该电涡流场也会产生一个方向与H1相反的交变磁场H2。由于H2的反作用,就会改变探头头部线圈高频电流的幅度和相位,即改变了线圈的电感。这种变化既与电涡流效应有关,又与静磁学效应有关,即与金属导体的电导率、磁导率、几何形状、线圈几何参数、激励电流频率以及线圈到金属导体的距离等参数有关。假定金属导体是均质的,其性能是线性和各向同性的,则线圈——金属导体系统的物理性质通常可由金属导体的磁导率μ、电导率σ、尺寸因子r,线圈与金属导体距离d,线圈激励电流强度I和频率ω等参数来描述。因此线圈的电感可用函数L=F(μ,σ,r,I,ω,d)来表示。 图2电涡流作用原理图 第三节结构说明 1、探头 探头对正被测体表面,它能精确地探测出被测体表面相对于探头端面间隙的变化。通常探头由线圈、头部、壳体、高频电缆、高频接头组成,其典型结构见图3所示。 图3探头典型结构 线圈是探头的核心,它是整个传感器系统的敏感元件,线圈的物理尺寸和电气参数决定传感器系统的线性量程以及探头的电气参数稳定性。

电涡流探头原理与安装

电涡流传感器探头的原理以及实际应用和安装 一、概述 我公司#1、#2小汽轮机TSI(汽轮机监视系统)使用美国本特立.内华达公司生产的3500 电涡流传感器系统,本系统为我公司#1、#2小机TSI系统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 在#1、#2小机TSI系统中主要使用了本特立.内华达公司的3500 XL 8 mm 电涡流传感器,这种电涡流传感器提供最大80 mils (2 mm)线性范围和200 mV/mil 的输出。它在大多数机械监测应用中用于径向振动、轴向位移、转速和相位的测量。 二、工作原理 电涡流传感器可分为高频反射式和低频透射式两类,我公司主要使用高频反射式电涡流传感器,下面将对其工作原理作以阐述: 电涡流传感器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而工作的,但又完全不同于电磁感应,并且在实际测量中要避免电磁感应对其的干扰。电涡流的形成:现假设有一线圈中的铁心是由整块铁磁材料制成的,此铁心可以看成是由许多与磁通相垂直的闭合细丝所组成,因而形成了许多闭合的回路。当给线圈通入交变的电流时,由于通过铁心的磁通是随着电流做周期性变化的,所以在这些闭合回路中必有感应电动势产生。在此电动势的作用下,形成了许多旋涡形的电流,这种电流就称为电涡流。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当线圈中通过高频电流i时,线圈周围产生高频磁场,该磁场作用于金属体,但由于趋肤效应,不能透过具有一定厚度的金属体,而仅作用于金属表面的薄层内。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金属表面产生了感应电流Ie,即为涡流。感应电流也产生一个交变磁场并反作用于线圈上,其方向与线圈原磁场方向相反。这两个磁场相互叠加,就改变了原来线圈的阻抗Z,Z的变化仅与金属导体的电阻率ρ、导磁率u、激励电磁强度i、频率f、线圈的几何形状r以及线圈与金属导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线圈的阻抗可以用如下的函数式表示:Z=F(ρ、u、i、f、d)。当被测对象的材料一定时,ρ、u为常数,仪表中的i、f、d也为定值,于是Z就成为距离d的单值函数。 三、实际应用 电涡流传感器以其测量线性范围大,灵敏度高,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不受油污等介质的影响,特别是非接触测量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火电厂中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监测项目: 1、转子转速:在机组运行期间,连续监视转子的转速,当转速高于给定值时 发出报警信号或停机信号。其工作原理:根据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知,趋近式电涡流探头和运行的转子齿轮之间会产生一个周期性变化的脉冲量,测出这个周期性变化的脉冲量,即可实现对转子转速的监测。

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应用

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测量、控制盒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生态平衡的需要,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作用也日益显著。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在许多个发达国家中,已经得到普遍重视。电涡流传感器已成为目前电测技术中非常重要的检测手段,广泛的应用于工程测量和科学实验中。 关键词:电涡流式传感器传感器技术 引言:电涡流传感器能静态和动态地非接触、高线性度、高分辨力地测量被测金属导体距探头表面距离。它是一种非接触的线性化计量工具。电涡流传感器能准确测量被测体(必须是金属导体)与探头端面之间静态和动态的相对位移变化。在高速旋转机械和往复式运动机械状态分析,振动研究、分析测量中,对非接触的高精度振动、位移信号,能连续准确地采集到转子振动状态的多种参数。如轴的径向振动、振幅以及轴向位置。电涡流传感器以其长期工作可靠性好、测量范围宽、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等优点,在大型旋转机械状态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涡流传感器利用检测线圈与被测导体之间的涡流效应进行测量,具有非接触测量、灵敏度高、频响特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其基本原理如图l所示。当线圈l通以交流电I1时,其产生的交变磁场H1会在被测导体2中产生电涡流 I2,而I2又产生一交变磁场H2 来阻碍H1的变化,从而使线圈的 等效电感L发生变化。当被测导 体的电阻率、磁导率都确定,只 有x发生变化时,通过分析提取 等效电感与测量位移间的关系, 就可以建立电涡流位移传感器。 从转子动力学、轴承学的理论上分析,大型旋转机械的运动状态,主要取决于其核心—转轴,而电涡流传感器,能直接非接触测量转轴的状态,对诸如转子

DWQZ电涡流传感器.

DWQZ系列电涡流传感器-上海航振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电涡流传感器工作原理及特性 DWQZ系列电涡流传感器的基本工作系统由被测体、探头、延伸电缆、前置器构成。前置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通过延伸电缆流入探头线圈,线圈会产生轴向磁场,当被测金属体靠近这个磁场,在被测金属表面产生涡流(电涡流的强弱随探头与被测体表面之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引起线圈Q值变化。距离小时电涡流作用强,线圈Q值小;距离大时电涡流作用弱,线圈Q值大。在实际应用中,将线圈Q值的变化经前置器检波、放大转化成电压的变化。实现将机械位移(间隙)值转换成电压值。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工作原理图 综上,电涡流传感器工作系统中被测体的材质与测量结果密切相关。 ?被测体材料对传感器特性影响: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0 0.0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位移(mm) 材料影响数据曲线 订货时用户必须注名被测体材料、形面、尺寸等。如用户没有在合同中约定,出厂校验时均将45#钢作被测体材料,被测体平面直径尺寸以大于或等于3倍探头直径进行校准。

:.DWQZ系列电涡流传感器特点 ▲可靠性: 探头头部体选用PPS工程塑料并通过模具成型。保证探头具有高强度、耐高温(220 C)、抗腐蚀性能;不易碰坏、碰到某些化学药品也不会被腐蚀;保证了探头的可靠性; 探头信号输出使用的同轴电缆和延伸同轴电缆选用进口宽温度范围电缆(-55 C?200C);电缆强度高、电气特性一致性好(有利于减小互换性误差); 电缆接头选用进口军用标准插头座,接触电阻小,可靠性增加; 前置器输出端子有容错和过载保护,即使接错线不会引起前置器的电路损坏; 前置器有防雷击、抑制电网尖峰干扰能力,使前置器更安全; ▲温度的稳定性和精度: 依靠先进的补偿电路使探头线圈和电缆温度变化的影响,在(-22 C?120C)温度范围 内,其最大偏差小于土5 %; 探头灵敏度误差土3% 探头线性误差土0.5%; 频率响应DC?5 kHz 分辨率0.2um 三. DWQZ系列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技术参数 DWQ系列电涡流传感器工作环境的基本要求: 探头、延伸电缆在-30 C?120C,前置器在-30 C?80C;相对湿度95%^境中,长期工作不损坏。 电源:-24VDC± 10% 外形尺寸:80 mnrK 60mm< 30mm 安装采用导轨安装或螺钉安装。 技术指标: 在室温25r,被测体材料45#钢,电源-24V ± 10%负载10KQ条件下,满足:

2019年电涡流传感器原理指什么

2019年电涡流传感器原理指什么 篇一:电涡流传感器基本原理 电涡流传感器 原理图 1、什么是电涡流效应? 电感线圈产生的磁力线经过金属导体时,金属导体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且呈闭合回路,类似于水涡流形状,故称之为电涡流也叫做电涡流效应,其实是电磁感应原理的延伸。注意:电涡流传感器要求被测体必须是导体。 传感器探头里有小型线圈,由控制器控制产生震荡电磁场,当接近被测体时,被测体表面会产生感应电流,而产生反向的电磁场。这时电涡流传感器根据反向电磁场的强度来判断与被测体之间的距离。 2、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

传感器线圈由高频信号激励,使它产生一个高频交变磁场φi,当被测导体靠近线圈时,在磁场作用范围的导体表层,产生了与此磁场相交链的电涡流ie,而此电涡流又将产生一交变磁场φe阻碍外磁场的变化。从能量角度来看,在被测导体内存在着电涡流损耗(当频率较高时,忽略磁损耗)。能量损耗使传感器的Q值和等效阻抗Z降低,因此当被测体与传感器间的距离d改变时,传感器的Q值和等效阻抗Z、电感L均发生变化,于是把位移量转换成电量。这便是电涡流传感器的基本原理3、电涡流传感器的实际应用 电涡流传感器测量齿轮转速的应用 4、使用电涡流传感器时的注意事项 对被测体的要求 为了防止电涡流产生的磁场影响仪器的正常输出安装时传感器头部四周必须留有一定范围的非导电介质空间,如果在某一部位要同时安装两个以上的传感器,就必须考虑是否会产生交叉干扰,两个探头之间一定要保持规定的距离,被测体表面积应为探头直径3倍以上,当无法满足3倍的要求时,可以适当减小,但这是以牺牲灵敏度为代价的,一般是探头直径等于被测体表面积时,灵敏度降低至70%,所以当灵敏度要求不高时可适当缩小测量表面积。

电涡流传感器应用设计实验

电涡流传感器应用设计实验 一、创新实践目的 熟悉和掌握电涡流传感器测量原理,及其位移测量电路、设计方法和应用。 二、器件与仪器 1、主要器件:电涡流传感实验模板、电涡流传感器、振动台(2000型)、直流稳压电源、 低通滤波模板、螺旋测微头、不同面积的铝被测体、铜和铝的被测体圆盘、铁圆片、导线若干。 2、主要仪器:数显表、频率表、示波器、电压表。 三、基础设计与实践 1、设计内容 (1)设计一种利用电涡流传感器检测到不同金属静态位移的系统; (2)设计一种电涡流传感器测量振动的方法。 2、研究内容 (1)研究不同的被测体材料对电涡流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2)研究电涡流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其位移特性与被测体的形状和尺寸的关系; (3)研究电涡流传感器的动态性能及测量原理与方法。 3、设计提示 (1)电涡流传感器的原理参考教材《检测与转换技术》(童敏明、唐守锋编); (2)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电路框图如图7所示,其中涡流线圈L和测量电器中的电容C 组成谐振电路,谐振频率为: f= 图7 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电路框图 (3)电涡流传感器的变频调幅式测量电路原理如图8所示;

图8 变频调幅式测量电路原理 (4)电涡流传感器的位移检测电路如图9所示。 图9 电涡流传感器位移检测电路 (5)电涡流传感器的静态位移测量安装如图10(a)所示,振动测量安装如图10(b)所示; (a)静态位移测量安装图;(b)振动测量安装如图 图10 电涡流传感器的安装示意图

四、基础实践注意事项 (1)被测体与电涡流传感器测试试头平面必须平行并将测头尽量对准被测体中间,以减少涡流损失; (2)传感器在测铁材料初始时可能会出现一段死区; (3)振动幅度不宜过大,以免撞击机壳,损坏仪器。 五、创新设计与实践 题目一、根据所掌握的传感器知识,设计一个金属零件计数分装系统。 1、设计要求: (1)选用合适的传感器了类型,将传感器探头安装在适当的位置上; (2)金属零件陆续从落料管中落到正下方的零件盒中时,能够有效地检测下落零件的个数; (3)当零件盒中的数量达到设定值N时停止落料,传送机构动作,将下一个空盒传送到落料管的正下方。 2、设计提示: 如下图所示为金属零件自动装箱检测控制系统示意图。 金属零件分装、计数系统 根据要求不能采用电涡流接近开关,而只能采用输出模拟电压的电涡流传感器及配套的测量转换电路(应考虑下落物体位置的随机性)。 3、创新实践要求: (1)依据设计思路画出传感器安装简图,测量转换电路图,并说明其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2)进行硬件电路连接测试,实现设计功能要求。 4、设计报告要求: (1)画出传感器安装图、测量转换电路图; (2)传感器原理说明和电路工作原理说明; (3)各元器件的选择与计算; (4)实践结果。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原理及其静态标定方法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原理及其静态标定方法电涡流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传感器,它广泛的应用在位移震动检测、金属材质鉴别,无损探伤等技术领域。 实验目的: 了解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了解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静态标定方法。 实验原理 结构:变间隙式是最常用的一种电涡流传感器形式,它的结构很简单,由一个扁平线圈固定在框架上构成。线圈用高强度漆包铜线或银线绕成,用粘结剂粘在框架端部或是绕指在框架槽内。线圈框架应采用损耗小、电性能好、热膨胀系数小的材料,常用高频陶瓷、聚四氟乙烯等。由于激励频率较高,对所用的电缆和插头也要充分重视,一般使用专用的高频电缆和插头。 工作原理:在传感器线圈中通以高频电流,则在线圈中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当到点被测金属板接近线圈,并置于线圈的磁场范围内,交变磁场在金属板的表面层内产生感应电流,即电涡流。电涡流又产生一个反向的磁场,减弱了线圈的原磁场,从而导致线圈的电感量、阻抗和品质因素发生变化,这些参数的变化与导体的几何形状、电导率、线圈的几何参数、电流的频率以及线圈与被测导体间的距离有关。如果控制上述参数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是线圈与金属板之间距离的单值函数,从而达到测量位移间隙的目的。 测量电路 当传感器接近被测导体时,损耗功率增大,回路失谐,输出电压相应变小。这样,在一定范围内,输出电压幅值与间隙呈近似线性关系。由于输出电压的频率始终恒定,因此称为定频幅式。这种电路采用适应晶体振荡器,旨在获得高稳定度频率的高频激励信号,以保证

稳定的输出。 实验仪器与材料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静态标定系统 Hz-8500探头前置器 8511型电涡流探头 电涡流传感器测量装置 高精度数字万用表。 实验内容: 实验一:被测金属板采用铝质板,测量U-x 关系曲线。 实验二:被测金属板仍采用铝质板,但直径较小,测量U-x 关系曲线。 实验三:被测金属板采用铁板,测量U-x 关系曲线。 5、实验数据: 实验一数据: 6、实验要求: 1、画出(实验一)中的U-x 关系曲线,确定传感器的线性工作范围计算传感器的灵敏度。答:线性工作范围:由画出的U-X关系曲线可以看出其线性工作范围在0~13 灵敏度:(15.4-1.78)/13=1.048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综合练习答案(期末考试)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热电偶中热电势的大小仅与金属的性质、接触点温度有关,而与热电极尺寸、形状及温度分布无关。 2.按热电偶本身结构划分,有普通热电偶、铠装热电偶、微型热电偶。3.热电偶冷端电桥补偿电路中,当冷端温度变化时,由不平衡电桥提供一个电位差随冷端温度变化的附加电势,使热电偶回路的输出不随冷端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达到自动补偿的目的。 4.硒光电池的光谱峰值与人类相近,它的入射光波长与人类正常视觉的也相近,因而应用较广。 5.硅光电池的光电特性中,光照度与其短路电流呈线性关系。 6.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某些介质材料的压电效应。 7.压电陶瓷是人工制造的多晶体,是由无数细微的电畴组成。电畴具有自己极化方向。经过极化过的压电陶瓷才具有压电效应。 8.压电陶瓷的压电常数比石英晶体大得多。但石英晶体具有很多优点,尤其是其它压电材料无法比的。 9.压电式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等优点,但不能测量频率小的被测量。特别不能测量静态量。 10.霍尔效应是导体中的载流子在磁场中受洛伦茨力作用发生位移的结果。 11.霍尔元件是N型半导体制成扁平长方体,扁平边缘的两对侧面各引出一对电极。一对叫激励电极用于引入激励电流;另一对叫霍尔电极,用于引出霍尔电势。 12.减小霍尔元件温度误差的措施有:(1)利用输入回路的串联电阻减小由输入电阻随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2)激励电极采用恒流源,减小由于灵敏度随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 13.霍尔式传感器基本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弹性元件,将感受的非电量转换成磁物理量的变化;另一部分是霍尔元件和测量电路。 14.磁电式传感器是利用霍尔效应原理将磁参量转换成感应电动势信号输出。 15.变磁通磁电式传感器,通常将齿轮的齿(槽)作为磁路的一部分。当齿轮转动时,引起磁路中,线圈感应电动势输出。 16.热敏电阻正是利用半导体的数目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制成的热敏感元件。 17.热敏电阻与金属热电阻的差别在于,它是利用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阻值变化的特点制成的一种热敏元件。 18.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称为热敏电阻的。它是热敏电阻测温的基础。 19.热敏电阻的基本类型有:负温度系数缓变型、正温度系数剧变型、临界温度型。 20.正温度系数剧变型和临界温度型热敏电阻不能用于温度范围的温度控制,而在某一温度范围内的温度控制中却是十分优良的。 21.正温度系数剧变型和临界温度型热敏电阻属于型,适用于温度监测和温度控制。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原理与应用-(38003)

电涡流位移(振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电涡流传感器能静态和动态地非接触、高线性度、高分辨力地测量被测金属导体距探头表面的距离。它是一种非接触的线性化计量工具。电涡流传感器能准确测量被测体(必须是金属导体)与探头端面之间静态和动态的相对位移变化。在高速旋转机械和往复式运动机械的状态分析,振动研究、分析测量中,对非接触的高精度振动、位移信号,能连续准确地采集到转子振动状态的多种参数。如轴的径向振动、振幅以及轴向位置。从转子动力学、轴承学的理论上分析,大型旋转机械的运动状态,主要取决于其核心—转轴,而电涡流传感器,能直接非接触测量转轴的状态,对诸如转子的不平衡、不对中、轴承磨损、轴裂纹及发生摩擦等机械问题的早期判定,可提供关键的信息。电涡流传感器以其长期工作可靠性好、测量范围宽、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抗干扰力强、不受油污等介质的影响、结构简单等优点,在大型旋转机械状态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电涡流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块状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或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导体内将产生呈涡旋状的感应电流,此电流叫电涡流,以上现象称为电涡流效应。而根据电涡流效应制成的传感器称为电涡流式传感器。 前置器中高频振荡电流通过延伸电缆流入探头线圈,在探头头部的线圈中产生交变的磁场。当被测金属体靠近这一磁场,则在此金属表面产生感应电流,与此同时该电涡流场也产生一个方向与头部线圈方向相反的交变磁场,由于其反作用,使头部线圈高频电流的幅度和相位得到改变(线圈的有效阻抗),这一变化与金属体磁导率、电导率、线圈的几何形状、几何尺寸、电流频率以及头部线圈到金属导体表面的距离等参数有关。通常假定金属导体材质均匀且性能是线性和各项同性,则线圈和金属导体系统的物理性质可由金属导体的电导率б、磁导率ξ、尺寸因子τ、头部体线圈与金属导体表面的距离D、电流

位移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电路设计-)

位移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电路设计-)

————————————————————————————————作者:————————————————————————————————日期:

成绩评定: 传感器技术 课程设计 题目位移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电路设计

摘要 电涡流传感器由于具有对介质不敏感、非接触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对金属的位移检测中。为扩大电涡流传感器的测量范围,采用恒频调幅式测量电路,引用指数运算电路作为非线性补偿环节。利用Matlab计算软件辅助设计了直径为60mm电涡流传感器探头,并结合测量电路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最大测量范围接近90mm,验证了该系统工作的稳定性,证明设计达到了预期效果。关键词: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电路;大位移;线性化

目录 一、设计目的------------------------- 1 二、设计任务与要求--------------------- 1 2.1设计任务 ----------------------- 1 2.2设计要求 ----------------------- 1 三、设计步骤及原理分析 ----------------- 1 3.1设计方法 ----------------------- 1 3.2设计步骤 ----------------------- 2 3.3设计原理分析 -------------------- 6 四、课程设计小结与体会 ----------------- 6 五、参考文献-------------------------- 6

一、设计目的 1.了解电涡流传感器测量位移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了解电涡流传感器的前景及用途 二、设计任务与要求 2.1设计任务 扩大电涡流传感器的测量范围,采用恒频调幅式测量电路,引用指数运算电 路作为非线性补偿环节。验证了该系统工作的稳定性,证明设计达到了预期效果。 2.2设计要求 1. 工作在常温、常压、稳态、环境良好; 2. 设计传感器应用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3. 应用范围:测量物体的位移。 三、设计步骤及原理分析 3.1设计方法 电涡流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非接触、对介质不敏感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对金属位移等的测量中。尽管用电涡流传感器非接触测量位移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测量位移的线性范围受到传感器线圈直径的限制,位移测量范围为线圈直径的1/3~1/5,大直径的传感器,其测量范围最大可以接近到直径的1/2。在许多领域希望能进一步扩大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以满足大位移的非接触测量。文中采用指数运算电路作为非线性补偿环节来改善传感器原有的传输特性,扩大传感器测量范围。 由电磁感应定律可知:闭合金属导体中的磁通发生变化时,就会在导体中产生闭合的感应电涡流,阻碍磁通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传感线圈由交流信号激励,在产生焦耳热的同时,又要产生磁滞损耗,它们造成交变磁场能量的损失,进而使传感器的等效阻抗Z发生变化。 影响阻抗Z的因素有被测导体的电导率、磁导率、线圈的激励频率f及传感器与被测导体间的位移x等,只要保证这些影响因素只有位移x变化,其他都保持

简述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引言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能静态和动态地非接触地连续测量被测金属导体距探头表面的距离,它具有长期工作可靠性好、测量范围宽、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抗干扰力强、不受油污等介质的影响、结构简单等优点,常被用于大型旋转机械的轴位移、轴振动、轴转速等参数进行长期实时监测,分析设备的工作状况和故障原因,有效地对设备进行保护和预测性维修。 参照JJG644-2003《振动位移传感器检定规 程》[1],衡量电涡流位移传感器计量性能的指标有静态指标(灵敏度、幅值线性度、回程误差、幅值重复性、零值误差、温漂、幅值稳定度)和动态指标(参考灵敏度、频率响应、幅值线性度)。目前绝大多数情况下只做了静态指标的标定,而忽略了动态指标,造成传感器性能评定不全面,使得传感器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降低。对于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动态指标的标定目前一般使用动标器或振动台。动标器是由微电机带动斜面圆盘或者偏心轮旋转以产生频率可调的振动源,电机带动斜面圆盘或偏心轮旋转一周就能得到一个 一种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动态指标校准装置 黄菊,张国威,马会文 (酒钢集团检验检测中心,甘肃,嘉峪关,735100) An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the Dynamic Indicators of Eddy Current Displacement Sensor HUANG Ju,ZHANG Guo-wei,MA Hui-wen (Inspection and detection center of Jiuquan Iron &Steel Group Co.Ltd,Jiayuguan,735100,China)Abstract:The paper has described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eddy current displacement sensor and indicators which measure the metering performance of the eddy current displacement sensor briefly.It focuses on using the existing intermediate frequency standard vibration device and a fixed brecket to make up an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the dynamic indicators of eddy current displacement sensor. Key Words:eddy current displacement sensor;dynamic indicators;the fixed brecket;calibration 摘 要:文章简述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衡量其计量性能的指标,着重介 绍了利用本实验室已有的中频振动标准装置,通过加装固定支架,组成动态指标校准装置,实现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动态指标的校准。 关键词: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动态指标;固定支架;校准 仪器校准:www.cqstyq.com 仪器校准:www.cqstyq.com 仪器校准:www.cqstyq.com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检测技术与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设计内容摘要: 电涡流传感器能静态和动态地非接触、高线性度、高分辨力地测量被测金属导体距探头表面距离。它是一种非接触的线性化计量工具。电涡流传感器能准确测量被测体(必须是金属导体)与探头端面之间静态和动态的相对位移变化。在高速旋转机械和往复式运动机械状态分析,振动研究、分析测量中,对非接触的高精度振动、位移信号,能连续准确地采集到转子振动状态的多种参数。如轴的径向振动、振幅以及轴向位置。电涡流传感器以其长期工作可靠性好、测量范围宽、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等优点,在大型旋转机械状态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涡流传感器能静态和动态地非接触、高线性度、高分辨力地测量被测金属导体距探头表面距离。它是一种非接触的线性化计量工具。电涡流传感器能准确测量被测体(必须是金属导体)与探头端面之间静态和动态的相对位移变化。 在高速旋转机械和往复式运动机 械状态分析,振动研究、分析测 量中,对非接触的高精度振动、 位移信号,能连续准确地采集到 转子振动状态的多种参数。如轴 的径向振动、振幅以及轴向位置。

电涡流传感器以其长期工作可靠性好、测量范围宽、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等优点,在大型旋转机械状态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从转子动力学、轴承学的理论上分析,大型旋转机械的运动状态,主要取决于其核心—转轴,而电涡流传感器,能直接非接触测量转轴的状态,对诸如转子的不平衡、不对中、轴承磨损、轴裂纹及发生摩擦等机械问题的早期判定,可提供关键的信息。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块状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或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导体内将产生呈涡旋状的感应电流,此电流叫电涡流,以上现象称为电涡流效应。而根据电涡流效应制成的传感器称为电涡流式传感器。 前置器中高频振荡电流通过延伸电缆流入探头线圈, 在探头头部的线圈中产生交变的磁场。当被测金属体靠近这一磁场,则在此金属表面产生感应电流,与此同时该电涡流场也产生一个方向与头部线圈方向相反的交变磁场,由于其反作用,使头部线圈高频电流的幅度和相位得到改变(线圈的有效阻抗),这一变化与金属体磁导率、电导率、线圈的

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ECT -王素红------------------------------------------------------------利用电涡流传感器测量位移 l 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一块金属放置在一个扁平线圈附近,相互并不接触,如图l所示。当线圈中通过以高频正弦交变电流时,线圈周围的空间就产生交变磁场,此交变磁场在邻近金属导体中产生电涡流。而此电涡流也产生交变磁场阻碍外磁场的变化。由于磁场的反作用,使线圈中电流和相位都发生变化。也即引起线圈的等效阻抗发生变化,线圈的电感量也发生变化,因此可用线圈阻抗的变化来反映金属导体的电涡流效应。这就是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涡流传感器的最大特点是非接触测量,这是它引起广泛兴趣的主要原因,其优点是灵敏高、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不受油污等介质的影响。 涡流传感器提离效应的ANSYS模拟* 任吉林,刁海波,唐继红,俞佳,宋凯 在涡流检测中,提离效应是指应用放置式线圈时,线圈与工件之间的距离变化引起线圈阻抗变化的现象。该提离效应对于涡流检测的不同应用场合,可能是干扰因素需要抑制(如导电材料的探伤或电导率测量),可能是有用信息需要提取(如金属基体表面膜层厚度测量) 在涡流检测中,当有交流电通过放置式线圈时,会产生一个交变磁场,线圈接近金属试块时,由于交变磁场的作用会在金属试块上感生出涡流,此涡流也产生一个与原来磁场相反的交变磁场,两个交变磁场相互叠加,便决定了探头线圈的阻抗。当金属板电导率,形状,有无缺陷或提离间隙等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涡流及涡流产生的反磁场也将发生变化,从而线圈的阻抗也随之发生变化。通过探头线圈阻抗变化的测量便可以推断试件影响因素的变化(如电导率,缺陷,膜层厚度等)。 提离效应随着磁场强度变化的不同也有所不同,当磁场强度变化大时,线圈阻抗的变化率也会随之增大。提离效应表现的也很明显。 对于非铁磁性金属板,随着提离间隙的增大,线圈阻抗增大,反映到电阻和电抗上分 别为:电阻随着提离的增大而减小,电抗随着提离的增大而增大。对于不同电导率的金属,阻抗随提离变化的反映也有所不同,在相同提离变化下,随着金属板电导率的增加,金属板上感生出的涡流变大,涡流产生的反磁场也变大,对阻抗的最终影响是使得阻抗的变化量增大。无论金属板电导率怎么变化,提离的最终结果都是使阻抗值趋于线圈的空载值。对于空芯和带有磁芯的线圈来说,在相同的外界条件和施加载荷下,阻抗变化规律一致,只是阻抗的变化量有所不同。通过实际实验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测量得到的电阻和电抗的值与ANSYS理论分析值相吻合,检测线圈阻抗的变化规律也与ANSYS理论分析规律相符。利用ANSYS分析软件模拟涡流检测中的提离效应问题是方便可行的,且仿真得出的数据准确可信,为涡流检测的应用提供了有意义 新型电涡流测厚测量在胶片厚度系统中的应用 陈才旷,李文庆 由于各种测量方式本身的原理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和环境的实际情况,使其又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各自的使用方面有着不同的局限性。其中: (1)射线测量方式:具有精度较高,可对单位重量直接进行测量等特点,所以,国外也称该测量方式为基重测量,但该测量方式最大的问题是安全与环保问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于采用射线方式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特别是老设备上该测量方式的退役、更换,对射源的处理、安全防护要求更高。 (2)激光测量方式:激光测量采用的是CCD激光位移传感器,对被测物位置进行测量,该测量方式精度高、速度快,但对现场使用条件要求高,特别是焦烟、温度的影响,以及测量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