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_萨克维尔_维斯特_海上无航标_的诗化特征解读
高二语文《外国诗二首》学习要点

高二语文《外国诗二首》学习要点高二语文《外国诗二首》学习要点一、阅读目的和要求: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2、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
二、阅读步骤和内容:<一〉阅读俄国诗人莱蒙托夫的诗歌《帆》1、了解作者的概况:(1)姓名:莱蒙托夫(2)国别:俄国(3)生卒:1814~1841年(4)基本评价:俄国诗人(5)主要贡献:A 《浮云》《祖国》等四百多首抒情诗B、《恶魔》等二十余部长诗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全诗共分为三节:第一节写大海中的一片孤帆引发了诗人的询问;第二节近镜头描绘出帆所寻求的状态,接着用两个否定句回答了第一节的询问;第三节先描绘风景过后大海的画面,再表达帆的祈求.诗歌中先后写了三个意象:一是帆,二是波涛汹涌的大海,三是平静的大海.三个意象各有自己的象征意义:帆是诗人人格、理想的化身,是诗人倔强高傲、不图安逸、不甘平庸、奋勇进取人格的象征,孤帆在海中航行,象征诗人在人生道路上所进行的傲岸不群的追求;风暴象征着充满挑战和斗争,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和激情,投入社会,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的壮美生活;平静的大海象征着空虚而庸碌的“幸福生活〞。
作者通过以上这些意象,寄寓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洋溢着孤独感,却在我们面前展现出那无边无际的大海,小小的孤帆在浓雾弥漫中搏击,不避汹涌的波涛、呼啸的海风,即使“桅杆弓起了腰轧轧作响〞也要奋勇前进,动摇不了它苦苦寻求的意志;风平浪静了,阳光灿烂,碧波荡漾,“不安的〞孤帆却依然祈求风暴,“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诗人全力表达了孤帆对自由、对未来不屈不挠的追求精神,点出了全诗的主题。
作者创设了平静的大海,风暴呼啸着的大海,这些意象具有崇高美的特点。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在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巍峨、辽阔、宏伟、壮丽等景象。
德国哲学家把崇高分为两类:一是数字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二是力学的崇高. 莱蒙托夫《帆》中的“孤帆〞体现的是“力学〞的崇高,大海体现出辽阔恢弘的崇高气势。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_海上无路标_解读_王旭霞 (1) (1)

V· 萨 克 维 尔 - 韦 斯 特 (V.Sackville-West, 1892~1962)是 英 国 现 代 著 名 小 说 家 和 诗 人 。 她 一 生 著 作 颇 丰 ,出 版 了 多 部 小 说 、诗 集 、传 记 ,还 有 一 些 园艺书籍和书评,于1927 年、1933 年 两 度 荣 膺 英 国 霍 桑 顿 文 学 奖 。 她 的 作 品 风 格 优 美 ,感 情 浓 厚 ,节 奏 从容。 发 表 于 1961 年 的 小 说 《海 上 无 路 标 》(No Signposts in the Sea)以航 海 日 记 的 形 式 刻 画 了 一 位年届五十的著名时事政论记者爱德蒙·卡尔在离 世之前的心路历程。爱德蒙·卡尔是一个成功的记 者 ,因 为 忙 于 事 业 ,一 直 没 有 成 家 。 五 十 岁 的 他 突 然 发现自己 身 患 重 病,只 剩 下 几 周 或 几 个 月 的 时 间。 对此,他不知所 措。 本 能 却 驱 使 他 在 生 命 的 最 后 时 光贪婪地享受过 去 无 暇 顾 及 的 赏 心 乐 事。 这 时,他 发现自己偷偷爱慕 的、美 丽 聪 慧 的 寡 妇 劳 拉 将 登 上 远洋游轮到远东旅 行,于 是 他 决 定 辞 去 工 作 追 随 劳 拉。海上的美景、和 劳 拉 共 度 的 时 光 以 及 海 上 悠 闲 的 生 活 方 式 ,使 爱 德 蒙 的 心 理 发 生 了 巨 大 的 转 变 :他 从一个彻 底 的 人 类 中 心 主 义 者 转 变 成 了 生 态 主 义 者。该 小 说 文 笔 优 美,人 物 刻 画 细 腻,情 感 丰 富,具 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笔者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入 手,着重挖掘韦斯特 投 射 在 爱 德 蒙 · 卡 尔 身 上 的 生 态 思 想 ,即 作 家 对 人 类 中 心 主 义 的 消 解 ,对 人 类 精 神 生态危机的披露,以 及 对 敬 畏 自 然、回 归 自 然,构 建 人 与 自 然 、人 与 自 我 、人 与 人 和 谐 统 一 的 生 态 理 想 的
寻找生命的真谛——萨克维尔·韦斯特《海上无路朽》的生态阐释

8
寻 找 生命 的真 谛
张 玉 红
《 上 无 路 标 》 是 现 代 英 国诗 人 、 小 说 家 维 多利 亚 ・ 克 海 萨 维 尔 ・ 斯 特 后 期 的 一 部 小 说 。这 部 作 品 以旅 游 日记 的 叙 事 形 韦 式 细 腻 地 记 述 了五 十 多 岁 的 伦 敦 记 者 埃 德 蒙 ・ 尔 身 患 绝 症 后 卡 的海 上观光之旅 ,生动地 描述 了埃 德蒙 由现代 文 明世 界走进 大 自然 怀 抱 中所 体 验 到 的 那 种 身 体 、 精 神 和 心 灵 的 愉 悦 感 。 以前 的研究 者如冯幼 民…、张步通 、李志坤”、郑 曦临 等 】 】 从小 说的语 言特 色 以及 意识流叙事 技巧等角度对 其进行 了解 读 。生态批评 的兴起为这 部小说 的解读提供 了新的视角 。本 文 拟 运 用 方 兴 未 艾 的 生 态 批 评 理 论 对 其 进 行 阐 释 , 旨在 揭 示 其 中蕴 涵 的 生 态 意 识 。小 说 中 隐 含 的生 态 思 想 主 要 体 现 在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1都 市 文 明 之 弊 ; 2融 入 自然 之 乐 ; 3田 园生 . . . 活 之 梦 。 通 过 海 上 旅 行 ,埃 德 蒙 的价 值 观 发 生 了逆 转 。在 大 自然 的怀 抱 中 ,他 找 到 了 自 己的 生 态 自我 ,找 到 了 灵 魂 的 皈 依 。埃德 蒙从一个 坚定 的实利 主义者 到一个敏感 的浪漫主 义 者 的 转 变 过 程 实 际上 展 示 了他 生 态 意 识 觉 醒 的 过 程 。小 说 通 过埃德 蒙人生观 的转 变批判 了工业和都 市文 明对人 与 自然和 谐关系的破坏 ,歌颂 了亲近大 自然带给人的无穷乐趣 ,表 现了 大 自然 的人 性 生 态 优化 功 能 :人 只 有 回 归 自然 ,拥 抱 自然 才 能 返璞归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才能实现身心 的和谐 作 为 伦 敦 的 一 名 记 者 , 为 名 缰 利 锁 所 束 缚 ,他 整 日埋 头 于 自 己 的 工 作 ,无 暇 亲 近 自然 ,放 松 身 心 。这 种 生 活 方 式 使 他 变 成 了一个法赛利 人一样 的实利主 义者 ,而对 多愁善感 的浪 漫 主 义 者 嗤 之 以鼻 。
茨维塔耶娃诗歌的陌生化效果

2014.11茨维塔耶娃是俄国白银时代的天才女诗人,她创作的诗歌独具个性。
茨维塔耶娃具有一种写诗的天赋,她敏锐的感觉和奇妙的想象使其文字令人惊叹。
茨维塔耶娃也肯定地说,她写诗会注意诗歌写作技巧。
其中,茨维塔耶娃的诗歌有一种陌生化效果。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学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来的,在《作为手法的上艺术》中他指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
”[1]本文主要分析茨维塔耶娃诗歌的词语、标点符号、分行,探讨诗人独特的艺术手法,探究陌生化在其诗中的效果。
一、词语的陌生化茨维塔耶娃的用词相当灵活,很有文采,使得诗歌不光在韵律上有节奏美,诗歌的词语的形式上也很独特。
茨维塔耶娃常在诗歌中使用同根词,使得诗歌朗读时有一些音在回旋,具有节奏感。
同时,同根词更突出了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使诗歌的情感变得更浓重。
茨维塔耶娃于1925年3月24日写下一首无题诗,前两句是“距———离:里程碑,海里……/将我们安置,对号入座”。
其中的“距离”、“安置”、“对号入座”三个词是同根词,他们的前缀都是pac,意为“分离”。
“大部分词汇都在语音重复的基础上形成语义聚合关系,纳入到诗歌文本的语义结构之中,服务于诗歌的主题。
”第一个词“距离”中,前缀之后以一个破折号隔开,不仅突出了词缀,使得单词的意思易于理解,更是延缓了词的发音,使词语读起来显出一种距离感。
后两个词的词缀也是pac,其意义与“距离”产生关联,可理解为分离两地的安置和对号入座。
诗人通过同根词中词根的联系,延长了审美的时间,使诗歌具有陌生化效果。
茨维塔耶娃的诗中还有一些特殊的词,如同义词、多义词。
在“距———离:里程碑”的诗中,第四节的第二行有两个多义词,第一个词的意义分别为:“使散乱,使伤心,使走音”,而后一个词与前一词相对应的意思分别为:“因散乱而失去,因伤心而慌乱,因走音而遗忘”。
海上无路标意识流手法解读

《海上无路标》意识流手法解读摘要维多利亚?萨克维尔-韦斯特是英国现代诗人和小说家,她善于运用意识流手法来展现人物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并抒发人生感悟。
其小说《海上无路标》借用了象征、自由联想、蒙太奇等意识流手法,细腻地描述了主人公埃得蒙在生命尽头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海上无路标》意识流象征自由联想蒙太奇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维多利亚?萨克维尔-韦斯特(V.Sackville-West,1892-1962)是英国现代女诗人和小说家,也是两届霍桑登文学奖得主,曾被视为20世纪20年代英国最有潜力的青年作家之一。
受其亲密伙伴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影响,她推崇运用意识流手法来展示人物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并抒发人生感悟。
《海上无路标》就是她发表于1961年的一部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小说以航海日志的形式,借助象征、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意识流手法,细腻地描述了主人公埃得蒙在生命尽头的心路历程。
二象征手法意识流作家的主要创作技巧之一就是运用象征手法。
象征是以作家对外界事物特有的感受形式出现的。
它们如同作家的密码,要破译这些象征的意义,读者必须考虑到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逻辑。
小说《海上无路标》的主人公埃得蒙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中年记者,他因忙于事业而无暇建立家庭。
命运之神突然宣布他已绝症缠身,将不久于人世。
面对突变,他内心深处对生命和大自然充满了眷恋,对爱情充满了向往,于是决定与自己心仪的对象劳拉前往远东旅行。
在海上航行中,自然界的景物无不牵动着他的思绪,一草一木都能让他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令他难割难舍。
月亮、海岛、绿光、路标等自然意象对他而言都蕴涵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如果把读者就会发现,它们承担着“路标”的功能,能够把读者引入通往埃得蒙的这些意象联系起来,内心世界的大门。
看到一弯新月斜挂天空,埃得蒙感慨道:“在我看来,这种姿势对一个少女来说虽说有些不雅,但却还是适宜的。
没有哪一颗星星不愿飞射下来接受邀请做她的情人。
斯温本诗歌《在夕阳和大海之间》原文及赏析

斯温本诗歌《在夕阳和大海之间》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斯温本诗歌《在夕阳和大海之间》原文及赏析【导语】:〔英国〕斯温本在夕阳和大海之间,爱人的手和唇抚爱了我。
从诗化小说《海》看班维尔的生命诗学

梦幻 , 蕴含丰富的生命哲理。它冲破线性思维 , 尝试 诗性思维 ; 冲淡跌宕情节, 追求 意象抒情; 揭开现实 表象 , 探索生命本真。诗化小说既体现 了诗歌与小 说的相对统一 , 又达到 了物质 世界与主观精神 的相 对统一, 故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诗的透视 , 意象抒
情, 语 言诗 化 , 情节淡化 , 联 想 象 征 以及 意 境 哲 思 。
作为 一部 典型 的诗 化小说 , 以及一 部关 于爱 、 艺
现存 的社 会秩 序 , 理性 主义遭 遇 了前所未 有 的危机
术与生命 的哲思录, 《 海》 为爱尔 兰作家约翰 - 班维
尔赢 得 了崇 高的 国际声 誉 。而 且在科 幻小说 风靡 全
人们质疑线性的叙述 , 质疑循序渐进的程式 , 质疑那 种重躯体轻内心 、 重客观轻主观的传统现实 主义手 法。面对如此动荡骚乱的时代 , 以及心灵受到重创 的人们 , 现代主义小说家勇于正视现实 , 大胆更新文 学观念 , 突破传统 的规范 , 尝试新 的视角与手法, 诗 化 小说 在西方 应运 而生 。
( 河北体育学院 外语系 , 河北 石家庄 0 5 0 0 4 1 )
[ 摘 要] 《 海》 作为 2 0 0 5年布克奖的获奖小说 , 为 爱尔兰作 家约翰 ・ 班 维尔赢得 了英 国文学的最 高荣誉 。班维 尔在 小说
V_萨克维尔_维斯特_海上无航标_的诗化特征解读

□赵晓囡( 中国石油大学外语系, 北京 102249)
关键词: 诗化小说 象征 想象 摘 要: 《高级英语》第 15 课《海上无航标》是节选自英国女作家 V·萨克维尔 - 维斯特的同名小说。《海上无航标》是 一篇优秀的诗化小说。作者将诗化的语言、象征与联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讲述了一个浪漫的热带海洋之旅和一段忧伤的 爱情故事, 作品中处处洋溢着诗意美感。笔者从作品的诗化特征入手, 鉴赏文章的韵味, 挖掘文章的内在美。
( 2) 多样化的修辞 在诗化小说中, 由于诗的因素的融入, 更需要追 求诗一样的修辞手法, 这也是诗化小说在语言方面 的重要审美特征。 丰富多样化的修辞格在文中随处可见, 如: 一弯 新月“仰面斜躺在天空”, 平静的海面宛如“一幅微微 飘动起伏的 蓝 色 缎 面 ”, 船 驶 过 后海 面 上 泛 起“大 理 石般的波纹 ”, 夜 空 中 繁 星 点 缀 则像 极 了“黑 锅 盖 上 挖的许多小 窟 窿 ”, 落 日“宛 如 被 刀 子切 去 一 半 的 红 球”, 欢乐的海豚和吱吱叫的小飞鱼是大海这片广阔 天地的主人, 而轮船则是闯入到它们世界中的“怪 物”。这些拟人和比喻的用法恰到好处, 极富形象美 和表现力, 使小说自始至终笼罩着一层浓浓的诗意。 作者采用拟声的手法描写船上的一切轻微的声响: 我们听到了“那如同草地上奔驰的骑手耳中听到的 鞍 皮 发 出 的 吱 嘎 声 ”, 听 到 了“ 绳 索 的 拍 打 声 ”以 及 “ 浪 花 飞 溅 的 嘶 嘶 声 ”。 2.象征意象与联想 V·萨克维尔与伍尔夫同属布鲁姆斯伯 里 团 体 , 作为亲密的文学伙伴, V·萨克维尔深受伍尔夫的 影 响, 善于运用象征意象, 把深刻寓意寄托在这些意象 之中, 并通过暗示、烘托、对比和联想等方法, 传达作 家微妙的情绪、神秘的体验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引导 读者进入隐藏在艺术世界后面的哲理世界( 袁静妤, 2008) 。在小说中, V·萨克维尔采用了大量的象征意 象和丰富的联想, 大大地增强了小说的仿诗效果。 首先, 小说的题目《海上无航标》中, 航标就是一 个寓意深刻的中心象征意象。驰骋在广阔无垠的热 带海洋, 主人公的 思 绪 、想 象 力 也展 翅 飞 翔 , 穿 越 时 空, 驰骋于天地之间。主人公反复地直抒胸臆,“茫茫 大海无航标啊”。蔚蓝色的海洋, 即广袤无垠的大自 然, 没有航标引导, 海上之旅变得无拘无束, 自由自 在, 似乎永无终点。表达了主人公强烈的回归自然, 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东方哲学和西方超验主义思想。 V·萨 克 维 尔 借 助 自 然 景 色 的 描 绘 和 人 物 内 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多样化的修辞 在诗化小说中, 由于诗的因素的融入, 更需要追 求诗一样的修辞手法, 这也是诗化小说在语言方面 的重要审美特征。 丰富多样化的修辞格在文中随处可见, 如: 一弯 新月“仰面斜躺在天空”, 平静的海面宛如“一幅微微 飘动起伏的 蓝 色 缎 面 ”, 船 驶 过 后海 面 上 泛 起“大 理 石般的波纹 ”, 夜 空 中 繁 星 点 缀 则像 极 了“黑 锅 盖 上 挖的许多小 窟 窿 ”, 落 日“宛 如 被 刀 子切 去 一 半 的 红 球”, 欢乐的海豚和吱吱叫的小飞鱼是大海这片广阔 天地的主人, 而轮船则是闯入到它们世界中的“怪 物”。这些拟人和比喻的用法恰到好处, 极富形象美 和表现力, 使小说自始至终笼罩着一层浓浓的诗意。 作者采用拟声的手法描写船上的一切轻微的声响: 我们听到了“那如同草地上奔驰的骑手耳中听到的 鞍 皮 发 出 的 吱 嘎 声 ”, 听 到 了“ 绳 索 的 拍 打 声 ”以 及 “ 浪 花 飞 溅 的 嘶 嘶 声 ”。 2.象征意象与联想 V·萨克维尔与伍尔夫同属布鲁姆斯伯 里 团 体 , 作为亲密的文学伙伴, V·萨克维尔深受伍尔夫的 影 响, 善于运用象征意象, 把深刻寓意寄托在这些意象 之中, 并通过暗示、烘托、对比和联想等方法, 传达作 家微妙的情绪、神秘的体验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引导 读者进入隐藏在艺术世界后面的哲理世界( 袁静妤, 2008) 。在小说中, V·萨克维尔采用了大量的象征意 象和丰富的联想, 大大地增强了小说的仿诗效果。 首先, 小说的题目《海上无航标》中, 航标就是一 个寓意深刻的中心象征意象。驰骋在广阔无垠的热 带海洋, 主人公的 思 绪 、想 象 力 也展 翅 飞 翔 , 穿 越 时 空, 驰骋于天地之间。主人公反复地直抒胸臆,“茫茫 大海无航标啊”。蔚蓝色的海洋, 即广袤无垠的大自 然, 没有航标引导, 海上之旅变得无拘无束, 自由自 在, 似乎永无终点。表达了主人公强烈的回归自然, 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东方哲学和西方超验主义思想。 V·萨 克 维 尔 借 助 自 然 景 色 的 描 绘 和 人 物 内 心
名作 欣赏
外国文学
"
V·萨克维尔 - 维斯特《海上无航标》的 诗化特征解读
□赵晓囡( 中国石油大学外语系, 北京 102249)
关键词: 诗化小说 象征 想象 摘 要: 《高级英语》第 15 课《海上无航标》是节选自英国女作家 V·萨克维尔 - 维斯特的同名小说。《海上无航标》是 一篇优秀的诗化小说。作者将诗化的语言、象征与联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讲述了一个浪漫的热带海洋之旅和一段忧伤的 爱情故事, 作品中处处洋溢着诗意美感。笔者从作品的诗化特征入手, 鉴赏文章的韵味, 挖掘文章的内在美。
除了诗歌之外, V·萨克维尔 - 维斯特一 生 还 创 作了多部小说。写于 1960 年的《海上无航标》, 一篇 长达 144 页的小说, 以航海日记的形式刻画了一位 著名的专栏作家爱德蒙( Edmund Carr) 的“童贞”爱 情。这部小说构思独特, 人物刻画细腻, 具有非常高 的艺术欣赏价值。《高级英语》( 张汉熙, 2000: 288) 第 一册第 15 课 克 维 尔 - 维 斯特 细 腻 多 情 的 笔 触 所深深吸引, 会不知不觉地融入到如诗如画的热带 海洋, 随着主人公爱德蒙一起徜徉于酸甜苦辣的爱
MZXS 9 /2008 117
22 - 167 CN14 - 1034 /I
名作 欣赏
外国文学
旋律的书写, 使其内容带有诗的意蕴, 其意象带有诗 的 象 征 。文 章 中 有 大 量 景 物 的 描 写 。平 淡 无 奇 的 热 带 夜空在作者的笔下却平添了几许浪漫的情怀。如作 者 对 一 弯 新 月 的 描 写 ,“ 今 夜 的 一 弯 新 月 仰 面 斜 躺 在 天空, 这是月亮在热带地区常见的姿势。在我看来, 这种姿势对一个少女来说虽说有些不雅, 但却还是 适宜的。”月亮如美少女般仰面斜躺在天空, 其美妙 优 雅 吸 引 了 无 数 繁 星 。 谈 到 月 亮 之 美 ,“ 没 有 哪 一 颗 星星 不 愿 飞 射 下 来 接 受 邀请 做 她 的 情 人 ”。在 这 里 “月”自然是劳拉 , 众 星 捧 月 自 然也 就 象 征 着 爱 德 蒙 对劳拉那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慕之情。
二、诗化小说
关于小说, 瓦尔特·德里认为, 它是一种“没有自 然 的 或 确 实 固 定 的 存 在 ” 的 实 体 ( 华 莱 士·马 丁 , 1990) 。这说明小说具有包容其他文体的广泛性与自 由 性 。诗 化 小 说 指 的 就 是 小 说 有 机 、合 理 地 吸 收 和 消 融了诗的某些文体特征而产生的一种新文体。
席勒曾把小说家比作诗人的异父母兄弟, 这形 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小说与诗的密切关系。诗, 作为一 种审美素质, 是每篇小说所具备的; 作为一种文体特 征, 却并不是每篇小说都具有的。而诗化小说作为小 说与诗的结合体, 在文体上除了保持了小说最基本 的规范之外, 又呈现出一般小说所不具备的诗的审 美特征( 靳新来, 2003) 。
美, 感情、色彩上的绘画美, V·萨克维尔还强调了 句 子排列上的建筑美( 吕植家, 2005) 。V·萨克维尔习惯 用 许 多 感 叹 句 和 排 比 句 来 强 化 感 情 色 彩 。“ 我 喜 欢 看 那些晒得黑黝黝的男人无所事事地闲坐着的样子, 我喜欢听人们打赤脚踩踏在尘土中所发出的像猫儿 一样轻的脚步声, 我喜欢绕过一个屋角时从房屋的 阴影中一步跨入在烈日照射下炽热耀眼的空旷场地 时的感觉。”一个个排比式的“我”喜欢, 将主人公那 其乐无穷的海上之旅, 那尽享美好事物的愉悦之情, 一一展现开来, 推动了小说整体向诗意的深层掘进, 给作品带来了动人心弦的感染力。
下面笔者从诗化语言、象征意象与联想两方面 来讨论这部作品的诗化特质。
116 MZXS 9 /2008
M534A ISSN 1006- 0189
名作 欣赏
外国文学
1.诗化语言 诗化小说, 我们从语言中就能感受到诗的韵味。 语言的诗化, 正是诗化小说突出的文体特征。 《海上 无 航 标》采 用 了 第 一 人称 叙 事 手 法 , 描 写 了伦敦一家著名刊物时事政治栏目的记者, 一位事 业蒸蒸日上的工作狂人爱德蒙。爱德蒙年届 50, 仍 孑然一身, 不知爱情为何物。直到有一天, 他意外得 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如何度过生命里最后的一两 个月? 他开始审视人生并陷入无限恐惧彷徨中。一次 偶然的社交场合他结识了一位单身女性劳拉 (Laura), 并得知劳拉即将乘船赴远东旅游。劳拉的聪 明、美丽和优雅深深地吸引了他, 最终他决定与其一 同出航远游。 在热带海洋几个星期的所见所闻所感构成了文 章的焦点和脉络。主人公爱德蒙在一望无垠的热带 大海上, 尽情地挥洒着他对自然的热爱, 对生命的咏 叹, 对劳拉的倾慕爱恋之情,至真至纯, 令人感动, 嘘 唏不已。 ( 1) 选词炼句之美 V·萨 克 维 尔 在 作 品 中 讲 求 诗 情 画 意 。小 说 中 用 词精要确当, 使用了大量与绘画有关的词汇以及形 状、线条和颜色。尤其是表述色彩词的用法堪称一 绝。如对劳拉的衣着, 作者用了一系列柔和富丽的色 彩来加以修饰:“酒红”“橄榄绿”“深蓝”, 又如对景色 的描写: 日 落 时 分“紫 色 的 大 山 ”、“紫色 的 云 雾 ”, 连 海 水 也 相 应 地 变 成 了“ 淡 紫 色 ”。 在 描 写 日 落 的 美 景 时, 作者以浓郁的笔调, 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薄 荷 酒 色 / 翡 翠 色 / 鲜 绿 色 的 闪 光 ”“ 红 球 般 的 太 阳”“深蓝色的海面” “蓝绿色的草坪”, 而天空则是一 块“ 柔 和 的 浅 红 色 和 蓝 色 的 调 色 板 ”。 通 过 频 繁 出 现 的色彩绚丽的画面, 作者将主人公爱德蒙对劳拉的 爱恋和仰慕之情, 对自然的热爱与陶醉跃然于纸上。 V·萨 克 维 尔 在 选 词 炼 句 时 注 重 词 语 的 音 节 和 韵律, 从而使得作品在朗读时音韵和谐铿锵, 有如诗 歌般优美。小说中运用大量具体准确生动的动词, 动 态叙述和静态的描写相辅相成, 这是叙事美学的重 要特征( 黄源深, 周立人, 2003) 。如凭栏远眺大海, 作 者写道:“海面上时而翻卷起白色的浪花, 时而平静 得宛若一幅微微飘动起伏着的蓝色缎面, 只有我们 的 轮 船 驶 过 之 处 才 泛 起 一 道 道 如 大 理 石 般 的 波 纹 。” 从 rippled with little white ponies 翻 卷 起 无 数 浪 花 的 海 面 到 the lazy satin of blue 平 静 得 如 同蓝色绸缎的海面, 通过“ripple”“lazy”“marble” “disturb” 等一系列动中有静、动静结合 的 词 汇 , 增 强了其艺术表现力, 达到了美不胜收的视觉效果。 除了用字的精要确当, 除了节奏、声感上的音乐
当船经过海岛时, 汪洋大海中一座座孤零零的 岛 屿, 孤 独 、神 秘 、遥 远 。谈 到 岛 屿 , 爱 德 蒙 感 慨 道, “那座岛屿一直屹立在那里, 而且仍将继续屹立在原 地不动, 假如我们能返回原地, 将会发现它还会在那 里 等 待 着 我 们 ”。由 此 海 岛 他 又 回 忆 起 所 见 的 一 张 在 中 国 腹 地 拍 的 大 漂 石 图 片 ,“ 那 块 大 漂 石 屹 立 在 原 地, 等待着我”。无论海岛也好巨石也好, 均象征着博 大恒久的自然, 人在自然的万物面前是如此渺小, 卑 微, 人的一生在自然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此时 的爱德蒙不再是那个信仰绝对的实用主义, 自以为 是的中年记者了, 现在的他对自然充满了敬畏和热 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