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课文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三年级语文课文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三年级语文课文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语文课文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三年级语文课文中有效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一、深入挖掘课文中的爱国主义元素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蕴含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

教师要善于深入挖掘这些元素,引导学生去感受和领悟。

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这篇课文描绘了西沙群岛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对西沙群岛的描写,让他们了解到祖国的广阔领土和丰富资源,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赵州桥》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着重介绍赵州桥的历史和建筑特点,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又如《掌声》一文,通过讲述同学们给予英子鼓励的掌声,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温暖,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关爱他人,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是爱国主义的一种体现。

二、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课文中的爱国主义情感。

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五壮士英勇无畏、舍生取义的爱国精神。

2、朗读教学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体会文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例如,在朗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话语,感受到他的爱国之志。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交流中加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圆明园的毁灭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doc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doc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摘要】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培育要从小抓起。

在语文教材里,语言不但有感情而且有思想,然而所有思想全是通过教材里具体的人物、事件与情感进行表达的。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尽可能激发且引导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理解教材里的思想,进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是思想性和工具性高度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是思想教育的基础,具有思想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发挥学科特点,扛起思想教育的大旗,自觉地把爱国主义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田,逐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热爱祖国”的思想。

一、利用课堂把握教材,明确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安排了一定比例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分布于各册。

从不同角度及侧面,反映出祖国的伟大与可爱。

综合分析全套的小学语文教材,有许多篇文章描述的是中华民族的山美、水美、事美、人更美,组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库。

教师要充分的利用这些美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在具体情境中激起爱国主义的情感1.从感受形象出发,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爱”这样的“爱”是强烈且深沉的。

一个人的情感和认识密不可分,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儿童也是如此。

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更是如此。

儿童的年龄越小,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

别林斯基有句名言:诗人用形象和图画来说话。

这句话给了我们非常好的启发,教授语文课时,教师要从该句名言中借鉴经验,仿照诗人的做法,能用形象、图画来说明的,就不再用别的方法。

也就是说,对儿童阐述观点需要借助形象的显示。

因此,激发儿童的爱国情感,就应该通过创建与教材有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切身感知,深入教材内容,加深整体认知。

显然,这是符合同学们意识的。

2.运用精美的语言文字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学生感受形象时,老师的感情对于他们的内心感受以及诱发是极其主要的外部条件。

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实践探析

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实践探析

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实践探析摘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位小学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中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师应该正视语文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深度挖掘语文教学内容中蕴含的爱国主义要素,进而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多元发展。

因此,本文将以学生为中心,谈谈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小学语文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独特优势。

首先小学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思想,教师可以借助语文学科的情感性,以情感人,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且借助语文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表达爱国情感。

其次。

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教师可以从古诗、课文等方面入手展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毕竟是一种情感上、思维上的熏陶,教师要注意爱国主义教育情境创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聚焦教材文本,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库,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教育养分。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时,必须从教材入手,探析教材中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点,并且以教材为基本设计相关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教材中直观感受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

第一,教师可以寻找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故事,在分析故事情节和主旨时,引导学生学习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教师可以寻找教材中的爱国主义行为,以课文中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人物为基点进行剖析。

丰满的人物形象以及立体的人物经历,能够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行为的具体表现。

第三,教师可以寻找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教材中部分古诗词和课文表达了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气节,学生在古诗词朗诵和记忆中能够提升爱国主义情怀。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并且体会毛主席内心情感的变化,让学生感知毛主席儿子“毛岸英”的伟岸事迹背后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坚定的信念。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1. 引言1.1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当铭记在心的重要品质。

而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文学知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课程,自然也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使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可以通过课文内容、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等多种方式展开。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解读,让学生通过文字感受爱国情怀,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教师还可以结合国家重要节日、纪念日等特殊时刻,开展相关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这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语文作为传承民族文化、传播国家精神的学科,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和国家观念,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描写祖国风景、传统文化、英雄人物的文章,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情和自豪感。

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在阅读中,学生能够了解到许多爱国英雄的事迹和奉献精神,激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祖国和人民作出贡献。

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

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2 如何通过文学作品传递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文学作品传递爱国主义情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小学语文教材中红色文化的渗透与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红色文化的渗透与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红色文化的渗透与教育引言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思想、价值观、精神风貌的总称。

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追求理想、奋斗目标的人文精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意识。

红色文化的内涵红色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革命精神:强调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历史教育:通过具体而生动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价值观引导: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渗透1. 教材内容的选择在语文教材中,可以选择与红色文化相关的诗歌、故事和艺术作品。

例如:革命故事:通过《红岩》中的人物和故事,让学生感受到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

经典诗词:学习毛泽东、徐特立等人的诗作,引导学生体味红色文化的韵味。

2. 主题单元的设计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红色文化设计主题单元。

例如:爱国教育单元:组织学生阅读关于抗战故事的文章,讨论爱国主义的意义。

精神传承单元:通过讨论革命先辈的故事,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可以为社会贡献什么。

3. 课堂活动的开展课堂活动是渗透红色文化的有效方式。

例如:朗读和表演:学生可以朗读革命诗歌或表演革命故事,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主题班会:围绕红色文化召开班会,分享身边的榜样故事,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与归属感。

红色文化教育的意义培养爱国情怀:通过红色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与责任感。

增强社会责任感:了解历史,激励学生关注社会,参与公益活动,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传承革命精神: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的精神,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发扬红色文化的力量。

结论红色文化的渗透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教材内容、单元设计与课堂活动的多元化实施,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在心灵深处种下爱国、责任与奉献的种子,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浅见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浅见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浅见爱国一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爱国主义教育是整个学生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都必须要渗透的一个重要的教育元素。

爱国主义教育是通过老师和学生在围绕一个话题,或者是一篇文章学习时,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体味人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最终形成爱祖国,爱人民,成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好少年。

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就非常有必要。

标签:小学语文教学爱国主义教育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当前,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对学科专业性知识更为注重,老师注重语文专业知识的讲解,学生注重语文知识的学习,而讲述的内容,大多数只是课本上的文章,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比较少。

同时,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对曾经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艰难时代了解甚少,无法将自身的幸福与未来,与祖国命运相联系。

如果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仅要通过教材,同时还应结合自身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根据当前阶段学生实际的年龄情况和知识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爱国,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对祖国产生深厚的情感。

进而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是与祖国命运相联系的,逐渐成为一个心系祖国的大写的人。

二、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的途径(一)语文字词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语文字词学习是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学科教育中的开始,是一切知识教育的基石。

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遍布语文学习材料的方方面面。

作为教师,应该利用语文学科知识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小学一年级在教学“大、小、多、少、山、水、土、石”时,教师应该从文字的演变过程教起,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文字从甲骨文一路演变到今天的楷书、行书的历史过程,进而感受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让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语文阅读教学是基于字词教学基础上的另一个阶梯,此时,语文材料将更为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渗透于语文阅读材料中,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初读、熟读、熟记,进而到背诵的基础上,再根据语文课程目标,探索文章的深层内涵,了解主旨,体会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24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侯会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生不可或缺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对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该将爱国主义渗透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因此,加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教师的重要职责。

教师应该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探索,希望助力语文教育发展。

一、通过课文教材,明确爱国主义内容小学生的课文教材中,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

因此,教师应该以课文为本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熟读小学语文课文中的内容,明确爱国主义内容,掌握课文教材中表达的关于爱国主义的思想。

如,笔者在教学六年级人教版语文《詹天佑》一文时,会让学生先生动地朗读一遍文章,让他们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

当学生朗读完文章,笔者对他们提问:“文章中的詹天佑有很多值得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同学们再熟读几遍文章,找出詹天佑具体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学生根据笔者提问的问题,开始朗读文章,深入的了解文章中的内容,寻找詹天佑所具有的精神。

当学生找到了詹天佑的精神,陆续的停止了阅读时,笔者开始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有的学生回答詹天佑具有不怕吃苦的精神;有的学生回答詹天佑具有坚持不懈、无畏困难的精神;有的学生回答詹天佑具有为国家奉献的精神……学生的回答很多,基本上概括了詹天佑的所有精神。

笔者接着说:“詹天佑有很多的精神,但是他的爱国精神是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核心,也是我们最值得学习的精神。

”然后,笔者分别从《詹天佑》一文中的首段、段中、尾段分析里面所要表达的詹天佑的爱国之志。

通过笔者的讲解,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并且在心中埋下了要努力学习、为国争光的种子。

总之,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中的具体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文章中所要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总结并掌握里面关于爱国主义的核心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一、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这些元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感悟。

例如,在讲解《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五壮士的英勇事迹,感受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其他英雄人物的事迹,如黄继光、邱少云等,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和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课堂教学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例如,在讲解《祖国多么广大》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美丽和伟大。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祖国的发展和变化,让学生了解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通过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爱国视野课外阅读是拓展学生知识面和视野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例如,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历史题材的书籍,如《史记》、《资治通鉴》等,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行动实践活动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行动。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革命遗址、历史博物馆等,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如义务植树、义务打扫公共场所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汪宜江乡村名师工作室“同课异构”研讨暨培训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时间:2016年12月21日
地点:绥阳县大路槽乡中心学校
主讲:冯华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党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儿童的心田是一块奇异的土地,语文教师犹如一个播种者,一个耕耘者。

应在儿童的心田里及早地撒下闪烁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种子,让它们开出美好的情操之花,结出丰硕的行为之果。

如何在小学语文这块土地上,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呢?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在导课、释题时渗透爱国情感
导课、释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师更要注重导课的艺术,导课要目的明确,紧扣课题,要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艺术性。

另外,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

因此,抓住题眼,提示课题的内涵而导课,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

例如在教《难忘的一课》时,我抓住课题“难忘”二字,问:为什么称这节课是“难忘”的一课?同学们经过阅读课文,认识到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胜利前的五十多年,台湾一直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着,他们不准台湾人民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的孩子们开始学习用祖国的语言来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以,这节语文课对长期遭受统治和奴役的台湾人民及其孩子来说,确实是“难忘”的;提示题眼“难忘”的内涵,使学生认识了台湾从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他们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奋发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利用祖国的锦绣河山、自然风光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美丽景色和富饶物产的课文。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黄山奇石》《日月潭》《草原》《七月上天山》《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些课文都有一个共同之处: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对以上课文的学习,足以激发学生身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这些描写锦绣河山、自然风光的课文及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欣赏词句的优美,体会景色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例如教学新人教版第八册《桂林山水》一课,课文通过对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不同特点的描写,赞美了大自然,表达了“我”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

在处理完字词和分析完课文之后,我问学生:“你们喜欢这样美丽的景色吗?”学生都说喜欢。

我又问:“像桂林这样美丽的景色你还知道哪些?”学生争相回答。

有说秀丽黄山的、有说珠穆朗玛峰的,有提到奔腾的长江、黄河的,有称赞壮丽的黄果树瀑布的,还有赞美天山、西湖等风景名胜的。

我相机引导:“你们看,我们伟大的祖国有这么多壮丽的景象和美丽的景色。

你们说,我们的祖国美不美?你
们热爱她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太美了!我们都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学生在了解祖国美丽风景的同时,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

三、利用中华民族悠久的灿烂文化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源流长,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我们的文化瑰宝。

在教学《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这些名著中的名篇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积极引导学生从这些名篇中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人物高贵的品质。

对这些课文学习,学生增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四、利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近现代史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的近现代是一部多灾多难的屈辱史,苦难中的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

通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难忘的启蒙》《詹天佑》等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国家的贫穷而遭受侵略和蹂躏,国家和人民因此蒙受耻辱。

但伟大的中华民族一直在黑暗中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

《狼牙山五壮士》《十六年前的回忆》《长征》《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些课文对小学生来说,时代久远。

但是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那一段特殊的历史,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精神。

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保家卫国,抵御外来侵略,建设伟大祖国的爱国激情,增强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利用英雄人物事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的核心是“爱”。

这种爱是强烈而深沉的。

而一个人的情感又是与认识紧密联系着的,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发生的。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许多多描写领袖人物、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课文。

这些人物都是热爱祖国的典范。

“范例胜过训诫”,榜样对道德情感的形成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形象,尤其要结合教材充分感受领袖人物、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高大形象,课本中的王二小、小英雄雨来、邱少云、红军老班长、军需长……这些人物被作者描写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这些课文都揭示了爱国主义的内涵。

教学时,我根据英雄人物感人的事迹,设置恰当的问题,让学生朗读,反复讨论,体会。

使英雄人物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成为学生从小学习的榜样。

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中五壮士英勇跳崖时喊出的豪迈的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全文的高潮部分,也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地方。

我及时抓住提问:“为什么说狼牙山五壮士的口号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和‘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让学生透彻地理解这两句口号表明了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是多么深仇
大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胜侵略者,争取民族解放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念;五壮士的声音,其实也是四万万同胞的共同心声,因而“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在这种氛围中,我引导教育学生要像英雄人物那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激励学生从小努力学习,练好本领,长大后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六、用传统节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飞速发展,许多西方的节日文化也随着经济发展的大潮涌进国门,西方节日文化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已形成了挑战。

不少学生把一些西方的节日文化奉为“先进文化”崇拜,而把本民族的传
统节日文化看作落后的风俗习惯对待。

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古诗和课文是我们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最佳材料。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牧的《清明》、王安石的《元日》、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老舍的《北京的春节》。

对这些讲述传统节日的古诗和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我国悠久的文化底蕴,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的内涵,传统节日文化将会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我们展望丰收的明天,更应立足于今天的耕耘、播种。

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是我们教师的历史使命。

相信我们的精耕细作,学生必定会收获爱国主义思想与行为的丰硕之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