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群文阅读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群文阅读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群文阅读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群文阅读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教学设计大孟桥中心小学——崔红敏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二教学难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的,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教学课件PPT课件一、导入新课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去感受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二、出示课件(PPT课件)欣赏一组图片。

三、欣赏完一组民俗民风的图片,我们来学习第二组课文中的文章,读一读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什么民俗民风。

1、小组内读《北京的春节》完成任务单。

2、出示课件3、小组发言总结4、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慌乱、喜庆、团圆’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想和,这里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凝聚。

一、我们领略了《北京的春节》那种欢乐、祥和的气氛。

让我们一起读《藏戏》感受藏戏独具魅力的地方。

1、分小组读<藏戏》共同完成任务单。

2、出示课件3、小组交流汇报(1)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2)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3)形式: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小结:许多地区,民族,都拥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它们是中华文化的奇葩。

藏戏,作为藏戏的传统剧种,直到几百年后,仍有着无穷的魅力。

三、接着我们继续阅读各具特色的民居(分甲、乙小组阅读完成任务单)1、出示课件2、小组交流汇报(1)客家民居:位置:崇山峻岭中。

作用:防盗、防排挤。

材料:石灰中掺土,以竹片、木条做筋骨。

结构:三到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

文化特征:八卦布局排列,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民风民俗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民风民俗

第二单元民风民俗范文一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四川那别具一格的春节。

对于四川人来说新年是很重要的。

从初一开始,人们都要“走人户”,互相到亲戚朋友家串门。

一家老小都要一起“游喜神方”。

在古时候人们都要一起出南门到武侯祠,烧香拜神,吃茶会友……对于四川的春节来说,还有一项不可缺少的习俗——逛庙会。

在庙会开始时,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穿着崭新的衣服,欣赏着庙会这个盛大的“嘉年华”。

在这里艺人们表演着各形各色的绝活,变脸、吐火等高难度技巧层出不穷。

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滚铁环、做公鸡车、抽陀螺……各种好玩的游戏、精彩的表演、好吃的小吃,整条街上洋溢着喜气。

初七是人日,据说杜甫曾与他的友人高适等人在这一天到草堂作诗,互表思念之情。

所以,在成都的人们都要到草堂和杜甫一起过。

初八初九,大街小巷都会点起“天灯”,每到那时,整条街都被照得像白昼一样。

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热闹的景象。

四川的春节与别处不同,正月十七春节才算结束,因为正月十六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游百病”。

据说西北一带妇女多操持家务,因此体质较弱,容易生病,所以,在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夜里,以驱病邪为主要目的,出门四处游走,天长日久,形成了“游百病”这个风俗。

身体弱的人们登上城墙,据说一年都可以不生病。

每当回想起这一切时,就好像自己还留在那时候一样。

热闹的大街、特别的习俗、独特的绝活儿……那里的一切,都让我无法忘怀!范文二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

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

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

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第二组中华民风民俗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第二组中华民风民俗人教新课标
2.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文本分析存在困难。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3.学生在合作学习方面有一定基础,但仍需教师引导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学生在表达个人观点时,部分学生存在胆怯、不自信等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2.教学过程:
a.教师设计练习题目,如填空、选择、简答等,涵盖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b.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c.学生互相批改练习,共同讨论答案,提高课堂互动性。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
2.教学过程: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中华民风民俗知识,总结民俗文化的共性和特点。
2.写作练习:结合所学知识和个人了解,以“我眼中的中华民风民俗”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语言流畅,体现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3.创意设计:请同学们为学校即将举办的“中华民风民俗展示活动”设计一份海报。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突出主题,创意新颖,色彩搭配和谐。
4.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中华民风民俗,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或情景剧,展现该民俗的特点和魅力。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小组展示,同学们互相学习、交流。
2.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3.课堂活动,实践体验: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模拟民间习俗、制作手工艺品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风民俗的魅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适时引导,拓展思维: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文本分析能力。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五篇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五篇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五篇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我们每个人的家乡就有着独特的风俗。

那么关于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作文要怎么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五篇,欢迎参阅。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一我的老家在山西,我喜欢我的老家,因为那里的风俗习惯深入我心。

比如:二月二龙抬头、添仓节、桃花节、寒食节、走麦节、乞巧节、敲锣儿节、中元节、过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二月二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节日。

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图个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这个节日奶奶总会让我去理发。

但我不喜欢理发,小时候总担心剃头刀子伤到我,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嚎淘大哭,几个人都按不住,妈妈和奶奶为了让我顺利理完发,会答应我一些平时不能满足的要求。

在二月二时,家乡的人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

我特别喜欢吃饺子,奶奶包的饺子好吃极了!每到这个时候,我还会和奶奶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我喜欢帮妈妈擀饺子皮,还会包象包子一样大的饺子。

所以每到这一天,我很开心,我喜欢这个节日。

我们老家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欢迎大家到我的老家山西做客!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二“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

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韩国人穿的“韩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当地被称为“着物”,因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又叫“赏花幕”。

和服不用纽扣,只用把结的腰带,腰带种类很多,打结方法也不同,广泛使用的是“太鼓结”,就是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一个纸或布做的芯。

由于打结很费事,二战后又出现了“改良带”和“文化带”。

“韩袍”是韩国人的传统服装,它的样式适合韩国的气候,和韩国人起坐习惯。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我爱阅读二民风民俗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我爱阅读二民风民俗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我爱阅读二民风民俗-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我爱阅读二民风民俗了解文章表现出来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

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如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为本单元习作积累素材。

过年(节选)丰子恺二十三送灶之后,家中就忙着打年糕。

这糯米年糕又大又韧,自己不会打,必须请一个男工来帮忙。

这男工大都是陆阿二,又名五阿二。

因为他姓陆,而他的父亲行五。

两枕“当家年糕”约有三尺长;此外许多较小的年糕,有二尺长的,有一尺长的;还有红糖年糕,白糖年糕。

此外是元宝、百合、橘子等种种小摆设,这些都是由母亲和姐姐们去做,我也洗了手去帮忙,但是总做不好,结果是自己吃了。

姐姐们又做许多小年糕,形状仿照大年糕,预备二十七夜过年时拜小年菩萨用的。

二十七夜过年,是个盛典。

白天忙着烧祭品:猪头、全鸡、大鱼、大肉,都是装大盘子的。

吃过夜饭之后,把两张八仙桌接起来,上面供设“六神牌”,前面围着大红桌围,摆着巨大的铝制的香炉蜡台。

桌上供着许多祭品,两旁围着年糕。

我们这厅屋是三家公用的,我家居中,右边是五叔家,左边是嘉林哥家,三家同时祭起年菩萨来,屋子里灯火辉煌,香烟缭绕,气象好不繁华!三家比较起来,我家的供桌最为体面。

何况我们还有小年菩萨,即在大桌旁边设两张茶几,也是接长的,也供一位小菩萨像,用小香炉蜡台,设小盘祭品,竟像是小人国里的过年。

记得那时我所欣赏的,是“六神牌”和祭品盘上的红纸盖。

这“六神牌”画得非常精美,一共六版,每版上画好几个菩萨,佛、观音、玉皇大帝、孔子、文昌帝君、魁星……都包括在内。

平时折好了供在堂前,不许打开来看,这时候才展览了。

祭品盘上的红纸盖都是我的姑母剪的,“福禄寿喜”“一品当朝”“平升三级”等字,都剪出来,巧妙地嵌在里头。

我那时只有七八岁,就喜爱这些东西,这说明我与美术有缘。

绝大多数人家二十七夜过年,所以这晚上商店都开门,直到后半夜送神后才关门。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习作二《民风民俗》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习作二《民风民俗》
Hale Waihona Puke 小学语文民间工艺品
开头 工艺品特点 结尾
(开头:介绍工艺品名称,说在什么情况下得到这件工艺品。中 间:用各种说明方法,介绍外形特点、结构特点、功能特点。结尾: 总结、赞美工艺品)
精彩的开头
盼啊盼啊,好容易盼到了端午节。 我爱家乡的山,我爱家乡的人,我更爱家乡的海鲜 (跨海大桥)。 舟山的风景可爱,舟山的人可爱,舟山的普陀山、桃 花岛更可爱。 朋友,你见过软木雕吗?那可是我国传统工艺中的瑰
小学语文
贴春联
贴福字
放鞭炮
年夜饭
看春晚
烧香拜佛
拜 年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
福 到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
春节的来历 的传说 怎么对付“年兽”? “年”
和“农业”有关
小学语文
红色、火光 、炸响
年:“谷熟也”
小学语文
说一说
有的同学说有了圣诞 节就可以不过春节了,你 是怎么看待这句话的?
小学语文
要求: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内容是否具体充实;表达是否流畅; 语言是否简洁。
习作要求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 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 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 你将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 写成一篇习作。
小学语文
你可以写:民风民俗
民风: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 民俗: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赞美幸福生活。)
特色饮食
开头
具体特点
结尾
(开头:介绍美食名称及对他的感情,如引用诗句会更有诗情 画意。具体特点:要重点来写,具体些它的滋味、外形、人们的
赞美等。结尾:抒发感情,赞美美食,赞美家乡)
按空间顺序

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导语:《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继《北京的春节》《藏戏》之后又一篇展示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的说明性散文。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课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课文原文】客家民居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

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石灰,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

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①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

比如,承启楼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

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

各层房屋的用途惊人地统一,底层是厨房兼饭堂,二层当贮仓,三层以上作卧室,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井然,毫不混乱。

土楼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傣家竹楼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

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

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

傣族人民居住区地处亚热带,地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止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民风民俗”拓展阅读7篇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民风民俗”拓展阅读7篇

[拓展阅读]《北京的春节》(舒乙)北京有很热闹的地方,也有很幽静的地方,它动中有静,很像太极拳;它有很刺激的地方,也有很温和的地方,它劲中有柔,很像香片茶。

北京的田园风光还表现在她严格照节气在生活。

节气对农业至关重要。

到什么节气一定得播种,晚一天都不成,几千年来中国人世世代代对大自然的规律竟掌握到如此精确的程度,也就为自己的生活模式定了一个准确的日程表。

北京人是按这个日程表生活的典范。

一年里节气有二十四个。

于是,北京人天经地义地有了二十四个节日,年复一年地轮流着过,过得有滋有味。

虽然,原本农业上的真实含意已不多了,仿佛只剩下一种躯壳,一种借口,一种象征,一种传统,故意地让生活变得更有变化起伏和情趣,成了十足的文化。

北京人过这二十四个节日的讲究就多了,够写一本书的,噢,不,单单一个春节就够写一本的了。

想一想,接近春节的那一个多星期,由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开始,是按天行动的,地道的统一行动,全城的人,头一天一起打扫卫生,第二天一起蒸馒头,第三天一起杀鸡宰鸭,等等等等,何等气派和有趣。

这种年节序幕,由腊月初八起,就都带有文化色彩,说轻松一点,带有很大的游戏性。

腊八这天,要煮粥喝粥,叫做腊八粥。

本来年底一切庄稼都收获了,好像要刻意展览一下全年收成的丰富多彩,便发明了这么一种腊八粥。

往粥里放大米、小米、菱角米、薏仁米、高粱米、玉米,各种豆,包括红豆、绿豆、黄豆、花豆、芸豆,各种果仁,有核桃、栗子、榛子、松子、瓜子、花生,还有葡萄干、桂元、大红枣,各种果脯。

这么一锅粥,还得了吗!香啊,多彩啊,好玩啊,闻着看着便令人垂涎三尺。

腊八粥是家家都要熬的,一熬就熬个通宵,全家都帮着剥皮,包括花生仁皮和那费事的核桃仁皮。

小孩子一边剥一边吃,吃得多剥得少,其乐无穷。

粥熬得了,按老年间的规矩,要分送给朋友们,间或还有比赛显示的意思。

其实,原本佛教早有腊八熬粥供佛的规矩,用大锅熬,装数石米,供佛之后施舍给远近的穷人。

皇帝还有赐粥百官的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文阅读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教学设计
大孟桥中心小学——崔红敏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二教学难点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的,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教学课件PPT课件
一、导入新课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去感受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
二、出示课件(PPT课件)欣赏一组图片。

三、欣赏完一组民俗民风的图片,我们来学习第二组课文中的文章,读一读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什么民俗民风。

1、小组内读《北京的春节》完成任务单。

2、出示课件
3、小组发言总结
4、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慌乱、喜庆、团圆’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想和,这里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凝聚。

一、我们领略了《北京的春节》那种欢乐、祥和的气氛。

让我们一起读《藏戏》感受藏戏独具魅力的地方。

1、分小组读<藏戏》共同完成任务单。

2、出示课件
3、小组交流汇报
(1)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2)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3)形式: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小结:许多地区,民族,都拥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它们是中华文化的奇葩。

藏戏,作为藏戏的传统剧种,直到几百年后,仍有着无穷的魅力。

三、接着我们继续阅读各具特色的民居(分甲、乙小组阅读完成任务单)
1、出示课件
2、小组交流汇报
(1)客家民居:
位置:崇山峻岭中。

作用:防盗、防排挤。

材料:石灰中掺土,以竹片、木条做筋骨。

结构:三到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

文化特征:八卦布局排列,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2)傣家竹楼:
位置:地处亚热带。

作用:防酷热和潮湿。

材料:柱子支撑,横梁穿柱楼板和竹篾阁楼,瓦片盖顶。

结构:正方形,分上下两层。

文化特征: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小结:材料简单、布局奇妙、历久不毁、先辈智慧
四、继续阅读《和田的维吾尔人》
(1)出示课件
(2)小组交流完成任务单
(3)小组总结:独具特色的“西域特色,维吾尔风情”
五、我们阅读了几篇具有民风民俗的文章,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这几篇文章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相同点:都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

不同点;
(1)《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的风俗。

(2)《藏戏》藏戏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3)《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世界民居奇葩”独具特色的民屋。

(4)《和田的维吾尔人》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布置作业:阅读课外具有民风民俗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