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第四章脂类资料

合集下载

食品化学,第4章_脂质

食品化学,第4章_脂质
聚结:液滴的界面膜破裂,液滴与液滴结合,小液 滴变成大液滴,严重时会完全分相。
回本节
4.2.7 食用油脂的乳化
乳化剂是分子中同时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的
一类两亲性物质。
回本节
4.2.7 食用油脂的乳化
食品中常见的乳化剂
脂肪酸甘油单酯及其衍生物
蔗糖脂肪酸酯
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及其衍生物 丙二醇脂肪酸酯 硬脂酰乳酸钠 大豆磷脂
热量最高的营养素(39.58kJ/g)
提供必需脂肪酸
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
提供滑润的口感,光润的外观,塑性脂肪的造型 功能 赋予油炸食品香酥的风味,是传热介质
4.1 Introduction
1. Classification
按化学结构分 : 简单脂质 酰基甘油
(simple lipids) 复合脂质 (complex lipids) 蜡
猪油
牛脂 羊脂
36~50
42~50 44~55 -
94
89 81 87
回本节
人造黄油
4.2.3 食用油脂的烟点、闪点和着火点
烟点:在不通风的情况下加热观察到试样 出现稀薄蓝烟时的温度。
闪点:试样挥发的物质能被点燃但不能维 持燃烧的温度。
着火点:试样挥发的物质能被点燃并能维 持燃烧不少于5s的温度。
回本节
4.2 食用油脂的物理性质
4.2.1 食用油脂的气味和色泽
4.2.2 食用油脂的熔点和沸点
4.2.3 食用油脂的烟点、闪点和着火点
4.2.4 食用油脂的结晶特性及同质多晶
现象
4.2.5 食用油脂的塑性
4.2.6 食用油脂的液晶态
回目录
4.2.7 食用油脂的乳化

食品化学 第四章 脂类

食品化学 第四章 脂类
第四章 脂类
Chapter 4 Lipids
• 一、概述 • 二、油脂的物理特性 • 三、脂类的化学性质 • 四、油脂加工化学
一.概述
(一)共性

Introduction
不溶于水,酯的结构,由生物体产生、为生 物体利用 供能,提供必需脂肪酸,维生素载体,生理 活性物质,改善食品质地,增加食品风味。
(五)膨胀及固体脂肪指数
1、熔化膨胀-固体脂肪在加热时熔化,使容积增加
• 2、固体脂肪指数 SFI(Solid FatIndex)) 在一定温度下,固体脂肪的含量(SFI) SFI越大,膨胀度越大。 部分脂肪SFI值 • 品种 10℃ 21.1℃ 33.3℃ • 可可脂 62 48 0 • 棕榈油 34 12 6 • 椰子油 55 27 0 • 面包奶油 29 18 13
脂肪的亚晶胞最常见的堆积方式
• 3、混合三酰甘油多晶体
• 饱和的为β'型; • 不饱和的:不对称的为β'型,(USS UUS); 对称的为β型(SUS USU) • 交叉排列,可形成 β2、 β3
甘油三酯在晶格中分子排列成椅式
• 4、常见油脂的晶型 • β':棉、菜、棕榈、牛脂、奶油 • β:豆、花生、玉米、芝麻、椰子 可可脂: POSt (16:0 18:1 18:0) 40% • StOSt (18:0 18:1 18:0) 3 0% • POP (16:0 18:1 16:0) 15% • 稳定的晶型为 β3 (I-VI, 不同间矩) • 其中β3(V)稳定,外观明亮,光滑, 可转变为β3(VI)“白霜”
(3)乳状液的失稳与影响乳化稳定 性的因素
• 乳状液失稳的三个阶段为:上浮、絮集与 聚结 • A 上浮:两相的密度不同而引起的密度小的 一相向上富集的过程。沉降速度符合 Stokes定律: 2r 2 g △ρ

课件04食品化学脂类

课件04食品化学脂类

二、 物理性质 (一)气味和色泽 纯净的油脂无色无味, 纯净的油脂无色无味,天然油脂由于含有一些脂溶 性色素(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而略带黄绿色; 性色素(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而略带黄绿色; 油脂特征的气味一般是由其中的非脂类成分引起的, 油脂特征的气味一般是由其中的非脂类成分引起的, 如芝麻油的香气是由乙酰吡嗪引起的、 如芝麻油的香气是由乙酰吡嗪引起的、椰子油的香气是 由壬基甲酮引起的。另外,油脂氧化也会产生气味。 由壬基甲酮引起的。另外,油脂氧化也会产生气味。
β晶型三酰甘油的排列方式 晶型三酰甘油的排列方式
一般同酸三酰甘油易形成稳定的β结晶, 一般同酸三酰甘油易形成稳定的β结晶,而且是 排列,不同酸三酰甘油由于碳链长度不同, β-2排列,不同酸三酰甘油由于碳链长度不同,易形 结晶, 成β’结晶,以β’-3排列。 结晶 - 排列。
4、常见油脂的晶型 棕榈、牛脂、 β’:棉、菜、棕榈、牛脂、乳脂 : β:豆、花生、玉米、猪油、椰子 花生、玉米、猪油、 可可脂: POSt 可可脂: POS (16:0 18:1 18:0) 40% ) 40% StOS OSt OS (18:0 18:1 18:0) 3 0% 18:1 16:0) 15% 15% POP (16:0
2、油脂的晶型 、 三酰基甘油的晶胞有三种不同的堆积排列方式, 三酰基甘油的晶胞有三种不同的堆积排列方式,形 成三斜、正交以及六方晶系。 成三斜、正交以及六方晶系。 可能形成的晶体形态:主要有α 可能形成的晶体形态:主要有α 型、βˊ 型、和 型三种。 β型三种。
同酸三酰基甘油同质多晶体的特性 晶形 链堆积 密度 稳定性 熔点 α 六方 小 小 低 β’ 正交 中 中 中 β 三斜 大 大 高
2、天然油脂中脂肪酸位置分布 (1)植物油 一般规律 U---------S -----S 不饱和脂肪酸优先占据(排列)Sn 不饱和脂肪酸优先占据(排列)Sn-2位。特别是 )S 亚油酸优先在S 、Sn 亚油酸优先在Sn-2位,饱和的在 Sn-1、Sn-3位。 -----S -----S

第四章脂类-ppt课件

第四章脂类-ppt课件
Sn-系统命名三酰基甘油:
Fisher平面投影,中间的羟基位于中心碳的
(三〕磷脂
1-棕榈酰-2-亚油酰-Sn-甘油-3-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任何含磷酸一酯或磷酸二酯的脂称为磷脂。 磷酸甘油酯属于Sn-甘油-3-磷酸酯,广泛存在于动 植物中。
(四) 脂肪酸
ω-命名系统:从分子的末端甲基开始。 亚油酸 18:2ω6〔或 n-6)
乙烯,

所有的曲折平面都是相平行的。
➢ 正交〔O)堆积: 也为´,每个亚晶胞中具有
两个

乙烯单位,交替链平面与它们邻近


面互相垂直。

正石蜡、脂肪酸、脂肪酸酯存在正
三 斜 (),记 为 T 六 方 (),H
正 交 (’),记 为 O
A、脂肪酸 具有偶数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可以结晶
成任何一种多晶型物。按长间隔距离 减少的次序〔或者按链的倾斜度增加 的次序〕称为A、B和C。 具奇数碳原子的酸被称为A′、B′和C′。 A和A′型具有三斜亚晶胞链堆积〔T/ ),余下的类型以常见的正交方式〔
硬脂酸晶胞,单斜,含有4个分子。
油酸 每个晶胞长度上有着两个分子.在顺式双键
两侧的烃键以相反方向倾斜。
B、三酰基甘油 一般三酰基甘油由于具有相当长的链,具
有许多烃 类的特点。具有三种主要的多晶型物,α、β′ 、β。
• 在具有相同脂肪酸的三酰基甘油的晶格中,分子排 列呈2倍炼长的变型音叉或椅式结构。
A、上浮 — 两相的密度不同而引起的密度小的一相向 上富集
的过程 Stokes公式
V :脂肪上浮的速度 R :脂肪球的半径 :两相的密度差 :体相的粘度 g :重力加速度
B 、絮集〔絮凝)—脂肪球相互靠拢 影响因素:维持脂肪球相对状态的力: 吸引力 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引力); 斥力 静电斥力,粒子表面上存在双电层而引起的静

食品化学 :第四章 脂类2

食品化学 :第四章 脂类2

O
+R-C-O-C-R
CH O
R - COOH 酸
+ CH
CH2 烯醛
O R - C -R+CO2

4
O [O]
R2OC-C-C-R1
O OOH R2OC-C-C-R1
O
O.
R2OC C C R1
Cn-3烷烃 CCnn--21烷 甲醛 基酮
5
(2)热聚合 非氧化热聚合:发生Diels-Alder反应
9
(3)缩合
CH2OOCR CHOOCR CH2OOCR
+ H2O
CH2OOCR CHOOCR CH2OH
+ RCOOH
CH2OOCR 2
CHOOCR -H2O
CH2OH
CH2OOCR CHOOCR
HC O
HC CHOOCRHale Waihona Puke CH2OOCR10
油炸食品中香气的形成与油脂在高温下 的某些反应产物有关,油炸食品香气的 主要成分是羰基化合物(烯醛类)。
18
3、辐照
辐射剂量越大,影响越严重 辐照和加热生成的降解产物有些相似,
但后者分解产物更多。 按巴氏灭菌剂量辐照含脂肪食品,不会
有毒性危险。
19
七、油脂的质量评价 油脂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其 品质会因氧化、水解、辐照等化学 反应而降低。
20
1、过氧化值(POV) • 指1千克油脂中所含氢过氧化物的毫摩尔数。
氧化热聚合:聚合成二聚体
导致油脂粘度增大, 泡沫增多
6
非氧化热聚合
R1
R3
+
R1 R3
R2
R4
R4 R2
分子间Diels-Alder反应

食品化学04第四脂肪

食品化学04第四脂肪
? 乳化剂在食品体系中的功能: ① 控制脂肪球聚集,增加乳状液稳定性 ② 在焙烤食品中减少老化的趋势,以增加软度 ③ 与面筋蛋白相互作用强化面团 ④ 控制脂肪结晶,改善以脂类为基质的产品的稠度。
5、常用的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磷脂,蔗糖脂
肪酯,丙二醇脂肪酸酯。应用:牛奶,冰淇淋,鲜奶
油等。
16
6 破乳: 压力随液滴半径减小而升高,在高分散体系中,
14
自然界的水滴自 动形成球状?
在水—气表面的水分子所受作用力不同于体相中的
水分子,体相中的水分子所受的作用力是平衡的, 在表面上的水分子所受的作用力是不平衡的,它们 受到一种指向体相的净作用力,因此表面的水分子 具有自动向体相运动的趋势,这种趋势即为表面张 力,而体相中的水分子到表面则需要做功以扩大表 面积,而球状表面积最小。
8
一些常见脂肪酸的名称和代号
数字缩写
系统名称
俗名或普通名
英文缩写
4:0
丁酸
酪酸(butyric acid)
B
6:0
己酸
己酸(caproic acid)
H
8:0
辛酸
辛酸(caprylic acid)
Oc
10:0
癸酸
癸酸(capric acid)
D
12:0
十二酸
月桂酸(lauric acid)
La
14:0
2、乳状液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常有液滴聚结而 减少分散相界面积的倾向,最终导致两相分层(破乳)。 一般可通过加入乳化剂来稳定乳状液。 3、乳化剂:能使互不相溶的两相中的一相分散于另 一相中的物质称为乳化剂。
15
? 4、乳化剂的结构特点: 一般是表面活性物,在结构上

食品化学第四章 脂类

食品化学第四章 脂类

名词解释1.烟点:指不通风条件下加热油脂观察到冒烟时的温度。

2.闪点:指油脂加热产生的挥发物能被点燃,但不能持续燃烧的温度。

3.着火点:指油脂挥发物能被点燃,并能维持燃烧不少于5s的温度4.同质多晶性:物质能通过不同的分子组装方式形成具有不同结构特性晶胞的能力。

5.氧化型酸败主要指不饱和脂肪酸经历自动氧化、光氧化或酶促氧化后形成氢化氧化物,而后者经过分解产生一些导致油脂异味的化合物的过程。

填空题:1.油脂的氧化分为自动氧化、光氧化和酶促氧化。

2.油脂的烟点、闪点和着火点是与空气接触时油脂加热时的热稳定性指标。

3.塑性脂肪具有良好的涂抹性、起酥性和可塑性。

4.磷脂的存在会导致油脂在加热时颜色快速变深,它还能使油炸用油大量起泡。

5. 组成油脂的脂肪酸碳链越长,起沸点越高;脂肪酸碳链长度相同时,饱和程度对沸点的影响不大。

但油脂的沸点随其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加而降低。

判断题:1.精炼油脂的烟点、闪点、着火点明显高于原始油脂。

(√)2.油脂的烟点、闪点、着火点随其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增大而降低。

(√)简答题:1. 判断变质油脂的条件:①油炸用友石油醚不溶物≥0.7%和烟点低于170℃.②石油醚不溶物≥1.0%,无论烟点是否改变。

2. 脂类在食品中的作用:①脂类是重要的食品营养素;②脂类是重要的食品风味成分;③脂类具有众多食品工艺学性质。

问答题:1.氢化对油脂有什么影响?答: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油脂的熔点提高、碘值降低、固体脂肪指数提高、颜色变浅、氧化稳定性提高;经过氢化可使室温下的液态油脂转变为半固态塑性脂肪。

完全氢化的油脂(碘值小于1)在室温下呈易碎性固体。

②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使油脂的营养学品质下降;③脂溶性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被破坏;④不完全氢化有反式油脂形成。

食品化学 第四章 脂类分析

食品化学 第四章  脂类分析

Lipids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天然脂肪及脂肪酸的组成和命名,卵磷脂及胆固醇的结构和性质,脂肪替代物的定义和种类。

2、掌握脂肪的物理性质(结晶特性、熔融特性、油质的乳化等),油脂在加工贮藏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油脂加工化学的原理。

Lipids⏹第一节脂质的分类、组成、命名和结构⏹第二节常见商品食用油脂的分类、来源、组成特点和基本的食品用途⏹第三节油脂的特征值和其意义⏹第四节油脂的物理功能性质⏹第五节油脂的水解和酮型酸败⏹第六节油脂的氧化和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第七节油脂的高温裂解和热氧化反应⏹第八节油脂加工中的变化⏹第九节油脂氧化、酸败、裂解、聚合和反式脂肪酸生成对食品的影响第一节脂质的分类、组成、命名和结构一、脂质(Lipids)脂类是脂肪酸和醇等所组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它包括脂肪、蜡、磷脂、糖脂、类固醇等,其元素组成主要是碳、氢、氧,有的还含有氮、磷、硫。

Lipids共同特征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醚、石油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

大多是脂肪酸的衍生物,具有酯的结构。

由生物体产生,并可被生物体所利用(与矿物油不同)。

主类亚类组成简单脂质(simple lipids)酰基甘油蜡甘油+脂肪酸(占天然脂质的95%左右)长链脂肪醇+ 长链脂肪酸磷酸酰基甘油甘油+脂肪酸+磷酸盐+含氮基团鞘磷脂类鞘氨醇+脂肪酸+磷酸盐+胆碱脑苷脂类鞘氨醇+脂肪酸+糖复合脂质(complex lipids)神经节苷脂类鞘氨醇+脂肪酸+碳水化合物衍生脂质(derivative lipids)类胡萝卜素,类固醇,脂溶性维生素等一、脂质的分类(Classification)简单脂质和衍生脂质绝大多数为非极性脂,复合脂质为极性脂质。

第一节脂质的分类、组成、命名和结构第一节脂质的分类、组成、命名和结构二、脂肪酸的种类1、常见脂肪酸的种类脂肪酸可分为饱和和不饱和脂肪酸两大类。

饱和脂肪酸按照碳数多少和有无支链等进一步划分偶数碳、奇数碳和含支链的饱和脂肪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食品滋味的贡献
➢ 油脂对食品滋味的贡献是很重要的。所有天然 油脂都有特殊滋味,一碟好的菜其滋味常因其 中所用的油脂面而有很大影响,但是油脂对促 进食品滋味的有效程度大部分取决于油脂的物 理性质,而不是油脂可能带来的任何其他滋味。 譬如,完全中性和无味的油类,如挂高度脱臭 的棉籽油等大量用于烹饪蔬菜、色拉、调味酱 油、调味汁等。
12
9
1
CH3(CH2)4CH=CHCH2CH=CH(CH2)7COOH
9,12-十八碳二烯酸
ω-命名系统:
分子末端甲基ω碳原子开始确定第一个双 键的位置
ω
6
CH3(CH2)4CH=CHCH2CH=CH(CH2)7COOH
亚油酸 18:2ω6
或 18:2 (n-6)
天然多烯酸(一般会有2-6个双键)的双键都是 被亚甲基隔开的。
俗名 酪酸 己酸 辛酸 癸酸 月桂酸 肉豆蔻酸 棕榈酸 棕榈油酸 硬脂酸 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花生酸 花M P Po St O L Ln Ad An
E
DHA
CH2OOC(CH2)16CH3 CH3(CH2)7CH CH(CH2)7COOCH
CH2OOC(CH2)12CH3
有相当数量的C4~C12短链脂肪酸。
海生动物鱼油:高不饱和脂肪酸,EPA(20:5),DHA(22:6) 植物油脂:大量油酸、亚油酸,饱和脂肪酸均低于20%。 亚麻酸酯:豆油、麦胚油、大麻籽油 月桂酸酯:月桂酸含量特别高,熔点低,如椰子油。
复合脂类
磷酸酰基甘油(或甘油磷脂)
➢ 甘油+脂肪酸+磷酸盐+其它含氮基团
14 11 8 5 1
6
5,8,11,14-二十碳四烯酸,或 20:4ω6(或 n-6)
DHA
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 或22:6ω3(或 n-3)
几何构型
顺式(cis):烷基处于分子的同侧 反式(trans):烷基处于分子的异侧 反式比顺式熔点高、反应性低
植物中最常见的脂肪酸
第四章 脂类
第一节 引言
定义: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的疏水 性化合物,是脂肪组织的主要成分
99%的植物和动物脂类是脂肪酸甘油酯 习惯上称的脂和油是根椐其在室温下的
物理状态而来的
➢脂:室温下为固体 ➢油:室温下为液体
提供热量和必需脂肪酸、改善食品口味
食用脂的两种形式
游离脂,或可见脂肪
➢是指从植物或动物中分离出来的脂 ➢如奶油、猪油或色拉油
Sn-甘油-1-硬脂酸酯-2-油酸酯-3-肉豆蔻酸酯 (Sn-StOM或Sn-18:0-18:1-14:0)
二、磷脂
任何含磷酸一酯或磷酸二酯的脂称为磷脂
16
1-硬脂酰-2-亚油酰-Sn-甘油-3-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磷酸甘油酯属于Sn-甘油-3-磷酸酯,广泛存在 于动植物中
三、脂肪酸
以母体饱和烃来命名 末端羧基C定为C1 不饱和脂肪酸命名 明确双键位置 例如:亚油酸
食品组分
➢是指存在于食品中,作为食品的一部分 ➢例如肉、乳、大豆中的脂
食用脂
具有独特的物理与化学性质
➢组成、晶体结构、同质多晶、熔化性能及同 其它非脂组分的相互作用对最终食品的营养、 风味、质构和贮存稳定性有很大的关系
奶油、巧克力、冰淇淋、蛋黄酱等
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举例
用来生产烘焙食品
➢ 大量油脂用来生产烘焙食品,包括面包、饼干和 糕饼等。这些食物内的油脂不但有营养价值,同 时也起了很重要的润滑作用。油脂分布在面团中 会阻止面粉中的面筋造成连续和韧性结构,使产 品在烘焙操作中能有特殊的形式和结构。另外, 塑性脂肪能够在捏和过程中包入和摄住多量空气。 这些空气在烘焙的热影响下扩张,造成发酵作用, 这在制造饼类和类似的烘焙食物时十分重要。
第三节 脂的分类与组成
简单脂类
➢酰基甘油: ➢蜡:长链醇+长链脂肪酸
复合脂类: 衍生脂类
➢类胡萝卜素、类固醇、脂溶性维生素
酰基甘油(甘油+脂肪酸)
动物脂肪:含有大量的C16和C18饱和脂肪酸和中等量
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具有相当高的熔点)。
乳脂肪: 主要的脂肪酸是棕榈酸、油酸与硬脂酸,也含
系统命名
丁酸 己酸 辛酸 癸酸 十二酸 十四酸 十六酸 9-十六烯酸 十八酸 9-十八烯酸 9,12-十八二烯酸 9,12,15-十八三烯酸 二十酸 5,8,11,14-二十碳四烯酸 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 13-二十二烯酸 7,10,13,16,19-二十二碳五烯酸 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
第二节 命名
一、酰基甘油(甘油酯)
天然脂肪:甘油与脂肪酸结合而成
➢一酰基甘油(甘油一酯) ➢二酰基甘油(甘油二酯) ➢三酰基甘油(甘油三酯)
食用油或食用脂几乎完全(95%)由三 酰基甘油组成
Sn-系统命名三酰基甘油
Fisher平面投影 中间的羟基位于中心碳的左边
一些常见的脂肪酸命名
缩写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6:1(n-7) 18:0 18:1(n-9) 18:2(n-6) 18:3(n-3) 20:0 20:4(n-6) 20:5(n-3) 22:1(n-9) 22:5(n-3) 22:6(n-6)
用来油煎食品
➢ 煎食物不将食物油煎时,油脂的作用主要作为 有效的传热介质,特别适合迅速和均匀的将热 量传递至烹饪食品的表面。油煎比其他烹饪方 法优越的地方是过程十分迅速,同时不会过分 使食物干燥,亦不会洗去水溶性的成分。现在 一般认为油煎食物不一定比其他脂肪含量相当 的食物不易消化,油适于儿童食用的偏见是很 少或没有科学根据的。
鞘磷脂类
➢ 鞘氨醇+脂肪酸+磷酸盐+胆碱
脑苷脂类
➢ 鞘氨醇+脂肪酸+糖
约占脂肪酸总量的 97%
月桂酸 [12:0]
肉豆蔻酸 [14:0]
棕榈酸 [16:0]
硬脂酸 [18:0]
油酸
[18:1(n-9)]
亚油酸 [18:2(n-6)]
亚麻酸 [18:3(n-3)]
棕榈酸、油酸以及亚油酸含量较高,即 不饱和脂肪酸占主要成分
亚油酸、ω-6脂肪酸、 -亚麻酸(ω-3脂 肪酸),不能由人体合成,具有生理活 性和营养功能,是必需脂肪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