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比较
两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

两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摘要】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抽选我院骨伤科2014年收治的17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受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
通过比较围术期指标、随访指标和Rasmussen胫骨髁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定性评价两种内固定术式的具体疗效。
结果围手术期指标中,锁定钢板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较双切口双钢板组(t=5.27,P=0.01);随访三项指标(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锁定钢板组均显著小于双切口双钢板组(P<0.05)结论胫骨远端骨折两种内固定术比较,锁定钢板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功能恢复等方面较双切口双钢板存在更具优势,建议将锁定钢板内固定作为胫骨远端骨折的首选术式。
【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术;双切口双钢板固定术【中图分类号】R68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018-02胫骨远端骨折为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内、外翻暴力及轴向负荷是其主要的致伤原因[1]。
相关资料显示,本类骨折约分别占全身骨折与老年骨折的1%与8%[2,3],手术为临床所推荐的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主要方法,为比较两种术式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对我院骨外科经治的138例锁定钢板患者与138例双切口双钢板患者进行相关指标比较。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我科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
1.2 分组方法:根据相关标准挑选276例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对象的年龄、性别进行适当匹配,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疗法。
1.3 对比标准:内固定术后1年进行回访,基线和回访中收集的主要内容具体如下:(1)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骨折部位、Schatzker分型、合并损伤情况以及具体病情等;(2)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3)随访指标:包括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等;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及分析。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胫骨远端A型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简介 : 孙涛( 9 2 ) 男 , 东烟 台人 , 17一 , 山 主治 医师 , 硕士 , 主要从事临床骨科工作。
维普资讯
泰
山
医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T S AI HAN ME CAL COL GE Vo. 9 No 6 2 0 DI LE 12 . 0 8
维普资讯
泰
山
医
学
院
学
报
、
J OURNAL OF TAIHAN S MEDI AL OL EGE Vo 9 No 6 2 0 C C L L2 . 08
两 种 手术 方 法 治疗 胫 骨 远 端 A型 骨折 的疗效 对 比研 究
侧骨面, 于骨膜 外用 骨膜 起子 推开 软组 织 , 成 一个 形
11 一 般资料 .
随机选 取 两组 胫骨 远端 骨折 患 者 ,
皮下 隧道 , 将钢 板 自切 口处 沿该 隧道插 入 , 钢板 远端
分 A, B两组 。A组 7 9人 8 5例 (6例 为双 骨 折 ) 男 , 4 7例 , 3 女 2例 , 年龄 1 9~5 9岁 , 均年 龄 3 . 平 9 8岁 。
的孔处 拧入 一枚 螺 丝钉 , C型臂 x 线透视 机 监视 在
月 , 均 1. 平 5 3月 。B组 2 1人 2 4例 (3例 为 双 骨 折)男 1 , 5例 , 6例 , 龄 l 女 年 8—7 1岁 , 均 年 龄 平
4. 2 7岁 。其 中右侧 1 7例 , 左侧 7例 。据 A O分 型 为
开约 1c 经皮拧入螺丝钉 , m, 冲洗缝合 伤 口。术后
视 出血 情 况不放 置 引流 或放 置 引 流条 一 枚 ,4小 时 2 内拔 除 。术 后 2天 行 C M 训 练 。术 后 定 期 门诊 复 P 查, 临床证 实骨 折 愈合 后 循 序 渐 进 逐 步 负重 下 地 行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的开题报告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的开题
报告
背景和意义:
胫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尤其是在激烈运动、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等情况下更为常见。
该类骨折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和生活质量,特别是老年患者。
因此,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并进行规范化治疗对于恢复患者的骨骼功能和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研究问题: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200名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2. 研究方法:将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一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另一组采用现代手术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效果等方面的差异。
3.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研究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期结果为,现代手术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较传统手术方法更为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更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手术效果更明显。
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疗效比较研究

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疗效比较研究摘要:目的:比较研究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疗效。
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为例,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髓内钉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和畸形愈合等情况。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接近,且骨折延迟愈合比例相同,而观察组畸形愈合临床低于对照组。
结论: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疗效比较接近,二者各有优点,需要从患者病情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髓内钉;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是骨科中比较常见的严重创伤性骨折,如果治疗方法不合理,将会留下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临床治疗的方法有很多种,暴露髓内钉、外固定以及钢板固定等,但是由于胫骨解剖结构具有特殊性,各类型治疗方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本文针对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8例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为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其中男性患者有42例,女性患者有26例,患者年龄在23岁~66岁之间,平均年龄(42.1±4.2)岁。
两组患者受伤的类型主要包括高处坠落、暴力撞击伤、交通事故等,且排除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合并肿瘤、病理性骨折以及合并盆腔、胸腹以及颅脑等损伤的患者。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受伤类型等情况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对照组:使用髓内钉治疗方法。
患者术前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预防感染,充分暴露胫骨前缘斜坡,手动扩髓,插入髓内钉。
在C臂透析辅助条件下降远端合近端两个髓内钉置入到固定位置[1]。
观察组:患者接受消肿、抬高患者等基础治疗,达到消肿标准后进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
锁定加压钢板和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对比

锁定加压钢板和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对比【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锁定加压钢板和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3月-2011年2月收入治疗的8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组(lcp 组)40例和解剖钢板治疗组(anp)组4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根据踝关节功能评分,lcp组患者治疗后优25例,良10例,优良率87.5%;anp组优19例,良9例,优良率70.0%。
从术后患者血肿、创伤性关节炎和伤口皮肤坏死情况来看,lcp组均优于an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式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采用跟骨牵引并使用消肿措施。
lcp组:胫骨骨折采用间接复位技术,经c形臂x 线机透视,确认复位情况,复位满意后在内踝做3~4 cm大小的切口。
在骨膜和深筋膜之间从胫骨远端处逆行插入合适的lcp,将其置于骨膜与肌肉之间的胫骨外侧,注意插入时紧贴骨膜并尽量保护骨膜。
在透视下确定钢板位置合适后,在近远两端各置入3~4枚锁定螺钉进行固定。
anp组:采用弧形切口切开周围组织,暴露骨折端,剥离骨膜至钢板正好置入的长度,于胫骨远端逆行紧贴骨面置入anp,克氏针临时固定。
术后根据x线片显示的愈合情况适时取出钢板。
1.3 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下的术中出血量、平均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和不良反应情况。
踝关节功能采用mazur标准[2],优:>92分(踝关节无疼痛感,自如行走);良:87~92分(踝关节轻微疼痛,正常步态);中:65~86分(活动时疼痛感明显);差:<65分(静息痛、跛行、踝关节肿胀)。
1.4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疗效比较 lcp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平均愈合时间上均优于anp组,在踝关节功能评分上,lcp组优25例,良10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为87.5%;anp组优19例,良9例,中7例,差5例,优良率为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Mippo技术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的实践管理效果比较

Mippo技术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的实践管理效果比较目的比较MIPPO(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微侵入经皮钢板植入技术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的管理效果。
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5年10月胫骨中远段骨折139例,采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71例,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68例,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进行分析。
结果MIPPO组随访时间6~23(15±0.2)个月,切开组随访时间6~36(18±0.5)个月,MIPPO组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切开组。
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按照Johner- Wruhs功能评价方法,分为优、良、中、差,MIPPO组/切开组:优60/52例、良9/8例、中2/5例、差0/3例,优良率为97.2%/88.2%,MIPPO组优于切开组。
结论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实践效果满意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标签:MIPPO技术;切开复位;胫骨中远段骨折Mippo Technology and Locking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orif)to Cosco for tibial Fracture Effect is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ZHENG Jun,WANG Shao-yong,WEI DanThe Elev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gdu,Chengdu,Sichuan Province,61008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MIPPO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cro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and clinical effect of open reduction and locking plate for treatment of distal tibial shaft fractures. Methods From March 2008 -2015 year in October 139 cases of distal tibial shaft fracture,71 cases of fracture by MIPPO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tibia,take the traditional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in 68 cases,postoperative follow-up observation of two groups of operation time,bleeding volume,hospitalization time,incision length,fracture healing time,joint function analysis. Results MIPPO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rom 6 to 23 (15±0.2)months,incision group were followed up for 6 to 36 (18±0.5)months. In MIPPO group,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length of incision,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healing time were better than ope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Johner- wruhs evaluation method,points as excellent,good,moderate and poor,MIPPO group / open group:excellent in 60 / 52 cases,good in 9 / 8 cases,moderat in 2 / 5 cases,poor in 0 / 3 cases,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is 97.2% / 88. 2%,MIPPO group is better than the open group. Conclusion MIPPO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of tibial fractures of distal segment fractures has advantages of less trauma,less complications,bone healing rate is high and satisfactory clinical effects etc.,and conventional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omparison,highlighting the advantages,it is worth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MIPPO technology;Open reduction;Distal tibial shaft fracture 胫骨中远段骨折在创伤骨科中是最为常见的,传统的手术治疗手术切口大,对骨膜及软组织剥离范围广以达到骨折断端绝的对稳定。
应用不同方法治疗严重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对比

I4疗 效 判 定 .
笔 者 为 了探 讨 不 同外 科 手 术 方法 对 严 重 胫 腓 骨远 端 粉 碎 性
骨 折 的疗效 , 本 院 4 对 2例该 病 患者 的 资料 进 行总 结 分析 , 具
体 结果 报道 如 下 :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料 .
术后 常规 抗 感染 3 5d ~ ,术后 第 3天 对患 者进 行 肌 肉等 张 收缩 等康 复训 练 , 后第 7天 可 嘱患 者 在他 人及 拐 杖监 护 术 下进 行 不负 重行 走 , 据骨 折 的愈 合情 况 决定 抛 弃拐 杖 的时 根 间 , 复训 练 期 间要 定期 复查 , 格执 行康 复 治 疗 师 的训 练 康 严
( P>00 ) 结论 解 剖钢 板 内固定 治疗 法 和外 固定 支 架 治疗 法对 严 重胫 腓 骨远 端粉 碎性 骨 折都 具 有理 想疗 效 , . 。。 5 应 根 据 患者 具体 情况 选择 治疗 方 案 , 促进 病情 恢 复 。 【 关键 词】 胫腓 骨远 端粉 碎 性骨 折 ; 剖钢 板 内固定 ; 固定 支架 ; 果对 比 解 外 效
[ 分类 号】 6 3 2 中图 R 8. 4
【 标识 码】 文献 B
【 编 号】 6 4 4 2 (0 2 0 ( )0 7 - 2 文章 1 7 — 7 12 1 )4 b 一 1 2 0
螺钉拧入 。 安装外 同定支架 , 骨折端 自行加压 , 固定后 关闭切 口。
13术 后 治 疗 .
解 剖 钢 板 内 同 定 治 疗 组 : 用 气 压 止 血 带 根 据 钢 板 位 置 应
及 骨 折 断端 选 择 切 口 , 内踝 前 内侧 偏 近端 切 小 口 , 该小 于 顺 口剥离 骨膜外软 组织。形成软组织 隧道 , 该隧道植入 9 1孔 顺 ~5
胫骨远端骨折两种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对比

胫骨远端骨折两种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对比摘要】目的:比较L型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接骨钢板与胫骨远端解剖钢板两种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寻找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共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8例,按治疗方式分为2组:分别为L型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接骨钢板(A组)25例;胫骨远端解剖钢板(B组)13例。
手术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并随访1年左右,从手术操作,术后软组织并发症的比较,伤口感染、术后功能及骨愈合时间情况。
结果: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手术操作、伤口感染、术后功能情况及术后软组织并发症的比较上,(A组)明显优于(B组)。
结论:根据胫骨远端骨折类型及骨质情况和软组织条件的差异,我们感觉到只要手术时机恰当,使用L型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接骨钢板较胫骨远端解剖钢板临床效果好。
【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 L型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接骨钢板胫骨远端解剖钢板疗效【中图分类号】R3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248-02在解剖学上,按照Carr-Sobba-bear胫骨分区法,分为6个区:胫骨远端骨折通常指V区远侧中段骨干区(皮质松质交界)和VI区踝上区( 踝关节周围,皮质薄,松质骨)的骨折,随着现代化交通及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胫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据相关报道,我国胫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已呈显著上升趋势,胫骨远端骨折由于局部软组织覆盖少,血液供应差,临近踝关节内固定困难,术后常有伤口感染、皮肤坏死,骨外露,甚至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充分认识这些特点,减轻软组织进一步损伤,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方案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共手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8例,分别采用L 型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接骨钢板及胫骨远端解剖钢板治疗方法,现对比上述方法的临床效果,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8例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损伤情况以及费用等具体情况,分别选择2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对胫骨远端骨折43例端骨折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25例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18例采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及骨折力线恢复。
结果:随访10~22个月,平均16.2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交锁髓内钉组成角畸形大于5°的4例,锁定加压钢板组成角畸形大于5°的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胫骨远端骨折,交锁髓内钉和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都是有效的固定方法,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具有更好的纠正力线并维持复位。
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交锁髓内钉;锁定加压钢板
骨折内固定术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近年来,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在临床应用广泛。
2007年2月~2009年2月,行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43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43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
交锁髓内钉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18~65岁,平均46岁;锁定加压钢板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6~72岁,平均44岁。
根据ao分型,锁定加压钢板组41a1型1例,42b2型2例,43a1型2例,43b1型7例,43c1型6例,其中合并gustilo ⅰ型软组织损伤7例,合并gustilo ⅱ型软组织损伤2例。
交锁髓内钉组41a1型3例,42b2型4例,43a1型2例,43b1型10例, 43c1型6例。
其中合并gustilo ⅰ型软组织损伤10例,合并gustilo ⅱ型软组织损伤4例。
1.2 手术方法:交锁髓内钉固定组采用髌骨处切口,闭合复位,对难以复位于骨折处采用小切口复位。
术中透视监视复位情况。
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采用间接复位,骨折处用点状复位钳经皮协助固定骨折块,对难以复位的骨折采用小切口辅助复位。
术中透视监视复位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所有患者都获得了随访,两组术后随访时间10~22个月,平均16.2个月。
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
交锁髓内钉组与锁定加压钢板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1±12)min与(58±8)min,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2±1.2)个月与(4.8±1.4)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mazur踝关节评分系统,其优良率分别为96%与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时摄前后位和侧位x线片,与手术后x线片对比,记录对位对线的变化,比较胫骨骨折在冠状位和矢状位上的对位对线成角度数,交锁髓内钉组成角畸形大于5°的4例,其中2例术后冠状面成角度数小于5°,但随访时,冠状面成角度数大于5°,锁定加压钢板组成角畸形大于5°的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在解剖学上,胫骨按照carr-sobba-bear 胫骨分区法,被分为6个区。
分别是ⅰ区(胫骨头区)位于膝关节周围,多为松质骨;ⅱ区(胫骨结节区)为皮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区,骨膜厚;ⅲ区(近侧中段骨干区)为皮质骨;ⅳ区(中段骨干区)为皮质骨,仅单一的髓内血供;ⅴ区(远侧中段骨干区)为皮质松质骨交界;ⅵ区(踝上区)位于踝关节周围,皮质薄,松质骨。
临床上胫骨远端常指ⅴ、ⅵ区。
胫骨骨折应用髓内固定系统已取得满意疗效,尤其是胫骨ⅲ区、ⅳ区的骨折已经取代了传统接骨板技术成为标准的治疗方法。
髓内固定保留了骨膜的血供,允许轴向负荷,对软组织的干扰少。
研究中交锁髓内钉组均骨性愈合,但成角畸形大于5°的有4例,主要原因是骨折因远端髓腔宽,髓内钉与交锁钉滑动,单平面交锁时,容易出现冠状面成角移位。
freedman和johnson使用髓内钉治疗133例胫骨骨折,发现胫骨干骺端骨折比胫骨中段和中下三分之一骨折有更高的力线不良发生率,他们建议采用中立或略偏外的进钉角度能更好的处理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1]。
因此交锁髓内钉用于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时,由于远端骨折块的长度限制,
髓内钉尖能尽量深入至胫骨远端干骺端,因此选择长度合适的髓内钉就显得尤为重要,原则上宁长勿短。
为了控制髓内钉远端的摆动,krettek在1999年介绍了阻挡钉技术,他在10例近端和11例远端胫骨干骺端骨折使用髓内钉并辅以阻挡钉治疗,结果术后冠状位平均畸形1°,矢状位平均畸形 1.6°,在随访中发现阻挡钉能有效控制成角畸形维持复位[2]。
mippo是在生物学固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钢板内固定方法,通过钢板内支架原理对骨折进行桥接及间接复位,接骨板和骨骼之间存在一定空隙,不压迫骨膜血液供给,对骨折血液供给和骨折愈合干涉较少,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骨膜和骨的血运,且不暴露骨折端,并允许骨块间有一定的微动,保护了局部骨折愈合的生物学环境,适用于胫骨干骺端粉碎性闭合性骨折。
近年来很多学者都主张使用 mippo技术治疗取代常规的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3]。
交锁髓内钉和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都是有效的微创固定术,手术治疗的目的包括纠正和维持冠状位和矢状位的力线、恢复长度和旋转,能够早期进行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功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