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小功法之通元既济功
道家养生气功养生气功功法

道家养生气功养生气功功法道家养生气功养生气功功法,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道家养生气功养生气功功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道家养生气功混元气功是道家传统养生功法,各类派别的气功都以此为基础功法。
汇元气功养生馆主授课程:“汇元五行养气功”是由章志斌老师总结三十多年练功经验,以道家混元气功功理为根本,以行气导引、动静结合为途径,以强身祛病、固本调元、延年益寿为宗旨的系列功法。
“混元气里有神奇,万两黄金买不去。
练功先练丹田功,太祖功夫它第一”。
丹田混元气功,是太祖门第一功,所有功夫皆以此为基础,此功不成,余也难成。
其以静为主,以动为辅,以求丹田内气,兼得腰力内劲。
养生气功功法“先天元气生丹田,师传秘法来修炼。
调动先天真元气,再加后天成混元”。
元气是人生来就有的,故称“先天元气”。
它来源于父母,由先天之精生化而来,是人体生命的原始动力。
元气和人呼吸之气(后天气)关系甚密“太祖气功有秘传,练门选在下丹田。
太祖丹田是一片,不是穴位不是点。
上至脐位下至阴,丹田位在两中间”。
太祖气功首从丹田练起,因为丹田是“先天之本”、“元气之根”,此处有命门穴、气海穴、会阴穴等人体大穴,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等经脉聚汇,有肾、肾上腺、生殖系统、肝、肠、膀胱等重要器官,有大量的植物神经和神经节,能生气、存气,故把丹田作为气功练门。
“练成后天气混元,丹田好似火药弹。
不怕生来力量小,瘦子也能倒嵩山”。
混元气是指在人体元气的基础上,通过练功获得的一种内气,首先产生于丹田,故称“丹田混元气”,丹田混元气,随意念受人精神影响,可以运行于体内,是一种集中的内在动能,具有强大的能量,一旦练成,运到手节,通过手节,可以产生惊人劲力。
通元八段锦的口诀

旋臂练气强心肺 揉球顺气健脾胃
三丹开合养元气 搂气归丹固肾腰
攒拳怒目增精气 颠足气合百病消
通过疏通全身经络,让元气周流全身,冲洗三焦、去浊留清,此套功法内练脏腑气息、增补元气,使周身气血通畅,促进周身循环,动静结合,畅通气机,调理五脏机能,只要经过每天不断地循序渐进,长年累月的坚持,自可达到元气足,祛病强身、延年益寿之功效。
通元八段锦修炼口诀:
站桩采气理三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汇聚元气三丹调
来源:
通元八段锦源自拥有800年历史的气功八段锦,是三元通合疗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保留了原功法精髓外,增加了采气、养气、练气、通气的环节,使得该疗法更加简单、易学,功效上让元气更能通于全身经络血脉、滋养五脏六腑、在全身内外形成保护气体,练出破之而开、撞之而不散、发之穿透骨、功之无不催、缠绕周身的一种强大力量。
促进心肾相交之功——通元既济功

促进心肾相交之功——通元既济功心与肾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被称为阳和阴、火与水的关系。
心为阳中之阳,属火而藏神;肾为阴中之阴,属水而藏精。
在脏腑气机升降运动中,心肾相交、水火相济为生理之常,心肾不交、水火不容为病理之变。
心与肾堪称为一对“兄弟”,二者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心肾相交”。
中医认为,心在五行属火为阳脏,肾在五行属水为阴脏,心肾相交,也就是阴阳相和、水火相济。
火必须下降于肾,以助肾阳,共同温养肾水,使肾水不寒;而肾阴必须上济于心,以滋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阳不亢,人体才能健康安泰。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总是手脚冰凉,特别是女性,这种现象更加突出。
但在现代医学中,这种现象算不上病,大多数人也从来不把这当回事。
其实,这也是心肾不交的病理现象,中医认为阳虚生外寒,手足不温就是肾阳虚的表现。
由于肾气不足,肾水无力上济于心,以滋心阴,就像汽车的水泵没有力量为发动机降温,必然会使心这台发动机不能正常运转。
于是,心脏这台发动机就没有足够的力量将血液快速运输到四肢末端,就会出现手脚寒凉的症状。
若仅仅是手足不温的确也没什么大碍,但是心肾不交、阴阳失衡易造成心血管疾病,故而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求仔细观察阴阳的所在而加以调整,以达到平衡为目的。
也就是说,阴阳两气在人体内能够维持正常的相对平衡,人才能健康,否则就会生病。
通元既济功简单实用的“通元既济功”,坚持练习便可达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佳境,不仅可保健养生,也可疗病纠偏,加强内、外气的沟通,补贴人体能量。
练功方法:采取坐的姿式,平坐(如同坐椅子)或者单盘,双盘均可,根据自身的条件而定。
姿式端正以舒适为准,切勿勉强,拘束,双目应轻闭,自然的放弃一切念头,周身保持轻松自然的状态,静坐约一刻钟。
佛医堂义工示范坐式不变,双目睁开,将右脚放置在左膝上部,右手轻轻捂住右脚内踝骨上部,然后用左手掌心拍打右脚心的涌泉穴(女士反之,即先用右手打左脚)。
佛医堂义工示范拍打时,要加“狠狠打”的意念,但用力应均匀,轻重要适中,其力度大约与一般鼓掌时的强度差不多,同时要默数拍打的次数。
李义老师通元八段锦教学

李义老师通元八段锦教学通元八段锦源自拥有800年历史的气功八段锦,是三元通合疗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保留了原功法精髓外,增加了采气、养气、练气、通气的环节,使得该疗法更加简单、易学,功效上让元气更能通于全身经络血脉、滋养五脏六腑、在全身内外形成保护气体,练出破之而开、撞之而不散、发之穿透骨、功之无不催、缠绕周身的一种强大力量。
通过疏通全身经络,让元气周流全身,冲洗三焦、去浊留清,此套功法内练脏腑气息、增补元气,使周身气血通畅,促进周身循环,动静结合,畅通气机,调理五脏机能,只要经过每天不断地循序渐进,长年累月的坚持,自可达到元气足,祛病强身、延年益寿之功效。
通元八段锦修炼口诀:站桩采气理三焦汇聚元气三丹调旋臂练气强心肺揉球顺气健脾胃三丹开合养元气搂气归丹固肾腰攒拳怒目增精气颠足气合百病消第一式:站桩采气理三焦动作要领: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微微弯曲;挺胸抬头、双眼微闭、轻呼吸;双手掌心相对抱于胸前、摒除杂念、意守百汇。
脚:站桩时,十个脚趾微微抓地,把脚心轻轻弓起,脚心虚含,双腿微屈。
腿:腿微微弯曲,弯曲的程度已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为准。
抱:两手抱起来时,高不过眉,低不过膝。
呼吸:呼吸有四字原则,即“细、慢、匀、长。
意思是呼气和吸气要细、要慢、要均匀、能够一口气到底为长。
时间:此式需要操练5分钟。
站桩,采集天地之精气,为我所用,让自然界的精气进入人体、生根。
是修炼元气的前凑采气阶段。
在修炼站桩时,我们要用心体会内在元气采集、气血在体内流动的感觉,仿佛自己置身在齐胸的温泉之中,想象自己站在了水里面,两只手浮在水上面,水的波浪向前冲荡着我们的身体,体会那种悠悠荡荡、无拘无束的感觉。
这种感觉属于心动身不动,不动中有大动。
“庄子讲: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意思是只要我们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到一个地方,就出现神奇的效果。
站桩的修炼,不仅在于身,更在于心,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要切忌粗暴、浮躁、气愤、忧虑,多思、要摒除杂念、凝神意定。
秘传道家养生功——补肾功,半小时,便可收到奇效

秘传道家养生功——补肾功,半小时,便可收到奇效人体内的左肾为阳, 右肾为阴。
左肾司六腑之功能, 右肾辖五脏之运行。
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xu ) 、滋润、濡(ru )养、激发等作用。
肾中之元气,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动力。
肾虚则生命力减弱,各种疾病会接踵而来。
肾生精,精生髓,髓壮骨,髓通脑,脑为髓海。
肾亏则髓空,髓空则骨软,骨软则腰膝酸麻,牙齿脱落,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颈椎神经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反应迟钝, 精力下降, 脱发皮皱等现象。
肾阳虚衰, 男人表现为阳痿、早泄、遗精; 女人则带下不止,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
中医认为,肾亏是人体疾病的根源,许多内脏疾患的治疗,应从补肾入手。
中医还有个歌诀:“肝病先调肾,肾病先调肺,肺病先调脾,脾病先调心,心病先调肝”。
可见个脏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体自身补肾法,就是外劳宫补肾法。
具体方法是:每晚临睡前将两手背紧靠腰部,仰卧于床上, 5-10分钟后,其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
开始时,双掌被腰压住会出现麻胀现象, 3-5天后即可适应消除,双腿会感到轻松灵活。
常酗酒的人,脑门还会渗出汗珠,有的腰部会出汗。
这是因为人的两手外劳宫紧贴二肾后,双掌的热量直接温煦了二肾, 将肾内虚寒之气逼出,通过运行,变成汗水排出体外。
尤其是晚上10点半至11点,是亥时尾、子时头,此刻地气最旺,地气通过内劳宫吸入, 穿过外劳宫直接注入二肾,伴随二掌的热量和五行之气,温煦了二肾。
不论是晚上, 还是白天, 只要你躺在床上, 坚持两手背紧贴两肾半小时, 便可收到奇效。
若你腿脚冰凉、麻痛,可将左腿架于右脚脖子上, 20分钟后,腿脚便会变热。
倘若每晚再用热水泡脚,然后按摩两腿根部的“气冲”穴, 并反复揉擦两脚心的“涌泉”穴,反复拍打、叩击、推揉、按摩两腰出的“肾俞”穴,则效果更佳。
坚持运用外劳宫补肾法, 再加上小指头提水法的锻炼(手指头有许多神经末梢,联结五脏六腑,例如右小指头通肾,主宰生长、发育、生殖、强壮,开窍于二耳与二阴;左小指头通膀胱,是人体主持水液的代谢, 它通肺、通胃、通肾) 。
(完整word版)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

调五脏,养六腑,百病从此不再生(1)五脏六腑是中医独有的概念,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和本源,无论是养生还是疗疾都无外乎是对五脏六腑的调养。
比如说季节养生强调“顺四时适寒暑”,治病疗疾依靠药物性味的寒热温凉,最终落在实处,所调的养的还是五脏六腑。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就是一个以五脏六腑为核心的有机整体,脏腑关系着人的生、长、壮、老。
凡是人体有了病,无论大小,不管轻重缓急,都和五脏六腑有着密切关系。
无论是风邪外感,还是情志内伤,只要殃及脏腑令其功能失调,疾病也就随之上身。
人的健康是由里及表的,只有脏腑平衡,气血精津才能充盈畅达,身体才能健康安泰。
中医之脏腑不同于西医,是指广义上的心、肝、脾、肺、肾及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几大系统。
一脏与一腑相对应,一阴一阳互为表里,由经络相互络属。
五脏的共同特点是能贮藏与化生生命所需的精微物质;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容纳水谷与传化糟粕。
只有五脏六腑各司其职,才能确保气血精津运输畅达,水液糟粕各行其道。
要想调养五脏六腑就应该真正了解其好恶,而不能只缘其在此身中,就不识庐山真面目。
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和神志,是五脏六腑之主,心神明则脏腑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心的功能正常则气血健旺、精神饱满、神清志明;小肠主化物而分清泌浊,其功能运行正常,能将水谷所化的精微物质上达于脾进而运输周身,将无用的水液和糟粕下输于膀胱和大肠。
心与小肠相表里,二者经脉相连,气血相通,所以二者在生理与病理上相互影响,只有二者同调,相互兼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保持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肝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掌管着人体各部分的血量分配,有“血海”之称。
若肝脏功能异常,就会导致血液调配失常,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所以养肝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乐观豁达。
肝与胆相表里,肝为阴,是里主内;胆为阳,是表主外,故治胆的病要调肝,肝病同样也要利胆。
脾与胃相表里,二者同为人的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脾主运输和消化,一方面将水谷精微运输全身以维持生命,另一方面也管理着体内水液的运输。
道家养生13法(2)

道家养生13法(2)道家养生功法道家养生功功法第一步收心求静法诀初打坐,练静动,全身内外要放松。
二目垂帘守祖窍,舌闭天池津自生。
深细长匀调呼吸,心定念止是正功。
身心两忘万籁寂,形神俱妙乐在中。
掐子午,除杂念,祖炁修足玄关现。
脸似蚁爬丹田暧,口满津液要吞咽。
下座拂面舒筋气,浑身上下搓一遍。
筑基炼己全赖此,静极而动一阳现。
功法详解收心求静,是道家的修身养性、打坐参禅,也是性命双修基本功。
入坐前,先将衣服上的钮扣解开,宽衣解带,全身内外放松,心里预先要有一种愉快感,用舒畅愉快、乐在其中的情绪来帮助入静。
取坐势,在床上、沙发上、椅凳上皆可。
身上披的衣服应根据自己的身体以及气候变化增减,慎勿着凉感冒。
打坐时的面向:面向正东或正南,夜间要面向窗户亮光处,以免神昏易睡。
坐功要领:盘膝端坐,脚分阴阳,手掐子午,二目垂帘,眼观鼻,鼻观心。
闭口藏舌,舌顶上腭,呼吸绵绵,微降丹田。
心神意念守祖窍,三花聚顶秋月圆。
下座拂面熨双睛,浑身上下搓一遍。
伸臂长腰舒筋气,静极而动一阳现。
要领详解如下:盘膝端坐:盘膝有单盘、双盘、五心朝天之分。
初学者可采用自然单盘膝,不要勉强。
所谓端坐,是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与会阴成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
须知松则气顺,经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
只有全身内外放松,才能给入静创造条件。
脚分阴阳:盘膝时左脚属阳在外,右脚属阴在内,为阳抱阴,但不是绝对的,如感到不舒服可改换。
对此不要太拘泥。
手掐子午:左手拇指掐本左手中指午位,右手大拇指进入左手内掐住左手无名指的根部子位,两手相抱放在小腹部,这为阴抱阳。
但必须说明:掐子午不等于掐诀念咒。
因子午这两道脉通寸、关、尺,而寸、关、尺之脉通心,心通脑,掐子午是为减轻动脉撞心的力量,使其少生杂念,有助于入静。
丹经云“手脚和合扣连环,四门紧闭守正中”是也。
二目垂帘:即是二目似闭非闭,微开一线同观鼻尖,看似对眼。
太闭则神气昏暗,太光则神光外驰。
故古人有云:“日月合并,金木和合,回光返照,返观内视。
百草益寿李毅老师教你习练通元八段锦

通元八段锦通元八段锦源自拥有800年历史的气功八段锦,是三元通合疗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保留了原功法精髓外,增加了采气、养气、练气、通气的环节,使得该疗法更加简单、易学,功效上让元气更能通于全身经络血脉、滋养五脏六腑、在全身内外形成保护气体,练出破之而开、撞之而不散、发之穿透骨、功之无不催、缠绕周身的一种强大力量。
通过疏通全身经络,让元气周流全身,冲洗三焦、去浊留清,此套功法内练脏腑气息、增补元气,使周身气血通畅,促进周身循环,动静结合,畅通气机,调理五脏机能,只要经过每天不断地循序渐进,长年累月的坚持,自可达到元气足,祛病强身、延年益寿之功效。
通元八段锦修炼口诀:站桩采气理三焦汇聚元气三丹调旋臂练气强心肺揉球顺气健脾胃三丹开合养元气搂气归丹固肾腰攒拳怒目增精气颠足气合百病消第一式:站桩采气理三焦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微微弯曲;挺胸抬头、双眼微闭、轻呼吸;双手掌心相对抱于胸前、摒除杂念、意守百汇。
脚:站桩时,十个脚趾微微抓地,把脚心轻轻弓起,脚心虚含,双腿微屈。
腿:腿微微弯曲,弯曲的程度已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为准。
抱:两手抱起来时,高不过眉,低不过膝。
呼吸:呼吸有四字原则,即“细、慢、匀、长。
意思是呼气和吸气要细、要慢、要均匀、能够一口气到底为长。
(此式需要操练5分钟。
)第二式:汇聚元气三丹调上丹聚气功:左腿向左侧跨出一步,与肩同宽,两腿微微弯曲、双手缓缓自人身体两侧分开,向印堂前方搂采,吸气,意想天地元气从印堂缓缓进入体内,三秒钟后,双手从上丹田慢慢下行,意想有一团暖流进入中丹田运转一圈,配以呼气,归入中丹田。
中丹聚气功:双手从身体两侧分开向膻中正前方搂采,吸气,两手缓缓向中丹田推进,三秒钟后,顺势往下,配以呼气,至下丹田。
下丹聚气功:双手下行移至下丹田往回搂采,吸气,意想有一团气从下丹田进入,身体缓缓直起,双手贴于腰际向后送至后命门处,再由命门把气化成精存放于下丹田,然后呼气。
(以上动作上中下分别搂采9次)第三式:旋臂练气强心肺左脚向左迈一步,与肩同宽,双眼微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小功法之通元既济功
养生小功法之通元既济功原文地址:养生小功法之通元既济功作者:Tang
既济是坎上离下,阴阳和合,水火相济的卦,通常身体健康的人都应该是这种状态;离上坎下是未济,是阴阳绝离的像,是很不好的卦,很多失眠就属于这种心肾不交的状。
通元既济顾名思义,此功法可调补元阳,帮助人体阴阳平衡,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初识此法源于好友天则,当时连续培训,我的体力透支严重,天则兄传授我通源既济功;几日练习下来,渐渐气满神足。
而且配合呼吸练习,强烈感觉随每次吸气拉掌,掌心都会把脚底凉气吸出。
(尔后的实践也证明了此现象不是幻觉),练习过后微汗渗出,周身畅快。
真正检验此法妙处,是几日后一个机缘。
小关姐是馆里后勤部长,勤劳认真。
培训期间,她有一次冒雨从外面赶来帮我们打开电箱开关,次日便因淋雨受寒膝关节剧痛。
上楼都费力而且痛苦感强。
想到我练通源既济功拉掌吸脚底凉气的情形,便尝试着教她练习。
她非常信任我这个“蒙古大夫”,练得很认真。
拍打几次过后,她果然也在每次吸气拉掌时感
觉凉气从脚心吸出来,而且随着凉气的吸出,膝关节逐渐温热,疼痛也逐渐消失。
大概5分钟痛感明显减轻行动自如很多,还做了几个蹲起给我看:)。
调理风湿性关节炎只是通源既济功的一个良性“副作用”,它的真正益处远不仅如此。
益处就不一一罗列了,谁练谁知道呀!:)想必诸位已迫不及待,想了解具体练习法,刚好一位好友博客有详细介绍,在此就借花献佛转贴了吧。
以下部分转载自蓬蒿人先生的博客,原作者为黄润田先生练功方法
(1)采取坐的姿式,平坐(如同坐椅子)或者单盘,双盘均可,根据自身的条件而定。
姿式要端正,以舒适为准,切勿勉强,拘束,双目应轻闭,自然的放弃一切念头,周身保持轻松自然的状态,静坐约一刻钟。
(2)坐式不变,双目睁开,将右脚放置在左膝上部,右手轻轻捂住右脚内踝骨上部,然后用左手掌心拍打右脚心的涌泉穴,(女士反之,即先用右手打左脚)。
拍打时,要加「狠狠打」的意念,但用力应均匀,轻重要适中,其力度大约与一般鼓掌时的强度差不多,同时要默数拍打的次数。
拍打着力的部位:手掌心劳宫穴对打足心前三分之一处的涌泉穴。
按照规定的拍打次数,打完一侧再更换拍打另外一侧,依法拍打相同的次数。
(3)双侧拍打操作结束,再按照练功开始的要求,闭目,放松周身,静坐约一刻钟,即可收功。
练功开始第一天,每侧各打100次;第二天各打200次;第三天各打300次。
日常保健者,双侧各拍打300次(多打亦佳),体弱多病者,为提高功效,促进痊愈,可根据自身的承受能力逐步递增拍打的次数。
不论何种情况,每侧拍打的次数,最多不得超过900下。
日常保健者,每晚练习一次,或早晚各练一次,有时间多练亦佳。
专门练功疗病者,每日应练六次左右,年老体弱者,应循序渐进,以不感觉疲劳为度的原则。
功效:
(1)去除顽疾。
防治阴虚阳亢、上实下虚、心肾不交、肝肠上亢等症所导致的各种慢性常见顽症。
(2)焕发生机。
对于未老先衰的退行性病变和虚劳亏损的消耗性疾病,如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有“回春”之功。
(3)培肾固本。
防治各类老年慢性病及“人老腿先老”所呈现的腰、腿、足部的慢性疾病。
(4)开智激能。
促进儿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开发智能,
激发潜能。
(5)养肝明目。
对于慢性肝、胆疾患及近视、远视等眼病,有一定功效。
(6)舒肝解郁,畅达情志,心绪不佳或七情过度时练习本功,可立即消除郁闷焦躁、多愁善感等症状。
(7)定志宁神,平衡心境。
身体疲劳、神经紧张时练习本功,可使头脑清晰,心情平稳,思维敏捷,精力充沛。
对失眠症有良好的功效。
(8)扶正去邪。
纠正气血逆乱,防治因练其它功法不当所导致的各种偏差。
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减少“外感六淫”致病的机会。
(9)本功是加强内、外气的沟通,补贴人体能量的重要手段。
坚持练习,可收保健强身、益寿延年的实效。
禁忌
(1)一切危重病症需抢救者。
(2)精神完全失常者。
(3)因手足残疾或外科疾患而无法完成拍打操作者。
功理
祖国医学称肾为人的“先天之本”,健康的体魄有赖于充盈的肾气来维持。
足心是肾经的起始段,可谓“本”中之“根”。
涌泉穴,又是足心肾经的重要穴位(井穴),是沟通人身整体与地气相通的枢纽。
此穴不通,则肾气不行,呈现水不上济、火焰无制、阴虚阳亢之症。
如:未老先衰、下元亏损、人老腿先老等现象皆由此而生。
本功主治之症是阴虚阳亢、水火未济。
它概括了临床中的许多病症。
面对常见病中复杂多端的症状,本功抓住了中医“交通心肾”这一根本,故只需练此一种简单易行的功法,就可以手到衰者起、萎者愈、疲癃转康健之躯,枯槁回温润之色的殊胜功效。
这是因为,本功符合中医“异病同治”、“治病求本”的原则。
充分发挥了气功双向调节的多功能作用。
练功的中心环节是劳宫打涌泉(手心打足心)要点是“狠狠打”的意识。
故能在经络穴位的调节与沟通的过程中,使心肾相交,水火即济,又由于拍打时劳宫不断将外气贯入涌泉
(练功时勿存此意,贯气是自然而然),更能促使涌泉穴开通。
很可能此穴一通,富饶的地下能量资源如地磁、地热、地下辐射、地光等等能量物质(传统称为“地气”),均能通过涌泉,转换成人体所需的能量而作用于全身。
涌泉穴是形容充足的能量气息——地气,补充人体犹如泉水涌出,故称涌泉。
可见,本功对于发放外气为人治病(传统叫“布气”)的气功医生来说,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认真练功后,肝木渐得充盈的肾水和丰富的“地气”涵养,就好比自然界的植物遇到了春天,呈现一派生机焕发,欣欣向荣的景象,故本功又有养肝明目、畅达情志的实效。
练功次数规定,,拍打一百、二百、三百而逐日递增,是取《老子》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生”意。
总之,通元既济功适用面广,老少咸宜,实践证明功效卓著。
本功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法简理深,“小中见大”,妙用无穷。
若能诚意精炼,定至“火不上炎而神自清,水不下渗而精自固”,达到“水火即济”佳境,何愁偏之不正,疾之不??(内外)气之不行!故本功法除具备疗病、纠偏等效果外,对于无病健身者尚有保健养生、益寿延年的作用。
更可以为进一步深入练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